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5篇]

时间:2019-05-15 02:3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论文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论文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第一篇:小学语文论文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论文-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人教版新课标 ——兼评几大识字教学体系的得与失

50多年来,我国识字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已有20多种识字教学法自成体系。从拓荒者的脚步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体系必须遵循汉字的规律、汉字识记的规律、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并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然而,人们对这三大规律本身的认识却模糊歧异,据此审视评价某一识字教学体系,往往陷入盲人摸象的泥沼。因此识字教学论坛云障雾罩,难识各个体系的庐山真面。只有科学认识三大规律,并以此为据,对识字教学体系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才能作出合理取舍,为识字教学正确导航。

一、走出泥沼:准确全面认识三大规律

(一)汉字的规律。长期以来,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对“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的肤浅理解甚至误解上,以为,“表意”就是表达意义,“音义的结合体”就是汉字是这三个要素不可或缺的整体,并视之为汉字的“规律”。实际上,任何一种文字,无一不表达意义或者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20多年来,人们对汉字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了汉字的种种特性,其中对识字教学具有直接、重大指导意义的是有关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的两大特性:

1.理据性。现代汉字由笔画或偏旁构成,由几笔几画,由什么偏旁构成,有其内在的道理或根据,这就是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鼠”字底下有三个斜钩,前两个都有两点,后一个没有,道理何在?原来,前两个斜钩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是爪子;后一个斜钩是老鼠的身子和尾巴,当然没有爪子,也就不可能有两点。汉字因义赋形,形与义的联系是内在的,必然的。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虽然声符原来也是表义符号,但作为声符就具有表音功能,形与音也有一定的必然联系。“沐mu”的右边不可写作“术”,因为它是以“木mu”作声符的。虽然现代汉字声符表音功能降低,但形声字与声符之间,同声符的形声字之间,总有着内在的语音联系。必须承认,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汉字形体的演变,有些汉字形体与语义之间的联系是偶然的,缺乏内在联系。“自己”的“己”不封口,“已经”的“已”半封口,“末”的上横比下横长,纯属人为规定,并

第 1 页第 1 页 无道理或根据。此类汉字,也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但形与义的联系并非必然。但是因为它们只占少数,不能总体上改变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

2.系统性。汉字总数虽多,构字部件却有限。据笔者统计,在常用字中,义符不上200个,声符也只有400多个。相当多的义符和声符具有很强的构字能力,这就形成汉字内部结构的系统性。首先是以共同的义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系统内部的汉字具有内在的意义联系。如,“隹”是短尾巴的鸟。“雀”由“小”和“隹”构成,是一种形体小的鸟。“雄”是雄性的鸟,泛指雄性。“雌”是雌性的鸟,泛指雌性。“刍”是小的意思,“雏”本是小鸟,引申为小。“焦”与“煮、熟、烹、热”,下面的四点都是火,鸟在火上烤,焦了。“雁”,一种集体飞行时成“人”字形的鸟,故“隹”的左边多了一个“人(亻)”。其次是以共同的声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系统内部的汉字具有内在的语音联系。如,以“分”为声符的字有“芬氛吩纷粉份忿盆贫扮盼”等,韵母分别读作en、in、an,似乎是风马牛,从深层次看,它们都是前鼻韵母,仍具有内在联系。此外,汉字具有多义性,一个汉字往往有多个义项,它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毫不相干,但如果跟本义联系起来,则也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意义系统。“刻”,义符是“刀(刂)”,本义雕刻。实物经过刻削,由厚变薄,引申为刻薄。实物的痕迹经过刻削由浅变深,引申为程度深,如,“深刻”、“刻苦”。古时用铜壶刻漏计时,壶内立有竖箭,标有刻度。一壶水从孔漏中逐渐减少,箭上的刻度就依次显露,以此得知时辰。箭上共刻一百度,以示一昼夜。一个刻度是最短的计时单位,故“刻”可以表示时间短,如,“立刻”、“顷刻”、“即刻”、“刻不容缓”。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之和。遵循汉字的系统性,势必极大提高识字的效益。

(二)汉字识记的规律。主要有:

