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化编程在初中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图形化编程在初中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学习编程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初中编程教学长期以来使用Visual Basic教学,对于这种文本编程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因为对编程的学习只学习语法而不理解编程的逻辑结构。加之Visual Basic这种文本编程方式在编程的过程中程序易出错,容易挫伤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图形化编程使用图形界面,没有难以理解的代码,取而代之的是图形模块的简单拼接,这就大大降低了编程过程中代码出错的可能性。另外图形化编程简单易学,适合编程基础弱的初中学生,他们可以很容易喜欢上编程。
关键词 图形化编程 程序设计 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50
Graphical Programming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Program Design
ZHANG Jingjie,QIU Guoyo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programming has gradually emerged.Programm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as been using Visual Basic for a long time.For this way of text programming,students may feel bor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because programming learning only learns grammar,but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logic structure of programming.In addition,the text programming method of Visual Basic is easy to make mistakes in the process of programming,and it is easy to contus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Graphical programming,using graphical interfaces,has no hard to understand code,instead of simple splicing of graphics modules,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possibility of code errors in programming.In addition,graphical programming is simple and easy to learn.It is suitable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weak programming base.They can easily enjoy programming.Keywords graphic programming; programming design; game teaching
fr 图形化编程在初中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现
初中学生掌握的程序设计基础比较薄弱,程序设计的思想以及语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抽象,并且缺乏编实践工具对初中学生来说难以在短?r间内掌握,加上代码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编程的信心。[6]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对未接触过的软件有很大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编写程序,设计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图形化编程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在初中程序设计课堂上开展。
前期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对图形化编程平台Code.org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课时主要是学习循环结构的应用,利用重复模块画出不同的图案,前期学生已经对基本模块例如向前移动模块、向左转向右转模块、设置颜色模块的使用以及参数的设定的有了基本的掌握,为下一步循环结构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现以循环结构的学习为例,对图形化编程应用于程序设计课程的实现做简单的叙述。
3.1 任务驱动、创设情境
演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展示已完成的“小艺术家游戏”作品,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利用编程画出一幅自己的作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2 引导学生,获取新知
首先引导学生先画出简单的图形:画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的步骤:首先确定三角形的边长,如单位为100。画长度为100的线段――转120?啊ざ任?00的线段――转120?啊ざ任?00的线段――转120?啊?
教师提示:如何用程序语句表示出上述画一个三角形的步骤?画线段即向前移动,可以用向前移动模块来表示,转120?翱梢杂孟蛴一蛳蜃笞?槔幢硎尽A硗馓崾狙由舷嘤Φ牟问D敲椿桓鋈切蔚牟街杩梢员硎疚蚯耙贫?00像素――向右转120?啊蚯耙贫?00像素――向右转120?啊蚯耙贫?00像素――向右转120?啊?
3.3 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探索
教师提问:大家练习之后发现这个程序简单来说是向前移动100像素和向右转120?傲礁瞿?橹馗词褂昧?次,共使用了6个模块。如果需要画一个重复100次、1000次的图怎么做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程序三大基本模块之一的循环模块。
3.4 学习新知:循环模块
当需要重复执行某个模块或某些模块若干次时,可以使用循环模块即重复次模块来简化模块数。如图
2、图3所示。
3.5 总结使用重复模块画一个三角形的步骤
(1)添加 重复模块,并填写循环次数3次。
(2)在循环模块内添加向前移动模块,并填写参数100。
(3)在循环模块内添加向右转模块并填写旋转度数120?啊?
