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 我也能当科学家》教案1
《2 我也能当科学家》教案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进行探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2)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实施方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将采用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回顾反思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玻璃瓶、小鱼、水草、软木塞、自制表格、图片。教学流程
一、模型与解释:
1、出示图片,设疑导入。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子,瓶子里养着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草,一年多过去了,小鱼还活的很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2、引导学生猜想、表达与交流。
3、合作探究(1)分组做实验。
指导学生用已有材料动手做做看,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证实自己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并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议。
4、教师小结
二、回顾与反思:
1、谈话导入: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结论?能进行分析吗?还可以将其写下来或画出来。
2、发放自制的表格,引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我的科学经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拓展延伸:
结合学生的科学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应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篇:《3 我也能当科学家》教案1
《3 我也能当科学家》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进行探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2)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实施方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将采用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回顾反思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模型与解释 1.出示图片,设疑导入。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子,瓶子里养着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草,一年多过去了,小鱼还活的很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2.引导学生猜想、表达与交流。3.合作探究(1)分组做实验。
指导学生用已有材料动手做做看,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证实自己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并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议。4.教师小结
二、回顾与反思
1.谈话导入: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结论?能进行分析吗?还可以将其写下来或画出来。
2.发放自制的表格,引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我的科学经历”。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拓展延伸
结合学生的科学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应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篇:《我也能当科学家》教案3
《我也能当科学家》教案
课程要求:
(1)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进行探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2)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教学方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回顾反思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引导点拨法
教学资源:
玻璃瓶、小鱼、水草、软木塞、自制表格、图片
教学流程:
一、模型与解释:
1、出示图片,设疑导入: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子,瓶子里养着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草,一年多过去了,小鱼还活的很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2、引导学生猜想、表达与交流。
3、合作探究:
(1)分组做实验。
指导学生用已有材料动手做做看,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证实自己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并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议。
4、教师小结
二、顾与反思:
1、谈话导入: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结论?能进行分析吗?还可以将其写下来或画出来。
2、发放自制的表格,引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我的科学经历”。
第四篇:《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教案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教案
教学目的:
1、能综合运用所学习的观察方法,以岩石等为主题内容展开相对自主的研究。
2、能以合适的方式,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3、乐于探究,能积极参加岩石的观察研究。
4、了解岩石有不同的种类、特征,了解人类对岩石的运用。
教学重点:
岩石的观察研究。
教学难点:
了解岩石有不同的种类、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盐酸、铁钉、锤子、滴管、铜钥匙、小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新课:
一、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1、关于岩石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小组讨论。
2、集中汇报,教师板书。
3、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选择。
二、制定观察研究计划:
1、出示研究计划样本。
2、学生了解研究计划的制定方法。
3、小组讨论选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4、教师抽查研究计划,全班指正。
三、收集岩石:
1、课堂收集。
2、课外收集。第二课时 教学新课:
一、观察研究岩石:
1、拿出采集来的岩石标本。
2、检查研究计划,完善研究计划。
3、分工合作,观察岩石。
二、整理记录,展示成果:
1、整理记录。
2、全班交流汇报研究成果。
3、选择好的张贴展示。
4、小组之间展开互评。
5、教师总结评价。
第五篇:《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教案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借用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方法。
2、知道制定出的研究计划必须周密、可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尝试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2、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及时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能按计划实施研究。
3、针对自己想了解的海洋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模仿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活动中体验找到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时的快乐。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水槽、烧杯、量筒、橡皮泥、铁块、茶杯、几块大小不同的卵石等。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和物体都要占据空间,一旦浸入满满的一盆水,必定要挤出一些水来,挤出来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的物体的体积,如果物体完全浸入水中,那么只要测量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体积。重量相同的不同的物体它们的体积是不同的。根据这点,阿基米德将国王给工匠的同等重量的纯金和王冠先后浸入满满的一盆水中,比较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从而辨别王冠是否掺了假。
新课讲解:
拓展——了解海洋的秘密
1、关于海洋世界你了解什么?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教师板书
2、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选择,对选择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可以建议组成合作研究小组
3、讨论制订计划
(1)确定研究方法
(2)计划的内容
(3)调查的方法
4、完善调查计划
5、课后实施调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