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试卷

时间:2019-05-15 02:3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儿科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儿科试卷》。

第一篇:中医儿科试卷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 案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学期 授课教学周 授课章节

第七章 第二节 授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的和

要 求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与研究进展,临床诊断。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掌握肾病综合征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本证、标证的辨证治疗。

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教学难点

难点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中医辨证重点讲解。

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讲述概述及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第二节课讲述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与中西医现代治疗进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提要

补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使用教具图表、幻灯、录像等教学设备)

以讲授为主,病因病机部分结合教学挂图讲授,以帮助学生理解。

提供部分病例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其余部分采用自拍临床病例录像结合讲解。

课外学习指导或课外作业 布置思考题。

布置课外作用题。

检测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通过课前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通过批改作业和临床病例讨论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 案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学期 授课教学周 授课章节

第七章 第二节 授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的和

要 求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与研究进展,临床诊断。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掌握肾病综合征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本证、标证的辨证治疗。

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教学难点

难点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中医辨证重点讲解。

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讲述概述及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第二节课讲述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与中西医现代治疗进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提要

补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使用教具图表、幻灯、录像等教学设备)

以讲授为主,病因病机部分结合教学挂图讲授,以帮助学生理解。

提供部分病例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其余部分采用自拍临床病例录像结合讲解。

课外学习指导或课外作业 布置思考题。

布置课外作用题。

检测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通过课前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通过批改作业和临床病例讨论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 概述 ]

一、定义:本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为主要特征。

二、发病情况: 年龄: 2 ~ 8 岁小儿多见,预后:部分患儿因多次复发,病程迁延。

三、范畴:小儿肾病属中医学水肿范畴,且多属阴水。[ 病因病机 ] 病因:小儿禀赋不足

久病体虚 肺脾肾三脏亏虚

外邪入里

二、病机:

1.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气化、运化功能失常,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聚。病本在肾与脾,其标在肺。

2.促进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环节:外感、水湿、湿热、瘀血及湿浊。与肺脾肾脏虚弱之间互为因果。

[ 临床诊断 ]

诊断要点 本病分为单纯型肾病和肾炎型肾病。

(1)单纯型肾病:①全身水肿。②大量蛋白尿。③低蛋白血症。④高脂血症。

(2)肾炎型肾病:除单纯型肾病四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四项中之一项或多项。①明显血尿②高血压持续或反复出现。并排除激素所致者。③持续性氮质血症,并排除血容量不足所致者。④血总补体量(CH50)或血 C3 反复降低。

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炎相鉴别。[ 辨证论治 ] 1 .辨证要点 肾病的辨证首先要区别本证与标证,权衡孰轻孰重。.治疗原则 扶正培本,配合宣肺、利水、清热、化瘀、化湿、降浊等祛邪治其标。3 .证治分类

(1)本证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②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偏肾阳虚,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偏脾阳虚,实脾饮加减

③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加减

④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2)标证

①外感风邪

外感风寒-------辛温宣肺祛风麻黄汤加减

外感风热-------辛凉宣肺祛风银翘散加减

水湿------采用补气健脾、逐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已椒苈黄丸,配合西药利尿剂

湿热------上焦湿热-----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中焦湿热----清热解毒,化浊利湿-----甘露消毒丹加减

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八正散加减

④血瘀------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加减

⑤湿浊------利湿降浊------温胆汤加减 [ 其他疗法 ] 1.雷公藤治疗 2.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

①利尿②降压③抗感染

(2)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目前,多选用泼尼松(强的松)中、长程疗法

介绍肾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回顾肾病的临床特征和中医的辨证论治。介绍中西医治疗本病的新进展。

介绍雷公藤和激素的临床应用。

说明:教学备课笔记附教案之后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 案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学期 授课教学周 授课章节

第七章 第一节 授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的和

要 求 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发病情况,临床诊断。

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与变证的辨证治疗。

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教学难点

难点在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常证与变证、中医辨证重点讲解。

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讲述概述及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第二节课讲述诊断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与中西医现代治疗进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提要

补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使用教具图表、幻灯、录像等教学设备)

以讲授为主,病因病机部分结合教学挂图讲授,以帮助学生理解。

其余部分借助于多媒体,结合CAI课件进行讲解。

课外学习指导或课外作业 布置思考题。

布置课外作用题。

检测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通过课前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通过批改作业和临床病例讨论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

[ 概述 ]

一、定义:

急性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二、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多发生于 3 ~ 12 岁儿童。2.病情轻重:轻者临床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并发症。3.预后:预后大多良好。[ 病因病机 ] 病因 1 .感受风邪 2 .疮毒内侵

病机:

风水相搏

2.湿热内浸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为肿。

变证:①湿热邪毒,内陷心肝②水湿潴留,上凌心肺③三焦壅塞,水毒内闭 [ 临床诊断 ] 诊断要点

(1)前驱感染病史(2)急性起病,急性期一般为 2 ~ 4 周(3)浮肿及尿量减少(4)血尿(5)高血压(6)并发症①高血压脑病②严重循环充血③急性肾功能衰竭(7)实验室检查:尿检、血清总补体及 C3、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抗体等。[ 辨证论治 ] 1 .辨证要点 急性期为正盛邪实阶段,恢复期多有湿热留恋,并有阴虚及气虚之不同。2 .治疗原则 急性期以祛邪;恢复期则以扶正兼祛邪为要 3 .证治分类

(1)急性期

常证

①风水相搏-----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

②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变证

③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利水-----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④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加减

⑤水毒内闭-----通腑降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2)恢复期

①阴虚邪恋-----滋阴补肾,兼清余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②气虚邪恋-----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加减 [ 其他疗法 ] 西医治疗

(1)常规治疗 ①抗感染②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①高血压脑病②急性循环充血③急性肾功能衰竭 [ 预防与调护 ] 1 .预防 防止感染 .调护 急性期注意休息和水盐摄入,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小便量等。

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讲解小儿急生肾炎的发病情况、病因病机、临床诊断等。

讲解小儿急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现代医学对小儿急性肾炎并发症的的急救处理。通过临床病例讨论了解学性对该病的掌握情况。

说明:教学备课笔记附教案之后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 案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学期 授课教学周 授课章节

第七章 第四节 授课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和

要 求 了解遗尿的概念。

熟悉遗尿的病因病机。

掌握遗尿的辨证治疗。

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遗尿发生的年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教学难点

难点在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重点讲解。

时间分配

前半节课讲述概述及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后半节课讲述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与中医现代治疗进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提要

