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社会工作复原力理论与技术》有感
读《社会工作复原力理论与技术》有感
你的成长过程都顺利吗?有无难忘经历?面对逆境,你当时的反映是什么?给你的影响是什么?你有没有走过来?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悲观、多愁善感的人,总是会阴郁,陷入自己的情绪中。回顾自己的人生前半结,自我认为不是很顺利,每一个阶段都走得很辛苦。
小学他懵懂,只记得自己还不会照顾自己,很多事都没有意识,通过听父母、自己回忆,脑海里这个阶段形成的印象就是邋遢、不会收拾自己、产生很多麻烦。初中学习一般,学习很辛苦,来来回回骑车往返学校,那个时候好像就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整天挣扎在寻找认可和温暖,和很多人都产生过矛盾,极其需要别人的安慰和支持。
高中没什么记忆深刻的,就是人际关系不好,留下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大学和宿舍人关系也是处于时好时坏中,和玩的不好的以一种强硬方式进行对抗,关系好的相处久了时而矛盾,时而斤斤计较,时而很好,大学给我的印象就是孤独、宿舍关系不好、自卑。
研究生阶段读了一年半,自己留下的标签就是成绩不好、师门印象不好、宿舍关系不和、自卑、不招人喜欢。
反观20多年,好像深受人际关系的困扰,一直做不到轻松应对人际关系,也做不到成为一个人人喜欢、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哪怕不好不坏的印象的人。
研究生阶段,通过读书和再次的试错,才开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一直不快乐的根源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好像一直在寻找改变的方法和途径,却一直无果。我在想我读社会工作6年了,它带给我的影响或许就是更好的认识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会把这些问题全都归咎于家庭,怀疑一个人是不是这辈子都难以逃脱家庭的束缚和留下的印记。偏执的任务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极端、特别强硬,一直是家庭的影响。
印象中父母总是处于或大或小的家庭冲突中,严重的就是父母打架,印象深刻的是初中的时候父亲一个杯子扔向母亲,牙齿都换了新的,嘴巴缝了针,那时候还小,不知道母亲忍受了多大的屈辱和怨恨,才得意坚持和父亲维持生活到现在。还有去年寒假,我在卧室睡觉,听到激烈的谩骂、争吵声,推开他们的房间,父亲拿着拖鞋在打母亲,事后母亲除了哭和谩骂,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离家出走,这场争吵得以慢慢缓和。除此之外都是很平常、我们都已习惯的谩骂、赌气。前两次严重的打架原因如出一辙,就是母亲最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牛做马挣来的钱,父亲总是擅作主张、背着母亲进行处置,这是母亲的底线,总是一碰到就会触发激烈的争吵,父亲总以为自己有文化,母亲没文化,自己是一家之主,就应该负责对钱的主张。
平常的争吵无非就是父亲懒惰,家务活全由母亲料理,如做好饭也不知道来端,起了床也不叠被子,吃完饭只知道看电视、打麻将,这种场景母亲只是破口大骂,父亲只是装聋作哑,而我只是厌烦于母亲的每日谩骂,总是说服母亲放弃这种激烈的挣扎,换一种柔和的方式,哥哥性格温和,总是默不作声,我想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中,我和哥哥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一直觉得惭愧,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连自己父母的问题都解决不好,看到母亲的无助、父亲的大男子主义都束手无策,只是偶而对母亲进行说教,也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母亲的接受程度和感受。
我在想我和哥哥出来读书,只是寒暑假回家住一段时间,就这一年中的加起来最多两个月里就目睹这么多次争吵,甚至感觉厌烦,不知道我们不在的时候,父母他们争吵了多少次,是怎样隐忍着、坚持着日复一日的厌倦生活。
