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19-05-15 02:2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篇: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成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整合二者关系,节约审计成本,从而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的思路。

一、引言

美国的双重审计开始于2002年7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以及随后的世通、施乐爆出的虚假信息丑闻,使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会计市场,乃至资本市场丧失信心。为此,美国国会颁布了SOX法案,该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上市公司及会计公司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公司管理当局应当评估和报告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要求独立审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进行鉴证,并报告其鉴证结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以下简称内部控制审计)由此产生,与财务报表审计共同组成了双重审计。

为了配合SOX法案的实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于2004年3月发布了《审计准则第2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AS2),并于6月18日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实施。AS2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审计程序,管理当局关于内控的责任,CPA的内控审计报告等,对规范CPA内部控制审计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AS2的部分条款不清晰或者与SEC的要求有差别,也有部分条款规定过细,不利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或不适合小企业审计的要求。因此,PCAOB于2007年5月发布了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简称AS5),对AS2条款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更加突出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的有效整合,避免了双重审计中可能的重复,提高了审计效率。

美国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阶段;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阶段;③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阶段。而我国正处于内部控制审核向内部控制审计的过渡阶段。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将CPA业务分为鉴证和相关服务,鉴证业务又细分为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内部控制审核属于其他鉴证业务的一种, 规定其审核的依据是《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因此CPA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已经出台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一系列操作指引。我国为了完善内部控制鉴证规范,在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旨在为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提供专业规范和指导。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审计对于合理保证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国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分析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

1.鉴证对象及范围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鉴证对象为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鉴证对象信息是财务报表;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鉴证对象是控制系统和控制过程,鉴证对象信息是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报告。前者的特征表现为定量且相对客观;后者的特征则更偏向于定性和主观。

可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进行的全面评价。而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内容少得多、范围也小得多。外部审计师从测试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效益考虑,甚至可以选择放弃测试内部控制而直接执行实质性测试。在SOX法案实施后,测试内部控制不再是验证财务报表的一个可选择工具,而成为审计的直接目的之一,是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

2.审计所依据的标准不同。CPA在运用职业判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时,需要有适当的标准。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标准在美国是公认会计原则(GAAP)。不同的使用者用GAAP这个标准对财务状况或财务业绩进行计量时,往往容易得出合理一致的结果。因此,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标准易于操作,也易于被预期使用者所认可。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在美国是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但是使用者根据内部控制标准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对象比较主观而难以评价,评价标准针对这些问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判断依据。比如,企业控制环境中的价值观、公司组织结构等问题,使用者无法用标准进行评价或者无法得出合理一致的结果。这说明内部控制报告的依据需要更多的主观因素,可靠性较差。

3.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不同。注册会计师只有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得出适当的审计结论并发表审计意见。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检查实物资产、检查文件或记录、函证等多种审计程序,收集实物形式、书面形式等证明力较强的证据。更为重要的是CPA可以获取期间的证据,这些都有利于提供合理保证。在内部控制审计中,CPA通过观察、询问、穿行测试来获取审计证据,所获取的证据有很强的局限性,它只能证明那个短暂时点的相关情况。因此,这也决定了其只能对某一时点的控制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

4.鉴证结论不同。审计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后,要么发表无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要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不能发表保留意见。只有在审计范围没有受到限制时,审计师才能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形成审计意见,包括在未发现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时发表无保留意见和在发现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时发表否定意见。如存在任何审计范围限制,就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可见,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规定比财务报表审计严得多,因为财务报表审计可发表保留意见。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联系

上面从鉴证业务的要素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下面分析二者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阐述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观。

1.终极目标相同。根据AS5的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独立审计意见,目标是获得公司管理当局特定日期的评估结论中不存在实质性漏洞的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表达表示意见,其直接面向的也是社会公众。可见,虽然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表面看是不一致的(前者是对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后者是对报表合法公允性发表意见),但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报表合法公允的基础,两者都是为了对向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高质量会计信息提供合理保证,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

2.二者的审计过程联系紧密。AS5规定,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必须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服务,这为两种审计的整合提供了条件。同时,在风险导向要求下,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为确定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通过了解,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就要测试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这为其开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基础。同时,注册会计师通过其他审计程序,可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错报或重大错报,这就意味着在错报相应的控制点上可能存在控制缺陷,为注册会计师审查内部控制缺陷指明了方向。同样,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自上而下对被审计单位关键内部控制点进行审查,可能会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这就意味着会计报表在相应的账户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提供了线索。

