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1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目标达成: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仁慈:慈爱慈善。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创境激趣】

一、孟郊有首《游子吟》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胡适的一篇文章 《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先由学生介绍)(2-3分钟)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做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家风范。

胡适,世居安徽绩溪,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北京大学校长。

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民国五十一年逝世于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岁。

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一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后来的八不主义:

1、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2、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3、不用典;

4、不用套语烂调;

5、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6、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7、不摹仿古人;

8、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的看法是:

1、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

2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3、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自学导航】

1、理清文章脉络。

2、认识母亲形象。读课文(5-6分钟)思考: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我们会说这是一个

的母亲。分别是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共10-12分钟)(1)严厉

对我的管教(教之严):

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2)温和

作为后母当家之难(爱之慈): 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句,面无怒色——善良宽容 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忍让温和(3)刚强

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气之刚):

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 【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你是如何体会到的?(6-7分钟后回答)(怀念、感激、敬爱。)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点滴中渗透了无私的爱,现在,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她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呢?我们对母亲表达过我们的爱吗,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呢 【归纳总结 】

1、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做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家风范。

【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追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的文章,人文内涵丰富。

在讲授这一课前,我和同学科的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在课堂上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比如,导入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如果让他们来写这篇作文会如何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构思与课文进行比较,可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我没有想展现太多的东西,只把理清思路作为重点,以此引出对母亲性格特征的把握。这样,课堂上出现一个主问题,便于学生对课堂的把握,便于学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课堂上讲的东西过多,学生什么都设计了,最后也什么都没有弄明白。

在学生的回答上,我没有为了让课堂进展的顺利而刻意地去挑选好学生,而是把中下等学生作为重点,如果他们回答不上来,再让好一点的学生去补充。这样既照顾了差学生,又兼顾了课堂。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

《我的母亲》导学案

一、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四、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字音:文绉绉 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 shēng

眼翳yì 词义:广漠宽恕 文绉绉面红耳赤 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项展示,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偏颇,可借此展开探究讨论。4.展示为母亲做一件事后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

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明确: 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如:“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六、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老舍:《我的母亲》

第三篇:长城导学案第 2 课时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通过学习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我争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在学习中我会激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想去了解更多中国的“世界遗产”。

学习重点:我要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和()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更深入地认识了解长城。

二、走进课文,了解长城

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写道:“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要仔细读一读课文,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要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

1.品读课文,寻找“奇迹”。(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我通过认真读文,知道长城很“长”。你看“远看长城,它像一条__”作者把“长城”比作,写得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长城的“蜿蜒盘旋”,在这里我也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________。从“一万三千里”我读出了长城 好长呀!好雄伟呀!

②我要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一段,一定要读出长城这种雄伟气势。(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我通过细读这一段,能把表现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这些特点的词句用“ ”划出来,如:巨大的()和()。也理解了长城的()和()。我觉得长城的设计实在巧妙,这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高度体现!②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能修筑在这崇山峻岭之间,这么巧妙的设计能出自劳动人民,真叫人惊叹!我要和同学一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一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这一段,我感到古代劳动人民真是了不起!我要把他们付出血汗和智慧的句子画出来反复品味,如:“数不清的条石” 等。

②每每读到这些话语,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我想大声朗读,以此表达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与赞叹,读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

2、感情诵读,赞美“奇迹”

这篇课文写得真好,我想带着感情认真地读一读,还要把我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三、学完课文,感受美:

我眼中的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中的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伟大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链接:

读外国名人参观长城后说的话,读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

五、自选作业:

1、当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长城。

2、我要搜集了解更多我们国家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和资料。

【合作探究】

阅读文本

建议:小组展开,采用多种形式,边读边勾画,要有感情、熟练。

文本探究

探究一:作者远看长城是什么样?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相关句子:

个人体会:

探究二:作者登上长城,看到长城有哪些构造? 列举具体构造:

解析指导1:它们的位置、样子和作用是什么?根据文字和图片画出示意图,尝试着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

解析指导2:你若是登上长城,目睹长城的雄风,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探究三: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导3:查找“奇迹”一词的含义,体会长城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

解析指导4:把在文中找到的相关语段,读一读,用双色笔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加以体会。从“数不清、无数、一步一步、抬上”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因而发出了()的感叹。

体会“凝结”一词,说说这里指的是()和()相凝结,凝结成了()。为什么用“凝结”一词。

探究四:

课文作者采用哪些观察顺序来描写长城?

