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课时大洋洲教案
大洋州采风(2课时)
一、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大洋洲音乐的基本情况和艺术特色。
1、通过学唱和背唱《剪羊毛》,了解接受欧洲音乐影响之后的澳大利亚民歌的特点。并初步掌握二部合唱声部之间的协调、和谐。
2、通过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的欣赏,了解大洋洲原住民音乐特点,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通过《理发师》曲目欣赏、跟唱、用竖笛吹奏,理解歌曲与演奏的不同特点,同时启发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处理来吹奏这首曲子。
二、教学准备:录音机、本单元相关曲目的录音带、介绍大洋洲概况的文字、地图、名胜图片、二声部歌曲《剪羊毛》的歌谱。
三、重点与难点
1《剪羊毛》重点:练习二声部合唱,初步掌握声部之间的配合协调、和谐。
难点:由于平常较少接触二声部歌曲,所以,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从思想上驱除自卑感,另一方面可通过分声部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唱熟各声部,让后再配合。
2、欣赏:歌曲《理发师》、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竖笛演奏《理发师》 重点:(1)理解大洋洲音乐简况和特点;(2)通过竖笛演奏《理发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难点:因为大洋洲音乐资料较为缺乏,所以,要理解其音乐特点比较困难。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大洋洲音乐为中心,拟安排2课时。从二声部合唱《剪羊毛》导欣赏歌曲《理发师》、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和平之舞》、《比尔比尔》再到竖笛吹奏《理发师》,注意内容之间的衔接,引导学生理解大洋洲音乐特点,并培养二声部合唱能力和以自己的理解来吹奏竖笛乐曲的创新思维。
(第10课时)教学内容:
1、***:二声部合唱《剪羊毛》。
2、简介大洋洲和大洋洲音乐。
教学目标: 学会二声部和唱曲《剪羊毛》;感知二声部合唱曲的声部关系;初步了解大洋洲及其音乐简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预学导入:1.在二声部合唱《剪羊毛》的歌声中,学生走进教室,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具有交浓郁的欧洲音乐风格),由此引发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的阐述,结合世界地图、大洋洲地图集其音乐简况。并引入对二声部合唱《剪羊毛》的学唱。2.为了使学生理解声部关系,必须让每位学生都学唱两个声部。
二、深入探究:1.学唱《剪羊毛》主旋律两遍以后,引导学生分析乐曲:(1)调式、调性(C大调);(2)节拍、节奏特点(四二牌子,以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为特点);(3)旋律进行特点(级进、大三和弦分解上行和连续音阶式进行);(4)音乐结构(有再现的二段体);(5)音乐情绪(愉快活泼)。2.边听音乐,边唱主旋律乐曲,唱熟歌词。
三、精导:学唱副旋律:(1)第一部分B段的第二部分;(2)第二部分A段的第一部分。
四、提升: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第一、二部分,进行二声部和唱练习。
五、小结,布置预学: 课后记: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剪羊毛》;欣赏歌曲《理发师》、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和平之舞》、《比尔比尔》;用竖笛吹奏《理发师》。
教学目标:背***曲《剪羊毛》;欣赏歌曲《理发师》、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和平之舞》、《比尔比尔》;用竖笛吹奏《理发师》,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感情,及其所体现的大洋洲音乐特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唱二声部合唱曲《剪羊毛》。
二、预学检查:欣赏歌曲《理发师》,启发学生对比《剪羊毛》与《理发师》的异同。(1)感情气质,一是愉快活泼,一是诙谐风趣;
(2)调式、调性,都是C大调,《剪羊毛》音域c1-f2,《理发师》音域c1-c2;
(3)节拍、节奏,都是四二牌子,《剪羊毛》以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为特点,《理发师》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特点,更为单纯;
(4)旋律进行,《剪羊毛》以级进、大三和弦上行分解和音阶式进行为特点,《理发师》以同音反复和三度音程为特征。(5)结构,《剪羊毛》为二段体。
三、深入探究:介绍大洋洲音乐的两大类型:一是流行于澳大利亚城市,尤其是澳洲移民及其后一种,接受欧洲音乐深刻影响的音乐,《剪羊毛》、《理发师》就属于这一类型;二是流行于大洋洲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等地原住民众的传统音乐,具有追求崇尚自然美的音乐审美特征。
四、精导:欣赏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和平之舞》、《比尔比尔》。在分析这些舞蹈及其音乐时,必须紧扣“追求崇尚自然的音乐美”这一音乐审美特征。
五、提升拓展:学习并创编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
六、小结,布置预学:
第二篇:《大洋洲》复习教案
《大洋洲》复习教案(参赛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对于区域地理知识,利用区域分析的方法,以区域分析为地理切入点,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人文、历史、交通、土壤、经济、政治等等。本节以大洋洲为例,通过对大洋洲的区域分析,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复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
主要内容:大洋洲概况,主要国家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大洋洲的概况和主要国家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分析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思想教育:树立全球意识。
思路设计:世界区域地理知识面较广,本节以大洋洲为例,从概况入手,着重初高中地理知识的结合,联系高考,抓住本区的主要特征,培养区域分析能力,对其它区域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即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提问:大家是否还记得,25届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 学生回忆:略