三、美国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二者整合给我国的启示

(一)二者整合的重大意义。AS2首次提出了综合审计的理念。同时,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使审计尽可能有效,AS2又设计了综合审计模型,它通过单独并行的过程来同时实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外部审计师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审计来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可以通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来更好地设计和执行那些用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的审计程序,两者终极目标一致、程序相互补充,既降低了审计成本,又提高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以及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外部审计师应充分整合这两种审计,充分利用审计资源。

(二)明确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评价标准。正如在开展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业务需要依据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在开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时,注册会计师同样需要一定的判断标准,标准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最终目标的实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具有特殊性,其鉴证对象是非财务数据,对其进行评价比较困难,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或者非常接近的内部控制标准。美国AS5明确将COSO报告作为判断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框架。可喜的是,财政部已于2008年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要求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同时,为了配合基本规范的更好实施,财政部门等又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从中可以看出领导部门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希望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早日出台,为CPA做好内控审计提供规范指导。

(三)内部控制审计给CPA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内部控制审计提高了公司的运行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完善的内部控制对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内控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财务报表审计发展较早,CPA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对于内控审计这一新生的鉴证业务,审计人员需要重新学习,积累经验,做好二者的整合,以实现最终的审计目标。

第二篇:国外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借鉴国际内审监督的有益经验,中国人民银行组建了内审部门。内审部门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开始重视内部监督和行业自律。近五年来的内审运作情况表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在树立良好的银行管理者形象、提高中央银行声誉、保证中央银行公正有效地履行职责,防范工作中的道德风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但囿于现行人民银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某些限制以及在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方面的某些分歧,我国中央银行内审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目前,人民银行正处于职能调整的重要转折时期,内审部门应积极面对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的新形势,借鉴国外银行内部审计的先进经验,从组织体系。职能定位、审计内容、审计运作等多方面努力构建一个高效的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体系。

启示一:在组织体系上应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独立性

要达到这个要求,人民银行内审组织体系的建设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是纵向管理模式。内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由总行向各分支机构派出内审机构,派出机构按区域设置,可以几个中心支行、几个县市支行设立一个,派出机构的内审人员逐级并最终向总行内审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其业绩考核、职务升迁和薪酬变化由总行内审部门直接管理,不与所监督部门发生任何利益关系。内审业务所发生的费用预算、总行内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职务升迁和薪酬变化由总行直接决定,与各级行的管理层及各业务部门无直接利益关系。

其二是横向管理模式。遵循现代内部审计理论和现行内部审计法规的指引,调整内审服务主体,明确规定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直接而且仅对本行行长负责。上级行内审部门负有对下级内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职责,重点对涉及财务资金、人事管理和其它事关被审计单位形象的重要问题履行下查一级职责。与内审服务主体的调整相适应,内审部门要将本行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作为自己固定的重点的监督对象,致力于检查、发现、弥补本行各种管理和操作程序上的缺陷,避免本行内控制度、财务状况乃至整个单位的工作发生重大的偏差和事故。

启示二:在职能定位上要体现内向服务性

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应该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帮助最高管理层更好的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务的内向性,它直接接受单位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预。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目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已经开展了五年时间,内审部门有必要从过去简单的对单项业务或部门的审计监督,发展到为整个行的管理服务。应从过去的警察角色转变为管理层的合伙人,把内部审计作为对全行管理服务的目标

之一,从提高全行管理水平的角度开展工作。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内审部门既要监督又要帮助管理层实现总体目标,要结合审计项目,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主动与主管部门保持联系,对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助管理层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为此,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以下三方以调整第一,应更多注重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内审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比较秘密的工作方式,强调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共同探讨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为实现整个行的管理目标服务。第二,内审部门要从过去重点关注财务和会计控制,转向更多关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为本单位提供有关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决策参考。第三,改变对内审人员业绩考核的标准。过去考核内审人员的业绩,主要看他发现问题的多少,现在应该考察他实施监控的价值,为全行带来多少附加值。

