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教学目的

时间:2019-05-15 02: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叫教学目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叫教学目的》。

第一篇:什么叫教学目的

什么叫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指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与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相近。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所要实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教学工作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般的概括的总体教学要求。它是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都应该完成的总体教学任务,对所有教学活动都起着通贯全局的指导作用,制约着教学工作发展的总方向。什么叫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受教学目的制约的具体化的教学目的,即具体的教学要求。它是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并可以观测的教学结果。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概况和总结,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的的研究大体上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的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 2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 3教学目的的基本内容。我国古代的教学目的观

儒家的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孔子(约551-前479)主张教学目的是“养士”,即培养“君子”。标准有二:修己以敬(《论语•宪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同上)——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他把为学与从政结合起来,提出“学而优则仕”。孟子(约前372-前289)提出“明人伦”,特别强调“孝”,把仁义礼智等从属于孝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离娄上》),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大学》明确提出了三大纲领,即三项目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交信。(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基本是沿袭孔孟的观点。但不同时代对君子的标准和侧重点不同)颜之推(531-约590),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多智明达”、“开心明目”,以“修身利行”(《勉学》)即培养实际有用的人才。强调“应世经务”的能力。朱熹则重视学校“伦理纲常之教”,立己治人,也强调明人伦,小学“以事教”,大学“以理教”,通过居敬穷理,达到“存天理,去人欲”或“穷天理,明人伦”。(在我国古代也存在着与儒家相对立或对其持批判态度的教育思想。如墨、道、法等诸家,墨与儒并称显学)。墨子(名翟,约前468-376)主张教育教学目的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又称“义侠”。要求贤士“兼爱”(爱利万民,兼相爱,交相利)。兼士须具备三项标准,即“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成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它把德行放在首位,但,儒家讳言功利偏重自我道德完善,墨家认为只有对社会能产生实际利益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不仅注重《诗》、《书》外,还注重生产、军事知识技能,重视自然科学的教学,注重培养思辨的能力,述而且作(强力从事)的精神和态度,“言必行,行必果”的风格等。汉代王充(约27-100)、宋代王安石(1021-1086)、明清的顾炎武等都抨击儒家思想,如王充主张“极问”,重视知识的力量,强调问难,反对培养死守章句的“章句之生”。王安石将他的政治改革与教育改革的主张相联系,主张教育有培养人才和民众教化两个方面,人才标准着眼点在于“为天下国家之用”,培养能“致用于天下”的“有实才可用者”。明清的一批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强调培养有专业特长的“经世致用”的人才和百职人才,德行要能利济苍生。

外国古代的教学目的观

以古代希腊、罗马和人文主义教育的教学目的观为代表。雅典的教育教学目的兼顾个性与公民两个方面的要求,要求 学生在体智德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如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等都对其有所论述。德氏把心智教育放在身体教育之上,教导人们追求智慧与道德,要求用观察自然的方法(观察与推理)去考察社会道德现象,强调知行结合,“人应该多发展理解,而不是多累积知识”。苏氏认为教育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把道德修养作为教学的最高目的,提出“知识就是道德”。亚氏主张教学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对教学的目标作了分类,强调诸方面和谐发展。其人性论把灵魂分为植物(即身体生理)部分、非理性(即动物性:本能、欲望、情感)部分、理性(即真正的人性)部分。相应地主张体育、德育、智育,三者互相联系。体从德,德从智。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提出各阶段教育应有侧重点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其品德构成为自然(天性)、习惯与理智;智育分为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他把人生的最高幸福,看作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如果使人能过一种完全脱离现实的纯理论探索活动的生活,即幸福。

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了身心或人格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注重道德和精神面貌,把宗教与道德并提,同时重视军事体育。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称之为自然的天性)和儿童的个别差异,以发展人格为教育教学的任务,含有通才教育和自由教育的思想。如维多利诺。

