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在二语习得中的优势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使用策略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An Analysis of Middlem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从莱辛的人生经历看《青草在歌唱》 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
从《店员》解读作者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 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 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
关联理论在《老友记》幽默言语翻译中的运用 论《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浅析英语职业委婉语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心理准备分析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方法探析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比较中西方身势语在沟通中的应用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悲剧的成因分析以及对当今青少年的启迪 A Study on Cultural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 初中英语提问策略教学研究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图式理论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
从《远眺》看翁达杰的立体主义叙事形式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
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 旅游英语翻译方法
“适者生存”在《野性的呼唤》中的释义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中国菜名英译的恰当方法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 基督教及《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 “有”的用法及其英译研究 英语广告语中的隐喻认知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文化语境下公示语的翻译
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翻译的对比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从精神分析法解读《追风筝的人》的主题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海斯特•白兰的自救与霍桑的宗教观
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和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的相似性 霍桑的《胎记》中乔治亚娜的死的深层原因探究
《麦琪的礼物》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对比研究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
欧亨利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美国宗教文化及价值观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体现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Aesthetic Arts in Allan Poe’s Poetry—An Analysis of Israfel and Annabel Lee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升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浅谈“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嘉莉妹妹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挣扎
浅谈中西婚俗的文化差异 88 从习语翻译看文化空缺 89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9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园会》和《一杯茶》中的异化 92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
《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爱情观对比研究 94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TPR Teaching Method in Facilitating Pupils'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97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论文化背景对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效果的影响 99 浅谈导游词翻译
从中国戏曲《梁祝》和美国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比较看中美文化差异 101 探讨发现式学习理论在高中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102 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103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105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 106 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 108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 109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重生 111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News under Skopostheorie 113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114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116 中美电影文化营销的比较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动物寓意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策略 118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119 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120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 12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1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好汉两个半》的幽默字幕翻译 126 英汉颜色词“红”的对比研究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Idioms 128 汉英“龙”文化浅析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130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 132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133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 134 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135 《魔戒》中的生态元素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137 试论班扬《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精神历程 138 关于汉字“打”在英语翻译中的研究 139 科技英语中模糊数词的翻译策略
浅谈时代背景对于《飘》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 141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 142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教学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144 英文导游词的特点分析 145 汉语动词和翻译 146 简爱性格研究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148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149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51 论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战略
