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趣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兴趣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唐镇小 戚美菊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学生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盲目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或奴隶。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 :“兴趣像柴 ,可以点燃 ,也可以捣毁 ,兴趣因此在学生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 ,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 ,有的教师却只能捣毁兴趣。”只有点燃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 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
第二篇:电子白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电子白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象耳中心小学
黄利梅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已经逐步走出了仅利用黑板和粉笔从事教学的历史,正逐渐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的教育方式中解脱出来。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汇聚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具备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了生动开放便捷的教学环境。电子白板与小学低年级阅读课相结合,可以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一、运用白板 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以无意注意为主,喜欢直观、生动的感知材料。在新课学习的导入时,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呢?运用电子白板就可以做到。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我上《识字4》一课时,我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一幅书上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学生被美丽的图画吸引了,认真地观察图上的景物,积极举手发言。等学生发了言,我再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运用白板 形象识字 准确写字
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小学1-2年级要求会认1600个汉字,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如果语文课堂每天读课文,认生字,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可以使学生与语文课擦出更多的火花,给枯燥的语文课带来一次次的惊喜。在识字课的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会设计出不同的模式。可以通过图画功能让学生随心所意地画、写、圈,再进行涂色。之后可以利用演示功能,将部分字的演变过程,间架结构,笔顺规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记住生字
在《识字4》的教学中,让学生识字时,我分别出示了有插图的字,这样,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识字,很容易把生字记清楚。比如出示“展”字,旁边有一幅蜻蜓展翅飞的图。学生看了图,立刻就明白了“展”是什么意思。接着,我再让学生做蜻蜓展翅飞的动作,学生兴趣盎然,快乐地学着蜻蜓展翅飞翔,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在写字教学中,为使学生认清字形,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大屏幕,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字形,解析字理,然后利用电子白板快速地调出田字格,并选择所需要的笔,包括粗细,颜色进行示范书写;接着通过修改功能,让所写的生字变得更美观;紧接着利用放大功能将田字格和生字放大,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学生观察字形,最后利用回放功能,让学生感知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对那些形近字,则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让学生亲手点出应该注意的地方,深刻记忆。
三、运用白板 互动交流 扎实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除了语言交流外,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空间有限,影响了学生的有效交流和学习。使用白板后,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师生可以进行书写、绘画、圈画、标注、修改、涂擦、保存等操作,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重点词句的教学指导,又能示范如何进行边读边圈画或批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课堂教学恢复了以往“黑板+粉笔”时代的灵活性,信息技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也起到了支持作用。上课时,教师依旧写“板书”,而不是以“字幕”代替,教学进程随师生活动推进。
在《识字4》的教学中,学完课文后,在进行拓展练习时,我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一幅图,图上有一些小动物,让学生用书上的句式练习说话。学生看了图后,都被图上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了,纷纷举手发言,说自己编的儿歌。
四、运用白板 有效朗读 培养语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而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指导学生有效的朗读。教师要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从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在“会读,爱读,乐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排除因时空因素造成的阅读教学障碍,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识字4》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在教学好,我通过白板软件的备课,为学生配置了图片和优美的音乐,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景中,让学生产生读的欲望。在文本的演示中通过在句中圈圈点点,配上教师的动作,一点一动,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着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在读中感悟,读中抒发情感。既读出了文字的优美,又读出了儿歌中的快乐。
实践证明,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子白板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它正悄然进入校园,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它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使我们的教与学活动充满生机,魅力无限。
第三篇:课本剧表演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本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实效性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足,对学生不信任,留给学生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变少,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于了解这一层面,而失去了深层研究、挖掘的机会,从而在教师枯燥的讲授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一般来说,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听、说、读、写来展开的。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和表达外显为“读”和“说”,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注重了这两点,在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从“读”到“说”中间的非常重要的隐形过程――“想”。加之对学生的不信任,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足,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缺乏。而课本剧的表演则让学生参与进来,要想参加表演,想要把课本剧演好,表演前必须要“想”,这样就大大地拓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由之前简单的“读―说”变成了“读―想―演―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艺术表演等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乐于表演。在教学中,利用这一年龄特点,把许多故事性强的课文改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本剧,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悟。于是我在课堂上运用了课本剧表演来展开语文教学。而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表演中的亮点也随之展现出来。
