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分析

时间:2019-05-12 12:4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分析》。

第一篇: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分析

网络媒介在大众传播中的优势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传媒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相较于传统媒介来说,网络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大众传播中异军突起。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时效性、个性化、多角度、深入性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现实表明,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正是满足受众需求、获取更多受众的竞争。网络媒介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传输给用户,与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不同,各种信息平台上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快速便捷,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关键词:网络媒介 大众传播 优势 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达受众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而且越来越个性化。正如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所揭示的,不同传媒的特性带来了人们接触媒介方式的变化。在这样一个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相融合的时代中,传播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信息流动的自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信息社会中的受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更富有独立的个性。

今天,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网络新闻传播体系,已经能够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迅速形成社会舆论。《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在加速调查的网民中,有82.6%的网民表示,网络是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其他依次是电视,占总数的64.5%;报纸,占总数的57.9%;杂志,占总数的18.8%;书籍,占总数的18,7%;广播,占总数的14.4%;其他,占总数的6,9%。这样一个排名充分表明,网络媒体在发挥传媒的功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不输于其他大众传媒途径的程度。可以肯定地说,网络媒体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传媒形态。

这表明,网络媒介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发展迅速,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的崛起、崛起的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部分为结论,即网络媒介的优势。

二、网络媒介的崛起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经历了几个阶段。而其中之一便包括网络发展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并逐渐为受众所广泛接纳。

1.以微博为例看网络媒介发展的迅速性

从1994年博客面世,到2005年的“博客热”,博客使网络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博得了无数用户的青睐。而如今大火的微博,更是真正使网络实现了大众化,迅速占领市场。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随后,微博本身也成为了新闻发生地。2009年11月21日,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微博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并在第一时间对“螺蛳湾”事件作出了简要说明。目前已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关注了微博云南。“微博云南”开设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11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将“微博云南”称为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并评论说,“现场直播”不一定只在电视上 才有,突发事件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应对突发事件要 “边做边说”,才有主动。

根据事件发生当天每秒钟网友发布的相关微博的数量,网络上评选出了2011年度Twitter微博上的十大热门事件。“碧昂丝在2011MTV音乐录影带颁奖典礼上宣布怀孕”排 1

名第一。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网站的统计,8月28 日这一天,每秒钟有8868条微博在谈论碧昂丝怀孕。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其影响力渗透到了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尽管微博的规模化成长才仅仅两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两亿的用户,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持的“网络舆情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监测:在2010年,刚刚成长了不到一年的微博已经在各种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位中位列第三。根据相关数据推演,2011年,微博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的传播平台,影响力排位极有可能升至第二,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面对微博数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主流媒体也争先登上微博这辆大彩车,南方人物、凤凰卫视等均开通了官方微博。

由此可见,微博的草根性、即时性、便捷性,是它迅速发展并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特性也集中体现了网络媒介的优点。

2.网络文化的形成关于网络文化,中山大学常晋芳下的定义是,“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网络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地实现多样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

在互联网上,人们能够利用各种软件设施进行各种活动,诸如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资料上传或下载服务、各类信息查询、网上聊天室、新闻网、BBS公告栏、免费个人空间主页、网上游戏、网上炒股、网上购物或商务活动、短信服务、网上教育、网络电话、网上支付、视频会议、多媒体娱乐等。几乎过去的各种社会性、日常性的生活与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

网络文化以技术为基础,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体现了更多的传播自由和平等。在网络交往中,传播主体可以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绪,甚至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身份。网络带给人们更为广阔和自由的交往范围,任何人都能找到一个发言的平台,获得一个发言的机会。

三、原因及分析

网络媒介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网络媒介具有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吸引受众的优势,且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新闻传播发展现状。它能充分满足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信息反馈更为便捷。

(二)传统媒体意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纷纷登录网络,在网络上开通了自己的传播平台。从最初主流的传统媒体开通博客,到今天的微博,包括报刊电子版,官方网站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媒介对网络媒介的利用也大大推动了网络媒介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媒介提供了技术支持。科技的支持,是网络媒介崛起与发展的根本保障。

(四)人们思想观念上对新媒体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习惯于看报看电视。网络媒介最初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随着90后的成长,对网络的接受和认识逐步提高,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便捷,加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的优越性。上个世纪末计算机专业热,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意义。也带动了更多人对网络的接受和认可。直至今天,几乎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从网络媒介获得信息。

