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适应形势需要,遵循课标理念,我认为,教学改革应该走出单一的“点”“线”“面”的纯学科教学,积极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一、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就是要推行“三个维度”并重的语文教学
课标对教学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表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样“三个维度”的思想,是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当然,在具体表述上,可能还有值得斟酌之处)。我们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就要在教材钻研、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例如,我校某青年教师承担了区级公开课的执教任务,选定的教学内容是《小巷深处》。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钻研,得到了这样的认识:对于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必须尽量做到“情满课堂”,把“母爱”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对于初一的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是始终不能放松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彼此分享学习的快乐。
于是,在作为公开课的该课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课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气氛――以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字词,落实知识教学――让学生自读回答“这是一个()的故事”, 引导学生提高整体感知能力――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的方法――文段品读,教师指导与示范朗读――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以及自己对母爱的理解――用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言进行“课堂小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布置语句积累与相应的课后练笔――在满文军的《懂你》中结束,再度感受母爱。
不难看出,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整个教学始终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得到了强化。按以上的设计进行的公开课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听课专家与教师的高度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倡“三个维度”并重,这是从语文教学的整体上来说的,具体到某一教学内容,则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而有所侧重。
二、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就是要推行“系统化”的语文教学
在课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很引人注目――“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是针对前期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弊病而提出的新理念,凸出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有其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数年来的推广与实践中,这句话似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表现为人们在语文教学中避“系统”唯恐不及,似乎谈“系统”“整体”便是保守僵化,而教学中的随意、自由则是创新、先进的体现。我以为,这是对课标的误读,很可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步入新的误区。
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不应该排斥系统化的。
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学科显得散漫空泛,不成体系,教学上的诸多困窘,与此密切相关。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执教者各自为战,跟着感觉走,学习者零敲碎打,被动又茫然。这样,语文教学的重复、低效就在所难免。要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状况,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随意、无序,尽可能使其系统化。辽宁魏书生老师将语文教学的要点加以归纳整合,采用“语文知识树”来辅助教学而取得突出的成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我们广东,钟德赣老师主持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也正是以单元为一个基本的系统,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从而收到良好效果的。
其实,课标说的也只是“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针对的是“刻意追求”, 限定的是“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不排斥“语文教学的系统化”。相反,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些,正与语文教学的系统化观念相一致。而课标本身将小学初中共九个年级的教学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指导,以及第二部分中“阶段目标”的设立,更具体体现了教学设计中的整体考虑。
我们所推行的“立体化”教学,正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对语文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然后将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放置在整个体系中来加以规划和处理,以求得教学的低耗高效。
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从时间的角度看,我们视每一节课为一周课的子系统,每一周课又是一月课、一学期课的子系统,而每一学期课是一学年课的子系统,每学年课又是整个初中阶段课程的子系统。从空间的角度看,我们视每一篇课文为一个单元的子系统,每一个单元为一册书的子系统,每册书又是整个初中教材的子系统。教学中的每个子系统均为上一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同级子系统相辅相成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这样来看待语文教学,便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井然有序;这样来规划具体的语文教学,便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左右逢源。
语文教学系统化,有利于教师的“教”。在系统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此一子系统中得到的收获,在彼处仍会发挥作用,在此处略讲甚至不讲的,完全可以在彼处详讲而得到强化。着眼于全局来教学,我们就不必求大求全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大可放开手脚大胆取舍,集中精力来挖掘当前具体教学内容中最有价值之处,把最该教的内容教得透彻明白,从而提高效率,避免重复浪费。实际上,只要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整个系统自然便会充满活力,进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想境界。
语文教学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井然有序,步步为营,学生能够学得扎实全面,在有条不紊之中,取得螺旋式的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胸怀全局,目标明确,学生得以随时将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放置于头脑中学习体系的相应位置,犹如柴草捆成垛、珍珠连成串,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提取运用;同时,明确学习内容的总体情况,还便于学生查缺补漏,自我规划自我完善。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推行“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从教学形式上来说,就是要推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的外延也便是语文的外延,这些道理,已为人们熟知和接受。课标有这样的论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在对课标的深入学习中,我们意识到,要将课堂生活化,将生活课堂化,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尝试,极力引导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
比如,在笔者的《教学随笔》中,就记录着自己的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语文课,继续学习《藤野先生》。其中一个环节是“提出值得研讨的问题,课堂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少,时间差点不够。有些问题,牵涉到较多值得注意的内容,的确很有价值。当然,也有些问题显得较肤浅。
小琪这次也积极参与了。她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添改讲义”的事例中,作者感到“不安”而又“感激”,这是否矛盾?
这在一些程度好的学生那里应该完全不成问题吧。对于小琪来讲,可能确实在困扰她呢。
我采用了教师当场解答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想着怎么才能让小琪容易明白。
这时,刚提完问题的小琪咳嗽了几声,我便问她:
“身体有点不舒服?”
“嗯。”
“假如昨晚你就不舒服,已经睡觉的父母听到你的咳嗽声,整夜来照顾你,你会感激吗?”
“会。”
“但是,父母为照顾你是放弃了自己的休息呀!你难道就不感到不安吗?”
