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16:1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小编推荐]》。

第一篇: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小编推荐]

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

——读《学记》有感

周丽珍

0

1近些年,我们学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科技实践活动嫁接起来,用科技的平台“玩”语文,用语文的方式“玩”科技,从2013年至今,连续将5个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送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都获奖。在一片赞许声中,也有人发出质疑。当他们看到一批批孩子“抛弃”课本走出校园,走进山野村镇时;当他们看到人头攒动的教室旁边那个空荡荡的教室时;当他们看到孩子们不光是写作业,还画作业、拍作业、剪作业、唱作业、“查”作业……时;当他们看到同学们可以几个人共同做一份作业而不是独立完成时……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在上课吗?

这是在上课!这是在上语文课,这是在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0

2“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基本理念”中,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积极提倡”.2001版《语文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有表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2011版修订为:“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课标》为什么要提倡“综合性学习”?是“长善救失”.因为长期以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严重缺失。正是因为严重缺失,2016年暑假,《人民日报》才会刊文痛批语文教育:《为何一写作文就“撒谎”》。这篇文章最后说:“学生作文失真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远离生活、失去生活的问题。今天的语文教育需要更宏阔的胸怀和视野,还孩子以生活本身,方能培育出真正的情怀。”

“长善救失”,“长善”和“救失”要并重。我们比较一下两个版本《语文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就会发现,2001版侧重于“救失”,2011版是“长善”和“救失”并重的。如:2011版《语文课标》“课程设计思路”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就在2001版“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前,增加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长善”我们一直在做,“救失”我们做得怎么样?很不好!正是因为很不好,2016年暑假《人民日报》才那样痛批语文教育。

0

3“长善救失”作为教育原则最早出现在《学记》第十章,原文如下: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如下: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贪多嚼不烂,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不求甚解,或者是半途而废。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才智水平,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落实“长善救失”原则的前提是“知其心”,即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才智水平,但从整体上看,现在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才智水平的程度,远远不能和古代教师比。这个“不能比”不是说现在教师的素质下降了,而是古今学校教育的体制不同:古代多是一人包班,而且是复式班,现在多是分班分科细密。了解是需要时间的,分班分科越细密,单个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就越短,教师对学生“善”与“失”的了解就越不够,进而“长善救失”的落实就不到位。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综合性学习”就可以。“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就变分为合了。

0

4我们学校将语文与科技实践活动嫁接,组织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间长(少则一年,多则四年),涉及的单位多(少的五六个,多的一二十),而且经常整班整班地带学生外出考察,但我们基本不占用课内时间,而用“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指的是课后时间、周末时间、节假日时间等。我们用课内时间“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用“碎片时间”“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我们是“长善”和“救失”并重的。而且我们在“救失”的同时也在“长善”.2017年12月1日,经过三年半的多轮次培训后,我们把我们班的学生带到宁国市兴宏工艺标本有限公司,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标本的制作。我们班从2014年4月开始实施“我的标本我的手”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整整一天,所有学生都完成了一件标本作品,有动物,有植物,()每一件几乎都是工艺品。之后我们布置研究任务:所有人研究自己亲手做的标本,准备向全校同学解说。

同学们一头扎进网络,几天后,一份份口语化的解说词出来了,有长有短,有好有差。少数是纯粹的网络语言,这些孩子不会把网络语言变成自己的口语。

已经口语化的解说词,无论质量如何我们几个指导老师都不管,我们只是帮那些不会把网络语言变成自己口语孩子。但是,我们故意把他们几千字的资料删减得只剩二三百字。

我们先安排学生模拟解说。一轮模拟下来,很多学生主动说:我的解说词太少,只能说一两分钟,而人家能说十来分钟,我要补充。于是,他们自己去补充了。

等孩子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安排三年级学生来参观,现场气氛非常活跃。等三年级学生参观完毕,我们问他们什么感觉,他们说:我们准备的东西基本没用,这些三年级的同学不听我们解说,尽提些奇葩的问题,许多问题我们根本回答不了。我们问:那该怎么办?他们说:我们还要继续查阅资料。