由此可见,在如今这个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自身的优势的到发挥格外重要。美国新媒体专家杰夫·杰维斯(Jeff Jarvis)认为新的媒体规则是,首先,让人们支配媒体,受众或用户会使用它,否则这种媒体自然要失败;其次,低成本的媒体制作与发行,必然会导致小众,这样媒体成本越低,如果人们参与制作,信息的供应将是无限量的。

四、结论: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络可以囊括以往传统新闻传媒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

①传播速度迅捷。互联网又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表明了其信息传播速度之快。网络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传上网络的瞬间便可以同步地到达用户手中。因此,最近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尤其是随着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的出现,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日臻完美。研究表明,利用光纤,每秒钟几乎可以传送万亿比特,也就是说,像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可以传送《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每期报纸的所有内容。网络传播的这种快速性使传播方式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传播信息的实效性。当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之时,正是网络传播走在了传播媒介的最前面,最快捷地向世界进行了报道。

②内容的海量性。网络传播凭借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快速传播的优势,使自身的传播容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传播媒介。一个9G的硬盘可以储存45亿汉字的信息量。同时,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实行全天候发稿以有十年的时间。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包括条数和篇幅)远远大于传统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是一个浩瀚的信息数据库。

③良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互联网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平台。除了商业型以及新闻性网站需要进行审核以及注册才能运行外,很多学术性的以及大量的个人网站的注册基本上是放开的,门槛很低。也正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平民化,它才真正发展起来,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电视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④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是对互联网的很好概括。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⑤兼具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与异步性。网络传播可以进行同步与异步的传播与交流,体现出传播功能上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所谓异步性是相对与同步性来说的,信息的同步传播就是指传播的过程需要传播者与受众同时参与。而网络媒体则脱离了这个限制,信息的发布者将信息发布到网络服务器上则完成了他的工作,受众在此后随时可以上网查询该项信息,信息的发送与接受过程不需同时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性。此外,网络同时又可以进行如网上直播或网络会议等多种方式的同步信息传播。这样的特点,使网络信息传播可以满足不同传播形式的要求,使传播双方摆脱了时间的局限性,同时可以即时性的参与其中。BBC的新媒体主管阿斯里·海菲尔德(Ashley Highfield)说,现在媒体的发展正趋向于用户点播和用户制作内容。2008年,BBC用户制作内容占网站内容的2%,但是预计会增长到10%-20%。

⑥自主选择性。对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不管如何增强互动,受众大部分仍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在接受信息。并且,信息内容都是由传播者决定的,虽然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会考虑受众的需求,但是受众仍然只有接不接受的自由,而没有选择内容的自由。而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直接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⑦具有多媒体特征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匡文波认为:“所谓多媒体,就是使电脑成为一种可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知能力的媒体,它集合了多种媒体表现形式来传送信息。”我们知道,网络媒体是基于INTERNET WEB网页技术存在的一种新型媒体。依靠先进的计算机

3技术,WEB网页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因此,网络媒体实际上也就是包含了多种媒体形式的综合型媒体。多媒体的表现力将大大超过单一媒体形式。这是网络媒体先天优势。美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硅尔认为:“真正的‘传播革命’(communication revolution)所要求的,不只是讯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或者受众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之间分布上的变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以往,是技术(technology)。”

⑧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和人员。因此,网络媒体的运营成本很低,小而灵活。

参考文献:

【1】 程洁,张健,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1)

【2】 田智辉,新媒体传播,中国传媒大学,2008(6)

【3】 常晋芳,网络文化的十大悖论,天津社会科学,2003(2)

【4】 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

【5】 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第二篇:网络媒介分析

网络媒介分析

以你接触的媒介为例,从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策略、传播效果、传播者等视角予以分析评价

媒介是能让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以网络媒介为例,网络媒介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兴传播媒介,它是以地空合一的电信设施为传输渠道、以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脑为收发工具、依靠网络技术连接起来的复合型媒介。这种复合型媒介为人类传播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开放式的大众传播,人们可以从事横向和纵向的组织传播,人们也可以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人际传播。网络媒介是一种覆盖全球的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高效灵便的组织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论述网络媒介:

一、网络媒介的传播对象分析。

传播对象具有以下的几大特征和趋势:

1、网络受众的大众化(“平民”化)趋势,以前网络媒介在很大程度上是“贵族”的“专利”,这里所说的“贵族”是指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的年轻的单身男性“贵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受众越来越大众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民,网民群体的特征表现为:信息需求大、低龄化、教育程度多样化。

2、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是:获得各方面的信息, 学习计算机等新技术,工作需要,休闲娱乐;网络受众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电子邮箱和搜索引擎;用户在网上最主要获得哪方面信息是各类新闻。我国目前有2650万网民,而这些网民有近8成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电子邮件的快捷和便利已经被绝大多数网民所认可。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和常用工具没有明显变化,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二、网络传播效果的分析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因为传播活动是否达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是在传播效果层面上得到检验的。网络传播效果的表现方式包括:传播效应与作用效果、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网络传播效果形成的复杂性与传统大众传播相比,网络传播在效果形成方面,过程显得更为复杂,作用因素也更为多样。网络媒介具有多媒体功能,数字化技术和高速宽带传送技术使网络媒介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与一体,这可以使信息之间转换更加便捷,传播效果大大增强。

三、网络传播者分析

网络传播者指作为个体存在的网络传播者,网络传播者在网上的传播过程大体是这样的:他们通过聊天室、论坛、博客等形式任意地发表各种信息和意见,得到少数人的响应,这部分人又通过网络中的各种渠道进行言论的传播和扩散,进而在网络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强大的舆论,而这种舆论往往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引导着某种社会观念的形成。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平1

台,网络传播者因此具有个性化、自由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征。

首先,个性化。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使用网络的行为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不会再出现“你和隔壁邻居看同一份报纸”的情况了,网络中的超链接,使新闻以立体的形式存在,于是很难出现你和隔壁邻居打开完全相同的连接,而是完全凭个人的兴趣爱好来确定的,网上的行为比日常行为要更加独立和隐蔽。

其次,自由性。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限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新的大众传媒,网络提供了信息自由流通的机会。网络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开放性和随意性,其传播的自由度也更大。

第三,虚拟性。网络行为环境相对于真实行为环境来说具有虚拟性,人们在网上主要通过文本交往。第四,匿名性。匿名性是建立在虚拟性基础上的,当前我国的网络环境中,人们使用网络论坛、网络聊天等都是使用网名。正是基于以上特征,使得一些人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传播者,往往在网络上随心所欲、尽情地享受着自由的权利,却忽略了享受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义务,这个义务就包括履行社会责任,因此在网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网络传播者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网络中的信息是无边无际的,网站的管理者很难管理整个网络的言论,这就要求网络传播者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网上的自律意识,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网络环境。

四、网络受众的参与意识

网络媒体的出现,宣告了媒体单向传播时代的终结。受众可以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在媒体的交互性信息平台上表达自身的见解、情感和需求,甚至可以直接参与新闻信息的传播。由于信息来源渠道日益丰富,每个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受众往往也从各自的渠道得到相关信息,他们也会把这些来自不同媒体的信息在一个媒体的交互平台(诸如聊天室、论坛)上进行发布。

受众的全面参与,对网络传播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媒体从业者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受众的价值标准、情感趋向、利益需求,从而有效调整传播策略。另一方面就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多元性突显,实现传播目标的干扰性因素增多,因而对媒体驾驭传播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交互性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媒体要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建立畅通的与受众间进行即时交流的交互平台,保证及时客观地获取来自受众方面的信息,保证与受众交流的畅通。

2、根据实现传播目标的需要,建立起高效的系统调节机制,以趋利避害,一方面通过吸取受众营养克服自身缺陷而壮大自己的传播能量,一方面也防止干扰传播目标实现的因素膨胀与扩张。

五、网络传播策略的要求

网络传播要根据受众的特点和网络自身特征来策划。在新闻网站丰富的纵横链动结构中,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接收新闻的内容种类,决定浏览新闻的时间顺序,对接收新闻的过程实施全方位自由调配。受众不仅可以在一个网站中浏览多个页面,甚至可以访问多个网站。受众在获取网络新闻中拥有的这种完全的自由,也为网络媒体超越时空限制组合更加丰富的传播内容、建造更加复杂的网站结构、实现更加多元化的传播目标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这一特点,网络新闻传播者在构建网站的内容结构和功能结构时特别需要注意:

1、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优势,用丰富的内容满足受众需求。媒体专业化的发展趋向日益明显,往往明确设定了自己的特定受众群体;即便如此,特定受众群

体也有着多元化的需求,特定的报道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内容。

2、在版面设计上揭示相关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受众索取同类信息提供便利。由于网站可以实现内容与功能的大跨度组合,可以容纳无限的链动关系,因此,更需要把握好网站结构的有序性,在保证网站丰富性的同时,要避免信息布局的凌乱和结构关系的割裂。要对同类相关信息进行明确的标识,以便于受众发现和索取。

3、合理设计网站的整体结构。使网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便于受众在网站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看到网站的主体内容和主要功能,并且能够顺利地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网站的不同板块间实现“自由跳跃”。

第三篇:大众传媒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公共事务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自身的功能特点所体现出的公共性特征使它与公共事务的管理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正是传媒因素能够对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根本动因。把大众传媒建构成社会领域的“公共空间”,是充分发挥我国大众传媒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众传媒 公共事务管理 作用

大众传媒与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在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社会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上的契合之处以及大众传媒的传播活动与公共事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在信息传播机制、社会整合机制方面存在的互补现象,是两者发生内在联系的关节点,而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正是传媒因素能够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根本动因。大众传媒自身的功能特点以及它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内在联系,不仅是传媒因素能够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根本动因,也决定和影响着传媒在公共事务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预警作用

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而言,大众传媒的预警作用通常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对涉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危的紧急突发情况,作出快速反应和及时报道,以引起公众的警惕或帮助人们了解突发事件和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2003年SARS危机之后,我国传媒对此次危机中主流媒体长时间的集体失语失真,造成传媒预警作用的彻底失灵,对疫情的扩散蔓延产生了直接影响的后果进行了深刻反思,在突发事件包括危机事件的报道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做到了信息发布的及时、真实和公开。典型的是2008年春夏之交我国主流媒体对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地震所作的连续32天的现场直播报道。

事实表明,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公开,是任何负有社会责任的大众传媒所应该葆有的信仰与原则,及时、真实和公开地报道新闻,可以成为社会抵御突发性社会恐慌的预前反应,并且,从效率的角度看,这样的预前反应是成本最小的控制措施。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如果一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关涉公众利益,特别是公众的切身利益的负面真实情况被隐瞒住,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很危险,整个国家就仿佛被放在火山口上。任何社会都不可能避免天灾人祸,但是却有可能依靠媒体迅捷的信息传播所产生的预警作用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

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共同的社会责任。为此,政府在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应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增加公共信息传播的透明度,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大众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预警作用,及时发现危机存在的前兆,及早采取预前措施,尽量把突发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议程设置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是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新闻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新闻传媒选择或突出报道的某些内容会受到受众特别的关注。这一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可以“重构环境”的机构,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式,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但为什么某些潜在问题突然显性化,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并进而直逼决策层;相反,另一些问题却始终寂寞无声,最后不了了之。对比两种迥然相异的情形,我们可以发现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来说,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不理想的、不规范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社会现实状态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它要成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对象,还必须经过一个认识上的逻辑发展过程。这就是社会问题→公共社会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社会问题的标志是出现公意性诉求。而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公共问题已经妨碍整体社会发展,充分了解公众的公意性诉求并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诉求时,公共问题就会变成公共政策问题。而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对推动这个认识上的逻辑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由于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本身,最大范围地接触社会公众,所以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首先作出强烈反应的是大众传媒。另一方面,由于大众传媒信息传递的公开性、直接性、迅速性,它能快速把少数人发现和提出的社会问题及对政策的期望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它对社会问题或某一突发事件大规模地连续性地加以报道,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大众传媒不仅对事件本身进行客观报道,而且会加以评论,以引导公众对事件性质的认知程度,引发公众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不断提高公众对政策问题的认知度,这就使媒介议程转化成了公众议程。而公众议程大多是涉及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因而会呈现社会舆论的“焦点效应”。而“焦点效应”又往往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就会促使政府接受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进而对公共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正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作用对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舆论监督作用

