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2:0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

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

唐涛 李越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1)摘 要:徽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支重要的商帮,在中国商业史中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走向台前的浙商,正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经营者群体。徽商衰落的教训留给后世很多的启迪,浙商要良性发展应当从中吸取营养。当前,在研究浙商怎样学习徽商的观点中很多是从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切入,也有从官商结合和分离着手。本文试图独辟蹊径,撇开时代条件的差别,尝试从经营模式和运行方式的角度加以阐述。

关键词:徽商; 浙商; 家族经营; 商业资本; 产业资本

一、徽商简史和当代浙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是指原徽州府籍(今天的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的商人结成的商人集团之总称。明朝中叶徽州商人形成商人集团,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欧洲某些国家。徽商作为一支实力雄厚的商帮, 其商业资本之巨, 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商界四百余年的辉煌,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商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而浙商正在创造着中国当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辉煌。浙商即浙江商人,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浙商已成为全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经营者群体。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浙江商人都已经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创富集团。据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初步调查,目前有近500万浙江人在国内和世界创造财富:省外390多万, 境外100多万。浙江人在外设立的市场主体近80 万家, 注册资本金2000亿元,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各种不同形式的商会、促进组织就有150个。在创造财富的质量上,历年的全国民营企业500 强排序、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以及各类慈善纳税榜中,浙商以及他们领导的企业都位于全国前列。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已经有30 多万户, 产值8270 亿元, 出口创汇1211亿元,这些指标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第一。同年,中国工商联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综合实力排名500 强中, 浙商占了188位,居全国之首。在全国十大民营企业中,浙江有4家。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民营企业50强中,浙江的企业就达到26家,占据半壁江山。

一个已经彪炳史册,一个正在崛起。细察徽商和浙商的方方面面,会发现两者有许多共同点。比如, 商业资本有效地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问题, 家族经营在经营模式上的运用,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与外商的竞争。

二、徽商衰落原因与浙商存在问题的相似性

1.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转化 徽商的经营之道归根结底遵循了“贱买贵卖”的原则。徽商或是依靠长途贩运,利用商品的地区差价获取利润, 或是依靠垄断与囤积商品获取高额利润。但是没有将这些巨额的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 在世界产业大发展的潮流中,仍将这些商业资本留于封建体制下的销售、流通领域运作,最终导致其在与经历“工业革命”洗礼的洋人的较量中败下阵来。这是徽商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年,徽商也做过把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尝试。清朝时,徽商大量投资于江南一带的棉布加工业和茶叶加工业。例如,苏州加工棉布的“踹坊”有近450 余家, 踹匠达10900余人。但总体来看, 无论是投资产业的人数, 还是投入的资本数量同徽商整体相比还是很少。究其原因,除了封建体制对其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加以束缚以外,其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1)自身非生产性消耗极大, 报效、捐输、奢侈无度,难以集中更多资本投资产业。(2)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思想严重。许多徽商乐于投资土地颐养天年,耗费了大量的商业资本。(3)没有看到世界潮流发展的趋势,仍把大量资本集中于短期内易获得收益的传统流通性行业和经营多年的垄断性行业,不敢也不愿意投资需长期经营才可获得收益的生产性行业。

回看当今浙商,其发展也同样起步于销售流通领域。创业初期,浙商走南闯北,遍布于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大小市场,利用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差价, 攫取了第一桶金。然后,一部分人将所赚商业资本投资于生产性行业,另一部分人继续在销售流通领域做大做强,形成了“生产-流通-销售”的协作模式,因此得以迅速致富。但是,浙商如何有效地将大量的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这将进一步影响产业资本的优化升级。如果处理不好,最终可能影响浙商的整体发展。

首先,徽商没把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非生产性消耗过大,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当今浙商的身上。一批在1010年后,这些商业资本必能为浙商带来更多由技术提高和品牌效应所产生的价值。徽商当年最主要的失败原因之一在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未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今天的浙商必须吸取徽商的这个教训,进行长期的但收益更大的产业投资:将商业资本投入于新兴产业, 支持技术研发,重视品牌培育,勇于向第三产业这个时代发展潮流进军。