母亲总是比较依恋我,会跟我说自己很多的感受,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不是有你和你哥,我才不会坚持这么久。也许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好好读书,想赶紧出人头地,挣很多的钱,让他们生活更好,我总认为等生活好了,他们不用辛苦种地了,就不用为钱争吵,家庭就会和谐很多。
但是要出人头地的时间好长,感觉都要等到他们老了,我自己都没有希望和信心能有那么一天。
我在想社会工作真的有治愈的效果嘛?如果一个社会工作者自己都疗愈不了自己,又怎么带着坚定的信念去治愈别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或许自己专业学的不扎实、理论不会具体应用,但是我好像也没有从其他同学身上看到这种作用,也没有从实习中遇到的人、机构、社工身上看到,或许说其实对别人有用,只是这种改变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总是看到社工相关的公众号上分享,社工从业者多年产生的感受或者对某类人群的影响,总是觉得很不真实,或许是在网上看到的,或许要展现的文章需要一些夸大和渲染。
社会最常熟知的理念就是改变XX认知,我在想改变了认知就会改变行为嘛,这些行为可以你日积月累、根深蒂固形成的,真的会一点一点改变嘛?或者就像某种正向刺激,刚接受服务的时候,我会强化这种认知,有意识地去改变,但是时间一长,这种正向刺激、服务没有了,是不是又回到惯有的模式了,毕竟人的习惯这个东西很可怕的,很难战胜。
还有我有意愿改变了,但是我没有能力改变,那我需要先学习这种能力,我在想能力是真的靠社工几次对话、链接资源就学会了吗?最起码得向培训机构一样不断练习、不断强化或许才能说你掌握了某种能力,那社会工作改变的只是意愿阶段,之后所有的治愈、解决问题都是其他职业、专业达到的。但是那这样社工又和几本有启发、有激励作用的书有什么区别,那岂不是买几本书来的更简单一些。
第二篇:读《扫除力》有感
读《扫除力》有感
在慨叹生命的短暂、回味弱冠之时的理想和意气风发感受很多。那时总认为世界是如此的奇妙,未来是多么的美好,渴望出山的太阳总能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今已是而立之年,思想也落下了很多灰尘,不够清晰;全身的筋骨也似生了锈一般,跑一跑就气喘吁吁,跳一跳如木偶一样,很容易受伤。看一看现在的我,也是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也没有活出一个像样的自我来,真该拉到浴缸里冲洗一下了。
读到《扫除力》,心绪像是用一把清洁刷刷过一般,顿时豁然开朗。
家居打扫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每个人几乎都做过,或正在做,或预计着做。即便舛田光洋是做清洁工出身的,对清洁工作了如指掌,作者并没有对“家居打扫”这一事情本身向读者进行解释和普及,而是根据自己从事清洁工作时观察和研究,认识到环境因素与人的精神面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洁干净的环境,令人舒适,令人振奋;反之则反。笔者认为,一个家庭卫生状况如何,能或深或浅地映射至居者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当然,扫除力并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胡诌漫侃,如有名的犯罪学家凯林发现“破窗理论”和心理学家威尔逊的“护花原理”就是很好的证明。
如果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居则是这个港湾的物质形态,那么家务则是维系这个港湾温馨和睦的日常行为。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家务是人生的基础课程,强调家务活是儿童学习的第一课堂,儿童学会了做家务是自立自强的开始。在成人的眼里,家务已经成为了习惯,对于家务活是不以为然的。尤其是生活节奏加快,更不会留意做家务活的质量了,做大不做小,做主不做次,做粗不做精,草草了事。或者是请家政服务员代替。其实,成年人包括我是要好好体验一下“家居扫除”的魅力,认真做好生活和环境里的扫除工作。家居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不为可以有大为?