我国党报有自己的舆论监督传统,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受众的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为适应这一新情况,我国新闻传媒开始就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政策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发表各种不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照,也提高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同时,受众对社会领域中不良现象的批评也常常见诸媒介。由于媒介对社会信息具有放大的功能,加之媒介在我国具有其他社会机构所不具备的社会公信力,受众意见一旦被媒介刊播,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类似舆论的影响力。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中国质量报告”等栏目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栏目较好地发挥了媒介舆论监督的功能。而且随着民众表达利益和要求的权利开始合法化,大众传媒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在形成政府与民意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行舆论监督的社会氛围有了很大改变,在一定层次上突破了其固有的一些局限性,出现了跨层次、跨地区、跨类型媒体舆论监督互动的现象。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is to maintain the public interest,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ety.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s media itself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ity is to make it with the inner link betwee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this association is media factor to the ultimate cause of impact on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activities.The mass media to build a “public space” in the field of society, i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mass media in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s effective way.Keywords: mass media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Mass media and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in the maintenance of public interest, promo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value orientation on the fit place, and the mass media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ctivities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echanism, social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complementary phenomenon, is the inner link of the key points, and the inner relation between them is the media factors can influence on the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fundamental motivation.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s media itself and its inner link, and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is not only the media factors can influence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activities, the fundamental dynamics also determine and influence the media play a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Warning ro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the warning role of mass media is usually reflected in the abnormal situation arising from the social life, especially for involving the public life and property and safety emergency situation, make a rapid response and timely report,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ublic or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emergency and real situation, in order to tak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After the SARS crisis in 2003, China's media to the crisis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distortion, collective aphasia caused by media complete failure of the role of early warning, the spread of the spread of epidemic diseases has a direct influenc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deep reflection, in emergencies including crisis coverage has been reformed gigantically, do the timely, true and open information release.Typical is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China since the turn of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8 to the “5? 12” wenchuan earthquake shocked the world by 32 consecutive days of live coverage.The fact that the information timely, true and open, is essential for any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ss media should keep faith and principle, timely, true and openly to report the news, can become a society to resist the advance of the sudden social panic before reaction,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iciency, this preliminary response is the smallest cost control measures.As a scholar said: if the truth of a society, especially the matter of public interest, especially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s negative live true concealment, so this society will be very dangerous, the whole country will seem as if they are on the crater.Any society can not avoid the natural and man-made, but is likely to rely on the media fast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the warning role to reduce disaster losses.To provide reliable public information is a comm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edia.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on the one hand, should fully respect the citizens' right to know, to increase the transparency of publ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unimped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s;On the other hand,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warning role of mass media in crisis management, timely show early signs of crisis, preliminary measures as early as possible, try to reduce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incident to the minimum.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Agenda-setting theory is “mimetic environment” in lippmann and lars weir of mass communic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unctions”,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hypothesis.The theory is that mass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set the function of social public affairs “agenda”, the news media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 to give various “issues” degree of significance, influence th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event” and its importance.The news media choices or prominence to some content will be audience special attention.This theory suggests that such a concept of media, the media can be “refactoring environment” institutions, media according to their own values and way of reporting, selected from the realistic environment and think it important part or aspect of the processing and finishing, to give a certain structure order, and then provided to the audience in the form of “reporting the facts”.In real life, we may have noticed a phenomenon: social problems emerge in endlessly, but why some potential problem suddenly be innovated, provoked uproar in the community, and then matches the decision-makers;On the contrary, some other problems but lonely silent, finally go away.Comparing two quite different situations, we can find that mass media agenda-setting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In general, for the social public, not ideal, non-standard, unsatisfactory state of social reality is objective existence, but it will become the object of public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lso must go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on the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This is the social problems and public social problems and public policy issues.Social problem is transformed into public is a sign of social issues in general will sex appeal.And when the public power subject consciousness to the social public problems have hinder the overall social development,www.xiexiebang.com media, to some extent have similar to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opinion.CCTV “news investigation”, “China quality report” and other columns is well received in the audience,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se columns better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media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And legal as the requirement of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interests and rights, the mass media as a spokesperson for the public and the formation of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opin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carries on the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a lot, to a certain level, broke through some of its inherent limitations, appeared across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levels, cross-regional, type the phenomenon of media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第四篇:(论文)大众传媒在现代体育中的作用