2.家族经营的运用 家族经营是徽商经营模式中的典型模式。徽商利用家族关系、宗族制度,在全国各地结成一个严密而有效的网络。徽商外出经商,在城镇市集落脚后,其族人随之而来,都在当地经商,逐渐垄断了市场。可以说,徽商早就发明了“积聚经济”,当然这不是产业积聚,而是家族、宗族、乡族的积聚。这种家族经营助徽商走向鼎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外商大举挺进中国。徽商仍拘泥于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没有吸取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其家族经营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导致其最终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大大落后于外商。

与之相似,浙商同样以家族经营作为其主要的经营模式。据统计,现在浙江省的民营企业中有90%采用家族经营模式。如此众多的企业都采用家族经营作为其经营模式是因为家族经营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1)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在家族企业的初期是必然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首先,它保证了经营主体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能够灵活的做出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其次, 家族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感强,几乎不存在任何委托代理关系所造成的监督成本和代理成本。(2)股权结构的集中使企业在初创阶段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扩张动力大大增强。企业家凭借自己的人力资本权威能够在硬的预算约束下,灵活快捷地根据市场情况调配生产要素。而且,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致对外的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家族成员将家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其全力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企业经营模式本无优劣,关键是看其与所处的经济体制是否适应。家族经营模式自身也具有弊端,而且这种弊端会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显现。首先,以血缘关系建立企业的内部管理,把产权关系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在企业的拓展阶段容易导致经营者将财产权与经营权不分,经营者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约, 企业也难以摆脱家族血缘关系的过度干预, 最终造成企业经营的困境。其次,家族企业特别是中小家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家族内部,使得企业在拓展阶段资本筹集渠道就显得比较狭窄,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再次,在家族经营模式下,还会出现经营者不堪管理重负和决策失误的情况,企业的传承也会存在问题。

资料显示家族经营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运用,但是也有数据显示家族经营模式有完善和革新的必要性。美国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 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世界著名咨询服务机构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结论是:家族企业只有15%能延续三代以上。由此可见,家族经营模式并非完美,必须对其加以完善和革新,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适应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对于革新家族经营模式, 可以做以下尝试:(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明晰家族内部产权安排,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用游戏规则来约束、激励其家族成员。(2)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 引进职业经理人。可以考虑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合理让渡部分股权,以此来留住一些关键人才和弥补家族内部人才的不足。(3)发展多种融资渠道, 如金融信贷体系、外来经营投资以及上市等融资方式,还可以尝试以联盟形式在资金运转方面的互相扶持。

3.应对外商的挑战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 外资大量渗入中国。在外国商品加入竞争后,徽商因为没有后发优势, 经营的行业大多衰败。以茶叶的竞争为例, 清光绪时, 西方国家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大面积引种茶叶成功, 自此徽商生产的茶叶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出口量逐年递减,直至最后的完全失败。考察原因:(1)这些国家茶叶出口采取免税甚至倒补的鼓励扶持措施,与之相比清政府却从咸丰以来, 逐年提高茶叶关税,茶叶的成本因此加大。(2)这些国家的茶商采用了近代化的工厂生产,使用机器制茶, 极大地提高了其制茶的工艺。而徽州茶商制茶仍旧限于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落后的制茶工艺导致其茶叶质量已不如“洋茶”。(3)最根本的原因是徽州茶商仍宁愿将大量资金浪费于奢侈性享受,也不愿进一步提高生产工艺。光绪二十三年,清两江总督刘坤一借鉴国外机械制茶的经验, 明令以机器制造外销茶, 但徽州茶商缺乏近代化生产的开拓意识, 他们以费多效微为名,激烈反对,此事只得作罢。

在外资进入中国后,徽商也做了顽强抵抗。在大宗的蚕丝贸易中,胡雪岩同上海洋行较量, 以维护中国蚕农利益为己任,收购蚕农蚕丝囤积,对抗洋丝,表现出超商业利益的民族主义思想,但却以惨败告终, 成为商号倒闭的导火索。清末和民国时期,面对自身经营的衰败和外商的进一步挺进,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财力雄厚,但整体上已挽回不了徽商的颓势。

