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2:3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摘要:语文本是一门充满人性美和富有浓厚趣味性的学科。但过去的应试教育把语文变成了技术之学,许多学生都讨厌了这门学科。现在新课程下的素质教育要求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重新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天地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兴趣培养

现今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强,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但意志力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差、对学习经常会产生抵触隋绪。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活跃课堂气氛,首先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做,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而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

笔者以王维《使至塞上》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习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接着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刚才学习了‘长河落日圆’,现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却是‘长河落日扁’,作者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他有什么依据呢?请同学自己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带着一颗好奇心主动走进课文,解读文本,自然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想要活跃课堂气氛,得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自由。在笔者课堂上,学生从来不用正襟危坐,大多数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圆圈,每节课都有规定题目的讨论内容,还有围绕课文的自由讨论。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能会为了某个问题争得耳红脖子粗,也可能讨论着书上的问题却扯到了其它有趣的事情上。笔者上课时,给了学生这样一个讨论题:“‘我’为什么要捅马蜂窝,又是怎么捅的? 刚过了一会儿,笔者就发现很多学生在摆龙门阵,摆自己小时捅马蜂窝的经历。于是笔者干脆暂停了上一个讨论题,改为了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你小时有捅马蜂窝的经历吗?讲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这下可好,班上马上冒出了几个“故事大王”,把捅马蜂窝的经历讲得绘声绘色,艰险万分。就这样,笔者尽量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语文课,当然不会沉闷,学生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二、创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泼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起点,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三、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兴趣

笔者所在的学校第一次语文测试,有不少学生不能达到及格标准。但笔者一直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所以,笔者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不管是对优秀的学生,还是对所谓的差生。

例如:学生问题回答正确了,表扬:理解能力强,学习踏实;答错了,鼓励:很有创意,这正是学语文所需要的素质;对作文内容写的不够好的学生,可以表扬字写得整洁;对成绩考砸的学生,就告诉他们别泄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竖立信心,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笔者班上有个学生,一开学就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因为他坐在最后一排,每节课上课都是打瞌睡。每当笔者在课堂上把他叫醒,同学们都会笑他说:“反正他就是瞌睡大王,每节课都睡觉,班主任都管不了。”笔者很恼火,但却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这么帅的小伙子坐在最后一排打瞌睡多可惜啊,坐到前面来吧,也让老师看着养养眼。”小男生被笔者逗得不好意思了,一节课坐得直直的。果然,位置换到第一桌以后他就没有打瞌睡了,专心学了起来。笔者继续表扬他:“这位同学的笔记作得多好啊,成绩进步很大哦”大半个学期过后,他在单元测试中已经能达到及格分数了。

四、尊重个性思考,促进自主探究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可设计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对“的描写”,你能分别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这首诗)应该怎么读?请为文中介绍的风光编写一篇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这一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结 语:

对于课堂教学,笔者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梁亚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08,22

2.任爱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0,22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汶源中学 魏传华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 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 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真正领略了“海的美”。

五、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随即又有同学进一步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 受排挤,孤立无援却仍不改初衷的高贵节操;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们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

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应是一片知识甘泉流淌的园地与师生心灵交流的园地,是学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实验田。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开展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警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如清代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汤达的“一个人只要强烈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期目的。”;“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书写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二是经常宣讲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越王勾践、大文豪蒲松龄、曹雪芹的成功来激励学生立大志、吃大苦、建大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故事感人,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我想在这方面是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思考、去探索的。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系2006级本科(2)班 唐开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

提高

关系

形象

兴趣 关键语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真正领略了“海的美”。

五、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随即又有同学进一步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受排挤,孤立无援却仍不改初衷的高贵节操;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们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

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应是一片知识甘泉流淌的园地与师生心灵交流的园地,是学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实验田。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开展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警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如清代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汤达的“一个人只要强烈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期目的。”;“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书写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二是经常宣讲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越王勾践、大文豪蒲松龄、曹雪芹的成功来激励学生立大志、吃大苦、建大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故事感人,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我想在这方面是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思考、去探索的,去为美丽的社会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四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近两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着眼乡镇中学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确立了这一实验课题,以不断促进课题研究走上科学规范的道路。课题组每位教师明确自己在课题中所承担的任务,在教学中自我把握、批判反思。教研组内定期研讨、及时总结,注重资料的形成。在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中,努力做到“读书、实践、写作”三个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反思性教学、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五条途径相结合,构建“课题组——教研组——教师”的科研网络,初步形成“人人重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阅读教学操作策略:

1、顺应“阅读期待”,自主提出问题,形成学习准备。

“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由于经历上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心理差异,所体现出来的阅读需求也是不同的。阅读期待的心理指向决定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决定着学生阅读的是否深入。初中生阅读首先就要顺应这种“阅读期待”,放手让学生在课文所呈现的背景中“走”一个来回,以自己独有的“阅读期待”作出判断与选择。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想要了解或有疑难的问题,从问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捕捉到学生最想了解什么,最需要了解什么。然后通过问题的归类整理,使问题更加规范、系统,从而使阅读的方向明、动力足,突出学生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

2、尊重“兴趣爱好”,引导自主选择,营造学习氛围。

首先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研读。由于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自己智力水平和感悟能力的,就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我们有的老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在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明确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的五幅春天的画面后,允许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反复研读,并设计一些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由于学生选取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兴趣盎然,学习充分。至于其他段落,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互相拷问,相互取长补短。交流时,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提到哪个画面就讨论哪个画面,教师也点拨到哪个画面。最后,教师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学当“小小解说员”,为事先制作好的五幅画面当媒体课件配音。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展示的自由空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自主阅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选择。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长期的母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就应当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我们老师在教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可以让学生潜心品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这种富有个性地交流,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了,阅读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拓展“问题空间”,引导自读自悟,迸发个性体验。

实施个性化阅读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点中解放出来,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将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开放的空间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自由思维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权利。因此,在实施该课题的时候,我们就注重了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拓展“问题的空间”,不能在低效、狭隘的问题空间里让学生因为去追寻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制了个性的张扬。同时,个性化阅读要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即“诵读感悟”,以感知为基础,以独立思考,富有个性的创造性阅读为特性,以感性、具象、知觉思维、顿悟思维为主,促使学生利用对语言的直感能力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晤见作者,获取丰富的文本意义、生活经验、人生情感、人格精神以及一定的意象建构。初读阶段,设置一个“自读自悟”的环节,让学生说说通过学课文有什么了解。不管是浅层次的还是深层次的,全面的还是片面的,学生都可以说。这样,大大扩大了学生的回答面。精读阶段,老师把繁琐分析的时间节省下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让学生去感去悟。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常常可以问: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看法?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上你的阅读批注,谈谈你的阅读体会等。在这种极具个性的问题中,学生阅读文本的自由度比较大,感悟的空间比较广,可以促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利用,体现出个性特征的自主求知过程,同时也坚定了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信心和思维的独立性。

4、展示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成功的魅力。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阅读教学中,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成功的喜悦,让这种愉悦再去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解答,甚至是创造,再展示他们的成功。如此循环,学生对待阅读会更主动,兴趣更浓厚。展示学生成功魅力的方法很多,我校在践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诵经典》朗诵比赛、《音乐之声》《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表演、《读名著》读书汇报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落实生活语文的写日记、写对话、写摘记等,更好地巩固延伸课内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在教学《春》一文后,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创编一份手抄小报。教师选择一些优秀作品在班级《学习园地》中进行展示。

三、研究成效: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阅读学习方略的研究,首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阅读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种教师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机会,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

2、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力的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往课间、自习课,学生或聊天,或做一些自己加量的习题。现在,学生一旦完成作业,能主动拿出各种杂志或名著来读,甚至有些学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读完自己的,再主动去借着读或换书读。

四、反思与努力方向

1、初中生由于学习时间比较近,学习压力比较重,阅读的语文活动还不够丰富多彩,今后争取多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把学生自主阅读与语文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个性化阅读的实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与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水平的提高联系更紧密些,阅读与作文相结合,充分为作文服务。

3、引入个性化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寻求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实施标准多元而不唯

一、要求中肯而不过高、方法多样而不单

一、处置灵活而不呆板、注重阅读过程而不仅仅重视阅读效果、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一部分的评价。

4、重视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内容摘要:

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美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文章从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创造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 语言形象意境创造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但语文课文只是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了情境,学生审美情趣的真正提升还需教师的启发、激励。语文教材中的美,虽然丰富多彩,无穷无尽,也要靠教师引导去发现它,感知它,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审美教育作用。教师如果教学得法,就会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美的震撼,使学生在情感的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语言美进行审美教育

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语言的表现力是无限的,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语言的感知。有的作品语言庄重、风趣、雄奇、绮丽,有的作品语言句式别致、变化多姿。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雄浑豪放的,使人激奋昂扬;朴实平易的,则显得情真意切;含蓄清新的,则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整篇讲演的语言爱憎分明,慷慨激昂。“为什么要打要杀,而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无耻啊!无耻啊!”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句中有愤怒的控诉,辛辣的讽刺,也有对人民力量的赞颂,对光明前途的展望,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读来使人热血沸腾,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再如 莫怀戚的《散步》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句式的整齐与错杂,寓意的对举与反衬,似乎都是信手 1