补充中医药近年来的治疗概况。

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使用教具图表、幻灯、录像等教学设备)

以讲授为主,病因病机部分结合教学挂图讲授,以帮助学生理解。

提供部分病例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其余部分采用多媒体结合讲解。

课外学习指导或课外作业

布置思考题。

布置课外作用题。

检测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通过课前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通过批改作业和临床病例讨论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 概述 ]

一、定义:遗尿又称尿床,是指 3 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二、发病情况: 1.年龄:多见于 10 岁以下的儿童。、2.预后:大多良好,但与先天缺陷有关的病情难愈。[ 病因病机 ] 遗尿多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最多见。1 .肾气不足 下焦虚寒,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司,不能约束水道而遗尿 2 .肺脾气虚 若肺脾气虚则水道制约无权,所谓“上虚不能制下” .心肾失交 水火不济,夜梦纷纭,梦中尿床,或欲醒而不能,小便自遗。4 .肝经郁热 肝经郁热,疏泄失司而致遗尿 [ 临床诊断 ] 1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在 3 周岁以上,寐中小便自出,醒后方觉。

(2)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 1 ~ 2 次以上者。

(3)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

(4)部分病儿腰骶部 X 线摄片显示隐性脊柱裂。2 .鉴别诊断 热淋 [ 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本病重在辨其虚实寒热,虚寒者多,实热者少 2 .治疗原则 以温补下元、固涩膀胱为主要治疗法则 3 .证治分类

(1)肺脾气虚----补肺益脾,固涩膀胱---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2)肾气不足---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加减

(3)心肾失交----清心滋肾,安神固脬------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 [ 其他疗法 ] 1 .中药成药 2 .针灸疗法

(1)体针(2)耳针 [ 预防与调护 ] 1 .预防 幼儿每晚按时唤醒排尿,逐渐养成自控的排尿习惯 2 .调护 晚饭后限制饮水量,切忌打骂

介绍遗尿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

回顾遗尿的临床特征和中医的辨证论治。

介绍中医药治疗遗尿的临床报道。

说明:教学备课笔记附教案之后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 案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学期 授课教学周 授课章节

第七章 第五节 授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的和

要 求 了解五迟、五软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熟悉五迟、五软的诊断要点,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掌握五迟、五软的辨证论治。

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五迟、五软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教学难点

难点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辨证重点讲解。

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讲述概述及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诊断;第二节课讲述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与中西医现代治疗进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提要

补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使用教具图表、幻灯、录像等教学设备)

以讲授为主,病因病机部分结合教学挂图讲授,以帮助学生理解。

提供部分病例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其余部分采用 Powerpint 等多媒体教学结合讲解。

课外学习指导或课外作业

布置思考题。

布置课外作用题。

检测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通过课前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通过批改作业和临床病例讨论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 概述 ]

一、定义: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五迟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指头顶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五迟、五软病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

二、发病情况: 1.起因: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引起。

2.预后: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由后天调护失当引起者,常可康复;若证候复杂,病程较长,属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者,往往成为痼疾,预后不良。

三、范畴:五迟、五软包括西医学之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智能低下等病症。

[病因病机] 病因: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病机:

1.正虚是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

2.邪实为痰瘀阻滞心经脑络,心脑神明失主所致。[ 临床诊断 ] 1 . 五迟、五软的诊断(1)相应病史(2)临床表现 2 .鉴别诊断:(1)智力低下(2)脑性瘫痪(3)脑白质营养不良(4)婴儿型脊

髓性肌萎缩症 [ 辨证论治] 1 .辨证要点

(1)辨脏腑(2)辨病因(3)辨轻重

.治疗原则 以补为其治疗大法,本病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并配合针灸、推拿、教育及功能训练等综合措施。3 .证治分类

(1)肝肾亏损----补肾填髓,养肝强筋----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调元散加减

(3)痰瘀阻滞----涤痰开窍,活血通络----通窍活血汤合二陈汤加减。[ 其他疗法] 1 .中药成药 2 .推拿疗法 3 .针灸疗法

(1)针法(2)灸法(3)耳针 4 .功能训练

介绍五迟、五软的概念及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疾病。讲述五迟、五软的发病机理与中医辨证论治。

介绍五迟、五软的综合疗法

说明:教学备课笔记附教案之后

第二篇:儿科中医宣传材料

一、秋防小儿感冒食疗方法

夏去秋来,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小儿免疫力差,冷暖失调极易引起感冒,因此,采取对症治疗即可收效。下面介绍一些感冒食疗法:

1、绿豆30克磨碎,茶叶10克装入布袋,加水一大碗,煎至半碗去茶袋,加适量红糖.有清热解表之功效。

2、马兰头、金银花各50克,甘草10克,加水一大碗,煎法日服3-4次。治发热胸闷、头昏乏力、小便短赤等风热感冒。

3、大蒜、生姜各15克,切片加水一碗,煎至半碗,睡前一次服下。服时加适量红糖,专治风寒感冒。

4、葱白60克洗净切碎,加水三杯煎至两杯,趁热喝一杯,半小时后加热再喝一杯。可治恶风,发热、鼻寒等风寒感冒。

5、萝卜一个青橄榄6-7个,烧水代茶喝。专治口鼻干燥,发热流涕,咽痛口渴感冒。

6、葱白适量,切细丝,用开水泡汤,乘热熏口鼻。专治乳儿伤风鼻塞。以上各方有利无弊,不防一试。

二、小儿便秘的预防及饮食调护

小儿便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在的小孩饮食过于精细,还比较容易偏食、挑食,好吃零嘴,如今进入夏日后,患儿汗水较多,如没有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膳食纤维,平日又贪玩没有在有便意时及时排便,便秘的发生就在所难免。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小部分是病理性便秘的存在,如肠狭窄、直肠或幽门痉挛、先天性巨结肠等肠道疾病。

对于便秘的预防,中医认为:一是适量对症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二是多喝白开水,最好每天早晨给小儿喝一杯淡盐开水,不要吃太多的碳酸饮料及冰冻食品;三是养成每天定时如厕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能强忍;四是吃饭时要多哄哄孩子,切忌训斥呵责;五是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有规律些,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家长对患儿的便秘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疗便秘,如果不是病理性便秘,辨证服用中药效果还不错,但小儿喂食中药有些困难,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婴儿,在上述方法下可加用食疗的方法尝试。可针对小儿便秘的病因搭配食疗,如食积便秘宜用山楂、鸡内金、萝卜、独脚金等;燥热便秘多吃各类蔬菜,如茄子、菠菜、丝瓜、木耳等;阴虚便秘宜吃梨、百合、荸荠等,气虚便秘宜多服些山药、莲子等;气滞便秘宜多用陈皮、萝卜等,配合饮食调整,小孩易于接受。