(捷)教育家杨•阿姆司•夸美纽斯(1592-1670)一方面强调教育应适应自然,另一方面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世上的生活只是准备永生的来生,因而主张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使人为来世的永生做准备。其《大教学论》说:“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因此教育教学有三项基本任务,即使人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中的主宰”、“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要进行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智育,管束自己的德行,向往上帝的宗教教育。强调授予学生广泛的知识,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认为人有四种天赋才能:智慧能力(含感觉、判断、记忆)、意志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论述了培养这些能力的意义。

(二)古代教学目的观的若干特征及中西方的差异 1古代教学目的观的若干特征

⑴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具有重合性⑵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基本上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⑶教学目的的基本内容大体上都包含德智体等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反映了社会和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古代一般偏重于德,以德为主。

2中国与西方古代教学目的观的差异 ⑴在确定教学目的依据问题上的差异

中国偏重于社会政治需要,虽有教育家重视人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但不占主导地位,且着眼点在于“卫道”,而不在于促进个性的发展。西方都比较重视人的发展,主张适应自然,较强调个性的解放和发展。

⑵在教学目的基本内容的问题上,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大体上存在着如下四点差异:

①在德才(智)关系问题上,中国偏重于德,而较忽视智。西方重德、重体、重智并存,较为重视智。②在传授和学习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上,中国偏重甚至几乎都是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忽视排斥自然科学和生产劳动方面的知识。而西方在重社会政治伦理知识的同时,兼重自然科学知识。古希腊“七艺”中就有算术、几何、天文学,而文法、修辞、逻辑也含有训练思维和演说技艺的因素,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多地主张教授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自然科学知识、技能。③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问题上,中国注意培养能力(主要是治国安民之术),西方则较为重视学生观察现象能力及判断、辩论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④在德、智、体、美的关系问题上,中国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西方强调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近现代教学目的论的发展

(一)近现代外国教学目的论的发展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教学目的论 ⑴形式教育论的基本思想:

代表: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1746-1827)。“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掌握知识或技能,而是发展和增强心灵的能力的”;“每个人也都有权利使自己的官能得到正当的发展”。

⑵实质教育论的基本思想:

代表:约翰•菲力特力赫•赫尔巴特和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赫氏认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训练官能,而在于提供适当的观念来“充实心智”。“教学的最后目的在于德行;但是要达到这一终极目的,还需要有一些近的目的,那就是„多方面的兴趣‟”他把兴趣分为自然的(知识的)和社会的(同情的)两大类,六种兴趣: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兴趣,从而设置广泛的课程,以实现其教学目的。斯氏认为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育中最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问题:

如何认识和评价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教学目的观?

在教学目的观上,纯粹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都是片面的,因此一些教育家主张将二者结合起来。如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1790-1866),康士坦丁•德米特利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1870)。第氏认为,给学生以知识技巧与发展他们的能力不是彼此排斥的,通常往往努力达到两种目的。乌氏认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一定范围内的、为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智慧与才能,都是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他们同样重要,而且在教学是统一完成的。

2自然主义教育的教学目的观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倡导教育必须顺遂天性的自然发展。主张教育教学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人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反对学校以培养公民为职责。这种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有着发展成为各种人才的条件,能适应时势的要求而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他强调教育教学要遵循自然,要注意儿童的特征,进行“自由教育”。问题:

如何认识和评价自然主义教育的教学目的观? 3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的教学目的观

反对传统教育的教育革新运动(19C末以后)包括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新教育最早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的启示,实用主义是其直接的理论依据,进步教育属于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新教育包括“自由教育”、“公民教育”与“劳动学校”理论、“实验教育学”等。

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约翰•杜威(1859-1952)。他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等教育基本观,提出“教育无目的”,“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实际上他心目中的教育目的就是“民主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思想方法”。把发展、生长视为教育过程内部目的。他把着眼点放在儿童的发展上。

新教育的特点:都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儿童的自由发展,尊重儿童的个性,极力宣传培养活动能力的重要性,把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精神力量视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代表:[瑞典]爱伦•凯(1849-1926)提出自由教育理论,她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儿童自然发展的过程。[意大利]玛丽娅•蒙台梭利(1870-1952)倡导给儿童以“完全的自由”,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发展儿童的个性,以成为良好的公民。