1.字形识记是难点。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识记难于其他。要突破难点,必须做到:第一,要把字形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第二,要从方法上降低字形识记的难度。在试图降低字形识记难度的众多途径中依循汉字规律是最为有效。如“崇、祟”,许多人二者相混,更多的人误把“祟”的下面写作“宗”。如果挖掘出它们的理据,情况就截然不同。“崇”的声符是“宗”,义符是“山”,意义是高峻,高,如,“崇高”,“崇尚”。“祟”,“出”和

第 2 页第 2 页 “示”都是义符,“示”是鬼神(“神、祠、祈、祷、祭、祀”等意义都与鬼神或祭祀有关),是鬼神出来作怪的意思,如“鬼鬼祟祟”、“作祟”。这种做法是,依据汉字因义赋形、形声相益的特性,把握其内部结构的内在理据,建立音形义的必然联系。另一种做法是,充分利用汉字内部结构的系统性,发挥冗余信息的作用。信息论原理告诉我们,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只有新信息才是信息量。已经掌握的东西就是冗余信息。在新课中,冗余信息愈多,要学习的新内容愈少,就愈容易学。遵循汉字的系统性,可以提高信息的冗余性,从而降低识记难度。如“清、请、精、情、晴、睛”,学生对“氵、讠、米、忄、日、目”都是熟悉的,冗余信息占0'?5.7%,只有“青”是新信息,相对信息量只占14.3%。因而,系统地学习一串汉字,将比孤立地学习相同数量的汉字,大大降低难度。

2.加工和线索促进识记。从面对汉字的初步感知到汉字不在眼前能把它一笔不差地再现出来的识记过程,就是信息的储存和检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工和线索起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事件的记忆,将因加工的增多而增进。其一,加工可为回忆提供更多的检索路线。其二,它能使记忆者推论出实际上记不得的东西,因为加工增加了信息在记忆中编码的冗余性,给检索提供更多的途径,给推论出要求记忆的信息提供更多的根据。加工的程度深浅有别,对促进记忆的作用大小相异;加工愈充分,记忆效果愈好。识字时因形求义,建立音形义内在联系就是对汉字充分而深刻的加工,不仅能大大强化记忆,甚至可以借此推论出本来已经忘记的字形或字音。如“鼠”,即使忘记了第三个斜钩上是否有两点,也可以凭借“前两个斜钩是老鼠竖起来的脚,两点表示爪子,第三个斜钩表示老鼠的身子和尾巴”这种有意义的加工,推论出正确写法。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提出组块的概念,他认为,对信息进行组织,使其成为组块,会扩大该系统的容量。对信息进行组织也是一种加工。比如,要记住***这个电话号码,显然很困难,如果把它分解成一个个组块,0086(中国代码),0593(福建宁德市代码),28(宁德市区代码),31227(市小学教师培训部代码),记起来就容易得多。组块思想认为,越是把学习材料组成组块,储存量就越大,提取的效果就越好。依据汉字的理据性,把整体的汉字,分解为有内在联系的几个义符(有时还有音符),是组块的一种方式。如“染”

第 3 页第 3 页 字,囫囵整体地死记,学生极易把“九”写作“丸”,依据其理据,可分解为:“氵(水)、木、九”三个组块,水表示染料是液体,木表示染料的来源,九表示染要多次进行。这样学生一般就不会把“九”写错。依据汉字的系统性,以义符、声符、本义为中心把汉字组成一个个字组,成串地识字,是又一种形式的组块。二者都可以大大提高识记效率。

检索信息,要依据一定的记忆线索。它可以打开、激活有关记忆的痕迹,打通搜寻通道。突出汉字的理据性,建立汉字音形义内在必然的联系,可以使音形义三个要素分别成为回忆起另一个要素的最为可靠有效的线索。“睛”的字义可以成为回忆起字形(左边是“目”不是“日”)的线索,“沐”的字音可以成为回忆起字形(右边是“木”不是“术”)的线索。

以义符、声符为中心把一串汉字组织起来学习,也能够加强记忆,有助再现,因为高度组织起来、具有内在规律的材料为记忆提供了有利的线索。

3.出现频率和语言环境影响识记。出现频率高,与学生见面机会多,就是增加复习的次数,故能增强记忆。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环境,一方面可以为记忆提供一定的线索,另一方面,书面语言可供反复阅读,反复记诵,实际上又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

