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
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我校发展目标定位是:紧密对接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特别是柳州汽车产业、机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兴产业、建筑行业等产业链的需求,在已经形成的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五大学科的30个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集中度,形成新的与产业链相关联的五大专业集群:汽车专业集群、机械专业集群、建筑专业集群、电子信息专业集群、公共服务与文化产业专业集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汽车专业集群和公共服务与文化专业集群的支撑专业或辅助专业,通过与汽车化工和化工分析等产业对接,更好的为专业集群中的相关重点专业服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10年申报获批后于2011年开始招生,是食品与化学工程系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为163人。4年来,化工教研室对区域化工企业进行了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逐步明确了培养定位。与母体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错位发展,采用“3+1”校企所联合培养模式,在大化工人才培养主干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与区域企业、研究所紧密合作,进行联合办学,充分考虑企业和学生需求,努力构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 “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
本专业将坚持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依托学校对汽车专业集群和公共服务与文化专业集群的建设,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体系。力求形成“专业集群——重点专业——支撑专业——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 程”为框架的集群——专业——课程建设格局;从而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达到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并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区内具有特色的本科专业。
支撑材料1: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定位规划。
二、师资队伍
作为独立学院,本专业目前自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正高2名,副高1名,讲师4名,助教(硕士研究生)2名。此外我系依托母体学院教师及企业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人。总体师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硕博比为72.4%、高级职称51.7%,中级职称37.9%,初级职称10.4%、化学化工相关专业背景人数为90%以上。
引进教师情况:自该专业开设以来,本专业共引进自有专任教师7人,均为硕士学历,其中已有1人获副高职称,4人获讲师职称。
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情况:2015年蔡锦源和黄艳玲老师参加“第一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2015年蔡锦源老师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在线培训课程《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和《基础药理学》;2014年7月蔡锦源、熊建文和张佳艳老师参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师职业发展研修班。
高职称教师授课情况:自办学以来,本专业一直重视课程教学,积极聘请高职称教师授课,高职称教师授课比例均大于35%。
自有专任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情况:本专业专任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目前自有教师主持教育厅教改重点项目1项,一般A类1项,一般B类1项,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依托项目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十余篇,且部分项目已结题。
自有专任教师参与科研情况:本专业专任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科研项目,目前自有专任教师主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详细见附表3-8 支撑材料2: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开展科研活动的证明材料。
三、教学资源
自2011年开始,学校非常重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经费投入,每年投入的基础建设经费44.1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每年投入教学运行与改革23.4万元作为发放外聘教师课酬和校外实验室维护资金。现借用母体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4间,基础实验室3间,已建立化学综合实验室1间。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173677.2万元,校外实习实践基地4个,纸质图书册数8908册,电子图书资料源4个。为了发挥这些教学资源的潜力,我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为师生服务的理念,使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应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有实验室在没有课程任务的情况下,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设计实验去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详细见表9-12。
支撑材料3:学校与相关单位签订的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的协议。
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4.1人才培养定位
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随着本专业自有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系每年组织专任教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请企业相关专家进行审定,逐步形成与母体学院化工专业错位发展,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及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详见2011-2014届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整体转型发展中,化工专业形成“一主多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即以大化工培养主线为基础,顺应企业需求,巧妙利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实现多方向的人才培养,以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 “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首届毕业生毕业就业对口情况较好,首届毕业生70%以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如生产、工艺、化验等,详细见就业统计表。为更好地达到“校、企、生”共赢,实现“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培养,设置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将难以实现的石油化工课程体系转变为日用化工课程化工专业的课程体系,经过4年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培养日用化工的课程体系。总体来说完善修订的课程设置基本满足学生对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4.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情况
自2011年招生以来,我们认真要求企业专家、自有化工专业教师、母体学院教授等认真制定了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此后为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化工应用技术型人才,化工教研室每年均组织本教研室专任教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交由教授级职称专家以及企业高管审定。此外我们不断走访企业,就企业提取的办学意见及时做好调整,力争培养符合行业需求。专业特色或优势在于化工专业形成“一主多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即以大化工培养主线为基础,顺应企业需求,巧妙利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实现多方向的人才培养,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 “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
4.3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自专业创办以来,本专业专任教师积极开展了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如郑燕升教授申报了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并就化工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孙松老师就食品与化学工程系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课题研究;罗应老师就化工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进行了课题研究,并就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了研究;黄艳玲老师就化学与人课程进行了教学探索;韦剑锋老师就提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点以及从科研能力角度就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探讨,蔡锦源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等等,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详细见表4、5。
支撑材料4:2011-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2门核心专业课的2014/2015学年教学大纲(仪器分析、化工原理),以及主要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支撑材料(可见支撑材料2)。
五、教学质量保障
5.1 教学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及实施情况 5.1.1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立教学监控机制的意义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的中心任务。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整个学校管理的目标。在大众化教育下,建立与学校定位相吻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与不同的就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标准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使其符合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将会使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进行具有评价、激励和引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专业依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相关要求,在学校已有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以坚持过程与效果相结合、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质量考核为理念,建起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和实践,使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1.2教学监控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
为保证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我系于2011年就成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该教研室的主要职能是对该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和教学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必须在全系上下形成教学质量意识,确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以质量求生存,并参与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除此之外,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包括由教学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同行专家及学生信息员队伍四个层次所组成。教研室督促、协调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同时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调查作为了解教师授课情况的重要手段。