152 论托马斯•哈代《还乡》的悲剧效果 153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三次婚姻 154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与婚姻的关系
155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56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157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
158 任务型教学中策划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 159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160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相异的原因探索 161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62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63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164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165 论被动句的翻译
166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167 亨利詹姆斯的《戴茜米勒》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16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 169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170 《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
171 《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人格分析 172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173 英汉歌词衔接手段的对比及翻译 174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
175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
17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 Languages 17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8 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179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 180 英汉致使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181 英语谐音双关的语义特点及其不可译性 182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183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184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
185 试析美国社会的道德恐慌——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 186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187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188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189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190 [毕业论文](法语系毕业论文)杜拉斯《情人》的艺术成就 191 澳洲土著语言的演变及原因
192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
193 “金玉良缘” 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 194 英语电影的中文名称翻译
195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Golden Notebook 196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197 中美文化差异与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198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 199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 200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
第二篇:二语习得反思报告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flections 第二章 Foundation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学习完第二章,对整本书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初步的了解。首先讲了关于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为什么能够得以研究,主要是因为它拥有现实基础和认识基础。什么是现实基础,就是现在的世界上,multilingual 的人远远多于monolingual 的人;而认识基础就是指单语者与双语者在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等方面存在不同。所以才会有了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这一门研究。其次,课本也分析了一语习得于二语习得的差异。这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点。因为在很多时候,一语习得是一种innate capacity(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因此儿童在母语的学习中会体现出这个特点,而在儿童的二语习得里面,我们就看不到在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中的优势。更多的时候,特别是在initial state 以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能力也会有所变化,这时候就必须要通过一种interlanguage(中介语)来学习他们的second language。当然这种interlanguage 在从母语迁移到第二语言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效果,分为positive transfer, negative transfer and interference(通常是只母语的干扰),因此在学习二语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中介语的功能。
我想借用一下我教我表哥的孩子语言的经历来解释一下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不同。这个小女孩她在很小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能表现出对母语的一种天赋,无论是在发音还是理解能力上,都能很好的跟着我们的思路。我教她叫我“姑姑”,当我说的时候也用手指着我,表明我就是她的姑姑。接着她经过大概十几次的练习就会了,而且下次当她见到我的时候,她会主动叫我姑姑,说明她在学习这个称呼的时候也理解了这个词代表的是一种身份,一种关系,至少知道姑姑就是我这个人。所以这种对母语学习的敏感、聪慧程度我觉得是二语所不能及的。后来,在她长大了,上小学的时候,一次放假的时候,我去她家,她拿出一本英语书,在学单词,我看到她书本上用着家乡话在注明某个单词的发音的时候不自觉的笑了,这看来母语对二语的学习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三章 The Linguistic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语言学框架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分为内在思路和外在思路下的研究。其中我觉得外在思路下的二语习得及其研究让我最感兴趣,也是最贴近我生活的实际的。外在思路的的一个大的理论框架是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这也是第一次从外部external来看语言,实现了一个突破。功能主义研究的重点是真实环境中的语言使用,课文里面有说到:“study of SLA begins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purpose of language is communication, and that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knowledge(in L1 or L2)requires communicative use.”这一点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现在正在做一份家教,对象是初一的小男孩,我就把功能主义这种理论运用在他身上,而且看到效果还不错。我主要是负责他的英语口语部分的辅导,因为他将来要出国,所以他妈妈想让我给他锻炼一下,所以在平常的一些练习中,我都是根据现实的情境模拟,进行角色扮演,我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1.首先根据现实情境的需要,给小孩输入(input)一些必备的单词、词组和句型。2.接着就是根据这些输入的knowledge进行造句、对白编写,然后对话练习。