我并不是鼓吹“扫除力”是多么的威力无穷,也不是“扫除风暴”的忠实粉丝,初次了解到这个泊来的思想和观念后,也不会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去寻根溯源。当人生步入低谷,事业陷入困境之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首当其冲,不可回避,扫除力这个最为平常、最不显眼的方法,而是最根本的方法,被多数人忽视了,而把目光投向了室外,甚至幻想着有“天上掉馅饼”的好运气。按照“8020”定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成功者也只有少数。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甚至形成了抑郁、酗酒、精神失常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倦怠”有所警觉,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省悟,不妨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扫除”生活之中一些负面的因素吧!
最后,就用本书中两句话来结束这段感慨吧:
当个人心情不佳,烦恼充斥左右的时候,家里一定有一处最需要扫除的地方等你去扫除;
当单位业绩每况愈下,员工报怨连连,也有亟待扫除的卫生死角等着你组织扫除!
第三篇:读《信念力》有感
读《信念力》有感
拜读完马登博士的《信念力》这本书感慨良多。信念力是我见过的最全面的励志书,该书从人生的物质贫困、精神懦弱、身体孱弱、思维羞怯等各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说明人们不得不面对的诸多困难前,如何运用自身的“信念力”来激发潜能,以对自己的从事的事情或人生起到奇迹般的作用,这个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让我们明白,正确坚定的信念力,可以逆转人生,使人生奇迹般的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实现内宁安心(peace), 力量强大(power),物质充足(plenty),身心健康(healthy and wealthy)。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艰难跋涉,漫天飞舞的风沙拍打着探险队员的脸颊。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队长拿出一支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但缓缓流出来的,却是一壶沙子!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 100 多个小时仍然被活着救出的人们,因为心中充满着信念,所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让人们无不为之感动、钦佩。
信念带来了比死神还要有坚韧力的力量。一个人心中有了信念,就有了希望,也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心中的信念之灯不灭,就一定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刻,制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没有谁能决定我们的人生处境,相信命运的安排是为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都能创造出一个适合它生长和发展的环境。要做到这一切,只需要成功运用自己的信念,发挥信念力的力量,我们将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己,开拓一个意想不到的成功而丰富的人生。
作为一名属于xxx医院后勤保障人员一份子的信息中心员工,虽然不是工作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但是在医院的每个角落都留有我们的影子,只要有电脑、有网络的地方就会滴下我们的汗水。相信凭着我们的信念必将能写出更实用的系统,设计出更人性化的程序流程,服务于广大患者、服务于医疗工作者,服务于机关领导,也将为医院创造出更好的口碑。
信念是灯,照亮我们前行;信念是火,温暖我们心房。让信念之灯永明照亮,让信念之火永不为熄火。
第四篇:读《游戏力》有感
无处不在的游戏之力
----读《游戏力》有感
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游戏力,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一方面,作者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例如:事事对抗,每天在幼儿园门口粘着妈妈,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闹,经常打人,不好好写作业,总是欺负弟妹等等。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另一方面,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也在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1.去看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和需求。
我们经常把重点放在恼人的表面行为上,而看不到他们内心深处所掩盖的痛苦;或者,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痛苦,但自己却无能为力。“你是讨厌鬼”这句话,其实是“我喜欢你”的小孩版本,孩子之所以说我讨厌你,是因为直接表达“我好害怕,我需要你”显得太软弱了。当孩子对他人言语恶劣时,他们通常传递的是这样的信号:我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而表面上他们可能会拒绝我们的爱,而我们必须坚持到底,知道他们知道自己确实被深爱着。写观察镜要求我们回看孩子们的行为和语言,想一想孩子这些话背后的需要,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他需要什么?语言越恶劣,说明内心更痛苦。他用语言伤害你,同时更是给自己划刀子。柚子经常会在发脾气时拒绝我的拥抱,可是有好多次,我都不顾他的推打,坚持让自己平和,坚定的抱住了他,他常常都能安静下来,事后我再问他,你生气的时候说不要妈妈抱,可我感觉抱着你之后你的感觉好了一些,下次如果你还说不要抱不让抱还打我,我怎么办。柚子说,我说不要抱你也得抱我,你抱着我我就会好起来的。
2.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联结,让孩子表达情绪。
看到了孩子的真正需求,那我们下面能做什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孩子所发泄的情绪,跟游戏毫无关系,他是将别处积累的情绪借机发泄出来,所以重点放在以嬉戏的方式来处理潜藏的情绪。游戏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依照自己的意志来实验,暂时放下现实空间和真实社会中的规则与限制。这些游戏不仅仅是利用了逆反心理而已,甚至也不只是为了把孩子的叛逆行为引向正途。假装进攻的游戏,真正的结果却可以重建联结,表达情感。游戏在日常的互动中,不仅让爱得到了表达,也使引导孩子的工作得以进行,并自然地弥补了哪些稍早发生的冲突和不愉快。
3.游戏的原则和方法
如果一件事情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一做再做。孩子快乐吗,他们的眼睛里有亮光吗?快乐笑声是评价游戏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有必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或者把我们的知识当作建议给他们,实这些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父母的介入无助于培养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良好判断力,他们有时必须靠自己去发现,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就是最好的帮助。所以,一天当中有这么一段时间,把其他事放在一边,跟孩子专心的做一些游戏,让孩子主导游戏,跟随孩子:只说“好啊!”;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在必要时,轻推一把,引入重要的主题,让事情变得有趣。每天的最后一个游戏,一定要以笑声或孩子的胜利结尾。这样才能保持孩子对游戏的期待和满足感。非常认同!