4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目的观

伊•阿•凯洛夫(1893-1978)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中提出教学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要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考力能得到发展。”“每门学科都以它所特有的内容促进学生的一般的发展,形成他们的世界观,用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和苏维埃社会的道德规范对他们进行教育。”他的教学目的观偏重于传授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而对能力的培养相对较为忽视。

(二)近现代我国教学目的观的演变 1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教学目的观

洋务派搞洋务教育,提倡“新教育”、“西学”,主张学习“西文”和“西艺”。

代表;张之洞(1837-1909)。他的教学目的观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早期“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能“出为名臣,处为名儒”,中期着力培养用传统纲常名教武装头脑而又能从事洋务的各种专门人才,后期则注重实用,以“术德兼优”的“通才”作为理想的人才标准。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主张用资产阶级的“新学”来改良社会。

代表:康有为(1858-1927)提倡新学,“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培养新学人才,“才智之民”,为“救亡图强”发展资本主义服务;梁启超(1873-1929)认为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一种“特色之国民”或“新民”,能团结一起“以自立竞争于列国之间”;严复(1854-1921)特别主张学习西方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重视实际考察和实验(此乃西学的“命脉”)。2蔡元培的教学目的观

蔡元培(1868-1940)主张自由教育,提出五育(军国民、实利、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并进的教育方针。他特别强调要让人的自然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把个性的自由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展个性”、“尚自然”,提倡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3“生活教育”和“活教育”的教学目的观

陶行知(1891-1946)倡导和实施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创造的儿童教育”,让学生掌握生活必须的知识、技能,发展儿童创造性,尊重儿童的人格和人权。

陈鹤琴(892-1982)提出“活教育”的主张,其“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后又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见解,要求“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三)近现代教学目的论的新进展

1在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上,有两点明显的新发展:既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又根据社会生产发展客观要求;相当突出的反对神权,提倡尊重人权、人的解放、个性自由发展。2关于教学目的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问题,近现代较之古代有更为明确而自觉的认识。如梁启超重视正确的教学目的的重要性,认为“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反对盲目地模仿别人的目的,以及错误的目的、抽象的“培人才”、“开明智”的提法,反对养士教育。

3在教学目的的基本内容方面,它扩充了劳动教育方面的目的,对品德、智育、体育、美学等有所更新与充实,尤其是科学教育更切实际,品德要求更现实。

4对教学目的理论的研究,不仅从教育目的分化,而且出现了不少专门论述,诸家争鸣、学派林立,各家各派也都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如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新教育运动、进步教育运动等 5对教学目的任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德与智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引起长期争论,从相互对立到逐步趋于统一。

三、当代教学目的论的深化与发展趋势

人们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和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系统,更趋理论化、科学化。

(一)广泛开展专项研究,朝逐步建立教学目的理论体系的方向发展

如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运用系统的辨证方法,建立起他的教学目的理论体系。

我国教学论专家王策三从正确解决教学的一般任务的重要意义、教学应完成的一般任务及其科学根据、教学一般任务必须具体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教育的一般任务是“教学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探讨有关这个方面的规律性”。他还概括了教学任务的三条科学根据:第一,“必须是主观和客观结合,必要和可能结合”;第二,“教学任务是教育方针总目标和教学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三,“也是外部要求和教学内部规律相结合的结果”。他还提出了怎样把一般任务具体化的三条见解:“第一,落实到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业成绩考查上,简言之,要落实到整个教学工作体系中”;“第二,教学论应该阐明各项任务以及执行任务的各种措施之间的具体联系”;“第三,根据形势新发展和新鲜教学经验,不断丰富一般任务的具体内容”。(教学论稿,105-107)