启示三:在审计内容上要强调风险导向性

现代内审理念体现在五方面的转变上:一是由查错防弊的监督主导型审计为主转向参谋顾问角色为主的服务主与型审计二是由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向与效益性审计并重转变;三是审计内容由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审计为主的综合性基础审计转变,并日益关注风险审计和环境审计四是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审计偏重转变;五是内部审计方法由详细审查向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其中最核心的内审理念是风险控制和治理。这也应该成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今后的发展方向。

风险审计方法的主要内容为:以风险防范为中心开展审计工作,首先,按照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流程,分析其固有风险,列出主要风险因素;其次,对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流程针对其自身固有风险所采取的化解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和主观态度;再用固有风险减去控制能力,得出净风险值。内审部门依据净风险值从大到小列出高风险部门、中风险部门和低风险部门,同时依据内审部门所拥有的审计资源,从高风险到低风险适时安排内部审计。没有风险就没有控制,控制只为管理风险而存在。不分析风险而想有效地评价控制是不可能的。最新的控制模型如美国的COSO报告、加拿大的COCO报告等,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核心,在风险管理上迈进了一大步。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审计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在人民银行系统中,内部审计除了要关注具体的业务风险外,还应关注管理决策层的决策风险。任何经济组织的人员结构是个正三角,上层为决策层,是整个组织的灵魂,人员最少;中层为具体组织实施决策意图的管理层,人数居中;下层为操作层,是只负责具体操作的一般员工,人数众多。对整个人民银行来说,风险恰恰是倒三角,决策层因为在不断做出关系整个金融发展的各项政策而处于最高风险;中层管理者,因为负责具体实施已做出的决策,承担中度风险;下层操作者,因为只负责

具体业务操作,能自我发挥的空间极小,所以处于最低风险。由于人民银行的特殊地位,其决策层的风险不仅仅是人民银行自身的业务决策,也关系到金融的宏观决策,如果决策发生失误,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决策层的决策风险审计非常重要。审计的内容包括决策方式。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找出好的思路。

启示四:在审计运作上要体现标准规范性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应认真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为我所用。执行国际内部审计从业标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为内审部门提供了一份从事内审工作的基本准则,使不同单位的内审人员有共同的语言和标准;其次:它为能带来附加值的内审活动提供了可供实施与推广的框架;再次,建立了对内审业绩进行评价的基础。国际内部审计从业的标准,包括职业审慎性,质量保证、资源管理。政策与程序。风险管理、报告标准等方面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值得我们借鉴。第一,要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运用如前所述的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确定人民银行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风险程度,制定出涵盖所有审计领域长达3—5年的审计工作计划。对高风险领域的业务应每年审计—次,—般风险领域的业务2—3年审计一次,以保证对主要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第二,要重视内审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明确规定内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为内审人员每年提供不少于7天的在职培训教育,严格业绩考核,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队伍。第三,要重视现代科技在内审领域的运用。银行系统在操作手段现代化的速度和范围上,是比任何其他的行业和部门都要快和广,这就要求内审工作的手段也要紧跟需要,走出以往传统的“看听查、手工操作”阶段,大力推动以微机应用和审计软件为主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第四,要建立内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内审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一系列的内审质量控制制度,全方位地控制。考核、评价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内审报告的水平,促进内审人员客观、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

1,实行内审项目责任制。具体分解、全面明确内审部门负责人、内审项目组长。主查人、其他内审人员在每一个内审项目中的内审任务和职责。

2,强化内审质量考核机制。上级行内审部门对下级内审部门、行长对本行内审部门负责人、内审部门负责人对辖内内审人员的内审工作质量要定期开展检查监督,考核内容包括内审工作量和覆盖面,已反映和处理问题占查出问题的比例和内审决定落实率和内审建议采纳率,从而绷紧每一个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内审质量意识,真正做到“事实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

3、实施内审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对内审人员因责任心不强。程序不合法。检查不客观、纪律不严明等原因导致应该检查出来的重大问题没有检查出来、发现重大问题后隐瞒不报。以审谋私,以致造成人民银行资金。财物或声誉受损的,要严格追究其个人的内审责任。

4、建立内审奖励机制,对内审工作业绩突出的内审人员从精神、经济、职称、职务诸方面进行奖励,激励每位内审人员不断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忠实、高效地履行内审职责。作者: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杨子英(来源:《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年第9期)

第三篇: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我国的启示概要

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本文对当前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的现实意义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对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就进行了考察,从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长期经营实践所积累的丰富的内控管理经验,就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启示