系领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了解对人才质量、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贯彻落实状况;二是对学校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出决策;三是在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工作中起表率作用。系主任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学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执 行者,因此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纽带和推动者,也可以说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系主任全面组织参与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检查课堂教学,指导教学实践。学生代表座谈会制度和学生课堂教学信息员是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通道,每周一次的信息统计可让教务办及时了解教学运行状况,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
5.1.3教学监控机制覆盖教学全方面与全过程(1)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 i.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度。
年轻教师在正式走上讲台前,必须要进行试讲,并接受由系主任、教学督导员、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估小组的评估,经过试讲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ii.教学系集体备课制度。
通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并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iii.教案检查制度。
要求教师上课必须有规范的教案及课件,定期组织专家对教案进行检查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以监督教师备课和提高备课质量。
(2)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监控 i.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为做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我们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在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监测要点的基础上,于每学期的第十三周对所有参加理论课授课的教师进行学生课堂教学测评,根据评价方案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排序,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大,分测评准备、评估实施、数据处理、结果反馈等四个阶段。ii.坚持督导组、管理人员、专家同行随堂听课制度
有关制度要求系领导、教学督导员及教研室主任及任课教师每学期的听课 次数不少于一定的次数,并在年终对其完成情进行公示。使系领导及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的教学状况、教风和学风都能掌握第一手资料。iii.建立学生信息员统计报表制度,对课堂教学全程进行监控。
在每个班级确定一名教学质量监控学生信息员,学生信息员每周上报一次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他们及时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一线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提供参考。对于在学生信息员反馈中所反映有问题的教师,将由督导组及同行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并给予授课教师一个指导性意见,以帮助其顺利渡过“教学关”。
(3)教学完成后监控 i.完善考试制度。考试是课堂“教”与“学”效果最有效的评价手段之一。加强对考试的改革与管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促进教学工作,形成健康向上的学风具有积极作用。在学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自2011年以来本专业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整套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考试的各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对于专业课程,则由任课教师进行命题,教研室主任审题。同时加强对考风考纪的监控与管理,对违纪行为当天发现当天处理;严格阅卷环节,所有课程要求在考完10日内阅卷并上报成绩。对统考课程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流水阅卷,避免任课教师的主观影响。通过加强对考试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为我系师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公平竞争环境。考风的建设带动了学风的好转。严格的考风,优良的学风,如今已成为我院的办学特色之一。ii.学生座谈会制度。
学生座谈会已形成一项制度,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分年级组织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对各门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授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iii.教师座谈会制度
根据学生座谈会对教师授课情况所提意见和建议,召集任课教师集中进行交流,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iv.建立成绩分析制度。
每门课考试结束后要求教师对试卷及成绩进行分析,对试卷难易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认真总结。通过四年的分析、监控、反馈,在扩招的形势下,本专业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已明显降低。
(4)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专业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对各个环节都制定了较完善的过程管理与监控程序。i.课程设计环节的过程管理
课程设计是将一门或几门课程中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加深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教研室对课程设计的命题、内容、难度、工作量的大小、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等都做了严格的要求。特别强调每班要有多个课程设计题,同题的课程设计应给出不同的设计参数。任务书应包括:设计题目、原始条件及参数、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如: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程序编制、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时间安排等。在课程设计开始前,教研室对指导教师提交的课程设计题目,指导书,任务书,平分标准等进行审核,经审核通过方能进行课程设计环节。ii.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是将大学四年学习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最重要实践环节,这一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本科教学评估的深入,我系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尤其重视,按照《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从工作程序、管理职责、选题、指导教师资格、学生的表现、任务书、论文撰写规范、答辩要求、成绩 评定、资料管理都作了规范的要求。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了更加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细则,其具体的监控步骤与措施如下:
初期审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做到一人一题,而且设计题与科研题占80%以上。对题目的工作难易程度、可操作性、工作量等进行严格审查与把关。
中期检查:系部每两周组织对设计室和实验室进行检查,主要对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出勤率、学生的课题进度等进行检查,并召开学生座谈会,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及时整改。
后期检查:主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学生答辩资格(包括学生设计阶段中的态度、出勤率、论文质量等)、指导教师的评语等进行审查。
答辩工作:系部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并成立若干个由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严格按照学校评分标准对公开答辩和分组答辩的学生进行认真的答辩评分。最后组织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自查,学院和督导进行复查。
5.2教学质量监控
每学期开学前教研室主任认真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表、教案、讲稿或者多媒体课件以及其它教学工作的准备、落实情况。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员采取随堂听课、查阅学生笔记、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法,了解每位教师的讲课情况,同老师一道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严把考试和考查课的命题关。每学期结束之前,教研室主任组织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考试和考查成绩进行质量分析以及学期教学总结。每学期结束,各教研室主任督促老师将教学资料归档。
通过院、系两级督导和学生教学联络员三条线全方位监控和指导教学过程,重视两级督导教师和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优秀教师授课,举行公开课,开展教师相互间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像,开展观摩评教,进行学生评教的测评和反馈工作,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不仅使青年教师讲课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使他们的专业 知识和外语能力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下午教师集中时间,开展本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与教学研究活动。
5.2.1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在教学质量评价进程中,突出自下而上的全面评价与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教学督导组,运用听课、评课等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做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科学评价,并对每位教师教学状况做出优秀、良好、一般、差的具体评价,促使教师找准自己的坐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控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
5.2.2加强了教学信息的交流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比赛以及教学课件等资源共享,使教师能充分汲取各家之长,通过对课堂测评、信息统计等反馈,使各教师了解自己在全院教学中的相对水平和具体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完善自我。
5.2.3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促进了教学研究工作
通过各方面对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直观判断,促进了教师主动地探讨和研究教学工作;也促进系部对各反馈系统搜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开发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教学工作。
5.2.4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几年来的运作,“质量意识”已深深扎根于本专业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脑海之中,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的提高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评价较好。
5.3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 5.3.1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
根据教学规律所揭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提高 的难点与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而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应以“教师为本”,注意体察教师心理,解除顾虑,以评优评先和树立先进典型,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四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教案评比等教学优秀奖励活动,初步建立起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机制。另外将每学期学生课堂测评结果与网上评价结果分别反馈给各教学系及教师本人。近年来随着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加大了对测评信息利用的力度,已将教学测评结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奖优罚劣。通过对教学、教研成果奖的评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励和鞭策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3.2建立规范的教师教学评价约束机制
