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

时间:2019-05-15 16:1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

第一篇:《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

——《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

吴光超

文|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红谷滩校区 吴光超(微信网名:十月)

无论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还是作为一个资深的影迷,我都对教育类电影有着浓浓的兴趣。平时经常看教育类的电影,也常常写下自己的感悟或者影评。看了陈大伟老师的新书《影像中的教育学》,才发现自己对于教育类电影的认识是那么肤浅。

陈老师这本书并不是在向我们介绍电影、推荐电影、评论电影,而是“借题发挥”,借教育电影的文题向我们分析里面所透露出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旨在给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到一些启发。这本书围绕着教师、学生、教育三大主题,共分成了四辑。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陈老师借电影阐述的教育目的、教师专业素养和理解学生。我就以其中的三部电影为例做一个简单说明。

《三傻大闹好莱坞》 ,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篇章中关于教育目的,陈老师写的很清楚:“学生来学校学什么?不是学‘考’,而是学‘生’。他们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学习意义,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并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用一句话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著名的教育学家怀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也是这样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而是教“学生”,是教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生活智慧、能运用生活智慧的人。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问学生,你们来学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他们能回答:“我学习,是为了收获学习知识的快乐。”我想,那就是最理想的教育啦!

从《放牛班的春天》,谈师德精神和理解学生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马修立足于孩子的成长,时时刻刻关注于孩子的成长。他做事的出发点从来都是学生。而无关乎于个人的荣辱和利益得失。但校长则不然,他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他对内控制学校、控制学生、控制老师,对外一心想着自己能够升职加薪、跳出自己的行业。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目的,造成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生活道路的截然不同。

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师德师风问题。校长哈森对学生实施的是严森的统治方式,手段简单粗暴,喜欢体罚学生,跟同事的人际关系也非常的冷漠。马修则是立足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改善学生的不足,完善他们的人格,最终他用音乐启发了学生,进而改变了很多学生的人生道路。

马修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尽的,但也并不是没有立场,()没有底线的。他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所以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多的体谅和宽容。但这并不代表着对学生就要一味地迁就,在学生犯了错误、造成了伤害的情况下,他也给学生以必要的惩戒和教训。

教育需要惩戒,但惩戒的方式要合理的来运用。惩罚,要适时果断,要公平公正,要让被惩罚的对象心服口服,达到效果。惩戒是对学生最后的一道教育方法,忌乱施乱用。

《摔跤吧!爸爸》,学做专业的教育

在这部影片中,最让我震惊的不是吉塔刻苦训练、战胜自我的成长故事。而是吉塔的教练员,一个国家队的教练,在训练队员的专业性上,竟然不如一个民间退役的摔跤手。在影片中是吉塔的爸爸——马哈维亚通过科学的训练,把两个女儿成功的培养成了全国冠军,并且还拿到了国际上的奖杯。

这样一个具有生活真实原型的剧情安排,不得不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深深反思。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专业技能够吗?在教育行业和教师队伍饱受诟病的今天,我们的业务素质,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是否在教育某一类学生的时候,常常觉得无能为力?又是否背后被某些家长所议论所怀疑?如果我们教师自己的专业基本功都不过关,对学生的情况都不够了解,又怎么能够以专业的姿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影片带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很多的教育学知识。比如说通过看电影《美丽的大脚》、《一个都不能少》,可以促进我们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通过看电影《美丽人生》,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电影《死亡诗社》,可以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和求索;通过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学困生的问题,帮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根源,从而解决问题。

虽然陈老师的这本书,并不是向我们推荐电影、介绍电影。但是在这本书里面对电影内容的介绍和电影核心思想的概括,也很具体、全面和准确。如果把它作为一个电影新人了解教育电影的入门书籍也未尝不可。

第二篇:不教的教育读后感

篇一:不教的教育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不教的教育》一书,通过阅读学习,我深有感触,原来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这本书运用了心理学知识,通俗易懂的让家长明白了怎样做到不教的教育,从中国传统教育入手,用易、儒、道三家思想去印证无为和不教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爱,不仅要用心,还要会爱,首先要尊重孩子。书中有句话这样写的: “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有多少家长做到了呢?家长总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总是希望孩子们做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但是做起事情确和家长思想一样的人,可能吗?孩子是孩子,请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扮演自己的角色。书中的经典语录:“不要以为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他是神奇的自然之子,有着强大的能量。他们甚至是我们的老师,而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让阅读陪伴孩子的一生。阅读,就有改善智力、改变命运的功能。让孩子爱上书,就是爱上思考,就是爱上快乐。

