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2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 教学设计 宜良五中

理化组

安丽桃

一、教材分析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题的内容。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两部分,可以分两个课时进行,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通过学习前一个课题空气,学生们已初步认识了氧气这一物质,这为本节课深入学习氧气的性质积累了感性经验。另外,本课题为以后学习氧气的制取,研究物质的性质提供了基础,因此,在整个初中化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四、教法学法

下面,我来说一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互动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在讲课前收集好四瓶氧气,教师扮演魔法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魔法实验,包括了氧气与硫、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这里简单的角色扮演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第二个环节:实验揭秘,认识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想到,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或纯氧中)预热(或燃烧)前并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在观察它们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以上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之路。

。。。。演示实验(这部分有点乱,学习他的教学意图就行)。经过实验探究,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的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第三个环节:得出结论,自主学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1)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

(3)课件展示(小结)经过自主学习、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第四个环节:小结归纳,知识升华

本节课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实验现象和本节知识的小结和归纳、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准确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质疑释疑,探索创新

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1.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2.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从理论高度认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使学生得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有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

通过讨论与交流,质疑释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为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做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用途,能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氧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会取用固体药品、知道固体加热的方法。液体的取用。通过其它学科及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用什么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和常见仪器的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设计思想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考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带铁夹)、脱脂棉、酒精灯、集气瓶、水槽(四套)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关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现在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备氧气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教

师:很好,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下相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板演加以评价)

制备气体需要实验装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制备气体的装置分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下面就共同看看我们实验室中有哪些装置!

提 问:前四种装置与最后一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前面四种没有酒精灯加热,最后一种酒精灯加热 教 师:对了,我们根据这样的不同,将发生装置分成两大类:固热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其实从名字上就可以判断我们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思考下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教 师:对了,我们在选择发生装置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接着看收集装置!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因素呢?

学生回答:考虑的是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教 师:是的,排水法适用的是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的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这是我们介绍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想一想:若以加热高锰酸钾为例来制备氧气,我们应当选择哪些实验装置呢?

学生回答:因为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也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好的,今天我们就以高锰酸钾为例来看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具体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装置如图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重点讲解】: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对着药品处集中加热。(5)试管内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6)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刚开始收集到的是空气)

(9)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3.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

(5)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6)先把导管移出水面(7)再熄灭酒精灯

老师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引导学生利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记忆。

【提问】

(1)收集完氧气后,如何验满?(2)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 4.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5.检验方法: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学生分组实验:请按照以上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其为氧气。(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适时引导、指导实验操作)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3课题的内容,主要就是如何制备氧气,这一块的内容在今后的考试当中会多次出现,而且高锰酸钾制氧气也是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必考的实验之一,所以这节课就是想学生能够动手做一下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经验不够,整个课堂的氛围不是非常活跃,今后在调动课堂氛围方面要继续努力!

这节课中,时间的分配上有些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时间用多了,使得学生实验的时间显得仓促了,这点要改进。学生分组实验中,我只安排了“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实验内容少了,应该多加些内容,比如氧气和铁丝反应、氧气和硫反应等。

总的来说还是要多学习多听课,汲取他人长处,从而获得更多的进步!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硫、碳、铁及它们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并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的过程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

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联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氧气(四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水、燃烧匙、火柴、酒精灯

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知道对人和动植物呼吸非常重要的一种气体是什么?我们经常和氧气接触,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吗?

我这里有几瓶氧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氧气的性质。

新课推进:

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想一想:

1、氧气有味吗?

2、为什么到高原地区会出现缺氧的情况?

3、水中的鱼靠什么生存,它不需要氧气麽?氧气它能溶解在水中么?它的溶解性如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演示】:实验2-2

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撑燃烧。

2、化学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复燃则为氧气。既然氧气能够支持燃烧,那我们再燃烧点其它物质试试? 【演示】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在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瓶中水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害的气体,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主要的法律制度、防治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以及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措施、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演示】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发红光、放热

在氧气中发白光、放热 文字表达式: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怎样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说明了说明?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演示】实验2-4 现象: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1、为什么要在瓶中加少量水,它的作用是什么?可以换成细沙么?

2、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要等火柴燃一段时间再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回答:

1、防止熔融的四氧化三铁掉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可以换成细沙

2、引燃

3、以免火柴消耗氧气

通过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李燃烧比空气里面燃烧要剧烈。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在空气里面燃烧实际上是跟空气里面的氧气发生反应。【讨论】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三个反应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变化,以及三个放映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

化合反应: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如:A+B →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气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像燃烧这样发光发热,有些反应进行得慢,这种反应我们把它称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铁生锈,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等。

小结:

由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所得并反馈问题。

课后练习处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后习题P36一至五题

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如:A+B →AB 氧化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反应(缓慢氧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许多实验,学生喜欢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无法满足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做实验,所以我就利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配合使用,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描述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有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正确分析,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让学生形成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认识硫、碳、铁及它们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的过程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

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联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氧气(四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水、燃烧匙、火柴、酒精灯

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知道对人和动植物呼吸非常重要的一种气体是什么?我们经常和氧气接触,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吗?

我这里有几瓶氧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氧气的性质。

新课推进:

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想一想:

1、氧气有味吗?

2、为什么到高原地区会出现缺氧的情况?