我国教学论专家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专章论述教学目的,从教学目的的内涵和外延、意义入手,全面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目的的系统和层次”,“教学目标的分类”,“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立”等问题。有理论论述和具体设计方案,是教学目的理论之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应用化的有益探索(教学论,47-74)。当前国内外普遍重视探讨建立和实施教学目标体系问题。

(二)各种教学目的论百花争妍,中心问题趋于相对集中

当前教学目的论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理论流派异军突起,学派林立,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在教学目的的一些主要问题上逐步取得共识,研究的中心问题趋于相对集中,都较共同地关注学生发展问题。

1布鲁纳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态度和能力的教学目的论

杰罗姆•布鲁纳(1915-2000)关于教学目的的论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⑴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关系。(知识目的)

⑵培养学生发现的精神和态度,教会学生学习,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得重要。

⑶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教一门学科要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像数学家、物理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和物理,发现是“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以达到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发展他们掌握知识和探讨、创造的精神与能力。⑷培养思想品德,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社会性方面,即对思想品德的培养。2赞可夫着眼于学生“一般发展”的教学目的论

列•符••••••赞可夫(1901-1977)的教学目的主张集中地体现在他教改实验的指导思想上,即: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认为一般发展是从心理方面来说的,不同于特殊发展、智力发展、全面发展。它“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学生一般发展的进程是沿着观察、抽象思维、实际操作这三个方面发展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知识目的,他认为必须加快教学的速度,增大难度,以信息量大、难度高、理论性强的知识来教学生,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主张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精神需要,“展开儿童的精神力量”、健康的情绪生活和坚强的意志行为。(非智力因素)对于教学的发展目的与知识目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要追求的总目标,是教学的起点、进程和归宿,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为发展开路,通过教学促进发展。

3苏霍姆林斯基着眼于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观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主张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其要点如下:

⑴个性的全面发展,即造就“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包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⑵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的发展”与“积极的自由发展”的统一。即不分主次,有机统一;抬起头走路,找到表现、发挥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地,唤起个人人格的创造性。⑶把充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纳入教学目标,并做了具体阐述。⑷对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和分歧的德智关系、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智力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坚持辩证统一论。

4罗杰斯的功能充分发挥者的教学目标

C.R.罗杰斯(1902-)的“功能充分发挥者”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要点:

⑴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其固有能力的需要,教学是促进自我实现的工具)

⑵以发展创造力为核心。面对科技革命加速的时代,应把眼光转向未来,着重开发人的创造才能,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⑶以形成独立的个性为归宿。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成为真正自由独立的个人“使他们自由地表现本性,自由地趋向自己的归宿”。总之,他强调体验、自由、创造、个性等。使学习者能够“以一种适应新情况的独特创造性行为对付每一种情境”。

5“范例教学”理论的教学目的思想

强调掌握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的知识原理,获得学习和思想的方法。

6合作教育理论的教学目的思想

强调“个性民主化”,以合作的精神和态度,来培养民主的个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我国教学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凯洛夫的《教育学》教学目的观时代;

1957年后的调整,以上海师大《教育学》为例,“通过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程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并在基础上,形成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1978年以后,李秉德、唐文中、田慧生等主编的教学论,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把学生个性的发现、发展、完善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北京景山学校根据“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的总要求进行改革实验。

当代教学目的论的发展都致力于探讨学生的发展问题。对“发展”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及个性的健全发展。

(三)教学目的理论研究既有整体性、综合性的倾向,又向具体化、可操作化和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当代对教学目的的研究,多运用整体性和动态的观点、方法,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⑴在探讨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或制约因素问题中,从主观与客观、需要与可能、外部要求与教学内部规律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整体性和动态发展变化的分析,更趋科学合理。

⑵在确定教学基本任务问题时,从个性全面发展的主要方面如知识、智力、体质、品德、情感意志等,从一般任务与有层次的具体任务的关系,从一般任务同诸育的联系等多维度,作整体性的分析综合,向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发展

⑶把确定教学目的同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条件、实施步骤和措施结合起来做整体性考虑,使教学目的理论朝着科学性和可行性发展发展。当代进行目的论的发展、深化,往往是整体性、综合性与具体化、系列化同步进行的。