4.汉字识记能力存在年龄差异。根据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的研究结论,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这一结论被世界人类开发会议认定为对世界人类作出贡献的成果。

(三)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众所周知,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书面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学习语言有其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事倍功半。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至12岁。我国儿童7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机。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法必须不失时机,让儿童尽早学习书面语言。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不是从识字而是从阅读开始的,那些规范、优美的书面语材料是他们获取书面语言营养的最重要的源泉。如果不能让儿童尽早、大量地阅读,就会坐失良机。此其一。其二,学生阅读时,仅仅对汉字清晰辨别准确认知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在瞬间凭汉字的轮廓、特征和字与字的配合就能自动识别。这种自动化必须借助训练。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是实现自动化的最佳途径。其三,儿童学习书面语最重要的是积淀书面语的语感。其主要途径就是大量的阅读。语

第 4 页第 4 页 感的增强,反过来促进从识字到阅读的自动化,实现良性循环。而尽早、大量的阅读,又给汉字的复现提供大量机会,可以促进记忆的保持,减少遗忘。

三大规律不可或缺。其中把握汉字的理据性和系统性非常重要,因为抓住这两个特性,就找到汉字规律和汉字识记规律的契合点,反之,不仅违背汉字规律本身,同时不利于汉字的识记。如果在抓住汉字两个特性的基础上再把识字和阅读融合起来,就找到三大规律的契合点,并使之形成合力。

二、庐山真面:三大识字教学体系各有得失

在众多的识字教学体系中,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和注音识字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三大教学体系。以我们认识的三大规律视之,它们分别不同程度地遵循了规律,各显其长,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忽视或偏离了某些规律或规律的某些方面,此长彼消,形成掣肘。

(一)随文识字。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自始至终用拼音来正音,并帮助学习生字和新词)。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法,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程式。现行的统编教材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法,根据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低年级学会1200个汉字,中年级达到2000个,通过高年级的学习,学会2500个。

随文识字的优点在于:首先基本合乎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将识字与读文紧密结合,利于实现汉字识别自动化,大大缩短从识字到阅读的转换过程;便于学生尽早阅读,充分利用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借助规范优美的书面语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其次,从汉字识记的规律来看,随文识字,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学生对课文的反复诵读,增加了汉字出现的频率,也有助于记忆。随文识字凭借它的长处,成为数十年来识字教学的主流,历届的统编教材均以它为主体,几代人借此识字,打开了通往文化宝殿的大门,成绩斐然,功绩卓著。但是,无庸讳言,以我们的评价标准去衡量,缺点也客观存在:

1.汉字规律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体系本身并未突出汉字的理据性,教师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法则和程式”,多数教师对汉字理据缺乏认识,不能引导学生建立音形义内在必然的联系,主要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单篇课文中的数个生字之

第 5 页第 5 页 间并无音形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即使连续数篇课文的生字依然如此,构不成系统,只能一个一个孤立去识,影响效益。

2.未能获得最理想的识记效果。首先,伴随学习每篇课文识字数量有限,看似分散了字形掌握的难点,但难点并未得到突破,只是把矛盾后移。后移矛盾的同时也延缓了识字进程。低年级识字太少,错过儿童识字的最佳时机。其次,加工深度和线索的有效性不足。随文识字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加工,如编顺口溜、儿歌、谜语等,但这只为个别教师偶尔采用。绝大多数教师主要让学生机械分析笔画、偏旁,这也是一种加工,但深度远远不能与挖掘汉字的理据,建立音形义内在必然联系或依据汉字的系统性把汉字组成字组进行学习的做法相提并论。采用这种教学法主要以字义作为识记汉字的线索,但由于体系本身并未突出汉字的理据,加上汉字具有多义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往往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教学时多数教师一般未与本义相联系,这样就难以建立起音形义内在必然的联系,字义线索的功能大打折扣。

此外,识字进程缓慢,低年级识字量不足,对阅读能力的尽早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制约。

