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宇宙》读后感:走近孩子遇见自己

时间:2019-05-15 16: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孩子的宇宙》读后感:走近孩子遇见自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孩子的宇宙》读后感:走近孩子遇见自己》。

第一篇:《孩子的宇宙》读后感:走近孩子遇见自己

走近孩子 遇见自己

——读《孩子的宇宙》有感

文/赵为丽 南石门镇中心学校

2018年对我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因为成为一位“大人”之后,我仿佛每一年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生活得很平静。但是这一年不同,这一年我有了自己的小宝宝,他的到来让我开始思考,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大人”.在后来,我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成为一个“大人”,我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还是得不到内心的实在感,后来我在想,做“大人”应该要先做自己吧,这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樊局长推荐的这本书——《孩子的宇宙》,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遇见自己的过程,在书中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小时候的自己。

“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的无法复原。”

看到书中的这些话,心头一震,尤其是这一句“一想到这种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称的‘教育’、‘指导’和‘善意’的名义下进行的,不由得更加令人无法接受”,看到这句话我赶紧想我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答案是肯定的,当我的学生带着小秘密来找我分享的时候,我和她站在一起去感受这秘密的美好了吗?当孩子们带着自己不同的小问题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还是沉浸在他们写错的字、做错的题中,甚至有时候还会反问一句“作业完成了没有?”,现在想来,孩子们也曾伸出手想要把我从这“毫无生气”的赵老师身边拉开,我却假装看不见他们的手。

一、遇见自己

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地遇见了自己。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老公看到了书名说:“孩子的宇宙?一个连世界都不知道多大的人,竟然在研究宇宙!”很显然,他在开我的玩笑,这个场景我是从我姑姑那里听说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姑姑一起看电视,当时新闻在说全世界怎么怎么样,我扭头问我姑姑:“全世界就是上坡、下坡还有立羊河?”我姑姑说:“对,还有将军墓。”我说的那三个名字是我们村和邻村的村名。当我第一次听到小时候的我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有些佩服小时候的自己,能问出思考全世界的问题,而长大后的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却没有再问过思考过。也许在小时候的我的内心中也有这样的宇宙,正如书中所说“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凝望着这个宇宙,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又不断地遇见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曾想要离家出走的我,那个有着秘密基地的我,那个埋葬小猫的我……而现在成为“大人”的我,却几乎忘了小时候的我是什么样的,忘了小时候的我有着这样的宇宙,而现在我却已经丢失了。

二、秘密

秘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书中已经论述过,孩子们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秘密,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保守和培育秘密,有的也挣扎在想要分享秘密却又怕破坏了秘密的神秘感中纠结,所以保守秘密和接触秘密都是至关重要。书中提到“有时,秘密就像是侵入身体的异物,不把它排出体外就无法忍受。”这让我想到了《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一绘本,小女孩莫伊拉有着自己的小秘密:弄坏的裤袜,丢进垃圾桶里的梨,弄脏的妈妈的婚纱……她的小秘密憋了一肚子,难受极了,所以说出来的那一刻无比的轻松。总而言之,秘密很重要,如何处理也很重要。

当然,这本书也勾起了我更多的阅读的兴趣,作者在分享事例的时候,总是能保留着读者的好奇心。现在作为一个“大人”,我离孩子们的宇宙越来越远,但我始终会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第二篇:《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纪伯伦《先知》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的,他们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子女的经验,他们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的确如此,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工作,接触过两百多学生,每个学生兴趣爱好习惯各不相同,性格脾性品格更是截然不同。然而在我的眼里,只有两类学生:家教好的,家教不好的。彬彬有礼的孩子,他的父母必然也是温文尔雅;蛮不讲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中必有不讲理的;爱打人的孩子,家里定有时常动手打人的长辈。在中国,人们习惯将教育培养孩子的事情交给老师,孩子不好必定是老师教育的不好。其实,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他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如要改变,绝非易事。所以,是时候,咱们家长得将目光转向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像我等为生计日日奔波的人们占社会大多数。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不是危言耸听,我的一位学生家长就曾经很痛苦焦急的和我说,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将孩子狠狠打了一顿,结果从那之后孩子就变得沉默少言,几乎不愿意和他交流。作为父亲,他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目前和孩子之间的冷淡局面,如何弥补一次冲动造成的裂痕。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你把握好帮助孩子的分寸了吗?