3、水中的鱼靠什么生存,它不需要氧气麽?氧气它能溶解在水中么?它的溶解性如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演示】:实验2-2

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撑燃烧。

2、化学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复燃则为氧气。

既然氧气能够支持燃烧,那我们再燃烧点其它物质试试? 【演示】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在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瓶中水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害的气体,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主要的法律制度、防治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以及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措施、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演示】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发红光、放热

在氧气中发白光、放热 文字表达式: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怎样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说明了说明?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演示】实验2-4 现象: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1、为什么要在瓶中加少量水,它的作用是什么?可以换成细沙么?

2、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要等火柴燃一段时间再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回答:

1、防止熔融的四氧化三铁掉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可以换成细沙

2、引燃

3、以免火柴消耗氧气

通过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李燃烧比空气里面燃烧要剧烈。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在空气里面燃烧实际上是跟空气里面的氧气发生反应。【讨论】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三个反应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变化,以及三个放映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

化合反应: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如:A+B →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气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像燃烧这样发光发热,有些反应进行得慢,这种反应我们把它称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铁生锈,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等。小结:

课后练习处理:

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如:A+B →AB 氧化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反应(缓慢氧化)

作业布置:练习与应用1、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许多实验,学生喜欢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无法满足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做实验,所以我就利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配合使用,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描述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有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正确分析,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 3.2 制取氧气 教案 粤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2 制取氧气(两课时)第一课时 催化剂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催化剂的概念;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2.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解释和结论,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关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节教材从内容结构看,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突出的是反应原理,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突出的是实验方法。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是突出原理教学,再此基础上,简要学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方法(简单讨论装置),而在第二课时,则是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结合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的对比,突出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从而形成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的完整认识。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 概括催化剂概念 → 简要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新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首先复习氧气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上次课我们用到的氧气,都是纯净的氧气,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实际上,除了普通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等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就可以了,而在生产和科研等许多领域里,更多的是需要纯净的氧气,如何得到纯净的氧气?

给出课题和实验室制氧气的标题。

建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进行。

教师: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高能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这节课先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探究活动:教师提出相关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3-4】,并将实验现象和推断填入教材66页表中。

建议补充用试管加热二氧化锰,并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此实验放在原实验(2)和(3)中间,现象和推断按顺序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束后,要提问学生,反馈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进行评价,统一认识。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求学生在对表格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并展开讨论:

①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

②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后,由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适度进行点拨,最后得到:①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若不加热,在有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也能分解放出氧气。②二氧化锰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很快分解放出氧气。

为了概括出催化剂的概念,教师可进行如下铺垫:若将过氧化氢分解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我们会发现,不仅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且质量也没发生任何变化,二氧化锰只是起了改变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物质称为催化剂。由学生给出催化剂的定义,教师进行规范,并板书定义。

教师简要说明催化剂作用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作用现象,并阅读“知识视窗”,让学生感受催化剂作用的重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也可由学生板演)。教师简单强调催化剂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文字表达式中的标注方法。

接下来,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进行暂短的讨论和介绍。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要想得到试管中产生的氧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点拨,从“怎么能把气体导出来”进行引导。最后形成“在试管口加带导管塞”的一致意见。接着,教师把这种装置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有带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的,可展示实物、挂图或投影),简单说明一下各自的装置原理、优缺点。(如何收集氧气本节课不做讨论)

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 工业制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用高锰酸钾的方法和原理、实验装置;②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③分解反应概念;④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2.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3.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4.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分解反应概念及工业制氧气等的教学,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应 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 关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方法 →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对照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 → 介绍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 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反应式,概括分解反应概念 → 阅读教材,总结概括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本课时突出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方法的教学。

上课后,首先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方法。结合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把催化剂概念带入复习。复习后,教师最好把上次课介绍的制氧装置的投影或挂图再给学生展示一下,更有利于学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

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另一种物质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为了便于探究实验方法,先学习反应原理。

教师展示高锰酸钾样品,告诉学生,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除了生成氧气,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生成。学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教师规范。

学生思考并讨论: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什么?③你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使用什么样的装置?

前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后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出正确答案——试管加带导管单孔塞的加热固体制气的一般装置。

确定了用什么样的装置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70~71页的探究活动(按.....教材的程序进行)。

教师的指导包括实验的程序、方法、规则、注意事项及药品取用、装置装配操作等。在组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①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是什么?③试管口若向上倾斜会出现什么后果?④试管内不放棉花会出现什么现象?⑤加热前为什么要预热?⑥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什么时候收集氧气?为什么?⑦收集完氧气后,是先停止加热?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再停止加热?为什么?⑧怎样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何放置?等等。

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总结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室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学生说出为什么?

教师向学生介绍,在实验室,还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板书反应文字表达式。

分解反应的教学,可先提问学生回答什么是化合反应?问学生黑板上的三个化学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这三个反应与以前学习的那些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分解反应的定义,教师规范并板书。

工业制氧气的教学,由学生阅读教材后,提问学生说出方法和原理,教师做简要板书。

小结

课时内容小结后,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装置、收集要做简明、系统的总结。

练习、布置作业。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化学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示例(二)人教新课标版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化学反应,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_氧气教案1(合集)

    课题2 氧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过程与......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

    《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 漳湖中学阮冰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3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白水县雷村乡中石峰涛 第七单元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 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

    九年级化学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