教室里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小琪也恍然大悟,舒心地笑了。
趁热打铁,我再次强调了“单元提示”中告诉我们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
又如,我校毕业生谢雯冰同学参加了市电视台的主持人比赛,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电视台录取,并成为本地的“明星”。借着这一热潮,我引导学生一起重温比赛中的一些场景,在学生颇感兴趣的“师姐夺冠”具体过程及相关报导中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和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书本外的天地中享受语文的美好。
责任编辑黄日暖
第二篇: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
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韵语识字教学法》子课题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语文“双轨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三十八项优秀课题之一
《“积累﹑感悟﹑模仿﹑创新”立体化作文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李玉文 徐婵英
课题组成员:徐英俊、于桂玲、徐淑秀、王 淼、徐春宝、姜红杰、倪
静静、孙志明、孙春梅、叶秋红、高文军、张建功、李晓辉
报告 执笔:李玉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虽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到位,但很难作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组织获得性的学习,必然造成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缺失。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已经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教育界公认的“高耗低效”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平面型的单向、单线性弊端,“双轨教学”在继承传统优势吸纳已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构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新的框架结构,在双轨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与“自由读写”并行,接受性学习与获得性学习优势互补,形成了语文“双基”、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可以协同发展的有效教学常规。如何在双轨教学的框架结构中丰富和发展语文学科的立体化教学,是我们选择定位的研究方向;基于研究的操作可行性,我们又在此方向上确定了探索小学作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
在我们的研究中继承与发展下述一些改革与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姜兆臣关于“韵语识字”和“起步成篇”的研究成果。“韵语识字”在双轨教学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课本识字与环境识字的结合,可以兼容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等识字法的优点,能够以阅读识字为主做到大量识字和达成尽早读写的目标。“起步成篇”的作文教学体系虽然特别适应学业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若经过改进和完善,注意了避免“就高不就低”的问题,就会同样有利于习作困难学生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二是丁有宽先生创立的“读写结合教学法”。该法从写四素俱全的一句话起步,历经四素俱全的一段话、四素俱全的文章开头、四素俱全的文章、六素俱全的文章五个阶段,并把五个阶段细化为小学作文五十法,从而使作文教学程序步入了清晰规范的轨道。但此法对具有习作学习优势的学生而言,显得教学要求相对偏低、训练内容过于细碎和教学过程过于平坦,若能进行必要的整合与简化,注意了克服“就低不就高”的问题,这种读写结合法就会帮助所有学生产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机制,形成读写相长的发展局面。三是吴立岗先生关于小学生作文动力机制的研究成果。小学作文以写实的记叙文为主,对于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和缺少书面语言训练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遇到“画鬼容易画手难”的问题,只有依据低年级儿童心理和思维的特点,提供自由立题立意的机会,注意想像或童话作文引路,才能切实解决“无米下锅”或“无话可说”的问题,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四是李昌斌先生关于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的研究成果。四步训练的程序反映了从用嘴“写”的说话到用笔“说”的写话和从片段到篇章的习作学习规律,但语文教学总是以篇章范文为教材中介的,若能同时重视从读写到听说的训练和加强句段训练与布局谋篇的直接联系,就可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实行部分与整体和个别与一般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我们关于小学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特别重视学习和借鉴上述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以烟台市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海阳实际,首次提出了线形作文训练机制,初步形成了的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新思路。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范畴与内容
所谓“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立体化模式”,就是在“双轨教学”的框架结构中,根据“积累、感悟、模仿、创新”四种学习习作的要素相互 联系与作用的内在机制,采取“句子、句群、结构段、成篇文章“的线形训练方式,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作教学活动,形成课堂教学实而不死、自由读写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保证每个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语言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普通小学的作文教学,实验范围是全校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韵语识字前提下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运作机制;二是作文1-5年级五步分层的具体操作机制;三是作文起步成篇的线形运作机制的探索。实验的主要内容在五个年级分步进行:在一年级主要以识字和读书为主,注意各种句子的训练和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成篇文章训练;在二年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成篇的前提下,把一年级训练的构成成篇文章的各种句子扩展为句群;在三年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成篇的前提下,把二年级训练的构成成篇文章的各种句群扩展为结构段;在四年级系统训练成篇的文章习作;在五年级主要是成篇习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课题研究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以练文育人为宗旨,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前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契机,以模仿为手段,以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推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切入口,围绕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改革目标,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体系。实现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在立体化习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中,我们特别强调实施如下的四条教学原则:一是面向全体、练文育人的原则。