(二)集中识字。在总结吸收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历时40余年,不断改进,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教学体系。主要特点是:先识字后读书,集中教分散练,学了一批字读一批课文,再学一批字再读一批课文。做法上,先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为基本识字方法,坚持“形音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记比说兼用”;并吸收看图识字、读课文增识生字等传统经验,组织学生掌握汉字规律自学生字。采用这种教学法,一二年级识字量可达2000个。

集中识字的优点在于:首先,基本合乎汉字规律。“基本字带字”体现了汉字的系统性。当一组形体相近的汉字呈现给学生时,必须引导辨异,这时可以让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发挥作用。其次,基本合乎汉字识记规律。表现在:

一、利于突破字形难点。“基本字带字”本身就是把突破字形难点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把握结构的理据,建立音形义内在必然联系,可以降低字形掌握的难度。

二、这种突出理据的深加工,有助于记忆,并大大增加记忆的有效线索,利于再现。

三、增加低年级的识字量,符合儿童汉字识记能力的年龄差异。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第 6 页第 6 页 1.识字与阅读分开,不利于书面语言的学习。先识字后读书是集中识字的基本特点。先期孤立识字费时太多,影响儿童尽早阅读。识字与阅读分开进行,势必延长从识字到阅读的转换过程,一定程度上延误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

2.脱离语言环境孤立识字,影响识记效果。语言环境是识字的辅助性线索,离开环境孤立识字,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记忆。学生识了一批一批的形体相近的汉字,却不能及时得到复现和运用,便会产生遗忘。试验者意识到这一点,经改进,识一批字后,就进行“大量阅读分步习作”,使试验向前迈进一大步,但识字与阅读分开的特点没有根本改变,那么,这种做法的缺陷就难以完全消除。

(三)注音识字。儿童入学后用7周左右的时间教学汉语拼音,培养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使汉语拼音成为提前读写、全面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先阅读拼音课文,再阅读注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难字注音课文,最后阅读汉字课文,做到提前阅读、大量阅读;让儿童用汉语拼音写话,再用拼音夹汉字的方式作文,最后用汉字作文,做到提前作文、大量作文;在一年级,先要求能识会写350个左右典型汉字,让学生掌握汉字结构规律,提高独立识字、写字能力,进而在不断阅读中增识汉字,在不断写话和作文中练习写字和用字,把定量的“有师指导”和不定量的“无师自通”结合起来。随着年级的升高,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各年级识字、写字的要求,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

注音识字在儿童入学后暂时绕开生字这个拦路虎,借助拼音,让儿童提前阅读,大量阅读,从中迂回识字。由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因此,注音识字比随文识字在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方面,具有更大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法,试验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平行的非试验班学生,尤其在低年级。这种教学法的缺陷是:

1.偏离汉字规律。让学生“能识会写350个左右典型汉字”,以“掌握汉字结构规律”。这“结构规律”无非是独体、合体、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之类,与我们所说的汉字规律无关。主要依赖让学生在大量反复阅读中与汉字经常见面而识得汉字,偏离了汉字的理据性和系统性。

2.忽视汉字识记规律。首先,掌握字形已退居次要的地位。其次,通过“经常见面”和“无师自通”识字,缺乏对汉字的深入加工,依靠死记硬背,不利记忆;这种教学法以读音作为识记线索,由于汉字形与音的内在联系本来就有限,第 7 页第 7 页 教学时偏离汉字规律,没有建立起音形义内在联系,字音作为识记线索的功能就更加微乎其微。结果是学生对字形的认知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再现产生极大困难。这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法学生错别字太多的根本原因。

3.字形认知和再现的模糊状态,制约书面语言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教学法绕开汉字这个拦路虎,直奔学习书面语言而去,在前期确实收到突出的效果。但汉字是必须要识的,拦路虎绕开了,却依然存在。而对字形认知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对阅读向纵深拓展,再现错误对书面表达能力的继续提高,都是一个制约因素,成为书面语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新路在前:字族文识字的优势及改进建议