四年来,我们本着“教育思路要活、教学管理要严,严得有理,活得有序”的思路,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与严格相统一,灵活与有序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条例,对学生课堂测评排名靠后的教师也与系部二次分配相结合扣发奖金,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量”,更追求“质”;在职称评审及其它教学评奖项目资格申报中,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学生信息统计报表中发现问题的教师及时由院领导、教学系主任给予帮助和纠正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授课质量。
5.3.3建立全面的学习效果分析机制
经过四年积累,本专业从社会评价、院内评价两个方面构建了多位一体的学习效果分析机制。社会评价分析机制主要包含两种分析方式:学生的就业出口、历年获奖和考证情况;院内评价分析机制包含三种分析方式:学业分析表、教师试卷质量分析、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4近4年内基于质量评价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
我们通过坚持过程、效果相结合,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质量考核,构 建了完整、全面、多方位的教学质量监体系,初步建立起领导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层次结合、上下贯通的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并通过质量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5.4.1规范了教学过程,完善了教学管理
通四年来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增强了教学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的质量意识,规范了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评估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完善,加强了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建设,使系部准确地获得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指导和控制教学工作,保证了课堂教学合理、有序、平稳地进行。
5.4.2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经过四年的企业调研、行业需求并结合学生意愿,我系积极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索,基本明确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人才培养定位(日用化工方向)。为将原先初定的服务北部湾石油化工方向转变为日用化工方向,化工教研室每学期期末均会开会讨论下学期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及时调整相关课程,并对聘用的上课教师进行严格把关,逐步转型为日用化工方向。近4年来,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调整最大,共有10门课程进行了异动,如删减了《石油加工工艺学》、《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增设了《精细化工实验》等课程,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如《化工综合设计》6学分调整为《化工工厂设计课程设计》2学分+《化工专业实训》2学分;2012级次之,2013和2014调整较少,基本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经过课程体系的修订,现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很大程度上注重了学生专业基础的学习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是是逐渐趋向日用化工方向的培养定位。
5.5近4年内开展专业评估/认证的情况
尚未开展过专业评估或认证。支撑材料5:相关制度、措施的证明材料。
六、人才培养质量 6.1 学生专业素质 本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及相关教师科研项目,由蔡锦源等担任指导教师,以本专业学生为主体成立的科研小组,通过组织学生申报或参加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吸引了大量学生踊跃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共获得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3个校级创新创业项目,详细见表17。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7人次,自治区政府奖学金2人,自治区三好学生2人,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1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1人,此外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本专业部分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见表18。本专业学生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2篇,与行业相关资格证书13人次,详细见表21。
6.2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第七学期便让学生选题,并让学生自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严格按《毕业论文工作指导书》执行,保证了首届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最终1人的毕业设计获校级毕业论文丙等奖,现已组织数名学生和指导老师修订毕业论文拟参加2015年第十六届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
6.3社会评价
首届本专业毕业生28人,截止7月14日,已签约就业的学生26人,剩余2人均为有就业意向未签约学生,总体来说就业情况良好,学生就业对口率较高,在化工类相关公司从事生产、工艺、化验、销售等相关工作达70%。
七、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特色或优势在于化工专业形成“一主多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即以大化工培养主线为基础,顺应企业需求,巧妙利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实现多方向的人才培养,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 “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资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本专业自有专任教师从职称结构看,正高人数偏少,需要大力依靠母体老师;从专业方向看,科班出身的专业课教师不多,尤其缺少博士专业教师;从素质看,部分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还不强,特别是缺乏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1.2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受资金、企业观念等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制约,本专业在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诸多困难。
1.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较少,学生申请专利、发表论文方面几乎为零。2.拟整改措施
2.1为适应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大引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的力度;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进修、攻读博士等形式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教育广大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要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四是在科研立项上加强扶持,鼓励教师与校外力量联合申报课题。
2.2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一是通过与相关企业或高校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购置相应的实验设备;三是通过教研活动,汇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设计出更多地实践项目与实践方式。
2.3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大学生创新科研和创业能力。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五日
第二篇: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课程设计封面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课题名称:冲压片的冲裁模设计
指导教师:钟礼君
班级:模具101
姓名:邢光达
学号:20101133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2013年7月6日
第三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工科专业,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个专业。所以我们在本科的四年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跟要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接触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为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的认识实习课正是我们面向实践的一地步,让我们实地参观常见机械,了解电工知识和技能,了解工件生产的基本流程。
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工导论》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两门课,对常见的机械零件(如内外螺纹紧固件、轴、齿轮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图片上的认知。此次去材料所的认识实习,让我们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机械设备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对机件和机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读懂复杂图纸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简述
12月14日,我们来到化院材料科学研究所,展开了约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课程,王老师是我们此次课程的主讲人。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国内第一所abs中试车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固态变相理论和实验研究;金属和陶瓷功能材料研究;高tc超导材料及超微粉末、非晶等新材料制备技术等。
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金工的三大工种:机床工、钳工和电焊工。其中对机床工、常用机床及钳工做了详细的解析,并亲自向我们演示了车床的车削过程和钳工用锯的方法。我将实习笔记结合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机床工
机床工常用机床有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车床。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主要组成部件有:主轴箱、交换齿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光杠、丝杠、床身、床脚和冷却装置。王老师给我们演示了车床的车削过程,并展示了部分常用车刀。
车床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是车刀。车刀是用于车削加工的、具有一个切削部分的刀具。车刀的工作部分就是产生和处理切屑的部分,包括刀刃、使切屑断碎或卷拢的结构、排屑或容储切屑的空间、切削液的通道等结构要素。车刀前面的型式多样,主要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的性质而定。最简单的是平面型,正前角的平面型适用于高速钢车刀和精加工用的硬质合金车刀,负前角的平面型适用于加工高强度钢和粗切铸钢件的硬质合金车刀。车刀按用途可分为外圆、台肩、端面、切槽、切断、螺纹和成形车刀等,可用于车螺纹、外沿、平面、退刀槽、内圆等。
接下来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铣床(xf6325型)。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在铣床上可以加工平面(水平面、垂直面)、沟槽(键槽、t形槽、燕尾槽等)、分齿零件(齿轮、花键轴、链轮乖、螺旋形表面(螺纹、螺旋槽)及各种曲面,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铣床在工作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辅以工作台或铣头的进给运动,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
接着我们参观的是b650型的牛头刨床。刨床是用刨刀对工件的平面、沟槽或成形表面进行刨削的直线运动机床。使用刨床加工,刀具较简单,技术含量较低,但生产率较低(加工长而窄的平面除外),因而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及机修车间,在大批量生产中往往被铣床所代替。在刨床上可以刨削水平面、垂直面、斜面、曲面、台阶面、燕尾形工件、t形槽、v形槽,也可以刨削孔、齿轮和齿条等。我们参观的牛头刨床是用来刨削中、小型工件的刨床,工作长度一般不超过lm。
