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节课真有意思!”
“这节课真有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片段与反思 过渡湾八一希望小学 阮晓希
六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正在自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中名句的意思,12分钟过后——
师:这6句名句的意思,你们认为有哪句是很难弄懂的,现在你们也没能解决?
生1:我们小组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生2:我们无敌组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说:自己心里不痛快,不要去打别人。(此生话音刚落,引起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师:你们笑什么?无敌组这样理解对吗? 众生:我们不知道。
生3:我们幸福组有个疑问,请问无敌组: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不痛快的意思?
生2:“不欲”是不痛快的意思。(众生沉默)
师:这样理解可以吗?(众生一脸的茫然)
师:谁能给“欲”组个词?
生4:我们闪亮组认为可以组“欲望”。师:对,“欲望”是什么意思? 生5:希望。
生2:不准确,我们无敌组认为是愿望。生6:我们必胜组认为是心里想要。
师:说得好!心里想要的就是欲望。句中的“不欲”是何意?(众生异口同声“就是心里不想要”。)师:这句话中指谁不想要? 众生:自己。
师: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了吗?(众生争相发言)
生2:我们无敌组明白了,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送给别人。生3:我们幸福组也明白了,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师:看来,在理解句子意思时,只要理解了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就知道了整句话的大概意思。
众生:恩,我们学会了。“这节课真有意思!”不知谁说了这样一句话,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恩,真的有意思!”“好有意思,我还想上!”„„
【反思】
“这节课真有意思!”是孩子们对这节课由衷的评价。为什么会觉得有意思呢?我认为: 第一、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当学生学有困难时,教师没有急于抛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们在无拘无束的探究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第二,教师的角色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生本理念下教师的意义是激发和引导,就像是在点燃火把,做生命的牧者,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灌满一壶水。本节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弄懂疑难时,教师恰到好处的站到了学生的身后,把学生推到了前台,教师只是给以帮助和引导。
第三、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自主学习是生本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呢?面对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做的就是巧妙、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常说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尊重,被发现、被肯定、被称赞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喜悦呀!
第四、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的更有效。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掌握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我想,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理解重点字的方法理解句子大致意思这种学习方法,一定会根植于学生脑中。轻松而又有效的学习,谁不向往呢?
第二篇:寒假作文:捉老鼠真有意思
寒假作文:捉老鼠真有意思
童年是一位有趣的天使,带给我们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现在就让“童年天使”为我们讲述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那本来是一个睡懒觉的好日子,我正沉睡在床上。突然,被一声尖叫吵醒“啊!”我怒气冲天,大吼一声:“哪个死猪?扰本小姐清梦!“只听见一阵恐惧但又带点儿怒气的话:“贝贝!你骂谁呀!快起来,我们家出现了一级杀手——老鼠。”是老妈!而且还出现了老鼠?我立刻清醒了:“收到!进入一级战斗状态。”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穿好衣服,拿起扫帚准备捉老鼠。“武装完毕,长官!请问一级杀手在哪?”我问。“贝贝呀!你说在哪呢?这家里除了你的‘零食窝’,还能在哪儿?快去,捉住它,我就先走了啊!”老妈说完就开溜了。我暗想:什么嘛!不就是怕老鼠嘛!还说得那么冠冕堂皇,哼!看我大展身手。
我的‘零食窝’?不就是我的房间吗?这帮可恨的老鼠,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死定了!我悄悄地进入房间,到处观察,什么也没发现呀!看来这次的对手可不简单呀!如果我的“战友”在就好了,想着想着,“叮咚”门铃响了。咦?有人来了,不会真的是我的“战友”吧?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料,是程诚!我立刻向她讲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说:“你笨呀!我们拿一块饼干不就能把它引出来了吗!”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说干就干,我和程诚在门口放了一块我最喜欢的饼干,便悄悄地躲在角落——静观其变。这老鼠果然上当——出来了,它左顾右盼,叼起饼干头也不回的撒腿就跑了,我们根本就来不及捉住它,这简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在我们一筹不展的时候,“三人组”的另一个战友——徐佳圆来了,果然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最终我们想到了——学猫叫,这样就可以把老鼠吓出来了。“喵——喵——”这时老鼠惊慌失措的串到我们脚下了,“我们一起上,快捉住它!”我们左扑一下,右扑一下,累得满头大汗,房间大乱,终于将这个一级杀手捉住了,我们拎着它的尾巴来到垃圾桶旁——就地正法了。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咦?怎么又有尖叫声?“贝贝。还有老鼠呀!”不会吧?一级杀手复活了?不跟你们聊了,我要去执行任务了!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五年级:程心怡
第三篇:读书真有意思
读书真有意思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
——题记
小时候,妈妈经常教我读书。长大后,爱书、读书已在我心底播种、发芽、生根。让我领悟到了读书真的很有意思。
幼年时代:播种
我喜欢读书源于妈妈。每天晚上,我都缠着妈妈给我讲《白雪公主》《格林童话》《海的女儿》„„的故事。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甜甜入睡。渐渐的,我就与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七个小矮人,法力无边的金鱼„„交上了朋友。在那个充满天真幻想和无知的年龄,童话教会了我去爱他人,爱世界。童年时代∶发芽
不知不觉中,我走出了天真烂漫的童话时代,一篇篇生动优美、清新质朴的美文如磁块般吸引了我。读《刘胡兰》,我被“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她所震撼;读《十万个为什么》我被它的光怪陆离与智慧所折服;读《哈利波特》我学会了热爱他人,热爱生命„„
爱书、读书的种子在我心底发了芽。
青年时代∶生根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也许这就是我初中阶段对读书的真实写照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选集》《三国演义》《爱的教育》„„闯进我的生活。渐渐的,我也觉得“读一本好就如在同一个高贵的人谈话。”爱书、读书的种子在我心底生了根。
冰心曾经说过∶走在路上,随手在路旁撒下花的种子。在未来会有满路的鲜花绽放,沁香满面。书籍陪伴着我走过了童年,走向青年,是未来越来越有意思!