(4)设置颜色模块,可以选择具体的颜色,也可以设置随机颜色,注意设置颜色模块放置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图案颜色也不同,请学生分别操作不同的情况。
3.6 循环的嵌套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画一朵简易的花,即由10个三角形组成的简易花,展示给学生,学生自主操作小组内讨论,提示可以使用这节课学过的循环模块。
学生操作练习使用两个循环模块来画目标图形,发现并没有画出教师展示的图案。教师答疑:注意,在使用两个循环模块画图时程序跳出内循环之后画第二个图形之前要使小画家旋转一定的度数,否则后面的图形都覆盖在第一个图形的轨迹上,看起来就像是画了一个图形。
最后学生通过学习以及实践画出来使用两个循环模块画出的图形如图4。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图形化编程的循环控制内容,与单一的使用向前移动模块、向右转模块相比难度有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首先指引学生练习使用单一的移动和旋转模块绘制三角形,继而在问题的驱动下引出循环模块的作用以及循环模块相较于多次使用向前移动、旋转模块的优点。通过小艺术家的游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例如画不同的图形转向的度数不同,当使用两个循环时画第二个图形之前也要先思考应该添加向左(右)转模块或者向前移动模块才能画出不一样的图形,否则重复循环模块画的几个图形会重叠在一起。另外,模块放在循环结构内和循环结构外画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通过由简单图形通过改变参数可以转为复杂的图形,从三角形的画法到正方形的画法,到圆的画法,从一个图形的画法到重复多次的画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完成自己想象的各种图案。结束语
研究表明,?⑼夹位?编程平台应用于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模块编写互动游戏、图画、动画等作品,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同时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习,强了学生学习编程的信心,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图形化编程的教学设计中应注重的两个方面:
(1)注重任务的趣味性。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是初中编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前提。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通常来自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注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才能产生共鸣,以使得教学任务顺利开展下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一个需要重复多次使用的几个模块,教师提出怎样才能使程序尽可能简洁,会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出“循环结构”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任务时,应当恰当的利用好这些 “兴趣点”,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复杂的任务要细化。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积累的过程。在实际教学时一次性让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一个复杂的任务细化为若干个小任务,先完成小任务,再完成大任务。这样通过知识的层层递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促进程序设计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2015-08-10].[2] 周丽.基于图形化编程的高中算法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3] 刘芳芳.图形化编程工具辅助程序设计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126-128.[4] 路敏.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5] 马宗辉.解析基础编程工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14-15.[6] 高淑印.基础教育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内容标准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33-36.
第二篇:启发式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VB程序设计是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指定的一种编程学习语言,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感兴趣的课题。结合VB程序语言教学经历,介绍启发式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包括一些教学案例和方法手段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VB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096-02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HE Wen
Abstract VB programming is a kind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spe-
cified in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is always a subject of great in-terest to computer teachers.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applications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the VB programming teaching,including some teaching cases and methods.I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mproving their practical ability.Key words heuristic teaching; VB programming; computer basic course
前言
VB(Visual Basic)程序?O计语言是可视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由于语法简洁、功能强大,已成为各高校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必选课程[1]。但是,由于VB语言抽象、知识点多,加之学生多数为第一次接触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因此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非一件易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授VB程序设计教程时,难免会碰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或是兴趣索然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根据VB程序设计语言的具体特点,将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引起学生兴趣。所以教授VB程序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厌学,教师的启发便无从谈起[2]。
如在教学控制结构程序语句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控制结构,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接着给学生演示一些由这些程序控制语句编写的趣味程序,如“简单计算器”“图片自动连续显示”“猜数字游戏”等,让学生感受VB程序语言的魅力。通过趣味程序的演示,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一步想去学习制作这些程序。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程序?如何才能有效控制程序语句的执行?教师将程序控制语句的用法说明后,由学生进行设计,再在课堂上演示实现,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程序代码变得简单有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从教学方式方法入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知识的传授更加形象直观。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比如在讲授计时器控件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控件的使用,可以首先演示一个简单的动画程序――“移动的字幕”。启动程序,学生看到一幅在窗体上循环移动的字幕,此时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想了解该程序的编写方法,教师才循序渐进地分析讲解这个程序:首先在窗体上添加一个标签控件Label1和一个计时器控件Timer1,如图1所示;然后讲解计时器控件的工作机理(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触发一次Timer事件)和窗体上控件的位置属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让这个标签在窗体上动起来?此时学生可以想到在计时器控件的Timer事件中设置语句“Label1.Left=Label1.Left+X”,即可让标签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向右移动X长度的距离,设置较短的时间间隔即可使字幕产生滚动的效果。那么,当标签移动出窗体后又如何将它移回窗体的左边界呢?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使用选择结构程序语句控制标签控件的位置移动,在代码中设置相应的语句即可。
通过上述程序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计时器控件的工作机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引导,一步一步分析解决问题,使程序语句的理解更加轻松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创新