一、课本剧表演可以将课文中呆板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
我的学生在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中,有“挣断尾巴””摇尾巴”“甩尾巴”和“摆尾巴”几个不同的动作,如果靠教师讲解,学生对这几个动词的区别仍然是云里雾里,于是我让学生进行表演,参加表演的学生用纸板和布料做成的尾巴向其他学生展示了“挣断、摇、甩、摆”这几个不同的动作,这比我机械的讲解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表演的学生一起做起来。而在《两只小狮子》的表演中,扮演勤狮子的程文皓抱着狮子妈妈连撕带咬,而另一位扮演者韦斌洋为了表演到位,在讲台上就地打滚,课文中仅仅“滚、扑、撕、咬”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在学生的表演中变得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我们却没有给学生提供展现的机会。
二、课本剧表演还可以起到以演促学的作用
因为,要编好课本剧,就必须对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理解,吃透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弄清课文的艺术特色,去构思剧本的表演技巧;把握课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去研究剧本中人物形象怎样塑造。一篇课文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研读,进而创作出剧本,可以想象对课文的熟知和掌握的程度。另外,要演好课本剧,还必须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把握住人物的语调和语气,把刻画人物性格的神态、心理、语言等手段运用起来,以塑造剧中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艺术氛围中,去体验情节的展开、高潮的形成、心态的表露、动作的协调、情感的渲泻,从而有效地消化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在一年级下册的《棉花姑娘》一文的表演中,我的学生魏蓉扮演的棉花姑娘上场时,浑身上下沾满了碎纸屑,面对大家疑问的眼神,她解释道:“课文中不是说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吗?这些就是那可恶的蚜虫呀!”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用我们最常见的碎纸屑来代替蚜虫,这说明她对道具的运用琢磨了很长时间。接下来,她走到黑板前,垂下手,耷拉着脑袋,那生病的样子像极了。当燕子、啄木鸟、青蛙来到她面前时,她微微抬头,可怜兮兮地说:“请您帮我捉害虫吧!”那微弱的语调中充满了对健康的向往和渴望。而当七星瓢虫吃完了蚜虫后,她慢慢地抬起头,缓缓地举起手,逐渐绽放笑容,这三个动作,将“病好了”这一过程形象、生动而且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在这次的表演中,她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她对课文中棉花姑娘的动作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研读。这样的表演比例行公事地向学生讲解课文,更富有艺术魅力,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课本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得到了提高,更加丰富和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三、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每次的课本剧表演结束后,学生都纷纷举手,发表他们对表演的看法,不仅指出了表演中的亮点,同时也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不足。如《棉花姑娘》的表演中,学生提到:啄木鸟要飞上场,青蛙要跳着上场,还要用惊奇的语气读:“你们是谁呀?”等等。只有熟悉文本,在表演中认真观看,细心发现,才能找出表演中的不足和亮点,而学生能够指出这些不足,恰恰说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语文的学习中,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在思考,也在学习。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品质的学习,更是美德的养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如果把这些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说教,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而将这一教育融入到课本剧表演中,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说教。如在一年级下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的表演结束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对我说:“老师,我们要像雄日一样,做个诚实的孩子,而不能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去欺骗别人。”在二年级上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文的课本剧表演中,前面两位小猴子的扮演者都是摘了葡萄独自吃起来,而不理会其他的小动物,表演结束后就有一位学生这样评价:“老师,我觉得小猴子太自私了,他能摘到葡萄,别的小动物摘不到,他应该把葡萄摘下来和好朋友分享,而不是只顾着自己吃,所以我们不能和他一样,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和领悟到的哲理要比别人口头训诫得到的更深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在语文教学中加入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拥有了表演的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比教师单调的讲解深刻得多,还将乏味的文字形象化、生动化地展现了出来,使学生乐在其中,实现了激活课堂氛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了语文知识,发挥了语文的教育作用。
第四篇:浅谈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会语文知识的金钥匙。当一个人对语文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钻研,去探索。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没有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语文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重视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并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三方面浅谈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
语文
学习
作用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它在语文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兴趣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取得各项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语文是一门富有文学性、趣味性和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如有了强大学习的动力,并产生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而语文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语文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氛围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教师看到学生的倾情投入而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对于那些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也学得兴致勃勃,并且容易掌握。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学习语文中的生字、新词时,学生就要注意其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部分,了解探索和把握其
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比死记硬背的过程更为重要。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能在学的过程中体会语文的巧、妙,在想象、书写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的语文,把机械的记忆转化为成形象的记忆。这样不单可以掌握生字的结构、书写方法,还可以培养语文兴趣,使自己轻松学习语文。还有在学习写作文的时候,更要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作文的很多材料都在生活中。很多同学一说起作文就皱眉头,都说作文难,没材料可写。其实并不是作文的难度大,也不是真的没有写作题材,而是缺乏写作的兴趣和发现题材的眼睛。因此我们在作文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们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现在的作文课堂上,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把游戏引进了作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游戏,边玩边思索。这样学生写作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的要领。学生能在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更容易思考,也容易表达。对语文知识掌握得越多,学习兴趣就越浓,当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一股求知欲。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它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求知欲一旦产生就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说,兴趣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动力性作用。