3.最后就是一个output的一个过程了,我会跟小孩根据我们的对话练习进行场景模拟,分别角色扮演,把学到的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而且我还会在对话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他之前学过的一些表达,以此来考核他究竟有没有好好的掌握了这些知识。
记得有一次我去家教,小孩的妈妈很开心的过来跟我说,小孩终于敢鼓起勇气去跟外国人交流了,这在我看来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他了解了我的目的,也学习到了真正的知识,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去,很好的一次尝试。
我觉得其中的Systemic Linguistic(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最能阐述我的教学思想的。它强调了meaning potential(语言的潜在意义),语言是有功能的,它就是要表达一个有语境的意义,同时也强调了我们的creative这种精神,也就是说如果是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面对不同的人,就该用不同的方式来说话、交流,以达到一种特定的效果。举一个例子来说,就是例如我们在遇见长辈,我们对他们的态度跟用语都是要用比较尊敬、谦卑的,让长辈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
第四章 The Psycholog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
这一章主要是在讲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其中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信息加工理论)是很重要的,它认为二语学习过程和其他复杂的认知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致的。通过三个阶段,便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加工。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1.Input 输入是一个最基础的阶段,没有输入,就没有信息可提供给大脑去加工,人也就因此没办法学习到任何东西。
2.Central processing 这个中间过程阶段也还分为三种处理方式:
1)Controlled-automatic processing(这个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需要付出较多的注意力,进行有控制的加工)
2)Declarative-procedural knowledge(这个阶段是把信息加工处理,成为知识储存起来)
3)Restructuring(这个是在学习过程的转变中,心理表征的一个重构。)3.Output 这个阶段是检验习得的一个过程。
在我自己的下乡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我的教学也是有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的。还记得我第一次下乡,其实也算是一次实践活动,我去到了一个高中教高二升高三的英语,教的是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在半个月的教学中,我上课的时候,差不多都是遵循一种模式,就是先input,再通过一些方法来加强记忆和理解,接着就是练习,测试,output的一个过程。我自己摸索了一种记忆单词的方法,就是联想法,把单词按照跟相关的单词有联系的关系那样子记住,而且每堂课都有帮他们运用到真正的记忆单词上面,所以我觉得在开始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可能还不熟悉这种方法,也还不会运用,但是等慢慢地练多了,他们熟练了就会很快的运用,所以在output这一阶段的时候,我总是会收到很多的surprises,也觉得自己能够帮助他们,所以很开心。那时候还不知道原来这跟学生心理有关系,现在就比较清楚了。
第五章 Social Context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
要学好一门语言,学习者不仅是要具备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学习语言的,而且我们的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要用于交际,所以就必须学会这种交际能力。我们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时候,受到的不仅是微观社会因素的影响,还有宏观社会因素的影响。不过跟社会的互动其实是更有帮助我们的二语习得的,它们两者是分不开的,互相影响。
而我们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也通常会受到一些交际场景的影响,所以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一些交际情景对我们习得的影响。
交际情景有:语言情景,就好像在广东,粤语会说“吃饭先”,而不是“先吃饭”,但是在普通话看来,必须是“先吃饭”才是正确的,所以说明了二语的学习会受到母语还有语言情景的影响;心里状态,其实就是一个考一个人对语言运用的注意程度还有智力方面的情况,例如,我们在面对老师的时候应该说些什么或者应该怎么用最适当的言行举止来对待他们,就像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无缘无故的就在课上顶撞老师,如果有什么意见,都必须课后再提出,这才是我觉得的更符合交际情景的方法;微观社会情景,即交际场景的特点等。
在我给家教孩子上课的时候,因为他的口语还在初级阶段,所以当我有时候会给他一些听力练习的时候,我会放慢我的速度,好让孩子跟得上我,另外,我会在重点要注意的单词或句子重读它们,来引起小孩的注意力。再而,我有空的时候会教给他语法,在特定的情况下,会事先教一些句式,好让小孩理解我讲课的目的,并且更加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他的第二语言。所以这一切都说明了,社会互动是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的。
第六章 Acquiring Knowledge for L2 Use(从语言使用角度看第二语言知识的习得)
这一章主要就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看的,说的简单、具体点,就是从听说读写这些技能来看二语习得。我对Academic vs.interpersonal competence(学术能力vs.人际的交往能力)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在不同的能力里面,我们强调的学习的二语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在Academic competence 里面,也就是学术能力,它把reading作为最主要学习的内容,接着是listening、writing 和 speaking、虽然这几个是放在后面,但是也不表示他们就不需要被学,而只是表示在学术方面,我们更加看重的是reading能力的一个培养,因为我们更多的是input,更多的是看,而不是output,表达我们自己。其他三个以此类推。但是在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里面,因为是个人人际的交往能力培养,所以对各种技能的要求又不一样了。首先会强调的是listening部分,因为要交往,首先得听得懂,了解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才能更好的与对方进行交流,再而就是speaking了,先输入,然后再输出。后面就是reading、writing。
其实我个人是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的,因为在我暑假去梅州队三下乡当老师的助教的时候,我们几个助教组成了一个小组然后带着三十几个初中英语老师练习口语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我们的方向,也就是我们的重点不一样的时候,我们的辅导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一开始我们是奔着提高老师的兴趣,还有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多练的方向去辅导的,但是在我们教他们学英文歌,free talk 后,有的老师反响这些在他们以后的教学当中是不实用的,对他们的教学没有帮助的。但是在我们看来,如果要注重他们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那些方法还算是恰当的,我们注重listening和speaking那部分。后来我们分析了老师们的要求,因为他们大部分还是想着在这个三下乡过程中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用,所以他们更注重的还是学术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需要多一点的reading,然后speaking反而是放在最后的。从这个小小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我们把学习二语的learner的性质分为不同类型的时候,针对他们就必须要有不同的能力培养计划,这也是我一个很大的收获!