在教学中如果循规蹈矩,按照一成不变的算法思路讲解程序,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可能使学生学得不够灵活,程序题目一旦发生变化就不会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如在讲解循环结构算法的时候,要求学生编写一道题目:求1~1000之内的全部“同构数”。教师首先给出“同构数”的概念,即一个数出现在其平方数的右端,则称此数为同构数;接着举例介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根据在前面章节学习的VB运算符与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可以表示出一个n位同构数的构成条件为:x=x^2 Mod(10^n)。而方法不止一种,教师也可从字符串操作函数的使用上启发学生,让学生写出第二种能表达n位同构数的条件:x=right(x^2,n)。这样可以用两种方法写出求同构数的程序,如图2和图3所示。
通过诸如上述程序的编写,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编程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应在课堂多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循规蹈矩,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对于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会自学的学生无法将该门课程学好、学精。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如何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对于VB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光靠课堂40分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这门课程,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和适量的上机练习。因此,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如何提高独立解?Q问题的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兴起的MOOC与SPOC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教学团队建设VB程序设计的MOOC课程,将知识点碎片化、精炼化,并将课程置于网络,以供学生学习。基于在线开放的特点,学生可随时随地在课后观看教学视频,可将在课堂上没有理解到位的知识点再次学习,加深巩固,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建设在线作业管理与测评系统,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方便地发布作业、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实时考评。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更快更轻松地进行自学,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一些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纳入期末总评。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教学章节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之间互评;对评价高的作品,安排学生在下次课堂进行讲解,将其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这样,学生之间可以借鉴彼此的宝贵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同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烨,李瑞华.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7,17(4):75-76.[2]薄瑜,王涛,王蕾,等.关于C语言教学课时不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0(8):123-124.
第三篇:项目教学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项目教学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刘浩军
二〇〇九年四月
项目教学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笔者结合目前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高中程序设计教学应该重程序设计思想而淡化程序编写,从职业教育培训中引进项目教学法,对其加以完善以适应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将其应用在普通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通过对比教学显示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介绍了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采用项目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并指出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字] 程序设计 项目教学法 教学评价
《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程序设计与数学学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不单是有数学知识就能掌握的。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是程序设计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内容多,时间紧,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完成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基本上涵盖了程序设计中用到的所有知识,有大量的数据、语句以及其它的过程和函数,这些理论知识学生都必须掌握并能在VB中熟练应用,这就需要老师详细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做大量的练习。书本上还包括了几种典型的算法、程序设计思想和项目实践,虽然这部分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但是仍然学要教师一一讲得透彻,否则学生还是很难理解。一个完整的算法讲解、编写往往需一两节课时间,而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真正能自主编写,甚至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但是一般信息技术课程最多每周两节课,再除掉其他假期,真正可以上课的课时所剩无几,要学生全面理解算法并会编程真是很难。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方式与学生基础密切相关。由于生源地学校的经济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太高,教学就只能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这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差生越来越差,降低整体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在布置上机实践时总是全班统一要求,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统一的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及实验难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实验内容,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统一”,遏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项目教学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3、学生对传统的课堂讲练教学有厌倦感
高中信息技术课基本上都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所以学生潜意识中就认为信息技术课上课方式应该与其他科目不同。但事实上大多数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先听后编程的方式,学生在听或者看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到实践编程时又无从下手。而由于高考的压力,在课外基本上是不看课本的,再加之学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课时不足的问题,等到下节课再来上课的时候学生更是忘的一塌糊涂,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抵触心理。
以上这些问题在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的学校普遍存在。在日常的教学交流活动中了解到,从事信息技术的同仁都有同样的看法。学生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将来又不从事软件开发行业,学程序设计有什么用。我认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一开始就接触代码编写很容易产生厌烦感,觉得很空洞,很难掌握,学生只有亲身体验到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会有掌握它、学习它的积极性。我认为高中的程序设计教学应该重思想而要淡化程序编写。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教师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使整个教学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表明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最初是应用在职业教育培训中,而《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应用项目教学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1、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教学过程
图1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教学过程示意图
项目教学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示范项目展示: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示范项目,让学生充分了解该项目的功能和界面设计等;
(2)项目介绍: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3)小组项目立项:由学生制定项目需求,划分工作阶段和任务,形成文档,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4)项目实施: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在项目的各个阶段结束时进行阶段现总结;