4.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如果你因为有情绪而被处罚,又因为表达了情绪而收到更大的处罚,那么就很难从伤痛中恢复,因为你没有机会清除伤痛。过分压抑情绪的人,要么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而激烈爆发,要么由于情绪淤积而出现各种不健康症状,如忧郁、焦虑、暴力倾向等。情绪爆发时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过于感情用事,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却正是情绪在平时得不到足够的表达而引起的。孩子陷入发脾气的恶性循环,因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愤怒的表象之下,掩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我们会有一段时间不停的发脾气,也跟孩子一样,因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用强硬的语气,来掩饰自己的脆弱。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提醒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生气都没关系。但请不要让他们自己哭。让孩子自然的把脾气发完,需要我们做到的只是留在孩子的身边或附近,认真倾听,而不是转身离去,或者命令他走开,又或者喋喋不休的问问题和指手画脚的出主意。冷却自己:在采取行动前,试着数到十,暂时休息一下,等待事情自然平息,给朋友打个电话,或者与其他父母交流等。
5.为我们自己充电
坏情绪来临时,轮到我们了,该我们去找人倾诉,把杯子蓄满。找一个倾听者:这个人能够尊重你,对你的话感兴趣,但不会教导你该如何如何做的人。倾听者要做的:不管你是哭,是笑,还是气得发抖,他都能坚持倾听,不会劝倾诉者把情绪收回去。换位思考,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倾听者,那孩子需要的妈妈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一定希望妈妈能够尊重他,认真听他说话,但是不指手画脚的教导。如果是这样,他们感觉一定很好。我们需要倾诉,揭开心中那些为人父母的痛苦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妈妈,可能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也难以启齿,但我们可以与其他父母相互倾诉。好的倾听方式包括依次轮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泄漏别人的秘密,让别人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而不必担心被批评或者遭到拒绝,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说我也是啊紧接着就谈起自己的事。续杯的方法可以是:找其他人来帮忙照顾孩子,经常出去走走,与其他成人坐在一起聊聊天,这样你才不会身体疲惫。
用游戏解决具体问题,是我们生活的内容,但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穿透表面,发现并满足孩子的深层需求,才是激发天赋潜能,成就健康人格的根本手段。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去游戏,游戏是我们亲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意识的往游戏中增加一些主动因素,穿透表面的简单的游戏,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强健体魄,这才是我们最想达成的期望。
第五篇: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最终版)
社会管理在职研究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讲课提纲
社会与文化教研部 王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社会学的范畴。它根据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以及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着重讲授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介绍我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以及社工理论研究的新进展。通过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工作实践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具备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能初步运用社会工作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理念,为从事社会服务做好充足准备。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用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知识来看待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实现科学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其次,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关系,做到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并重;最后,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实践(实习)的关系。社会工作强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助人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检验、被强化。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安排上要注意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实习)的结合,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时间及考核方式
共安排76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
48学时;结业考核为开卷考试,成绩占70分,平时出勤、参与讨论与模拟训练成绩占30分。
三、授课内容
教材:《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第一讲 社会工作的基本问题
本讲着重介绍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力图使学生对社会工作有个概括性了解,便于以后更深入领悟社会工作的实质。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及内涵
一、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缘起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2.社会工作的产生
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 1.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
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相继成熟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2.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早期的社会工作多采用救助和治疗模式,后来发展成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救助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四)中国社会工作的概况
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基础、家族集团式结构及文化未能产生专业社会工作。1949年之后中国形成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与分类
(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
社会工作领域分为理想和实际的两种,社会问题分为宏观社会问题和社会性问题。
(二)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的诱因 人们认识的变化、社会变迁促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三)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社会进步的解读;“大同”思想;“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四)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特征分类 按生理特征分类;按社会特征分类 2.按困难类型分类 3.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救助性、帮助性、发展性社会工作