第三篇:浅析中介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现象
浅析中介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现象
一、中介语的定义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既不同于我们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所学习的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
二语习得者都是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达到目标语。中介语是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二语习得中认知过程的必经之路。中介语是一种既独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外,同时与两者有着密切相关性的语言体系。
二、中介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正迁移现象的分析
(一)语音迁移
汉语和英语的语音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两种语言对语音的音高、音强和音长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汉语则对音高变化比较敏感,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在英语中元音的长短、松紧可以区别词汇意义,例如: beat [ bi: t ]和bit[ bit ] , fool[ fu: l ]和full[ ful ]。然而在汉语普通话里却没有这种元音的松紧、长短的对立。这些不同点构成了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发音上的障碍。但是,英语和汉语中的许多拟声词在发音上有相似之处,如clatter与“咔哒”,mamma与“妈妈”等。一些外来词大都发音近似。例如: guitar—吉他, sofa—沙发。一些地名、人名、货币名称等也属于这种情况。这些都说明在语音领域汉语和英语可发生正迁移。
我是烟台人,我的方言中“儿化音”(例如:这件事儿。你去哪儿?我要去方特儿玩儿。)特别多,同时英语美音中有很多“卷舌音”,这对我练习英语的美式发音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学习英式发音就比较困难了。
在来大学前,我就知道法语中的“Bonjour,Salut”词汇与汉语中的“笨猪,儍驴”发音很相近,这使我对法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二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法语。另外,我准备了一段关于杨澜TED演讲的视频会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以此进一步说明汉语对英语的正迁移作用。(二)词汇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某些话与特定的图片或概念合并起来。学习外语时,本族语词汇系统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初学外语的学生总是力图去寻求一对一的英汉词汇意义的对应。例如,我们在初学英语时常常有这样一段顺口溜:“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再如,汉语中某些成语和谚语与英语中的相似,如英语中的“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和汉语的“一箭双雕(One arrow, two hawks.)”意义相同,表达相近,二语学习者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暑假教一个初中的表弟学习英语,他总是记不住left有“剩下,剩余”的意思,我当时想到了之前网上关于“脑残”的一则笑话:“One’s brain has two parts: the left part and the right part.The left part has nothing right while the right part has nothing left.”讲完笑话加上汉语解释,表弟很快记住了left的意思。
同样,在学习法语时,我充分体会到了英语对法语的正迁移作用。英语中很多词汇与法语词汇的拼写类似甚至完全一样,如:professor和professeur;tour和la tour;active和active;bombard和bombarde等。这对我记忆法语单词有很大的帮助。(三)语法迁移
语法最能体现语言的民族特点。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和语言类型。英汉语的句型系统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或存有对应关系,如: SV—主谓, SVC—主系补, SVO—主谓宾等。汉语与英语在句法上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有诸如陈述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感叹句、被动语态等句法形式。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此类句法时只需将其通过汉语所形成的有关此类句法方面的语言图式与英语材料对应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祝你成功!———Wish you success!