大众传播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 健1 胡金萍2(1.曲阜师范大学体育部,山东 日照,276826;2.山东省教育学院体育系,山东 济南)摘要:在大众传媒的介入和影响下,现代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从大众传播在现代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论述了大众传播与现代体育的关系。一是充分认识大众传播在现代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积极利用大众传媒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各项体育事业,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众传播 体育文化 体育价值观

Mass media dissemination in modern sports status and function

Wangjian(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China,276826)Abstract:In under the populace media involvement and the influence, the modern sports obtained th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The article and affected two aspects from the mass media dissemination in the modern sports development status to elaborate the mass media dissemination and the modern sports relations.One is fully knew the mass media dissemination in the modern spor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two is positively uses the populace media to develop our country each sports enterprise well, all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Key word:Mass media dissemination.sports culture.sports values

一、大众传播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1]由于大众传播拥有的大众范围广泛,所以其影响面之广、影响力之大、传播信息之快,是其他任何传播形式无法比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当今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它所具有覆盖面、信息传播速度,必将推动大众传播的快速发展。

体育是人类社会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2]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以及取决于人们的体育价值观。而大众传媒则正是影响人们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它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必要渠道,它将体育文化及价值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给广大群众,引导人们认识体育,参与体育。

回顾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大众传媒凭借其强大的科技手段与技术优势,将体育精神、信仰、理想、价值传遍了全世界。与此同时,通过大众传媒,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普及,有力推动了世界体育的发展。今天,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已经发展成为集影视、报纸、杂志、书刊、广播、网络等各种传播方式为一体的巨型产业,并以其不可替代的巨大能量,成为21世纪体育产业的主要推动力。

(一)电视: 电视作为二十世纪主要的传播媒介在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与体育相结合,不仅使体育的力与美得到无国界的传播,还大大推动了体育社会化的过程。电视对现代体育的发展,虽然没有直接领导的责任,但是这种无形的导向作用,无疑更应自觉地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体育运动也在电视文化的发展的自我确认中,受惠于此,推动了体育大众化的发展。

电视体育传播,特别是一些国际性的大赛实况报道,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一般说来,与报纸、广播相比,电视体育的独特优势是能够以画面的动态连续形象展现比赛的动态实况历程。进而言之,电视体育不但“克隆”了过程,同时还延伸过程,放大过程,美化过程。电视在传播体育文化时,造就了体育文化观众。

另外电视传播为很多大型国际比赛带来了巨额的电视传播费、赞助费等经济来源,从而推动了竟技体育运动商业化和大众体育的普及化。

(二)报纸:

报纸用文字来描述体育新闻事件时,一方面体育新闻事件的信息流被文字符号凝固起来,不让它像电视一样转瞬即逝,它能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它提供了反映同类事件本质属性的内涵,而是不是体育新闻事件的表面现象,所以更有利于读者对新闻事件精神的把握。

(三)计算机网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的通讯工具为体育的发展提供越来走大的空间。计算机网络以其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内容丰富等优点突破电视传播的局限,大大拓展了电视体育传播的空间。1.传播速度快

网络在实时传播与更新信息方面,比传统媒体方便快捷得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体育赛事可以达到同步播放并加以评论和解说的功能。2.交互性强

网络的优势还体现在它能够更好地让受众成为体育报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只是接收者。传统媒体只是简单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这种传播一般是单向的,而通过网络进行的体育传播却不一样,体育网络的传播是采取一种交互的方式,传播者和受众可以进行互动式的交流。通过BBS、聊天室等,人人都可以享有和评论体育事件的权利。3.内容极其丰富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体育赛场的主要赛事情况,从中获得各运动队的最新资料,包括各种比赛进展情况、赛程安排、各运动队及运动员赛场的表现及赛后评论等等。也就是说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知道的体坛消息。而且这些消息中包括大量经过加工处理的统计数据及相关的评论。并且通过这些统计数据及相关评论会大大提高我们的体育欣赏水平。

二、大众传播在现代体育中的作用

大众体育传媒使人们通过对体育信息的认知,影响其情感体验,进而改变其行为意向,对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运动文化修养,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笔者从媒体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体育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予以论述大众体育传媒的作用:

(一)拓展体育文化时空

体育媒体传播的精彩体育赛事、新闻、报道、评论,以及各种体育娱乐节目等,不仅满足了观众的文化及娱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由体育媒体所形成的“体育信息环境”对人们体育行为、体育意识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人们通过各种体育媒体获取大量新的体育信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同时改变着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个体行为。

