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也能创造》教学设计
《我也能创造》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2、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1.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发明创造的各种资料。
2.制作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由《伞的发明》故事导入 2.创造的意义
(1)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如:弓箭的发明;制造石器和陶器;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火车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电灯、汽车、飞机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明,如电子计算机等;人造卫星、载人航天飞船等标志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发明。
(3)活动:“人类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之最”知识抢答赛。世界发明之最.ppt 最成功的发条式收音机是()发明的。
A.里沃·贝利斯 B.托马斯·爱迪生 C.达尔文 持有专利最多的发明家是
A.托马斯·爱迪生 B.塞缪尔·霍普金斯 C.西德妮·底特曼 最年轻的专利持有者西德妮·底特曼是()人。A.英国 B.美国 C.匈牙利 最早的自动取款机是()发明的。
A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b.阿兰·舒格特 c.约翰·谢泼德拜伦 最早的圆珠笔是()发明的。
A.爱德文·兰德 B.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 C.塞缪尔·霍普金斯
(4)教师小结。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启发学生捕捉创造的灵感
教师:其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创造发明资源,伞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捕捉大脑中闪现的灵感火花,就可能使积极的发明设想成为现实。
大胆想像,你也来发明创造吧。教师呈现创造的范例:你也来发明创造吧.ppt(1)奇巧二合一
A.电视+电话=可视电话。B.电灯+声音=声控路灯。C.卷帘门+纱窗=隐形纱窗。D.()+()=()。(2)创造新事物
A.沙漠之舟:能在茫茫沙漠中自由行驶的船。
B.轻便折叠桥:超轻量、能随身携带、供两人并排通过的桥。C.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创造在身边
(1)看教科书第10页中的六个发明创造图片,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发明了什么?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发明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其实,创造并不只是那些绝顶聪明的大人物才能做到的,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普通工人、家庭妇女,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你发现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吗?(3)集体交流。
小结:他们对生活观察细致,深入生活,善于思考,能找到生活中的不足,并想办法解决它,创造它。如果向他们学习,那我们也能创造。2.我也能创造
(1)看教科书第11页11岁儿童发明冲气雨衣的全过程和第12页爬楼梯车和椭圆
形保温瓶的发明过程,说说自己的感受。
(2)讲讲自己同龄人或自己身边人发明创造的故事。(3)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发明源于生活,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满意的用品。只要对它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创造。大发明是创造,小发明也是创造。注意观察,大胆想象,勤于动手,坚持不懈,我们也能创造。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也能创造!”(师生一齐)3.争做“小小发明家”
教师: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满意的事,只要对它们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1)我的生活小发明
讲述故事:高楼安全擦窗机
现在,人们住的大楼越来越高,玻璃窗也越来越高档。这就给玻璃窗的清洁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我想发明一种高楼安全擦窗机。
这种擦窗机由两大系统组成:一是指挥系统,二是清洁系统。其中清洁系统又由两个部分构成:在窗内工作的自动识别器和在窗外工作的喷洒器。识别器大约有巴掌大,两者依靠磁铁相互吸引,共同配合,在指挥系统的帮助下完成清洁工作。识别器由一根3米长的塑料导管和指挥系统连在一起,把搜集到的窗玻璃污染程度及时传回去。指挥系统是擦窗机的心脏,它把收到的污染程度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决定清洁剂的用量,然后把指令发给喷洒器。喷洒器得到命令后,喷洒清洁剂并开始擦拭。工作的时候,识别器自动搜集污染信息并传给指挥系统。一旦污染物被擦掉,指挥系统就命令喷洒器喷水冲洗。玻璃被洗净后,识别器又将信息传回去,指挥系统发出指令,擦窗机自动停止工作。
我把我想发明这种擦窗机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他们都说好。有人还说:“你的想法太好了!得赶快发明出来,别让人家抢了专利权。”校长知道后,鼓励我继续研究,还派科技辅导员帮助我。从此,我开始潜心研究。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我的发明一定会走进你的生活中。
教师:发明擦窗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需要,所以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记住,你想要发明的东西也应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益处。
(2)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自己的小发明讲给同学听,并征求意见。
a你想发明什么?
