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思考论文

时间:2019-05-15 16:3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思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思考论文》。

第一篇:关于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思考论文

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动力在科技,关键在人才。科技人才队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重要力量之一,如何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大规模、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实践中我们感到,科技人才载体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为科技人才的聚集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和创业的社会环境,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科技培训机构、科研院所、专业技术协会,引进高等院校、高层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努力为科技人才创业搭舞台、竖梯子、趟路子,已成为各级党政的共识。

一、明确目标,定位要准

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步伐,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科技人才载体的定位,一般应把握三个标准:

一是聚集吸引科技人才的“磁铁”。就是载体所在的部门或企事业文秘站网的决策层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支撑,科研资金有保证,能够为科技人才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培养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就是载体的用人机制要活,既要有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管理、决策人员,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形成传帮带格局,努力营造尊重个人特点、鼓励大胆创新、充分理解信任、氛围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这样,载体才能既出科技成果,又能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三是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就是载体应有明确的具有前瞻性、可发展性的科研项目。这样,科技人才攻关才有目标,在技术创新、转化科技成果等方面才能有所作为,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进步。

二、强化管理,机制要活

科技人才载体建设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聚集,有利于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新型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此,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科技人才使用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要积极同大专高校、科研院所、国际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做好引智工作,达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共享的目的。要敢于引进这些文秘站网的科技人才,建立和完善开放吸纳、来去自由的科技人才吸引机制。

二是科技人才培养方式从“静态”向“动态”转变。科技人才载体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但是科技人才培养应采用“动态”的方式。要用市场运行机制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环节,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涌现。

三是科技人才环境建设从“注重硬环境”向“硬、软环境并举”转变。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先进、软硬并举、协调配套、解除后忧的科技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如,对做出突出贡献、创造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比较价格合理确定科技人才的工资收入水平等。四是科技人才载体人文建设从“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变。既要创造适合本地科技人才创新立业的人文条件,也要营造适合外地科技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还要积极拓展适合海外科技人才归国创业的空间,尊重每个人才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拴心留人的科技人才服务机制。

三、大力扶植,服务要优

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载体主体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优质服务。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借助报刊、广播电台、互联网等媒介,广泛宣传关于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有关规定,大力报道科技人才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联合过程中的先进事迹,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营造宽松的用人环境。其次,要提供全方位服务。政府部门应切实转变职能,积极主动地为科技人才载体的设立创建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协助申报工作;对载体创建后的人才招聘引进、引智、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对各类科技人才,应在培训进修、攻读学位、合作研究、查阅资料、使用科研仪器设备,以及科研经费等方面创造条件,提供保证;应在科技人才安家落户、配偶随迁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在工资福利、医疗社会保险、收益分配等方面逐步提高,充分保障;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等方面优先办理。

四、健康发展,成效要实

当前,要保证科技人才载体建设健康发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三种倾向:

一是防止和克服“重设立、轻建设”的倾向。加快创建科技人才载体,已成为许多企业决策层的共识,然而,载体的设立、挂牌,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应当迅速把工作重心转向建设,抓紧制定载体建设的标准、管理细则、考评制度,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引智和培养管理力度,逐步扩大载体规模,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二是防止和克服“重使用、轻培养”倾向。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开办讲座、组织研讨、考察交流,以补充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层次、增强创新为目标,把各类载体建成科技人才强化培训、继续教育的基地。

三是防止和克服“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在载体建设的规划目标上,既要破解当前机关、企事业发展的热点、难题问题,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和科技人才的总体需求;在载体建设的投入上,不仅要注重对科研项目设备的投入,更要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培养的投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最长远的投入观念。

五、注重实际,措施要硬

我市科技人才建设的硬件同发达市(地)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借鉴经验,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

一要切实加强对外合作。应鼓励和支持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文秘站网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创办区域性产业开发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强化技术创新条件和能力建设。