家长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玩伴。现代社会父母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应酬上,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并额外的学习很多才艺等,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够的时间经常陪伴孩子玩耍,虽然我们物质水平提高了,可是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满足不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再说学习≠ 智力开发,不要因为错误的拔苗助长而错过陪伴孩子的最佳时间。

家庭系统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一个系统,为了保持平衡,孩子作为家庭系统的薄弱环节,总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书中讲到孩子性格形成主要是因为孩子站在弱势父母一方,孩子出现的心身疾病多是孩子为了纠正家庭系统错误而引起的。认识自己的家庭,注意父母的沟通方式,如何平衡这个系统,才不会伤害孩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篇二:不教的教育读后感

暑假闲来无聊从上浏览到一本书《不跪着教书》,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吴非老师,他说:“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有这样的美好。”这个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们老师往往被传统观念束缚,忽略了学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去批评这个小女孩,然后耐心地教育她应该保护花草树木。那么这个孩子这么善良的行为不是被我给扼杀了吗?我被这么美好的、有爱心的小女孩感动,更为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这,我不禁问自己:“面对孩子,我是怎么做的?我做好了吗?”当我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会马上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时甚至发怒责备,以为严厉的批评可以给他深刻的教训,下次他就不敢犯错了。我想我的“不够耐心”与“不够机智”不仅让我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契机,说不定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想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后,我体会到:教师要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要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心贴心的交流,偶尔还要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和纯洁还有我们时刻在说的闪光点。

第三篇:教師《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原创: 蔡延芬 深圳市李春玲名师工作室

深圳市李春玲名师工作室以“开发一套学习环境资源、辐射一批市、区园所”为行动目标,开展关于幼儿园学习环境的深入研究,旨在形成一套有影响的幼儿园环境建设研究成果,为全市幼儿园学习环境建设做出贡献。工作室来自全市的9所公办园和23所民办园,共计54名成员、学员积极参与,在工作室的引领下,他们对所在园所的环境开展认真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在环境改变的过程中,他们的成长吧!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被后世公认为是可以媲美卢梭的《爱弥儿》的世界经典教育名著。在英国,该书被推崇为影响了英国整个19世纪的教育理论权威著作。书中既没有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这就应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确实我们要学习、工作、成功、幸福,必须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家长不要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而应该主动引导让孩子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他们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儿童与中国儿童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当然,我们老师和家长也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现在的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对于学龄前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管教孩子,()要从极小时开始,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你要想孩子长大后信服你,首先要他在孩提时信服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洛克对儿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只有眼到、心到、口到,随时发现孩子细小的问题,随时小心,细致的擦拭儿童幼小的心灵,才能让他们更健康、更阳光!他们都是纯洁如白纸的,这个时候对他们的正确引导显得更加重要,对孩子的关爱、鼓励等等也非常重要。同时真正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是有耐心的老师;有耐心的老师,一定是民主的老师,和气的老师。特别是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对于孩子的吵闹不能太过于严厉,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接受自己。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孩子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他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

儿童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他们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他们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意愿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让他去做。强迫只会使他们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失去长远发展的潜力,所以必须方法得当,坚持寓学于乐。

”教育是琐碎而富有个性化的,简单的对错是非不足以解决事情其复杂性。要把儿童置于现实中来读,读出儿童的生活世界、性格特征和时代印记,如此,才能培养出完整的、独立的人。“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不能苛求他们都十全十美,对于有不同特性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知识的摄取是无边无际的,对于自身的完善也是无休无止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教师这条路上一直探索,探索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在让儿童释放天性的同时也能获取知识,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教育他们。

第四篇:中教国培教育咨询中心

中教国培教育咨询中心

关于举办

“对话名师: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全国名师实战论坛暨班主任现场

头脑风暴”“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大型报告会”的通知 尊敬的老师您好:

您的参会回执会务组已收悉,欢迎您在百忙之中参加此次活动。经过会议秘书处的广泛邀请和紧张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为了您能顺利到达会议报到地点现将详细报到通知发送给您,相关事宜如下:

一、报到时间:2012年5月4号(全天报到)

二、会议时间:5月5日—6日(学习)

报到地点:西北师大专家楼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57号

三、行车路线如下:

1、火车站:兰州火车站乘坐1路或102路车到西关什子转乘103路到西北师大下车即到,打的约50元左右。

2、飞机场:坐民航大巴至终点站,转乘1路车到西关什子转乘103路到西北师大下车即到,民航大巴站打的至酒店约50元左右。

3、大巴站:兰州客运中心:乘坐1路或102路车到西关什子转乘103路到西北师大下车即到,打的约50元左右;汽车东站:乘坐141路到西关什子转乘103路到西北师大下车即到,打的约40元左右;汽车南站:乘坐招手停至小西湖转乘103路到西北师大下车即到,打的约40元左右;汽车西站:乘坐103路到西北师大下车即到,打的约30元左右