三、小儿秋泻后期喝点山药粥

秋冬季节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每到天气转冷时,不少学龄前儿童都会出现发热,上吐下泻的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宝宝秋泻时精神差,胃口也不好,家长经常为给宝宝准备饮食而费煞脑筋。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儿科莫珊副主任医师说,宝宝秋泻多属脾胃虚寒,不妨试试粥疗法,尤其是秋泻后期,给宝宝喝点山药粥能和胃益中,健脾固肠。

秋泻早期,宝宝往往会有发热,吃什么吐什么,拉蛋花样大便。此时,家长既不适宜给孩子禁食,也不要认为宝宝腹泻丢失去营养而盲目地给宝宝喂食牛奶、鸡蛋等高蛋白的食物。宝宝脾胃功能差,丢失水分过多,一碗稠软幼滑的白粥最适合孩子进食,不仅补充了人体必须的水分和热量,也容易吸收和消化,使受损的脾胃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由于正虚邪盛,此时不宜在粥品中添加过多食材,白粥即可,也可在粥中加点肉碎。

秋泻后期,宝宝的体温已经下降,呕吐腹泻的频率也大为减少。此时,最好给宝宝喝点山药粥。做法是先把大米30克洗净,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加入清水烧开,再加入淮山药细粉15克,一起煮成粥,熟后可撒点胡椒粉。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健脾养胃,有强壮滋补的作用;胡椒粉能温中祛寒,暖胃止泻。所谓“秋粥宜人”,宝宝虽然逐渐好转,但脾胃依然未实,喝点山药粥可促使他们尽快康复。

四、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婴幼儿时期以外感和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为主,中药由于毒副作用少,注重整体观和辩证论治,非常适合宝宝防病治病,不少家长都愿意带孩子接受中医中药的治疗。众所周知,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宝宝由于寸口脉短小,就诊时经常哭闹燥动,很难安静地让中医师候脉,因而,家长难免会担心医生不能给宝宝把脉而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佛山市中医院儿科刘翠瑛主任医师说,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望食指络脉的变化比脉诊更为方便准确,医生可通过观察小儿络脉,辨别宝宝的寒热虚实,作为指导方药治疗原则的重要依据。

小儿食指络脉是指虎口至食指内侧(掌侧)桡侧的浅表静脉,也称指纹。中医认为,食指内侧的络脉,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源部位,又是由手太阴肺经分支而来,是气血较为集中的部位,因此,医生观察宝宝食指络脉变化与给病人把脉医理上可说是同出一辙。3岁以内的宝宝皮肤非常薄嫩,食指络脉易于显露,近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激素对肢体末端的血流量,以及血管对体温的反应性变化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因而,望诊小儿络脉比较方便又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中医认为,食指脉络分为风、气、命三关。食指掌关节横纹向远端第二节横纹为风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横纹至末端为命关。医生察络脉时以左手握住患儿的食指,用右手拇指轻轻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反复数次,络脉便显露出来,医生则察看“三关”,辨疾病轻重。正常的小儿食指脉络是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小儿有外感表症时,可见络脉浮露;络脉沉滞,则为内伤病症。络脉颜色的深浅变化也预示着疾病的轻重:深为病重,色浅为病轻;色淡者为虚证,色滞者为实证;纹色紫红为有内热;色鲜红为外感表证;色青紫多为风证或痛证;色浅淡则为虚证。络脉的长短变化也有诊断意义:络脉显于风关,是邪气刚入络,常见于外感表症;脉络从风关透至气关,色泽较深,是邪气渐入,疾病逐渐加重;若络脉突破气关显于命关,表明病情加重,是邪入脏腑,主病危;如果络脉直达指端,就是中医常说的“透关射甲”,病情危险,预后多不良。

望小儿络脉对婴幼儿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仍需结合其他诊法作出诊断。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脉纹也逐渐缩短,超过3岁后指纹也就失去了诊断意义。

五、小儿食积多喝谷芽麦芽水

寒假期间,超市里林林总总的贺年糖果和进口零食让孩子们眼花瞭乱,电视、电脑和零嘴成了孩子们放假在家不可或缺的伙伴,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也利用假期给孩子补身,经常大鱼大肉老火靓汤侍候。中医养生专家提示,饮食不节和缺乏规律的生活最容易让小儿娇嫩的脾胃受损.,导致食欲不振,脘闷腹胀,大便溏薄,怠倦乏力等食积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家长在为孩子增加营养的同时,别忘了给孩子调理一下脾胃。在治疗食积方面,有中药内服、推拿捏脊、针四缝、食疗等方法,在这里介绍一些家长易于掌握的调理方法。

常喝谷芽麦芽水

让孩子们常喝谷芽麦芽水作为日常饮料是个不错的办法。以谷芽、麦芽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谷芽、麦芽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药,有生发胃气,消食导滞的功效,且谷、麦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气味清淡宜人,没有药味,孩子们容易接受。

山药、莲子多入粥

在寒冷的冬季,喝上一碗香软绵滑的热粥最能养胃怡人。山药能健脾补肺,莲子味甘甜,有补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作用,素有“脾果”之美誉。取山药、莲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梗米洗净后用油、盐腌好,上述三物以慢火熬成粥后调味食用。山药、莲子都很容易煮软,与梗米成粥后相得益彰,容易消化,特别适合胃口不佳的发育中的儿童。

吃点山楂当零食

与牛肉干、薯片和各式盐津食品相比,山楂酸甜可口,能开胃助消化,更适合作为孩子们偶尔消遣的零食。因此,适当吃些山楂及山楂制品,能促进胃液分泌,有消油腻,化内积,敛阴开胃的功效,可增加小儿食欲,帮助消化。但山楂片制过含有较多的糖分,不能长期和过量食用。

调味佐料巧用陈皮

陈皮对治疗脾胃气滞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有较好的疗效,家长在烹饪时巧用陈皮不但可驱腥提味,而且能理气调中,健脾导滞,可起到很好的食疗作用。譬如,陈皮焖鸭、陈皮蒸鱼、陈皮香鸡、红烧陈皮骨等都加入了陈皮作为制作原料。

揉脐摩腹助消化

小儿不知节食,遇到喜欢的食物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吃得小肚子都撑圆了。此时,妈妈可让孩子躺下,以中指指腹或掌根揉按肚脐部位;也可以四指指腹放在小儿腹部,动作轻柔地作圆周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帮助孩子消化。

家中常备保和丸

小儿脾胃虚弱,胃常有积食,因而出现厌食、胃部饱胀、口臭便臭等消化问题。春节期间,家有儿女的父母应常备一些中成药,包括保和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黄芪建中汤、归脾丸等,都是很好的脾胃调理之剂。如果肉食、油腻之品进食过多,以致脘满腹胀,大便臭秽,可服用保和丸健胃消食;若脾虚便溏,食少乏力,可服参苓白术散以益气健脾;如不思饮食,呕吐泛酸,香砂养胃丸则可温中理气和胃。小儿食积到一定程度时应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六、小儿腹痛家长应该怎么“揉”?