(5)成果展示、评价: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做件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小组间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2、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案例
本学期我选取高二级前3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运用项目教学法,设计练习项目使用VB完成“6.2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开发”。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示范项目“VB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项目的功能,通过对示范项目的操作运用,让学生了解VB在数据库方面的控件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要完成整个项目所需要的VB模块,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就会明白我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可以达到什么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继续开展项目的欲望。第二部分是开展项目,各组在项目经理(小组长)的组织下确定项目需求,比如有些小组打算实现“班级值日管理系统”,有的小组要实现“作业管理系统”等,经过老师确认后,各个小组针对本组练习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数据库管理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界面设计、代码编写、程序调试等工作。第三部分是成果展示和评价。各个小组首先对自己的作品的功能、界面设计等进行评价,填写评价量表,接下来小组间进行互评,对照比人的作品写出自己改进建议。最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首先给予肯定,然后提出老师自己的见解供学生参考。
在第二、三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学习的形式,分组的依据为:VB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动手能力、性格特点等,按照强弱互补原则进行分组,每组5-6名学生,共十组,每组选取项目经理(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落实练习项目的安排。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分工,例如:上机操作能力强
项目教学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的负责编写代码,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整体规划、程序调试和连编,善于沟通的学生负责小组内建议的收集和协调工作等。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合适的项目,这个项目既适合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有可操作性。特别指出的是项目教学法不适合刚刚接触新知识的学生,必须在学生对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在进行项目开发。项目开发中要进行有效分工,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负责相应的子任务,因此项目教学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
通过对比教学,发现实验班的同学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流程理解非常深刻,而且对前面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VB可视化编程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末的时候通过笔试和机试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经过分类统计,实验班的的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上机操作、界面设计、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平均分比非实验高出近10分。
三、项目教学应该注意的环节
1、项目设计要合理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更加主动的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因此老师在设计项目时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学生应该提前对项目中包含的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其次项目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学生最后能够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出来。这样学生在完成作品时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否则将适得其反,很容易造成学生失去信心,很难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练习项目周期要根据项目的规模来确定,由于课时限制和学生的知识层次不高,一般应在4~6学时为宜,也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2、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作为学生的咨询师、朋友、参与者,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或者是主持人,在课堂中尽量不要去评判学生的想法,而是帮助学生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实现项目的开发。这表面上看起来老师的工作量少了很多,似乎从课堂中解脱出来了,但是为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在课前课后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项目的设计、项目各阶段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在每节课后要针对每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记录,提出建议,修改项目进度。
3、项目成果的评价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
56-
528463
邮编:
第四篇:多媒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的中期报告
我校市级作文课题《多媒体在作文进行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于2014年5月经市教教研课题规划小组批准立项,在市教科所的精心组织下,于2014年9月举行课题开题会。一年来,我课题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活动,自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课题组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就研究情况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又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对照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本地区初中作文教学仍处于低效无序的状态,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徘徊不前。2)理论依据:(1)从“合成教育”的观点看,多媒体手段创设了新颖和谐的作文情境。多媒体教学是声、像、文结合,其传播的材料是具体的、生动的,打破了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机时创设了一个崭新的作文教学时空,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个性化教学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体现的就是个体化教学。教师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潜能,最大限地发挥学生的写作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生想写、愿写、乐写。
(3)从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看,多媒体作文教学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解决了文思枯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4)从大脑功能的分工看,多媒体作文教学开发了学生的全脑潜能。人的左脑偏重于直觉思想,发散思维。右脑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指出,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华东师大教授袁振国也认为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不注重启发想象,学生只习惯于左脑思维,这样往往我们培养出的只是学生型的人才,而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才。多媒体教学则较好地纠正了以上弊病,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可感,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增塑剂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项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大大开发了右脑的潜能,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进一步生活化,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网络与写作的研究,力图解决学生作文难,写作兴趣不高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也开始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让网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对这方面的研究都还处于比较稚嫩的时期,还没有完整成型的理论或固定的模式作为指导。因此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很有创新意义。本课题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的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水平。
