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萍教案
2010年全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参评教案
参评组别:B 专业分类: 电工电子
课程名称:电工基础
戴维南定理
作者姓名 : 李 萍
单 位 : 山东省禹城市技工学校
通讯地址: 山东省禹城市技工学校电工教研组 联系电话: ***
电工基础课教案
授课内容:戴维南定理
授课时间:2009年11月5日上午第三、四节课(2学时)授课班级:2009级电工班
教学目的:
1、理解二端网络及戴维南定理。
2、能应用戴维南定理求解只含两个网孔的复杂电路。教学重点: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以及引入新课:
(1)提问:求解下列图(1)所示电路中流过RL支路的电流I3,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图(1)图(2)
让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用学过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求解该题,很多同学可能马上想到可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来求解,通过实际分析计算发现,不论用何种方法,当R每改变一次,都要重新列写方程和求解方程,整个的求解过程比较烦琐。
(2)引入新课:
根据同学的求解,老师用一种新的方法只需三步就可求出这条支路的电流,引出本课时要介绍的课题——戴维南定理。
二、新课教学过程
(一)、二端网络
1、定义:任何具有两个引出端的电路都叫做二端网络。
2、有源二端网络:含有电源的二端网络叫做有源二端网络,否则叫做无源二端网络。上图(1)中有虚线部分就是有源二端网络。
假设:若有源二端网络能够化简为一个等效电压源,即能够化简为一个恒压源E0和一个内电阻R0相串联,则图(1)所示电路就变换成一个等效电压源和待求支路相串联的简单电路,即图(2)所示。这样RL中的电流就可方便地由下式求出 IL=E0 ∕(R0+RL)
问题:等效电压源的E0、R0如何确定呢? 引出戴维南定理,此定理给出了答案。
(二)、戴维南定理
1、内容: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用一个等效的电压源来表示。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0等于待求支路断开时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UOC;等效电压源的内电阻R0等于待求支路断开时从A、B两端向有源二端网络看进去的电阻(此时网络内恒压源处用短路代替,恒流源作断路处理)。
2、用实际例子来介绍用戴维南定理求某一支路电流的方法和步骤
例:用戴维南定理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步骤:
(1)断开待求支路,将电路分为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如图b所示)两部分。
(2)求出有源二端网络两端点间的开路电压Uoc,即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0。E0=UOC=2×3+×24=6+12=18V(3)将有源二端网络中各电源置零,即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如图c所示),计算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即为等效电源的内阻R0。
R0=3+
=3+3=6Ω
(4)将等效电源与待求支路连接,形成等效简化电路(如图d所示),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即: I=
=2A 应注意的问题:(1)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0的方向与有源二端网络开路时的端电压极性一致。
(2)等效电源只对外电路等效,对内电路不等效。
3、学生课堂练习巩固:
用戴维南定理求上图(1)所示电路中流过RL中的电流IL,并与前面所用的支路电流法和叠加原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当R每改变一次时,只需重新计算最后一步,即:IL=E0 ∕(R0+RL),大大简化了计算。)
三、教学小结:
1、任何具有两个引出端的电路都叫做二端网络,含有电源的二端网络叫做有源二端网络。
2、戴维南定理是计算复杂电路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是: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E0和内电阻R0串联的等效电源来代替。
四、布置作业:习题册P59第三、四题
第二篇:培训感受 李萍
培训感受
2013.10.21 今天我参加了全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培训。对于第一次参加市级培训的我来说,虽然是第一次,但是感受很深确实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首先,通过分组,我对组员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都是来自各个小学的名副其实的一线教师。对于分组的方法我也了解到不仅仅是以前简单的老师指定,还可以有很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而最好的方法是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可以根据早上下床的顺序或者挤牙膏的顺序将学生分成两组,也可以根据相同的兴趣爱好将学生们分成多组,这样可以在上课之前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通过观看影片谈谈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学生们需要什么。对此我想以英语教师的培养为例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中国相对比色的模式造成了老师素质不是很高,我们把最好的资源展示给世界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却把他们最好的资源保存起来,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们那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并不对外开放,而中国每年都向国外派出很多的学习者,带回来的这些学习资源应该和大家分享不能浪费了或者独享。对于英语老师来说读和写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听和说方面就差些了,但是很多外国的大学生都愿意来中国当志愿者,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
最后我对教学设计的步骤也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更详细的帮助。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李萍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
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会使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弄清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正确计算,有效提高计算正确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正确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同伙伴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正确计算。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在数学问题上接触最多的是哪方面的题目啊?(计算)
师:那在计算中你计算错误过吗?那现在我们自己总结一下,为什么总出错呢?