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风险不断显现与发生,尤其是近来突现的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严重威胁着金融业的安全和发展,世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在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使得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大并显现出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许多

发生过银行危机或困难的国家,普遍都存在银行内部控制的缺陷。由此可见,健全和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业控制风险的基础。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塞尔委员会1998公布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Framework fo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Banking Organization)认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一个受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管理人员影响的程序。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特定时间执行的程序或政策,它一直在银行内部的各级部门连续运作”。[ 1]依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9月18日公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我国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看法则是: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的现实意义

1.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金融业安全保障体系的微观基础。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系统,而银行业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从以往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个别银行的经营失败可能会引起全社会的金融恐慌,甚至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金融业出现区域

性甚至系统性危机。由此可见,保障银行业的安全运行关乎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意义远远超出银行业自身的范围。

2.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就无法遏制银行业趋于扩大的巨大风险。随着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银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呈放大的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自1980年以来,经历过银行业问题的130多个国家,几乎占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3/4。银行危机会如此普遍和严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尚待完善,与西方国家相比

有着更为严重的潜在问题,因而,加强内部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基础性工作。

3.内部控制不到位就无法推进商业银行改革的进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商业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要看商业银行能否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完善内部控制是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自律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有助于实现集约化的经营体制,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改革纵深化的必然要求。

4.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其自身的规范经营对于维护金融市场有序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使其拥有巨大的客户群、广泛 的营业网点以及超大规模的资产负债,这就使得市场对其变动有着异常的敏感性。如中农信、海发行的经营失败就引起了金融市场秩序的小范围动荡。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助于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有利于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竞争的金融市场体系。

5.内部控制的失效会削弱金融监管的力度。有效的银行监管,必须注重外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有机统一。国际银行界亏损倒闭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国际银行业和各国监管机构对银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越来越给予高度的重视。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提高银行自律管理水平,成为国际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又一重要趋势。

当我国的商业银行面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商业银行时,在利润和效益目标的驱使下,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如何建立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保证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德国银行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2]在战后欧洲的金融发展中,德国当属稳健经营的典范。这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的我国金融业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

内部控制是德国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德国非常重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 3]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各银行都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有关制度,从内部控制机构建设上看,主要是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和证券监察机构。从内控机制上来讲,岗位分工有序、职责明确,形成了有效的牵制机制。如德意志银行为加强内部监督控制,实行全员控制和全员监督,既有专业控制,又有地区和部门控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和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

(一)健全的内部控制机构

1.内部审计机构。各银行一般均设有内部审计部,通过内部稽核,及时发现问题。银行所有权人可以监督经理人,以此实施有效的监管,防范经营风险。而且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一般都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内部监督稽核情况。银行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都有义务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开展业务,而且内部审计部门不受非主管的高层管理人员干涉,在指定审计范围、内容和进行审计时完全独立。即使个别银行由于规模小而不设内部审计部门,也必须由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主管内部审计。

2.风险管理机构。各银行都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董事会、市场风险管理部、各业务部门、审计部门都分别对风险负有明确的职责。董事长负责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确定风险及其上限。银行每天通过数字计算的方法确定风险的大小,如超过了规定的风险上限,董事会将马上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部是银行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衡量市场风险的指标,对各业务部门进行检查、监督,随时提供风险信息。同时,建立一些 数学模型来预测和计算风险。通过进行量的分析到质的定性,提供降低风险的措施。各业务部门要预测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风险上限,定时检查,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并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

3.证券监察部。德国1995年实施《证券交易法》,并成立了联邦证券委员会。为配合实施《证券交易法》和联邦证券监管委员会的有效监管,各银行都依法成立了证券监察部,具体负责对本银行证券经营业务活动的监督。对于证券经营的各级权限都有明确规定,严禁越权与违规,尤其重视对衍生工具交易的审慎性与及时监督反馈。新金融工具交易必须经管理人员授权后方可进行,只有在实验阶段取得成功,人员和设备齐全,建立了风险控制系统后,才能全面开展新金融工具交易。

(二)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1.职责分工明确。德国内部控制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四眼原则”(也称双人原则),也就是业务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各项交易活动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一线交易;二是后台结算;三是会计审计;四是监控。一线交易与其他职能部门要分开,即使是交易管理人员也必须遵守这个原则。