英语语法研究内容较汉语丰富,如:英语的谓语动词有人称、时态、语态、语气等形态标记,汉语的谓语动词没有任何形态标记;英语的非谓语动词有不定式、-ing分词和-ed分词三种形式,汉语的非谓语动词都用原形;汉语中有语气助词,英语中没有语气助词等。针对这一差异,在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克服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上学期附中实习时,初中老师要求我们尽量带着学生多读,模仿某个固定句式造句,设置情景对话等方式强化所学知识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用英语思维。同样,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学习语法,精读,高英等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英美文化,与外教进行互动等课程来加强语言文化修养。这使我们能够排除母语干扰,逐渐摆脱母语参照体系,更好地用目的语交流。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因此,只要大量的了解英语本族人的表达方式,不断地进行汉英的对比,提高语言水平,并且了解英语文化知识,中介语向目标语渐进的这个过程就会加快很多,继而成为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四)文化迁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族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汉英词汇内涵意义各异。以颜色的内涵意义为例,红色在汉语中象征顺利、成功,如“红运”,而在英语中,红色没有相对应的内涵意义;在英语中蓝色可表示沮丧、忧郁,如He is lone2some and blue.而汉语中的蓝色无此内涵意义。又如英语中的“dog”和汉语中的“狗”其指称范围完全相同,但其内涵意义却相差甚远。在汉语中,经常有“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贬义词,因汉语中的“狗”一词常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不好的内涵意义,而“dog”一词英语里常常用来表示“忠实”、“友好”、“可爱”等好的内涵意义。例如“You’re really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但“dragon”在英语文化中代表邪恶势力,含贬义。由此可见,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性,文化方面汉语对英语多为负迁移,但是我们要善于总结发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求同存异,做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
三、如何利用语言迁移改进英语教学
总之,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特征,仔细观察学生使用不同中介语以及他们所采用的不同学习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待学生学习上的错误,积极利用中介语有利的一面,强化母语的正迁移效应。
多搜集一些有关母语负迁移的范例和资料,让学生明白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引起学生的注意。学习者母语的语法、词法、某些句型、语序等方面都可以对学生习得外语产生正面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要做有心人,时时处处强化母语的正面影响。注重丰富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学生创造更多习得、运用外语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大胆利用外语进行交际;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指出他们语言上的失误,防止学生长期使用中介语导致语言僵化,要鼓励学生不断地积累新的语言素材,使其中介语不断向目的语靠近,从而取得良好的目标语学习效果。
第四篇:语 言 得 体 练习
语 言 得 体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他能够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理应得到大家的恭维。
B. 班长接见了前来视察的市人大代表,并介绍了班级管理工作情况。
C.由于下午要参加班级活动,他谢绝了朋友要他一起去游玩的邀请。
D.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经验,给了大家很多教诲。
2.选出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A. 小王同志,听说你生病了,我代表单位向你表示问候,并请你及早康复。
B.老师批评我们,她的嘴脸虽然严肃,但是她的用心还是好的。
C.“校园之声”广播台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老师们、同学们,谢谢收听,再会。
D. 志愿军战士弹药即将耗尽,但敌人还在像猛虎一样冲上来。
6. 王浩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王浩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王浩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王浩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到:“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王浩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王浩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 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7. 人物说话得体的是()
A.大娘虽然没文化,跟人聊起这几年的变化却是滔滔不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家的生活日益美满。儿子见到我年迈体弱,不仅不让我从事田间劳动,连家务劳动也……”
B.胡大为在“问卷”上写了自己的希望:“老师,我现在已经开始复习了,热切地盼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
C.离上课还有三十分钟了,刘欣跑到老师跟前:“老师,我去买磁带,上课可能迟到。有言在先,您可别说没事前请假!”
D.电话拨通了,小林高声叫道:“哎!妈,我晚上要去补课,你必须马上回去给我做饭,听到没?”
8.如果同学把你刚买的书借去,归还时却弄得又破又脏,可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对此,较好的表达方式是()
A. 这本书我不要了,我再去买本新的。
B.你就像只耗子,两天就啃破一本书!
C.多可惜呀!前天还好好的书,今天怎么就变成这个模样了。”
D.你把书弄成这个样子,别想我再借书给你!”
9.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的意见提得很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改进。
B.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C.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再说了。”
10.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做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自从我省(A)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C),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之巨(H)。我厂本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转送到了灾区(K)。
------处改为
------处改为
------处改为
------处改为
11.一位农村同学家境困难,在一场洪水中住屋倒塌,财物被水冲光,全校师生闻讯后立即主动捐款捐物,帮助该同学渡过难关。
如果你作为师生代表,带了钱物去慰问和鼓励这位同学,该说些什么话,把这几句话写下来。(不超过50字)
12.语言的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假如你获得全国中学生“圣陶杯”作文比赛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请你根据不同文体要求,作出表示谦虚、上进的回答。
(1)使人感到亲切而易于接受的日常口语体
(2)庄重、严肃的正规口语体:
(3)含蓄、富有文采的口语体:
13.海湾战争前,一中立国外交官与伊拉克外长举行会谈,试图规劝伊拉克撤出被其占领的科威特。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句是()
A、贵国若不及早撤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获得了大举进攻的借口,所以萨达姆总统应采取灵活策略,暂时放弃科威特,以避开美国的强大攻势。
B、希望贵国政府切实履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无条件地撤出所占领的科威特领土,以缓和十分紧张的海湾局势。
C、相信伊拉克政府会正视伊拉克所面临的灾难,量力决策,否则,势必会出现后悔莫及的局面。
D、希望萨达姆总统从海湾和平和贵国本身的利益出发,争取主动,避免出现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14.李红因家庭经济困难,同意学校保送她上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的招生老师考察李红时问她:“有些优秀学生,不愿被推荐上师范院校,你是怕高考落榜呢,还是碍于学校老师的面子,不好推辞呢?还是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呢?”