过了两天,我们又安排五年级学生来参观。五年级学生理性些,双方互动得非常好,孩子们非常自豪。五年级学生也提了不少他们回答不了的问题,促使他们继续查阅资料。

就这样,我们多批次地安排学生去参观,这帮孩子每一次接待都是一次磨炼,之后又是一次提高。

2017年12月28日,是这些孩子最骄傲的一天,来自宁国市个中小学的50多名老师来参观了。他们个个自信满满,阳光灿烂,和各位老师互动自如。反馈时,老师们给的评价是:惊叹、神奇、如果不是亲身感受简直不敢相信,等等。

0

5上文的这个活动起于探究,终于表达。这“探究” 其实是目标驱动下的主动阅读,其中涉及到了识字;这“表达”其实是口语交际;要完成好这个口语交际,必须将查阅的资料进行处理,还要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口语,这要写作。探究的过程,是自主的,也是合作的。从探究到表达,孩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这个活动,把“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把“自主、合作、探究”,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10个关键词融为一体,这是“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同时,这个活动还联系到了植物、动物、美术等学科,联系到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是“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因此,从课程方面看,这是“综合性学习”,这是“长善救失”.学生个体在这个活动中也“长善救失”了。现在教师没办法对每个学生的“善”与“失”了解透彻,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自主发现别人的“善”而认识到自己的“失”, 又自主救了自己的“失”而长了自己的“善”.“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而我们认为,基础教育,不患“多”而患“寡”, 不患“易”而患“止”,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是可以“长善而救其失”的。

第二篇:长善、救失德育月活动方案

德育月“长善、救失”系列活动方案:

“长善我先行,救失我力行”

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及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明白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要存善心,做善事,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努力

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份 活动内容:

1、召开“长善、救失”主题班会

2、说说我的优缺点

3、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打算以及做法

4、制定自己“长善、救失”的计划

5、评选“长善”“救失”小明星

活动安排:

1、坚持诵读《弟子规》并力行。

2、对照《弟子规》检查自己在一天的生活当中的好的方面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并有德育班长进行记录。

3、在每周一的班会时间对上周的情况进行总结:那些同学在这一周里“长善”最多,为大家,为集体做的好事最多;哪些同学跟上周比 较进步最大,改正的缺点“救失”最多。4、各班根据班会情况汇报本班本周的“长善”“救失”小明星,学校备案。

5、评选学校的“长善”“救失”小明星

活动评价:

通过“长善”“救失”活动的开展,激发起学生心中的“善根”,让他们从小要学会与人为善,学会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同时去除“私”念,积极改掉缺点,学会与人分享。只要孩子肯行动,我们就积极的鼓励与支持!

黑堡学校

第三篇: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纪红波

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而教师正是这项良心事业的主导者。“教者也,长善救失者也。”读完刘儒德老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使我对这句至理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初次捧起这本书看到封面醒目的题目时,我的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深知在现行教育教学中,急需心理学的科学引领,想走近它,另一方面又怕书中的大道理、严肃的学术面孔让我望而生畏,又不敢接近它。但当我看完前三页后,却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它了,一页一页、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了…

刘儒德老师把抽象、枯燥无味的大道理,用小故事导入心理学现象,并把教育案例、教育现象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让人通俗易懂。并会让读者既惊叹于作者渊博的学识,又感动于自己有幸能拜读此书,更会本能地联想到从教以来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当然身边也不乏出现模范与榜样,细想也恰好与本书中所述的种种效应紧密链接起来,只是缺少了高大上的学术名词罢了。在我们的教学中,当孩子们学习不好,纪律涣散的时候,我们除了横眉冷对,又何曾反思过自己的言行与方法,检讨自己“长善救失”的角色尽心了几分呢?