三、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 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
(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关系。
(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 1.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其中包含了他们对对方行动及互动过程的理解。
2.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是利他性服务的提供者,受助者(也称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服务的接受者,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助人活动是服务的传导者。
3.社会工作的类型
四、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同社会学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最初孕含于社会学之中,有时被称为应用社会学。在社会工作的发展中,社会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它逐渐独立于社会学。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任务和过程与受助者的心理状态及态度有关,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受到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影响。
(二)社会工作与政治学的关系
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与权力分配、社会政策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在制度层面上要为社会弱势群体争取合法地位和权力。
(三)社会工作与经济学的关系
二者关系集中体现于福利经济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财富更多地应用于福利事业是社会财富效用的最大化。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及社工角色定位
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认同社会工作价值、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三)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1.助人过程的特征
帮助他人获利、合作过程、不对称互动 2.助人过程中的地位
助人活动的发动者、推进合作、提供服务。
(四)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涵义和类型 1.功能的涵义 2.功能的类型
终极功能与中间功能、功能与反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1.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2.救难、解困和发展是社会工作重要功能
(三)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1.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
社会秩序的涵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看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和获取福利的制度化途径。
2.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
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通过参与制定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三、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终结
(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1.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
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2.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政府、民间结构和社区共同体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行政化的组织模式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思考题:
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因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试述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试分析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之特点。
第二讲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与基本理论
社会工作的宗教起源与它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它是一种以价值为本的专业。本讲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有全面的解
读。并且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本讲就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要作一些介绍,力图为学生提供一些分析社会工作实务的视角。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
把救助看作施舍,是对受助者的怜悯
(二)正式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
同情和怜悯
(三)专业社会工作中的价值观
人道主义、平等意识
二、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
(一)价值对于社会工作的意义
高登斯坦的观点,理想的社会工作者认为价值是其生命意义的全部,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之有别。
(二)价值、知识与技术
价值与知识的关系;价值与技术的关系
(三)价值与反价值 操纵、家长作风
三、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价值基础 1.新教伦理与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的实质,作为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价值理念;人道主义的内容;基斯—鲁卡斯的HPU的基本假设
2.社会福利理念
社会福利的描述定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二)价值体系
美国社会工作操作定义的价值叙述、比斯台克的表述、泰彻的价值体系。
(三)矛盾与争论
1.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 2.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
功能学派与治疗学派的差异
3.政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
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而机构是二者之间的中介。三者之间在价值观上既有一致又有矛盾。
四、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构建
(一)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社会福利理念、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上述三种价值体系(观念)基础上的借鉴创新、批判继承、综合发展,例如爱人、助人
(二)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1.专业价值
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
2.专业伦理