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都以识字教学改革的先锋形象登上教坛,正视缺陷,敢于扬弃,是它们的个性。审视上述种种缺陷,都源于体系自身的特点。固步自封,不进则退;局部改良,特点没有根本改变,也难以取得突破。但三者恰好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这就为改革和扬弃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以随文识字为主体,部分采用集中识字和注音识字,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和扬弃,因为三者按不同比例兼收并蓄,并不是建立起一种新的识字教学体系,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共存,掣肘依旧。只有脱胎换骨,创造出把三大识字教学法的优点融于一体、扬长避短的全新的独立的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克服掣肘,为识字教学开辟新的路子。字族文识字,为此作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虽待完善,却不失为值得关注的识字教学的新途径。

字族文是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创编的新型文体,如母体字“青”,繁衍、派生出“清、情、请、睛、晴”等,形成一个字族,《小青蛙》是就这一字族编成的字族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字族文识字是借助字族文于阅读教学中认识、掌握结构化、规律化的汉字的教学法。它的核心环节是借助语境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字形类联,是指一族汉字在字形结构中同含一个母体字,而形成联系,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可以简化儿童识记汉字字形的心理过程,通过联系求同与辨形求异加深字形字义的理解和掌握。字音类聚,是指一族汉字在字音组成上同含一个母体字作声符而形成音近联系,音近求同,可简化识记组块;音异而鉴别求异,加深对字音、字义的理解。字义类推,是指一族汉

第 8 页第 8 页 字在字义蕴涵上同含一个母体字,而由这个母体字的字义而类推其他同族字的字义,即“声符表义类推”,并同时使用“形符表义类推”的手法,将字义教学化难为易,举一反三。“类联”、“类聚”、“类推”使字族文识字的集约化手法得以施行,使教学时间获得节省;字族文的初读、再读为“三类”手法提供语境、情景、意境支撑,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文感、情感。因而这是一种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可学会2300多字,基本完成大纲规定的小学阶段学会2500字的教学任务。

字族文因识字的需要而产生,识字与阅读融为一体,以读带识,以识促读,大体上把汉字规律、汉字识记规律、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规律的主要方面融进一个有机的载体,从而较好地找到三者的契合点。因而这种教学体系具有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主要优点,并弥补了它们的不足,三大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合力,在不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试验中的字族文识字也并非完美无瑕,主要问题是:

字族文以负载生字为主要目的,文中的生字密度很大,一般5-7字就含有一个要识的生字。这样,低年级所识汉字虽多,但用以负载生字的文字总量却有限。书面语言健康有效的发展,以阅读积累足够数量的优质的书面语言材料为前提和条件,试验中的字族文识字,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及随文识字,更难望注音识字的项背。一般的文章字(词)随意遣,而字族文却因字为文,难免削足适履。这种另类文章的语言,不少与书面语言规范、优美、典雅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难称“典范”,作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凭借,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学生阅读材料质的先天缺陷和量的相对不足,因此,在与书面语言的同步发展方面,比之于随文识字和注音识字,试验中的字族文识字不但并无优势可言,甚至相形见绌。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可以变闭门造车为集思广益,力求创编、选编出合于书面语言要求的最优秀的字族文。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双轨并进的举措来补救,即把语文课一分为二,其中3/4的时间用于学习字族文,1/4时间用于学习非字族文。两种文体课文的学习,都必须识字和学习书面语言兼顾,但应各有侧重。字族文的学习略向识字倾斜;非字族文识字则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同时巩固识字成果。两种文体课文的创编或选编必须分别遵循以下原则:

(一)字族文创编的原则。

第 9 页第 9 页 1.以韵文为主。韵文上口易记,便于使语言环境也成为识记的有效线索。“河水清清天气晴”,从“河水”可知“清”的左边是“水(氵)”,从“天气晴”可知“晴”的左边有“太阳(日)”。

2.所要学习的同族字的字义应以本义为主。汉字具有多义性,本义与字形的联系最为密切。采用本义便于建立起音形义内在必然联系,以突出汉字的理据性。“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其中“情”用的是引申义,不容易跟学生讲清“情”的左边为何是“心(忄)”,不如改为“保护禾苗吃害虫,蹦蹦跳跳好心情”。

(二)非字族文选编的原则。

1.以优美、规范、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散文(相对于韵文)为主。无论从数量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或者用途的广泛性来看,散文都强于韵文;在语言的规范性方面,散文也优于韵文;所以,典范的散文才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凭借。