此书涉及到的心理学规律和效应多达66条,作者将这66条分为教学、教育和管理三大部分展开叙述,真正为广大教师准备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66条中的每一条都可圈可点可借鉴,我仅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四条谈谈感想:

一、超限效应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我们经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而再、再而

三、不辞劳苦地纠正批评!甚至成为典型案例,不厌其烦地数落林林总总的不是,更有甚者,过了一段时间,会把这个小错误定期重播一次,恶语相向……这样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根本不信任他、不尊重他。这样的教育下,时间久了,旧疾未除,又添新伤,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健康发展吗?我们,何苦而为?此外,下课了,我们是否会经常站在讲台前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一遍又一遍,一道又一道,苦口婆心地还在继续讲解?并“无私奉献”地多次占有孩子们的非工具学科课程?……其实这些现象在我们教学中屡见不鲜,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孩子们面部沮丧的表情、洞察到他们心中的无奈呢?这样的认知超载,真的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吗?

二、归因偏差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自我防御成败归因的倾向,尤其在失败时,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会存在两种归因偏差,一种是老师们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性格、家庭等因素,而避开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态度因素。第二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等生和差生的归因明显差异,对两类学生戴上有色眼镜,优等生说他行他就行不行也行……即使差生出现好的行为,有时也很难得到教师们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说他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而优与差的标准基本就是以分数高低来评判。本书在80—15—5法则中提到,在典型的课堂中一般有三类学生:80%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违反规则,教师的课堂结构和秩序只需要保护支持这些学生的求知欲,15%的学生会周期性违反规定,他们并不无条件地接受课堂规则,5%的学生是长期的违反规则者,让我联想到,当归因偏差出现严重失衡时,这80—15—5法则还会是这个数据吗?假若出现50—30—20这样的数据时,我们教者何从?学者又该何从?当部分学生形成书中提到的“习得性无助”时,他们会“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他们将否定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教育结果是我们为师者愿意看到和接受的吗?

三、罗森塔尔效应

通过老师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优秀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成为优秀的学生,这种现象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智力低下”,仅仅上了三个月学就被学校开除了,但爱迪生的妈妈经常对他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爱迪生经过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发明家。我们今天享受到的电灯、电影、录音机等,不仅受惠于爱迪生的伟大发明,()更受惠于爱迪生母亲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所产生的神奇力量。谎言何以成真?是“期望”这一魔棒在发挥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是否运用过罗森塔尔效应?这不由地让我的思绪拉回到小学生活:某某老师所任班级的学生是一群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其中不乏有几个智力超群的小男生,但这群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每天都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孩子们犯错误了,习题答案不是她要的结果…等待的不是和风细雨的安慰与解惑,而是劈头盖脸的棍棒相加……每天教室里传来的不是优美的歌声、朗朗的读书声,而是不堪入耳的打骂声、哭叫声……撒谎的、逃学的、打仗斗殴的、想方设法报复老师搞恶作剧的……这样的恶性循环教育下,教师的教育没有问题吗?在这样的学习生涯中,挫伤了多少孩子幼小的心灵?扼杀了多少好孩子美好的未来?又怎知这些被摧残的孩子中没有第二个爱迪生?

四、互悦机制

“人际吸引律”之中的“对等性吸引律”,主旨就是要我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于学生们来说,喜欢某个老师,她们就会全身心地敬畏那个老师,也会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和知识。作为老师,我们要真正的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看到此条效应时,我脑海中第一闪过的就是女儿初中班主任王玉凤老师和蔼可亲的面容,王老师就是能和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互悦机制。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设身处地为每个孩子着想,使孩子们乐于接受她、亲近她、喜欢她。今年中考全班40个学生高达26人考上海湾高中,这数字的背后仅仅是学科专业过硬的结果?她改变了多少家庭和孩子的命运!王老师无形之中采用了书中提到的“南风效应”,对孩子们饱含着满满的真诚和关爱,走温和、柔性的路线,让孩子的内心无时不受到感触、感动终至感化!倘若我们都拥有王老师这样的教育情怀,我们的教育事业又会是怎样一番新天地?爱!爱!爱!爱是赋予孩子们最伟大无私的语言!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也许就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中,犹如王老师一样一次次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习主席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要成为好老师多读书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让我也更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此书让我感动之处不胜枚举,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光荣与责任。“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的先天遗传和后天改变孰轻孰重?也不难发现书中那么多的案例就是自己经历过的,蕴含的心理学知识对今后的工作及至生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在何种教育理念支撑下,“长善救失”都应是教者一生最伟大的修行!