(2)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
(3)拓展初中生的语文空间,丰富新课程建设理论,实现课程开发及资源的有效整合。
2、实践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有将作文训练置于语言交际活动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网络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交际,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在网络化时代迫切需要教师探索一条网络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路子。
(2)从作文教学的环境来看,很多学校在各个教室已经安装了一体机,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既能吸纳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又能体现教学观念的改革。
(3)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会如何通过网络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过滤、处理、整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从作文的教学成果来看,学生的作品能在网上发表,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能他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信,更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兴趣。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进一步生活化,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网络与写作的研究,力图解决学生作文难、写作兴趣不高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也开始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让网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内外众多的作文学习网站,已经对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做过有益的尝试,例如:《浅谈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作文教学更精彩》、《关于创造教育及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创造作文教学模式的构想》等课题或论文都注重了作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内容丰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都为我们课题组展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教的角度来说是缺少了深入细致的组织和落实,从学的角度来说是学生缺少对写的兴趣和热情。在作文教学中把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作为首要任务。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建立写作素材资源库,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分类作文教学体系。
3、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培养师生互动、互评,共同成长的习惯。
4、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教师方面:
(1)文献法:借助教学理论和语文大纲要求,查阅了解中外优美文章,小说,散文,分类编辑,充实素材库。整理和运用作文教学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
(2)网络研究法:教师要熟练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并能熟练地操作。
(3)行动研究法:有针对性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加强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促成多媒体作文教学模式的生成。学生方面:
(1)展览:每个学生的作文实名公开发表,大家评价,给出意见,来进行指导,学生可以修改。
(2)阅读:教师每周定期指定学生看三到四篇好文章,并培养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3)比赛:定期设定作文擂台赛,共同评出“冠军文”,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本课题实施步骤 人员分工:
刘胜利:课题组组长,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
孟书平: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方案,进行研究总结,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
胡淑敏
写景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何爱娟
写事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樊光华 写人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
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8月。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收集整理资料,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我们以记叙文写作作为研究对象,以七年级作为训练对象)。
第一轮,(2014年9月_____2014年11月)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练习写景抒情的记叙文。
第二轮(2015年12月______2015年2月)继续开展研究,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写以人为主的记叙文。
第三轮(2015年3月——2015年4月)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写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3)2015年5月,结题阶段,主要工作,收集整合各阶段的研究成果。结合理论综合分析,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写结题报告书。
一、研究进展
及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分期研究计划。
课题获得立项后,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会,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结合我校实际。就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以及人员分工进行交流,特别是课题成果展现形式,我们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网上互相交流、咨询有关专家等途径、确认以教师指导,《名家欣赏》《学生作品集》《冠军文》《调查报告》《网页建设》《结题报告》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实施方案定稿后,上报市级部门。
课题开题后,我们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分期分阶段制定研究计划,把每一学期的工作重点和活动安排用书面形式下发各课题组成员,让大家进一步明确目的和工作任务。
二、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也根据实验班级实际情况,这个学期主要按照第一阶段研究中运用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开展学习,实验班级七(3)和其它平行班的写作方面的指导由同一语文教师进行,两组统一进行教学,一个班是网络分类作文教学,其他班采用传统的一周一练的形式。
实验班的学生首先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建立自己的博客,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上传自己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评价别人的文章,学会熟练操作电脑知识,为下一阶段的作文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进行的是写景文的指导,由胡老师任教,首先进行理论的指导,然后给同学提供名家鉴赏文,提高写作的思路,同时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
(二)开展课例研究活动,让网络分类作文教学由点到面。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果单凭网上传递作文、交流作文,那只能是部分学生受益。2014年9月,我们开展课例研究。首先通过专题会议讨论如何将网络资源利用到作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作文课难教,网络作文课更无从依靠,几乎找不到相关的参考资料。课题负责人从我做起,做好网络作文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能操作电脑,先让学生走进信息课堂,教会学生怎样进入老师的博客,如何查询资料。9月18日在我校电脑室举行了公开课,这是我校首次在电脑室里上语文课,虽然留下了许多遗憾,但是,师生通过这堂网络作文收获很多。事后让学生写过以《在网络教室》为题的日记,学生写道:“在网络教室里学到了不只是如何打开博客,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知识,希望以后常利用网络教室上课。” 11月25日,胡淑敏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举行的公开课,那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以“畅游美景”为主题,用网络图片引导学生说各地的美不胜收的名胜古迹,及他们的感受。网络图片、故事、音乐融为一体,加上教师如诗的语言,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展示“名家名篇”中关于“写景文”的作文素材和作文技法,突破了作文教学的难点,提高了作文效率。虽然目前开设的网络作文公开课不多,但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课例研究就会越来越显现精彩,越来越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研究成效