b你的小发明有什么用途?有哪些特点? c它能给人们的生活或工作带来哪些好处? 3.把你想像中的小发明画下来或写下来。
四、课后践行,引导生活
教师:未来在你的心中,发明在你的手中。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最多的劳动是家务劳动,你能从家务劳动中发现创造的机会吗?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你的新点子记录下来。
第二篇:《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我也能研究》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走进聪明屋”中 的一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乐于研究的情感;培养学生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明白就去思考、研究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只有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思考研究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受到研究的快乐。
从目标来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研究的快乐,养成遇事爱思考爱研究的习惯,学会制定计划是难点,所以设计好研究活动最为关键的。怎样的活动是学生感兴趣又便于课堂学生参与,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研究的乐趣?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最终我选择了以 “纸”为主题开展研究。为此,我设置了三个活动环节:歌曲导入,学会提问;实战练兵,开展研究;拓展延伸,制定计划。
《天地之间的歌》乐曲明快浅显,用在开头导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课上带领学生大声地唱一唱,热热身。由歌曲中“天地之间神奇壮观,要我们动手动脑就会聪明无比”的歌词引出学生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过什么神奇的事情?”,让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这个环节可能是“神奇的事情”问法不够明确,学生一时没能说出自己的发现。可以在歌曲过后加上一段过渡:天地之间的事物多么神奇壮观,我们动手动脑就会发现它们的奥妙,比如为什么装上了空调教室就不冷了,有了电脑就能看到画面?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说法,二年级的学生更能理解。
实战练兵环节,每小组拿出老师准备好的材料袋(打印纸、铅画纸、面纸、报纸)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学习,说说你的发现。意在通过看、摸、闻、思考等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交流过发现后,追问学生:关于纸,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打算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说到了请教、上网、看书等方法,教师适时地小结一下,相机板书课题——我也能研究。
到这儿,研究环节初步体验了,如果只是这样,趣味性不够,没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乐趣。这时老师又抛出一个研究话题:关于纸我们还能做哪些研究呢?网上有人说:一张A4纸能承受一个小学生的重量,你信吗?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观点,最后得出一致意见:动手实践。这是研究的重要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直接播放了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了“纸”神奇的力量。自然又引出新的研究话题,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写下来,课后和同学一起开展研究。
总体感觉,教学重点把握较为准确,活动设计也易于操作,有挑战性趣味性,但实战练兵环节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研究的乐趣。
第三篇:最后一夜努力也能创造奇迹
最后一夜努力也能创造奇迹-致06年考研朋友作者:刘喵喵
我是去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在日历翻到2005年1月1日的时候,想一想那日趋逼近的考研时间,脑袋中不免时时出现缺氧的感觉,人变得异常敏感、脆弱,一点小事都可能使自己找到放弃考研的理由,在咖啡味道愈来愈浓的教室里,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扑面而来,环顾四周,好像别人都志在必得,信心十足,而感觉到自己却越来越没有底气,感觉到自己是在滥竽充数,更担心被别人发现自己的脆弱,于是用手压住自己的头,让自己也装腔作势像真的信心十足一样,被时间的脚步拖着前行!有时也从别人频繁出入教室的次数中找回一点点自信!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久未联系的舅舅,给舅舅讲述自己的近况与迷茫,舅舅没有告诉我太多的大道理,但他告诉我:不要放弃,一夜的努力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记住了舅舅的这句话,也不再认为一切都来不及了,不再认为一夜的时间不能创造多大的奇迹,我紧紧抓住每一分钟的时间,学习,学习,学习!努力,努力,努力!就是在考试的前一夜,我也在图书馆看书到平时的时间才回去。虽然我不敢信心十足的对自己说一定能成功,但是至少在以后的岁月里,当我回首我当年的考研路时,我可以无悔的对自己说2005年的研究生考试,我没有愧疚,因为:我直到最后都没有放弃自己!
考研之日终于到来,在满天的雪花中,我平静地面对了第一场考试,中午吃过午饭我又找了一个雪花吹不到的地方,把下午要考试的内容又大致地看了一下,虽然记不住什么东西了,但保持了信心!