新时期,走遍全球的浙商正逐步把投资拓展到全球领域。据统计,浙江“十五”期间在海外投资了1390家企业,投资总额达到5.97亿美元,两项指标都是“九五”时期的四倍左右。全省目前累计核准境外企业达到2160家, 居全国第一。汽配行业的龙头老大万向集团, 如今在美国收购了18家公司,其中包括NASDAQ上市公司UA I。他们生产的产品已经成为通用、福特汽车制造商首选的拳头产品。以生产摩托车出名的浙江钱江集团出资控股了意大利百年老厂贝奈利(B enelli)公司,利用这家老牌企业的品牌、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向外拓展欧洲市场,是他们出资并购的第一要务。这则消息在国内摩托车行业引起极大反响,给浙商境外资本运作记下灿烂的一笔。然而在与外商的竞争中,浙商有喜也有忧。近年来,“外资并购热”开始侵袭“制造业大省”浙江, 如“法国SEB 公司收购浙江苏泊尔”和“施耐德德力西合资案”。最新的例子是,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51%的股权。浙商作为民营经济的领跑者,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国内市场将首先迎接外商的挑战,也将首先代表中华民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如何不重蹈徽商当年竞争失败的覆辙,是浙商亟待思考的问题。

三、人和资本的有机组合对浙商的重要意义

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徽商当年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很好的处理了生产要素中人和资本的关系。充裕的商业资本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很好的组合了起来,经营方式的这种先进性决定了他们必然成功。然而,由于徽商身上的官商情节过浓,封建体制下经营理念过于保守,没有跟上世界产业革命发展的潮流,又导致其最终在封建国家的内忧外患和外国先进资本的不断冲击中败下阵来。今天的浙商依靠国家的开明政策和自己的吃苦耐劳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开路先锋和中华民族企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同样遇到如何选择管理模式和如何更好经营资本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浙商如何妥善处理人的问题和资本的问题并将两者更好的有机组合起来,是一个必须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当今浙商面临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和具有先进经营方式的外商展开竞争的局面,因此,今天浙商的发展也将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使命。

[注]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经济研究学会浙商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朱长根、徐君、李越、王慎慎、陶子凤、唐涛,指导老师:葛承群教授。参考文献: [ 1 ]王廷元,王世华.徽商[M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 ]张海鹏,徽商研究[M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3 ]程必定.徽州文化与徽商兴衰的历史启迪[ J ].探索与争鸣, 2006,(12).[4 ]国外家族企业靠什么成功[N ].环球时报, 20072,(1378).[ 5 ]裘立华, 朱立毅.500 万浙商成就中国第一创富集团[N ].新华网浙江频道(www.xiexiebang.com).[ 6 ]何洋.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变革[N ].中国营销咨询网.

第二篇:从社会工作视角看当代我国职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社会工作视角看当代我国职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乍听职工一词,我感到很诧异,虽是在企业改革大潮的九十年代出生,但祖父和父亲都是单位制的雇员,每天的午饭和晚饭时间,家属区的厂况广播里,听到最多的还是:“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智慧的代表。”我还是比较熟悉工人阶级这一概念,比较熟悉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环境。逢年过节会有大批的福利分配,一家生活用品事无巨细都是由单位分配。但时至今日情况已大有不同,单位的概念仅仅变成了上班的场所,人情的冷漠已经融入生活的细节中。然而这一切,都是源于那场深刻的变革。

企业体制改革表面上看是加快了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建设,为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这场深刻的变革带来的,既有当下立竿见影的弊端,也为长期的发展留下了诟病。自从变革之后,我们国家当代的工人阶级,或者说职工队伍,就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

当代职工队伍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大潮中,超过2.5亿农民工通过乡镇企业等多种途径进城工作。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除了传统的产业工人以外,第三产业的兴起吸收了大量工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人阶层不断出现。现阶段,我国职工队伍已经壮大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广泛的存在于各行各业中。

由此可知,当代职工作为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体制的变迁,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首先,职工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知识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兴起,职工阶级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使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产业工人相对减少,不少夕阳产业的工人不得已要“买断工龄”,这一点实则非常不合理,但无奈的是,这也是时代的必然。那么,九十年代下岗的这一大批职工该何去何从?他们中多数为中年以上,四五十岁,已经工作了几十年,所有的积累与热量都释放到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中。然而一时间,他们的价值再也得不到体现,甚至连社会保障基金也要被剥夺,显然是不公平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说首先它是由于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根本上说,我们要体现我们身上“使能者”的角色,推动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推动完善社会医疗,失业,养老,生育,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争取更多的政策资源,需要清楚明确的是,如果不能从保障制度