教师引入:本次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世界地理部分的大洋洲。板书:大洋洲 投影1:
“复习目标”
1.大洋洲的概况和主要国家的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区域地理分析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引导:请大家结合大洋洲的区域图,复习并总结大洋洲的相关知识。投影2:
教师提问:我们先来看一下大洋洲的总体情况。学生总结:四至及主要国家等
教师提问:为什么大陆面积不很大而中央沙漠面积很大? 学生探讨:结合位置、地形、气候等等。教师提问:那么澳大利亚有什么气候类型呢?
学生总结:若一个学生总结不完善,可由多个学生总结半环状的气候植物带(澳大利亚南纬11°—39°之间)北部沿海一带属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东北部沿海降水特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沿海一带,为地中海式气候,大陆中央为荒漠。
教师引导: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昵?
学生思考后可得出结论:与纬度、地形、风带气压带及寒暖流等有密切关系。教师引导:澳大利亚有什么样的地形呢?
学生总结:三个纵列地形区(东部山区、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教师引导:还有哪些大洲也有类似的地形区呢?对当地的气候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补充:美洲(北美、南美)、欧洲等
教师提问:大洋洲主要国家的经济类型如何呢?我们分别来看。教师引导:通过气候类型方面加以引导。澳大利亚 新西兰
学生总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特点。
教师可适当提示:新西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教师补充:大洋洲人口也主要集中于这两国,其中,澳大利亚人中较多,并且多集中于东南沿海。那么,思考一下:
1.还有哪些国家的人口分布也有这样的特点? 2.是什么因素使得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个区域? 学生思考:世界主要国家人口分布。
教师引导:美国、中国、巴西等国也是如此,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考虑。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资源(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基础、工业、开发历史等角度。小结:以上我们总结了大洋洲的有关知识。包括: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等方面。下面我们就大洋洲的有关知识,做一些练习题: 投影:习题组1:
1.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______,也是世界人口______的大洲。它介于______洋和______洋之间。
2.大洋洲的居民,绝大部分是______种人移民后裔,少数______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3.历史,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是______国的殖民地。
学生回答:1.大洋洲
最少
印度
太平
2.欧洲白
土著
3.英 小结:本组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投影:
习题组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A、稻杆,B、牧草,C、羊粪,D、羊毛,牛肉,E、增加土壤肥力,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
(2)该农物对市场的适应性较(),收入的波动性较()。(3)该农物种植的各小麦,收割期在()。(填选项的代号)
1.二、三月,2、五、六月,3、八、九月,4、十一、十二月。
(4)该地处于()(地形区)的西侧降水量较(),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是()。学生活动1:观察农业特点
学生活动2:确定具体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填空
教师补充:本题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河某流城的农场土地利用分布图,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用地的平面结构,二是农场经营在时间系列上的生产作业系统,包括种植业(小麦)和畜牧业(牧羊业)的经营方式与过程。它本身也反映了一种比重成功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既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同时市场的波动也较小,需注意的信息是:土地利用平面图中牧草地、小麦地、耕地的交错分布;生产经营网络图中秸杆可作为绵羊的饲料,羊粪可以肥田,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小麦产量,这本身就是表明了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本题参考答案是:1)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是:A、E、C、D、B、2)强,小。3)④十一月、十二月(南半球的夏季)4)大分水岭,承压水。承接:下面我们来看几例区域分析题目。投影:
习题组3: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字母代表的气候名称: A B C D E F(2)据气候分布分析,该区降水 量分布是从 三面向 呈 状递减,植被由 逐 渐过渡为、。
(3)这块大陆四面环海,但大部分
B C
A
D
E
F 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中部和西部沙漠
半沙漠分布很广的原因是: 学生活动1:根据海陆轮廓判读出此图为大洋洲。学生活动2:回忆澳大利亚的半环状的气候植物带。
教师补充:本题提供了几方面的信息,一是纬度信息,如南回归线等。二是海陆轮廓,如澳大利亚。三是半环状的气候分布。信息量较大而充足,为本题降低了难度,因此,本题属区域分析中较容量的题目。投影:习题组4:
1、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诸岛属于()群岛。(2)A地是世界著名的多雨中心,其形成原因是:夏半年,它处于()的影响,盛行()带来()位于()沛,主要降雨类型为()里副热带高压较弱,受海洋影响,仍有较多降水。
学生活动1:观察地理坐标。
学生活动2:结合风带气压带分布分析成因,并得出结论。