二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科研开发机构。有条件的企事业文秘站网应建立各种形式的科研所、研究室,做到机构、领导、人员、场所、指标、措施、经费“七落实”。应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措施,确保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应在每年的财政投入和销售收入中做出预算,确保科研经费的投入和落实。

三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各类学会、行业协会和专业技术协会具有门类齐全、人才荟萃的优势,是建言献策、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化的“基石”,是发展培养科技人才的园地。应高度重视各类学会、协会的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努力构建数量众多、智力密集、充满活力的科技人才载体,不断扩大人才工作覆盖面,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

第二篇:加强科技人才建设经验交流

加强科技人才建设经验交流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贯彻落实《**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市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加快科技人才建设推动全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向深入发展。今年4月,我市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大会,市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隆重表彰了2010市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引导鼓励科技人才干事创业,为加快全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是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指导支持**市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豫南面粉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研发机构升级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批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佛**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此,我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1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了61家。一批各具特色创新平台的先后建立,不但为企业引育科技人才、留住用好科技人才提供了载体,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不断探索人才机制。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政策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突出以用为本,增强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科技人才的双向交流、相互兼职;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不断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引导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建立以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完善职称制度;创新科技人才流动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人才流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健全科技人才流动和利益保障机制,支持我市单位选派科技人员到省内外乃至国外知名机构和企业接受培训或开展合作研究,提升科技人员素质和科研水平。今年,由我市辰龙茶叶公司、**农专组成的“特级眉茶科技开发团队”获“国家星火计划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第三篇: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革新论文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40%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没有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先进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及推广就无法进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据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统计,全国农村所拥有的农业科技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64%。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就有40多名农业科技人才,而我国仅有6名。笔者认为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除了加速农业生产科技人才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创新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的探索。

1构建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

“科研、推广、农民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就是由农业科研、推广、农民三方组成的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协调的团队,在团队中通过互动,使三类人才都得到不同程度开发的同时,解决农业研究、开发、推广与农业生产相脱离的问题。发挥政府在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活动中的统筹与协调作用。在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过程当中,政府和市场起着不同的作用,政府主要是政策的制定、监控及协调工作,具体运作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的运行不仅牵涉到农、林、牧、渔等农业口上的行政管理部门,而且涉及教育、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种群众团体,需要统筹与协调的因素众多,必须依靠政府行为,在部门之间开辟出一条新路,建立一种机制,通过政府权威以“建立回路”的形式确保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顺利进行。换句话讲,政府起一个心脏膜瓣的作用,通过各个部门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提供服务和投资,保证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顺利运行。同时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效果予以评价,及时了解开发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政府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活动的统一协调。具体思路是由各级分管农业的领导代表政府来协调各个部门,以市场化的方式选择项目,以项目带资金,同时政府要制定各种鼓励科研人员、推广人员、农民三结合农业科研及推广项目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条例,推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向前发展。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根据团队理论的基本原理,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团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团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愿景,即能够为全体团队成员所接受的团队工作目标;

二是团队成员是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团队的,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搞“拉郎配”,将农民硬性分配到农业科技研究或推广项目团队中去;

三是团队组建要考虑个体的性格、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形成互补;四是在团队运行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既要强调统一行动又要给个体留有学术自由的空间,既要有纪律又要讲民主,要充分发挥团队领导的核心作用。改革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改革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将农业科技活动育人情况,包括项目参与人员数目、结构以及团队成员实际参与科技工作的状况等,纳入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加以考核;

二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农业科技项目特别是应用型农业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不能由只有理论界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价,要吸收政府官员、受益群体代表、农业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加入评估小组,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经济效益、育人效果等实施全方位评价。