课堂辅导,信息反馈等面向每一个学生,将练文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强调文以载道和说做一致,追求真、善、美统一。二是激励为主、寓教于乐的原则。课堂教学重视情景设计与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激发、培养与保护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自由读写都要注意以表扬为主,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学习的成绩,坚持“扬长”以“克短”。三是尊重主体、开放教 学的原则。充分尊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教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的主动性,注重授之以法、提高能力。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充分利用国语教学的丰富社会资源,开放教学,保证学生在广泛的交际、交流生活中观察、体验、学习和领悟,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循序渐进原则。创设学会学好每一个课题的前提条件,切忌好高骛远,注意“低起点,慢起步,逐步提高要求”,努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积累。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措施
根据上述课题研究的设想、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我们的实验过程与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语言与生活同时积累,奠定作文教学的基础
从积累的角度看,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识字积累,我们以韵语识字为基础,以环境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为辅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体识字模式”。二是阅读语言积累。由于识字任务的提前完成,我们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也随之相对提高。在严格执行烟台市课外阅读六落实要求的同时,我们规定1—5年级的阅读总量分别是8万字、26万字、60万字、80万字、80万字。在抓好阅读的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搞好语言片段的背诵与抄写。背诵的内容应包括立意材料、思维材料、五步分层范文、各种体裁与题材的整篇范文、优美语言片段材料。原则上要求学生每个点每学期应背熟4个片段。三是生活积累,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观察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做好有序、全面、比较、联想、思考、反复观察。观察的内容要写成日记,并在谈天说地上交流。
2、读写交替感悟,形成读写相长的发展机制
一是坚持从读悟写。在阅读教学中,强调 “从读学写”,明确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作文的任务,在扎实教学字、词、句、朗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对应性的作文训练。通过及时的迁移和训练,既节省了作文指导课的训练时间,又增强了训练效果,使学生学习习作时有“法”可循,有“例”可依。二是坚持以写促读,让学生带着习作的具体任务或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文章用词造句、布局 谋篇、取材立意的方法,通过阅读和及时练习不但巩固了字词,锤炼了句段,还在谋篇时感悟了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段中怎样分层,意义段怎样由几个自然段合并而成……,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借鉴丁有宽的记叙文“五十法”,让学生读写结合,在读与写二者交替感悟上升中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通过密台阶、大容量、小坡度的具体感悟训练设计,使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3、模仿范文范例,掌握写作规范和表达规律
从模仿的角度看,我们着眼句、句群、片段和成篇作文等,指导学生模仿,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一是明确不同年级学生的模仿重点。对一年级学生要求重点学习四素句,在一句话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会写完整的四素句;对二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模仿句群,初步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对三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模仿片断,明确开头、结尾、过渡段的写作特点和基本方法;对四年级学生重点要求模仿成篇作文,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方法;对五年级学生重点要求模仿语言特色,能够个性化地写作。二是坚持坚持以作文系列训练为线索组织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指导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法指导时,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对句段的重点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再通过多角度的练习巩固知识点,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学生掌握作文方法的基本规律要“死”,而具体运用则要“活”,在作文教学中先“入格”再“出格”,实现由“行文有法”到“文无定法”的飞跃。
4、视习作为创作,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文是高度综合的语文教学活动,学生习作就是他们进行创作和体验创新的过程,所以要根据生产作品的创作需要组织教学过程,为他们顺利地进入综合与创新的过程打好基础、提供条件和创设环境。为此,我们首先创新了小学整体作文的训练思路,在引进姜兆臣“起步成篇说”和借鉴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基础上,以“下游学生吃得了,中上游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为原则,明确了“起步成篇,篇内分层”进行“句子、句群、结构段、成篇文章线形训练”的教学思路,帮助一年级的学 生用各种不同的句子构成成篇文章(用四素句开头做第一段,用并列、连续、四素、总分句组合起来做中间段,用感叹句做结尾);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把各种句子扩展成句群,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把句群扩展成结构段,从而形成了“起步成篇,篇内五步分层”的习作教学新格局,帮助学生踏上了习作创新的平台。
二是创新了小学作文训练的总体程序。根据习作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汲取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并实行了“起步成篇,童话引路,分层训练,个案五段”的习作总体训练的五步程序:第一步,指导学生做好写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臵作文题目,指导学生围绕题目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推荐相应的范文范例阅读或背颂,学习方法,积累语言。第二步,指导选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题目交流素材,教师点评指导,确保材料符合题义和新颖典型。第三步,指导审题,列提纲及试写。教师结合写作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审题、确定中心与文章结构、试列文章提纲。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试写文章。第四步,进行三个修改。一是指导修改。学生初稿完成后,教师随机抽取好中差三份初稿查阅,给全体学生示范修改过程,指导学生修改初稿。二是互相修改。学生之间互相阅读对方的文章,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看法不一时要互相讨论。然后把自己初步修改过的文章草稿在同桌、小组乃至全班不同范围内交流,请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综合各种意见,学生自改成文。在同桌个人、同桌、小组或全班集体评议等不同形式修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原作进行综合性整理疏通,形成一篇自己感觉满意的文章。为确保修改的过程管理与效果,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稿纸,稿纸使用要空一行用一行。第五步,评价反馈,巩固提高。教师对学生习作评价的眉批和尾批要有针对性和鼓励性,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最后一次修改,并认真思考体会经过同学多次评议和教师精心修改的文章,实现巩固通过,做到举一反三。
