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和终点》教案

时间:2019-05-15 02: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起点和终点》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起点和终点》教案》。

第一篇:《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很自然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活动,但却没有系统地提炼过。在这一中,教材通过纸蛙跳远比赛作为学生学习比较的有效载体,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学习比较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再者为纸蛙确定起点和终点,最后通过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比较的真谛。此外,纸蛙跳远活动只是学习的载体,切莫一味关注胜负,反而丢失起点终点以及记录比较距离之重点内容。

在本单元第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确立起点和终点的意识。当然,在生活中,学生也同样有着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相关经历,比如跳远、跳高等。这些看似模糊的前概念,其实都是学生开始正真学习比较知识的宝贵经验,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启关于比较的新学习篇章是本的核心。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跳远比赛分析,学生知道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学生明白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

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通过堂最终的距离比较,学生可以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通过本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通过堂的学习,落实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的科学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识纸蛙的起点和终点,记录和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纸蛙所跳的距离,思考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距离的长短。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各类微视频,大纸蛙2-3只,大纸带一条、剪刀。

学生:两人一条纸带,每人一只纸蛙,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引出题

、小青蛙比身高活动。

(设计意图:为纸青蛙应从同一起点起跳的公平性做铺垫。)

2、今天我们不仅比小青蛙的身高,还要来比一比小青蛙最大的本领。我们在堂上要来进行一次纸青蛙跳远比赛,这是老师给纸蛙跳远比赛特制的赛道(将赛道贴于黑板)。

(设计意图:认识纸蛙跳远比赛,明确起点线,引出题。)

(二)、制定规则,活动探索、现在有两只纸蛙要来参加比赛了,这是纸蛙1号(对齐起点线),这是纸蛙2号(超过起点线),两只纸蛙起点不同,引起讨论。

(设计意图:强调纸蛙比赛的公平性,必须从同一起点线开始起跳。)

2、现在1号纸蛙要开始起跳了,它使劲一跳,跳到了这儿,可是跳歪了。设问:纸蛙跳了多远?从哪到了哪?演示在纸蛙离起点最近处画一条横线。

(设计意图:明确记录终点的方法。)

3、今天,我们的比赛可以有三次跳的机会,纸蛙1号要开始第二次跳远了,你看,它腿一蹬跳得更远了,跳到赛道外面了,那怎么办,想想纸蛙从哪跳到了哪。我们将纸蛙离起点最近的地方对齐在赛道上画一条横线记录。

4、大家看好,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这一次更不得了,纸蛙太用力了,整个身体都翻了。这一次纸蛙从哪到了哪?(设计意图:演示纸蛙跳远时会出现的可能情况,让学生可以明确终点并记录终点。)、设问:纸蛙有三次成绩,我们取哪一次呢?将最远的那次横线加长,并在起点线和终点线之间标出纸蛙跳远的距离,在终点线下写上自己的姓名。

(设计意图:明确三次成绩选取最远的一次。)

6、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赶紧训练训练你的纸蛙吧!下发纸蛙,每人一只,纸蛙编号①②③④与组内成员号码一致。那怎么样让小青蛙跳起来呢?观看“如何让小青蛙跳起来”微视频。

(设计意图:一拿到纸蛙学生必然十分兴奋,利用3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把玩试跳纸蛙,缓解好奇之心,观看微视频为跳远比赛做有效的准备。)

7、每一位参赛队员都必须遵守比赛规则,比赛前我们一同学习一下。播放“纸青蛙跳远规则”微视频。明确活动流程(试跳,比赛,裁剪,比较,张贴),开始比赛。(设计意图:观看微视频,明确比赛规则。)

(三)、如何判远,交流研讨、每个小组进行比较将最远的距离贴在黑板上比一比,谁最远?是怎么比较的?

(设计意图:有效研讨如何比较,引出对齐起点比较终点的方法。)

(四)、拓展引导,外学习、今天比赛之所以能比出远近,最主要我们是确定了哪两个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这两个点呢?