腹痛,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吃饱后或正玩得高兴时,突然会说自己肚子痛。有的小朋友会用手捂着肚子或要求妈妈给他揉肚子,有的痛得蹲在地上哭喊呼叫。当家长慌忙带孩子去医院时,孩子自己过一会却好了。如此周而复始的折腾,给家长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孩子腹痛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置?

临床上只有很小部分小儿腹痛属于器质性病变,家长可发现到这部分患儿的腹壁硬,全腹疼痛,甚至孩子根本不让碰触腹部。器质性腹痛可见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虫症等急性病变,器质性腹痛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常不能自动缓解,家长不要自行处理,应尽快送医院。而大部分小儿的腹痛多是功能性的,且经常发生,家长可以简单地辩证施“揉”,迅速有效地缓解小儿腹痛。

小儿腹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因喂养不当导致孩子食积或受寒而发生腹胀、腹痛。当小儿发生腹痛时,家长可根据孩子的饮食史、天气变化情况以及腹痛是否喜温喜按等特点,判断孩子的腹痛是属于消化不良引起的食积还是感受风寒导致的虚寒腹痛,然后再对证予以手法治疗:

1、食积腹痛

这类患儿常常有乳食不节,脾胃受损的病史;有的孩子比较偏食,肉类吃得多,蔬菜吃得少,使肠蠕动减慢,结肠内积粪块激惹近端肠壁肌肉,会引起强力收缩造成结肠内高压,引起腹痛。常见症状有腹胀腹痛,嗳气吞酸,不思饮食,大便臭秽或秘结。

操作手法:

家长让孩子平躺,以四指或全手轻贴小儿腹部,以痛点或食积部位为圆心顺时针给孩子进行摩腹,动作要轻柔;也可重点揉按中脘、丹田、天枢、足三里。如果孩子腹痛较甚,可以施以“拿肚角”。肚角是止腹痛的要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家长可以用拇、食、中三指拿起肚角深处的皮肤,然后弹放,本法刺激较强,拿3~5次即可,止腹痛效果较好。如果患儿大便秘结不通,可采用推下七节骨手法,七节骨自第2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家长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腹向下直推,推50次左右。

2、虚寒腹痛

患儿多有进食生冷食物或感受风寒的病史,察之见有脸色恍白,四肢不温,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大便清溏或完谷不化,腹部喜温喜按。

操作手法:

以温中健脾为治则,常用推三关、补脾经的擦肾俞。所谓推三关,就是家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小儿拇指桡侧推向肘部,一般推200次左右,以小儿手臂微微发红为宜。补脾经就是将小儿

拇指微屈,家长用右手拇指从小儿拇指桡侧自指尖推向指根,推100~300次左右。擦肾俞时,家长用掌侧大鱼际附着于肾俞穴处,上下来回擦动,以热为度,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禤影妍)

七、如何让1岁多的孩子蹿个?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时期,一是婴儿期,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婴儿期是指0~2岁,这个阶段生长速度最快,也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有研究表明,儿童2岁时的身高与其成年身高的相关性为80%,因此,要让孩子“高人一等”,就别让孩子在生长的快速期掉队,否则追赶起来相当困难,要让1岁多的孩子蹿个,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保证充足睡眠。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长高。1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家长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睡得好。

2、注意补充营养。充足的营养是指每天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和水。1岁多的孩子已懂得分辨滋味,家长要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让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垃圾食品。此外,还要注意为小儿补充锌、铁、钙、各种维生素、纤维素,满足骨头生长的需要。目前是秋冬季节,中医认为“冬主藏”,是一年当中脾胃吸收、消化能力最好的季节,小儿营养供应充足,可为来年春夏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储备。

3、积极防病治病。各种急慢性疾病对小儿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经常患病的孩子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矮小。因此,家长要注重孩子日常保健,小儿体格健壮,生病少,有病及时治疗,勿让疾病拖了孩子长高的后腿。

4、多运动多晒太阳。让孩子积极户外活动,充分享受温暖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冬季的太阳很柔和,每天让孩子在户外活动小时以上,如踢踢小皮球,蹦蹦高,接受阳光“激素”的爱抚,对儿童长高十分有利

八、小儿厌食的家庭推拿疗法

孩子的“厌食”,除了依靠一些药物来帮助消化开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来增加孩子的食欲。首先准备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张小桌子和茶几,上面铺上毯子,准备一些滑石粉和痱子粉(为的是推拿时不会损伤小儿的皮肤)。让小孩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饭前进行,因为饭后推拿会引起小儿呕吐。每日1次,每7天为1疗程。具体方法如下:

1.让小儿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沾上滑石粉,两手指按在小儿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2.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着小儿的腹部,满腹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3.让小儿反过来,趴在桌上,在小儿的屁股沟顶端(此为针灸的穴位“下七节”),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泻的小儿,穴位要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节”)这种按摩的方法效果较好,简便易行,家长可以家中进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随意中断。如果厌食严重的小儿,可以续推拿两个疗程。手法要适当,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

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要得宝宝安,需得三分饥和寒”。这句名言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是宝宝日常保健的常识,意思是说要确保宝宝平安健康,就不能撑着和捂着孩子。后来演化为“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更加朗朗上口,广为人知,流传至今。

中医所讲的人体五脏中,宝宝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是指,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宝宝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虽然需要水谷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多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多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孩子的衣服应根据季节变化来增减,因为他是纯阳之体,天生就具有火力,不需要捂着。而且宝宝活动能力强,容易出汗,尤其秋天本应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一捂反而容易上火生病。而五月初的北方,会有室外热室内冷的现象,建议在户外时给孩子少穿点,回到家再加件衣。另外,别给新生儿穿或用阳气偏热的新棉衣被褥。