三是创新小学作文训练体例。我们的每个作文训练案例,都设有训练要求和理论提示,不但有明确的训练重点和目标,而且还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克服了传统作文空洞无物的弊端。为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写 作技巧,每个案例均设臵了语言积累项目,提供了多篇范例和病例,让学生通过正反例文的比较,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扶、放,引是写前进行具体的规范化指导;扶是在具体的试写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同题目的范文,让下游学生借助于范文能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放是在试写过程中,鼓励中上游学生以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材料为原料,自由地创作与创新。
四是创新作文单项训练模式。把每一个级部每一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点分散在每一篇课文之中,落实语文训练组教学“从语言文字到思想感情,从思想感情到语言文字”的授课要求,做到“五步分层,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一课一得”,解决了作文教学模糊随意的弊端。
四、实验成效和讨论
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初步形成了小学习作教学的立体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练文育人宗旨,以绿色作文为方向,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前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契机,以模仿为手段,有利于提高师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要求。
2、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语言积累的量与质得到明显提升,不但写作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而且对习作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不断增强。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市教学质量抽测中,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连续两次成为语文教学的先进单位。
3、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整体性提高。在改革中学习,在试验中研修,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相长,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有3人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有12人的授课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质课、创新课;有21人的教改论文在省市级科研成果中获奖和在专业报刊发表;有4人被评为新课程改革优秀实验教师。
尽管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师资和条件 的限制,我们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
1、由于学生年龄和智力的局限,模仿学习机制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又带来了雷同作文现象。如何改善和控制模仿学习在立体化习作教学中的内容范围、作用方式、数量质量和时间,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2、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小学生习作的立意和素材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如何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和保证生活积累的深度,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利用小学生的记忆力和好奇心组织大量新鲜精品的阅读和专题性的自由写作活动,显然有利于语言与生活的积累,但小学规定课程所需的时间有被抢占的可能。
参考文献:杨初春的《实用快速作文法》、《实用快速阅读法》,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欧阳代娜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姜兆臣的《小学教学科学高效探索》、袁浩的《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事件》、丁有宽的语文教学系列论著
附录1: 句子、句群、结构段、文章的线形训练示例
李玉文
------句子。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
田地里,稻子熟了,棉花白了,各种水果跳离大树。秋风秋雨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
我爱秋天的奉献与滋味!------句群。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因为他有自己特殊的美------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秋天是丰收与金色的季节。无边的稻田里,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都是黄金。在稻田南边,白花花是好大的一块棉花地。果园里也热闹非凡,苹果、橘子、鸭梨争先恐后地跳离大树,抢着往园林工人的竹篮里跳。
秋风秋雨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夏意,带来了凉爽。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成一只秋的进行曲。我爱秋天,我爱它的美,爱它的奉献,也爱它的滋味!------结构段与文章。
我爱秋天
我爱四季,但相比之下,我更爱秋天。她虽没有春天那么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也没有夏季那么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也不象严冬那么玉树琼枝,粉装玉砌,但她有自己特殊的美------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季节。无边的稻田里,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都是黄金。啊!怪不得割地的农民乐得连嘴都合不拢。看着这样丰硕的成果,谁不心里乐开花呢!瞧,在稻田南边,白花花的那是什么?呀!好大的一块棉花地,雪白的棉花在灰色的干巴的棉叶里象个桃子一样,难怪人们都爱叫它们棉桃呢。果园里,苹果、橘子、鸭梨争先恐后地跳离大树,抢着往园林工人的竹篮里跳。它们仿佛在说:“快加把劲呀!市场上的男女老幼正在等着我们呢。”你说,这美丽的秋景怎不喜人呢?
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我却觉得秋风秋雨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夏意,带来了凉爽。它从耳边擦过,“呼呼”的,好象早秋婆婆在叮嘱那些调皮的小孩:“入秋啦,天凉啦,快多穿些衣服吧,免得受了寒!”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成一只秋的进行曲。其中的意味是深长的,使你回忆往事,令你思念家乡。与其说这是乡愁,倒不如说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秋雨把梧桐哥的衣裳打湿打黄,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色衣装。我爱秋天,我爱它的美,爱它的奉献,也爱它的滋味!
附录2:仿写案例 原文:
我的家乡
(小学韵语教学课本(实验)语 文(第二册)阅读课文1)
我的家乡是个有山有水的小村子。
村后是北大山,山坡上有很多果树。春天可以吃到杏,秋天有甜甜的红苹果和大山梨。村前是一大片平平的田地。你看,玉米快要收了,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村东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的马车、汽车来来往往。村西是养鱼池,水上还有几条小船。