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伦理责任(对当事人、对雇佣机构、对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总称。轻视理论出于两种“误区”:过分夸大社会工作所处理问题的特殊性,对理论的概括范围的过高追求。社会工作的个别经验与理论知识是相互补充的。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
解释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与原因,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提出有效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和模式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从理论角度看,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过七个阶段:调查阶段、精神分析学阶段、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阶段、获得阶段、盘点阶段、“理论统一”阶段、理论归类阶段。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1.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涵义,二者之不同与联系。
2.皮拉利思的社会工作理论三层次划分模型
宏观理论、中观理论与实践理论
(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佩恩的分类及各流派的基本内容:心理分析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系统理论、标签理论;人文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权理论、女权主义理论。
1.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李康特(Recomte)的理论构造的哲学性背景假设和专业性背景假设;
大卫·豪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四范式模式:功能主义的、解释论的、激进人文主义的、激进结构主义的。
2.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
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途径
思考题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试指出符合我国社会要求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对当代社会工作者而言,了解和研究社会工作理论,包括哪两方面的具体任务?谈谈你自己在这两方面的看法和见解。
第三讲 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因此,在本讲和第四讲中,会着重向学生介绍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直接的工作方法,也包括作为间接工作方法的社会行政。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又把握一些工作方法,为今后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
(一)代表观点
诊断学派的观点 汉密尔顿认为社会适应不良是“心理-社会”即内部与外部相互作用的结果。
功能学派的观点 强调社会工作者(机构)对案主帮助的作用。
(二)内涵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支持与服务,减轻和解决问题,增进福利。
(三)发展历史 1.个案工作的起始阶段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个案工作的起始阶段。2.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阶段
1917年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一书是社会个案工作专业化开始,“研究-诊断-治疗”的助人框架。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一)危机介入模式 1.危机的内涵
危机是平衡稳定状态被改变的现象,也是一个过程。
2.危机介入技术
开始阶段:收集资料、达成协议、建立专业关系;中间阶段:进一步搜集资料,寻找形成危机的原因,减轻案主压力;结案。
(二)任务中心模式
1.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适用范围
个案工作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它考虑个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它主要应用于情绪问题、资源不足、角色困难等问题。
2.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的五个阶段。3.任务中心模式的工作技巧
倾听、抓住核心问题、协议、沟通与回应。
(三)心理-社会模式 1.心理-社会模式的内容
将案主的心理状态、情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人的内部心理世界、生活的外部社会环境。
2.心理-社会模式的框架
针对问题(内部和外部问题)确定目标(改变人和改变环境),正确处理工作者与案主的角色。
3.心理-社会模式的相关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埃里克森的人的成长(生命历程)理论。
(四)行为治疗模式
1.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人的行为是通过反映外部世界、学习适应环境而获得的。有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和认知学习四种学习形态。
2.行为治疗模式的工作技巧 3.行为治疗个案工作的框架
适应问题-案主行为本身出现问题;工作目标要小而具体,可测量;工作者要运用资源与手段支持案主的行为改变。
三、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经验
中国社会是“家本位”文化,家族(家庭)集团主义使得对人的帮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直接帮助有需要的人,二是通过帮助家庭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实践
中国的社会个案工作要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架构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小组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小组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小组工作产生于工业化导致的社会问题,20世纪40年代成为专业工作方法。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从治疗、发展及对团体的功能的角度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协助个人增强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二)小组的类型划分
以成员的参与程度、自由进出程度和工作目标划分的小组类型。
二、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及模式
(一)小组工作理论基础
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系统理论
(二)小组工作的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认为,社会系统与个人、群体是相互影响的,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来实现。治疗模式以小组作为治疗的媒介,解决小组成员的问题。互动模式把小组看作一个互助系统。
(三)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1.小组工作的原则
个别化原则、接纳、助人、鼓励参与、促进成员发展、合理制约 2.小组工作的技巧(1)一般技巧
建立关系、观察、组织小组、领导小组、沟通、参与小组、运用资源、评估。
(2)促进沟通的技巧
选择适合环境、选择适合语言、提供合作目标、调整小组互动模式
(3)组织会议的技巧
良好的开端、控制讨论进程、做好总结。
思考题
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试述危机接入模式的工作过程与技巧。试述小组工作的三个主要模式。
试述兰卡德等人的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模式。
为什么对小组中的互动进行控制?怎样有效地进行控制?