当孩子好奇的将手伸向家里的仙人掌的时候,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大叫:“哎呀,那个有刺,碰到会疼,不能碰!”其实,在不太危险的情况下,你不如让他自己碰一下那刺,亲身体验到疼之后,想必今后他再也不会主动去触碰。帮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劳,剥夺孩子感知接触世界万事万物的机会,把成长的权利交还孩子。

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

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愿天下父母孩子都好好珍惜,尤其是父母,言行举止得配得上父亲母亲的称呼,得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第三篇:《孩子的宇宙》读后感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1

初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上海,从李秋校长手里“抢过来的”。当我看到作者河合隼雄的名字时,我又搜索了一下作者简介:临床心理学者、心理治疗师。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因为《绘本之力》的作者之一也是河合隼雄,当时那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们一生有三次机会可以接触绘本—当我们年幼时,当我们的孩子年幼时,当我们年老时。书的内容说的很接地气。所以,拿起《孩子的宇宙》这本书时,我也就开始认真的读起来。

整本书是心理案例,探讨了孩子与家人、秘密、动物、时空、老人、死亡和异性的关系问题,去引导大人怎样接近孩子心中的那片宇宙。书中一开始也说到:孩子们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的无法复原。这段话我也反复读了好几遍,就是想进一步的理解其义。其实一想到这种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称的“教育”、“指导”和“善意”的名义下进行的,不由得更加令人无法接受。

孩子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但是不一定都会向大人诉说。本书在“孩子与秘密”中也体现了这方面,而且也让我们成人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中会存在一些属于孩子内心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对于孩子来说又很重要,甚至对孩子健康成长都会有很大帮助。这使我想起自己的孩子上班后给我说了一件事,当然是半开玩笑着说:妈妈,我的爱好都被你现实的扼杀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内心真的一怔,我没想到孩子上班后还这样说。而且也在后期细细反思。因为我也知道儿子想表达的是什么。因为从上幼儿园孩子画画表演都很好,每一幅画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让人看了都很舒服。长大后他也特别喜欢,上学后也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也曾想上这一类的专业。只是受我的所谓的种种想法和干涉而未能如愿。但可以肯定的是儿子的心理是健康的,一直也很阳光,对现在的工作也算满意。长大了给我说这件事也算是一种内心秘密的释放和释怀吧!而我现在给孩子的只能是鼓励和工作上的一些肯定,使的工作上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孩子与家人”的案例中,对孩子的心理世界做了一些解读,谈到了孩子内心的“自理意识”而产生的“离家出走”的行为,孩子们也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是本身想象的那样平和,也就是无法支撑自己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大家都很熟悉的绘本《菲菲生气了》也是一则关于心理案例的故事,虽然文字上没有过多的表述,但和现实中孩子的表现有相似之处。绘本故事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孩子的宇宙和大自然相融合,用一则看似短小的故事呈现了孩子的自我管控方面的内容。种种的这些方面同时也暗示我们成人,很多事情上也要把孩子当成一个重要的成员,要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孩子的宇宙》整本书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的,虽然有些地方我还没能读懂,但是,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大感悟,不能将自己所谓的爱强加于孩子,我们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无非就是要起到一种连接孩子内心和外界的作用。学龄前儿童也是一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不要把孩子当成一张白纸,很多时候就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很多时候可以静静的和孩子坐在一起,甚至不用过多讲话。对于孩子的宇宙还是要多加关注,做孩子心灵的.导游。学会试着转换做法和说法,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2