在此基础上,第一阶段的的工作顺利的开展并且有了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明显提高,写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课堂上的语言交流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与其他班进行比较是,作文竞赛成绩,语文单科成绩都明显高出一筹。就教师方面,为了让课题更好的推行,我们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课题组所承担的任务,所以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花大量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争取让课题进行的更加顺利。另外定期开课题研讨会,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寻求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所以每个课题组的成员都觉得在这半年的课题实施过程中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研究的作文教学,既需要教师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又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和灵活的谴词造句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总觉到似乎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总觉得难以到位,虽然有些成绩,但总感到不塌实。
2、研究力度亟待加强。因为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研究人员大多事务繁忙,难以集中精力,无法沉浸在课题组织实施中。为此,学校要为课题组老师开辟“绿色通道”。
3、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要进一步增强。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
2、把开发教材资源与开发阅读资源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上有所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编写学生作品集,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4、课题组成员加强反思意识,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结题作准备。
5、把课题研究纳入校本教材,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在下阶段研究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精心组织好该课题研究活动,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充分提升。
第五篇: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时代的滚滚车轮不断在前进,教育需要不断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了。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不断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自身的优越性帮助同学们拓宽知识面。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字:多媒体;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时代的滚滚车轮不断在前进,教育需要不断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了。
一、什么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又称CAI是ComputerAidedInstructing的缩写。也就是一种帮助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为其设计的辅助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最常用的有PowerPoint,Flash等。一般情况下教师都将所讲的知识点点用PPT展示出来,区别于传统的黑板板书,PPT更加体现了他的大容量与高效率的特点。Flash主要是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动画网页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性知识点的教学工具。并且这款软件他由于内存小,动画效果逼真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现代教学中拥有无比的优越性。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他更加的注重人性化,多样化,时效性已经加大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更加人性化。传统的教学工具只是粉笔,黑板,板擦的简单组合。教学内容乏味,形式单一。短短45分钟的课堂内,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板书上面,使课堂效率低下。引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搜集信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增大课堂的容量,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采用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模式,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另外还可以帮助教师形象生动的将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黑板,板擦,学生之间简单的组合,课堂内容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辅助在现代化教学的作用也日益增大。教师可以通过对课件版面的设计,加入一些时代信息化元素,利用生动形象美观的课件,图片,动画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比如说在上到《长江》时可以利用课堂前几分钟播放一些关于长江的著名影视片断,也可以让学生倾听一些关于长江的歌曲,再加上优美动听的解说,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有一个深刻形象的直观感受,仿佛自己就置身于滚滚长江边,有效地达到了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当讲述到一些比较复杂或者是难以理解的内容上,更加要注意课件的制作效果。通过形象有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比较复杂难懂的问题上不产生厌倦心理,简单生动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提起兴趣认真听讲。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凸显出课堂教学重难点
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发现,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更重要的是课堂容量较低,造成了课堂整体效率低下的问题,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新的教育理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点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工具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此同时让课堂更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很好的突出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在保证了课堂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对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多发洪水的原因进行讲解时,过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然而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又是整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向学生介绍长江的各个水系动画图片,并运用FLASH动画技术凸显出突发洪水的三个重要来源。也就是位于宜昌上游的干支流,南边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及背面的汉江水系,通过动画的形式教师还可以轻松直观的向学生介绍洪水发生的年份以及各个流域内的降雨量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也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可以在授课过程当中播放一些关于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森林植被遭到砍伐破坏的视频音频片段,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启发学生造成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认为的破坏,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启发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往往采用挂图,课本插图或者是投影仪等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然而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让学生观看出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让抽象的知识点显得更加难懂,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知识点制作一些模拟动画,将静止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动画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相互间讨论,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点,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激发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求知欲,而教师只是整个过程当中的组织者,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经验,就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然而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前进,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清晰明了进行课堂内容设计,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就是帮助我们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