上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安全感,那么即使他们的工作问题得到了解决,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面对如今这种产业高速更新换代的局面,得不到保障,影响的也不仅是职工一人,而是一个家庭。当然,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已经工作者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从实际方面来说,是旧的劳动技能不能满足新产业的需求,那么我们社会工作者又可以发挥我们“增能者”的角色能力,征求他们自己的意愿,通过一些社工专门的小组活动,或者个案帮扶,帮助他们获得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劳动技能。同时做到“信息的传递者”,帮助链接相关的资源,时事介绍新出台的帮扶政策,以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他们就业的需求。

其次,当今社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推动一国发展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企业也更加注重职工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他们的社会属性。相反的,职工自我意识逐渐强化,有些职工已经有了企业一部分股权,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他们自身的竞争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作为人的民主意识都明显增强。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当企业现行的制度或是法律保护不能合理有效的维护其利益时,群体性事件就很容易发生。在中国,我们遇到的群体性事件大都是恶性事件,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工会制度已经脱离了它本身的使命。在国外,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由工会组织的群体事件无论是罢工也好或是其它形式也好,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流血牺牲事件的发生,往往对于资本家也是有作用的。因此作为社工,在企业方面我们能做的也有很多。我们需要保持中立的立场来和劳资双方对话,在其中扮演“调停者”的角色。与企业沟通,向企业反映职工的需求和心声,帮助企业积极负起它们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好的了解职工,帮助和扶持职工。与职工沟通,帮助他们分析自身与企业的关系,疏导由于改变带来的心理问题,缓解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发现并培养职工领袖,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与生活。深化双方沟通和交流,使双方利益得到最大化。

再次,职工阶级的就业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市场配置劳动力的格局基本形成,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流动性明显加快。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就业形势越来越灵活,出现了时令就业,临时就业,钟点工,在家办公等多种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职工都处于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汉”在哪里。这种不稳定感和高度的不安全感无疑对职工自身和企业都有非常大的弊端。职工感到不安全,就不能更好的投入工作,无法创造价值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感到不安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自身使命的实现也埋下了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催化”角色。我们可以将社区工作的一些技巧运用到其中:将可能彼此并不熟悉的人们召集到一起,营造出一种可以成为社区组织工作基础的社区感。具体到企业中就是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员工与企业订立的心理契约,催化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正是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有关人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熟悉企业文化,完成他们与企业的心理契约的订立,加强沟通。

最后,当代职工阶层出现了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由于体制变革和产业升级,职工阶层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阶层分化加快。按照劳动关系转型,出现了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企业管理层,国有单位职工,和私营,联营,外资,乡镇等类型的职工,当然,还有农民工。按照劳动性质分,有可以分为脑力劳动者,具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的技术人员和体力劳动者。由于在不同的地区,行业,所有制单位,又由于职工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导致职工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从地区看,东部地区的职工收入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从行业看,垄断经济,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职工收入高于一些传统行业。此外,由于职工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广泛,呈多元化趋势。一些高收入的职工,其收入来源中工资比重下降,其它收入如经营收入,投资收入,第二职业收入比重上升。可见,职工内部贫富差距状况是社会阶层贫富差距状况的缩影。

职工内部中的“弱势群体”是职工内部贫富差距分化导致的。还有一部分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一般从事一些苦,脏,累,险的工作,收入很低,能吃苦耐劳,但文化技术水平不高,福利待遇较差,经常受到歧视,经济利益,民主权利经常得不到保护,社会保障也没有。在这样一类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往往要担当教育角色,教育角色是社会工作理念“助人自助”的具体落实,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获得相关的能力,使他们能在这样一个变革的社会中顺利的生活下去。通过社会工作特有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技巧,让他们得到多方面的教育,激发和调动他们的潜能,将其潜在的可能发展成为现实的能力,使他们得到有效的增能赋权。

这场变革似一把双刃剑,不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我们社会工作者都是有利有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且给我们社会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这中间权衡两方面的关系,让经济始终处于一种平稳和谐发展的状态,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尤其是企业社会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这对当前的中国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从热市镇基层组织政权建设看存在哪些问题