孩子常患的疾病主要是感冒和肠胃问题,但是很多是由于吃的过多,积有内热,再受点风寒,就生病了。

孩子处于一种稍稍的欠缺状态,他身体的机能就会呈现一种向上状态,生机勃勃,反之,身体的机能就会倦怠。

反省过后决定这样做吃饭一日三餐之后尽量少吃零食,她不想吃了不再勉强。穿衣的时候比大人少一件,摸着小手温温稍微有点凉就正好了。

十、

第三篇:儿科试卷

试卷二十(应急预案)

一、填空题

1、冰袋使用的注意的事项:(),冰敷期间应(),做好()

2、出院病人的床单位要做好(),床、桌、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

3、患者不慎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检查患者坠床时的(),迅速查看()和(),初步判断有无危急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4、当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予吸氧、()、()、(),行()和()。

5、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时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刺伤时,应立即(),然后用()冲洗,再用()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选择题

1、患者外出后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程序首先应当()

A、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

B、加强巡视

C、交代住院须知

D、减少患者外出机会

2、住院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程序第一步()

A、立即停止输血B、更换输液管

C、改换生理盐水D、报告医生

3、处理医疗投诉或纠纷的应急预案程序首先应为()

A、科室调查处理B、向主管部门报告

C、主管部门向当事部门了解情况

D、协商解决

4、住院患者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程序首先应为()

A、通知医生

B、立即抢救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观察生命体征

5、癫痫持续状态病人应急预案程序首先为()

A、加强防护B、通知医生

C、吸痰D、立即平卧

三、简答题、1、上消化道出血时护士应注意观察哪些方面?

第四篇: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2 肺炎喘咳„„„„„„„„„„„„„„„„„„„„„„„„„„„„„4 鹅口疮„„„„„„„„„„„„„„„„„„„„„„„„„„„„„„6 小儿腹泻„„„„„„„„„„„„„„„„„„„„„„„„„„„„„8 疳证„„„„„„„„„„„„„„„„„„„„„„„„„„„„„„„10 惊风„„„„„„„„„„„„„„„„„„„„„„„„„„„„„„„12 痫证„„„„„„„„„„„„„„„„„„„„„„„„„„„„„„„14 水肿„„„„„„„„„„„„„„„„„„„„„„„„„„„„„„„16 麻疹„„„„„„„„„„„„„„„„„„„„„„„„„„„„„„„19 水痘„„„„„„„„„„„„„„„„„„„„„„„„„„„„„„„22 痄腮„„„„„„„„„„„„„„„„„„„„„„„„„„„„„„„24 顿咳„„„„„„„„„„„„„„„„„„„„„„„„„„„„„„„27 小儿暑温„„„„„„„„„„„„„„„„„„„„„„„„„„„„„30 疫毒痢„„„„„„„„„„„„„„„„„„„„„„„„„„„„„„33 遗尿„„„„„„„„„„„„„„„„„„„„„„„„„„„„„„„36 紫癜„„„„„„„„„„„„„„„„„„„„„„„„„„„„„„„38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室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

(3)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3岁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院的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天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尊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作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出院床单位的终末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2、X线、血常规等检查。

3、有无鼻煽、发绀、三凹症。

4、辨证:风热犯肺、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燥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 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2)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及时吸氧。(3)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4)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2)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3)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4)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5、给药护理

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6、情志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燥,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教育

1、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2、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需注意的事项。

3、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指导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鹅口疮

鹅口疮俗称“雪口”,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以口腔黏膜舌上布满白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脾。婴幼儿口腔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口腔白屑性状。

2、有无影响进食及呼吸。

3、实验室检查。

4、辨证: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清洁消毒。

(3)注意口腔清洁,可用2%苏打水或清热中药擦洗口腔,每日3~4次,半小时内不宜进水、进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口腔黏膜、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吸乳情况。

(2)出现烦躁、口臭、流涎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吸乳时啼哭、吞咽时呼吸困难等,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心脾积热证患儿多喂服温开水。(2)疮面遵医嘱用冰硼散外涂。

(3)口臭便秘者,遵医嘱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

4、饮食护理

(1)乳母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物。

(2)食物以微温为宜,禁食过热,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3)虚火上浮者,选用清淡滋补食物,少食多餐。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偏凉服。

6、情志护理

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大声哭闹。

三、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及患儿用品的清洁消毒。

2、勿滥用抗生素。

3、介绍患儿、乳母的适宜饮食。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喂养史、卫生习惯。

2、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辩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3)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1)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2)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湿热泻患儿,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4)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2)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4)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5)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6、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三、健康指导

1、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3、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疳 证

疳证多由于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营养失调所致。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食欲不振、大便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营养不良、厌食、积滞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喂养史、饮食习惯。

2、皮下脂肪减少程度。

3、患儿心理及生长发育状况。

4、辨证:疳气证、疳积证、干疳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衣被柔软,注意冷暖,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皮肤和口腔黏膜护理,防止压疮及口疮的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面色、精神、体重、腹胀、肢温、哭声、饮食、毛发等情况。

(2)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及有无不消化的食物。

(3)观察患儿有无咬牙吮指、揉眉挖鼻。

3、临证(症)施护

1、疳气证:可给予捏脊疗法。

2、疳积证:在腹胀痛时,可用手掌在患儿腹部及脐周顺时针按摩。

4、饮食宜护理

(1)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生冷、油腻及硬固食物。

(2)疳气证善食易饥、多食多泻的小儿,应酌情控制进食量。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6、情志护理

1、关心患儿,注意情志疏导。

2、对性情急躁、脾气怪癖的患儿应耐心诱导,使之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纠正患儿偏食、吃零食和饮食不节的不良习惯。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补充患儿在生长发育中所需之营养物质。

3、指导患儿饮食及用品的清洁消毒方法。

4、纠正患儿咬牙吮指、揉眉挖鼻的不良习惯。

惊 风

惊风又称惊厥,因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所致。以抽搐伴神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肝。高热惊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惊风症状出现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抽搐部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高热、精神、哭声。

3、呕吐、意识障碍、前囟、颅缝等情况。

4、辨证:感受疫邪证、湿热疫毒证、痰食惊风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必要时执行保护性隔离。

