方虎教育论文 论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激发

时间:2019-05-12 06:3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方虎教育论文 论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激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方虎教育论文 论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激发》。

第一篇:方虎教育论文 论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激发

论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激发

【摘要】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要素,是音乐欣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具有特殊意义。在音乐欣赏教育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手段方法步骤,不断地挖掘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对话和沟通,是最擅长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乃是情感的拓展、丰富和升华。情感是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并在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强烈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一个最为突出、最为显著的特点,只有在情感体验中,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美及艺术美的含义,才能获得“比一切智慧及哲学更崇高的一种启示”(贝多芬语),继而进入到自由的精神境界。倘若音乐欣赏没有立体情感活动的积极配合,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音乐欣赏,也不能实现音乐艺术的特殊功能,音乐欣赏活动也就难以成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一、音乐欣赏教育中、融合与激发情感体验的特殊重要性

1、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要素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他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基础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心理素质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处世态度、处事方法和性格特征,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甚至是否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就音乐欣赏教育而言,音乐欣赏与心理的协同策略主要是利用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理产生同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宽容心理、进取心理、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等等,使他们的个性心理协同发展,使他们学会处世与处事,学会做人。

音乐是不断变化着的,是音乐有序的运动。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在音乐欣赏授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风格、旋律等 音乐要素,就必须促使学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心理反映过程,是对音乐这一现象的认识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假如一个人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结构形式、技术手法、调式调性等方面的因素,而在亲感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就只能是“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①,他对音乐的美就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悟。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例如,当我们听到郑路、马洪业的《北京喜讯到边寨》这样的乐曲时,自然会从这个弦乐器和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乐曲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而当我们听到《病中吟》那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就会使我们心头不由自主地涌起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当在钢琴上弹起了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因此,让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聆听音乐,再到分析、理解、评价音乐,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层次逐步提高,这无疑是音乐欣赏授课的主要任务。

2、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音乐欣赏教育中的情感体验是只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聆听、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的教育实践。它既是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感情和作品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音乐欣赏教育实践中,情感体验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音乐欣赏教育缺了情感体验,便会毫无价值和意义。①张米丽·音乐内容的主体性及接受的双重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这是人类所特有的。音乐欣赏作为一项人类活动,在主体目的性上的表现首先是感性的,是人类以其听觉感官为直接途径来具体实现的一种特殊感性活动。这时,它既不是认识活动的附属品,也不是认识目的的派生物,它首先体现的是人类的感性需要。也就是说,在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使感性冲破现实存在的制约,以对象化的方式使接受主体上升到永恒的自由的境界中去,以审美的感性的方式去看待世界,把自我存在、自我感性生命以对象化的方式体现出来,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确证自己为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在“物我同一”的对象性关系中通过静心观照获得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当然,情感体验不是最终结果,它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那就是接受者根据前一过程所获得与接受客体有关的知识经验,以理性的形式证实感受的正确性和体验的深刻性,进一步促进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容和思想意义的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能曾进对人类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了解,受到教育,获得鼓舞,升华精神境界,这才是接受过程的最后完成。②因此,音乐的接受过程从感性体验开始逐渐过度到理性参与,并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内在意蕴,以此引起愉悦,获得教化,得到鼓舞。

3、音乐欣赏过程 中的情感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具有特殊意义 在音乐的创造过程中,人们选择与人类各种情感、气质、心理状态类似的音响和节奏,来表达对自然、社会的感受和联想,这是一种不可穷尽的内在深层情绪的体验。而音乐欣赏则是对这种情绪体验的音乐象限的情感表现在欣赏音乐的整个过程中。一个人所产生的想象是与本人的感情和体验密切联系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操琴者的精彩表演做了详尽的描述。诗中写道:“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用极其形象的比喻,写出他在欣赏乐曲时的感受。在听完演奏后作者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音乐的情感性引发了作者内心的强烈共鸣,印证了”音乐是最具有情感的艺术“(黑格尔语)。

音乐欣赏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调动学生,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 ②杜和顺·苏武牧羊[M]杨力,郭声健主编.国家级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和想象来实现的。例如,学生听了《十面埋伏》以后,就会想到战场上铁骑驰骋的大战场,会想到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的壮烈情景。