站在山顶往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像画一样美,我的家乡真是个好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仿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大村子,它的名字叫“院下”。村子的西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山峦,足有上千顷。山坡上有各种各样的果树。春天可以吃到酸中带甜的大红樱头和黄黄圆圆的大山杏子,秋天有甜甜的红富士、乔纳金、小果光、金红星苹果,富士山似的大黄梨,刺猬式的板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吃的蟠桃。村东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的拖拉机、公共汽车、小轿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景象。公路的东侧是一大片平平整整的稻田。夏日的夜晚,一阵微风吹过,股股迷人的稻花香味直扑村子而来,沁人心脾,香人心田。正当人们沉醉于稻香、诉说着丰收年景之际,一片蛙声由远及近而来,更使人感到夏夜的安宁与静谧、生活的幸福与祥和。依稻田东侧而存在的是海阳市著名的留格大河,像一条玉带自北向南飘过村边,用她那甜美的的乳汁浇灌着肥沃的土地,养育着2000多院下村民,解决了半个海阳城人的喝水大计。在汛期的夜晚,如果你走在河岸,夜晚的鸣蝉会奏响优美动听的乐曲欢迎您,哗哗的流水会唱着、笑着、跳着向你表示友好,而后欢畅地向前奔流,不时激起朵朵细小的浪花,像碎玉般洒落岸边,飞溅到你的脚上。
村后是花岗岩矿区,一块块巨石随着车流的涌动走出海阳,或达神州东西南北,或飘洋过海飞出国门,正所谓地球广厦千万间,处处可见院下岩。
村南是一大片一大片肥沃的田地。你看,硕大的白菜蹲在菜园里,绿绿的头,白白的身,像一位位漂亮潇洒的胖哥哥;憨厚朴实的高粱,风吹日晒,黑红脸色,显现出健康的体魄,日夜守卫着田野,堪称田野卫士;亭亭玉立的玉米妹妹,穿着乳白色的礼服,秋风一吹,露出了金色的内衣,映着太阳的光芒,显得灿烂夺目。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站在村西的山顶往下看,百树丛生,千草丰茂;村北村南皆佳水,可见群燕翩翩舞。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录了我儿时的梦幻,家乡的一草一木寄托着我童年的暇思。家乡的山真美,家乡的水真甜,家乡的田真肥,家乡的人真好。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壮美如画的大山村,更爱建设家乡、繁荣家乡、昌盛家乡的父老乡亲。
第三篇:高考作文思维立体化训练
高考作文思维立体化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会学生通融教材内容,写好高考作文。
能力目标
学会调整写作角度,写好高考作文。
德育目标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
教学方法
分析法、示例法、训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些众所周知的古人、古事,多见于中学教科书,试问:高三同学中有多少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呢?只要我们思维更加通融一点,作文找材料并不困难。高考作文800字的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
如果你知道的例子不多,问题也不会很大。有的例子,很多作文都能用,关键还是你需要圆通一点,稍微调整一下角度。
二、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示例。
例如:
《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是司马迁《报任安书》里面广为人知的一段。这个段落提供的典型例子,下面这些话题中都是可用的。
话题1转折
话题2命运
话题3忍耐
话题4心灵的选择
话题5真正的价值
话题6平凡与伟大
话题7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话题8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里依次稍加点拨:
话题1转折:文王、孔子、屈原等,都遇到人生的波折。而这些波折,却构成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成为他们成为伟人的重要助力。
话题2命运:命运对所有人来说,其实都是公道的,文王、孔子、屈原等,照样逃脱不了命运的考验。只有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考验,才能迎接人生的辉煌。命运给予你磨难,也赐予你成就,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话题3忍耐:人生总会有挫折,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文王、孔子、屈原等,面对人生的苦难,坚忍不拔,刻苦忍耐,最终赢得了人生的辉煌。(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也是典型的例子。)
话题4心灵的选择: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何去何从,面临艰难的选择。孔子在仕与隐之间、屈原在自我价值与随波逐流之间,都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话题5真正的价值:人世间有很多所谓的价值。物质利益当然有其用处,功名利禄当然可以追求,但人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使自己成为真正“大写的人”?文王、孔子、屈原等为我们作出了回答。只向往物质利益的人,他所拥有的就是爱因斯坦所谓“猪栏的理想”。
话题6平凡与伟大:伟大来自平凡。当文王还是一个囚徒,当孔子四处奔波,当屈原在江边行吟,当陶渊明在篱下赏菊,那时谁知道他们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呢?伟大的人,最初都是平凡的,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不甘平凡。一切不甘平庸的平凡人,都有成为伟人的可能。
话题7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伟大的人生中大多充满挫折。但伟人们不会毫无意义的放大自己的痛苦,文王、孔子、屈原等人,他们的挫折倍于常人,他们的痛苦倍于常人,但他们能正确地面对挫折,不是绝望,不是呻吟,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坚强地面对苦难,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话题8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孔子仕途不通,转而著《春秋》,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惠泽后世,成为中国文化的圣人。屈原理想难以实现,转而著《离骚》,他没有成为成功的政治家,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人生没有固定的剧本,生命的趣味在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有选择的可能。
二、根据上例提炼方法,为学生支招
A、顺蔓摸瓜—— 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即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这种方法反映作者思想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让思维像水向低处流那么自然。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转换角度,有所发现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采用转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反求其意,别出心裁。
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
三、请指出下列写作材料使用的方法:
秦一统六国
角度一:[以“优势”为话题]
过分的凭借自己的优势,不辨形势的发展,只会故步自封,甚至招致灭亡。战国七雄中,秦国是后起之秀,位居中原西缘,地形不是十分优越,财力不及齐国,军力不及楚国,但秦国却能最后一统天下,吞并六国。齐国富庶,优势在焉,却没有注意发展,秦国来犯,只会妥协,并在险恶的政治风云中轻易相信对方的友善,“与嬴而不助五国”,致使秦国能在卧榻之侧大行蚕食鲸吞的饕餮,最终亦难免自膏虎狼之吻。楚国兵多将广,不屈骁勇之豪俊如云,但却自恃雄厚的祖业,高估自己的实力,连犯险着,最终覆水
难收,长河落日。他们之所以有强大优势而灭亡,就是因为他们太依仗了他们的优势,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之上。所以优势不等于成功。但是如果恰当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在风云际会中成为叱咤纵横的英雄。秦国,“蒙故业,因遗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尽成秦国囊中之物!谁说优势只会成绊脚石,君不见,优势运用得当,就是一块坚实的垫脚石!秦与六国,“攻守之势异也”,优势在其中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这不正启示我们应该正确的运用自身的优势吗?