教师补充:本题的应用性特别强,是典型的地理信息的判识、摄取、分析、应用能力的考题。从考试结果来看(1992年高考题),本题的失分率特别高。这也说明不少考生对地理信息的判别应用能力比较差。判识应用地理信息解答本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地理坐标,判读地理位置,即西经156度至160度,北纬20度至22度,大致是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而诸群岛应该是夏威夷群岛(大洋洲)。这同时表明区域可能受夏威夷高压的影响。2)图中A地附近为一山峰,即意味着其可能在迎风坡出现地形雨,而且题中文字部分已表明这里有较多降水的已知结论。因此,A地成为多雨中心其原因是:夏半年它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南缘(副热带高压夏季向北推移),再加上东北信风的影响,东北风(这两空的推理分析最难,要注意前后联系来思考问题)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同时它正为位于迎风坡,主要降水类型是地形雨。注意本题第二问的前三空需前后关顾才能准确填对。
学生讨论:总结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规律。教师总结:区域地理是文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板书设计:
大洋洲
1.概况:位置、气候、地形、经济等 2.区域分析
第三篇:10.3大洋洲概述 第1课时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
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大洋洲地形和气候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直接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汪洋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被南回归线穿过,被两个大洋包围。说起澳大利亚,它也有着浓重的殖民色彩,它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我们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国旗图案上就能看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件展示两国国旗)
关于这段历史,同学们可以登录Baidu网站,通过搜索关键词“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样突破了课堂局限性,给学生构建起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件展示国徽图片:
观察:澳大利亚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4.探讨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板书)
试用大陆漂移的假说,分析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而南极生物很少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
5.说到澳大利亚的动物,不得不提澳大利亚的羊。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羊特别多,因此称澳大利亚为(板书)。
其实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并没有羊,这些羊都是殖民者随船带来的移民羊,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绵羊数量迅速增加,经过不断改良培育成的美利奴新种细毛羊,产毛量高、毛质细长柔软。
(1)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羊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P7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对照P7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探讨:
师:其实,澳大利亚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下面,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板书: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师:请同学们看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并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不过,我们同时注意到在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分布图上,有一些地方没有任何农业带,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书上专门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解决活动中提及的问题来寻找上面问题的答案吧!组织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活动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1是要求学生从地形的特征来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合理性;问题2是在要求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基本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出气候对农牧业产生的具体影响;问题3是将地形和气候结合起来,说明对农牧业的影响是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问题4是通过对澳大利亚人充分利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来发展农牧业的分析,认识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聪明才智。
展示课件,共同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气候等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及其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分布。
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水资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每一小组选择一个要素分析。)
6.各组代表发言。
完成课件练习题。知道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明确澳大利亚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
提问:读“澳大利亚地形图”,说说东、中、西部地形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海拔分别是多少?