结束了刨床的介绍,王老师给我们展示了m7120a型磨床。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磨床进行的是精加工。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如加工镜面;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我们参观的m7120a型磨床工作部为电动磁铁和砂轮,用于0.01~0.02mm的镜面精加工。很遗憾的是,由于磨床的砂轮可能存在裂纹,工作时有爆裂危险,出于安全考虑老师没有现场开机演示。
王老师最后给我们展示的机床是钻床(z32k型)。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钻床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更换特殊刀具,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动,让刀具移动,将刀具中心对正孔中心,并使刀具转动(主运动)。
2.钳工
钳工常完成精细装配,技术含量较高,号称“金工之王”。钳工作业主要包括錾削、锉削、锯切、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王老师主要向我们展示了锯、攻丝和攻丝(用于加工内螺纹)、丝板(用于加工外螺纹)。虽然随着工业现代化,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不可或缺的。在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机械不能做到如此精细,仍需要依靠钳工的手艺作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生产、修配工作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三、实习的收获
虽然我们再之前的课上了解过相关知识,但毕竟是纸上谈兵。这次认识实习课程,让我了解了常用机床类型,金属切削加工的过程,对车刀的结构和形状、车刀的磨制有课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钳工操作的特点和作用,认识了锯、丝攻和攻丝等基本钳工操作工具。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亲眼看到了机械设备,亲眼看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使我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我今后读懂复杂图纸,有利于提高我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四、实习所得到的感想
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让我感觉意犹未尽。这次的认识实习,让我对我是一名工科学生有了实感,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仅仅是学好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工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面向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践,真实地了解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才能学以致用,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学生。
这次的认识实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观念上的一个转变过程。遗憾的是认识实习课程安排的时间太短,未能好好地参观,更没有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参观实习,甚至是动手实践实习的机会。
相关阅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报告
第四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报告
汽车底盘构造
1.发动机:发动机2大机构5大系: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2.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 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和性能参数
1.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 为最小转弯半径。
16.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 代表驱动轮数。
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三缸,1~2.5升一般为四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气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方式的,过去也有过直列8缸发动机。直列发动机的气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功率 1
较低。一般1升以下的汽油机多采用3缸直列,1~2.5升汽油机多采用直列4缸,有的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直列6缸,因为其宽度小,可以在旁边布置增压器等设施。直列6缸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所以也为一些中、高级轿车采用,如老上海轿车。
6~12缸发动机一般采用V形排列,其中V10发动机主要装在赛车上。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一般认为V形发动机是比较高级的发动机,也成为轿车级别的标志之一。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较少,V12发动机过大过重,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大众公司近来开发出W型发动机,有W8和W12两种,即气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形体紧凑。
气门数:国产发动机大多采用每缸2气门,即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门;国外轿车发动机普遍采用每缸4气门结构,即2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提高了进、排气的效率,同时气门的重量也减小,有利于提高发动机转速和功率;国外有的公司开始采用每缸5气门结构,即3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主要作用是加大进气量,使燃烧更加彻底。气门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5气门确实可以提高进气效率,但是结构极其复杂,加工困难,采用较少,国内生产的新捷达王就采用五气门发动机。
排气量: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为单缸排量,它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一般用升(L)来表示。
发动机排量是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相关。
对轿车来说,排量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参数,它说明汽车的大致功率、装备和价格水平,但是在中国轿车发动机排量却具有了其它的意义。由于干部配车按级别按排量,所以排量就相当于级别。在社会上,对排量也有盲目的崇拜,特别是对奔驰这样的华贵轿车,车尾上的数字简直被神化了,有人认为越大越好,300以下的都不过瘾,非400、500、600不可。在香港,有人甚至改装出了奔驰1000、6000„„
最高输出功率:最高输出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同转速关系很大,随着转速的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也相应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转速以后,功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一般在汽车使用说明书中最高输出功率同时用每分钟转速来表示(r/min),如
100PS/5000r/min,即在每分钟5000转时最高输出功率100马力。
最大扭矩: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扭矩的表示方法是N.m/r/min,最大扭矩一般出现在发动机的中、低转速范围,随着转速的提高,扭矩反而会下降。
风阻系数:空气阻力是汽车行驶时所遇到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外力。空气阻力系数,又称风阻系数,是计算汽车空气阻力的一个重要系数。它是通过风洞实验和下滑实验所确定的一个数学参数, 用它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制动距离(mm):制动距离是衡量一款车的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它的意思就人们在车辆处于某一时速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开过的路程。
驱动方式:前置前驱(FF):所谓前置前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驱动形式。这是1970年代后才真正兴起和在技术上得以完善的驱动形式,目前大多数中、小型轿车都采用了这种驱动形式。其将变速器和驱动桥做成了一体,固定在发动机旁将动力直接输送到前轮驱动车辆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拉”着车辆前进。前置后驱(FR):所谓前置后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驱动形式。这是一种传统的驱动形式,广州人所熟悉的广州标致轿车,就是一种典型的前置后驱轿车。采用这种驱动形式的轿车,其前车轮负责转向任务,后轮承担驱动工作。发动机输
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推”着车辆前进。前置后驱的车辆转弯时易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
后备箱体积:也叫行李箱,其容积的大小衡量一款车携带行李或其他备用物品的能力。油箱容积(L):其容积的大小衡量一款车所能承装油量的能力。
发动机型式:指动力装置的特征,如燃料类型、气缸数量、排量和静制动功率等。装在轿车或多用途载客车上的发动机,都按规定标明了发动机专业制造厂、型号及生产编号。最常见的是按照发动机的排列及缸数进行分类,有W型12缸发动机、V型12缸发动机、W型8缸发动机、V型8缸发动机、对置6缸发动机、V型6缸发动机、直列5缸发动机和直列4缸发动机。
汽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三缸,1~2.5升一般为四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缸径×冲程:就是单缸的排气量,再乘以汽缸数目,所得到的乘积,就是发动机的排气量。压缩比: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体被压缩的程度,用压缩前的气缸总容积与压缩后的气缸容积(即燃烧室容积)之比来表示。压缩比与发动机性能有很大关系,通常的低压压缩比指的是压缩比在10以下,高压缩比在10以上,相对来说压缩比越高,发动机的动力就越大。
汽车变速器:通过改变传动比,改变发动机曲轴的转拒,适应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阻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为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手动/自动变速器,无级式变速器。
主减速比:对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料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主减速比越大,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较强,而燃料经济性比较差。但如果过大,则不能发挥发动机的全部功率而达到应有的车速。主减速比越小,最高车速较高,燃料经济性较好,但加速性和爬坡能力较差。悬架: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我们常见轿车的前悬挂一般为麦弗逊式悬挂麦弗(Macphersan)式悬挂。麦弗逊式是当今最为流行的独立悬挂之一,一般用于轿车的前轮。其次是四连杆前悬挂系统多用于豪华轿车,它通过运动学原理巧妙地将牵引力、制动力和转向力分离,同时赋予车辆精确的转向控制。四连杆式悬挂系统在奥迪A4、A6以及中华轿车上都可以看到。后悬架系统的种类要比前悬架要多,原因是驱动方式的不同决定着后车轴的有无,并与车身重量有关。主要有连杆式和摆臂式两种。
制动装置:是按照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使汽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出高速行驶的性能的装置。一般分为鼓式和盘式两种。鼓式制动器的优点是,成本低,防尘,便于同时作为驻车制动器。缺点是尺寸大,质量重,制动热量不易散发出去,制动稳定性不好。盘式制动器:是目前轿车前轮常用的制动器。一般都是钳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与传统的鼓式制动器比较,有以下有点:散热条件好,因此制动稳定性好,抗热衰退性强; 尺寸和质量小。转向器型式:目前常用的有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销式和循环球式。它的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轮胎的类型与规格:国际标准的轮胎代号,以毫米为单位表示断面高度和扁平比的百分数,后面加上:轮胎类型代号,轮辋直径(英寸),负荷指数(许用承载质量代号),许用车速代号。例如:175/70R 14 77H中175代表轮胎宽度是175MM,70表示轮胎断面的扁平比是70%,即断面高度是宽度的70%,轮辋直径是14英寸,负荷指数77,许用车速是H级。
车门数:指汽车车身上含后备箱门在内的总门数。可作为汽车用途的标志,公务用途的轿车都是四门,家用轿车既有四门也有三门和五门(后门为掀起式),而用于运动用途的跑车则都是两门。这里计算的车门数包括了后备箱门。
座位数:指汽车内含司机在内的座位,一般轿车为五座: 前排坐椅是两个独立的坐椅,后排坐椅一般是长条坐椅,也有一些豪华轿车后排是两个独立的坐椅。双门跑车若有后排后排一般只能坐两人或儿童。商务车和部分越野车则配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坐椅。
通过角:汽车的通过性是描述汽车通过能力的性能指标,亦称越野性能。通过性的主要的几个参数: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和横向通过半径等。通过角是汽车满载静止时,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从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将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标准由现在的欧洲I号改为欧洲II号,到2008年,则正式实施欧洲III号标准。
第五篇:学院评估自评报告(8.25)
商学院