2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工程

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必要时可以试行“一人一策”,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本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更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引进和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的重大意义和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来贡献聪明才智。开发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吸引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技术专家和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农村就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同时,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引才聚才”平台,建立健全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良好运行机制,营造对农业科技人才价值的全社会认同感。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逐步放宽农业科技人才政策的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各方面鼓励各种人才为农业发展积极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将“引入”和“派出”的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所谓“引入”,即公开招聘农业科技人才。为了引进突出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提供适当的优越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以及专项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他们奉献国家,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农业科技前沿领域的带头者和实践者,培养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所谓“派出”,即通过将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派出留学、考察、培训,以此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放宽视野,增强科技实力,以此来提升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水平。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畅通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绿色通道”。从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出发,结合实施的项目以及平台建设的要求,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对于携带创新项目或创新技术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采取来去自由的管理政策并在工作与生活安排、职称确认、特聘岗位津贴领取等方面为其提供便捷服务。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委以重任,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机会和舞台。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研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形成海外高层次人才新型使用和激励制度,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事业。

3建立高效有序的农业科技

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对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可采取“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将设立农业科技人员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注意发掘各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中具有潜力的农业科技人员并将其派出国外访问考察学习,使其在参与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学科领军人物。在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的同时,建立以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对农业生产中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克和核心技术的研发,获取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从而发现、培养和集聚具有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产学研结合模式必须以互惠互利为基础,以合同的方式明确规定各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等问题,形成一种研究生合作培养的长效机制。采取“经纪人———协调员”双层培养模式来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即分类培养农业推广人员,将“农业科技经纪人”(指专门从事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牵线搭桥、沟通供需、市场化运作的人员)同“农村科技协调员”(指为基层农民提供全程综合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全过程中各种科技问题的人员)区分开来。对农业科技经纪人的培养:

一要改革完善农技推广学历教育体系,使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硕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更符合目前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经纪人培养体系,大力发展农技推广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二要发挥龙头企业在“农村科技服务港”中的支撑、推广作用,了解其对农业技术的实际需要、技术转移流程以及市场行情。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农业科技经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对农村科技协调员的培养要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协调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农村科技协调员的职责与权利;建立“星级协调员”的考评制度,开设专项补贴,完善农村科技协调员培训体系。采取“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农村基础教育要从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出发,将素质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点,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要使青壮年农民能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从而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为形成重真才实学、重工作业绩的用人标准,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一要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标准。

根据研究领域和专业类别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认可标准,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二要运用灵活化的评价方法。

遵循学术规律,改变评价周期过短和繁琐的评价办法。对具有特殊专业技术才能、获得重大科技成果、作出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和同行认可的科技人员,可不受现行技术职务申报条件和程序的限制,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评审。以聘期评价为主,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评价、答辩和检查活动。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把任期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续聘、升降、解聘及工资调整的主要依据;

三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体系。

即在评价主体上要多元化,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主导,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体,以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为补充。在分配制度上,要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和团队实行重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他们的社会价值,形成对科技人才尊重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岗位、贡献大小、能力水平实行年薪制,给予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优厚的生活保障。要尽快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生活、工作条件,为农业科技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潜心研究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和奖励。在收入分配上,要积极推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分档次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水平。制定优秀农业科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对在农业技术开发、引进、应用、推广实践中勇于创新,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员、获得县级(市、区)政府以上各级政府奖励或荣誉称号的人员可作为学科技术带头人培养。对提拔三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面向基层农业优秀科技人才选拔。对在新农村建设中贡献较大的农业科技人才,要优先推荐选拔到领导岗位上。

第四篇:农业科技人才模型创建评析论文

宁夏农林科学院成立50余年来,汇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英才和各大院校的青年才俊。所谓得人才者,得市场。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创新的关键,是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根本。而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选拔、评价人才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仅凭个人的简历和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人才管理的需要。2001年,宁夏农林科学院进行体制改革以后,留才、引才、用才以及激励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改革完成后,即启动了“宁夏农林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体系创新”项目。在这一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如何有效甄别有潜质的人才,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人才评价与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前宁夏农林科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尝试通过分析农业科技人才的特征,查找传统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胜任特征理论和通用模型,构建适合本研究对象的胜任特征模型,开发适合本单位工作特点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在招聘、培养、选拔人才等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推动宁夏农林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创新。