撰稿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 纪红波

第四篇:长善救失与教学相长

长善救失与教学相长

上周学校又在王莺副校长的带领下,组织老师们继续学习了叶澜教授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信条的第9----12,我对其中第七条感受比较深刻。

信条十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以“长善救失”“以身立学”为研究精神和行为准则,共同致力于学派的持续发展。

不同于所谓“趋利避害”的经济学人,何为教育学人的特征?我们取《学记》中的“长善救失”作概括。唯有对他人和自我都能做到“长善救失”,教育才能成为使他人和自我都变得更美好的事业。我们还要求自己将做学问和人生完全融为一体,做到“以身立学”。有了“长善救失”“以身立学”这两条,“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研究就能持续推进。

所谓“长善 ”就是要善于发现被教育者的优点和长处,并精心加以培植与呵护,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所谓“救失”,就是正确认识与把握被教育者的缺点与不足,并通过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和改正。

反思自己班级管理和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后要从以下几方面要做出努力。

首先要俯下身去,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倾听他们对教学的看法,明确指出认为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可以大胆提出自己有关改进的方法。我要解放思想,也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每位学生都应该积极的建言献策,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老师,更有利于班级的健康长远发展。

其次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当众表扬他们。即使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批评不是泄私愤,批评不是目的,批评应该落到实处,让学生懂得不是专门和他作对,而是为他好,为了他长远好。做到这些,需要和学生交心,绝不是点点头、拍拍肩这类流于表面的虚与委蛇,工作是大了些,但却能发挥长远的效果。再次是积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的作业,利用好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积极改变僵硬的教学模式,创设更多的课堂兴趣点,激发他们课程的参与度,让他们看到我的实力和能力,用我的课堂和学识来征服他们。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从学生眼中中我也能清楚自己的不足,反思我自己,从而改正不足,更好发展。

第五篇:德育教育案例 上施下效 长善救失

13会计三班德育教育案例

《礼记 学记》中说,教育的本质是上所施,下所效,长善而救失。

今年6月初的时候,有幸参加了传统文化培训,培训的倪敏达老师提到了一个小案例,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说,他以前在小学教书,发现小学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随着年级的上升,不是越教越长进,而是越长大德行越差,越来越难教。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来物校之前,我在一所小学教书,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听话,很单纯,像张白纸一样,老师上课学生都听得很认真。而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上课非常吃力,很多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课,经常违纪。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应该如何去教育学生。

一、案例讲述

学生小A,刚开学军训时,因为活跃,在选班干时,大家都选他做班干,过了段时间,大家发现了小A身上有很多坏习惯,人是很活跃,但是都活跃在了不对的方面,说话做事没有正能量。不懂团结同学,搞拉帮结派。孤立看不顺眼的同学。喜欢夸夸其谈,出风头,说怪话,经常不自觉的说脏话。

二、原因剖析

通过本人的调查,同学们的反馈以及与他本人的谈话了解到,小A在来校之前去读了一年的高中,也是因为表现不好被开除,在班里的男生中,他搞拉帮结派,孤立一些不和他搞拉帮结派的同学,也就是他看不顺眼的同学。开学时就在男生中宣传自己以前打架和玩游戏、抽烟的有多么厉害的“传奇”故事,以博取同学们的“羡慕”和仰视。所以在他周围团结了几个死党。他本人比较自以为是,很难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三、解决措施

1、正班风,扬正气,传播正能力。

在班级里面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让同学们友好和谐的相处,努力认真的学习。为人做事讲正气,真诚待人。坚决不能做损人利已的事,弘扬正气,让同学们以积极进取的生活和学习心态,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与他谈话交流,让他知道善恶的标准。