解析指导5:

句段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句段2: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哟普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句段1中,表示角度的词语是(),句段2中看出作者观察点的词语是上述两段,作者分别从()和()角度观察长城,所观察到的长城特点用句段中的词语表示是()和()。

句段2介绍长城的构造时,作者以()为中心,分别介绍了()、()、()上的相关构造。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部分)顺序来写。(正确的下面画横线)综合探究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小组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解析指导6:第一、从历史上说,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讲,这一工程都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可以通过“孟姜女”的故事了解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个角度看,长城可以说使我们历史的屈辱,是古代君王残暴、懦弱的表现。

第二、从巨大的工程量来说,是个2000多年,劳动人民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修筑了这样宏伟的工程,不得不让每个中国人深思,我们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同学们还可联想一下汶川地震、甘肃的泥石流等等。来进一步体会我们民族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城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1、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崇(cïng)山峻岭

凝(níng)结

陡峭 B、堡垒

气魄(pî)

屯兵(bīn)C、嘉峪(yù)关

盘旋

打仗(zhàng)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 美好

② 赞许

③ 地名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青年朋友。()

浙江嘉兴的南湖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① 聚集

② 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里有三个年轻人报名参军。()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3、读课文中的段落,完成练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额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①、带点的词说明作者由()联想到了()。

②、用“﹏”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③、画“——”的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④、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长城与劳动人民。

建议:可用积累到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表示。

4、拓展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1935年10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望断:望尽。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你最喜欢那句?为什么?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长城导学稿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第七册)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长城导学稿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第七册)2011-11-23

立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稿

课题:

17、长 城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时间:第 八 周星期

2011 年10月

班级: 四(2)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点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自学性训练,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交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集中一个话题或知识点,可以不受课文记叙顺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及时点拨指导)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体达标

(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pán xuán

bǎo lěi

zhì huì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婉()

凝()

杖()

魄()

峭()

蜿()

疑()

仗()

魂()

俏()

六、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第五组课文单元导学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到以后的学习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让学生充分感悟“世界遗产”的魅力。

第17课《长城》导学案

科:

级:

四年级

题:

型:

时:

两课时

间:

10月30日

主备人:

修改人:

审核人:

邹春莲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

学习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者图片资料。

预学案:

一、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预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字。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布置学生整理自己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者图片资料.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总体特点。

3、了解作者的观察思路和文章的整体脉络。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堂环节

我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3分钟)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检查新词认读情况:、强调字形难点、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师重点强调:

①容易读错的字:旋、隔、屯、垒 ②容易写错的字:崇、嘉、慧、魄

3、解释新词: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4、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1、用多种方式认读新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垛子、瞭望口、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血汗、智慧、凝结、气魄雄伟、奇迹

2、? 用熟悉的识字方识记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4、选择喜欢的段落汇报初读情况。)

三、自主合作,初识长城。

(20分钟)

1、让学生根据学案小组交流,完成自学。

2、汇报交流:

(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知名轮流朗读。

(2)说说整体印象。长、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独一无二。

(3)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四、检测、反馈。(7分钟)我们来填一填,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练习:说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什么意思? 本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看长城,主要写长城的(),第二自然段()看长城,主要写长城的()。第三自然段展开()。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在阅读中深入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和“气势雄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当小导游向同学介绍长城。

课堂环节

我的想法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汇报。

二、细读探究(26 分钟)

出示学案,自主学习:

(一)、远看长城。填句子1,分析作者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写作。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近看长城。交流问题2、3

(三)、有长城想到。指导有感情品读重点句:(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4、朗读最后两段。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 蜿蜒盘旋。从 东头的山海关 到 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说话训练(6分钟)

读完全文,你能说说为什么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吗?

推荐一两名小导游介绍一下长城。汇报交流

四、反馈、延伸,读写结合。(6 分钟)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长城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血汗智慧

伟大奇迹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第16课导学案

荥阳四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编号: 32 —3

3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科目:八年级语文编写人:胡爱萍审核组长:胡爱萍审核领导:温馨寄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学习目的】

1.识记“迤西”“譬喻”等生字词。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描写方法。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学习难点】领会三种场合唱歌的不同场景,欣赏写法上的差异。【知识链接】