(方法B:另辟蹊径)
角度二:[以“优势”为话题]
拥有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绝对的优势,或许就是这曾经让你沾沾自喜的优势给你带来致命的一击。秦国“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信臣精兵把据要道,自以为凭借关中之固,成就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因为有了君临天下的优势,如月满山冈,水溢堤围,得意洋洋,不可一世,而忘记仁义治国,“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焚百家之言,削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倘若始皇没有被优势蒙蔽双眼,而是善于运用优势,历史或许可能又是另一种样貌?
(方法A:顺蔓摸瓜)
角度三:[以“团结合作”为话题]
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
(方法C:即小示大)
四、高考作文写作角度对照
角度四:(以“水的灵动”为话题)[附2004年高考江苏作文]:
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种蔚蓝,沉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变幻出不同的景色。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包含两个方面,你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呀,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只配留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历史警示!流水无言,却是一位深切的凭吊者,忠实地见证者。
(方法B:另辟蹊径)
角度五: [以“山的沉稳”为话题](2004年江苏题)
沉稳从艰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怎能成就大事?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秦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方法B:另辟蹊径)
五、请在下列材料中任选二题,分别写一段的文章的开头,选择其中的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写的作文。
A、刘备与诸葛亮
角度一:[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
角度二:伯乐慧眼
角度三:才能与机遇
B、李密《陈情表》
角度一:[2003年全国卷作文以“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为话题]
角度二:[以“人生关怀”为话题]
C、屈原的不屈
角度一:[2005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
角度二:[以“纪念”为话题](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角度三:[以“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为话题]
D、李白的傲岸
角度一:[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
角度二:[以“吸收与给予”为话题]
附、积累方向(附带课外):
要求:(1)落实基本素材的故事原型(人物的具体事迹)(2)发散思维多求角度,尝试“一手五指”。类别
文学圈 课内 课外 屈原司马迁李、杜李清照 苏、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海明辛关汉卿吴、施、罗、曹(四大名威 著)鲁迅巴金金庸
秦始皇 汉高祖 楚霸王 汉武帝三国甘地格瓦拉富兰克林丘吉
英豪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尔拿破仑希特勒
孔孟老庄朱光潜冯友兰 马克
思尼采罗素 培根达尔文 政治圈 思想圈
科学圈
艺术圈
体育圈
经济圈
公益圈
张衡徐霞客祖冲之杨振宁 袁隆伽利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平布鲁诺哥白尼 坦居里夫人霍金 王羲之王维贝多芬达芬奇 郑板桥徐悲鸿齐白石 凡高毕加索 罗丹 伏明霞(“跳水类”)李小双(“体操类”)邓亚萍(“乒乓球类”)刘翔球王贝利篮球乔丹网球阿加西马拉松 福特兄弟(“汽车类”)比尔·盖茨洛克菲勒松下 雷锋焦裕禄 孔繁深徐虎李素丽任长霞南丁格尔德兰修女
这样分门别类,以点带面,方便学生平时记忆,方便临场作文时快速检索,加快写作速度,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学生虽然不能像曹雪芹作红楼梦一样“一树千枝”、“一源万派”,但也要勇敢尝试,挑战自己!若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勇敢地向身边熟悉的事例深入开挖,他们必然开始领受有话可说的喜悦,其则必对写作提起兴趣,鼓起信心!所以,课内事例一源多脉,一例多用,对解决学生作文场上无例可用的困境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请不要入宝山空手而回,请不要与美丽擦肩而过!