2.保证足够的数量。与此同时,教学时不能进行太多的分析讲解,否则必然减少读的数量。宜主要凭借诵读,让学生从大量的书面语材料中积淀语感。

3.必须让学过的汉字得以复现。借此增加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强识记效果,避免遗忘。

四、文中的字义不限于本义。以便借助语境,丰富学生对字义的了解,并扩大词汇量。

第 10 页第 10 页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一)超越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我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于是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六年中,在积累内容的纵深递进中,学生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平均每个学生的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将读书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教育部推荐给学生必读的书目等。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语文知识,而且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

再比如,六年里用自己编辑的《诗词300首》,我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从而抓住了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马失前蹄”,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我开导他的第二天,他送我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朦胧,成绩难留心中。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春梦。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诗的琴弦,可以说,融会在书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都成为学生建立人生终极关怀的永恒资源。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人民教育》在2019年第二期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讲了《一夜的工作》《为人民服务》等课文向作家领袖提意见的鲜活事例。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我们自豪,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厚,可我们却痛惜地看到一代又一代人人文素养越来越单薄。我,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将来怎么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二)超越课堂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我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

因此,我的语文课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六年中,我请学者教授专家来作讲座、答疑;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体育表演,口头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等。我还经常和学生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进行热点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同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于是我每学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辑杂志,迄今已编有《萌芽文集》《创造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亲近大自然,触及社会热点、焦点时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认。

超越课堂,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一封封故事真实、感情真挚的家长来信,从《莘莘学子话艰辛》到《书的故事》,从《不堪回首的文革》到《孩子,我正在看着你们呢》……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父子隔阂……同学们觉得来信的家长虽然是事业的强者,人生的英雄,但又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不像电影小说中的人物那么遥远,而恰恰是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这样,一封封学生的《望星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永恒的伴侣》等回信,带着滚烫的泪,含着浓浓的情传到家长的手里。且不说学生怎样情动辞发,妙笔生花,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单就精神世界的启迪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和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提出希望,有的提出建议,有的赞叹不止。梁大为的妈妈读着那些理解、支持、鼓励的信不知哭了多少回。张继扬的爸爸一篇一篇回味着孩子们给他的回信,并利用双休日把亲戚的孩子叫到家里,把回信当做教材教育孩子们……最后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生自发编辑一本集子──《发现父母》。相信,这份精神礼物将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丰碑。

六年级的下半年,我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75个孩子写了75封心灵对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用六年里发生的小故事进行叙说。从写给赵航平的《想念你优美的声音》到写给黄杉的《努力吧,石头会变成钻石》;从写给宋宇庭的《擦干眼泪你会变得更潇洒》到写给谢瑶的《你拥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学生以自己的爱回报了我的爱──从齐林的《让生命闪光》到宫策远的《点亮一盏心灯》,从孟楠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到《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封封纯真、感动、感激,甚至提建议和意见的信都化作了爱的翅膀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所有的感觉都沉淀成一句话:“当老师,值!” 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为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超越教师

“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如何让教师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呢?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学习,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呢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实现超越的成功。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拇指教育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首先,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其次,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么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我们追求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谱写思想冲破牢笼的教育诗篇。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记得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想让学生心中永远树立邱少云这位著名战斗英雄的伟大形象。于是抓住课文中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邱少云精神的词语,在挖掘了“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抓住“半个多小时”思考:“烈火刚刚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当他疼痛难忍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时又是怎么想的?”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有的说邱少云想到了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的生命;有的说邱少云太伟大了,他一定在心里高喊“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有的说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一定会想,这点痛算什么,我才不怕呢。正当我非常激动地准备和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话时,有个学生却说话了。他说:“要是我的话,那非疼死我不可,我想火刚开始烧的时候,他坚持住了,真是了不起,不过火烧到一半的时候他有可能就昏过去了,那么他后来什么也没有想。”又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我曾被水烫过,疼痛的滋味实在难忍,那么火烧的感觉会更难受。如果说他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没动一下的话,他心里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肯定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是凭着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意志,他坚持到了最后。”还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让我们猜邱少云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好。其实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就会很感动的。本来读的时候想掉泪,可是一分析就没有感情了”。还有的同学奇怪地质疑:“邱少云他们是先遣部队,埋伏在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大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了子弹和手榴弹,那么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品被烧了那么长时间,怎么没有爆炸呢?”一个悲壮的画面被拆卸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激情没有了,变成了一个个困惑,一个个怀疑。我呆住了,面对英雄,教师会认为他们是神,并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才不接受你的看法呢。的确,神是遥远飘渺的,而人的情感却是相近相通的。由此看来,靠老师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想,去悟,去创造才是最可靠的。