二、音乐欣赏教育中融合和激发情感体验的基本路径

音乐欣赏是从外部音响感知到想象、联想、情感共鸣和理解认识,从而积极调动欣赏者情感的过程。从教学层面而言,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要尽可能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手段、方法步骤,不断地挖掘和提高欣赏水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1、在听觉感知中融合和激发音乐情感

音乐是声乐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也是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座中泣下谁最多,将州司马青衫湿。”诗人白居易从音乐听觉上的审美欣赏进入音乐审美意识的深层次,“融化”于音乐情感体验之中。因此,听觉感知是融合和激发音乐情感的逻辑起点,当欣赏者具有了音乐的耳朵,就能领悟音乐语言要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音乐欣赏教育中,除了让学生在听觉中对乐音长短、高低、强弱、音色进行大量具体感知外,还应选取古今中外不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在分辨上述乐音特性的同时,力图把这些乐音所形成的节奏节拍、旋律乐段、音乐主题等加以分析体验,增强对作品所表现内涵的理解。例如欣赏典雅优美的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通过围绕主题音乐的江楼钟鼓,月上东山等八段变奏,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带给学生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晚景,而且借助不同的旋律色彩,激起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无限赞美的深情厚意。

2、在视觉感知中融合和激发音乐情感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学生知识、经验有限,他们不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将音乐形象转化为图画表现,或者通过 来领会音乐意境,赋抽象予形象,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欣赏民族古曲《苏武牧羊》时,选用中国画《苏武牧羊图》:画面中央苏武手持汉节,凝目南眺,他虽然骨瘦如柴,却高大挺拔。原出荒漠雪山,野草萧索,数只弱不禁风的绵羊,有的低头寻食,有的仰首哀鸣„„面对着这样一幅画,学生无不心灵震撼,一下子就把音乐时空距离拉近了,深深地为苏武坚贞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情操和顽强的生存精神所感动。③又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第三部分快板的一连串音型,当听完这段音乐后,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发问:“非常好听,但我不懂这段音乐究竟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挂出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再听音乐,结果就大不一样。同样一首歌曲,由于图画的提示引导,学生模糊、不确定的情感体验一下变得集中、明确、并逐渐深入。因此,音乐与绘画虽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同属形象思维的范畴,在音乐教育领域借助于绘画的视像性和具体性,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能更好地体验音乐情感。

3、在速度力度感知中融合和激发音乐情感

速度力度感知是对音乐旋律的各种快慢程度音量关系在听觉上的鉴别感受能力以及在唱(奏)欣赏中处理这些关系的能力。“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中所生动描绘的音乐形象即为奏者与听者对速度力度感知的最佳体验。培养学生对速度力度的感知,可以有效地让其在动静之间快慢之间张驰之间领会音乐情感,正确表达音乐的节奏与气韵。

音乐之所以有刚柔动静等各异风格,;力度速度使然也。如演唱《黄河大合唱》,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体验其雄浑苍健慷慨激昂之情感力度,胸中迸发的怒潮如江河横溢,一泻千里;而欣赏二胡 曲《良宵》,通过中速抒情力度适中的旋律,学生体验到含蓄深沉绮丽清新的感受,乐调明亮开朗,沁人心脾。

音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光华灿烂的瑰宝,体验音乐之情,理解音乐之美,是人生的一大幸福。“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音乐巨大的感召力源于人们对音乐情感的深刻体验。在课内外音乐活动中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情感,让其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音乐教育作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会起到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米丽·音乐内容的主体性及接受的双重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③田燕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探索[C]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第一二届中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学版),1995,(5)

[2] 杜和顺·苏武牧羊[M]杨力,郭声健主编.国家级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3] 田燕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探索[C]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第一二届中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表演系

2010-4-6

第二篇: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内容提要】 音乐是把复杂、高深的社会理性凝聚于其中,呈现出的是明显、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它在提高审美感受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音乐作品的欣赏不能脱离它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这都是对作品产生极大影响的客观条件。音乐欣赏是复杂的综合过程,要上好音乐欣赏课,需要任课教师在多方面作出艰苦的努力。