让爱书、读书的种子在我们心里永远扎根,万年长青吧!读书真有意思!
广西南宁武鸣县陆斡镇中心学校初二:韦圆圆
第四篇:这节课学生真
课堂因学生“给力”而精彩
——从一节尝试课说起
玉环县东方中学 王灵玉
摘要:如何让职高的语文课堂因学生的“给力”而精彩呢?不妨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关键词: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尝试教学法
学生
给力
职高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很“给力”,而学生却常常在课堂上趴下一大片。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让学生在课堂上也给些“力”呢?带着这个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我不断关注着有关职高语文教学方面的信息,偶尔从朋友那里得到楼建儿的《职业学校尝试教学设计》,翻阅后颇受启发,于是也产生了“尝试”的念头。
我选择了《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因为这篇课文文字浅白而含义深刻,关键是让学生理解读书求知的重要性,所以,不宜使用串讲。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以设疑为触发点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教学参考书》第80页)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水平及现有生活经验,于是我运用了“中职尝试教学法”授课,现将课堂概况和一点教学启发概述如下,作为新课程改革试验研究中的一个素材,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一、准备阶段:教师布置,学生预习
在上课前的一天,我明确告知学生《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明天主要由同学来尝试解读,要求学生作好充分的预习。我按所坐位置,把学生分成六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分组后,我布置了课前尝试预习题:
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人物、作品的资料,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主体尝试阶段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读书的若干名言。
3、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4、作者简介
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进行补充总结。
【因为学生课前已作充分的准备,所以,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都跃踊发言,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连平时根本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差生,都争着回答以表现自己,有些学生手一举还没等老师叫到就站起来说了,怕别的同学抢走了似的。课堂气氛活跃,从学生响亮的嗓音和兴奋的表情上可以看到他们获得尝试成功的喜悦感。】
(二)教师出示尝试问题,学生结合问题四读课本,1、初读: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字词的读法及句子的停顿,目的是让学生在 1 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扫除文字障碍,并初步感受文章的结构。
2、再读:出示以下四个尝试题,学生结合问题再读课文,把握文章论证结构。(1)教师出示尝试题:
①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③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 ④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2)合作学习,尝试练习
学生围绕尝试题有针对性自学课本,进行前后桌六人小组讨论,组长负责整理讨论结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不作旁观者。我巡视着,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如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作为切入点展开学习;适时调控着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进程;观察学生讨论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在精讲点拨时有的放矢,较贴切地为学生解决问题。
(3)讨论交流,精讲点拨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据此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这一教学环节是小组讨论尝试解读课文。六人一小组围坐着讨论问题,有组长监督,又有老师的巡视和参与,所以没有一个学生敢趴着睡觉,或者做与课堂讨论无关的事。大家都翻看着书,拿着笔,按我的要求圈圈点点着,唧唧喳喳讨论着,组长在认真地整理记录着本组的讨论结果,积极准备着发言的材料。】
3、三读课文:深入阅读,部分感知,领悟文章表达方式。(1)全体朗读第三自然段。(2)出示尝试题:
①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 ②作者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
③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物。④本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3)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4)学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小结
每一道题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问答,随机引导小结。
【前面两个教学环节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志,所以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活跃程度也相当高。本来是要求独立思考完成的,按以往的教学现象,基础好的同学会积极思考完成,基础差的同学就傻坐着无动于衷,如果被老师点名叫到回答,他们就三个字“不知道”。但这一次却完全不同,我特意留心观察了一些平时上课不怎么听的同学,发现他们此时也是一副“认真”的样子,同桌、前后桌之间还小心翼翼地讨论着。轮到回答问题时,他们抢着答。相比于学习好的同学,其实差生他们更愿意表现自己来获得老师的认可——只要他们有可表现自己的地方。】
4、四读:听课文录音,品味文章语言特色。(1)教师提出尝试要求
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文章中出现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
(2)学生探究品味,教师补充小结(3)教师总结:
【语言只有通过自己的“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味”。老师平时说这段文字如何如何有魅力,如果学生没有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而对课文产生理解、体验和感悟,那么,学生未必就能凭借老师的“分析”而陶醉于这段文字的魅力。但是,职高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确实不强,怎么办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炎高。讨论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俗明白地说明了读书能使人向善”“‘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这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学生七嘴八舌热烈地交流着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我不得不感叹,职高的学生,只要他们“给力”,课堂同样很精彩。】
三、尝试评估阶段: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的框架知识体系。
这一环节是对本课所得的总结。一是对教材知识作小结,确保学生正确掌握系统知识;二是对尝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启示