2.监督与牵制到位。在一个职能部门中,相关但不同的工作要由不同的人员去做,以确保相互的业务监督牵制。使用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时,要有相应的程序来保证实施监督数据处理系统中输入人员要与交易、后线结算分开,会计审核要与业务监控人员分开。任何

数据的修改,由处理系统自动记录在案。为控制与交易业务相关的风险,每个业务部门必须建立一个用于测量和监控风险头寸和分析潜在亏损大小并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系统。风险控制人员要与一线交易人员分开,头寸权限由管理人员授予,交易产生的风险要及时得到监控,要有一名管理人员专门负责风险控制和管理工具,并且他本人不介入每天的前线交易。[ 4]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况及完善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初步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仍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缺陷。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有些商业银行把内部控制机械地理解成各种规章的制定、装订和汇总;有的在理论上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表现在实践中则发生了背离。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国现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以及体系间的相互脱节,即内部控制制度牵制乏力,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管理者疏于管理。[ 5]

3.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许多

商业银行仅仅满足于决策环节的“审贷分离”,使得银行的业务管理从一开始就孕育着难以预测的风险。

4.现存制度的滞后性。在会计核算手段日趋高级化、科学化的同时,原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已经不再能适应新兴业务的需要,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措施没有及时加以配套,形成了内部控制领域的盲点。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银行的广泛

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管理的相对薄弱以及稽核监督的长期空白已经形成了矛盾。

总体来讲,我国整个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因而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进行积极的探索,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 6]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只是开了一个头,真正要贯彻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在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结构,确保董事会履行其受托责任,保证董事会决议的独立性和科学性,适当

增加独立董事人数。其次,强化监事会的作用,确保监事会对董事会和行长的监督。再次,完善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要改革“官本位”的激励机制,改变“短期激励”效应。另外,在约束机制方面,一要强调所有者约束,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人事任免权与董事会的作用来任免管理人员和决定管理层薪金水平,充分利用

监事会的作用对高层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二要强化外部约束和市场约束,完善证券市场,发挥证券市场“用脚投票”的作用,促进信息披露制度的实行,强化外部监控机制。

2.按独立性原则进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设计。首先,要按照独立性原则进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设计,各商业银行总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分支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由总行实行派驻制,受总行内部审计部门总经理直接领导。其次,要完善内部审计方法。要将过去的补救型或堵漏型的事后审计方法改变为事前审计方法,将现代审计方法运用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为主,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有效性。再次,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一方面要积极配合中央银行等外部机构的审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外部审计的意见,适时调整内部审计的对象、范围和重点,以共同发挥审计的整体功能。

3.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建立商业银行动态的风险评估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能够实时监控风险的动态的风险评估系统。首先,加强风险评估的组织领导,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其次,完善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程序,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再次,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模型;第四,重视新业务的风险评估,在新业务开展之前就应设计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程序。

4.利用

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首先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各级管理层对信息的需求,而且要注意不能以会计信息系统来代替管理信息系统;再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第四,加强银行内控电子化管理,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加强内控应用软件开发,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督系统和电子网络系统。[ 7]

参考文献:

[ 1]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e :“Framework fo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Banking Organization”,《Compendium of Documents Produced by the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2001.[ 2] [ 美] 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3][ 美] 彼德·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 梁春满,陈静.现代银行内控[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5] 毛孝霖.健全商业银行岗位管理[ J].中国内部审计,2006,(5).[ 6] 孙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的成因及模式重构[ J].财经科学,2007,(2).[ 7] 卢鸿.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论[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第四篇:美国保险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保险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人类在从事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时候,总会伴随着许多风险。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生活的安定,人们对其所遭遇的风险总要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处理措施,于是保险伴随着这种需求应运而生。保险(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行为。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无论是资金实力、产品开发技术、展业方式还是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保险企业相比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当今的中国保险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背景,开放市场,融入国际保险业已成必然。美国是全球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其规模约占世界保险业的三分之一,其市场模式、管理和监管体制、运营方式、对高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代表着当今世界保险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因此,关注美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研究并吸收其有益经验,对于加速推进我国保险业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新观念,改善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六个主要章节,即保险及其原理、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美国现代保险业的经营特点、保险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我国保险业发展概况、矛盾和发展对策。第一部分阐明了基本概念,介绍了保险的内涵、特征和分类等一些背景知识。指出保险的确立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是可保风险的存在;二是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三是保险费率的厘定;四是保险基金的建立;五是保险合同的订立。同时重点阐明了保险业运作的原理,指出保险所依据的基础理论是概率论,保险原理就是建立在概率论的重要法则—大数法 WP=44 则之上的,大数法则是保险的数理基础。第二部分则阐述了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美国是当今世界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早在1759年,美国就有了第一家寿险组织,1792年成立了第一家寿险公司。从20世纪的30年代、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美国保险业持续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保险需求和保险品种变得越来越复杂,美国保险公司不断开发产品,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发生在2001年的“9·11”事件,成为美国保险业的一个分水岭,它使美国保险公司从根本上重新审视保险的内涵以及当代美国保险制度和体系的缺陷,它对美国保险业的影响将会持续好多年。美国保险业的发展走过了200多年没有间断的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02年,美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高达10081亿美元,约占世界总保费规模的三分之一,雄居世界保险业之首。保险以其特有的经济杠杆的功能,深深地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当中,对美国经济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第三部分论述了美国现代保险业的经营特点。指出经过长期发展,美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结构。其经营也呈现几个方面的特点:(1)高技术;(2)高效率;(3)严格的成本控制;(4)优良的员工培训。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保险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1)促进金融稳定,减轻焦虑;(2)分担政府社会安全保障压力;(3)推动贸易和商务发展;(4)激活储蓄;(5)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6)鼓励减损和防损;(7)推进资本有效配置。从以上七个方面的作用可以看出,保险业的特殊经济性质和其具有的比较全面的经济调节效能,使其在当今美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第五部分是本文阐述的重点,通过对销售系统、竞争、投资、监管和政府的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发展规律。WP=45 论文指出,美国保险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系统,保险企业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销售系统,向客户推介和销售了数以千计的保险产品,使企业业绩不断得以提高。充分的竞争是促进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当代美国保险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保险公司之间在价格、服务、承保模型、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竞争完全开放,空前激烈,这种竞争反过来刺激了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另外,美国的保险公司主要靠投资组合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弥补承保亏损,取得经营利润,其投资业务已经成为与保险业务并重的两大主导业务之一。完善的保险监管体系也是促进美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最终保障了美国保险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险业成为监管的最终受益者。

最后,美国保险业的高度发达与政府积极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政府坚持不与民争利和弥补市场失效的原则,通过政府发展政策性保险,完善保险功能和服务体系,同时,在税收和资金运用上积极支持商业保险的发展。第六部分叙述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内在矛盾及其成因,并在研究和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努力方向,即:注重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服务;发挥保险业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中的作

第五篇:美国校车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校车对我国的启示(转)[博客帖]

文章提交者:Will.nan 加贴在 社会聚焦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68-0-1.html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可以肯定地说,校车,为孩子们上学放学提供了便利。但遗憾的是,一些校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有的用报废车,有的租黑车,有的校车司机责任意识不强,还有的校车严重超载„„据调查,我国每年有超过1.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本文通过介绍美国的校车制度,以期对完善我国校车制度有所帮助。

一、美国的校车历史简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美国,人们经常都会见到一些橙黄色的大型巴士出入于街头巷尾,早上将孩子接到学校,下午再送回家。这些独具一格的大型巴士就是美国中小学校用来接送学生的校车,但校车并不是学校配备的,而是由校车公司按学区统一调度和管理,承担各个学校学生的接送任务。校车的利用率很高,按照学生在校时间分批次接送,一般是先接中学生,后接小学生,先送小学生,后送中学生。

校车在美国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汽车发明之前,美国就有了专门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过那时候的校车是马车。第一个生产校车的公司叫做WayneWorks,至少在1837年就开始生产一种可以乘坐25个小孩子的马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不过,那时候的校车大多是用于农村,而不是城镇。这是因为农民住的分散,小孩子上学不方便,没有校车接送就很难上学。而当时的城镇都很小,小孩子走几个街区就能走到学校,家长接送也方便,所以用不着校车。大概在1886年前后,人们就称这种马车为“Schoolcars”或“Schooltrucks”了。

在汽车发明后,WayneWorks在1914年将这种马车的车厢装到汽车底盘之上,于是就发明了动力驱动校车。不过,那时的校车座位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排一排对着前面,而是在车厢周围装一排板凳,小孩子团团坐下,上下车则由后门进入。这个后门直到今天的校车上还保留着,作为有紧急事故时出入之用的安全门,正常上下车时只是用侧门了。