【关键词】 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

音乐形式

艺术特色

审美能力

音乐是时间和音响的艺术。人们通过听觉的感受,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音乐音响的外部形态,而且还有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从社会学的角度讲,音乐是人类所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音乐由客观世界对人类的刺激而产生,音乐中所表达的人类意志情感又受到客观世界的制约。在音乐中,情感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音乐以其形态、样式的整体对应于社会生活的情景、民族心理的特质、阶级意识的显现,因而能把人类对音乐的反应导人意志行为和社会情感的轨道,并最终导入人格、情操的范畴。

音乐把复杂、高深的社会理性凝聚于其中,呈现出的是明显、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审美感受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对于智力的开发、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对于每一个能够感知音响的人来说,音乐的教育与认识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来实现的。因此,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欣赏、音乐名作分析等教学内容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为音乐教学的其它内容所取代。

音乐欣赏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作家或作品内容的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从两方面人手,一是音乐作品(客观对象),二是欣赏者的感受(主观对象)。作为一个音乐欣赏课教师,则起着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桥梁作用。以下就怎样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简述自己的一些认识。

作为客观对象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音乐形式是通过特定的内容要求,按照一定的逻辑,综合旋律、和声、曲式等表现手段构成的。其表现手段分基本表现手段和整体性表现手段。基本表现手段包括音高、节奏、节拍、和声、调式、音色、音强等等,它们在音乐中综合起来发挥作用如:节奏是善于异常有力地直接感染欣赏者的一种表现手段,它的重要作用是在于能给曲调以鲜明的性格,给音乐以生命和活力。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将音高、节奏、节拍、音色、音强、调式等手段统一起来,体现音乐的基本内容。通常,旋律上行表现情绪的高涨,并伴随着渐强,下行则反之;音程较小、音符较长的旋律表现平静的情绪;反之则使人感到活跃、动荡。这些基本表现手段使音乐有血有肉,而整体表现手段(即合于一定逻辑结构的曲式)则是骨架,它根据内容的不同要求和发展,将各种基本表现手段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音乐艺术的整体形式。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形式,作曲家要将作品的思想表现出来,必须通过音乐形式来表达。形式来源于内容,内容寓于形式之中;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有什么样的形式。并且形式越完美、适当,内容的表现就越深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如: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采用了对比、发展和统一的原则为基础的奏鸣曲式的结构布局,通过引子描写俄罗斯人民国难临头,祈求上帝以及骑兵迎敌,到呈示部中两军交战、俄罗斯士兵思念家乡和乐观的情绪,引出展开部战斗的高潮和再现部俄国军队取得最后胜利;最后结束部采用引子的曲调,将情绪、速度变化后,表达万众欢腾的喜庆场面,既达到结构上的对应统一,又向人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1812年俄罗斯人民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再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者通过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基本结构,分别将楼台会——抗婚——化蝶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突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及其戏剧性的发展。由此可见,掌握音乐的形式,对了解作品题材及作曲家的构思,获得音乐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整体印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一个音乐欣赏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还应具备系统、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深地理解作品,从而在音乐欣赏课上更生动地向学生讲解一部作品。

音乐作品的内容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具体反映,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它有产生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这都是对作品产生极大影响的客观条件。而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主要因素,又是同客观条件密不可分的。

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事件;不同制度下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各个地域文化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外来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等等,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社会形态。作曲家总是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自己的作品,抒发他对时代生活的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时代风云密切相交,作品中鲜明地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产生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通过这一作品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获取胜利的思想。而柴可夫斯基则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时期,他的《第六交响曲》表达了当时俄国中下层知识分子彷徨、苦闷的精神状态。如果作为音乐欣赏的教师,对上述这些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具备,就很难于真正理解一部作用的感情内涵以及它的社会意义。再如聂耳受抗日救国情感所激动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都是受时代气息的感染而创作的。由此,我们可得出另一个结论:即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欣赏课教师,除了前面提到的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知识。