从热市镇基层组织政权建设看存在哪些问题

热市镇党委下辖25个党支部,其中有18个农村党支部。7个机关单位、站所企业党支部,8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87人,镇、村干部87人。

从热市镇基层组织政权建设现状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充满机遇与挑战,农村多数基层政权建设卓有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通过并村换届以来,各个村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大加强,全镇原29个村,1个茶场,合并为18个村,减少11个村级建制,撤并比例达40%,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村有7个,村支两委交叉任职44人,通过并村换届减少村干部职数32人。新当选的村支两委无论从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水平、年龄结构都有很大提高。一大批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致富能人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但也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必须将产生严重后果。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关系农村稳定和发展。

一、主要问题

第一,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后备力量跟不上。该镇现有4个60岁以上的村支部书记,目前尚无 1

合适的接班人选。党员队伍中70岁以上的都是50、60岁以上的老党员,有能力的年青人,都愿意外出务工或自已办企业,不愿意当村干部,认为当村干部待遇低,经济上划不来,1个村支部书记,一年到头,顶多也只有万余元的收入,家庭负担重的,养人不活。年纪大的同志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陈旧,墨守陈规,受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局限,依法行政能力不强,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限。因此,有的村一直以来,变化不大。

第二,人缘关系决定村的发展,村与村之间差别越来越大。现在村里除从正规渠道下达到农民的惠农补贴和农村低保五保户困难补助外,基础建设资金必须靠镇、村干部凭人缘关系争取,村里在外没有知名人士和在外掌握实权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争取建设资金相当困难,有村的本来按政策有项目的,但无人缘关系去争取,结果应得的项目被别人争出去了。有的村群众看到别村修了路、修了桥、改了河、浆砌了渠道,自己村变化小,搞资金搞不来,就怨村干部没有能力,村干部感到很恼火。现在是有的村一年能争取资金几十万元,的的村无法求发展,只能保运转。人缘关系的发展可能就是选举腐败的温床。

第三,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基层政权权威有所下降。由于当今社会上流传的社会不公、党内腐败、道德滑坡风气的影响,激化了干群矛盾。基层政权权威大为下降。过来,农村基层政权曾经是很有权威的,现在有部分农民认为,当官的没有一个是好的,当官的都是贪官,干部与群众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因此,你说话他不听,现在有时搞公益建设要动员出钱、出力、很难发动。不拿钱办不成事,但是社会上宗族、宗教势力动员喊人修庙、修祠堂、修族谱偏有人出钱出力。该镇非基层政权组织动员,修有大小庙宇20多处。

第四,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债务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压得干部喘不过气来。基层组织常常在债务纠纷中被动应付,不仅正常工作难以开展,而且基层组织威信削弱。热市镇政府本级历年欠债上千万元,下属各村也都有欠债。村级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年应收的农民欠款,没有有效地清收政策,大部分债权无法收回,牵涉了基层组织大量精力,难以集中力量办事。上级党委、政府把工作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乡镇村级处于最底层,只有硬着头皮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下还要保稳定,基层干部忙于应付上级各类部门各种会议、各种检查的事务之中,官不大,责任不小,存在着对上与对下的矛盾。

二、对策建议

以上四个问题,我们想这不仅只是一个热市镇的问题,很可能是当前基层政权建设中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基层的稳定,影响着在岗干部的情绪,还影响着基层组织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对基层组织政权建设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基层组织政权建设有关政策时,注重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农村干部收入减少的问题,教育培训问题和养老保障问题。

二是建议党委宣传部门,多从正面宣传农村基层干部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无私奉献的精神,少宣传一些负面消息,逐步扭转社会风气。

三是建议上级下拨的基础建设资金,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把资金拨到最需要的地方,通过调查,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拨,不要下面基层的干部去跑。

四是建议上级各部门下乡镇、村检查,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主要看实际效果,不要只是光看会议纪录、工作方案。现在每个部门下来检查,首先就看专题会议纪录,的确下面难以应付,上面讲要精简会议,改进会风,如此检查,几乎天天都得开会不可,哪晓得具体落实难,基层组织没有办法,只有在整理资料上下功夫,逼得下面造假。

