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36

时间:2019-05-15 02:0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3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36》。

第一篇:[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36

我爱这土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板书)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字音 嘶哑(sī yǎ)

温柔(róu)

喉咙(hóu lóng).....汹涌(xiōng yǒng)吹刮(guā)腐烂(fǔ)....(2)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激怒】停止、停息。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明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诗共分两节。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由: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

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感情

1.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2.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2.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我爱这土地

艾青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进行朗读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在朗读中,生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乡愁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台湾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代表作《乡愁》。

(2)背景链接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与亲人的多次聚散离合之中度过的。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2.生难字词

(1)字音

邮票(yóu)

窄(zhǎi)

矮(ǎi)...大陆(lù)乡愁(chóu)坟墓(mù)...(2)词义

【乡愁】思乡的愁闷。

【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海峡】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通道。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是缓慢的。(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明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1)师述: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别、母子死别、家国分离。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

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家愁(亲情)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家愁(爱情)后来(中年)——丧母哀愁——家愁(亲情)现在(老年)——思归浓愁——国愁(祖国情)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写信可寄家愁

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感情

1.这首诗诗人借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乡愁离绪。其实呢,除了这些形象的事物,还有很多物象能触动你心中的痛,触发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为乡愁打个比方。

明确: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乡愁是一封小小的电子邮件。乡愁是一缕轻烟,缭绕在游子心头。

2.“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都用了哪些形象的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3.《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明确: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明确: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古诗中有许多像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最后,让我们一齐来吟诵这首深情的恋歌,再一次体会诗人内心涌动的思乡爱国情感。

2.布置作业(1)背诵《乡愁》。(2)完成课后练习。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乡愁 余光中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朗读非常重要。因为《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因此学生对这篇诗歌非常喜爱,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第二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我爱这土地 学案

我爱这土地

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我爱这土地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笔名、、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

》《

》《

》《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第三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专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我爱这土地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板书)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1)字音

嘶哑(sī yǎ)

温柔(róu)

喉咙(hóu lóng).....汹涌(xiōng yǒng)吹刮(guā)腐烂(fǔ)....(2)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激怒】停止、停息。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明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诗共分两节。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由: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

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感情 1.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2.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2.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我爱这土地 艾青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进行朗读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在朗读中,生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篇:《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语文九上)

2.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放映题目:我爱这土地,并解题)

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2.背景资料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嘶哑(sī)腐烂(fǔ)撕裂(sī)喉咙(hóu)吹刮(guā)汹涌(yǒng)(2)词语释义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激怒:停止、停息。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讨

1.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朗诵指导:要求听准词句的读音,把握本诗深沉和悲怆的感情基调,注意节奏语速。)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嘹亮”“圆润”等词,能否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不能。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苦难,鸟儿虽然力量弱小,声音嘶哑,却还在奋力歌唱,急于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深情。

3.本诗的意象有哪些?如何解读这些意象?

答案示例:本诗的意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

(1)“鸟”的形象:象征诗人,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但作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的礼赞。

(2)“土地”的形象: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蹂躏(放映百年屈辱史图片)。

(3)“河流”“风”的形象: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放映史上英勇反抗的英雄图片)

(4)“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请总结“土地”的形象。

答案示例: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

5.分析“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内涵。

答案示例:“我”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地。“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6.第二节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泪水”包含了哪几种情形?“常含泪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被侵略——悲伤、激怒的泪水;看到人民的反抗——悲愤的泪水;抗战胜利——喜悦激动的泪水。诗人自问自答,至此,诗人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7.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是在第一节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铺陈描述基础上,感情的迸发和升华。

8.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记。放映资料图片,展现祖国的美丽富饶、繁荣昌盛、强大无比,突出“我们爱这片土地”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1.朗诵《老马》。

2.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改写。(笑容、笑眼、埋葬、融化、夕阳、朝霞、啼血、圆润、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艾青不愧是土地的歌者。今天我们领略了诗人的土地情结。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让我们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六、板书设计 鸟生与死

眷念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对土地

爱得深沉

对祖国深沉的爱

第五篇:2我爱这土地 教案

2我爱这土地 教案 艾青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引导学生把握诗歌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3.能引导学生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试着进行诗歌创作。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土地,端木蕻良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故乡的土壤是香的。我想唯有对土地家园深深眷恋的人,才会有如此敏锐的嗅觉,闻到泥土的芬芳。无独有偶,诗人艾青也曾这样向土地表白:我爱这土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感受那炽热深沉的情怀。

二、写作背景介绍。

通过读文段、看图片引发师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三、“读诗”我能行。(出示朗读提示)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酝酿感情,组内诵读。

3.展示点评,生生互动: “给你锦囊”或“为你点赞”。

(“送锦囊”和“点赞”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词句)

过渡:下面我们走进诗的字里行间,通过“品诗”去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爱。(引出下一个环节)

四、“品诗”我能行。

屏幕出示——

思考交流:

1.在诗中,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应该都紧扣作者“爱土地”而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殊含义?(注意这些词前面的修饰语)

2.哪些词句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爱?

(组内交流后再展示)

结论:

1.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特殊含义(即象征意义):

土地——遭受侵略践踏的国土

河流、风——反抗精神

黎明——光明未来

2.分析“常”、“应该”、“嘶哑”、“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等词句,感 受作者对土地的爱。

过渡:当年的战火牵动着的又何止作者一人,接下来,我们来读另一首诗。(引出下一个环节)

五、“品读类文”我能行

屏幕出示: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思考:

1.哪句诗最触动你?为什么?

2.既是“类文”,有何相同点?

过渡:

有多少个爱国者,就有多少个对土地的抒情者,下面我们也来“为国写诗”。(引出下一个环节)

六、“为国写诗”我能行。

1.鼓励学生以抗日战争或当下为背景写“三行情书”,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2.展示并点评学生所写的诗歌。

七、课堂小结。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总结)

结束语:同学们,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养育了我们,不管 何时,我们感恩她、守护她,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我爱这土地。建议再读《我爱这土地》,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表达我们心中对土地的热爱!

八、布置作业。

积累抒发爱国之情的诗歌,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

教学反思

下载[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36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3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