20xx年对我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因为成为一位“大人”之后,我仿佛每一年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生活得很平静。但是这一年不同,这一年我有了自己的小宝宝,他的到来让我开始思考,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大人”。

在后来,我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成为一个“大人”,我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还是得不到内心的实在感,后来我在想,做“大人”应该要先做自己吧,这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樊局长推荐的这本书——《孩子的宇宙》,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遇见自己的过程,在书中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小时候的自己。

“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的无法复原。”

看到书中的这些话,心头一震,尤其是这一句“一想到这种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称的‘教育’、‘指导’和‘善意’的名义下进行的,不由得更加令人无法接受”,看到这句话我赶紧想我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答案是肯定的,当我的学生带着小秘密来找我分享的时候,我和她站在一起去感受这秘密的美好了吗?当孩子们带着自己不同的小问题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还是沉浸在他们写错的字、做错的题中,甚至有时候还会反问一句“作业完成了没有?”,现在想来,孩子们也曾伸出手想要把我从这“毫无生气”的赵老师身边拉开,我却假装看不见他们的手。

一、遇见自己

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地遇见了自己。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老公看到了书名说:“孩子的宇宙?一个连世界都不知道多大的人,竟然在研究宇宙!”很显然,他在开我的玩笑,这个场景我是从我姑姑那里听说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姑姑一起看电视,当时新闻在说全世界怎么怎么样,我扭头问我姑姑:“全世界就是上坡、下坡还有立羊河?”我姑姑说:“对,还有将军墓。”我说的那三个名字是我们村和邻村的村名。当我第一次听到小时候的我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有些佩服小时候的自己,能问出思考全世界的问题,而长大后的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却没有再问过思考过。也许在小时候的我的内心中也有这样的宇宙,正如书中所说“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凝望着这个宇宙,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又不断地遇见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曾想要离家出走的我,那个有着秘密基地的我,那个埋葬小猫的我……而现在成为“大人”的我,却几乎忘了小时候的我是什么样的,忘了小时候的我有着这样的宇宙,而现在我却已经丢失了。

二、秘密

秘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书中已经论述过,孩子们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秘密,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保守和培育秘密,有的也挣扎在想要分享秘密却又怕破坏了秘密的神秘感中纠结,所以保守秘密和接触秘密都是至关重要。书中提到“有时,秘密就像是侵入身体的异物,不把它排出体外就无法忍受。”这让我想到了《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一绘本,小女孩莫伊拉有着自己的小秘密:弄坏的裤袜,丢进垃圾桶里的梨,弄脏的妈妈的婚纱……她的小秘密憋了一肚子,难受极了,所以说出来的那一刻无比的轻松。总而言之,秘密很重要,如何处理也很重要。

当然,这本书也勾起了我更多的阅读的兴趣,作者在分享事例的时候,总是能保留着读者的好奇心。现在作为一个“大人”,我离孩子们的宇宙越来越远,但我始终会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第四篇:《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900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纪伯伦《先知》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的,他们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子女的经验,他们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像我等为生计日日奔波的人们占社会大多数。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你把握好帮助孩子的分寸了吗?

当孩子好奇的将手伸向家里的仙人掌的时候,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大叫:“哎呀,那个有刺,碰到会疼,不能碰!”其实,在不太危险的情况下,你不如让他自己碰一下那刺,亲身体验到疼之后,想必今后他再也不会主动去触碰。帮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劳,剥夺孩子感知接触世界万事万物的机会,把成长的权利交还孩子。

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

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 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我们得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的丰富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做一个懂爱会爱的父母。父母好好学习,孩子自然天天向上。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第五篇:《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和孩子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一开始我是被这本书的封面给打动的,然后我又被这标题所感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女儿快4岁了,1000多个日夜我们已经是最好的朋友了,但是我真的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给孩子了吗?答案是NO,而且,恰恰相反的是,我曾经把自己最丑陋的一面展示给了孩子。