第四篇:从中美教育的差异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中美教育的差异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对中美教育在教育观念、培养方式、教育改革实施的力度、教育平等、教育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此发现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笔者认为,唯有慎重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美国教育;差异;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中国现在虽然是教育大国,但远远不是教育强国。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其教育模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改革的实践等方面都较中国更先进。为了从整体上促进我国教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探讨美国教育领先的原因并吸取其优势,以促进我国成为教育强国。

一、中美教育存在的差异比较

1.培养观念与方式上的差异。中国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以及对考试的应付。教师的任务自然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美国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非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课程、学制设置都较为灵活,校外活动、社会活动较多,使得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但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培养出与人合作的精神。

2.教育改革的实现程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教育改革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本文拿中国21世纪课改同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国防教育法》的改革力度以及实现程度进行比较。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为了将教育提高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所进行的改革。美国在该法案中所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奠定和保障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对课程设置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对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教育机会与资源获取上平等性问题。中国教育中在城乡差异、东西差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在美国,由于其强大经济实力的影响,其公共教育事业建设远远在中国之上。近些年来,美国又将社会教育机会平等提上日程,不仅从教育的投入来考察其效果还从教育的结果来考察。学生们自然都获得较为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

4.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方面差异巨大。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正在对教育的跨越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带宽都偏低,阻碍了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采取了卫星电视双向传递和英特耐特网服务于远程教育两种方式。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了保障,终身学习也得以实现。

二、关于中美教育比较的思考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对我国教育做以下几点思考。

1.古往今来的考试制度对教育产生着负面的影响。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导致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2.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多被忽略,他们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当前知识,教学方式也只是简单的填鸭式灌输,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形成学习的动机与促进学习迁移了。

3.我国教育中所采用的统一的编班、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进度不能够重视个体与个

性的发展,这种普及教育一方面不利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所以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这种传统的“整齐划一”教育观念必须要改变。

4.在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走过场、形式主义层出不穷,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本质。此外,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实现程度远远不及美国。这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5.我国综合国力较弱,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还较落后,教育技术的应用多集中在多媒体教学,然而教育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普及公众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手段。所以,必须要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大教育投资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改革教育体制,使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结论

本文较全面的对中美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落后与美国不但有其教育观念上、形式上、实践上的原因,也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的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教育乃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慎重我国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方可成为一个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薛燕华.中美教育比较及我国教育发展之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6).[2]王禄荣.从中美教育比较看新课程[J].天津教育,2007,(8).[3]杨柳.由中美教育之比较看国内大学英语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5.[4]卢杰.中外现化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对比[J].创新教育,2009,(22).

第五篇:从园林景观看当代赏石

结合工程案例谈谈景石现状和未来远景分析展望及行动规划 1介绍本人从业经历和乐石公司

本人刘德利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近20年,拜师中国园林叠山大师韩建伟先生学习叠山造园,根据景观工程需要使用各种景观石进行造园施工,由于工作原因和石头结缘,并且这么多年从未离开,参与施工了许多重点园林工程。出于对石头的热爱,后来成立乐石文化公司和乐石园林工程公司,给公司取名乐石,理念来源于孔圣人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引申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者乐石”,乐在石中石中有乐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在座的各位石友各位奇石玩家,都不是一般人,是仁者又是智者!

2结合图片介绍景石工程案例和独立景石案例介绍石头的应用和现状

我参与施工了许多著名的房地产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大量使用景观石造景,起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效果。比如北京山水文园景观工程,山水文园是房地产界明星企业,连续两届联合国人居奖,山石景观是他们园林的亮点和卖点。香山清琴景观工程,是别墅中的精品工程,几年前曾经卖到过十几万一平米,从大门口山门一直到小区环境,景石工程是重中之重。园博会永定塔和锦绣谷工程,用量达两万吨,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北宫森林公园和西山国家森公园,大量使用景石,营造出瀑布、潺潺溪流等等,把荒凉之地变成美丽景区,游人如织。李莲英故居景观工程,大量使用灵璧石,有驳岸、散点、独立置石等,石头的运用对景观效果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亮点。李叔同故居和盘锦广厦新城,大量使用太湖石造景李莲英故居苏州太湖石用量2000吨,盘锦广厦新城广西太湖石用量4000吨,太湖石的运用,营造出秀美的江南园林环境,极大提升了景观效果,让人流连忘返,成为当地的明星工程。独立大型景石的运用,从来都是园林景观工程中的亮点,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无一不是区域的标志。如菖蒲河公园的灵璧石,五岳独尊,龙凤石,佛光普照。北戴河中职疗养院胡总书记门前的泰山石,画面精美,有河流和长城。北宫森林公园门前的巨石山门,由十几块巨型景石组合而成,最大一块景石重量达到148吨,极具震撼力!香山清琴大门口的景观,用平均重量50吨的六块景观石组合成假山,水流。李叔同故居的独立太湖石,中央党校荟名园标志石,中直机关大门口的房山景石,都成了标志物。这些年不管是营造假山叠水还是使用独立景石,我们几乎使用了全国各地的石头,如北京的千层石、水冲石、山皮石。安徽的灵璧石,龟纹石、山东临朐费县的石头,广西和苏州的太湖石、易县的北太湖石、广东的英德石等等。