1农业科技人才的特征

什么是“农业科技人才”,关于这一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依据农业科技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情况,兼顾其学历状况,可将农业科技人才分为三大类,即农业科技理论研究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农业科技实用人才[1]。其中,农业科技理论研究人才包括农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创新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他们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工作之上。宁夏农林科学院的大部分科技人员属于这个概念范畴。综合众多学者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定义,本研究采用杨庆先等人阐述的“农业科技人才”定义,即“指在农业科学技术实践中,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农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迅速调整自己,并利用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行各种类型创造性劳动,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的人”[2]。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了本研究的三个类别评价对象,即学科带头人(选拔功能)、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功能)、初级科技人员(招聘功能)。农业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科技活动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借助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农业科技人才更是如此,没有扎实的农业科技知识,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不可能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正确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

1.2自我实现的需求强烈农业科技人才不同于普通的劳动者,其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有能力接受各种创新和挑战,更希望有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向社会和个人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自我的需求。

1.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农业科技人才丰富的知识内涵激发了他们不断追求进取,由于他们普遍受到过较高的教育,他们学习、领悟知识的能力也普遍较强。

1.4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农业科技人才所涉及的领域与一般的科技工作者不同,他们想要有所成就,有所突破,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经常亲自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动手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5工作过程难以监督和一般科技工作者一样,农业科技人才是在易变和不确定的环境中从事创造性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从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因此,很难监督和控制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过程。

1.6个人工作成果不易直接测量和评价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论文)、专利发明、标准的形式出现,往往不可直接测量和评价,而一项创新成果通常又需要一个团队合作来完成,因此,个人的成就更加不易于直接测量和评价。以上农业科技人才及其工作的特点给评价工作带来了难度,传统人事管理中“人才评价”这一环节一直是个难点。经过对这一工作资料的分析总结,查找出了传统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传统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科技人员评价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21世纪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界才开始注重,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上。宁夏农林科学院在人才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各研究系列的6个门类12类的考核标准。针对所分的三个层次的科技人才已制定了《学科带头人选拔办法》、《青年科技骨干选拔办法》等,经过几年的运行,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在分析人才评价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评价过程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与业绩的考察,忽略特质、核心动机等内隐特征和行为的测评,因而对其发展潜能和工作绩效的预测性较差。例如,在“学科带头人”评价选拔过程中,对“主持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争取经费”、“发表论文”等业绩成果有明确的量化规定,虽然这为参评“学科带头人”设置了初选的标杆,但没有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潜能、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测评,存在一定缺陷。二是不能切实结合岗位的要求分配科技人员,忽视人与工作的匹配性。“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骨干”既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个有着具体胜任能力要求的岗位。要测量一个人是否胜任此岗位,须先明确岗位所要求的胜任特征。人与岗位的契合匹配程度是选拔、聘用最具关注价值的问题。三是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依赖领导及评委的感性认识,因而透明度不高,评价结果主观随意性较大。四是评价涉及的测评指标要素不够系统、全面,且没有权重设定。例如,评价“学科带头人”要求具备思想素质、业绩成果等指标,一级评价指标过于粗疏、笼统,缺乏二级指标要素。其中,不能确定各能力、素质的比重程度是最大弊端。五是评价管理过程中消耗的人力成本较高。在人才推荐、选拔过程中,每次要收集整理大量的申报材料、定期年终考核评价材料、期满考核材料等,工作中给工作人员带来纸质材料管理负担,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科技人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农业科研机构能否快速发展,构建一套具有农业特征、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农业科技人员绩效的前提和基础[3]。

3对胜任特征及其模型的理解和认识

3.1胜任特征概念1973年,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教授着名的研究成果———《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使人们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他引用大量的实证说明了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指出学业成绩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也不能有效预测人们的职业成功,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主张通过对岗位优秀人员所具备的个体特征进行实践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胜任特征,作为该岗位人员筛选或评价的标准。这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效的工具。所谓胜任特征,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素质[4]。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指的是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任职者能够做好或胜任的能力,它反映出个体与其工作匹配状态的程度,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胜任特征反映的是与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行为,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关系密切,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胜任特征是可以通过行为来表现的,它的评估也要以行为识别为基础,以行为表现来测度和开发,能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与一般者加以区分。

