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球运动中发球和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西
南
大
学
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任课教师: 罗炯老师
姓
名: 余海龙
年
级: 2010级体育教育
学
号: ***
网球击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摘要 :击球是网球运动基本技术之一,因击球多数都是指向接球方软弱的地方。因此,改进击球技术,提高击球速度,已成为当前我国网球技术训练中的焦点问题。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网球击球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炼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关键词:网球运动、击球技术、分析
提高击球速度关键在于挥拍速度。而合理加大引拍幅度,选择好击球点,以球拍的有力部位击打球的中心部位等几项主要技术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击球时能合理加大挥拍的幅度,充分调动身体各部肌肉协调用力,提高击球的力量和速度,用平击球的方法以球拍的有力部位在恰当的击球点打球的中心部位,就能发挥球速快、力量大、打法凶狠的平击球特点。能使网球产生强烈的旋转的力是拍面与球撞击时拍线发生弯曲而下凹,部分球体被拍线兜住,如果这时向斜上方挥拍,位于球体下半部的弯曲拍线的弹性力就会大于上半部弯曲拍线的弹力,其结果是弹性力的合力就会向上偏离球心。弹性力偏离球心的距离虽然小于摩擦力偏离球心的距离(即球的半径,摩擦力沿球面的切线方向),但弹性力强度却远远大于摩擦力,它所产生的转动力距也就远比摩擦力的力距大。使球产生旋转的主要是这个力。还认为正拍技术本质上新的发展奥秘有:)握拍:现代正手多采用半西方或者西方式目的是开发更多的前臂以及手腕的力量,参与发力尤其是制造上旋。)引拍:从生物力学机制上分析,现在正手的最大优点在于角动量的充分开发,在引拍环节上,我们至下而上清楚的看到:膝关节、髋、躯干、肩都有明显的扭转。并且观察发现,至下而上的转动幅度是依次增大的。髋在膝关节转动的基础又转动了一个角度(髋与底线的角度通常接近90度),肩又在髋的基础上转动了20到30度。想象下,这么样依次扭转而储备的能量库,如果到时能象火箭发射时能量一级一级依次传递,那么由此产生的角动量当然是巨大的)挥拍:开始比目鱼肌、腓肠肌以及大腿股四头肌蹬伸做向心收缩向上传递能量。接着是臀大肌也做的向心收缩。向上再是腹内外斜肌,背部机群以及斜方肌做向心/离心收缩在积累起前面的能量继续向上肢,手臂传递。剩下依次是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以及手腕屈机群的向心收缩,最后全部力量传递到拍头而这其中手腕在击球瞬间将承担巨大的压力)随挥:肌肉的收缩形式恰好与挥拍加速阶段相反。
通过采用摄像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力学分析,认为击球的入射角一般在12°~30°之间,中等速度飞行的上旋球和平击球落地反弹后反弹角小于入射角,下旋球的反弹角大于入射角。网球的落地反弹形式有二种,一种是一般的反弹,球与地面没有滑动。另一种是球与地面有滑动的滑动反弹。滑动反弹的球,角度小、速度快更具攻击性。场地与球的摩擦系数越小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入射角越小,入射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运动员应尽可能打入射角小入射速度快的球,以提高击球质量。下旋球最容易产生滑动反弹。在摩擦系数较小的场地可以多打下旋球。[8]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的握拍法、步法和引拍挥拍的运动轨迹,比较它们的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认为现代鞭打式击球技术比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有明显优势,可以击出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旋转更强,极具穿透力的上旋球,显著地提高了击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两种不同类型底线击球各个技术环节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各自技术环节互相之间存在必然的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特定的技术系统.它们各自表现出的技术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是由其技术结构所规定的,不会随人的愿望而任意改变.现代鞭打式底线击球所能发挥出的力量、速度和旋转是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难以达到的,前者的技术合理程度高于后者,代表了当今世界网球技术发展的主潮流.通过引拍挥拍击球全过程的肩膀变化和发球技术动作全过程的时间触球时拍切线速度及拍子与水平夹角的测试结果来看引拍动作与无引拍动作在触球时切线速度无明显差异,引拍动作击球时拍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小于无引拍动作拍子与水平的夹角。要打好上旋球,一必须加大击球的力量。球速是由击球的力量大小决定的,击球力量大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球向前飞行的速度快慢。加大击球瞬间的向前挥拍速度,以及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质量,是增强力量的关键。二是必须加大向上提拉的力量,降低重心,后引拍拍头低于击球点,配合手腕加大挥拍摩擦球力量,用力方向适当远离球心,采用向内凹的弧线形挥拍。[11] 彭承基学者运用基本的力学远离对一些容易使人迷惑、误解的现象作了通俗简明的分析,认为击球方向与球的实际运行方向之间差异(既“偏差角”)得存在以及影响这一差异(偏差角)得诸要素,对打好变向球有一定得指导价值;就旋转球产生得机制提出了与摩擦力说不同得看法,对右上旋球与右下旋球与下旋球落地后偏离方向相反得说法也提出了不同得看法。对网球拍击球一瞬间的冲击过程,采用一种简化的力学模型建立起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学推演,详尽地分析了网球拍弦张力与击球速度分离时间、分离距离之间的关系,得出弦张力较小时易于得到较大的击球速度,且与此对应有较长的分离时间和较大的分离距离,反之亦然。同时认为弦张力较小K1较小对应较大的击球速度,并对应有较大的分离距离和分离时间。影响网球运动员上臂爆发力的因素实质是指关键技术完成的快慢。网球运动员活动能力的大小,动作技术质量的优劣及运动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功率的大小,即爆发力的大小。网球运动的特点,想要提高上臂的爆发力水平,就必须重点加强参与上臂屈、伸、内收和外展动作的肌群的爆发力训练。没有必要对上臂的旋内和旋外肌群进行专门的练习。