要能更为深刻地体验音乐内涵,对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等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文化艺术背景;他所受的音乐教育、继承的音乐传统;他的艺术思想、美学观点与创作方法;他本人的创作特征等,都是直接影响音乐作品的客观所在。如:贝多芬的早期、中期与晚期的人生体验与作品的情感内涵就有所不同。由于生活经历的影响,造成他倔强、顽强不屈的性格,但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方式也不同。从他的被称为描写英雄生活的九部交响曲中可看出,早期的粗犷限于十八世纪古曲风格,成熟的贝多芬则受十九世纪解放趋势的影响,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很多启发,他把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和内心的痛苦、失败及对命运的全部复杂感情用音乐语言倾吐出来。而门德尔松则不同。他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受过正统的音乐、文化教育,幸运使他对生活的感受不同于其它浪漫主义艺术家。同那些艺术家所特有的奔放的激情相反,他习惯控制情感,用严格匀称的形式表达他安详的思想,如:《仲夏夜之梦》序曲、《苏格兰》交响曲等。由此可见,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道路,使作曲家的作品中的内涵意蕴迥然不同。而只有对作曲家的时代和生活了解越透彻,对他的音乐内涵的体验就会越深刻。

要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音乐风格的把握是重要的保证。音乐作品的风格是通过该作品所独具的音乐语言形式和体裁,以及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体现出来的。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风格是不相同的,如:中世纪教会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保护者,宗教支配着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音乐方面,宗教音乐占统治地位,音乐情绪平稳,安祥、和谐,织体从单声部向多声部发展。而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促使新兴市民阶层掀起以人文主义思潮为主,反对以教会“神权”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的运动。表现在音乐中,就是旋律越来越富于个性,织体以复调为主,世俗音乐迅速发展。这表明,音乐风格是受时代制约的。那么在同一时代音乐风格又与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有紧密联系的。如同一时期的肖邦和李斯特的创作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本国民族风格影响。肖邦优美明快的马祖卡舞曲,强健膘悍的波洛涅兹舞曲,体现着波兰的民族风格。而李斯特则吸收匈牙利的特色,创作出气度恢弘、音响华丽、带有交响性的风格。可见,很好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对作品的题材、内涵、意境和神韵的体味起着重要作用。

音乐欣赏者的感受,正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师通过讲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主、客观因素,给学生建立一个相对共性的欣赏环境及欣赏心理,这样才能将学生引人正确的欣赏轨道。在此基础上,正确灵活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更接近作者的意图,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

欣赏者作为音响感受的主观对象,他们对音乐必然产生的想象与联想是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同的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水平和修养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加深欣赏者对音响印象的同时,正确启发和引导他们,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补充音乐所不能直接表达现实生活具体形象的不足,如: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大峡谷》,其中第三乐章借用了驴子的嘶叫声、喘气声、脚步声、土人村笛、溪水声等,生动形象地描写驮游客进人大峡谷时所见到听到的情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不同想象,想象出音乐所表现的情节,以达到同作曲者感情的共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表现情感是各类艺术共有的特征。音乐不象绘画、雕塑,把具体事物再现到画面或空间,通过人的主观联想来唤起情感,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它是随时间的不断延续,逐步将作品的各个部分陆续显示出来,并发展到结束。教师可以根据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充分利用其它姊妹艺术(如:绘画、文学等)的成果,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这对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他应该善于运用语言来引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在情感上对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一个优秀的教师甚至能够做到用他的语言去表达音乐,使学生进人音乐之中。在这方面,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复杂的综合过程,要上好音乐欣赏课,需要任课教师在多方面作出艰苦的努力。他既要掌握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家的创作流派及特征,更要掌握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还要在教学中使感性与理性很好地统一。在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使深刻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音乐艺术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人们在精神上爆发出火花。

第三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怀宁县马庙镇中心学校

彭小兵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在传统的欣赏教学中,对情感体验与表现缺乏系统的研究,音乐老师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往往费力不讨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音乐欣赏教学方式方法上,从教学手段的更新上进行研究,使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达到丰富学生情感、增强音乐表现力的目的。.在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说出你的话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中失去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的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正因为想象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学生说出聆听音乐作品后的感受。如欣赏曲《大海摇篮》,我用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 1 海面;再问学生:“歌曲中的还是美丽、平静的,可大海永远都是这么美丽平静的吗?我们再听听这段音乐,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么样?”在初听了《海上风暴》后,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就是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海的另一面直接从音响上给他们深刻地感受,他们要用语言来诠释对海上风暴的理解。