考研成绩下来,单科全部上线,总分329分,这个成绩虽然不高,但是已经超出了我的估分范围。如果我在最后考试之日到来之前就早早地放弃了自己,我敢肯定,想取地这样的成绩是不可能的。
在又一个考研之日就要到来之时,我想告诉千千万万将要参加2005年研究生考试的朋友:对每一个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20日不是一个短日子,2日也不是一个短日子,2个小时也不短,刘翔只不过仅仅用了13秒的时间,不也照样创造出他生命中的奇迹了吗?只要你不放弃努力,谁说你不能创造奇迹!
愿天下考研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第四篇:平凡人也能创造卓越绩效的案例
平凡人也能创造卓越绩效的案例
德鲁克观点:让平凡的人创造卓越绩效
1911年,泰勒先生发表了他的研究——科学管理的原理。他认为管理有科学可循,有原理可循。他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四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对于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他从基本的现象入手,这个现象就是工人的生产产量存在着差异,有的工人一天可以生产12.5吨煤,有的工人一天可以生产47吨煤,产47吨煤的人反而是个子小的,产12.5吨煤是个子大的,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第二是应该合理的挑选工人;第三是培训他们;第四是管理人员要起一般的作用。泰勒先生特别的强调,一开始就强调,管理的目的是让员工和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比如,“快一些干”比“慢一些干”(磨洋工)更符合员工的利益,这个就叫科学管理。正如福特所说,科学管理是心理革命,多就是好。科学管理就是75%的科学加25%的常识。
那么,人力资源管理有没有原理可循?现实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却空耗意气。我们在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和在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观点,这些观点让我们在工作中大费周章却指错了方向。
随便举一个例子,“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 这个观点,但实际上不存在离开任务的管理,也就不存在离开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人认为招聘就是招到最好的人;还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尽可能发展员工、保留那些所谓优秀的员工;有人认为要强调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改变员工的价值观,接受公司的价值观等等。然而,这些常见的观点到底对不对?
德鲁克认为目前的“人事管理毫无建树”。他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到: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多负资产,只是负资产和正资产之间还没有到破产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其实一无是处,因为它对于企业不起作用。德鲁克有几个理由: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错误的理论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没有把重心放在工作上;再就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人事管理,就是做杂事;还有就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看成人际关系管理,认为员工和同事的关系才能够决定他的态度、行为、工作效能。
我们知道,科学管理把焦点放在工作上,放在任务上,是有组织的研究工作,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的元素,针对每一个元素有系统地加以改善,因此,员工绩效是科学管理的核心。这是泰勒研究所作出的贡献。对此,外界对于泰勒的观点有一个评论:科学管理是有关与员工和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可能是自《联邦轮》之后,美国对西方思想最伟大而持久贡献。
人力资源管理有没有原理,有!德鲁克为我们给出了答案:人力资源管理的真理是用平凡的人创造卓越的绩效,用人所长。我今天的这次演讲,就是想证明泰勒观点和德鲁克观点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并尝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的基本要义。
任务分解成具体结构之后,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结果离结构最近
2009年到2012年,我管理的特点是注重超越管理结构的方法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会强调:“不讲理由讲方法”——每一件事情做成都是有方法的,每一件事情做不成都是有理由的,讲理由是会走进死胡同,讲方法一定是会海阔天空。在2009年,我提出员工职业化三条标准:第一,做正确的事情;第二,用最好的方法做事情,取得最大结果;第三,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后来我又提出了工作七步法:定目标、找方法、确定关键行动、确定时间节点、过程控制、结果评价、认可激励,形成一个闭环。还有就是“1+X模式”,注重群策群力、会议制度和奉献精神。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我们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9年销售1千万,2010年的销售比2009年翻了10倍,2011年就达到了3.5亿,2012年达7.5亿,2012年跟2009比增长了75倍,这样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碰到的挑战:人力资源令人烦恼!由于没有结构的方法论去管理企业,碰到的首要问题就是“管人”,对人的管理是非常之累,我开始碰到了一连串的问题:第一是符合智力要求的人少;第二是符合价值观的人很少;第三是支付的培训成本高;第四是支付的劳动成本较高;第五是员工流失率高。我的感受是,太强调员工的聪明和辛苦,所产生的绩效是不可持续的。企业像走进了增长陷阱,我又没有找到让企业做的好的方法,没有一个自动化的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