(2)保持病室清洁安静,避免强光及噪音刺激。

(3)急惊风患儿室温宜凉爽,慢惊风患儿室温不宜过低。

(4)惊风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使用床档,切勿强行约束肢体,防止意外损伤。

(5)抽搐停止后,室内保持安静,减少刺激,让患儿安静休息。

(6)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炎及压疮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抽搐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

(2)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呕吐物等的变化。

(3)患儿出现瞳孔散大、气息低微或有屏气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患儿出现汗出如油、脉细弱或囟门高突、哭声尖利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抽搐时,立即遵医嘱针刺急救或使用镇静剂。

(2)牙关紧闭者,用多层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唇舌。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咽喉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

(2)昏迷患儿遵医嘱鼻饲,给予流质饮食。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6、情志护理

安慰患儿,避免情绪波动而诱发抽搐。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学会预防抽搐和缓解抽搐的简单方法。

2、推荐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3、指导患儿适时进行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避免惊恐,防止惊风发生。

痫 证

痫症俗称羊癫疯,因先天胎中受惊,元阴不足,使气血逆乱;或血滞心窍,惊后成痫所致。以突发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抽搐形式、持续时间。

2、发作时意识、瞳孔、呼吸。

3、是否有产伤、脑损伤史及家族史。

4、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5、辨证:惊痫、风痫、痰痫。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旁加床档,防止坠床。

(3)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

(4)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量、情绪激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痫证发作时的神志、面色、哭声、痰液性状。

(2)观察抽搐部位、时间、次数。

(3)发现患儿有痴呆、失神等发作先兆,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抽搐时,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裤带,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吸氧。

(2)抽搐时,将牙垫置于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3)抽搐大发作时,针刺或指掐人中、涌泉穴。小发作时遵医嘱针刺内关穴等。

(4)持续状态时,遵医嘱用止痉剂,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并准备好抢救用物。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忌食辛辣、炙烤、肥甘之品。

5、给药护理

发作间歇期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6、情志护理

指导患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和精神刺激。

三、健康指导

1、向家长宣传坚持正规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得随意停药和减量。

2、减少诱发因素,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3、讲解发作先兆及发作时的简单处理。

4、在发作未完全控制前,不宜单独外出、玩耍、游泳、登高、骑车等。

5、出院后定期复诊。

水 肿

水肿因外感风邪或邪毒入侵,使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溢于肌肤所致。以肌肤浮肿及小便短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出现水肿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水肿部位、性质,有无腹水、胸腔积液、阴囊水肿。

2、多尿、血尿、低蛋白血症、水肿。

3、血压、贫血、营养状况。

4、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5、辩证:风水相搏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脾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高度浮肿时,应卧床休息。

(3)阳虚水泛者,取半卧位,以改善呼吸困难。(4)记录24小时尿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5)遵医嘱定期测量血压、体重和腹围。

(6)高度浮肿者,可加海绵床垫;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托起阴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水肿消退、尿量、血压等情况。(2)使用利尿剂后,应观察低钠、低钾表现。

(3)出现精神萎靡、呕吐、烦燥、肢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尿少或尿闭、血压升高、恶心呕吐、胸闷气急、心慌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用激素治疗后出现胃痛、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风水相搏者,在服解表剂时,需热服。药后盖被使其发汗,以助药效。

(2)湿热内蕴者,应将下肢抬高,以减轻水肿。可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以助清热利水。

4、给药护理

(1)治疗期间应观察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用药反应,观察血压变化。(2)中药汤剂浓煎温服,采用少量多次频服。

5、饮食护理

(1)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忌生冷、油腻及海腥等发物。

(2)浮肿少尿期,可给予无盐饮食;肿消后,给予低盐饮食;控制激素治疗期间的饭量。

(3)脾虚湿困者,可给予健脾利湿类食物。

6、情志护理

做家长和年长儿的健康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三、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积极预防感染。

2、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3、如用激素,不可随意停药,遵医嘱坚持按计划用药。

4、注意安全,避免奔跑、打闹、摔伤,防止骨折。

5、推荐适宜饮食,掌握饮食宜忌。

6、定期门诊复查。

麻 疹

麻疹因感受麻疹疫毒所致。以发热、咳嗽、泪水汪汪、唇内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及满身布发红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麻疹、奶疹、风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热型,皮疹部位、特征,有无并发症,精神状态。

3、患儿心理状态。

4、辩证:顺证、逆证(热毒闭肺证、热毒攻喉证、毒陷心肝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天,有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3)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吹风受寒和强光刺激眼睛。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经常更换体位,衣服宽松,保持耳、鼻、口腔清洁。

(5)修剪指甲,勤洗手,防止患儿用手挖耳、鼻或搔抓皮肤,以防局部感染。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麻疹各期的发热、咳嗽、神志、哭声、出汗等情况。(2)麻疹透发顺序、分布、色泽等变化。

(3)出现疹出不畅、疹色紫暗、身热骤降、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呼吸微弱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咳嗽音哑如犬吠、烦燥不安、唇甲紫绀、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呕吐抽搐、气促鼻煽、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麻疹透发不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或用毛巾蘸中药药液外擦,助于透疹。

(2)出疹期需重视补充水分,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也可选用果汁加开水稀释饮用。

(3)眼部分泌物多,可用温水、生理盐水清洗双眼,遵医嘱洗后滴抗生素眼药水。

(4)麻毒攻喉时,密切观察呼吸及全身情况,及时吸氧、吸痰,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流质或半流质,热食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易于透发。

(2)恢复期应逐渐加强饮食调养,增强抵抗力。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热服,出疹期可采用温服法。

6、情志护理

(1)多与患儿接触,给予关心和鼓励。(2)丰富患儿生活,避免恐惧心理的影响。

三、健康指导

1、做好计划免疫接种,降低发病率。

2、做好卫生宣教,让患儿及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选择适宜的饮食。

3、指导生活护理,注意防止发生目疾、声音嘶哑、哮喘等后遗症。

4、麻疹流行期间,易感儿童不宜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

水 痘

水痘又称水花,因外感时行邪毒所致。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愈后不留疤痕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水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皮疹部位,形状、性质及伴随症状。

3、体温、精神、饮食等状况。

4、患儿心理状况。

5、辨证:风热犯表证、热毒炽盛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及接触隔离,至水痘结痂、脱落为止。

(3)注意避风,衣被宜柔软舒适,以防复感外邪。

(4)高热期应注意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邪毒外泄。

(5)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防抓破皮疹。注意口腔、眼、鼻腔黏膜和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加强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水痘透发的疏密、部位、形态、色泽等变化。