在体育和媒体未发生关系之前,体育仅仅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的事件,它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基本上无法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当印刷媒体诞生以后,体育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广泛延伸。特别是电视出现以后,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体育文化传播,使体育实践主体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此时,体育不在是简单的运动和锻炼身体,它为大众提供了可供交流的文化空间。尤其是在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空间之中进行同时的参与和交流,使体育文化在时间、空间上进一步扩展。

(二)增强大众参与意识

体育信息在被现代传媒不断的宣传过程中,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单纯的关注体育竞技运动,而是投身于竞技体育运动中。同时由于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为人们所认识,各体育项目的规则为人们所通晓。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参与运动提供了前提,也为各体育项目的展开提供了群众基础。也就是说,体育传播媒介不仅为体育运动提供了观众,同时也提供了未来的运动员。只有大量的人参与体育运动才能有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才能使体育事业得到生生不息的发展。

(三)娱乐作用

在大众体育传媒的积极效应里,体育以娱乐的方式吸引着人们愉快健康地参与各种体育运动。从而缓解工作、生活中产生的身心疲惫,消除紧张的情绪状态使人们获得轻松和愉悦的精神状态。

在现代传播技术的推动下,体育所具有的娱乐功能在传媒与体育的结合过程中被充分的挖掘出来,同时体育消费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娱乐消费活动。体育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人们逐渐的由原来局限的认为体育是一种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等思想转变为娱乐、健身、游戏等。体育的本质属性娱乐性逐渐的被还原,运动员与观众共同构成了体育的实践主体。另外,人们在体育的娱乐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健康,锻炼了意志,而且体验到了快乐,使得体育的娱乐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影响体育项目的设置、规则

在大众传媒对体育娱乐功能的不断挖掘过程中,体育欣赏性也被不断的赋予新的要求。因此各种体育运动不断的提高其欣赏性。据有关资料表明,从大众传媒介入奥运会以来每届奥运会的运动项目的设置上都要参考以往传媒在奥运会中的经验,除了要考虑现场观众,更要考虑到电视观众等其他媒体的受众,符合各种媒体受众心理的需求。大众传媒在对体育比赛的影响还表现在对项目规则的修改上。如目前羽毛球赛中采用的21分每球得分制;再如乒乓球比赛中的球已比过去增大了,由“5局每局21球”改为“7局每局11球”等,其主要的目的是使观众收看转播时,提高其竞技精彩度和观赏性。

(五)创造体育运动欲望 媒介特别是电视媒介对体育节目的播放极大地提高了很多体育运动项目的观赏性,促进了这些项目的展开。例如,篮球的快速动作,拳击在指定空间的猛烈博击均能完美的展示运动过程中的力与美,给人以运动的冲动。这都是媒介对人们体育行为的影响。

“所谓体育行为即指人们有意识地采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活动。”[3]“体育行为方式是人们进行体育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4]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体育比赛魅力和气氛对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欲望起到很大作用,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人们欣赏世界杯和NBA比赛时大都愿意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观看,并随着比赛的起伏跌宕而心潮澎湃。另外有多少人在世界杯和NBA的影响下而由此走上了体育这条路,并步入了体育行业。我们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一切运动的欲望以及这些欲望所导致体育运动的发展无不是当代媒介的功劳。

(六)产生积极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传播效果的显性表现是直接对大众体育态度的影响,而潜在的隐性表现则是对大众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等等。其效果经过日积月累,才会显示出来,带有稳定性、持久性和积累性,对大众的体育观念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5]。据相关调查研究,人们从各媒介获取体育信息的频率与体育的价值观有很大的联系。频繁与体育媒体接触的人有着非常强烈的运动欲望,同时有着较好的体育价值体系。我们首先说体育可以在实现: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充满竞争、锻炼毅志、自我实现等功能的情况下,还具有不断增长的商业价值,以及商业价值观的不断增强和提升。

(七)促进体育的全球化发展

体育运动,是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传媒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体育提供了相互交流的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文化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际间跨文化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日渐重要。民族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在孤芳自赏的封闭状态中完成,必须与外界频繁交流,取长补短,吐故纳新,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因此,要加快各民族体育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当代强大的媒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各自民族的体育走向世界并得以发展,以抵制当今世界单一的文化扩张,并通过加强各民族间体育文化沟通,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体育文化体系。参考文献:

[1]郭庆光著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1版 [2]李桂玲《试论体育文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年第24卷 第4期 [3]刘一民 体育行为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23 [4]荆光辉 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8(2):13 [5]王慧琳 大众传媒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理论探讨[J].人类运动,2003,1(7):42-45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摘要: 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交互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英语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 教学 优势

一、采用多媒体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媒体的使用是分不开的,以教育本身的规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而迅猛发展起来的交互式多媒体英语教学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一场教育的大变革已在孕育之中。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主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材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合作与学习”、“学习环境”对认知主体的重要性。个体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不同的学生,因为原有的认知基础不同,从而形成对新知识不同的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变革传统教育的突破口。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本参考书和一块黑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中学英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而今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创设了交互式教学环境,从而使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中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其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各自不同的进度来对图象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与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在目前情况下,只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它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外语教学正向着多媒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尤其注重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多视角,多维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无论教材的设置、课堂的教学以及课余的活动等都是动态型的。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交互环境。同时,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信息量大而全、实时快速等优势全面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使英语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初中学生爱上英语课,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首先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多媒体辅助授课,表现力强,能把教学内容与动画、声音、视频、色彩等结合起来,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对话的操练、英美人士实地生活的模仿、色彩的变化以及声音效果等都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新目标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9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时,把图形转换成电影,把不同类型的电影用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对comedy,documentary,thriller,action movie有了进一步认识,对话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不同的教学课件,得当的内容,清晰的画面,配以教师的精讲启发,这些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多媒体教学可以活化教材,使英语教学呈现情景化。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意义,从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所以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其交际化。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在于缺乏交际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真实情景。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容易创设逼真的交际情景,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在教学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一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教师自己制作奶昔的视频,然后把关键步骤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针对每张图片进行口头描述,就像是自己在制造奶昔一样,学生说的句子很流利。趁热打铁,让学生把fruit salad,turkey sandwich等的步骤也用英语说出来,并鼓励他们回家后自己制作,给父母品尝,并用英语介绍其制作步骤。后来家长反映良好。

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放映展示,就会置学生于逼真的语言环境。当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就会有话可说,就会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这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展示平台。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学习就相对简单多了。

3、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人机交互,是任何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多媒体计算机有效地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和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更好的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例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几个问题:如“Do you like sports?“"Do you often take part in activities that are good to your health?”等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有利于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过去的英语教学学生参与面少,语言实践机会少。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词汇、课文朗读、练习题都编制成课件,利用其超文本功能,把板书、各种图表、动画等编制在一个软件里保存和使用。课堂上,教师只要操作计算机,就可以在完成相同内容的情况下大大节省时间,把更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巩固训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加速了课堂教学和训练的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5、即时反馈信息

“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影响信息-再输出,起到调节控制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上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

综上所述,多媒体以其诸多的优势,为英语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技术力量,但是也必须要认识到,只有适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优化当前的英语教学格局,并为英语教学改革增添一份重要的推动力。

下载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在二语习得中的优势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应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精选五篇]

    应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不仅能够影响金融监管当局的政策制订, 而且可以起到金融监管部门所不能达到的监管作用。因此在现代金融监管理论中, 除了强......

    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分析

    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分析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已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多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广大大学生的学......

    优势劣势分析

    能够让自己迅速变强方法 前言 小时候我们都有很多的梦想,但随着成长,我们都走上了自己特定的人生轨道。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再像从前,对未来展开无限幻想。虽然我们还在象牙塔中,但......

    自驾游优势分析(范文)

    扬州翔宇汽车租赁中心帮您分析自驾游的十大好处 自驾游的十大好处 好处1: 适合新手--如果你从未驾车出去远行过,那么参团是明智的选择,不需要有什么经验,也不必考虑太多,只要整理......

    大众传媒性别歧视的动因分析(精选五篇)

    大众传媒性别歧视的动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些媒体,尤其是一些与娱乐、生活和消费相关的媒体,普遍地向大众灌输着传统的性别角色,灌输女性主要负责家庭事务、男性承当打天下......

    BPM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五篇模版)

    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下,依靠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发展,成为了所有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业务流程管理(BPM),够......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