4.结束语
我国网球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两领域:一是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二是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的分析。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尚在处于发展初期,对网球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和不够深入,随着网球运动今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用生物力学来研究和分析网球技术的必将推动我国网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臧秋华,马南京.网球拍甜区形成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实践意义[J].四川体育科学.2003.1.[2] 提高网球上旋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宁波网球网.phttp:// www.nbtennis.net
[3] 陈宏.网球落地反弹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7.[4] 潘晟,张宏成.两种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的比较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4.[5] 郎荣奎.利用力学原理探讨网球上旋球的运动规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5.3.[6] 彭承基.提高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二篇: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远动生物力学作业:结合远动专项,写一篇关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具体应用课程论文,要求:普通论文格式,500字以上。
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体教2班 陈键中 学号:0905010028
提高击球速度关键在于挥拍速度。击球时能合理加大挥拍的幅度,充分调动身体各部肌肉协调用力,提高击球的力量和速度,用平击球的方法以球拍的有力部位在恰当的击球点打球的中心部位,就能发挥球速快、力量大、打法凶狠的平击球特点。
能使网球产生强烈的旋转的力是拍面与球撞击时拍线发生弯曲而下凹,部分球体被拍线兜住,如果这时向斜上方挥拍,位于球体下半部的弯曲拍线的弹性力就会大于上半部弯曲拍线的弹力,其结果是弹性力的合力就会向上偏离球心。弹性力偏离球心的距离虽然小于摩擦力偏离球心的距离(即球的半径,摩擦力沿球面的切线方向),但弹性力强度却远远大于摩擦力,它所产生的转动力距也就远比摩擦力的力距大。使球产生旋转的主要是这个力。
现代正拍技术本质上新的发展奥秘有:1)握拍:现代正手多采用半西方或者西方式目的是开发更多的前臂以及手腕的力量,参与发力尤其是制造上旋。2)引拍:从生物力学机制上分析,现在正手的最大优点在于角动量的充分开发,在引拍环节上,我们至下而上清楚的看到:膝关节、髋、躯干、肩都有明显的扭转。并且观察发现,至下而上的转动幅度是依次增大的。髋在膝关节转动的基础又转动了一个角度(髋与底线的角度通常接近90度),肩又在髋的基础上转动了20到30度。想象下,这么样依次扭转而储备的能量库,如果到时能象火箭发射时能量一级一级依次传递,那么由此产生的角动量当然是巨大的.3)挥拍:开始比目鱼肌、腓肠肌以及大腿股四头肌蹬伸做向心收缩向上传递能量。接着是臀大肌也做的向心收缩。向上再是腹内外斜肌,背部机群以及斜方肌做向心/离心收缩在积累起前面的能量继续向上肢,手臂传递。剩下依次是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以及手腕屈机群的向心收缩,最后全部力量传递到拍头而这其中手腕在击球瞬间将承担巨大的压力.4)随挥:肌肉的收缩形式恰好与挥拍加速阶段相反。通过采用摄像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力学分析,认为击球的入射角一般在12°~30°之间,中等速度飞行的上旋球和平击球落地反弹后反弹角小于入射角,下旋球的反弹角大于入射角。网球的落地反弹形式有二种,一种是一般的反弹,球与地面没有滑动。另一种是球与地面有滑动的滑动反弹。滑动反弹的球,角度小、速度快更具攻击性。场地与球的摩擦系数越小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入射角越小,入射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运动员应尽可能打入射角小入射速度快的球,以提高击球质量。下旋球最容易产生滑动反弹。在摩擦系数较小的场地可以多打下旋球。
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的握拍法、步法和引拍挥拍的运动轨迹,比较它们的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认为现代鞭打式击球技术比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有明显优势,可以击出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旋转更强,极具穿透力的上旋球,显著地提高了击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两种不同类型底线击球各个技术环节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各自技术环节互相之间存在必然的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特定的技术系统.它们各自表现出的技术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是由其技术结构所规定的,不会随人的愿望而任意改变.现代鞭打式底线击球所能发挥出的力量、速度和旋转是传统长行程击球技术难以达到的,前者的技术合理程度高于后者,代表了当今世界网球技术发展的主潮流.[