在1927年前后,WayneWorks和另外一家校车厂商——BlueBirdBodyCompany开始生产全金属车体的校车,这种动力卡车大概就与今日的校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后来其他的厂家也纷纷效仿生产校车,其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校车还十分畅销。

二、美国校车制度

1.美国校车的法律制度基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校车作为一种制度的源起有两个重要的法律制度基础。第一是12年基础义务教育法案:首先,所有美国儿童必须接受12年的基础教育,否则违法;其次,儿童所在的社区必须提供完全免费的教育,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免费乘坐校车。

另外一个法律制度的基础就是:乘坐校车是强制性的。其来源是60年代,美国各地出现了以消除种族隔离为目的的公民运动。因此,政府又制定了《公民权法》和《经济机会法》,平等价值开始影响教育政策。为了改善贫困阶层和少数民族(黑人、墨西哥移民、亚洲人等)的教育环境,实施了启蒙计划,对那些不具备教育条件的孩子进行补偿教育。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入学机会,扩大了奖学金范围,并制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名额比例制度。另外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促进校内的种族融合,实施了强制性的乘校车上学制度。

2.美国校车的资金来源

美国中小学校车的资金,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同时各级政府财政对校车产业给予补贴,每年每个学生的校车补助为400多美元。

3.美国校车的管理机构

在美国,国家、州以及当地政府共同管理着校车服务。因为这个涉及到学生交通安全的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要求国家更多规范和介入的行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联邦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州政府那样巨大,但是如果没有联邦政府制定的标准,也许整个产业都会不复存在。简言之,联邦政府负责发布规范以及校车安全各方面的底线。偶尔,国会也会出台新的法律如《校车安全修正案》来影响整个产业。与大众交通不同,联邦政府并不负责为学校的交通拨款。目前联邦政府的校车管理机构主要有: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联邦领导机构,确保校车安全,它管理着60多个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其中包括若干专门适用于校车的标准;NTSB(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负责处理校车特大事故调查报告及各种问题;FMCSA(联邦车辆安全管理局)主要任务为降低与车辆相关的伤亡。校车服务也在其管理范围内,它是联邦中负责学校相关运输的最重要机构。它通过严格执行司机驾照管理、商业运行车辆司机管理、提高商用汽车技术、强化商用汽车设备、操作标准、提高安全意识等等来保证安全;FTA(联邦运输管理局)负责公共运输系统中学生交通的问题。

更为日常的控制来自于州政府层面。目前,有超过500部法律以及众多的要求被各州记录在册来管理校车产业的方方面面。通过联邦车辆安全标准,联邦政府控制着校车的制造,保证它们能够达到安全标准。而校车一旦上路,则由州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了。

4.美国校车的标准

国际上校车标准最完善的当属美国。美国境内不同管理机构自1966年至2000年,一共颁布了37项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ederalMotorVehicleSafetyStandards(FMVSS)),各个标准涵盖了诸如:刹车、转向、灯光照明、燃油系统整体安全、视镜、加热除霜设备和压缩天然气压力容器等等各个部件标准。在美国,有4个联邦标准是专门针对校车的。

FMVSS131《学童客车行人安全装置》要求,在校车停止、学生上下时,校车左侧要求伸出停止手臂的装置,以警示校车前后的其他车辆,提高校车附近学生的安全性;

FMVSS220《学童客车翻滚保护》要求,校车顶部有足够的强度,目的是减少校车在翻滚事故中由于顶部塌陷而导致的学生伤亡; FMVSS221《学童客车的车身连接板强度》针对的是校车车身连接件强度性能,目的是减少碰撞事故中由于车身板件撕裂而导致的学生伤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MVSS222《学童客车乘员座椅和碰撞保护》提出了对校车乘员座椅系统、约束栅栏和碰撞区域的要求,目的是减少在事故和突然加速中乘员撞击到车内结构上而产生的伤亡。

除了专门针对校车的联邦标准之外,美国还有6个联邦标准中对校车有相应规定。

FMVSS105《液压制动系统》对校车的制动距离做了特殊规定;

FMVSS108《灯具、反射装置和相关的装置》要求校车停止、打算停止或是上下乘客时,能够发出红色和琥珀色的警示光;