李红应选下边哪一句话回答,才既得体又诚实。()
A、凭我的成绩,考大学应没问题。至于职业,我认为都有其优越的一面。
B、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能被保送上大学是值得骄傲的,我应尊重学校给我的这份光荣。
C、关于保送我上师范大学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
D、都不是,是因为我家庭比较困难,反复权衡,我还是读师范院校合适。
15.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一位官员以友好的态度问中国运动员XXX:“贵国是否准备申办2004年奥运会?”XXX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也没有使用“无可奉告”之类的辞令。这位奥委会官员听完XXX的回答后连连点头说:“是的,„中国——奥林匹克‟,正如你所说的,„相映生辉‟。”
(1)、这位中国运动员是从哪两个方面发表自己见解的?请把你的推断写在下面,不超过30字。
□□□□□□□□□□□□□□□□□□□□□□□□□□□□□□
(2)、请你选择另一个角度侧面回答国际奥委会官员的问题。要求态度友好,用语得体,不
超过30字。
□□□□□□□□□□□□□□□□□□□□□□□□□□□□□□
16.中学生王真写了一首诗,寄给了一家久已慕名的诗刊编辑,并附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李编辑:
您好!
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教祺
王真
2001年X月X日
请将原文中错误处划上横线,并标上①②③这样的序号。
17.李华家住在农村,是某中学高三年级的一位住校生。他最近没有钱买饭票。但因复习迎考,挤不出时间回家,就写信给父母(其父母文化浅)。下面是原文,其中划线处哪几项明显有问题?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儿(A)多日未回家,十分想念您们(B)!儿深知父母对儿寄予厚望(C),所以在校学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玩物丧志(D)。现在可告诉(E)父母的是:儿成绩一直稳定,自觉(F)今年高考大有希望。只是近日囊中羞涩(G),没钱买饭菜,又无时间回家,因而盼望速送“孔方兄”若干(H)。不胜感谢(I)!
遥祝
安康(J)
愚儿华(K)
2001年1月12日
用语不当的几处是:
18.甲中学会致函乙中学学生会主席王峰,邀请他参加甲中学学生代表大会并介绍乙中学学生会工作经验。可开会前夕王峰病了,为此,他写信给甲中学学生会,说明不能到会的理由。下面四种表述哪一种得体()
A、因病不能到会,不能为大会助兴,深表遗憾。
B、因病不能到会,不能为大会助兴,深表歉意。
C、因病不能光临,不能为大会效力,深表歉意。
D、因病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表遗憾。
19.法院在审理一案件时,需传证人罪犯的妻子到庭。审判员说哪句话才比较得体?()
A、传证人XXX到庭 B、把罪犯XXX的老婆带上来。
C、传证人XXX到这里来 D、叫罪犯XXX的妻子来。
20.下文中有几处不得体的地方,在文后括号里填入这几处序号,并改正。
听说贵公司尽日在资金周转方面存在困难(a),如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b),我们一定鼎力相助(c)。本企业能从各处弄得到钱(d),还有不少财务专家(e),如你们需要指点的话(f),我们将不吝赐教(g)。当然,我们决不勉强(h)。请你们好自为之(i)。
21.根据下面规定的条件,写出对“你能帮助我解决这道难题吗?”这个问句的两种回答。
(1)谦虚者回答说:
(2)骄傲者回答说:
22. 从语体风格来看,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A、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给违反纪律的党员以应有的批评和处分,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除出党。
B、幼儿园的小朋友,从明天起,下午两点钟进幼儿园,每天可以在家里午睡。
C、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对于确属坚持错误意见和无理要求的人,要给以批评教育。
23.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要得体,才会有好的效果。根据下面的内容,按照要求和说话人的身份分别写出应说的话。
青工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组织的业务学习,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儿子康康复习功课、作家庭作业,否则康康考试会不及格。
(一)如果你是小王所在车间的主任,就这件事情,你对小王这样说:
(二)如果你是康康的班主任,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这样说:
24.按要求写一段话。
某学校高三年级举办学习方法交流会,还邀请了高一高二年级的学习委员参加。一开始,主持人说了一段开场白:“……对今天交流的内容,许多学习好的同学作了认真的准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听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吧!”结果,使本来比较活跃的气氛沉闷下来,造成了冷场……
两周以后,高二年级召开同样的会。某班学习委员担任主持人,他认真研究了高三交流会的冷场原因,说了一段很好的开场白。本来,因邀请了高三的优秀生,会场气氛显得严肃;主持人的开场白,一下子使会场气氛活跃起来,发言热烈。
请写出这位主持人的开场白(限40字以内)
25.敬辞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读者给报社编辑写信说:“敬颂编安。”
B、长辈给侄儿李冰写信说:“顺颂安康。”
C、老李给同事老张写信说:“谨致鸣谢。”
D、小明给同学小王写信说:“特此函达。”