第三篇:散打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是一项用身体特定部位作为进攻或防守武器的搏击性运动。纵观其动作技术特点,散打中任一技术动作都是在肩、躯干、腰、髋、膝、裸各关节的充分配合下完成的,要求将各关节的分力聚集一点作用于目标。散打动作技术主要有拳法、腿法、摔法。拳法主要包括直拳、摆拳、勾拳、劈拳、扣拳、鞭拳、弹拳七种,是以直、摆、勾、为主体;腿法主要有前蹬腿、侧踹退、横鞭腿、后摆腿、下劈腿、扫腿六种,是以前蹬腿、鞭腿、侧踹腿为主体;散打中的摔法主要有夹摔、抱缠摔、接腿摔、等三种[1I。拳法的特点在于进攻路线短、冲力大、速度快、发力狠、动作突然、防不慎防、躲避困难、而且易于应用身体的力量。腿法的特点进攻路线长、打击力大、是远距离进攻最有效的武器。摔法的特点是速度快、发力突然,是贴身搏击的锐利武器。对散打动作技术肌群工作特征分析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是产生力的器官。散打动作技术的肌群力学特征主要通过参与工作的肌肉作用类型、肌肉功率、肌肉功、肌肉的发力顺序四方面表现出来。1.1 参与工作的肌群及其特点
散打中的每一动作技术都是全身性的运动,都要求身体各部位的肌群协调、充分的配合使机体能量经济化和动作效果最优化。从体育解刨学的角度上讲,其动作设计与人体的上肢、躯干、和下肢等关节的肌肉的工作特征紧密相连。下面以散打中最常用的右手掼拳为例、对参与掼拳动作关节的运动及肌肉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右手掼拳的动作要求右腿轻微下潜继而快速蹬地并向内扣,髋关节伸展内旋,躯干向左回旋,同时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的同时伴随前臂内旋,右拳向外、向前、向里横掼,力达拳面。做掼拳动作时,右腿轻微下潜右后快速蹬地并向内扣动作是由髁关和膝关节完成,参与的肌群为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股四头肌等,是肌肉在近固定时做超等长收缩完成的。髋关节伸展内旋动作主要是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肌腱和半膜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等肌群 在近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的。躯干左回旋动作是由左侧腹内斜肌和右侧腹外斜肌在下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在手臂摆动过程中,上肢带的肩胛骨做前伸运动,主要是由前锯肌和胸小肌在近固定时做离心工作完成的;肩关节前屈主要是由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做等长工作完成;肘关节伸的同时伴随前臂内旋动作,肘关节伸主要是由肱三头肌和肘肌在近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的;前臂内旋是旋前原肌、旋前方肌在近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
由以上分析得知,各关节肌肉的收缩形式有离心收缩、超等长收缩、等长收缩等收缩形式。在各种收缩形式中,产生肌力的大小顺序为:超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日。显而易见。超等长收缩产生的肌力最大。之所以这种收缩能产生更大的力量是由于肌肉弹性体产生的张力变化和肌牵张反射。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说,人体肌肉包括肌腱是一种黏弹性物质,其在收到迅速牵拉伸长时,能够产生强大的弹性回缩力,黏性物质如果缓慢被拉伸,或者拉伸后在停顿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松弛现象,其弹性回缩力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在散打动作中,尽可能的使肌肉做超等长收缩,使其产生更大的肌力。如在直拳、掼拳、勾拳时,在启动阶段使蹬地腿有意识的小幅度下潜或身体小幅度的转动使肌肉先做离心收缩,继而快速蹬地、转髋、送肩使肌肉做向心收缩,从而增大肌力。在做鞭腿动作时同样使进攻腿下潜,继而快速蹬地,肌肉做超等长收缩,使进攻腿产生了更大的肌力,通过发作用力于地面,从而增加了进攻腿的启动速度。但应注意腿的下潜动作及蹬地发力到动作完成整个过程是快速、连贯一致的,否则会出现肌肉的松弛现象。
1.2 肌肉工作的功率分析 散打中进攻腿或拳对目标击打效果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功率的大小。肌肉的功率(P)等于肌肉收缩力(T)与肌肉收缩速度()的乘积,即P:w ::T.旦:T.t t t
肌肉的功率值由该r_v曲线图可以得到,肌力随着肌肉收缩速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当肌肉收缩的速度减慢至零时,肌力最大。在图1上每一点的功率等于以该点和坐标原点为两对角顶点的矩形面积,由图知肌肉的功率存在一个最大值,当肌肉收缩速度达到v。时肌肉的收缩速度与肌力的乘积最大,即爆发力P=TV最大,所以散打拳法和腿法技术中要想发挥出最大爆发力必须拥有适宜的力量和速度。事实上,有学者已研究表明,肌肉功率的内部结构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肌力的梯度。在肌肉功率计算公式中,肌肉力量T是一个变量,如果力T是受力点位置的函数T(r)。但是,如果力T是时间的函数T(t)时,那么上面的功率计算公式就变为P= = =T(1). dS+ v+ _s_mdt dt dt dt dtd St ‘由上式可以看出,即力T随时间t的变化率,称为肌肉梯度,对肌肉的功率也有重要的贡献。所以在散打动作中要