寻找非人绩效因素。如何去拓展一个企业的增长边界?2012年我开始寻找非人绩效因素,是否有不依赖人的绩效?在这方面电子商务给了我启示。我想这可能包括自动化,包括IT系统。后来我们逐渐把不依赖人的绩效定格在两个事情上,一个是商业模式创新,一个是产品创新。我认为最大的绩效不是来自人的辛苦和执行,而是来自人的创新。从2012年年初开始,我开始探索商业模式到底怎么回事?企业产品的创新是怎么回事?在这个阶段,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让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更有竞争力。
难的是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创新之中。在产品开发中我们又碰到新问题:一是能够参与到创新中的人很少;二是创新的时间成本很高;三是培训的成本很高。一套流程很完善的话,其实执行力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哪个地方?创新并且有执行力。因此,在2013年我提出创意执行力的问题,因此流程工作只会产生一般的绩效,创新才会产生大绩效,但是在创新过程中,如果是动员一般人参与和主导,非常困难。
由此我们可以进行推理:一定是能够产生结果的任务才是正确的。但任务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结果呢?我认为,任务只有在我们找到了完成任务的手段并且判断这些手段可以具备的时候才是可以被判断为正确。而完成任务的手段通常都不会只是一个手段,两个以上的手段,就会形成完成任务的结构。我用数学表达式:Y-X=0(X为手段,可为X1,X2,X3,X4„„Xn)
结论:任务分解成具体结构之后,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从两个案例来讲我的结论与启示。
第一个是O2O的案例。我们在挑战创新的时候会怀疑自己的任务是否正确,最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任务要完成就必须将任务分解,当你把任务分解成具体结构之后,每一个很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创新要取得结果,必须要将其分成板块,结果离结构最近。产生的作用是:一个大而泛的工作被分解为不同的部分,降低了对人的依赖;提高了成功概率,使各个部分的组合成为可能。
第二个是航天研究的创意执行力案例。我们知道造火箭是一项庞大、复杂而创新的工作。火箭工程受钱学森的系统工程理论指导,航天系统在制造航天器时,会将任务进行分解,分解成很多个研究院,再分解到所,实现专业化。当工作分解之后,不同的研究院对不同板块进行突破,最后再以一定的结构进行整合。每个研究院内需要配合和沟通,由总装单位负责整体协调、资源配置、进度把控。就这样,复杂的事就变得容易了。
以上是我认为泰勒观点和德鲁克观点一致性和正确性的根本原因,我可以这样总结:
首先,泰勒原理(分解+最低要求+专业化)=德鲁克原理(平凡的人创造卓越绩效+用人所长); 其次,我们必须降低工作对人的要求,并使之专业化是让平凡的人创造卓越绩效的前提条件; 最后,我相信人力资源管理不是依靠大多数人得聪明才智取得绩效,而是靠他们想办法让他们能够用简简单单的技能参与到一个聪明的事业中。
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界有什么意义?
最后我送给大家几句话,我也希望我的研究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思考。
1、一流的战略——合适的结构——一般的员工是符合理性的秩序,离开战略和结构来谈人力资源管理,是错误的秩序。4分战略—4分结构——2分人力资源是合适的比重。
2、把平凡的人用好是本事,把能干的人用好是乌托邦。
3、用好人的重点不在改变员工,也不在空洞的提出员工满意度指标,而在于给员工分派合适的任务和让他们完成任务。
4、分派任务的诀窍和完成任务的诀窍在于建立合适的分派任务的结构(部门和职位)和完成任务的结构(分解,降低每一份的难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建立利益共同体,让员工觉得做的多比做得少好,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发生的革命。
6、对企业领导来说,教育员工不如教育自己,改变员工不如改变自己。
7、不要似是而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要原理。
第五篇:《我能坚持》教学设计
《我能坚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得集中注意力直接关系到做一件事的效果。
2.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技巧,体验到全神贯注带来的成就感。
3.懂得做事要有恒心,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初步培养坚持的意志,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集中注意力直接关系到做一件事的效果,懂得做事要有恒心,初步形成坚持的意识,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通过听故事感悟、闯关游戏活动等方法,体会集中注意力的好处以及如何做到坚持不分心。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欣赏动画片《龟兔赛跑》
2.交流:为什么乌龟赢了,而兔子却输了?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通过活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做到——我能坚持(揭示课题)
师:
我们来到了第一站:故事站,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观看故事,澄清认识。
1.听故事:《小猫钓鱼》
师:这只小猫就是故事中的咪咪,请小朋友们一边看故事,一边思考:故事中咪咪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想对咪咪说些什么?