(2)出现痘大而密、痘色紫暗、痘浆浑浊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出现高热不退、皮肤发生感染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热毒炽盛,高热伤津者,应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2)大便秘结者,可给予蜂蜜、香蕉、果仁等润肠通腑之品。

(3)皮肤痒甚,可在疱疹未破溃处遵医嘱涂擦5%碳酸氢钠溶液,疱疹破溃处宜保持干燥。

4、饮食护理

(1)出疹期饮食宜清淡,以富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为主,忌辛辣荤腥发物。

(2)恢复期应给予营养丰富饮食,注意补充水分。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热毒炽盛证宜偏凉服。

6、情志护理

患儿因瘙痒严重而哭闹时,应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情绪激动。

三、健康指导

1、水痘流行期间应做好预防工作。

2、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

4、避免皮肤因瘙痒抓破而导致感染。

痄 腮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经络,重症涉及心、肝。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颌下腺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腮腺肿大程度、有无疼痛。

3、有无脑炎、睾丸炎表现。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温毒袭表证、热毒蕴结证、毒陷心肝证、邪窜肝经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执行呼吸道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后1周。(3)急性发热期,有睾丸肿大者,应卧床休息。

(4)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使用甘草银花液或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腮部肿痛程度、体温、脉象、神志、睾丸等情况。(2)出现高热不退、睾丸肿痛、少腹剧痛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突发壮热、头痛项强、呕吐、嗜睡、昏迷、抽搐时,应报 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温毒袭表证患儿应多饮水。可局部冷敷或遵医嘱使用青黛散或金黄散加麻油调敷腮腺肿胀处。

(2)热毒蕴结证出现高热不退时,可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退热。

(3)邪窜肝经证出现睾丸肿痛者,采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局部冷敷。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2)尽量避免多咀嚼食物。(3)多饮水,禁食肥腻、酸性食物。

(4)热毒蕴结者,宜多进清凉饮料,有利于退热及毒邪的排出。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2)高热者偏凉服。

6、情志护理

(1)保持绪稳定,因积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减轻。

(2)向患儿及家长宣教有关本病的知识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利健康。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嘱了解本病以及病后终身免疫的特点及隔离时间。

2、指导家长学会观察病情,出现症状时立即就医。

3、加强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

顿 咳

顿咳是因时行疠邪犯肺,阻于气道而肺气上逆所致。以阵发性、痉挛性呛咳,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百日咳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伴随症状、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辨证: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脾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

(3)避免接触异味、煎炒、辛辣、烟熏等刺激物,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轻拍背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及痰的色、质、量以及呼吸、神志、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气急鼻煽、紫绀、烦躁不安、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出现痰中带血、目睛及鼻腔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屏气或抽搐不停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初轻咳时,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或侧卧位,必要时吸痰。

(2)服药、哺乳,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及时给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易消化、富于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药丸或药片要碾成粉末,温开水调服。

6、情志护理

(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以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如讲故事、听儿歌等。

三、健康指导

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小儿暑温

小儿温暑是因感受暑疫邪毒所致。以暑季突起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体温、神志、抽风等情况。心率、血压、呼吸、瞳孔、肌张力等变化。

3、患儿心理状况。

4、辨证: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热入营血证、肝风内动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昆虫隔离法。

(3)根据病情,分清轻重,安排病室,以利观察抢救。

(4)腰穿后去枕平卧位2小时。

(5)加强口腔、皮肤及眼部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肌张力、二便等变化。

(2)患儿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手足抽搐、眼球上翻、凝视、口角抽动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患儿出现喉间痰声漉漉、呼吸困难、屏气时,应报告医师,并 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卫气同病证,可行物理降温,控制患儿体温在38℃左右;或遵医嘱针刺退热。

(2)气营两燔,大便秘结时,可遵医嘱用中药番泻叶5~10g泡水饮用。

(3)喉间痰多,呼吸急促时,应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注意患儿肢体功能活动,及早发现肢体强直症状,及时治疗。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

(2)高热期以流质为主,可多饮果汁饮料。

(3)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4)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饮食。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开窍丸剂应碾成粉末调服。

(3)昏迷时遵医嘱鼻饲给药。

6、情志护理

指导生活护理,解释病情,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精神压力,保持乐观情绪。

三、健康指导

1、鼓励食用易消化、富营养,如瘦肉汤、鸡蛋羹等物。

2、穿着宽松、棉质衣服以利于排汗。

3、向患儿家属介绍本病的知识,以配合治疗。

4、合理用药,切忌滥用退热药。

疫毒痢

疫毒痢是因进食不洁之物,湿热蕴伏肠胃,疫毒内陷,损伤肠络,内陷心包,引动肝风所致,以突发高热,神昏,惊厥便下脓血(或无)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重时达营分。中毒性菌痢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饮食不洁、疾病接触等流行病学史。

2、粪便性状、伴随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疫毒内闭证、内闭外脱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消化道隔离,至患儿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

(3)抽搐者加床档,以保护患儿。

(4)便后用温热水洗净肛门并擦干,必要时涂油保护肛周皮肤,以防臀红。

(5)及时正确地留取新鲜黏冻脓血便标本送检。必要时肛拭法留取。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呕吐、排便次数,呕吐物及大便的色、质、量及气味。

(2)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呕吐抽搐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3(3)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沉细而弱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患儿出现意识模糊、呼吸不规则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遵医嘱用参附汤回阳救脱,服药后观察神志及皮肤温度。

(2)高热不退时,遵医嘱应用退热剂或针刺退热。

(3)惊厥抽搐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松解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4、饮食护理

(1)疾病初期,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2)病情稳定后,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3)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4)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

6、情志护理

(1)注意安慰患儿,耐心诱导,避免情绪激动。

(2)尽量满足患儿所需,使之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讲究饮食卫生,讲解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知识,防止病从口入。

2、饮食以易消化、富于营养、无刺激性为主,合理调整胃肠道功能,34 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在腹泻期间防止脱水的方法。

4、讲解便后清洁肛门的重要性。

遗 尿

遗尿是因小儿下元虚寒、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膀胱失约所致。以经常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膀胱,涉及肺、脾、肾。遗尿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遗尿的时间、次数及小便的量和气味。

2、生活习惯。

3、患儿心理状况。

4、辨证:肾气不足证、脾肺气虚证、肝经湿热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宜侧卧位,盖被不宜过紧,双脚不宜过暖或受压。(3)尿床后及时更换衣被,温水清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遗尿时间及尿床后是否熟睡。