求运动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力,使得的值增大,从而增大爆发力。有资料显示人体爆发力达到最大所用的时间约为300—400ms,而散打运动员完成某一击打动作时间也在 1 80—600ms之间,已有学者对超级散打王柳海龙和散打王宝力高的后鞭腿动作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柳海龙完成这一动作需要330ms,宝力高完成该动作需要310msis];也有学者对散打健将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优劣势侧踹腿达到最大力量所用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健将级运动员优势侧踹腿达到最大力量所需时间平均为184.1±6.2ms,弱势侧踹腿为165.3 4-12.4ms,一级运动员优势侧踹腿到达最大力量所需时间平均为195.0 4-12.Oms,弱 势为189-3±10.2ms,由以上研究表明散打击打动作技术在理论上基本能达到发挥最大功率所需要的峰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散打训练中,尽量以发展运动员的肌肉功率为主,在短时间内使运动员的击打力量和动作速度最大化。另外,有研究表明爆发力的大小与主动肌的收缩快慢和对抗肌的放松程度有很大关系171。主动肌的主动收缩能加快动作的速度,相反,对抗肌的收缩则起着阻碍动作速度的作用。肌肉放松可以减小肌肉之间的对抗,提高动作的速度。当主动肌群收缩的同时,适时地放松对抗肌群,能减少对抗肌的阻力,增大主动肌群的收缩速度和力量,使动作变得更快、打击更有力,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肌肉的功 率。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的散打击打训练中,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动作外,还应在击打过程中使肢体和相应关节的肌肉放松,直到击打肢体刚接触目标的瞬间增加关节的肌肉力量,使肌1m /.、肉梯度增大,从而发挥出最大功率,使打击效果最优化。1.3 肌肉工作的肌肉功分析
肌力的系统是在肌肉力影响下由关节连接的骨组成的,一个击打动作的所表现出的速度意味着加速度、力、肌肉收缩。我们知道较大的力能产生较大的加速度,而较大的肌肉收缩产生较大的力,但是,较大的肌肉力是位于近身体中心的,而在散打运动中我们希望建立在攻击的手和脚上的速度,所以问题是如何谐调肌肉来顺序的运动发力。所以,在击打动作中只虑肌肉力是无法达到目的,因为从许多串联的肌肉中获得的瞬时力总和其意义不大。只有考虑击打过程中的整个肌肉功才是更有用的,因为它们直接与系统的动能变化紧密相连。基本原理是肌肉功等于肌肉力乘以肌肉缩短的距离,这种功改变了系统的动能。这种情况下,改变的是身体环节的速度或角速度,因此我们的Et的要协调肌肉收缩,使功最大化,从而使最远端环节的末端效应器的最大速度。由希尔方程知,肌肉的收缩力随着肌肉收缩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收缩速度为0时,肌力最大。这意味着在相邻环节之间的相对运动应该在角速度为0时开始,既在此时开始激活肌肉,肌肉一开始激活就有力使一个环节相对于它的临近环节加速,在肌肉激活到最大之前跟着发生运动,节节加速传递,从而使末端击打动能最大化。所以散打运动在完成击打动作时要求上下肢、腰、髋、躯干协调配合,通过蹬地、转髋,合腰将进攻腿或拳作用于击打部位,原因是通过髋关节和躯干的转动所做的功可以使拳或脚的速度最大化,许多短的肌肉产生相邻椎骨之间的转动,这些肌肉只能缩短很小的量。但是他们的巨大数量可以做大量的功,许多浅层的躯干肌跨过一个以上的椎间关节,因为他们离开椎骨转动轴有一段距离,加上它们同样可以缩短相当大的量,所以它们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力矩,髋关节相对于脚的转动可以发展力矩和角位移。所有这些动作都可以产生肌肉功并可传递到肩带,作为动能表现出来。肌肉功原理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击打动作训练及实战中充分利用蹬地、转髋、合腰的力,使肌肉充分做有用功,使得末端击打部位的动能最大化。在散打教学训练中注重腿部、髋部、腰部的力量练习。1.4肌肉工作的顺序原则 人体四肢由近端至远端,各关节所配备的肌肉由强变弱,运动中当需要克服大阻力或需要表现出较高的动作速度时,肢体各关节的肌肉虽然都同时用力,但各关节产生的力不同,大关节产生的力最大,中关节次之,小关节最小。对于肌肉工作顺序原理问题,我国学者早有研究,有学者对跆拳道横踢动作研究时得出后横踢肌肉的发力顺序首先是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完成主动收缩,在完成屈髋动作的同时,臀中肌,臀小肌完成右大腿的旋内动作,其次,股四头肌收缩完成伸膝动作的同时在小腿三头肌的作用下完成裸关节的伸屈动作;有研究表明鞭腿打击动作的活动顺序为髋关节一膝关节一髋关节一膝关节一踝关节㈣。充分说明了关节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的原理。因此,在散打动作中,要增加出拳或踢腿的速度和力量就必须的利用肌肉大小关节发力的顺序,主动加强大关节用力,再带动中关节运动,最后带动小关节关节运动。2 散打动作技术特征的力学分析 散打进攻时打击力量的大小、方向以及击打点是评价动作效果好坏的较为重要的生物力学依据之一。下面我们从力学原理方面进行分析。在散打动作中拳法和腿法属于进攻动作,主要 以击打有效部位为主,可称为击打眭动作。对于击打性动作技术,应用动量定理:ΣF。= d(mv)=誓咖,在时间t_tO时间段内,击打肢体接触目标的初始动量分别为P和P。,于是可得击打肢体接触目标时在时间t—to内所受的总冲量的大小为II=f(Fi)dr=I dp=p—Po上式表明:在击打过程中,击打肢体接触击打目标的时间内,其动量的改变量等于这段时间内作用于击打目标合力的冲量,所以要增大击打肢体对目标的击打合力的冲量,就得增加击 打肢体接触目标时间段内的动量改变量。
上式为用冲量表述的击打肢体动量定理的积分形式,在击打肢体击打目标的过程中,冲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因而合力的冲量等于各分力的冲量之和,而每一个分力的冲量都可以表示为平均力与时间的乘积,因此上式可表示为:Σ(t.t0):p—P。=iV—my(v为击打肢体离开击打目标的速度,v。为击打肢体接触击打目标的速度,其中p=mv),于是得知Σ =—m(v-vo一),一Io规定击打肢体离开击打目标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于是可知v为正值,VO为击打肢体刚接触击打目标时的速度,由于与离开目标时的速度方向相反,因此v0为负值,既上式可表示为:Σ:二—m(v+—vo)。t—t0 t—t0 上式表明:要增加击打肢体对击打目标的平均力度,就得增加肢体的质量和打击速度,肢体的质量随着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不易于控制,并且产生的效果并不大,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大v。