第四讲 社会工作的方法
(二)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社区工作的涵义及发展历程
(一)社区工作的一般涵义
社区工作包括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社区组织工作起始于19世纪后期的社区睦邻运动,20世纪60年代社区组织工作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二)社区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倡导,首先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实行。1955年联合国提出社区发展的准则。
(三)社区工作的定义
1.社区组织的定义 2.社区发展的定义 3.社区工作的定义
(四)社区工作的目标 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
二、社区工作的理论
(一)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1.社会分析和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工作策略的意义,如保守主义、多元主义、马克思主义、激进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等。
2.社会变迁理论 3.社会运动理论
(二)社区工作的实施理论 1.社区工作的模式
罗斯曼的社区工作模式,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行动、新的发展观。
2.社区工作的原则 联合国的社区发展原则。3.社区工作的方法
三、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一)社区工作的过程
建立关系(方法与内容)、收集资料(类型与方法)、制订计划(层次内容)、社区行动(内容与目标)。
(二)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社区调查与分析的技巧、建立及维系关系的技巧、动员与组织的技巧、活动程序设计技巧。
第二节 社会行政
一、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一)社会行政的涵义 1.什么是社会行政
基德内的实质性解释,崔克尔的过程性解释,定义。2.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3.社会行政的层次(1)社会政策的层次
政府的宏观政策和机构(组织)的微观政策。(2)社会行政的层次
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界定与联系。
(二)社会行政的地位与功能 1.社会行政的地位
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行政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社会行政是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
2.社会行政的功能
实现社会政策、促进有效服务、修订社会政策。
二、社会行政的内容
(一)社会服务的计划
社会服务计划的过程模式,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
(二)社会服务的组织
社会服务组织的结构,社会服务组织(机构)人员的招聘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督导与激励
(四)协调与控制
(五)评估与报告
三、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
(一)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历史
古代的“九惠之教”、常平仓、义仓,民国时期的社会部。
(二)我国的社会行政体制
1949年后我国的社会行政机构的体系的结构;社会政策的实施模式----单位体制与行政体系的作用,社会行政的基本特点:依据统一政策、依靠行政体系、借助思想工作。
(三)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行政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企业(单位)办社会”的状况及消极影响。社会行政体系的变化:政府角色的变化、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的发育与成长,社会行政性质的变化:由政治化向行政和经济相结合方向的转变。
思考题:
试述罗斯曼社区工作三模式的基本内容。试述社区工作的介入方法。试述社会行政的功能。
社会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内容)? 试分析我国社会行政体制之特点。
第五讲 社会工作实务
(一)社会工作是一门务实的学科,它的基本服务对象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服务于工作对象,发挥着救难济困和促进发展的作用。本讲和第六讲选择了四个弱势群体作为工作对象,结合个案及模拟演练,力图使学生对社会工作实务有真切体验,激发学生对社会工作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功能
(一)概念界定
儿童概念的界定,儿童社会工作的涵义。
(二)发展历史 1.以救助为主的时期
20世纪以前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是特殊儿童,主要方法是救助
2.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
20世纪新的儿童福利观念,1923年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宣言》
(三)功能与性质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福利性、服务性、专业性等基本特征,它对儿童的成长及社会安全有重要影响。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基本理论
人的发展理论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发生认识论的发展理论。
(二)基本内容
普通的儿童社会工作:儿童养育、儿童教育、儿童卫生保健、儿童权益保护;特殊的儿童社会工作:特殊儿童的涵义,对特殊儿童的救助、康复和教育。
(三)一般方法 群体活动、个案工作
三、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历史
幼有所长,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
(二)现状
中国政府的儿童社会政策:宪法、婚姻法的有关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福利院,希望工程,春蕾计划
(三)趋势与展望
儿童福利的优先性,儿童社会福利服务的法制化、社会化趋势。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1.关于青少年的界定
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对于青少年概念的解释。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及构成要素。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青少年面临的发展任务;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青少年发展与青少年问题两大主题。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生物进化理论