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二0一七年八月
目 录
学院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定位与目标.....................................................3
(一)办学定位..................................................3
(二)人才培养目标..............................................4
(三)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5
二、师资队伍........................................................7
(一)培引并行,优化队伍突出层次................................7
(二)教研并重,注重提升专业水平................................7
(三)潜心教育,强化导向教书育人................................7
(四)服务教师,注重全面成长发展................................8
三、教学资源.......................................................8
(一)改善教学设施,有效保障本科教学运行........................8
(二)优化专业设置,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8
(三)推进课程建设,积极拓展优质课程资源........................9
(四)促进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9
四、培养过程.......................................................10
(一)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0
(二)鼓励课堂教学创新,注重因材施教...........................10
(三)打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11
(四)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2
五、学生发展.......................................................12
(一)生源结构稳定,生源质量逐年提升...........................12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服务成果显著.....................12
(三)学风建设成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明显.......................13
(四)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13
六、质量保障.......................................................14(一)建设质量标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4(二)注重质量监控,完善常态质量监测机制........................14(三)明确评价目的,健全质量信息反馈制度.........................15(四)全员重视,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15
七、问题和对策.....................................................16
(一)定位与目标...............................................16
(二)师资队伍................................................16
(三)教学资源.................................................17
(四)培养过程.................................................18
(五)学生发展................................................19
(六)质量保障.................................................20
八、人才培养特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商学院成立于1993年,是黄河科技学院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原名商贸学院,2017年5月正式更名为商学院。
商学院下设经济、管理、会计、法律、金融五个系,共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3个本科专业和电子商务等8个专科专业,涵盖经、管、法三大学科门类,拥有区域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经济学省级品牌专业、工商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和经济学、工商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6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被评为郑州市重点专业,拥有《财务管理》《管理学》两个市级精品课程。依托学校学院师资建有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为省内知名高校智库。设有河南省管理科学院士工作站、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黄河法学研究所等4个研究机构。学院拥有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创业实践实验室、经济学综合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模拟法庭等13个校内实验室和以及中国银行、东北证券、黎明重工、广发财务、二七区人民法院、河南兴华会计事务所等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联合开设“世界工厂网班”“广发财务班”等订单班。学院现有本科在校生 人,专兼职教师 人,行政教辅人员 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 %以上,%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学院共有百余项教学科研成果和百余名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并且以“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被誉为“商海人才的摇篮”。
一、定位与目标
(一)办学定位 1.学院发展目标
根据《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学院的发展目标描述为:秉承“人文、商道、责任、创新”(“育经世致用英才,做富国裕民文章”)(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大院向强院的转变,建设立足中原、辐射全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一流商学院。(“区域一流、全国民办高校一流”的品牌商学院)
2.学院专业发展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构建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打造经济、管理、会计、法学等四个特色专业集群,申报和建设工商管理、金融、法学等专业硕士学位点,培养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经管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3.办学定位确定依据
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确定办学定位。近年来,一批国家战略相继在河南落地,体现了国家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决定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使命,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亟须培养一批高层次商科人才。基于此,学院定位为立足中原、辐射全国,把商学院打造成河南商科类人才培养高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智力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绝学校发展定位和学院发展基础确实能够办学定位。黄河科技学院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点打造工科、商科两大学科。商学院贯彻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措施,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近几年,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逐年提升,就业竞争力有很大提升,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各专业就业也呈现一些新的变化,突出了自身特色。同时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也逐步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端智库,近年来完成了大批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高校服务社会、服务政府决策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基于此,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初步形成,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逐渐增强,具备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一流商学院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目标 1.商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 按照学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与地方需求、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结合专业特性、专业标准、师资条件等确定各专业目标。
2.学院专业培养标准
学院专业培养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只是、能力和素质。
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类,基础知识包括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外语、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则包括圣人专业工作所需的各类专门知识,譬如金融学专业必须具备的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
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表达知识、团队合作与协调、计算机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各专业针对职业特点,提出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例如会计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坚持准则、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和诚实守信”的基本职业素质。
3.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依据
根据社会对商科类人才的需求趋势确定培养目标。近几年来,社会对商科类人才的需求呈现以下几个大的趋势:一是商贸服务类人才需求量大。包括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物流、电子商务等人才需求旺盛。二我省对金融、国贸、旅游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亟须金融、国贸、旅游等高端服务业人才。三是会计行业高端人才异常紧缺,尤其是精通国际会计准则的人才紧缺。四是对学生专业的要求更加灵活,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历。基于此,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1)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制度和教学环节的监督机制,补充和修订各项教学文件、教学制度,并加强教学制度的执行。例如修订《商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商学院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商学院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商学院本科课程平时成绩管理规定》等。
(2)把本科教学业绩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条件。学院在教师考核中,将教师是否承担足够的教学工作量以及教学质量是否满意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核心指标之一。
(3)建设和调整院本科教学的质量管理组织,如本科教学督导组、教风学风督察组、期末考试巡视组等,通过组织体系的建设,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4)学院定期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商讨商学院本科生培养的相关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目标研讨会、教学模式改革观摩会、实践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并对学院本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情况问题进行及时的讨论研究,对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进行及时修订。
(5)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资助在岗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培训。(6)鼓励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创新探索。如工商管理学科与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人才订单班;法学专业两考一证为突破点,取得国家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优异成绩;会计学科与广发财务合作,探索学生实习实训新模式;金融、投资专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投资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等。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1)在每学期和每年的院工作计划中,本科教学被作为中心工作来对待。(2)学院党政领导联合办公会将本科教学工作作为主要议题讨论。(3)每学期召开教师大会,重点强调教学工作。