和v,减小卜to,既尽量的增加击打肢体刚接触和离开击打目标的速度,缩短击打肢体和击打目标之间接触的时间。对于v和t,我们可以使在击打肢体接触击打目标时决出快收,以缩短击打肢体和击打目标接触的时间t,增加击打肢体离开击打目标的速度v,但如何增大击打肢体刚接触击打目标的速度Vo,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散打击打动作中,大多数动作实质上是绕相应轴的转动,如以鞭腿为例,由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2知,只要提高腿转动的角速度m,就可以增大脚接触目标的速度v。由转 动定律ΣM=Id得知,转动体绕固定轴转动时,转动体的转动惯量(I)与角加速度()之积等于转动体所受的合外力矩(ΣM)。因此要提高鞭腿进攻的角加速度,增加角速度∞,就必须增大肌力矩ΣM,缩小转动惯量I。所以在脚刚接触击打目标时应加强各肌肉关节的用力,增大肌力矩,并在不同的动作阶段合理的应用进攻腿的屈与伸,改变转动惯量的大小,才能提高角速度∞,才能真正实现提高进攻效果的目的。另外,由动量矩定理ΣMt=I ∞2-1.∞,得知当动量矩的大小一定时,转动体所受的冲量矩ΣMt在数值上等于转动体的转动惯量(I)与转动速度(∞)之积的改变量。从动量矩定理可以看出,在肌力矩一定时,肢体在某一时刻以不同的姿势转动时,其击打效果显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进攻腿从蹬地动作开始到击打动作结束,大腿相对髋关节从加速弯曲过渡到快速制动过程中,小腿如何折叠,有如何伸展,对进攻腿的动量矩变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动量矩变化量的大小对进攻腿摆动速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训练中,把握动作的连贯性,注重动作的实效性,在确保自身稳度的前提下,尽量增大进攻腿的动量矩增量。散打运动其动作大多涉及到肢体的转动,上述分析对其它散打动作同样也适用,如根据动量定理和转动定律原理,直拳动作在出拳时蹬地,拧腰,转髋,并使拳配合旋转,以增大直拳刚接触目标时的速度和角速度,增加打击力度。掼拳在摆动过程中以肘关节角度大小的改变来调整肢体相对于肩关节轴的转动半径,以达到摆动肢体相对于肩关节的转动惯量,从而获得较好的打击效果的目的。3 结论与建议
第四篇: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教学说课稿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教学说课稿
说课人:XX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武汉体育学院11级体教网球4组的XX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教学。如有不足和错误,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指导思想
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本着“健康第一”的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网球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网球正手击球是网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统计资料表明,正手击球的频率达到70%,所以一名初学网球技术的人必须首先学习正手击球动作。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正手击球是网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在比赛中选择正确的击球方式、击球时机,以及脚步的移动,培养学生 正确的击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网球正手击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网球正手的动作要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
教法:1.示范法2.分解练习法3.完整练习法4.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5.讲解法6.问答法7.问题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互助学习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和全身的协调用力,以及击球时身体重心的下降。难点:击球点的固定,以及拍面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讲解正手击球的重要性,以及向学生介绍现在世界上先进的正手技术。2.准备部分:围绕网球场慢跑3圈热身,充分活动开身体。
3.基本部分(1)讲解示范正手击球动作要领。目的:立正确的动作表象。(2)学生模仿学习基本动作,老师纠错。目的:对自己的错误动作有一定认识并在这一方面错误动作进行纠正,提高自我调整能力。(3)运用辅助动作近一步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目的:单的辅助动作可以加深并建立正确动作表象和概念,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动作。(4)学生相互结合练习、讨论正手击球动作。目的: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
七.结束部分(1)整队(2)放松(3)小结,布置课下作业(4)师生再见,收还器材
二、名词解释
1.动作示范法:以自身动作为范例的方法。
2.体育课程:由多种身体活动形式的教学科目所组成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体育学习进程。
3.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过于简单,继续完善此解释)
4.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5.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6.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为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7.学校体育学:阐明学校体育规律,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的基础专业理论课程。