3.2胜任特征模型的含义胜任特征模型是指有效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的独特组合。公认的胜任特征基本模型,是由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5]。该模型认为,胜任特征包括六大领域: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其中,浮在“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是基准性胜任能力,属于表层特征、外显要素,主要通过一个人的学历、成果等表现出来,易于发现与评价;而沉在“水面下”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其他要素是鉴别性胜任能力,属于深层特征,较难发现和测量,是不易改变的特征,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可测量个人工作上的长期表现。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相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进入2000年以后,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很多咨询公司也在开展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和应用方面的业务,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日益显现。

4构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通用有效的胜任特征模型以及相应的胜任特征测评系统是十分繁杂的。鉴于不同行业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的差异,各行业均试图建立起符合自身职业特色和实现各自功能的胜任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评价系统。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安鸿章等按照建立思路的不同,将其分为层级式、族型、盒型和锚型[6]。“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分析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按照高、中、初三个层级,立足于实现招聘、培养、选拔三大功能构建胜任特征模型,以此为依据开发出了评价系统。

4.1构建方法本研究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概括起来包括: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小组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针对本研究所提出的三个不同层次职位,胜任特征虽然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但这种差异更多地体现在程度(量)上而完全非维度指标(质)上。

4.2构建步骤

1)确定基准岗位。基准岗位能体现行业、职系特征,岗位与岗位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和可比较性。通过对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及绩效标准的分析,本项目确定了农业初级(招聘功能)、中级(培养功能)、高级(选拔功能)三个基准岗位。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岗位要求,提炼出农业科技人员的初、中、高级三个层次的胜任特征因素,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整理出基本分类,构建起胜任特征模型框架,并对胜任特征模型的各要素进行描述性定义。本研究在通用胜任特征模型的框架下,制定出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并进行了描述性定义。为增强评价的系统性、可比较性,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骨干、初级科技人员在3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上保持了一致性。三级指标确定了学科带头人(高级)20个胜任特征因素(评价指标)、青年科技骨干(中级)和初级科技人员各15个胜任特征因素(评价指标)。

3)确定指标所占权重。应当注意的是,为体现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胜任特征的要求,权重系数的设定必须与事业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和主要业务流程保持同步。对于不同岗位,权重系数的设定是不一样的,以此表示不同岗位的不同胜任特征对职位的相对价值或重要性。例如,学科带头人(高级)评价指标中的科研品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所占权重分别为16%、70%、14%,青年科技骨干(中级)分别为20%、60%、20%,初级科技人员分别为30%、50%、20%。

4)确定各岗位的行为等级。在这一过程中,“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从实现招聘、培养及选拔功能的角度出发,确定了符合、不符合两个等级,增强了其可操作性,避免了因锚定过多过细而无法区分和界定的弊端。

4.3构建内容根据通用的胜任特征模型,“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从组织和个人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双重角度出发,全面考察备选人员的个性品质、能力素质和综合素养,科学地预测候选人员将来能否胜任其岗位,提高了甄选人员、选拔聘任、培训人员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科研人员队伍结构。根据胜任特征理念包括的六大领域,宁夏农林科学院分别针对农业科技人才三个层次评价对象,设计了一、二、三级评价指标,分配了三大总指标的权重,确定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等级(即锚定)。其中,“科研品质”、“综合素质”及其二、三级指标,专家认为“不仅在创造力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且是识别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志[7]”。同时,了解我国现行的各项科技奖励制度,明晰各种奖励的基本情况,对人才评价工作的开展很有必要[8]。“科研能力”这一指标是农业科技人员评价的核心指标,为了能客观、科学地对这一指标进行评价,本项目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分析讨论,制定了符合宁夏农林科学院特点的农业科技人员业绩量化评分标准。