第五篇: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习得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的习得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方周明总论:新课程标准中"语域"的概念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是个新鲜词汇,第一次提到,并且明确列入评分标准之中。语域知识的习得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因此,了解其含义及要求,对于我们教师当前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比方说:photograph与photo均可指照片、图片,但photograph是newspaperlanguage,属于正式体,一般常见于报刊杂志,而photo则是随便体,使用较为自由,这主要是语域功能的差异造成的。关键字: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域、中学写作、新要求一、语域知识的习得是《英语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第55页)所附的写作评价标准中明确提到:对学生的作文主要从内容要点、语言使用效果、结构和连贯性、格式和语域以及与目标读者的交流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综合性评价,也可以采用分析性评价。通常采用分档次按等级评分制。其中第五档分类高分标准如下:第五档(新课程标准)——很好地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按要求写出了内容要点;——语言结构和词汇选用恰当、丰富;语言错误极少;——有效采用不同的连接手段,层次清楚;——格式和语域恰当;——完全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附:(原标准对比)第五档(很好):——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覆盖所有内容要点。——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其中最后两项和原来的高考评分标准有着很大的区别,其要求进一步明确:①强调格式和语域恰当;②强调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而这其中"语域"的概念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是个新鲜词汇,第一次提到,并且明确列入评分标准之中。因此,了解其含义及要求,对于我们教师当前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那么,什么是语域呢?二、语域的涵义
语域(register):[(linguistics)rangeofvocabulary,grammaretcusedbywritersinprofessionalcontexts.]是指根据语言使用的社会情景定义的一种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如科技语体、艺术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等。简言之,指在专业领域中作者所使用的词汇,可以理解为与题目相关领域的vocabulary。"各语域的词汇具有明确的语域功能"(王珏,1999)。比方说:photograph与photo均可指照片、图片,但photograph是newspaperlanguage,属于正式体,一般常见于报刊杂志,而photo则是随便体,使用较为自由,这主要是语域功能的差异造成的。一般情况,法律、科技、报道,讲演词,政论文等都比较正式,而小说中文体、语域最复杂,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三、语域的区别但是,目前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写作培训时间很少,有限的时间又多放在应试讲评上,缺乏对语域等全局层次的特征传授。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EAp)研究专家Hyland博士曾指出,学生的绝大多数语篇语域知识是通过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获得的(1998:243)。什么是冷漠体,正式体,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体,半非正式体,非正式体等只有在语篇环境或讲话者的口吻中才能体会出来。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是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如"汤姆病了,今天没去上学",如果说Tomdidn'tgotoschool,becausehewasill.这就是一句公共语,而如果说Tomwasill,sohedidn'tgoto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Beingill,Tomdidn'tgotoschool或Tomdidn'tgotoschoolbecauseofillness.都是正式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因从句的表达方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分正式。