二、唱起你的歌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是快乐的、或是优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等),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低段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如《小燕子》《嘀哩嘀哩》《春眠》等。在教学欣赏曲《嘀哩嘀哩》时,我想到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春天”体验“春天”的美,能充分感受春天带来的暖意,带来的笑声,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学会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我在教室里提前布置了以“春”为主题的场景,让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氛围,参与讨论春天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听优美的歌声《嘀哩嘀哩》去发掘春天的美,还可以自己编唱春天的歌曲。经过前面的体验,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歌曲唱的异常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最后,我们开了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会,我认为这是对欣赏歌曲最好的理解。

三、跳起你的舞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例如在欣赏《钟表店》时,请学生随着音乐的第一段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钟做动作,如眨眼的猫头鹰钟、点头的小鸡吃米钟、摇摆身体的不倒翁钟等,来表现出时钟均速走动的节奏。还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进行情节性的故事表演。如《龟兔赛跑》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音乐主题,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走进音乐,喜爱音乐。

四、动起你的笔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 3 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是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的尖顶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的图纸里多了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子里面画了小鸟,天真的认为杜鹃鸟不小心地闯进小房子里不停地转圆圈,原来是乐曲在低吟……好美的画,好丰富的想象。

五、敲起你的乐器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绝对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例如:欣赏《可爱的动物》,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思维活跃,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用碰钟、三角铁表现小猫的机警和灵敏等等。又如在教学《鸭子拌嘴》时,学生听的比较模糊,我让每位学生手里都拿支 4 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在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注意提示学生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孩子们有了兴趣,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之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总之,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快地容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的空间,能说则说,能舞则舞,能奏则奏……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值得深思并努力去探讨的课!

第四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摘要:“人人学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完整的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激发学习热情、砺练学习品质、锤炼意志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功能。

一、感悟数学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二、倡导探究学习砺炼学习品质

三、借助开放性问题培养意志能力

四、注意情感激励健全学生人格

总之,数学学科的情感体验教育应站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制高点上,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唯有如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关键词:情感体验 学习热情 学习品质 意志能力 学生人格

“人人学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完整的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激发学习热情、砺练学习品质、锤炼意志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功能。

一、感悟数学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为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教师必须以敏锐的数学视角,引领学生寻找现实世界中能够撩拨学习情怀的生活素材,把一些“空中云雾、水中月亮”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中,促使他们以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悟数学知识的规律内涵和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持久热情。例如在教学完“工程类应用题”后,学生普遍对“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的变式应用感到乏味,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教师便从学生较为常见的购物活动入手,编制了如下题目:①学校采购员张老师带了一笔钱到商店购置桌椅。如果只买桌子,可买20张;如果只买椅子,可买30把。那么张老师带的这笔钱可购置多少套桌椅?②星期天小明到商店买铅笔和练习本。妈妈给他的钱,如果只买练习本可以买10本,又知铅笔的单价是练习本单价的1/3。小明先买了4本练习本,那么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支铅笔?„„再如教学完“分数应用题”后,为使学生感悟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将学校添置电视机的现实事件,改编为“我为学校巧理财”的献计献策活动:学校打算购置一批单价3000元的电视机,三家商场分别给出了以下优惠方案。甲:购一台电视机赠价值160元的图书。乙:购一台电视机让利1/20。丙:买十赠一。请同学们先调查学校欲购电视机的台数,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预算一下,学校到哪家商场购买电视机较划算?

诚然,对待小学生而言,引领他们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绝非一朝一夕之举。这就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大数学”教育观,在教学中从生活的角度入手,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学场景,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工具价值、“语言”价值、现实价值、思维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和数学学科的学习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培植他们热爱数学、酷爱数学的情感。