师:读图澳大利亚最长的河流──墨累河。提问:说出本区所处温度带? 生:热带、亚热带、温带。
师: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 生: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
师: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候干旱,形成草原和沙漠;东北沿海全年高温多雨,为原始的热带雨林;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仅为中国的1/45,因而,广大的土地资源可以被用来开发为农牧业用地。人们在长期的实际生产中,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的高度机械化,开辟大规模的农场等等,以此来减少劳动力的消耗,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但由于澳大利亚地理条件中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在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在东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东北沿海地区和东、西部的山岭地区,由于地形或气候相对干燥,只能形成粗放的牧业区;东南地区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有一区域为牧业和经济作物混合带,也是由于此处正是东部大分水岭末段的缘故。
[板书设计]
一、陆地面积最小的大洲
1、纬度位置:大致在东红1100至西经1400之间,跨东西两半球。
2、海陆位置:介于“两洋四洲”之间,即位于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濒印度洋,东和北临太平洋。
3、面积:897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小的一个大洲。
4、主要岛屿:
A、新几内亚岛;B、塔斯马尼亚岛;C、新西兰南北二岛;
5、三大群岛:
A、波利尼西亚群岛;B、密克罗尼西亚群岛;C、美拉尼西亚群岛。
二、袋鼠之国――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2、领土构成: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组成。
3、面积:769万平方千米,占大洋洲的大部份。
4、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树熊)、鸭嘴兽等。
(一)、自然环境特点:
1、三大地形区:
A、东部山地;B、中部平原;C、西部高原;
2、大自流盆地: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区。
3、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地中海气候; E、亚热带湿润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分布特征:总体上呈向西开口的半球状分布。
第四篇:2014大洋洲中心小学教导工作总结
大洋洲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教导工作情况汇报
一学年以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我校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教学研究科学化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全面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对本年教导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促进了教师专业快速成长。一学年以来,我们以教学日常工作常规制度和评估方案为学校常规工作的准绳,通过开展百校千课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为重点促进教学常规工作实现常态化。
1、创新百校千课形式,改进和丰富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实行捆绑评价,建立教学指导团队加强教研管理,开展师徒结对帮扶促进以老带新。让学校处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要求在“研”字上求发展,在“磨”字上求突破。真正使教研活动深入人心。
2、认真抓好教学检查工作。教学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学校于期初、期末进行两次认真检查,对备课、作业等进行严格要求和检查。我们还对教师进行“推门听课”,通过教学专项检查、学生座谈,了解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的情况。
3、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继续抓好后进生跟踪工作,在期中对各学科进行了调研和跟踪分析,及时了解情况,改进教学策略。
4、课程计划进一步得到落实。
5、阅读教学富有成效。一年来,通过以检促教、示范引领,阅读教学正常化。通过打造阅读指导示范课、阅读交流栏展示评比和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6、要求每位教师潜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进行第二次备课、试教,一次又一次的“磨课”,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教学设计更趋合理,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7、加强了对村小的教学管理。教导处为了切实提高村小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每学期通过送课下乡、发挥中心小学的资源优势和骨干引领作用,促进村小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百校千课”活动中,有34位教师报名参加,打造出了6节精品课。教师更深刻地领会了光盘教学的意义。
8、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安排骨干教师到外地听课,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和各种教学观摩活动。要求县级、镇
级教学能手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研讨课;其他教师上好公开课。并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根据上课情况认真写好教后感,真正实现理念的刷新,行为的改变。
二、队伍建设有成效。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我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教研活动,一直以来,对于青年教师,我们给他们压担子,也给予他们机会。如:听课——青年教师优先,严要求,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多提不足;外出学习——青年教师优先,县外的活动,更是全让青年教师参加。我校7名教师先后派往外地学习。坚持以活动促发展。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挂牌课,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上好一堂体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公开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满20节。通过观摩与讨论,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敢于尝试的人,才能体会到实践新课程的快乐与艰辛,教研成绩才会突出。
三、学生轻负担,全面发展。