4.4评价方法(工具)的说明人才评价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人才测评方法的具体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个体内在素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绩效。在对人才评价过程中,具体采用的评价方法(工具)视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本研究主要通过自主开发和选择其他辅助方法,在本评价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工具)。

1)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的开发。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工作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过程。360度评价方法强调全方位客观地对个体进行考评,它既注重考评的最终结果,又将个体的行为过程和个人努力的程度纳入评价的全部内容,使得评价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个体的表现和业绩[9]。但传统的360度考评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时的难度较大,有可能趋于机械化,而通过互联网构建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则大大降低了评价成本,简化了整个评价管理工作。一方面,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可以在系统上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另一方面,增强了评价过程的灵活性、适时性和动态性。为了改进传统评价过程中纸质材料成堆、透明度不高、效率低下的缺陷,本研究以360度评价方法为核心手段,开发了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具体功能包括:在“招聘子系统”实行网络报名,扩大了引进人才范围,评价过程实现了应聘人员按照既定的模式提交个人背景履历资料,便于评价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要求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在“青年科技骨干选拔培养子系统”中,实现了培养人员自我监督、管理、评价,导师定期评价指导和同行参与评价竞争的功能,促进了青年科技骨干人员对照胜任特征素质要求改进绩效,完成培养任务;在“学科带头人评价管理子系统”中,运用业绩分析、跟踪法,实现了学科带头人在聘期间业绩、能力水平的公开、透明。在学科带头人期满考核进入新一轮选拔时,可开通网络评价功能,按照胜任特征评价模型,收集获取对学科带头人的360度评价信息,提交选拔会议参考,使选拔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开、公平原则落到实处。

2)其他辅助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对人的行为、能力、绩效等素质特征的观察与评价,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10]。所以,要想准确地测评一个人的科研品质、综合素质,应将其纳入一定的环境系统中,观察、分析、评定被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因此,本项目对一级指标“科研品质”和“综合素质”除了采用信息化评价系统工作收集360度评价意见以外,还采用了其他的辅助评价方法,如评价中心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关键事件分析法、结构化面谈法、16PF测试法等,具体可根据评价对象选取其中不超过3种方法进行;对“科研能力”则采用业绩评价分析法进行测评。

5建立评价选拔流程

宁夏农林科学院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已建立了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依据多年人才评价选拔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本项目提出评价选拔流程。

6胜任特征模型对人才评价的意义

6.1增强了测评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一般比较稳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通过构建胜任特征模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等,测试个体过去的行为,可以将其看做未来行为表现的最佳预测因子。

6.2形成了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传统观念,在招聘、选拔人才中比较重视候选人的知识、技能,但在本研究的评价对象中,人员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核心的动机和个性等处于胜任特征的深层,它是最有评价价值的。所以,对这类岗位按照胜任特征的规律进行评价和选拔人才,可以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6.3将岗位分析工作与人才评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人才评价往往存在不知道该测试什么内容,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体系,缺少对测试岗位深入的量化研究等问题。胜任特征的研究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建立了某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在评价时就有了设计评价方案所需的测评指标。

6.4提供了量化人事指标胜任特征模型与人才评价的结合可以提供许多量化人事指标,使人事工作的量化成为可能。例如,“学科带头人”评价分数达到90分及以上,则说明岗位胜任特征要求与个体的胜任特征之间的匹配性好,可以胜任此岗位;达不到这一量化指标,则说明个体的胜任特征不能满足岗位要求,难以胜任此工作。

6.5为选择测试方法(工具)提供依据人们可以根据胜任特征要求来开发工具或选择测试工具。本项目为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功能,开发出了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例如,为测评“成就导向”,评价个体的核心驱动力,则可根据评价条件选择16PF测试法、结构化面谈法等。

7结语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该评价体系既可以进一步促进组织人才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又可以为农业科技人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是一个“双赢”模式,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将有力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对深入人事制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发展、改革、创新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农业科技人员具备着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近年来,由于种种原