二、倡导探究学习砺炼学习品质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特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促进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小学数学教材的法则、性质、公式等很少是以当初发现者、创始人所使用的形式呈现,他们已经被浓缩、光饰、按逻辑重新安排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思维特点、生活经验,设计、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动手、动脑“做数学”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其所能地发挥数学学科“变革学习方式、砺炼学习品质”的育人功能。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应围绕“乘号的产生的过程”和“应用乘法(算式)简捷解决实际问题”这两个探究点,让学生开展以下探究活动:①现实生活中由简到繁的加法(算式)书写和计算,让学生经历“重复相加”所带来的“烦恼”。②以自主探究、自创乘号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对多个相 2 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进行创造性“简化”。③以汇报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含有自创的乘号的乘法算式,并进行本意讲解。④以师生共同筛选兼故事引入(向学生讲解乘号来历的故事)的方式,规范乘号的意义和写法。⑤练习环节可开展说意义、改算式、巧列式等一系列活动。(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列举利用乘法算式简捷解决实际问题的举例活动:每人吃3块蛋糕,4个人共吃多少块蛋糕?小李每天读3篇文章,4天可读多少篇文章?每行有3棵树,4行共几棵树?面包每袋3元钱,买4袋共花多少元?小明1秒钟走5步,8秒钟走了多少步?大纸箱中有红、黄球各一个,小纸箱中有蓝、黑、白球各一个,小熊每次分别从大小纸箱中各拿一个球,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拿法?„„)

上述教学案例就是将“已完成”的数学“还原”为“未完成”的数学来教学,旨在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正如布鲁纳所说:“现有的知识是早前智慧活动的结果,使人获得这方面的训练,不是叫他(她)铭记结果,而是要他尽可能参与建设这些知识的活动之中”。鉴于此,全程的探究活动,教师始终和学生站在同一认识与思维的层面上,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和学生一道去探索未知的境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观察、猜想、交流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向学生进行了勤于观察、独立思考、勇于猜想、交流合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渗透教育。

三、借助开放性问题培养意志能力

数学是一种思维工具。数学思维具有逻辑的严谨性、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丰富的直觉与想象等特征。这种思维特征能较好地发挥其锤炼学生意志能力、凸显学习个性的育人功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必加强学生科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使学生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为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数学开放题,不仅能实现以上显性目标,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和追求卓越的心理态势,对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志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学中,我们既要不失时机地处理好教材开放题的教学,而且还要善于将学生熟悉的封闭题改编为开放题,加大开放题的训练力度,切实提升其特有的情感教育价值。

例如在毕业总复习,可将“一个长方形的长为9厘米,宽为4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封闭题题改编为:(长宽都为整厘米数)①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③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在它上面分别能剪出几种面积最大的正方形?④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在它上面分别能剪出几种面积最大的圆?⑤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在它上面分别能剪出几种面积最大的半圆?⑥一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在它上面分别能同时剪出几种情况下的两个最大的等切圆?„„

将封闭题改编为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无疑对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挑战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奇、求胜的心理需求,学生也往往为寻求完整的结论而乐此不疲、百思不厌,从而使充满探索与思考的解题过程,演绎为意志能力的培养过程。

四、注意情感激励健全学生人格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自始至终肩负着启迪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的双重任务。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信、顽强、严谨、善学、勤奋、上进、创新的个性品质,教师必须运用的情感激励策略,将信任与鼓励、赏识与宽容、关爱与要求、教育与期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数学教学赋于更多的人文关怀,进而实现知识理性传授与人性启迪完善达到完美的结合,理智、经验与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价值与情感的高度统一。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教师注重情感激励的首选策略。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能使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而当学生出现不足而需要教师帮助、关爱时,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宽容、理解、接纳他们,帮助他们搭建起由低谷迈向成功的桥梁,使他们追求上进、刻意创新的童心得到及时安抚。我想这也就是数学教学注重情感激励、健全学生人格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之,数学学科的情感体验教育应站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制高点上,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唯有如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第五篇:论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论文

摘要:在钢琴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提高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本文主要就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钢琴教学;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意义;方法

必要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情趣。其中,钢琴就是一个有效的艺术方式。而我们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钢琴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思想情感。原因在于,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必要的钢琴演奏是将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与思想进行有效艺术表达的方式,是对于人在生活中情感的充分发掘,集中性的表现出来钢琴的深厚底蕴与文化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对于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工作,使得我们有效的进行钢琴教学,更好的表达出、挖掘出人心中丰富的情感与对艺术审美的方式。

一、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意义

对于钢琴教学来讲,通过有效性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有利于充分的挖掘人心中的情感与审美,使得他们在钢琴教学中进行更好的生活体验,即更好的挖掘美、体验美、追求美、表达美、使得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精神追求得到提升。对于钢琴教学本身来讲,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钢琴课的质量与水平,使得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与思想的课程中进行钢琴知识的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提高,在一种享受性的教学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灵魂的寄托,最终使得钢琴教学的作用得到升华1。