2、每一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很了不起,既做了比赛的运动员也做了比赛的裁判,我们看看最终获胜的是哪个小组,小星星最多的又是哪个小组,这两个小组都可以得到老师的神秘礼物,给大家展示一下,是一本记载了多种纸青蛙制作的秘籍,希望拿到老师礼物的小朋友回去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制作,当然也可以在班级中合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外继续阅读制作学习。)

第二篇:起点和终点教案

第2课起点和终点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2.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第三篇:《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4.认同客观地记录青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比较青蛙多次弹跳的距离。难点:知道裁剪纸带的方法,纸带的长度代表着青蛙跳远的距离。【器材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1只玩具青蛙、1条纸带、1支彩笔、1把剪刀、1个胶棒、1把直尺。

每两名学生:1张对开大纸。【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一)导入。游戏:跳远比赛

(游戏说明:请高矮不同的两位学生到讲台前的空地进行跳远比赛,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比赛完成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他们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问题二:他们是怎么做到公平的? 问题三:怎样知道每个人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和标记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二、探索:青蛙跳远比赛

(一)试玩玩具青蛙。1.体验青蛙跳远。

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习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熟悉青蛙的玩法,尝试进行起点和终点的确定和标记,并理解青蛙跳跃的距离就是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二)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教师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青蛙,让学生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一条终点线和一个青蛙,让学生注意青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三)青蛙跳远比赛。1.发材料。2.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四)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1.比较自己青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青蛙的跳远距离。

2.比较小组成员的青蛙跳远距离,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3.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谁的青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青蛙。

三、研讨

1.教师提问:在小组中,谁的青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2.提问:

(1)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们为你提供了有关青蛙跳远的什么信息?(2)你的青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3)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教师需反复提醒: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

设计意图:①认识纸带表征距离的作用;②确定起点和终点进行比较的重要性;③拓展思维,学会比量的多种方法。)

【板书设计】

起点和终点

共同的起始线、终点线公平

起始线

【相关表单】

青蛙跳远记录

姓名:月日

第四篇:教学的起点、节点和终点

教学的起点、节点和终点

选择做一名教师,需要情怀,也需要勇气。当你踏上教育旅程,你的故事便有了序幕。教育者需要清醒地认知自己的起点和归途,才不至于“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教学也是一趟精神之旅,只有找准起点,踏实每一个节点,才能抵达最美的终点。回溯20年的从教之旅,在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我也渐渐明晰了由混沌到自觉的教学主张。

教学的起点:一切以学生的学为核心

教学的要义何在?每个教育者固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旨在阐明教学相长的关系,可见教学并非“师传生受”的闭合回路,而是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全景视界。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其意义指向还是学习主体,即“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授具体的知识,而是教授获取知识的方法”。

用通俗的话来讲,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一切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应该成为日常教学的起点。一位“教数学”的教师和一位教学生“学数学”的教师,区别在哪儿?一个教的是机械的数学知识,一个教的是元认知能力支配下的数学思维。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如何立足于学生的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场景,是每位教师应该持有的基本立场。从初上讲台到成为资深教师,我也经历了一次次的适应和超越,多年后才明白,只有心怀学生,才能远行不辍。

教学的节点:建立关系,夯实过程,多维评价

节点一:三方连动的良性关系。所谓三方连动,从人的角度,是指学生、教师、家长;从环境的角度,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建立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正向的情感连接,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环。在所有关系中,师生关系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课堂教学直接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优秀教师会用心建立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对话,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如此一来,教与学便成了双方的需要和享受。

当然,家庭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场所。学校如何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吸引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建设家校无缝衔接的教育通道,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节点二:有效教学的五个常规动作。教学是教师通过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作用于学生的过程,虽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

约翰·哈蒂在《可见的学习》一书中呼吁教师“认识自己的影响力”,教师如何认识并强化自己的影响力,主要通过日常教学行为得以体现。过去我们常把教师的日常工作概述为“备教批辅考”,随着教育情境的改变,这五项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发展。在当前教育生态下,有效教学的五个常规动作可以重新界定为“课前有设计,课堂有状态,课后有反思,课业有批改,课外有辅导”。

课前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情况后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教案不等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本班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的整合体系,具有独创性和不可复制性。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充分准备、全情投入能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既要着眼整体,也要关注个人。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参与感不强,教师就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组织一些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者,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剂。教师不仅要有反思的自觉性,还要在反思之后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行为,如此才能获得更充沛的专业成长力。

此外,教师的功夫还要花在课堂之外。课后的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体现着教师的专业关怀和人文关怀。“双减”政策全面施行后,学生校外辅导的时间大幅度减少,校内的课后延时学习为教师的个别辅导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