因,扎根基层的农业科技人才越来越少,这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当前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充分认识当前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工程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前提。但是,我们有些人对农业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而农业人口就占了8亿,人才资源必然十分丰富。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不同的概念,人口多,说明人力的数量多;人才多,说明高素质的人才力多。事实上,我国人口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个矛盾在农村尤为明显。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20%,而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方面,我国平均2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400人就有一名。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给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很不利的影响,突显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国际粮油价格自2002年以来开始温和上涨,而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国际粮价的大幅飚升,不仅增加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还可能引发局部或全球性粮食危机,导致部分地区政治动荡。而粮油生产的工作就需要广大的农业科技人员去努力工作,才能促进其生产发展,这就更加体现了农业科技人才在社会上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二、目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应有的活力。首先,从学历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相当少,大多数人员是中专及以下的;其次,从年龄结构看,普遍年龄偏大,大多数是35岁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第三,从职称结构看,大多数是初级职称的人员,技术能力不够强,整个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专业素质较强的只占少数,有相当部门人员都是本土人才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成长起来。因此,近年来在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层次越来越低,即使有些层次的也都跳槽到不是农业的部门去了,导致农业部门的人员力量有限。

(二)总量偏少,严重影响发展的后劲。一是一线力量少。整个社会中直接在乡村一线工作的只有少数部分,特别是在乡(镇)中是农业科技的人员就更少了。二是引进人才少。近些年来,由于编制问题和机构精简,一批优秀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干部因所学专业是涉农专业无法进入基层工作,只能去外地企业打工,从事一些与农业无关的工作。三是留守人员少。现在在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待遇差而外出打工或者另谋发展,真正服务农村的人才就很少,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的速度。

(三)经费不足,严重阻滞技术的更新。一方面,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许多乡(镇)农技站人员只能象征性地拿很少的工资,农技推广基本上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有相当部分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还比不上在外打工的普通员工,少数地方基层连养兵的钱也没有,导致许多农技推广人员不再安心本职工作,纷纷另谋出路,即使在正常上班的人员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更加高,经费的严重不足,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基本处于很低的层次状态,致使农业技术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阻碍了现在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素质的提高,更阻碍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扩散推广。

(四)体制不顺,导致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从整个农业来看,普遍存在着队伍不稳、人心涣散、工作松散等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用人机制不科学,所需专业的技术人员进不到县、乡基层一线,非专业人员却时常占编。二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现象,导致工作的开展工作困难重重。三是社会地位低下,农业属于弱势行业,而从事农业工作的大多数部门机构都是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主要靠吃财政饭,没有其他的来源收入。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没有经济的收入还要政府出钱,简直

下载关于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思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的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象山街道科技人才工作的思考

    关于象山街道科技人才工作的思考象山街道仲智华科技创新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实施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目标管理,强化“一把手”工......

    载体建设年中小结

    泉水村农组五大载体建设年中小结 (2007年6月25日)下面,就我村上半年五大载体建设落实情况小结如下: 一是实施好以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双向承诺”工程。年初,制定了《泉水村党组织......

    农业科技人才英语水平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其发展的根本方向与必然趋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大力培养。当前我国兼具农业科学技术与较高英语能力的综合创新型人才颇为匮乏,基于国......

    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 的思考 [内容摘要]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统筹、发展统领、新城带动、......

    论文.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 程 论 文 题 目:关 于 小 城 镇 建 设 的 思 考 年 级: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教 学 点: 日 期: 摘 要: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

    关于团队建设的思考论文

    关于团队建设的思考摘要:一个企业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业绩、知名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它拥有非常优秀的团队。团队建设是一种组织创新,是企业成功不可缺少......

    教研组建设的思考论文(大全)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思考[日期:2007-03-06] 来源:作者:[字体:大 中 小]教研组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要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

    铁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铁路行业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之一。在铁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同时还给铁路企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方面带来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