四、北京联系电话:010-57228311

会务联系人:李洋手机:***

五、注意事项:

1、出行前请携带好自己的证件,报到时务请带上报到通知。

2、请各代表将培训费用,报到时交到会务组,以便提前开好报

销发票

中教国培教育咨询中心中国老教授协会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专业委员会老教授协会

第五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2、孟禄

《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3、叶澜

《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

4、《中庸》 “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荀 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

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荀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

《荀子·劝学篇》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德”二字最早合用;

6、《学记》

①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②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③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 ④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体性原理; ⑤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8、《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舒尔茨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10、孔子

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②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

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11、墨子

① 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

②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

12、老子

一切回归自然;

13、朱熹

“明天理,灭人欲”;

“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

《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

学校的法定教材;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4、苏格拉底

“产婆术” ;“助产士”;

15、柏拉图

①《理想国》、《法律篇》;

② “天赋说”;

③ 最早提出“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

16、亚里士多德

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

“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 《伦理学》、《政治学》

17、培 根

①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② 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

18、夸美纽斯

①《大教学论》;

(捷克)

② 最早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作用。

③ 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

泛智教育。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青年男女都应该进学校

⑤ 教育顺应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自然的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19、康德(德国)

①《康德论教育》,②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适当的控制。

③首开教育学讲座;

④“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得问题。’” 20、赫尔巴特

① 《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建立了“四段论”教学体系,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

③ 最早阐述和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④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⑤ 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从而使班级授课制

基本定型。

22、卢梭(法国)① 《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 《新爱洛绮丝》;

② 提出“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论;

③ 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

④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

⑤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23、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21、洛克(英国)《教育漫化》① “白板说”——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任何样式”;

主张绅士教育;

24、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

25、斯宾塞(英国)

① 《教育论》——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

②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国外最早出现“课程”一词的著作;

26、梅伊曼

① 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思想;

② 《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学论》,囊括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

27、拉伊

《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28、杜威(美国)①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既生长”“教育既改造”;

② 提倡以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③ 提出“做中学”思想;

④ 创办“芝加哥实验”;

⑤ 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观点”;

29、凯洛夫(俄国)《教育学》——我国翻译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0、布鲁纳(美国)①《教育过程》——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法”思想;

② 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③ 提出三种不同的认知表征形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

④ 总结知识学习的获得过程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

⑤ 在教学中提出了 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

31、布鲁姆(美国)

① 《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

作技能领域;

② 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2、巴班斯基(前苏联)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3、赞可夫(前苏联)

“教学与发展”理论;

34、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发展理论”;

(前苏联)

“没有聪明能干的教师,就没有集体。”——说明教师个体劳动的重要性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主体性原理;

35、根·舍因(德国)

“范例教学”理论;

36、蔡元培

① 提出《对应教育方针之意见》,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②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美德。”

37、陶行知

① 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包括“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

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8、杨贤江(化名李浩吾)

《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39、“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 40、“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41、李秉德

把我国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有:①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

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 直观感知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③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⑤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

法(发现法)。

42、华 生(美国)

《行为主义》一书中指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环境决定论”;

4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

44、“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45、“当代人本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斯杰

46、“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

47、“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

48、“社会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和布拉梅尔德

49、孔颖达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我国最早“课程”一词的出处;

50、加里宁

“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51、伊拉斯谟

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

52、贝尔、兰卡斯特

19世纪初期在英国创立“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53、加德纳

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追求教学的“个性化”。

54、桑代克

①《教育心理学》——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奠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观”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 提出“共同要素说” ——技能的迁移理论;

55、泰 勒

被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56、詹姆斯

《同教师的谈话》——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告诉教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必须与心理学所提及的原理相一致”。

57、冯 特

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

58、霍 尔

① 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在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遗传决定论”

59、卡特尔

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60、房东岳

1908年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61、廖世承

1924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2、潘 菽

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63、罗伦茨

首先提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概念。64、高尔顿

《天才的遗传》中指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

——“遗传决定论”

65、维果斯基

① 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最近发展区”思想;

② 强调学习要在“学习的最佳时间”内的观点;

③ 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学派(维列鲁学派);

④ 认为人的发展受三个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个性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因素。66、格赛尔

提出“自然成熟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双生子爬梯”实验。67、皮亚杰

① 提出“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② 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是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③ 创立了临床研究法(谈话法),设计了“对偶故事”;