FMVSS111《后视镜》要求校车后视镜能够提供给司机前方和车辆两侧的清晰视野;

FMVSS217《客车紧急出口及车窗》规定了紧急出口的数量和位置,提出车窗保持力和开启力的最低要求,并要求每个校车应有一个在紧急出口开启情况下防止发动机启动的锁止系统,当发动机运转而有一个紧急出口没有关闭的情况下,报警装置应能发出报警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MVSS301《燃油系统的完整性》和FMVSS303《压缩天然气燃油系统的完整性》,要求在障碍物碰撞时要保证燃油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美国其他一些涉及校车的规定还包括:车辆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外表颜色;车内外无其他易导致乘员伤害的突出物;不允许有站立乘客等。

5.美国校车的特权

在全美国所有校车是实行统一的标志,即黄色车身加黑色大块条纹,并喷以SchoolBus的醒目字样。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以田纳西州为例,按照田纳西州的交通规则,因为对后者,交通规则上只是一般性的规定,即遇有救护车、消防车鸣笛通行时,其他车辆应当尽量、尽快避让,仅此而已。但对于校车则有专门的、详细的“校车避让规则”一节。其规则远比后者复杂和严格,包括:其一,当校车准备停车时,司机会在驾驶室外预先伸出一个红底白字的“Stop”牌,并闪烁停车信号灯,此时无论从校车前方与校车相向而行还是从校车后方与校车同向而行的所有接近校车的车辆都必须立即减速并完全停车;其二,在校车停车、上下学生的时候,任何车辆包括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必须处于完全停车状态,且必须停在离校车不少于20英尺的距离之外,在全美国50个州,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其三,所有车辆在经过有SchoolZone的标志区域时,必须减速,当SchoolZone标志上的黄灯开始闪烁时,所有车辆的时速不得超过15英里。田纳西州《驾驶员手册》上在介绍了有关校车避让规则后,有一段用红色大号字体标示的警示语:“在田纳西州,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

三、对我国的启示

1.校车管理立法先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鉴于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校车接送的现实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地方和全国校车的运营。我们可以参照美国法律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载客量、安全系数都有严格要求;校车司机必须由特别专业的司机担任;校车行驶过程中享有某些特权,比如只要校车停靠在路边上下乘客,它旁边的车辆都要停驶且保持车距等。

2.制定校车生产的安全标准

校车不同于普通的客车。由于儿童(尤其是幼儿和小学生)的身材与成年人差异很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差,乘坐按照成年人标准设计的客车,很容易因为座椅尺寸和座椅间距不合理、缺乏特殊的安全设施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美国陆续出台了很多单独针对校车安全的标准。迄今为止,美国针对校车的标准已达37项。我国应该结合国情加紧制定《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3.赋予校车特权

在美国,所有驾车人都要对校车抱有一份“敬畏”:只要校车停在路边上下乘客,它身后、身边、以至对面车道上的车辆就一定停驶,而且保持距离;校车不动,其他所有车辆就不会移动。这份“敬畏”来源于法律。翻开美国50个州中任何一个州所制定的交通法规文本,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美国人把儿童的安全置于更高位置,所以,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由特别挑选的专业司机驾驶。在我国,政府应该赋予校车同样的特权来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

4.发行市政债券,破解校车资金难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离开市政债券,美国的地方政府和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一样,也不可能有给中小学开校车的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情况,通过发行市政债券,完全能够解决中小学校车的资金来源问题。进一步说,要普遍解决中小学校车的资金来源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行市政债券。同时政府要给予校车一定的补助。这样才能够破解校车资金难题。

下载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针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带给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 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消除贫困......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五篇)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摘 要]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及对我国启示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及对我国启示 -------------------------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会计网校哪个好新浪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公布的会计准则中大量采用公允价值,并且......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一、什么是内部审计1、概念u《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

    内部控制审计(定稿)

    关于……公司的审计报告 (一) 审计概况:为了……,我们对公司……进行了专项审计,旨在自我评价,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及财务核算,使之符合相关法规准则及公司内控制度的要求。我们的审......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

    ****分公司 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内部控制审计规范》......

    英国NGO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NGO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 王名 英国的慈善组织在英国,官方和大众媒体较少使用“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术语,而更多的使用传统用语“慈善......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理念的发展及启示(5篇)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理念的发展及启示 陈宇 一、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三个转折点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至今已经历了古代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