(4)学院在对外合作、校友工作等工作中,将服务于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标。(5)学院多年来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本科办学质量,在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济学专业被评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工商管理教学团队获评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专业获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两个专业被评为郑州市重点专业。
3、学院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学院领导重视本科教学,始终把本科教学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本科教学。每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将本科教学工作作为会议的主要讨论议题。凡属本科教学的重大问题,都能够及时在会议上进行讨论并给以解决。经常深入课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学时。经常到教研室、教室、实验室、宿舍调研,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和学生工作与学习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近年来,建设10间教师休息室,为所有媒体教室配备翻页器,更新了所有教室桌椅达到5000余套。院领导带头积极开展本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院长作为负责人的省级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建设成果丰硕,顺利通过验收。其他院领导也积极参与,作为负责人获批4项省市级质量工程项目。
二、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相结合,学术提高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近几年,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资队伍较好地保障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培引并行,优化队伍突出层次
我院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29人,讲师52人,博士10人,硕士以上学位者78人,中高层次教师比例占80.1%;35岁以下青年教师67人,占54 %,45岁以上教师41人,占33.1%其中上课教师人数为90人,符合主讲教师资格79人,占87.8%。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开设专业课,授课比例为100%。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基本合理,整体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二)教研并重,注重提升专业水平
学院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倡任课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和教材建设规划。我院专任教师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中拥有河南省学术带头人2名,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郑州市骨干教师6名,河南省教育管理名师1名。在参与的教学竞赛中,获得的奖项有国家级1项,省级2项,厅级3项,校级8项。每年承担项目研究近百项,在研项目70余项,其中2017年28项,其中省级10项,厅级18项,项目经费达到 万元。近三年,每年发表教科研论文100余篇,2017年目前达到83篇,其中一般期刊32篇,核心期刊51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与编写24部。学院教师的科研活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术氛围浓厚。
(三)潜心教育,强化导向教书育人 学院内部通过教师讲课比赛、授课技能大赛等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效果明显。教师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过程比较规范,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学院开展一系列师德师风培训,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同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四)服务教师,注重全面成长发展
根据学院有关精神和学院教师的实际情况,我院制定了师资培养计划。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一方面,注重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近两年,学院派出8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采取以老带新的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学院每年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组织新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进行教学等各方面的指导,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研、科研能力;在教师成长平台上,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通过组建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等形式共享学术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叠加效应,目前我院已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三、教学资源
(一)改善教学设施,有效保障本科教学运行
学院拥有建筑面积达25000平米的商学院大楼,拥有教室84间,座位 7120个,其中多媒体教室29间,座位3200个。教学设施齐全,学院设有创业实训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金融中心、社工案例分析室、法学案例分析室、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400平方米,实验仪器340余台(件),总价值四百多万,在教学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在教学信息化方面,商学院具备了教学信息化的条件,拥有比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各教室都有互联网接口,并且整个商学院大楼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学院也充分利用翻转校园APP建立了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管理平台,方便教师开展日常工作。
(二)优化专业设置,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现有13个本科专业,包括:法学、社会工作、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投资学。其中投资学、审计学是自2014年以来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新开办的专业。为此,学院加强新办专业实习实验条件建设、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近三年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与企业合作建立订单班6个,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学院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在遵循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自觉结合学校“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就业去向为定位,重视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培养方案的意见反馈,建立培养方案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商学院教学委员会的审核论证机制,不断提高培养方案的质量。历经2005版、2009版、2016版培养方案的持续调整与改进,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构关系、课时比例、学时控制、实践教学比重等方面,已形成一个相对优化稳定的培养方案。
(三)推进课程建设,积极拓展优质课程资源
学院各专业有具体的课程建设规划。按照学院的统一布置和规划内容要求,各专业按照培育建设精品课程、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大纲、教材、教学运行记录、教案等)等构建课程建设计划。目前学院建有市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网络课程资源5门,创新创业课程6门。学院每学年开课632门,每门课程要建立完备的课程文件,主要包括:课程大纲、选用教材、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书、教学运行记录、教案等。
学院高度重视教材的建设与选用。在教材建设上,学院制定了规划教材、公开出版教材的鼓励政策,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编写出版高水平的教材,近三年出版20本教材。在教材选用上严格按学校要求进行把关,要求广大教师优先选用国家精品课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规划教材和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的参考书,确保高水平教材进入课堂。
(四)促进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院根据各个专业特点、学生自身特点、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实习实训岗位需求,以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为指导,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式培养、建设实习基地、聘请行业合作企业专家为学生行业导师、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目前我院已经正式签约的校企合作单位有郑州二七区人民法院、郑州二七区人民检察院、河南正方圆律师事务所、郑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二七区国税局河南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20家。2014年以来,我院陆续与河南黎明工业集团悉知工商、河南广发财务管理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6个订单班;聘请广发财务集团董事长 二七区人民法院 东北证券公司投资经理胡经理等10余位行业专家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课程讲师。通过与合作单位广泛开阵形式多样合作,形成了学院、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为学生毕业之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院近三年获得校友和企业的捐赠万元,将捐赠用于学院办学条件改善、学生奖学金和困难补助。
四、培养过程
(一)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商学院整体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坚持内涵式发展,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总体目标,强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抓手,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机制创新,从而“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思路:一是抓教研室加强内涵建设,主要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品牌专业的建设、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骨干教师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二是抓督导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通过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专业评估等举措发现自身问题,明确教学质量改进的方向。
目前商学院开展的教学及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利用学校的教务系统和数字化校园。
在商学院的13个本科专业中,现有河南省品牌专业以一个,市级重点专业两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两个个,目前有五个专业开设了订单班。有两门市级精品课、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一门校级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辅修双学位教育。
(二)鼓励课堂教学创新,注重因材施教 学院以课程改革为抓手,近几年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方面加强创新,注重因材施教,实施模块化教学、突出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实践教学、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课程、进教材。并要求各专业教学计划所列课程必须制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备课、讲课。