二、兴趣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表现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具有内在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这样的学习既学得快,又记牢,既学得轻松,又理解得透彻并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表现在学习态度和内在学习动力。
(一)兴趣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语文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学生的态度是否端正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学生的态度端正了,就有积极的心态和思想,从而指导学习语文的行动。无论是一个学生,还是其他的人,如果他对某一样东西,或某一件事情,有了兴趣,其就会全心全意地去学习,去了解,想知道这一样东西、这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学生起了“想知道”的念头,说明他的态度正确,具有积极的思想,他就会想法设法地去学习去研究,这样,他的学习积极性就来了。正因为如此,教育者就要通过趣味语文改变学生对于语文的态度来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趣味语文就是那些看起来容易理解并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题目,比如”茶可以清心也”。学生看到这样的回文诗,首先就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但是这种新鲜感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最终目的却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会文诗的特点以及作用。“茶可以清心也”这句诗是出现在一个茶杯的盖子上,不管学生从哪个字读起都可以组成一句品茶诗,学生自然觉得不可思议,结果兴趣大增,学起来就容易接受。通过类似的趣味题,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兴趣可以激发语文的内在学习动力。由于语文本身的趣味性强,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兴趣,如果具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很容易激发语文的内在学习动力。如: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多用课件、小黑板、投影机和一些卡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让学生由眼看后自己领悟。这样学生不但获得感性认识,还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思维想象的空间,有利于自己消化及时所学的知识,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力。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黑板加粉笔,一些难理解的文章、段落单是靠黑板加粉笔是不行的,很多时候,缺乏抽象思维的学生是想象不出来的,由于长期如此,渐渐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产生厌学语文的消极心理。这样的学习手段不利于发挥内在的学习动力。而现在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在语文的课堂中出现了形形式式的多媒体课件,在学习语文抽象课文时,不再是黑板加粉笔的模式,而是用教学软件,把抽象的内容利用教学软件转化成为直观可见的图文形式。例如:《
19、七颗钻石》这是一篇体现爱的课文,初学者只会把它当作纯粹的故事来读,并不能体会到课文所传达的爱的教育,这时我们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完全可以用教学软件将将小女孩去打水的艰难过程制作成动画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看中感悟、思考,然后体会、理解。这样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其内在学习动力。有的甚至可以让学生上台参与,让学生在动感世界中体会抽象的语文情感,这样的学习挺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直观的学习手段,让学生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自然就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高涨自然就会积极学习语文学科的各类知识。总之,语文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和多些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兴趣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老师,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好帮手。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循环有利于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1、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影响语文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兴趣是影响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如上《荷花》这课书,我首先让学生搜集所学过的有关描绘“荷”的诗句(如“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发言说说自己想象中的“荷花”是怎样的。这样导入新课,极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正因为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所以学起来就轻松容易多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证明:对某样东西感兴趣而去接触它、了解它、探究它所取得的效果比那些本身对它没兴趣,但逼于无奈而去了解、学习它的效果好很多。就如:学习语文中的作文,由于作文蕴含着很强的逻辑性,还要有很广的知识面,很多学生看到作文时,都饶路走。但是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就会很耐心地去读写作要求并拟提纲、起稿、修正、抄正,有条不絮,写起来越有劲。由于兴趣昂然,大脑皮层活动活跃,思维也跟着活跃,写作的速度也就快,学习质量也跟着提高了。
2、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兴趣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容易接收知识。接受知识快,质量也跟着提高。由于学生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就是出于满足自身对语文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一需要,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就会自主探究并有一种坚强学习的精神,他们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学习勇气。这样所得到的学习质量比那些对语文一点兴趣也没有,但逼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学习语文的学习质量高的多。学生在有兴趣的科目学习中并能得到身心的愉悦。这样的学习质量能不好吗?语文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高涨、心情舒畅,学习质量自然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就需要付出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恶。爱因斯