可见,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是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综上所述,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体能的、知识的、智慧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为生命奠基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死记硬背”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死记硬背”人教版新课标

提起“死记硬背”,人们大多都会持不以为然的否定态度,认为它已不合时代潮流,但一味地放弃“死记硬背”的做法,也正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强盛的青年时代,就是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多的‘架空分析’,是在浪费学生的大好时光,是不符合读书规律的。”我认为“死记硬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为必要。

首先,“死记硬背”是儿童学习规律决定的。我们知道,儿童的识记主要是以机械识记为主的,理解力十分有限。如果过分强调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识记,那么,儿童在大好的机械识记年龄里,识记的东西就会十分有限。儿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机械识的潜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反过来看,成人的理解力比较强,但如果过去识记的东西很有限,提供给成人理解的内容也会很有限,因此成人的理解力也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如果我们不去充分挖掘和开发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在他们识记能力很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死记硬背”一些将来对他们有用的东西,过分强调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识记,那么,人生”排错的程序“不但没有得到弥补,反而将被强。我们还知道,在儿童阶段,机械识记的东西有不容易遗忘、记忆时间长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死记硬背”,机械识记在儿童学习语文中的作用。

我们应该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在他机械识记能力十分强的时候,就让他们识记尽可能多的东西,为他们将来有更多的可供理解的内容,提供足够量的知识储备。这就如同牛羊吃草一样,在虎狼未来之前,争抢更多的食物;物竞天择,使牛和羊具备了反刍的生理功能,它们先将草吃进嘴里,但不急于消化,等到闲暇时再进行反刍、消化。我们的语言学习、语言积累就如同牛羊反刍一样,也有一个先机械的识记知识、占有知识,日后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知识的反刍现象。如果我们是这样看待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否定“死记硬背”了。知识的反刍必须建立在“死记硬背”和生吞活剥的基础之上,没有一定量的知识和语言素材储备,就无法进行知识的反刍。

其次,“死记硬背”是汉语学习特点决定的。汉语负载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汉语有着它独特的表达方式,汉语表达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华美的文化风采,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历史文化积淀,汉语的表达必将失去它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采。要真正的掌握汉民族的语言,运用好我们的母语,就不得不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进行语言的积累和祖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积淀,这种积累和积淀必须在儿童阶段开始,儿童不需要马上理解他识记的语言素材和历史文化典故,但必须首先识记这些东西,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会慢慢地咀嚼和回味他们在儿时所积累和积淀的东西,理解和消化他们积累的语言素材和历史文化典故,并化作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形成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语言的个性来。这种表达方式既有历史的底蕴,又有文化风采。汉语的学习就是这种,这要求学习者必须在儿时“死记硬背”一语言素材,必须“死记硬背”一些历史文化典故,以备以后顺畅自如,意蕴华美地进行表达。

古今文学建树很高的大家,无不是熟读成诵的高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超人的”背功“促使他们成为名家。巴金12岁能背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巴金自己也曾很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茅盾更能抽背《红楼梦》中的任一章节。郭沫若、鲁迅惊人的“背功”今世人惊叹。台湾作家三毛作品中,随时都会有令你叹服引用恰切的古诗文,又何尝不来自于她头脑中熟记的内容呢?由此可见,汉语的学习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之一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识记。没有满腹经纶的积累,就没有出口成章的表达。

“死记硬背”作为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其重要的地位自不待言,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还“死记硬背”以应有的地位。积极地正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习古人的那种苦学精神,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培养良好的读、背习惯。

第四篇:小学语文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及评价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及评价人教版新课标