四、简答题
1、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答:【参考答案】:以学生为本主要体现的是人性化,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让学生自主进行。
2、你同意“因材施教”这句话吗?
答:同意。(并简要解释)。
3、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A“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B“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C“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D“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4、做一个老师所要拥有的基本素质
答: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五、问答题
1、请根据自己的专项和爱好,编写一份竞赛规程?
答题要点:1)竞赛日期和地点(补充具体内容); 2)承办单位(补充具体内容);3)参加单位(补充具体内容);4)参加办法(补充具体内容);5)竞赛办法(补充具体内容);6)报名和报到(补充具体内容);7)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请以所学专项为例,设计一份课时教案。
答题要点:可不用画表格,但需含以下几点:1)教学对象(补充具体内容);2)教学内容(补充具体内容);3)教学目标(补充具体内容);4)开始部分(含内容、组织形式、时间规定等)(补充具体内容);5)基本部分(含学习内容、组织形式、时间规定等)(补充具体内容);6)结束部分(含内容、组织形式、时间规定等)(补充具体内容)。
第五篇: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长 治 学 院
2015届 学 士 学 位 毕 业 论 文
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学
号: 11409126 姓
名: 庞华 指导教师: 吴正国
专
业: 体育教育
系
别: 体育系
完成时间:2015年5月
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专业:体育教育 姓名:庞华 学号:11409126
指导教师:吴正国
摘要
随着网球战术打法的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发球上网型选手已经已经濒临灭绝,但是在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型选手无疑是网坛最“勇往直前”的一类人,他们往往凭借高质量获得力道十足的发球毫无顾虑地奔向网前,他们不会留给你太多的时间,他们对于网前的封锁会给对手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对手失误。发球上网无疑是可以继续沿用的,我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看录像对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提高发球上网的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 网球比赛;发球上网;技战术
目 录
1.前言 ························································································································ 1 2.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2 2.1研究对象 ··········································································································· 2 2.2研究方法 ··········································································································· 2 2.3现状及原因分析 ································································································· 2 3.网球比赛中提高发球上网的策略及方法 ·························································· 4 3.1发球落点的选择 ······························································································· 4 3.2 随球上网、控制身体平衡 ················································································ 4 3.3看到对手击球做垫步 ························································································· 5 3.4截击的选择 ······································································································· 5 4.总结 ························································································································ 5 参考文献 ···················································································································· 6 英文部分 ···················································································································· 7 致谢 ···························································································································· 8