与他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告诉他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告诫他做事三思而行,做事前多想,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假如做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最好都一一想清楚,弄清楚善恶的标准。希望他以班干的身份自觉约束自己。

3、奖惩分明

根据已经制定的班规,列出奖惩措施,让他明白做了违纪的事情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做了有利于班级的事情就会受表奖励。让同学们感受到班级的正能量。

4、让同学们懂荣辱,知对错。

每天早上都让同学们读《弟子规》,让同学们都明白“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道理,并让同学们懂得是非对错,公正曲直自在人心,每个同学心里都有一杆称,所以一个人在班里的表现好坏,大家心里都会明白。

5、分化“死党”

分化掉那些“团结”在他身边的死党,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知道违纪的行为不值得学习,更不值得仰望崇拜。用事实向他们证明,违纪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是要受到处罚的。同时通过调换座位等方法,从物理空间上隔离他们。

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小A同学开始慢慢的收敛自己的行为,任何不良行为都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根据他的不良行为,奖惩分明,并且严格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撤去了他的班干职务,也开过记过处分。这些处罚虽然一下子改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却也让他明白了对错,能一直在压制着他的不良行为,不让他有表现不良习惯的土壤。在与同学相处上,生活上,学习上也有所转变。受到他不良影的影响的同学也越来越少。

四、案例反思

1、不良的朋友和环境,是影响学生的最大因素。

小A同学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从同学们的反馈和他本人的述说中,可以了解到,也就像他本人说的一样:我身边的朋友都是像我这样的,我们都不觉得有错啊。所以一个好的环境,对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小A就是因为长期处于不良环境,长期和不良的朋友在一起,导致了他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和坏思想。不能正常的和同学友好交往,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的纪律。虽然和他家长沟通了解,家长一直迫切希望他能变好,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莲花,能出淤泥而不染。同样的,只有塑造了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正气和正能量的环境,才能让同学们越来越阳光,才能友好和谐的学习和生活。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2、知道对错,具有正确的荣辱观,明确善恶的标准,有好的德行,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如果一个学生连最根本的对错都不懂,做事情只凭本能的冲动,说再多的道理对他来说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会明白,只会认为你在为难他。所以,我们老师要在班里树立良好的德行,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也同样的严格要求,对于一些有很多坏习惯的学生,他们暂时不能树立好的德行,不明事理,就只能用规章制度和惩罚手段去强制约束他了,当然,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总会觉得力所不能及,心里总觉得有所遗憾,觉得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才对。对于学生的教育,老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力行。教师,是一份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德行,并且能力行,才能上施下效,长善求失。

下载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节致辞,春风化雨润桃李,长善救失育新人

    春风化雨润桃李,长善救失育新人 ——庆祝第29个教师节致辞 涪陵十六中校长 邓发国 同志们: 即将到来的9月10号,是第29个教师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利用周前会的时间,庆祝我们自......

    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读《学记》有感 篇1《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符合时宜,循序渐进,商讨琢磨。“道而弗牵......

    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在学校的倡导下,同事的耳濡目染下,终于拿起了《学记》这本小册子,起初读不懂,越读却越有滋味,感悟越深。它言简意赅,喻词生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教师的评价......

    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静静地读过学记之后,里面所描述的学生、老师、学校,瞬间想到正作为学生的我、曾经的老师、学校以及将来要成为老师的另一角度的我。虽不甚解,但心有所悟。现就......

    读《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感

    读《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感 《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

    读《学哲学用哲学》有感

    读《学哲学用哲学》有感提起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可能大家都有所了解。2年前,我买了一套大致浏览过,暑假期间我再读此书,真有爱不释手之感,贯穿全书的哲学思想、先......

    读《学记》有感[合集]

    读《学记》有感 走上讲坛至今,总有一些问题令我时时困惑: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时陷入到老师累、学生怨、家长责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我们的老师怎么了?为什么再也没有了......

    读《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有感

    读《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有感读书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更是一个享受人生的过程,书籍为我带来了知识、力量与快乐。在我看来,书不是为了某某目的而去阅读,而是随心而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