1、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

2、有些四字词语可以颠倒顺序而不改变语意,如“避疫免灾”可说成“免灾避疫”。试分析下列四字词语,能颠倒顺序而不改变语意的一组是()。

A.唱和相续 清洁索利 盛会难逢B.龙吟凤哕 呼朋唤侣 别开生面

C.晨光熹微 舒卷张弛 扶摇盘旋D.随事押韵 哑口无言 循环无端

3、根据语境或词语的意思,在下列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

A.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引经__________)B.开头先言他物起兴抒情。(即物__________)C.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__________不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二、精读课文,探究质疑。

1、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形式,对有关文段深入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喜欢的原因。(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

温馨提示:我喜欢的是第种歌会形式,因为

2、品歌会:体味云南的美和作者的感情。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结合文章中所做的标注和提示反复研读课文后,进行回答。

(1)文章第四段对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后作答,这里写出了云南的美。

(2)文中写了三种类型的人,年轻妇女表现了美;赶马的女孩子表现了美;吹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鼓手(歌库)表现了美。

《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3)从演唱内容与特点方面看,第一种歌会形式美在,第二种歌会形式美在第三种歌会形式美在集中体现了云南的歌美、民俗美、人情美、艺术美、文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化美。【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准下列字音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

3、赞歌会: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云南之情。

三、拓展迁移,放飞思想。

1、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民族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吗?找出一两个,写在下面。

凤哕()迤西()糯米()忌讳()荆条()酬和()

铁箍()柞木()矗立()掠地()熹微()屋脊()2、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请拟一条宣传的标语,或提几条建议。

(2)识记并理解下列词语。

四、课堂检测,查缺补漏。酬和引经据典别开生面悠游自在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忌讳若无其事龙吟凤哕即物起兴

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云南歌会带给你的总体感受是。

(2)作者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尽量用四字短语回答)侧重点各是什么? 第一种形式:山野第二种形式:漫歌

第三种形式:村寨

2、带着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能说出理由。

三、课堂小结,回顾主题。

四、课堂检测,落实效果。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和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情歌酬和(音;hé,义:声音相应)蹲踞(音:jù;义;蹲或坐)

B.蹬秋千(音:dēnɡ;义:踩踏)淳朴(音:chún义;朴实,淳厚)C.快速下坠(音;zhuì义;落)矗起(音:chù,义:直立,高耸)

D.龙吟风哕(音;huì;义;鸟鸣声)气氛(音:fēn,义;气象,情势)

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1.你认为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

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________ 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4.请你学习这一段的写法,给你身边熟悉的人写一段肖像描写。(100字左右)

五、反思得失,再接再厉。

第五篇:八年级科学4.5-《欧姆定律》导学案(第2课时)

《欧姆定律》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欧姆定律,2.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难点】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知识回顾】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两个变形式

和。

3、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2的电阻为10Ω,电压表的示数为2V。对于R1和R2可求那些物理量?

2、如图所示,灯泡L1的电阻

为20Ω,灯泡L2电阻为10Ω,通过灯泡L2的电流表为0.6A。

L1

L2

对于灯泡L1和L2可求那些物理量?

3、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3

V,L2的电阻是12Ω,电源电压是9V特,则L1的电阻是多少?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5、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4A.求:(1)电压表V2的示数;(2)R1、R2的阻值.

6、为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被广泛应用。有一种由酒精气体传感器制成的呼气酒精测试仪,当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其电阻值降低,如图21甲所示。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

Ω。在图21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定值电阻R2=20Ω。求:

(1)

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多少;

(2)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0.2mg/ml

酒精气体浓度0.8mg/ml,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试通过计算判断被检测者是否酒驾。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母亲导学案2

    诚孝博学修德砺志 王兰庄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我的母亲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 李艳审核教师 钱春英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胡适及作品,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意。 2、掌......

    2014年春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4_Why_don’t_you_talk_to_your_parents》(第2课时)导学案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第二课时 (Section A 3a-4c)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这封信,我们学会遇到问题要主动地去和家人,朋友,同学交流。 2.学习文章中......

    《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辽宁省桓仁县东山中学四维学案辽宁省桓仁县东山中学四维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于贵平审核:东山八年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02 且称......

    第2课时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案(

    第2课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案(备课人方小红 2011、12、26) 一、考纲指要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Ⅱ) 2.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Ⅱ) 3. 自感现象(Ⅰ) 4. 日光灯(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故乡》导学案1 鲁教版五四制

    《故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3.理解课文通过人......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1单元 第2课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1单元 第2课第1站《人生需要坚强》导学案 班别:________ 第______小组 座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一种优良......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2、感悟内容,品析文中的两......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