二、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进行必要审美与情感渗透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进行教学中的情感与审美渗透。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钢琴理论知识与演奏的能力,获得巨大的演奏收益,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充分的应用好有效性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思想与情感中的不足,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与审美水平,最终使得他们在钢琴中获得心灵的解放与精神的愉悦。而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就是对于这一点充分的体现。具体来讲,第一,教师需要自己对于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进行全面性的研究与分析,使得自己的水平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充分在教学中进行演示,使得学生以自己的模板来进行钢琴理论知识与钢琴演奏技艺的模仿与学习,并且在具体的学习中进行自己对于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最终形成他们自己的演奏风格2。第二,钢琴教师需要自己兢兢业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真挚的情感与灵活性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演奏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对于钢琴教学中内容的理解水平与应用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比如:我们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的一些作品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钢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使得学生充分对于三人钢琴演奏的特点与风格进行学习,尤其是需要进行充分的对比,然后在具体的作品演奏中使得学生进行深刻的领会。如:贝多芬的作品往往具有英雄主义气概,具有潇洒的旋律与明快的节奏。而肖邦的作品具有如诗如画的特点,非常注意演奏手法的灵活多变,使得听者置身于一种如梦如幻的情境中,进行充分的情感升华与艺术审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神圣庄严的特点,仿佛使得听者感觉严肃宏达的场景就在眼前。因此,教师通过这种具体的作品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与演奏模仿中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情感与审美的充分融合,会使得这些作品的价值被充分挖掘,最终会使得钢琴教学具有人性化、丰富化、生活化的特点3。

(二)提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

我们需要提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具体来讲,钢琴教师自己需要对于钢琴教学进行清晰的定位,更加准确灵活的掌握好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学习钢琴理论、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等等是钢琴教学外在的东西,充分把钢琴作品中作者的情感进行宣泄、思想进行表达,最终使得人们思考、觉悟,进行心灵的感动、情感的丰富、灵魂的洗礼才是其最终目标。因此,钢琴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比如:第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作者的中心思想、通过有效的演奏使得自己与作品的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形成共鸣,充分获得情感体验。第二,钢琴教师需要使得学生对于钢琴中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学习、思考。如:作品的题材、音节的变化、音乐符号的表达、作品中思想的展现等等,最终使得自己的钢琴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在今后的钢琴演奏中可以进行更好的学习,提高演奏的技巧,并且能够进行作品思想的充分表达,最终获得情感体验,给予听者充分的审美感觉,获得心灵的寄托4。第三,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网络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可以使得学生应用这些方式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全方位钢琴知识的学习与钢琴演奏的欣赏,充分进行作品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为自己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钢琴教学本身来讲,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以往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被替代,有效性、直观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形成,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直观性与形象化的知识学习,更好进行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表达思想的领会5。

三、结论

对于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利于钢琴教师更好的应用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也使得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进行钢琴知识的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钢琴作品中思想的领会,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注释:

1.张海霖.浅谈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6,15:249.2.杨小凯.论音乐的“审美”教育与“实践”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6.3.肖成英.浅谈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144-145.4.聂蓓蓓.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艺术教育,2014,12:64-65

5.周红生.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音乐时空,2014,20:151.

下载方虎教育论文  论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激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方虎教育论文 论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激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论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摘要】:当代社会,家长对于幼儿游戏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偏颇。大部分家长会认为游戏会占据教育的时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于幼儿在幼......

    论教育的创新与变革融合之路

    论教育的创新与变革融合之路·信息化与教育变革 摘要: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个教育领域。信息......

    教学中如何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向学生的学习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体味、感悟、反思,使学生在与作者、作品、环境与社会的多边对话中,提高人文素养,提升......

    论《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思想

    论《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思想【摘要】:《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最重要的一本教育著作,也是他的实用主义教......

    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合集五篇)

    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城关二小李娜 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吸引力来激发......

    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觉参加活......

    论教育中的传统与革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巴格莱;教育与新人;要素主义论文摘要: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

    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作者: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三小 陈海燕 摘 要:本文在阐明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运用的重要意义上,结合儿童诗课堂教学实践,从“以深情的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