节点三:多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学习科学的评价方法,慎用或戒用定性评价,多用发展性评价,要认识到学生不断发展的可能性,用“成长型思维”来评价和激励学生;对于终结性评价信息,如期中期末考试数据等,可以作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开发多元评价方式。另外,教师一定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教学的终点: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发布,“知识、能力、素养”迅速成为教育高频词出现在公众话语体系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知识增长是基础,但仅有知识教学远远不够,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反复训练和检验,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习得能力。近年来,我引领名师工作室成员探究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活动设计的办法,取得了点滴成就,更深感任重道远。

教学是一项动态发展、充满创造力的活动,教师要立足教学的起点,着力每一个节点,将终点(目标达成)作为下一阶段的起点,如此循环往复,才能抵达教学的妙境乃至化境。在过去20年的时光掠影里,我时常追问自己何为教育,教学何求?当我再一次站在起点眺望终点,每一个节点都变得意义非凡。如今再道何为教育,我心中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第五篇:安全工作没有起点和终点

安全工作没有起点和终点

人类的延续,事业的辉煌,世界的灿烂,都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得以成为可能和现实。不懂得珍惜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这一切都将无从说起。对于生命的个体来说,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值得我们去善待。而且个人的生命又往往与家庭、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休戚相关。“三不伤害”,这样的安全意识,应该成为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周围的人,有的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他们为逃过安监人员的安全监督和处罚而庆幸,甚至从反面“总结经验”,使某些错误的、有害的违规行为绕过安全监督而在工作中潜伏并更加隐蔽的存活下来,殊不知,隐蔽更深的违规行为也是终究不会逃避事故发生的必然结局。

要保证安全,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人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安全工作才能有可靠的保证。中国国家足球队前主教练米卢伴着议论离开了中国,但他留下的一句名言却值得国人咀嚼和回味“态度决定一切”。引申到我们安全领域来讲,对待安全的态度也决定了安全的一切后果。为什么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为什么非要等到无法挽回时才后悔不已?那一件件的事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

安全工作就象一个圆,没有起点和终点,是永无间隙、永无止境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不能忽冷忽热、时紧时松,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就象人们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安全意识也必须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去,朝朝夕夕,相伴你我。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由过去“要我安全”到现在“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才能作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才能发现安全工作方方面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那些隐藏较深的隐患,及时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实现超前控制。

“安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的认识。认识明确了,就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如同树木多了,就会成长成林,有了森林,就会影响气候。大家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工作的基础才能牢固,才会有长治久安的稳定安全局面。

锅炉分场:冯文龙

下载《起点和终点》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起点和终点》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起点与终点诗歌

    从起点开始出发像一只狂奔的蜗牛为梦想执着奋斗路过一个个车站在人群中迷茫有个叫友谊的东西像黑暗中的一颗闪耀的星它在黑暗里点亮我的方向告诉我坚持——事实不是梦六年间......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5篇范文

    今天再次观看了 《阿甘正传》 好的影片每次观看都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 遗憾的是, 我仍然没有脱离一个普通观众,给我带来最大感触的仍然是剧情和台词。 第一次看这部电......

    德育答辩 终点也是起点

    终点也是起点 时间就像流沙,成也是它,败也是它,终究是聚散流沙——题记 我们每次去那种小礼品的商店,好多人喜欢买一种东西叫做沙漏,总以为看着里面的沙石飞快而又缓缓洒下,譬如朝......

    安全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我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无私的奉献给我们光和热,为我们提供一个生存的基础;我们热爱矿山,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家园,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热爱东竖井那雄伟的井架,是因为它让......

    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船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船公司之一,拥有远洋船舶500余艘、近2400万载重吨,航线遍及世界各地。中远集团从事国际远洋运输,一方......

    生命的起点、情的终点

    生命的起点、情的终点生命的起点、情的终点、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不是很疑惑呢?说实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很矛盾、但是我依旧写了下去、这是本人的真实故事、也是我生命中新......

    以终点为起点思考

    葛文山(英语特级教师) “以终点为起点思考,”这是斯蒂芬•科维(Stephen R.Covey)的一句名言,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终点思考,就是先想好目的地......

    大学毕业是终点也是起点

    大学毕业是终点也是起点 大学毕业,是学生时代的终点,职业生涯的起点。 毕业生走出校门时并不是一无所有,他们已经具备了开拓事业的核心能力,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对大学教育有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