1巴班斯基的教学目的体系

他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目的进行整体性分析并予以具体化。其观点主要有:

⑴强调了教学目的的整体性。他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目的),要“将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统一起来”。他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即每一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和教师遵守时间定额。

⑵把教学目的具体化为简要明确实用性强的教学目的系列 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教养的任务(目的):包括“形成理论知识和该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技能技巧”。

教育任务(目的):“教师就应设法掌握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各个基本方面: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和体育。” 发展的任务(目的):“在心理上,个性特点是智力、意志、情感、动机这四个基本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不考虑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和动机(需要、兴趣等)。”

⑶阐述了教师在规划课的任务时的活动程序

在研究文件、文本的基础上,了解各种可能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 在了解材料和会诊的基础上,考虑该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其他特点;

比较各种任务的意义,考虑完成任务的时间,突出若干主要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 突出课的“最高任务”。(吴文侃,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第三章,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布卢姆的教学目标体系

本杰明•S•布卢姆(1956)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他关于教学目的的理论概括如下: ⑴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首要功能是去发展个人,根据这一看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去发展学生身上那些将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中有效地生活下去的特性。”“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青年与儿童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的任务是去寻找使每个学生达到其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

他把教学促进发展的目的的着眼点放在每一个学生上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打破对常态分布曲线的迷信,克服忽视“差生”现象,“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美]布卢姆等著,王钢等译,掌握学习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⑵建立层级化的教学目标体系

在确定目标的依据时,应考虑“可能的目标”和“希望的目标”。他所建立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涉及三大领域,包括多级类别。认知领域:知识(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体系决定的行为特征(即性格化、个性化)。动作技能领域:知觉、模仿、操作、准确、适度、习惯化。

⑶把目标的确定同实现目标的实施程序、方法联系起来,提出了一套达到教学目标的实施方案。

他的理论以外显行为作为分类的统一基础,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行为分类的依据,使目标明确化、系统化、具体化、操作化。

3加涅的教学目标体系

罗伯特•M•加涅(1977)根据习得的能力倾向性的改变,即教学结果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言语信息(能表达概念,语言技能)心智技能(鉴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动作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认为不同类别的学习结果相应地需要不同的教学条件。

4我国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我国有关的研究也有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市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形成了一个教学目标分类的三维模式: 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水平(三种行为)×学习内容。

三种学习行为是指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评价。三级教与学水平是指记忆、说明性理解、探究性理解。记忆水平的教学目标:记忆;模仿

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说明性理解;封闭性转换。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探究性理解;开放性转换。(教育研究,1989年第9期,P41)山东烟台关于教学目标的实验研究。见田慧生、李如密著作《教学论》,1996。总之,趋势是朝着整体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复习思考题:

⒈试比较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教学目的观,并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和评价。⒉简要说明当代教学目的论的深化与发展趋势。

练习与思考:

1学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什么?

2人民究竟为何要读书?为何要办教育、办学校?

3如果你是校长或校董事会主席,你想把你的学校办成什么样的? 4为什么要(开展)教学?

第二篇:教学目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能结合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脑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

师: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一恨鲋鱼有利;二是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真是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三、精读经典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1、多媒体显示: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6个经典故事情节的图片及文字内容的相关介绍。

2、欣赏视频: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片段。

3、你说我说大家说:经典情节复述,要求简明扼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或感动的故事情节,然后小组代表向同学汇报。

四、品读主要人物

结合刚才《红楼梦》经典情节的再现,你认为贾宝玉、林黛玉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师总结: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是个貌美若仙、才智过人、体弱多病、品质高洁的人。(多媒体显示)

五、欣赏其他人物风采

1、多媒体显示:宝钗、凤姐、探春、湘云、迎春、晴雯、袭人的人物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2、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人物作介绍,从而激起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六、艺术成就。(多媒体显示)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就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两篇读书笔记。