第四篇:小学语文诗歌课堂立体化策略的开展论文
内容摘要:“立体化”教学策略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之提高。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从创设情理交融的教学情境、建立点面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建立互动交流的教学空间、开展开放灵活的教学活动等方面论述“立体化”策略在小学语文诗歌课堂教学之开展。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情境;教学空间
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诗歌教学,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效率,本文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应用“立体化”教学策略。所谓立体化教学策略,是一种全方位与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它的优势在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书本知识与自然、与社会互相结合,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因此,立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弊端,是一种多层次、多方位、多向度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精神。本文笔者就此论述“立体化”策略在小学语文诗歌课堂教学之开展,已给广大教师同行提供可参考的借鉴建议。
一.创设情理交融的教学情境
创设一个积极有效的,有利于诗歌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欲望与兴起,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诗歌学习的感情认识,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诗歌。一个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诗歌的教学情境,应该注重情境设计上的情景交融。从小学生特征来说,思维上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比较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感悟能力比较弱,抽象思维尙末形成。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营造情理交融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直观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声音、图画、情境这三者的互为交融,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形象化与生动化,达到教学效率提高之目的。我国古代有许多诗歌有着有优美的意境,本身就是一幅绝佳的图画。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借此以诗歌为蓝本,营造教学情境。如在讲授《春晓》这一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春雨过后繁华落尽的景象:在一个夜晚的风雨之后,清晨破晓的阳光,照射在湿润的泥土上。泥土上铺洒着一地的花瓣。在早晨,清新的空气,枝头上栖息的鸟儿啼叫,零落一地的花儿,空气里充盈着花的芳香,一切都是美不胜收。在多媒体展现的春雨繁华鸟儿的画面中,能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描写春天繁华景象的意境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有关于“花”为意象内容的诗文,如关于黛玉葬花的诗词典故,能培育学生横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灵活应用知识与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建立点面相结合的知识体系
立体化教学的提出,提倡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一种以点带面、点面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开展上,教师应该选择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模式,唤起学生对诗歌热爱的情感,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比较强调教师的单一讲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为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讲读互相结合,以诗解诗的联想式的教学模式,建立以点带面、点面互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对某一篇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是单独讲解一首诗歌,应该以这一首诗词文本为蓝本,有机结合与诗歌有密切关系的作品,把相关知识有机融汇与贯通,开展以点到面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这一首诗歌,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真正学习与理会诗歌的精髓所在。所以,立体化教学模式出发点不仅仅局限在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方面,更应该是培育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如教师在讲授孟浩然的《春晓》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其他描写春天有关的诗歌。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春思》、杜牧的《江南春绝句》等这一类关于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通过诗歌的比较,让学生体验不同诗人文体风格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这样对诗歌意蕴的体验更为深入,记忆也会变为长久与清晰。当学生对描写春天主题有深刻与全面地了解之后,就会领会其中的魅力,建构完善的诗歌知识体系,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与人生态度。建立点面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把同一词牌的不同作者做一个全方位地比较。如教师可以把纳兰性德著的《长相思》与白居易的《长相思》进行对比,比较过程中学会鉴赏诗歌,深化对诗歌的感悟。教师也可以把同一作者所写的不同风格类型作品做比较。如可以把李白写的浪漫类型诗歌与豪放类型诗歌做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学习与感悟诗歌同一个诗人所习著的不同风格作品。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觉得语文知识是枯燥无味的。因此,立体化教学的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应该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把课文知识与社会、课本知识与大自然互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中也能从事语文知识的学习活动。在课外中学习语文知识,学生也会摆脱课文文字材料的枯燥性,使学生喜欢诗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又如在讲述《游子吟》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如可以让学生联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与理解,把孩子的母爱情感焕发出来。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把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写成作文。这样,通过母爱为主题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课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中,建构了以点带面。点面互相结合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领悟到了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建立互动交流的教学空间
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倡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需要是一种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教学空间,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空间的布局都是“秧田制”,课堂结构形式都是由一张讲桌与众多座椅构成整齐划一的布局。这种教学空间布局形式上是封闭、单一,拉大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与空间距离,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是很难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受到了压抑。为此,我们应该转变单一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空间模式,朝着开发式、立体式的教学空间方向转变。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活跃起来。通过集体研读与小组讨论的民主环境,突破教师单一传授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和思想交流,有利于知识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学生在交流活动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学习积极性也跟着提高,学习效率也就随之增强。如在教授《春晓》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秧田制”的座位方式,把学生以几个人为单位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围成个圈儿。然后,教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与小组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鉴赏诗歌之涵义。而且,在朗读《春晓》的过程中,能监督彼此之间在读音上错误,对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有很好的效果。通过打破传统教学空间的立体化教学,在民主与开放的课堂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鼓励学生开展立体化学习方式,可以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根据诗词内容绘画出一幅画,就是根据《春晓》来描绘出一幅春天的景象,在学生交流与互动的立体化教学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开展开放灵活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再加上生性活泼爱动,对一切事物都是充满着好奇心。对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都有着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拓展诗歌学习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享受实践学习的机会。在学生实践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与热情。如在上《春晓》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有关春天的经典诗词比赛大会。在比赛大会上,谁搜集春天的诗词多,在讲台上诵读的诗词越好,就可以获得名次。竞赛的方式也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小组竞赛优胜的,也会获得名次。通过竞赛的方式,建构立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求胜心理激发学习诗歌的积极性。立体化教学的提出,需要扩大诗歌学习的方式。诗歌学习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之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一切资源开展立体化古诗词学习。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开展经典诗歌朗读工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诗歌、鉴赏诗歌,积累诗歌文化底蕴。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诗词黑板报转浏览,开设手抄报专栏或者墙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诗歌报刊。或者教师可以借助校园文化的形式,在学校创立诗词兴趣小组和诗词表演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诗歌艺术节,开展诗歌文化的熏陶。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诗词从枯燥的书本文字走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心灵有机融合,让诗词文化真正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