④ 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主要因素);

⑤ 把个体的认知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四个阶段。

68、埃里克森

提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69、威特金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的差异。70、卡 根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沉思型与冲动型 的差异。71、吉尔福德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辐合型与发散型 的差异。72、L.M.推孟

1916年制定了《斯坦福—比纳量表》。73、韦克斯勒

编制了《韦氏智力量表》,其中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74、荣 格

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 外倾型 和 内倾型。

75、斯金纳

① 提出了“操作强化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② 把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③ 设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76、班杜拉

①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② 被誉为是一位“行为主义的认知心理学者和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

③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模仿学习;

④ 提出了著名的“三元交互作用论”;

⑤ 提出“品德发展理论”,强调“替代强化”的作用;

⑥ 最早提出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将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即强化作用分为三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77、加 涅

① 提出了“知道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② 《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代表了20世纪末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极大成就;

③ 提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情境和刺激、记忆、反应;

④ 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其中智慧技能的学习中分别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的学习、定义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

⑤ 按知识学习的结果将知识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五类;

⑥ 提出“智力技能层次理论”,把智力技能分为五个层次: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78、安德森

① 提出了“认知表征学习观”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美国)

② 认为心理表征的实质是知识表征,知识表征的模式为单一性编码、多重性编码两种;

③ 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有关“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 与 有关“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和 认知策略两类。

79、索 里

把学习类型分为五种:联想性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尝试学习(工具性条件作用)、模仿性学习、顿悟性学习、含有推理的学习;

80、奥苏伯尔

① 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② 按知识学习的难易程度将知识分为:表征、概念、命题、规则、高级规则五类;

③ 将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三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④ 提出“认知结构论” ——技能的迁移理论;

⑤ 提出问题解决的“四阶段观点”,包括: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过程,解答之后的检验;

⑥ 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⑦ 同奥苏贝尔为同一人,中文翻译不同;

81、梅 耶

将学习分为: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

82、麦卡尔

总结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83、布瑞安

最早用实验方法证明“高原现象”存在于练习的进程中。84、加里培林

提出“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将实际动作的内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85、贾 德

提出“概括说” ——技能的迁移理论; 86、弗洛伊德

①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② 提出影响深远的“无意识本能”学说;

③ 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由彼此相关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 87、克里斯

提出关于创造力的“认知的初级加工”观点;

88、华拉斯

提出了创造过程的“四阶段理论”学说,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89、福 克

总结出创造力的“产生探索模型”,把创造力划分为生成阶段和探索阶段两个阶段; 90、斯滕伯格

提出了“创造力投资学说”,被公认为代表了“创造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 91、柯尔伯格

① 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

② 开创了美感“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和“价值澄清运动”;

③ 设计了 “道德两难故事”;

92、路易斯·拉斯

《价值与教学》——提出品德心理的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 93、马斯洛

提出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

94、麦克兰德、阿特金森

将莫里的思想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95、德韦克

提出“成就目标理论”;

96、海 德

最早提出动机的“归因理论”; 97、罗 特

提出“控制点理论”,将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98、马 杰

①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提出了“行为目标的阐述理论与技术”,② 并提出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三个要素:①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②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③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99、罗森特

提出良好教师的人格素质具有以下四个维度:成就取向、人际取向、课堂行为、组织才能。100、拉托斯

提出了“教师素质结构葱形图”。

下载《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香教育教招考生必读——说课要点解析

    教招考生必读——说课要点解析 说课一般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难点、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几个环节,下面我们将每个环节的要点和案例总结如下。 (一)说......

    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100个人物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3、叶澜:《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

    2014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哲学导论论教育学读后感

    《论教育学》读书笔记 姓名:******学号:******专业:****** 1、 内容摘要 ① 导论 人是惟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P3 那些从小被母亲娇生惯养的人也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一旦他们踏进......

    教育教中用字规范的措施

    教育教中用字规范的措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推行规范汉字,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强各地区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促进......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读完全篇,我对书中两个观点印象最深。其一,超限效应,即给学生留点“空白”。作为刚步入社会没几年的我们来说,我们还没完全脱去学习者的习惯,对以往......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这个寒假期间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好书,这便是刘儒德教授主编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书中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试验以及鲜活的案例介绍了心理学的一些规律,64条心......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的两本课程分别是教育学与心理学。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解教育学中的心理效应是关键。今年暑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巧用心理效应 一本好书就是一杯好酒,它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精神的食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品尝它呢?《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正是一杯好茶、一杯好酒,它值得我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