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相信这是多少家长的误区,没有接触到家庭教育书籍以前我一直认为,我对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是为了她好,从小让她走最捷径的路,少摔跤、少生病、多交朋友„„我可以掌控她的快乐与忧愁,前提当然是我爱她,自私的爱。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的需求。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在这种观念下,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不平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如孩子对父母的单纯,很多时候,我前一分钟把她凶哭了,过一会儿她却可以像小尾巴一样跟在我身边,甜蜜的喊我妈妈,妈妈。有时候她会说我是坏妈妈,说我像鸭子一样,只会说“不可以”,(此说法源于《鸭子说:不可以》绘本),但是她还是会按照我说的去做,无论什么时候总是完全是条件的原谅了我的粗鲁,很多时候她错做事情我会要求她道歉,但是自己却不是每次都能勇敢的给她道歉,我突然明白其实一直以来我对女儿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我真的更多的是满足自己,而不是她的需求。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她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不记得在哪本书里看到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杯热热的牛奶倒进了花盆里。爸爸怒不可遏,说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分子!三岁的儿子看爸爸到处找笤帚,已经吓得哇哇大哭了。这时妈妈冲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说:“你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

妈妈的一番话,在坚定地提醒着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个更重要?更何况在没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开打,是不是在说孩子的自尊和快乐,还远远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妈妈蹲下来帮孩子擦干了眼泪,轻声地问:“宝宝为什么要把热牛奶倒在花盆里啊?”小男孩抽泣着说:“奶奶说……热热的牛奶有营养……我想让花长高高……”这下轮到妈妈流眼泪了,孩子爱花的一颗心啊,差点儿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

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她们技能、纠正她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她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现在孩子压力太大,常常是功课之外还学习了许多兴趣班,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出成绩,出成果,对孩子一味地苛刻,必然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劣。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孩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和爱的人才能拥有。

最后,用书中纪伯伦《先知》里头的诗结尾: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她们是生命对于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她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她们在你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她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她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她们的身体,却不是她们的灵魂,因为她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下载《孩子的宇宙》读后感:走近孩子遇见自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孩子的宇宙》读后感:走近孩子遇见自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我对遥远逝去的童年知之有限所以我将允许儿童来教导我我不是圣人有时也会犯错所以我将容忍孩子的错失之举我并非全知所以我无需强求孩子如此我需要爱与被......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5篇范例]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桑梓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很深奥的书——《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会告诉我什么呢?地球的周长是多少公里?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黑洞是真的吗......

    《让孩子自己做主》读后感

    《让孩子自己做主》读后感一个幸运的机会,让我接触了《让孩子自己做主》这部幼教书籍,我看了这本书后觉得收获很大。我喜欢这本书并希望有更多的幼儿老师和家长们能和我一起阅......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自己读后感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读后感 前段时间一直没有时间,这两天我利用很短的时间将王老师推荐给家长的一本《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看了一遍,作者一念行者,以心为田,以字......

    《让孩子自己做主》读后感

    一直困惑,一直无奈不知道如何教育好家里的孩子,还有学校里的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读后感。所以每次去新华书店接儿子,时间还早我就去寻找教育方面的书。有幸看到了《让孩子自......

    读《孩子的宇宙》有感

    说来听听——读《孩子的宇宙》有感太子井中心学校 范伟霞一个八岁的英国小女孩说:"除非我们,将读过的书拿出来讨论,否则我们无法真正明白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看法。"——题记拿到......

    关爱残疾孩子 走近特殊教育

    关爱残疾孩子 走近特殊教育 (2011-05-25 11:57:58) 转载标签: 杂谈 ▼ 分类:工作笔记 特殊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更为用心,每天都会为孩子写下成长记录。 “可爱的孩子们不在乎汗......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吴丽媚

    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有感 我承认,一开始我是被这本书的封面打动的,一位妈妈牵着小男孩穿梭在公园里,妈妈依旧优雅恬淡,小男孩独立又依赖,母子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