参考文献
[1]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8)
[2]余惠玲.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
第五篇: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优化问题
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优化问题
当代数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把重点放在探索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我们认为应根据小学 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幻灯、投影仪、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视听工具并将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 当结合,进行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 量。
一、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的概述
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可以看成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 能的整体),它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小学数学教材和电教教材内容为主)、教学设备(以电教设备为 主)、教学方法(以电化教学方法为主)等要素组成,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其中,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等实在的、具有物理性质的东西称为系统的硬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属于理 性范畴的东西称为系统的软件。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人的因素,是两个最活跃的因素,可谓是硬件中 的“活件”,他们输出信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的方式,不同于一般机械系统中的因素,是极其 复杂、灵活的高级方式。
教师从教材和参考资料中接收信息,经过教学法ㄓ绕涫堑缁萄?法)的加工,变成容易使学生接收的信 息,然后通过讲授,进行各种现代化视听工具的操作、演示、板演等方式输出信息;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从 教师的讲授、演示和阅读教材(尤其是电教教材)中接收信息。然而学生又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接收体,不是信 息的机械装容者,可能漏收某些信息,可能使信息失真,接收信息后还能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深化,进一步还可利用联想、类比、归纳、假设等思维方式发出新的知识。学生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又不断有信 息输出,如面部表情、简短的回答等。学生输出这些信息,对教师来说就是反馈信息。教师应予以注意,并随 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输出信息的速度、内容、质量和电化教学形式,使系统逐步优化。
二、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要素的探讨
首先,就系统的软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的内部结构作些初探。
1.电教教材的建设
电教教材的建设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主要种类是幻灯卡片、投影片、录 像带、录音带、磁盘等。编制电教教材,应遵循如下原则:
(1)情境与内容。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这里的情境既有“音”的情境,又有“像”的情境。如 教学圆周率时,我们给学生播放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录音,创设“音”的情境,实践表明其效果远比 教师口头讲述好,它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教学行程问题等应用题时,放映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开挖隧道等情境图,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连续的情境片,可以较好地揭示应用题的数量 关系和结构特征。这种“像”的情境,虽离不开教师的精讲与板演,但其功用是粉笔、黑板所无法取代的。
(2)精讲与配音。教师可以把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概念、法则、解题方法等)的讲述,预先配上恰当的音乐 进行录音,然后在课堂里播放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多 位数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我们将结论“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再加,多减的要加上,少减的要再减。”配以有一定节奏的音乐在课前预先录制成儿歌,待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得出上述结论后再播放给学生听,结 果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反馈与再认。当然,如能注意把形象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3)构图与色彩。为了突出重点、难点,运用构图和色彩等手段时要特别注意。比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们将第八册第78页例的板书设计成如下的投影片:
其中小数点全部着深绿色,等式右边的“0”全部着雪青色,两个虚线三角框全部着赭色,以深刻揭示小数点 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样,结合传统板书教学,用投影教材将一些词语通过形象的图表、画面 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能较容易地、深刻地掌握,促使其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顺利过渡。
(4)动片与静片。小学数学电教教学片(录像、电子计算机画面、投影片等)应以动片为主,这是由于一要 适应数学课的特点;二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数学课中,某些抽象的概念、计算法则的算理、应用题的 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如果以童话、故事、生活趣事等形式用动片给出,小学生会很感兴趣,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电教教法的选择
电教教法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部分,它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既依存于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又依存于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此外,还受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及电教教材的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年龄阶段的儿 童,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认识规律都不同。中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但他 们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却占优势。因此,这一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可利用电教手段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之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促进观 察力的发展和思维积极化。高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趋于稳定和集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进一步 增强,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信念。因此,采用电教手段教学已不再满足于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而应更加注意 启发诱导,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分析、综合、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电教教法既然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来确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 善于从多种方法中适当选择,恰当运用。尤其是采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该避免过多的言语化现象,善于 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图表模型、幻灯图片、录音录像并和教者表情、语 言、手势等形态语言合理组合,应用于教学,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但是,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 备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科学地选择符合教育目标的信息向学生传递;其次,必须懂得并能熟练运用 各种电教媒体,懂得媒体的性能及操作方法,懂得电教教材的编制及应用原则;第三,必须要了解学生,吃透 教材,掌握大纲;第四,必须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使媒体与教学内容达到有机的结合,使教学过程 与教学效果达到合理的统一。
3.电教教案的编写
小学数学电教教案编写的一般模式应是:传统教案+电教媒体。具体说来,(1)必须具有传统教案的主要内 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具准备;(2)必须具有电教媒体:精心设计电教媒体;严格操作规程,掌握出现时机;课后要做好整理工作;注意搜集反馈信息,包括:a电教媒体的设计问题;b学生意见;c教师意 见;d把各种意见记入教案并制定纠偏方案。总之,教案要突出立足素质提高,着眼智能开发,体现教法学法,突出电教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讲究低耗高效。
其次,关于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问题,笔者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到处可以套用的统一模 式成为最佳,但是根据系统理论和心理学原则,我们仍然有下列原则可循。
1.有序的原则
“系统是人、设备与过程在一定环境中有秩序的组合。”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任务)和 过程在一定教学环境中有秩序的组合。这个教学过程的秩序,不仅知识教学有其顺序、能力,思想品德培养也 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这个序将影响到课堂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这个序既取决于科学知 识的系统,又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而在教学的长期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也是变化发展,是 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这个序实质上是在教学的影响下,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 序。
优化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和传统教学媒 体将其自身与学生、教材和过程有秩序地组合起来。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若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如纸质教具演示),则往往会出现教具演示、教师讲解、板书等与教学内容难以进行有机组合而导致学生吃“ 夹生饭”的现象。对此,我们借助投影仪、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辅之以精讲,引导学生通过动眼、动 手、动耳、动口而进行动脑,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可接收状态,从而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声形结合、图文并茂,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有机结合,并使教学过程中 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促使学生将其所学知识主动地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以培养其观察、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