在教学方法方面,组织老师研讨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研讨式、游戏式等。鼓励老师转变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采用创新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行动导向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搬到法庭,把课堂搬到企业,由理论到实际,再由实际到理论,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邀企业专家到学院授课或派出学生到企业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操并重、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考试改革方面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学院设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方法。针对课程的类型来设计灵活的考核方式,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闭卷考试,也不局限于固定的考核比例。在考核方式的设计时,通过鼓励教师加大平时作业和课堂测验,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展示等师生互动环节等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高化。考试考核方法以出勤+平时成绩+期末考试(闭卷为主,辅以开卷)为主。商学院目前有会计模拟实训、会计信息化、ERP沙盘模拟实训、创业基础等课程调整了其考核方法,把闭卷考试或期末测试改为课程论文或单元演示、实验报告的方式。
(三)打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商学院构建了“课程实验、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2017学年,商学院30门实践教学课程全部开设,分布在13个专业,开设率达到100%。其中有14门次的实验课征订了教材。有8个实验室开放。2017学年商学院13个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有20个,577名同学参与实习。鼓励教师组织学生策划社会调查活动,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企业、乡镇、学校,进行主题宣讲、经济与法律知识普及、热点问题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做到一生一题,每位老师指导10名同学。聘请业界导师指导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聘请研究所的教授、副教授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2017年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鼓励真题真做或案例分析,鼓励联系实习与企业实际,切实解决实习中遇到的企业实际问题,各专业案例分析型的毕业论文题目达到50%以上。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查重”工作实施方案细则。
(四)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商学院以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了发展学生的特长,商学院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教意义的课外活动,完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其思想认识、锻炼其思维模式。2016-2017年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了()科技活动;开展了()文化艺术活动。
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均组织申报和结项,这些项目能有效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016-2017年 全院共有()项创新创业项目立项、6项创新创业项目结项。
五、学生发展
(一)生源结构稳定,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2016—2017年学院总体生源质量逐步提升,本科录取计划100%完成,在全国18个省份投放招生计划。2016年我院本科录取文科438分、高出省控线(393分)45分;理科426分、高出省控线(370分)56分;2017年我校在浙江实现本科一批招生,录取最高分438分,在河南、河北、湖南、吉林、江苏、内蒙古、天津、山西、新疆等9个省份实现在本科二批招生,实现本科一、二批录取省份占本科录取省份的56%,省内录取分数在同类学校中排名较高。生源结构趋于稳定,2017年,普通本科省内生源约占80%;普通专升本生源100%省内考生;生源中男生占比35%,女生占比65%,女生比重较大,学院文科背景明显;城镇、农村学生数量基本平衡,城镇考生占比48.1%,农村考生占比51.9%;少数民族学生约占2%。为稳固生源,学院有完整的转专业制度为学生提供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每年的转入转出比基本持平,无生源流失现象。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服务成果显著
我院在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行辅导员负责制,2016—2017年我院生师比为1:251,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辅导员对其全程跟进,实行全过程育人。在学生的指导和帮扶过程中我院建立了班级——院系——学校三级联动体系,形成从下至上的畅通渠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我院通过导师负责制和课程保障制开展学生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择导师,对学生面临的困惑进行充分的解答,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我院对学生均开有《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并邀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报告讲座两年来累计40余场。另外学院设立了40多平方的心理健康室,安排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值班,两年来累计服务学生206人。两年来我院先后有2名辅导员被评为院校核心辅导员,8位辅导员年终考核优秀,近两百名学生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
(三)学风建设成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学院非常重视学风建设,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院长、书记亲自挂帅,组织召开了系列专题研讨会,制定了《商学院教师课题教学行为“五要五不要”》、《文明课题学生六不准》、《文明课题辅导员六必须》等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学生的总体学习风气良好,通过2016—2017年翻转校园数据显示,我院学生的出勤率由85%提升至98%。为更好地促进学风建设,2016—2017年我院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活动22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20余次,指导学生科研活动10人次,通过以上措施在全院上下形成了较为浓烈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考研过线率达到5.6%,2017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达到了97.18%,毕业率达到了99.07%,违纪现象不断减少并控制在10人以下。为更好地反映学风建设效果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学院不仅统一组织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8%。同时建立学风信息员制度,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调。总的来说,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四)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
学院建立了完整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全员服务、全过程帮扶的就业工作流程。商学院每年输出毕业生保持在1440人左右,其中本科毕业生约占70%,专科毕业生约占30%,每年年终就业率达98%。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升学、公职人员录用、各大企业入职。学院每年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政策咨询会5-6场,召开专场招聘会30场以上,通过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发布就业信息上百条,长期合作的招聘单位20家左右,比如:链家地产、平安保险等。每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率100%,对我院毕业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吃苦精神等有较高评价。
六、质量保障
(一)建设质量标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建立了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的教学质量责任主体,完善了教学院长-教务办-教学秘书的教学管理责任主体制度建立了书记-副书记-系副主任-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主体制度。同时教学督导组统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学院视教学质量为发展的生命线,为确保本科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根据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针对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相关的质量标准,目前学院已经按学校要求对所开课程重新进行了教学大纲的修订。
学院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培养,目前各岗位管理人员充实,老中青梯队建设合理,战斗力强,近两年承担教育教学课题 4 项,发表教学管理类文章3 篇。学院督导组连续5年获学校优秀督导组荣誉称号。教学管理人员1人获河南省教育管理名师,4人获郑州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二)注重质量监控,完善常态质量监测机制
学院注重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采取多种手段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学院建立了自我评估的各项教学监控制度。例如《商学院部门负责人及教师听课制度》、《日常教学巡查制度》、《期末教学巡查制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制度》、以及《上课教师教案检查制度》、《试卷、论文归档制度》等。
定期教学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按照学校规定商学院在每学期学期前对教学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学期初、期中和期末定期组织教学检查。同时每学期组织试卷专项检查、毕业论文专项检查。另外学院领导、系部主任和督导组教师每周不定期的随机进入课堂听课。学院严格控制调停课,建立了完善的调课程序,近三年学院人均调停课次数少于1课时。小范围信息员会议和大规模的学生评教相结合:每学期商学院督导组组织2次学生信息员会议了解相关情况。同时每学期组织线上线下的评教活动,其中线上评教1次人人参与,线下评教1次则每班抽取30%左右的学生进行现场评教。
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相结合:通过评教评学相结合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水平通过以上的三类监控方式,对于教学管理运行、教师教学和学生班级学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能较好的及时发现,并为学院制定相关规定提供了依据,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未出现重大教学事故。(三)明确评价目的,健全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学院领导认识到对于教学整体运行进行监控收集信息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学,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学院及时对大量质量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学院于2014年已建成自己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每学期按学校要求上报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尤其是在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要点时可以有的放矢对数据库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跟进、补强。
学院的质量信息统计反馈机制正在逐渐健全和常态化。主要渠道有六个方面。第一、学校主管部门的信息反馈,第二、学院督导组评教评学统计反馈。第三、学院组织的各项检查结果反馈。第四、院系领导督导组的听课反馈。第五、学风建设信息员的每日汇报。第六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反馈组成。
学院建立顺畅的上下沟通渠道,包括教学管理群、微信办公群、定期召开教学管理会议等,保障了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学院质量报告按学校要求提交。
(四)全员重视,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学院严格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改进途径和方法。
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信息员QQ群和学生学风督导员微信群同步互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第二、成立“三风建设”办公室。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由督导组牵头教务办、行政办、各系领导共同参与,建立“三风建设”办公室对学风教风建设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第三、对学校、学院的相关制度强调执行力,让相关制度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通过采取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商学院的学风教风有了明显改善,教师教学投入和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出勤率、听课率有明显提升。近两个学期教师评教平均分都在92分以上,优秀率达到99%以上。学生出勤率基本稳定在95%。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也在逐渐提升。