2、完成《红楼梦》测试题。

第三篇:没有目标的努力叫忙碌有目标的努力叫奋斗人生哲理

常有人说困惑,说迷茫。

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人们在物质条件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心理上并没有获得同步的满足,甚至出现了更多的迷茫和压抑

我们为人生设置目标,不是为了抵达。而是要让目标,犹如寒夜孤星,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总之,所有人的感觉都是人生的跑道还没来得及让你起飞,就提醒你该降落了。

后来一个朋友的话虽然刺耳,却让我停止了抱怨。他说:“你穷你慌,是因为你根本没有目标。”

当我们有清晰的目标的时候,我们才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有时选择多未必是件好事,很多当年基础很好、背景很好、机会很多的人,反而今天成绩平平。

倒是那些当年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人,今天却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

为什么你没有人生目标?因为你错误的解读了目标二字,以为人生目标,是用来抵达的。

目标不是用来抵达的,而是用来成就你自己。

不知道应该走向哪里,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目标,目标的价值与意义,不在于终点在哪里,而在于起点。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目标,只是不知道自己身之所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当然不知道该走向何方。审视自己的所在,挑战并修复这些缺陷,就是我们人生的开始。

是目标成就我们,拓宽了我们的人生。尽管我们的起点相同,终点也相同,但我们生命的质量,却截然不同。生命的质量,来自于你我不同的见历与累积。

很多人喜欢竞技场上的自己,因为那时我们才能体会到强烈的目标感和专注度。

成功不应该只是财富和地位,关键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目标不见的要多大、多宏伟,一步步去实现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篇:什么叫教学设计

什么叫做教学设计

1、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学法、教师、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景等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利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篇二:什么叫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体育教学设计

一、什么叫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体育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三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备课)、组织好教学活动(上课)和场地器材设计。

二、体育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法、教师的教案,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就体育教学设计工作本身来说,它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由此可见,体育教学设计是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我们既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体育教学设计,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又要发挥体育教学设计的艺术特色,不断进行体育教学艺术的创造,力争使体育教学设计达到完美的境界。

体育教学论是研究体育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体育教学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效果或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对上述内容,体育教学论注重理论探讨。因此,它是应用性的理论科学,对体育教学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学法包括一般教学法和专项教学法。一般教学法研究各门术科共同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方法、组织形式等;专项教学法则分术科专项进行研究,突出各术科自身专项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对体育教学的方法展开细致和深入的研究;而专项教学法为各门具体术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术科项目、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教案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之一,是体育教学设计指导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教案主要考虑的是“教”的方案,而不是“学”的方案。体育教学设计则也关注“学” 的方案,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得出一套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教案,它需要对教与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教学方案,并不断修正方案,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体育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体育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科学逻辑的过程,体现了体育教学设计工作的系统性。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需要在分析论证所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设定目标,然后密切围绕既定目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來“目标、策略、评价”三者的一致性。体育教学设计从体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工作程序上,往往不是先完成一步再开始下一步的,而是不断往复、相互补充,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产生整体效应,保证了体育教学设计整体上的系统性,达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灵活性:虽然体育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但体育教学设计的实际工作往往不一定按照流程图所表现的线性程序开展。有时候,没有必要或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步骤。例如,学习需要分析是体育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设计环节。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由国家教育决策部门统一制定《体育与健康(体育)》课程标准,因此,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设计,就不需要到社会上去进行对学习需要的分析论证工作。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灵活地决定从何处着手工作,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略去一些不必要开展或无法开展的工作步骤,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三)、体育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育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体育教学设计是在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论等体育理论以及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建立起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策略体系,科学地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体育教学要素及其联系进行分析和策划。

(四)、体育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体育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发挥个人的智慧,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一份好的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既新颖独特、别具匠心,又层次清晰、富有成效,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六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器材体育场地分配。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健康第一”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体育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现今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体育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锻炼身体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具体如下: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4.利用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没有一席之地,现在可以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授更多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国内外更多的体育新闻,让学生热爱体育、关心体育。这样,媒体在体育教学中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的体育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场地布置的选择,教学媒体何时插入利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五)体育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体育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体育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五、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操作步骤)