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关注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征,复演理论认为个体成长是在“复演”人类进化历程。
(二)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人生发展阶段论)
(三)学习理论
哈维格斯特的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
(四)社会文化理论
玛格丽特·米德的青年亚文化(代沟)理论,本尼迪克特的
(五)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从社会结构(社会地位与角色)、社会变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变迁)、青少年群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看待青少年问题。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青少年工作的一般形式 1.通过团体和组织实施的社会工作
团体(组织)是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青少年团体(组织)可以为青少年发展服务。
2.通过基地实施的社会工作
借助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基地开展青少年工作;一些社会服务机构直接为青少年服务。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 个案辅导方法和团体活动方法。
四、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与机构
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教育、开发、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机构。
(二)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状况与发展
中国青少年在发展中面临三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就业、教育及保护。
思考题
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发展? 试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你如何认识它的理论基础? 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哪些内容?
第六讲 社会工作实务
(二)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老年人问题的由来
老年人与老龄社会的标准,老年人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的涵义,老年社会工作有单纯的帮助、服务向帮助、互助、发展和参与的变化。
(三)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老年社会工作是三个主要因素。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对养老问题的处理方式有明显差异。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撤离理论
认为随着老人年龄增长,他们便主动撤出主流社会活动。遇到的批评
2.活动理论
认为积极的活动有助于老年人生活的满意,评价
3.连续性理论
老年人若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就会有幸福的晚年。4.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认为对老年人过分关心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社会重建理论关注改变老年人生存环境以增强和重建自信心。
5.社会交换理论
主张发展老年政策和服务,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1.老年个案工作的原则
独特的原则和要求,尊敬老人,耐心的重要性 2.老年个案工作的技巧
怀旧、生命回顾的功能及使用范围
(三)老年小组工作
基本原则和具体技巧
三、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一)机构照顾
机构照顾(院舍照顾)的涵义
(二)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的涵义,产生的原因、功能,“时间储蓄”,将正规照顾与非正规照顾结合起来解决老年照顾问题。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涵义
妇女社会工作也叫妇女服务,狭义的妇女社会工作,广义的妇女社会工作,妇女服务的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的一种社会思潮,女权主义的基本主张,女权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内容:妇女社会地位,妇女的社会作用,社会权利和争取妇女解放途径的观点。
二、香港的妇女社会工作
(一)香港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
香港妇女服务的三个层次:家庭服务本位、社区服务本位、妇女服务本位。
(二)香港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以已婚妇女为主,强化妇女传统角色,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本位
三、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发动妇女参加社会生产 2.宣传教育妇女 3.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4.家庭文化建设 “五好家庭”
(二)近期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
思考题
试说明影响老年的主要因素。
老年个案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老人社区照顾?
试述近些年来我国大陆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就。试述社会性别流派的基本观点。
教学参考书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陈墀成,黄河:《社会工作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3.邓志伟,徐榕:《家庭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范克新,肖萍:《团体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6.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孙立亚:《社会工作导论》,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9。8.张曙:《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张雄:《个案社会工作》,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0.林胜义:《社会工作概论》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