七、问题和对策
(一)定位与目标
问题:
商学院作为黄河科技学院最早的学院之一,具有24年的办学历史,积累的丰富的办学经验,对办学目标和定位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办学定位和目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办学定位的认同度和在各专业建设规划中的体现有待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研究与调整与迅速发展的行业企业要求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具有商科特色的学院文化没有很好建立;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对策:
(1)进一步修订学院发展规划和各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其他高校等的调研力度,充分吸收各界意见,充分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发展趋势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
(2)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学院办公例会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及时解决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研讨制度建设,尤其是教研室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与反馈制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开展调研,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吸收学科前沿、行业前沿最新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修订教学大纲,优化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内实验室建设。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师资队伍 问题:
1、按照师生比例计算,部分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与结构不合理。审计学、社会工作、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金融学、物流管理、经济学、社会工作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少;社会工作、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缺乏学科带头人,职称普遍较低;金融学、物流管理、审计学专业教师年龄普遍较低,教学经验不足;
2、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不足,相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大部分专业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参加实践锻炼,不具备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条件,导致“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3、教师的科研教研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不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工作仍以分散研究为主,尚未形成协作攻关的科研团队。教研课题和教学成果层次普遍偏低。
对策:
加强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加强教师定向、定点参与产学研合作、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引导教师由学术型向双师型转型。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建立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整合学术资源,发挥团队作用,解决科研力量分散和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问题。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批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2-3个省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每学期评选5名院级教学能手,培养2-3名市级教学名师。
(三)教学资源
问题:
实验室建设力度有待加强。会计实验室座位不足,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投资专业实验室设备不足,本科教学实验人员相对不足,实验室开放程度低,实验室的软硬件利用率低。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我院国家级精品课和省级精品课还是空白,精品课总量少;在专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规划教材少。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不明确,实践实验课程开出率低,开展实践教学的人员数量少,现有师资缺乏实践能力培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较难。
对策 1.加强实验室改善力度。增加会计系实验室座位,深入开展调研,把握市场需求,新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投资学专业实验室、引进前沿适用软件,改善现有实验室条件。
2.推进核心课程组建设。通过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推动课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秀教材建设方面,重点以省校规划教材为重点,抓版次更新与内容更新,支持形成研究组,博采众长,重点突破。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壮大本科实践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保障实践教学课程顺利开出,提高实践实验课程质量。
(四)培养过程
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比较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材料保存不完整,内容不够全面。2.课堂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情况不够明确,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数量少、层次低,科研对教学的促进效果不明显,教师参加学术活动数量少,影响弱。3.实践教学的深度、广度有待于提高,实习基地数量少。实验教学项目局限于单项,且相当一部分属于验证性与设计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实习实训有待规范:一是缺少足够的数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二是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没有后期的维护,三是实习实训的监控措施不够完善。毕业论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学生专业知识不很扎实,学生对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导致毕业论文形式创新少、优秀论文的比例过低。
对策;1.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现有的省市质量工程项目,加强投入,发挥教研室活动的作用,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讨论,制定专业建设的规划。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改革。抓好教材建设,同时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工作,将课程教学研究新成果应用到课程教材建设中去,2.因材施教,创新课堂教学
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慕课、微课、在线课程、网络课程等。组织教师外出培训、研讨和学习,支持每名普通老师每年必须有选择的外出学习一次,将会议主题能与学科建设或者教学有效的联系起来。
3.补齐补强实践教学短板
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营造良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着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外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努力形成长效运行机制。规范实习实训,包括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及实习实训的流程。实习基地的数量和实习质量有待于提升,对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要签订正式的协议和后续的良好沟通来进行维系,从而保证实习的质量。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有规范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保证实习效果,保证实习档案完整。每个专业不少于3个实习基地。毕业论文题目争取有30%来自于企业或社会的真题真做,保证有10%的论文优秀率。
(五)学生发展
问题: 生源质量虽有提高但与公办学校相比仍有差距。对于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辅导员流动性大,辅导员带班人数超标,辅导员数量不足等问题。学生培养质量有待提升,没有形成浓郁的学习风气。就业基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
对策:
(1)应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一是利用全媒体发布学院招生宣传信息,通过在校生向母校邮寄学校报考指南,招生工作人员走进部分省内重点中学及省外高招咨询会;二是重点建设学院对口中学生源基地,定期向全省108个县的高中报送在校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学校的发展,建立日常沟通常态机制。三是重点宣传学校创新创业等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及科研优势,尤其是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利用用人单位良好评价来扩大声誉,吸引优质生源。
(2)针对辅导员流动性大和带班人数超标、辅导员数量不足等问题。一是应加大辅导员的招聘力度和培养力度,做到招的进来留的住,为辅导员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打通辅导员职业成长通道。二是要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关怀,提高辅导员待遇。三是要优化工作方法,给辅导员减负,把辅导员从繁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
(3)应围绕培养目标开展二课活动,提高学生参加高层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科研项目的比例;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指导力度,系统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分类指导;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抓考研,给每个学生配备指导老师,实行一对一或一对二辅导。
(4)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合作制度,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二要发掘与我院学科相关的大型企业,提高就业基地的质量,让毕业生满意。三要落实推荐政策,与企业一同培养人才,巩固已有的就业基地建设。
(六)质量保障
问题: 1.对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和认识不够深入,质量标准仍不够细化,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前瞻性不强,只能针对一些表面性的可量化的方面进行制定,而对一些深层次的影响教学质量的方面质量标准模糊。无从下手。对实践教学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关注度不够。2.质量监控系统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学院督导组成员上课任务较重,主要以完成听课任务为主,与听课教师沟通不够深入。同行听课因教师任务量较大,经常流于形式。个别教师随意填写听课评议表。外聘教师管理相对困难。3.学生评教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或者对所有的任课老师的评价都是优秀,或者因为课堂管理等方面对教师有意见而恶意给相关教师打低分。4.毕业生调查工作进行难度大,推进困难。部分专业与毕业生联系沟通不够紧密,导致毕业生调查工作学生不够配合,调查结果可信度不高。对策:
1.进一步深入研究质量指标体系,组织大范围的讨论,集思广益,增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深入研究培养方案,多方调研,提高对实践教学、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视度。
2.学院将针对听课反馈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增加座谈会的次数,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保证督导听课、同行听课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3.加大学院领导、督导进课堂的力度,实地了解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情况。同时增强对学生信息员和学风学生督导员的培训力度,使这两支学生生力军可以充分收集班级学生评价,客观公正的反映事实。同时对学生大规模评教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保证统计结果的科学性。
4.建立健全毕业生联系制度,学院通过推行导师制,密切毕业生与学校的联系,使毕业生“离校不离心”保证毕业生调查的延续性和调研结果的可信度。
八、人才培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