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accordingto和inaccordancewith,前者为公共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isimportant和Itisof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语,而后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这种区别,Thehorseisausefulanimal;Ahorseisausefulanimal;Horsesareusefulanimals。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则为公共语,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四、语域使用应遵循的要求
在语言是否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的制约下,写作中语域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合乎规范
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似性、相关性和相通性是词语跨域使用产生的基础,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这些关系使人们可以通过比喻、借代、引申的手法进行表达。如:"bug"一词译成汉语"臭虫"。其电脑术语义指"系统、设备或程序中的一种错误或故障"。"臭虫"获其殊荣完全是因为搔扰电脑科研人员晚上工作,遭人痛恨而得。这就要求人们在选择词语时,注意使用词语中最具普遍性的意义。要多模仿原汁原味的精美句型、短文,使用比喻、借代、典故等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理解其文化背景,适应交际的需要,符合词语规范化的原则,才能避免chinglish的。(二)准确贴切
即coherence(being(ofideas,thoughts,speech,reasoning,etc)connectedlogicallyorconsistently;easytounderstand;clear.)连贯性,一致性。可以理解为观念、思想、言论、推理等表达准确、合乎逻辑;前后一致;让人易懂。这就要求写作时明确试题规定的任务,准确贴切地选择词语有效地表达事物的概念和人的思想情感。如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词义就去跨域使用,必将会出现词不达义、张冠李戴的现象,达不到指称事物和目标读者交际的目的。如要表达的是演讲稿、发言稿,则语言必须符合口语习惯,随意体较为受欢迎,如果过多地采用正式体则显得教条、呆板,缺乏应有的生机活力,语言也就没有感染力。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因果关系表达的丰富性及其文体差别,减少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常用范式的熟悉度,我们从原因表达用词because等其它因果标记(诸如as,since与for,以及复合介词类(becauseof/asaresultof等)、名词类(cause/reason等)、介词(with/through/by等)、动词类(cause/resultin/contributeto等)的语料的掌握上,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语境练习以强化域语知识的掌握。例如:IamnotabletowatchTV,becauseIliveinschool.(逗号显示非正式的特征)→IcannotwatchTVbecausemydormhasnoTVset.用since,for表共享原因可能更好,因为本句重点说明我无法看到电视,进而为以后阐释自己对外界知识了解不多提供立论基础;但作者提供的原因并不直接,他所认为的共享知识-"学校宿舍没有电视"并非一定共享。另外,beableto指'能力',实际上作者想表达'不可能'-cannot。(三)避免滥用
即cohesion(tendencytosticktogether.)凝聚力。凝聚力,可以理解为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讨论,思路清晰,支持有力,不写与题目无关的东西。为追求新奇、标新立异或故作高深,有人不顾是否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把词语跨域使用作为一种新颖、超常的言语方式大加运用,必将适得其反。中国学生易受发展性因素和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过分依赖于汉语运用的感觉且表现出明显的口语化现象,偏离了原汁原味英语语篇运用的常规。因此,作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多分析语言现象,注意词汇句型的语域功能,多积累,多感知,多体会,方能为写出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只有充分理解语域的内涵及其功能特点,才能把握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写作的新要求,才能写出内容充实、要点全面、语言丰富、文字优美、行文连贯、过渡自然、表达地道、语域恰当的好文章,才能完全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也才能很好地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取得理想的高分。参考书目: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2.2003年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天津卷)扫描版评分标准(人民网)3.《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凡夫著4.《对于雅思考试写作评分标准的解析》赖劲松著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的习得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习得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