(2)夜间定时唤醒患者小便,并将唤醒小便时间渐次后延至晨起。

3、临证(症)施护

(1)肾气不足者,饮食不宜过咸。可睡前温水泡脚或遵医嘱睡前艾灸关元、气海穴。

(2)脾肺气虚者,应节制饮水量,可给予山药、红枣汤代茶饮,或遵医嘱针刺。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晚饭后或睡前不进流食。

5、给药护理

(1)中药宜温服,晚餐前服完。(2)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6、情志护理

(1)正确说明病情,消除紧张情绪,解除羞涩、自卑的心理状态,使肝气条达,疏泄调畅,有利于疾病康复。(2)尿床后不宜责怪患儿。

(3)肝经湿热者,睡前冷水搓面,温水泡脚,或遵医嘱针刺。(4)晚餐后减少饮水,临睡前排空小便。

三、健康指导

1、安排合理作息时间,如养成午睡习惯、不过度疲劳、睡前排空膀胱等。

2、讲解本病知识,减轻心理负担。

3、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遗尿的各种原发病。

4、多参加文体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紫 癜

紫癜也称紫斑,因外受邪热,内伏血分,迫血妄行;或素体禀赋不足,气血亏损,脾虚气弱,气不统摄,血不循经所致。以皮肤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过敏源接触史。

2、出血程度和部位。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气阴两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污秽浊气、油漆、花粉等刺激。

(3)床铺平整清洁,衣被柔软舒适,不揉搓皮肤。

(4)注意口腔护理,用软牙刷刷牙,忌锐利玩具,限剧烈活动,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磕碰。

(5)紫癜面积较大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皮肤出血倾向,出血的部位、颜色、分布面积及关节肿痛消长情况。

38(2)注意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二便及伴随症状。

(3)腹痛剧烈伴有血尿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4)出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尿血量多、烦躁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血热妄行者,室温不宜过高,衣被不可过暖。忌食辛辣炙烤之物。可用鲜梨汁、西瓜汁代水频服。

(2)气不摄血者,注意保暖,衣被松软,少活动,多休息,少食多餐。

(3)阴虚火旺者,室温偏凉,衣被忌过暖。忌食辛温香燥之品。

(4)瘀血阻滞,剧烈腹痛时,遵医嘱可用活血、止血、止痛药物。

(5)鼻黏膜出血时取坐位,头后仰,前额冷敷,遵医嘱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棉球压迫止血。

4、饮食护理

(1)禁食坚果和冷硬多刺食物。

(2)忌食辛辣、海腥发物和煎炸、炙烤、硬固之品。(3)多食润肠通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4)若发现紫癜与某些食物有关,应忌食之。(5)有胃肠道出血时应暂禁食。

5、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39(2)观察用药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

6、情志护理

向患者介绍本病知识,减轻紧张及恐惧心理,保持心态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

1、推荐适宜饮食,合理喂养,掌握饮食宜忌。

2、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3、指导生活护理,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被。汗出谨防风邪,拭汗勿用冷湿毛巾,避免受凉。

4、教会家属使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5、患儿在脾切除术后2年内,应定期随诊,遵医嘱用免疫增效剂,以增强抗感染能力。

6、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第五篇:新生儿科试卷

学校: 姓名: 一,填空题

1,在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中,新生儿期是指:

A从出生后满30天B从出生后满28天C从生后满两周D从孕期28周至生后两周E从孕期28周到生后一周

2,患儿,生后8天,出现全身强直性痉挛,牙关禁闭、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阵法性痉挛,该患儿属于

A新生儿颅内出血B新生儿破伤风C新生儿败血症D新生儿硬肿症E新生儿核黄疸

3,关于生理性黄疸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后2—3天出现黄疸B表现为食欲下降,哭声低弱C一般7—14天自然消退D早产儿可延迟3周消退E血清胆红素小于205.2 4为未成熟患儿护理时,下列哪项错误

A母乳喂养B注意保暖C保持呼吸道通畅D持续高浓度氧气吸入,维持有效呼吸E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婴幼儿生理性哭闹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

A断乳B尿布潮湿C要挟家族D口渴和饥饿E昆虫叮咬 6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见于:

A1天B2_3天C4_6天D7_8天E9——10天

7在儿科护理常规中,一般新入院患儿三日内测体温,脉搏呼吸的次数应为 A 每日一次B每日两次C每日三次D 每一小时一次E每3小时一次 8以下哪个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尤其是反映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A身长B头围C体重D胸围E皮下脂肪

9小儿入出现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先消减的部位是 A 胸部B腹部C臀部D四肢E面部

10患儿患鹅口疮5天,首优的护理诊断和问题是

A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B营养失调:与拒食有关C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D口腔黏膜的改变:与感染有关E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感染有关

二、名词解释 1呼吸暂停: 2早产儿 三填空题

1小儿的正常腋下温度是

2温箱的温度设置在 之间,湿度控制在 之间 3小儿头皮静脉常选择、、。4血氧饱和度低于 应予吸氧

5判断为心跳呼吸停止后,应给予、、四问答题 护理诊断的五个步骤

2阿奇霉素0.25g,医嘱需要75mg,常规5ml溶,需抽取多少?

下载中医儿科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儿科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儿科实习实施计划

    中医儿科实习指导 目的要求: 通过儿科四周的实习,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病人,增加感性认识;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了解熟习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并熟习儿科常见......

    中医考核试卷

    2010年医师定期考核中医试卷题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 1.胸痹患者,女,45岁。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其证候是: A.饮邪上犯B.痰浊壅塞C.心血瘀阻D......

    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实习中医儿科实习大纲

    一、目的要求 (一)目的 通过中医儿科临床实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中医儿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处理中医儿科常见病和部分疑难急重病证的......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最终五篇)

    第三章 中医儿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小儿紫癜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 主要症状: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点......

    儿科专业知识试卷一

    5病区儿科专业知识考试试卷(一)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分为7个时期,分别是()、 ()、()、()、()、()、()。 2、儿科护士的角色是()、()、()、()、()、()、()。 3......

    中医诊疗技术试卷A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试卷A(杭州)1、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A、外关B、神门C、内关D、曲池E、曲泽 2、老年人气血衰少,故......

    中医儿科实习心得[小编整理]

    实习要求: 1,了解儿科病房工作流程、医生工作职责、临床常用药。 2,了解儿科临床特点,了解儿科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交流方式,学习沟通技巧。 3,根据实习基地情况,每次实习至少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