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专业:体育教育 姓名:庞华 学号:11409126
指导教师:吴正国 前言:
网球,现代网球运动起源阶段其实被称为“草地网球”。发球上网,就是指在发球后迅速移动到网前,来截击对手来球的一项技术。这曾经是草地网球的主流甚至是唯一的打法。但在最近的大满贯赛事中,几乎看不到发球上网的精彩表演了。发球上网,作为一项技术指标,还存在于温网电视转播的数据统计表上,但现在几乎只剩下表面上的意义。发球上网打法的特点是以发球为自己创造上网的机会,再通过网前的截击来限制对方的底线抽击,直接取得关键分分。这毫无疑问是极具观赏性和杀伤力的手段。
发球上网曾经是上网型选手在发球局中的主要战术,拉夫特、埃德博格,他们的发球有强烈的旋转,为此不惜以牺牲球速为代价,上旋的发球能高高跳过接发者的肩膀,迫使对手在难以发力的高度击球,并趁机快速上网,用出色的网前技巧来拿下这一分;伊万尼塞维奇和桑普拉斯,他们的发球强劲有力往往能直接穿过对手得分,至少以球速破坏对手的接球质量,然后上网轻松得分。
发球上网尽管已经缺少典型的代表球员,但仍然是进攻的最佳途径。比赛中打法单一会导致对手判断出一举一动:每次发完球后,都留在底线等对手的回球,久而久之对手就会掌握节奏。今天的大多数底线型球员只是在对手先打出小球时,才被动地来到网前接球。其实,在战术中加入发球上网这项技术,对拿下关键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本文对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提高发球上网的策略及方法。建议大家使用发球上网,并不是说要大家放弃原来的底线优势。而是提醒大家要通过变化的打法,打乱对手的击球的节奏,用突如其来的上网占得比赛的先机拿下关键分,取得比赛胜利
1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2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研究对象
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对发球上网的运用情况 2.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看录像 2.3现状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网球在起源阶段被称为“草地网球”。而发球上网这一技术,也曾经是草地网球的主流打法甚至是唯一打法。但在最近的大满贯赛事中,几乎已经看不到发球上网技术的精彩表演了。发球上网,作为一项技术指标,还存在于温网电视转播的数据统计表上,但也几乎只剩下纸面上的意义。
归结发球上网技术销声匿迹的原因如下: 1.首先是场地的改变
罗德·拉沃曾在1969年完成“全满贯”,一度被认为是后人很难复制的壮举,但是由于当时四大满贯当中有三个赛场是草地的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这一全满贯的难度系数。
发球上网因草地而生,主要是因为球落在草地上会产生不易控制和难以预测的不规则跳球,运动员们想出的应对措施就是尽量不让网球落在本方场地,而是尽量把麻烦留给对手,于是发球上网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主流。
随着美网在上世纪70年代和澳网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都变为硬地,球员的打法也发生了的很大变化,主要就是从网前逐渐转向底线的趋势渐渐显示出来,打法上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底线型和全场型等。
从近十年来的赛程的调整来看,场地为硬地的赛事越来越多,草地赛事销声匿迹。翻看2014年的赛事,全年63个比赛当中,只有5个赛事是在草地上进行的,除去1个大满贯赛事,其他4个都是中小型的赛事。从这样的比例中我们可
2以看出,所谓的“草地网球”已经不复存在了。比赛中的发球上网技术越来越少见了。
2.球具的变化对网球打法影响
另一位发球上网的宗师人物纳芙拉蒂诺娃,她的话可以很简明地概括球拍的变化给球员打法带来的影响,“球拍材质的变化,所带给底线抽球的益处要远远大于带给截击的益处。”
从木质到碳纤维,球拍以更硬、更轻、更大拍面以及更具弹性的变化,改变着球员的场上表现,具体说就是可以给球员带来更快的拍球速度,从而提升了球的飞行速度以及自转速度。
球线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的变化,随着聚酯线在准确性、稳定性和弹性上的突破,越来越多的职业球员选用聚酯线代替羊肠线,这不仅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更多是这种人工合成球线的科技含量,可以保证球员在全力高速挥拍时仍旧能对来球的落点进行精确的操控,制造出更多的旋转。
越来越转和越来越快,是球线以及球拍的变化对球速所带来的直接后果,而这两点变化,对发球上网都是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
3.发球上网成为赛场上稀有的存在
如果一定要要总结未来网球会呈现何种打法,上海体育学院院的教师付饶曾在网球期刊中提出过这样的论点:你可以每一分都上网,也可以每一分都不上网。我个人认为反过来说也同样成立:你不能每一分都上网,也不能每一分都不上网。
美国国际网球学校的总教练马伟开(Alan Ma),大小威、阿扎伦卡和罗迪克都曾在他那里训练,他预言未来的两三年内一定会出现一大批发球上网型球员,他给出的论据是:“如今这一代球员,已经将底线的攻防带上了几乎无法去超越的高度,而新一代的球员要想去和他们抗衡并且击败他们,就必须使用不同于他们的新手段。”
3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道理上是没错的,就像发球和接发球技术在这近20年里的此消彼长和互相促进,发球上网也确实可能回流,但是这必须要有成功的个案起到示范的作用,才有可能真正形成潮流。
3.网球比赛中提高发球上网的策略及方法
发球上网,虽然已经缺少典型的代表球员,但仍然是比赛中进攻的最佳途径。在比赛中,打法单一往往会导致被对手判断出一举一动:每次发完球之后,留在底线等对手的回球,久而久之就会被对手掌控比赛的节奏。其实,如果在战术中加入发球上网这项技术,对拿下关键分甚至比赛胜利还是大有帮助的。通过观看比赛录像以及参考的文献,我将自己总结的一些提高发球上网的策略及方法总结如下:
3.1发球落点的选择
一般说,发球的落点有三种:内角、外角和追身(打在发球区的中间)。不同的意图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发球落点:(1)如果要频繁的采用发球上网,就需要混合采用多种落点来创造机会;(2)如果只是为了偶尔改变击球的路线,达到打对手措手不及的目的才在发球后上网的话,最好能先将球发向对手的身体或者靠近内角方向,外角的发球虽然能获得得分的机会,但也会给跑动中的对手带来更多的穿越角度;(3)如果比赛中发现对手的技术中存在薄弱的环节,可以将球尽量发到他薄弱方向。
3.2 随球上网、控制身体的平衡
随球上网最开始跨出的三步至关重要。许多球员在上网的过程中,还没有进入最佳的击球区域就被迫要开始打第一次截击了。当然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运动能力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三步之内就能跨到网前的,但只要能够进入发球区,对打第一截击来说就已经比较理想了。另外,随球上网的路线也很重要,4建议沿发球的轨迹上网。比如发外角球,就扑向对手的外角方向,这样能有效地防守住直线穿越的角度。3.3观察对手
垫步有利于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迅速做出爆发性很强的横向移动进行截击。有些球员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一旦打发球上网就异常兴奋,随球上网的时候,总是忘记了收住脚步,结果导致打截击的时候身体还在向前运动,丧失重心稳定的同时也影响了击球质量,或者干脆遭到对手一个追身的回球,导致截击动作的局促。而通过垫步,完全可以保持住对身体的控制。
做出垫步之后,要沿斜线扑向来球打截击,而不要沿平行球网的线路做横向移动。斜线移动不仅可以帮你获得更好的截击角度,还能帮助力量向击球点的传送。而平行球网的移动,往往导致截击质量不高,速度、力量不足的问题 3.4截击的选择
击球点离球网越近,打出的截击就越有威力。因为选择距离球网近的击球点,不管来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如何,都会明显高于球网。如果对手的回球绵软无力,飞行的高度又超过了球网的高度,便可以打一记截击制胜球到对手的空场。但如果对手的回球质量很高,球过网后产生了急坠的效果,则就要采取更加保险的方法打截击了。也就是说,不要尝试打角度很刁的截击球,以防被对手在下一次击球时得到更多的穿越机会。最好先将球沿球场中线打回给对手或者打向对手的身后,让球继续处于自己身体的正前方,维持住回合。
4.总结
经过对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战术的研究,尽管发球上网技术受各种外因的限制,在比赛中已经越来越少见,我依旧认为,发球上网是可以继续沿用的,可以融入到其他战术中,利用发球上网给对方以出其不意的效果,取得关键得分,甚至是比赛的胜利。
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参考文献:
[1] 徐欣.关于网球发球技术训练的探讨[M]南京体育学院(自然科学版).2005.4 [2] 严波涛.网球发球动作和基础技术模式.[M]中国体育科技.2001.10 [3] 蒋中伟.关于提高平击发球成功率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4 [4] 张文健.网球的发球技术的探讨.[J]河南:安阳师范.2004.6 [5] 陶志翔.学会打网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9 [6] 陶志翔.高等学校教材-网球运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7] 赵振平.快速多变的发球.[J].网球天地.2005.3 [8] 高会.网球技术分析.[J]网球天地.2005.5 [9] 克林.网球如何发球.[J].2006.2 [10] 严波涛, 网球发球动作和基本技术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10
In the game of tennis serve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actics analysis
Professional:Physical education
Name:Pang Hua
Guide teacher:Wu ZhengGuo ABSTRACT: As tennis tactics constantly, serve the type online now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but in tennis serve and volley type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tennis “courage” of the kind of people, they often won the strength for high quality real serve to the net with no problem, they will not leave you much time, their blockade of the net will give great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lead to opponents.Serve and volley is certainly can continue to use, I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watch the video to serve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actics in the tennis match analysis, summarizes som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erve and volley.KEYWORD: The tennis match;Serve And Volley;technique and tactics
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的技战术分析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吴正国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