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支配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长,这是我们所想的,也是我们所做的。我们配合学校组织了达标运动会、书画比赛、作文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身体素质上去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四、开展了特色活动,追求特色建设。
1、写字教学。每周20分钟的写字课,要求低年级练铅笔字,中高年级练钢笔字,语文教师对写字进行指导,做到“写必批、批必导”。教导处负责检查评比。
2、开展课外阅读,创建书香校园,这是我校的另一特色活动。每班建立了图书角,围绕“我读书、我阅读,我成长、我快乐”的主题,大力开展有效阅读,愉快阅读,同时读写结合,让每月一期的阅读交流栏成为师生自由抒发生活的绿洲。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1、教学过程管理科学化有待进一步加强,要量化教学评估体制,强化制度管理,严格要求,管理到位。
2、教研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充分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3、学校特色不够明显,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科教学,提升学校品牌。
4、部分教师制作、运用课件能力较弱,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大洋洲中心小学教导
2014年2月
第五篇:大洋洲镇中心小学特色材料
大洋洲镇中心小学特色材料
大洋洲镇中心小学现有22个教学班,在编在岗教职工46人,教学楼、生活楼、宿舍楼依次排开,学校分区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是一所较大规模的农村完全小学。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创新促发展。学校借助“百校千课”活动的契机,深入贯彻“高效课堂”新理念,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校全面铺开高效课堂,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课堂文化的重塑。通过教学论坛、赛课、磨课、结对帮扶等方式搅动学校教研的一池春水,催生了万花齐放的旖旎春色,也极大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2013年黄艳红老师在“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大赛”和“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中连获市一等奖,全校近两年在县里的赛课中多次获得佳绩,在教学教研上的历史性突破已成为了学校的一面旗帜。
二、树立危机意识,勇破常规求跨越。
大洋洲镇历史上教育欠账较多、校舍破旧。近年来,学校直面硬件设施日趋落后陈旧的严峻现实、勇于树立危机意识、打破惯有思维,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契机,通过示范性村小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改项目等平台、外引内联筹措校建资金,精心规划,先后筹措校建资金400余万元,新建了一栋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以及正在建设的教师周转房、学生食堂等项目。在学校硬件配套、硬化美化绿化、教学设施的更新等方面也累计投入资金39万多元,做到了四季有绿,常年有花,美观、明亮、新雅,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村小建设同样日新月异。学校争取项目资金共计294万余元,兴建了两栋教学楼,改造了一栋教学楼,今年即可实现消灭所有低矮平房的目标。同时新修两处标准篮球场,添置了一大批教学设备,把全镇所有的破旧课桌椅全部进行了更新,学生的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学校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学校更是舍得投入:电脑房、标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还率先建设了覆盖全校各科室、教师的信息网络,可以说几年的功夫,学校就由农业社会直接跨进了信息社会的门槛,一所现代化信息化校园已初具雏形。每个村小也都配备了电脑,连通了网络,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今年中心小学所有的教室又全面实现班班通工程,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大洋洲镇中心小学在校建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并在县电视台《走遍新干》栏目中作了专题报道。
三、打造书香校园,和谐家园。
学校不仅教育资源日益优化,更注重打造内在的人文特色。学校把“书香校园”作为一个主抓手大力推进。建起了百米校园文化长廊,新建了开放书吧,开设了阅读课,学校还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弘扬主旋律、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制定了详实的行动设计,从人员配备、时间安排、阶段考核等方面全方位跟踪推进,实现全员参与、阵地推动、情感熏陶、厚积薄发,全校师生不分长幼,用诵读国学经典的形式为 “书香校园”涂抹上一层文化重彩。2012年在全县教工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不仅教学成绩再上层楼,第二课堂更是红红火火,成了展现自我、凸显个性的舞台。写字课、阅读课、课外兴趣小组的开展有声有色。在全县的文艺调研中,大洋洲镇中心小学推出的节目连续多年获得县一等奖。
加强 “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一是“留守学生”日常管理规范,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机构,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制定了相应制度,学校还与班主任和“留守学生”现监护人签订了关爱责任状;二是开展了有特色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首先是全方位关爱“留守学生”,将关爱“留守学生”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不单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留守学生”,还专门设立了“知音信箱”让“留守学生”倾吐,咨询有关心理、生理知识,从心理健康角度关爱“留守学生”;学校还让每一同学主动交一个“留守学生”朋友,每一个教师与一名“留守学生”结对子,校广播站还专门开设相关栏目、定期播出“点歌台”、“文化广角”等丰富“留守学生”生活,少先队大队部还每月组织一次“留守学生”集体生日会,让“留守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学校没有把它当成一句挂在墙上的口号,在体育活动中坚持全员参与,讲求实效。不仅有制度、有措施,有记录,更通过运动会、武术表演、跳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点燃师生激情,储备健康正能量。在全校组织开展 “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的大课间活动,将跳绳作为主打运动项目进行推广,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大课间俨然成为了学生跳出快乐人生的一个大舞台,学生的素质和体能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去年的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大洋洲小学代表队就再次荣获小学六年级组第四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