3、结合国家政策展望奇石的前景和行业的困惑 多年的园林工程施工经验证明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国都在打造花园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区楼盘的价格,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招商引资,环境作为软实力已经成为硬指标。园无石不秀,景石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元素,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终将成为稀缺资源,各位手上掌握的奇石资源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

多年来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私企老总等不同人群合作,我发现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应该也是困扰各位石友问题,社会各界对奇石的需求和渴望令我震惊!二十年来奇石作为礼物送礼从未被拒绝过,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去我的会所的我的生意伙伴、我的校友同学、企业家朋友、各级领导,无不对奇石有着浓厚的兴趣,里面挂的名人字画看也不看,真正吸引他们的是精美的奇石及奇石背后博大精深赏石文化,带他们看石头,给他们讲石文化和背后故事,看他们如醉如痴的样子,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无意之中反而做成许许多多交易,今年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去我那玩,对石头产浓厚生兴趣,就邀请去他们公司看看能否也放点石头,我看过之后,让我的团队给他做了一个完美的奇石摆放文化方案,从奇石的历史、奇石文化、奇石本身的内在美、奇石摆放对周围环境的提升、对其公司文化品位的提升,奇石的升值保值、及风水带来的好处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领导非常兴奋,成交是必然的,价格不是问题。我和许多石友也有深度的合作,今年我经过运作就帮助一个石友一次卖出13块大型景石。我是由衷的喜欢石头,积极的推广赏石文化,我身边朋友送礼送石头已经常态化。但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大部分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没有途径和渠道接触到各地精美的石头,他们不知道哪有,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走到各位的店里,也不知道如何欣赏,更谈不上成交。而我们广大石友也没有渠道接触这些真正喜欢石头且有经济实力想买石头的人。

4、推出乐石文化俱乐部概念

经过深思熟虑并和业内许多专家交流,我决心成立一个乐石文化俱乐部,由企业家、社会各界精英,广大石友组成,搭建一个推广赏石文化的平台,把大家聚集到这个平台之上,向企业家展示各位石友精美奇石,推广赏石文化,促进成交的平台。平台之上,大家资源共享,互通信息,取长补短利益共享,在北京观赏石协会的领导和帮助下一起前行。各位石友我们合作起来,前景无限广阔!

李 东

康 海

下载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从“微博”看“当代雷锋”

    我从“微博”看“当代雷锋” “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看......

    从“时代先锋”看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

    六月研讨会论文从“时代先锋”看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姓名:毋梦阳 专业:军事历史 单位:理论二系八队 学号:3312007022 从“时代先锋”看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 自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从家乡变化看当代城乡发展

    从家乡变化看当代城镇发展 机电工程学院机电1009班王贤锋01210049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我国......

    从信访问题看依法行政

    从信访问题看依法行政 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体现,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量问题和矛盾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信访总量一直......

    从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我国个人信贷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贷款品种随着个人需求增加而逐步增多,贷款形式也层出不穷,所以个人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不......

    谈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谈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人类社会为何需要公共教育事业?在很古老的年代,一个人要谋生、要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可能只需要父母与家庭教育也就足够了。 可是随着社......

    从当代大学教育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站推荐)

    从当代大学教育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从当代大学生教育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众所周知,大学生生当然无法站在......

    从保险营销员的社会处境看保险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从保险营销员的社会处境看保险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属于天天期刊网本文来源于:天天期刊网 转载请注明本文仅供学术参考,严谨转载,否则后果自负本文引用《中国电子商务》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