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与那些干巴巴的文字打交道,毫无兴趣可言。随着一些教育大家(如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对教育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探讨,学生个体的兴趣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并认为其对于整个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其实,语文学科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本来是很有趣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使人们改变了对语文的态度,从而产生出消极的态度。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质量呢,经过思考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大师于永正老师很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算是让学生头痛的作文课,他也能上得绘声绘色。他的作文课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同学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先设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他就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勾勒一幅四毛的图,然后指着图说:“他叫四毛,是三毛的弟弟。”学生哈哈大笑,兴趣一下就来了,然后让学生比较四毛与三毛的区别,学生纷纷发言。比较完毕,于老师马上就作引导,将学生的的思维引到作文要求上来:“四毛在班里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是有个毛病——有时马虎;好耍小聪明。有一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于老师把原来的土改成了四毛手中拿着一张倒转的试卷,上面出现了“99”分,再提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说一说?”学生情绪高涨,发言争先恐后,写作的兴趣也就来了。第二是使数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最终还要回到生活。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如果每天让学生面对枯燥的文字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就不会感到语文的多姿多彩。“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第三是改变学生心中语文教师的形象。以往语文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古板不会变通,并且不苟言笑,说话也一板一眼,缺乏感染力。鉴于这种现象,就要改变语文教师在学习心目中的形象,上课时多用风趣的语言,态度要和蔼可亲,并且上课要配合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各种教学手段,试用各种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喜欢自己,这样学生对喜欢的语文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就越发感兴趣,并且有利于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学习语文时,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因为它是学习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事实说明,兴趣,使人不怕吃苦;兴趣,使人废寝忘食;兴趣,使人执着而愿意付出努力。人一旦对某种事情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竭尽全力投入到从事这件事情的活动中去。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把玩“捉迷藏”、打电子游戏的那种积极态度和热情用于语文学习中,那么,他的语文学习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他的语文成绩一定是很不错的,甚至是非常好的。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重视兴趣的作用,加强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2、邵端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
3、王道俊等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吴式颖等主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5、《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注释]:
[1]孔子:《论语》(教育篇),台北: 文致出版社, 1980年,第97页。
[2] 陆珊年等编《爱因斯坦名言录-蓝皮书系列 》,上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7月,第48页。
[3]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68页。
[4] 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254页。[5]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365页。
第五篇:律动教学在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
律动教学在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爱模仿、爱表现是他们的天性;跟音乐或节奏做有规律的简单模仿动作是律动的主要表现形式,选择他们日常生活中形象的动作模仿来表演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能给他们很好的体验和感受。感受是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模仿是拓宽思维空间和改善思维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模仿积累大量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好动是儿童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全身心的“活动”是儿童各方面得到发展的基本方式。让孩子们充分的动起来,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去,跑跑跳跳比概念性的教学感受要深刻的多。在活动中,他们能有兴趣的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结。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以听赏领先、动觉切入”的方法,从客观上适当的降低音乐教学的技能要求,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情景中,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他们几人一组,随音乐翩翩起舞,以动觉来再现听觉的形象,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听课座位上“解放”出来,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歌曲都非常的贴近生活,尤其是低年级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比较简单,以此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创编歌词的能力,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比如在一年级教材中《两只老虎》的歌曲,在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将“两只老虎”创编成各种小动物,有的学生就创编成“两只小狗,两只小狗,汪汪汪,汪汪汪„„”、“两只小猫,两只小猫,喵喵喵,喵喵喵„„”等等。在学生创编歌词过程中,不但启发学生进行歌词创编,还鼓励学生创编动作,即唱到哪种小动物时就要表演出这种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这种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
新课标中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的背诵歌曲,一定是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单的动作,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如在教唱《洗手绢》时,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做边唱。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牢牢记住,只要我唱其中的一句旋律,学生就能够载歌载舞的表演起来。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
另外,低年级歌曲都比较短小,相对来说,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歌曲韵律,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如《小青蛙找家》,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的轻快,学生就可以用青蛙轻快的跳动来表现。最后一句小青蛙终于回到家,心理很喜悦,学生又回到轻快的跳。这样,孩子在唱唱跳跳中掌握了这首歌的情绪,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歌曲处理简单化。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律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且还利用他们对集体律动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
如在学习《大鼓和小鼓》时,我们就用形象的“擂”和“敲”的动作来表现;在《大雨和小雨》这课的学习时,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最后用自己的笑脸(双手托在颌下左右点头)表示小草笑嘻嘻。让学生在律动表演和即兴创造共生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由于律动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动作模仿。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所以音乐欣赏课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在欣赏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时,我让他们随着音乐来动一动、演一演、学一学鸭子的叫和吵闹声,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情绪。
总之,律动教学是为音乐审美活动而服务的。体态律动是通过“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在因素,很适合低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