拈来,无丝毫的刻意雕琢。像“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个句子看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我的话” “他的话”,“前面” “后面”,“妈妈” “儿子”,读来却能撩起几多愁绪,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爱得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辞格,读时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韵感。“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此种对举在文中是常见的,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语言,抓住富有代表性的精彩段落指导学生朗读,也可以范读。朗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可以凭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声音增强课文的感染力,起到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抓住它的感情基调,并进入情境。通过读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把握汉语的审美特征,在自己的语言运用中自觉体现,用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再现生活的美,提示人生真谛和科学真理。这样,把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修养。在教学中,应针对作品语言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反复品味,反复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之美,并逐步提高阅读与欣赏能力。

二、通过艺术形象进行审美教育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形象,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思想、鲜明的个性和栩栩如生的动作情态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开阔视野,产生激情。初中生的审美情感具有较鲜明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审美情感的主观色彩浓厚,而较难自觉地对审美对象深沉内敛的美产生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

如课文《邓稼先》,是“一篇至情的文章”,作者杨振宁以饱含深情的笔调,传达了这样一个主题:“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文通过一桩桩鲜为人知的真实事件,展示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感动之余,我们会由衷赞叹他的确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范仲淹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却能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一个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伟大政治抱负。这一崇高形象,千百年来,激励过无数仁人志士,直到今天不还是我们炎黄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吗?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这种美的意蕴,让这种美熏陶学生的心灵。

当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总是高大的,完美无缺的;有时,某些人物可能是丑恶的、卑鄙的、渺小的、冷酷的。但只要作者的感情是健康的,思想倾向是正确的,便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使学生从美的形象中得到启迪,受到陶冶,汲取美的精神内涵,去感知美、表现美,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三、通过课文的意境美进行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作品引人入胜的情境所在。引导学生深入地体味作品的意境,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教材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

就散文而言,写景类散文的境界美值得我们关注与感悟。这类散文往往意境优美,诗情浓郁。如朱自清的《春》,就是这样的一个名篇。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粗略的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引起读者对春的热烈向往。然后推出五幅特写:草的嫩绿,花的争相斗妍,风的温馨,雨的缠绵,人的欢乐。写景状物,形神兼备,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

字内化为想象中的美丽景象,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壮阔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而古典诗词则具有独特的意象风韵,美不胜收。诗词中景物的选择,画面的建构,色彩的调配,景中的意蕴,都具有审美价值。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手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事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使图景带上了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美的力量,这就是美的意境的审美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分析、体会这种美的境界,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

当然,意境的审美,“感悟”是最重要的。“感悟”的基础是“理解”,学生不理解,感悟也就谈不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逐字,逐句,逐段,把课文拆解得支离破碎,强调分解,忽视综合,是不利于学生的感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悟放在首位。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情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录像等,将学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它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信息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通过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并不奢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文学家,最终目的是培养审美的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进而使之拥有创新精神,拥有创造美的热情与能力。作文就是这一能力的最好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需要,真实、生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是创造。要使学生明白,课文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欣赏了作品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之后,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美与丑。进而指导学生去写自己认识的人和事,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在具体的作文训练过程中,应关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要引导学生获取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为语文美的创造作准备。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写随笔、周记的习惯,使生活信息与主观感触及时落实到文字,充分积累素材。

2、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引发学生创造美的动机,把学生写作文的被动心态转变为渴望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冲动。在主题、结构方面不要有硬性规定,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天地。

3、在评价创造成果时,要坚持审美的标准,重视作文在和谐性、感染力等方面的得失成败,尊重和保护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个性。总之,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创作热情,予以积极的引导。

综上所述,我觉得,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作用,语文教学贯穿审美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美育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圃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清贞《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4月

(2)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

    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题目: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论文摘要 如今的学校担负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校舞蹈团的建立与发展,是比较重要的。舞蹈教师除了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外,更承担着提高学......

    乒乓球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乒乓球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尚志市亚布力林业局第二小校 乒乓球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从项目——课程——文化——品牌,我们已走上了一条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特色成长之路,从中产生的......

    剪纸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剪纸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摘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要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愿望。”我们不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贞丰县长田中学 勾明精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宣兆群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语感,至关重要。有人认为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有人认为语感是语文能力(听、说、读、写)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 “语文课标准”明确指出:把语感......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人文学科培养人的创造精神,让人获得崇高理想。而人文主义精神的习得和培养,主要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初中生正处于这一时期,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