学生回答:粗心、马虎„„
师:看来“粗心、马虎”都是大家共同的敌人,今天我们也要有一些计算,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打败这伙坏蛋。
二、新课导入
(一)感知乘法分配律。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张卡片。
探索卡(1)
探索卡(2)3×5+4×5(3+4)×5(11+29)×6(17+3)×24 7×9+13×9 8×25+4×25(8+4)×25 11×6+29×6 师:这些算式藏着许多的秘密,需要大家认真的去观察、去发现。现在请1、3、5、7组完成探索卡(1),2、4、6、8组完成探索卡(2)。完成后同桌合作,把两张卡放在一起,观察两张卡的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乘法分配律。()
(二)认识乘法分配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这三算式是相等的,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相等的两个算式中你有什么发现。板书:
(3+4)×5=3×5+4×5(11+29)×6= 11×6+29×6(8+4)×25= 8×25+4×25(学生自由发言)
师:刚才在同学们探索的时候,老师也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从等式的左边往右边,就好像一个数字交朋友的故事,A和B是住在一起的两兄弟,C是他们共同的朋友,A和C手拉手交朋友,(师边说边连线更形象地阐述。)B也和C手拉手的交朋友,是不是有点感觉啊。这是一个朋友的过程,反过来从右边到左边有点像回家的感觉,谁来说说这个回家的故事。(学生续编故事)。
师:通过这个故事,乘法分配律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你们呢?
同桌说一说、同老师说一说。
师:瞧!这三个都交到朋友了,这两个还孤零零的没有朋友,谁来给他们找找朋友。
师板书:(17+3)×24=17×24+3×24(7+13)×9 = 7×9+13×9 师:你真能干,同学们你们能自己仿写几个吗?(指名仿写)
三、应用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真能干,既然这样我就来当李考官要考考你们了。
1、完成教材5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72×(30+6)=□○□○□○□ A、学生独立完成。B、指名回答,给以鼓励。
2、师:孙猴子火眼晶晶,我听李老师说你们班的眼睛比孙悟空还厉害,我不信,我要考考你们,看是不是真的想李老师说的那样。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
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28+16)×7 28×7+16×7 □ 15×39+45×39(15+45)×39 □ 74×(20+1)74×20+74 □ 40 ×50+50 ×90 40 ×(50+90)□
3、将乘法分配律运用到生活中。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长64米,宽26米并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A、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B、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两种不同的方法: 生1:(64+26)×2 64×2+26×2 =90×2 =128+52 =180(米)=180(米)
引导学生发现,两道算式一样是运用了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4、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64×8+36×8(2)25×17+25×3(64+36)×8 25×(17+3)A、学生自由计算,提醒学生计算仔细。
B、提问: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谁比较简便。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A、让学生阅读题目。
B、学生自己完成,同坐讨论你认为那种方法更简便。
四、评价总结。
第四篇:2014上学期工作总结李萍
个人工作总结
——李萍
经过4个月的紧张的工作,2014学年上学期已接近尾声,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本学期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作为今后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一、工作方面。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的政治课教学。担任一年二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体现了领导对我之前工作的重视和认同,因此做得格外认真负责。
备课时,不仅备课本,也要备学生。由于我带着两个个层次的班级,因此教学内容有一定差别,这就需要在备课上多下工夫。针对不同层次,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对于宏志班的学生,我选择在基础内容之外,扩展一些稍微难点的知识。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讲课时,不同的班内容有所差异,速度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在讲同一个问题,我在春蕾班将概念进行比较,并将其关系图表详尽列举和分析,但是在普通版,我仅仅将概念进行介绍,这样可以减少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对普通班的教学中,我多以图片配生活中的例子讲解哲学生活知识点,以帮助其记忆和理解。生活中经济现象,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论证,提高他们用哲学生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我不仅要求他们对课本知识有完整的了解,也会将高考热点和难点引入教学,以便慢慢培养他们做高考题的能力。另外,值得今后发扬的工作是,学生自己讲解试卷,这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很多。
课后反馈方面,我也将班级分成三个层次,布置一些相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作业,比如完成一篇小的哲学论文,对普通班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点作业。经过反
馈后再慢慢进行调整。
经过半个学期的检验,我的教学工作得到了认同。在期中考试中,我所教的班级,在与其他几课相比较下还是有不错的成绩的。政治这课在各科成绩中排名相对靠前。期中考试后,我们进一步调整了教学方案,相信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我们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二、思想方面。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文明执教,克已奉公,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始终以优秀共产党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在师德方面,我不断加强修养,塑造“师德”。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教师立身之本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表,力求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水平。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针对以上总结,我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更加努力。在教学任务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今后工作应该更加完善的地方。
——李萍
第五篇:李萍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胖庄小学
李萍
近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学习了新课标,经过自主消化,集体交流,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从学习过程中我我深切体会到新课标的意义和作用。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