由于一年级学生辩认字形不够精细,有的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字理教学。如这课生字中的“采”、“集”两个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就应该结合生字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予以突破。为了让学生了解“采”的字形跟字义的联系,教师先出示一幅采摘图,让学生理解“采”字是伸出一只手,到一棵树上去摘果子。再让学生做一做采摘的动作。“集”字的右上部分容易写错,教师在做课件时,就将易错的部分用红颜色予以强调,并演示正确的笔顺。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2、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

3、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

4、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

5、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

6、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这些识字教学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比较好。

评价学生识字能力,就是对学生的识字水平多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属于定量评价范畴。通过识字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某一阶段内某位学生的识字水平,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实验教材对学生识字的要求分为会写(100个),会认(400个)两种,针对这不同的要求,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识字能力的评价。

(一)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评价识字能力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这说明,形音义结合是检测识字能力的最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对汉字形音义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才算真正识字。测评学生识字能力的高低就要以形音义的结合上入手。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分别识它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尤其字形内部结构关系,还要建立形、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鲁讯语),评价识字能力也必须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

(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察运用能力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 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识字评价的有效方法,也更是汉字学习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

本课题在我校一年级语文教师的大力支持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相信不久的将来字形与音、义相结合,整体认知的识字教学体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我们也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她添砖加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趣味识字,新意盎然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趣味识字,新意盎然人教版新课标

大部分老师都熟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落实在行动中。识字教学伊始,教师将本课的生字词出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认读生字词,互相正音。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本课生字中哪些字容易读错,从而指导学生记住哪些字是鼻音、边音、平舌音、翘舌音、卷舌音……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不停地解说。课堂上议论纷纷,热热闹闹。这样的分析归纳占用了识字教学的近一半时间,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可实际效果呢?可能学生一开始读准了的字音,经这么一理性分析,又糊涂了。更不用说没时间拿起笔来写字了。

我们育才实验学校也承接了中央教科所“差异教学”的子课题——识字教学中的差异。落实到我们这一小组简单为“趣味识字”。

刚入学的孩子对认字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认字读书使儿童有一种“长大了”的成就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机械识字学习后,热情大打折扣,甚至越来越觉得识字好无趣。我们的识字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孩子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1、词义理解中识字

比如在教学“反复”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读词语卡片:反复。孩子们读完一遍,老师让他们再读一遍,一连读了五遍,然后告诉孩子们:刚才小朋友们把“反复”这个词语反复读了五遍。孩子们在自然而然了解词义的同时巩固了词语的发音及识记。这样不会让学生觉得重复读词的枯燥与乏味,工具性与人文性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一起。

2、表演活动中识字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如能根据词语表义,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错的。比如在教学“立正、敬礼”的时候,让学生立正、敬礼,再读读词语,既调动了学生读词的兴趣,也把单纯的识字整合成了一个与词义、动作融为一体的“生命体”,给一个简单的词注入了流动的血液。

3、扩词游戏中识字 在教学“星期”一词时,由于“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成第一声,在读音上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多音字的字音拿出来让学生比较,结果很多时候都适得其反,反而混淆了孩子们对字音的认读。教学时不妨避开比较多音字读音的方法,在“期”字“开花”的扩词游戏中,在孩子们喊出的“假期”、“期限”中,我们看到,教学的目标已经达成,而且不知不觉中扩大了孩子的词汇量,把课堂的效率提高了一个层次。

4、唤起经验中识字

孩子们走进课堂开始新的学习,他们的脑子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是一群有语言积累的学习主体。我们的识字教学就可以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调动他们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万兽之王”一词时,让孩子们说说万兽之王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都说是森林中最厉害的动物,谁都要听他的话。于是老师就让他们带着一种自豪的语气来读这个词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通过读词表达着心中对万兽之王的崇敬。这时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不再只是符号的记忆,而是表象的记忆,孩子们感受到识字是一段那么快乐的时光,他们充分享受着识字的乐趣,体验着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5、具体情景中识字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

6、在竞赛中识字

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学生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如将分插在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

7、使用电教法识字

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

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现式学习。

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

8、“顺口溜”识字

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

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下载小学语文论文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论文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