2.交流:咪咪刚开始没有专心,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他应该一心一意地钓鱼。后来听了妈妈的话集中注意力,就钓到鱼了。
3.小结:看来集中注意力和分心做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集中注意力就能把事情做好,而分心就不能了。
(三)自我探索,体验感悟
第二站:明镜台站
1.说说自己坚持不了的事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注意力不集中,坚持不了的事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呢?可以先和你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开始吧。
2.学生交流:
不想写作业、不想学跳舞、上课开小差、上课说悄悄话、边做作业边看电视……
(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这几位同学也和你们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说说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3.如果经常这样做事,结果会怎样呢?
生交流……
师小结:如果经常这样做事,不仅学习会跟不上,做什么事也做不好,还会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心情也可能会越来越糟。
4.交流解决方法
师:怎么办呢?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吗?(不行)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赶快告诉他们吧。
生:要坚持、集中注意力……
师:是呀,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坚持把事做好。
(四)闯关游戏,体验坚持
第三站:游戏站——注意力大闯关
师:这么快就到站了,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游戏站。
师:要让自己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分心,是可以通过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来提高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参加注意力闯关挑战,有信心吗?
1.游戏一:“拍拍手”。
游戏规则:老师会念一些名称,当你听到动物名称时就马上拍一下手。
第一次游戏:猫、白菜、黄瓜、苹果、公鸡、猴子、狐狸、葡萄
游戏结束后采访出错的学生,师:你能说说做错的原因吗?
师:说说你全做对有什么秘诀吗?
第二次游戏:松鼠、柳树、兔子、蒲公英、青蛙、小猪、松树、茄子、小鸟、西红柿、老牛、豌豆、蝴蝶。
师:第二次游戏你进步了吗?为什么吗?
老师小结:认真倾听很重要。
2.游戏二: 开火车——石头、剪刀、布
教师用三个手势分别代表石头、剪刀、布。
游戏规则:
1.看到石头手势“拍手”;看到剪刀手势“跺脚”;看到布的手势时,手往上伸,你们就学火车的汽笛声说“呜呜——”,手往前下方伸,你们就学火车放气的声音说“哧哧——”。
2.看到两个手势就要做出两个相应的动作。
当做完一组游戏时,老师找一个做错过的孩子进行采访
师:你刚才做错的原因是什么?
生:没听清要求,走神了,分心了。……
再找一个全做对的孩子进行采访
师:你是怎样做到都做对的?
生:要一直专心看老师的手。……
师小结:看来集中注意力才能把事情做对,而分心就有可能把事情做错。仔细看也很重要。
3.游戏三:“我不怕打扰”。
游戏规则:播放动画片的时候做计算题,时间是两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算得快不快?为什么?
学生交流:动画片影响他做题了……
师:想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交流:换环境、戴耳机、关上耳朵不去听……。
师:再给学生创设难题,现在在这间教室里,不具备其他条件,我们还能怎样排除干扰?
生交流:……
师:我们要像故事中的咪咪学习,蜻蜓、蝴蝶飞来都不能吸引他,他就专心钓自己的鱼。动画片再好看,我们也能克制自己不去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好让我们再试试。(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检验一下自己,再次比赛,坚持二分钟。)
师:与上一次相比,有进步的请举手。
师:你能不看动画片,认真做题,心情怎样?(开心)
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嘈杂的世界中,有时正在专心致志听课,不远处传来了奇怪的声音;有时在家中专心读书、写作业,电视的声音传了过来……诱惑我们注意力分散的事物太多太多,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坚持把握自己的心,做好每一件事。
(五)活动结束,分享秘方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同学们,坚强的意志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锻炼慢慢养成的。只要对自已有信心,能坚持去做,你一定能成功。
师:老师编了一首儿歌《专心小秘方》与大家分享:
认准目标很重要,多加练习效率高。
专心倾听不可少,一心一意学习好。
师:最后老师有两句话要送给大家。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坚持到底,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