这节以“尝试教学法”为基本指导思想的阅读课,学生学得“给力”,教师教得轻松。课堂上,学生进行着以主动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活动,保持着积极的学习动机,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始终维持着全体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在已往,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这节课精彩,全是因学生给了“力”;这节课有效,也全是因学生给了“力”。尝试教学法一改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其特征,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改变。我觉得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尝试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一)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尝试阅读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或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回归与突显,为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腾出了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为其将来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太多的失败遭遇磨去了他们应有的自信,而没有自信也就失去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发展,3 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尝试阅读过程,学生尝试成功了,他们会有成就感;如果尝试遇到困难后经教师指导得以解答,他们也会有恍然有得的快感。总之,尝试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而学习中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强烈愿望。同时,当体验较多成功的时候,学生们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们的自信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
(三)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尝试教学法改传统的“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模式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语文学习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之间很容易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刚好是教师零距离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了解、监控、个别帮助、关怀学生学习状态的最好时机。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亲密了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切地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新论[M].沈阳:辽宁出版社,1998.2、邱学华.小学语文尝试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楼建儿.职业学校尝试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5、熊斌.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8).6、宋秋彩.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2).
第五篇:这节课假如我来教
这节课,假如我来教
县里举行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乡村杯”优质课比赛,镇教研员钦定我校的刘老师代表镇去参赛,赛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特性”。刘老师精心设计教案后,在学校试教一节,上初中政治课的我打肿脸充胖子随数学教师一起进了刘老师的课堂。
镜头一: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形导入新课,拿出三条小木棒为学生摆了一个三角形,问:“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镜头二:老师把写有三角形定义的一张白纸粘贴在黑板上,学生齐读;老师又在黑板上粘贴了一些图形,让学生指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然后要学生在白纸上动手画一个三角形,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中一个画的三角形似乎不象三角形,老师指着图形问:“小军同学画得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只见画得不好的小军满脸通红地走下讲台,趴在课桌上再也没有抬起过头。
镜头三:老师在黑板上贴的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了一条高,问学生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学生朗读课本中高的定义后,老师追问:“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有的说9条,有的说5条,有的说3条,还有的说无数条,答案五花八门。老师再一次解读分析三角形的高并且画出了三条高,指出一个三角形只有三条高。
评课交流时,因都是自己人,大家不是藏着腋着而是畅所欲言,帮助刘老师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但我这个“局外人”却在思考着“这节课,假如我来执教,又该如何设计?”既然进了刘老师的课堂,就不应该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其中,真诚地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由数学老师来分享、交流。我的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寻找三角形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一上课,我会直奔主题,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东西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围绕这个问题,相信学生会找出一些,如:佩带的红领巾、三角板、三角形屋顶、三角形的钮扣、三角形的小旗子等,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环节:创作三角形
我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一个组用笔在纸上画三角形,一个组用直尺来画三角形,一个组用小剪刀来剪三角形,一个组用白纸折三角形,一个组用小木棒摆三角形。当学 生完成自己的杰作后,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到一块小黑板上,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不是?是三角形的图形请小作者为它取一个名字。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三角形的定义,明白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以及表示三角形的方法。
第三环节:探究三角形
同学们用手创造了这么多的三角形,它们的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琢磨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究竟有几条高?从哪里画?怎样画?想明白了就上来为自己的作品画出高,想不明白的同学可以与邻居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老师要充分估计学生会出现的几种错误:
1、只能画出一条高;
2、顶点与对边不垂直;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顶点对面的垂足点找不到,只能画出两条高。针对学生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去“悟”,教给他们悟的方法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三角形的高。在弄清楚三角形的高后,老师出示木条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各一个,请学生上讲台来拉一拉,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按常理来说,一个不上数学的政治老师岂能在“内行”面前班门弄斧,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表示我这个听课的参与者愿意提供自己的思想让大家一起交流,刘老师拿出“煮鸡蛋”的招数,我说说自己“煎鸡蛋”的做法也未尝不可。同一个内容一百老师教就有一百种教法,关键是看哪种教法更适合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