(一)、课前系统

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运动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具体身体状况的分析)。(2)分析学生存在运动能力缺欠

(3)分析学生的运动特长。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场地设计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身体有什么变化„„”,等等。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

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

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体育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环境和场地器材

(1)教学环境和场地器材设计与准备。

(2)教学场地合理利用与其他相邻班级合理分配

(二)、体育授课系统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场地器材布置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体育教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

(2)在备案上写出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

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篇三: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锦林小学 刘杨

教学目标:

1、认识“晒、飘”等8个生字,“漂浮等3个词语”会写“变、极”2个生字,了解“落”1个多音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知道云、雨、冰雹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教学重难点:知道云、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教学用具: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切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里面的孙悟空勇敢机智又有72般变化,本领真高强。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魔术师,它也会变,瞧!咱们要想和魔术师做朋友,首先要学会写“变”,出示会写字“变”(组词造句)。这个变字可真是变化多端,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4课我是什么,一起去课文中找找这个神秘的魔术师“我”到底是什么?“我”能变成什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想认真的孩子一定能把它找出来。过渡:读书时贵在边读边思考,那么现在咱们将思考的结果交流一下好吗?我是什么?又能变成什么?

要想深入了解小水滴,咱们得先过了生字这一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晒 飘 浮 傍 冷 珠 硬 雹(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如果他读对了,你们就跟着大声的读2遍。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呢,拿着你的字卡跟同桌商量一下)

同学们的生字掌握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能学好。

三、再读课文,重点理解

(一)水的变化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神奇的小水滴它是怎样变成汽的?(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2、喜欢变成云的水娃娃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变成云的吗? 我们看到半空中的点儿极小极小,要连成一片云那得多少的点儿啊!哪个云娃娃愿意自豪的向大家介绍下你的变身术啊?指导朗读。突出“无数、极小极小”,学习生字“极”(与及、级对比记忆)。学生写字展示。

理解“飘浮”,老师昨天在写飘浮的时候把它写成“漂浮”,谁来帮老师辨别这组词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三点水的漂浮是在水里漂的,风字旁的飘浮是有风的时候才会飘的)。出示白云在天空飘浮,叶子在水中漂浮图。

3、水变成云,在空中飘浮的云可喜欢打扮自己了,不信我们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

(1)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纱披在身上。”白衣服指白云,黑衣服指乌云,红纱指朝霞和晚霞。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云的不同颜色,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2)练习说话有时候??有时候??(3)指导朗读。不同时间,云娃娃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这多有意思啊!让我们和漂亮的云娃娃一起来读读这几句。

学习第二自然段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也会变呢,云娃娃的变身术是什么啊?云娃娃会变成什么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课件演示云变成雨、冰雹、雪。

(1)小雨点,小冰雹,小雪花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你为什么是(飘、落、打)下来?它们的顺序调换吗?学习多音字“落”。

(2)同学们最喜欢变成什么?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美美的读几遍。用不同语气读出降落的姿态:小雨点落下来;冰雹打下来;雪花飘下来。

(3)让我们想象小雨妹妹、冰雹大哥、雪花娃娃各自从天上落下来的样子,要是能配上自己的动作美美地读一读这段吧!看看哪位同学最有演员天赋。

(4)看着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津津有味,老师也想参与进来,行吗?咱们一起来读一遍,相信这一遍一定比刚才读得更有感情。从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中,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一课。

小结:水娃娃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汽,升到空中聚集在一起变成云娃娃,云娃娃遇到冷风又变成雨,变成冰雹,变成雪降下来,钻到地里又变成了水,水娃娃就这样在大自然里循环着施展着自己的变身术。不过要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要到它的家里去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这些都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用我会变成——又会变成——还会变成——说一段话。篇四:我是什么教案

第30课《我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4、激起小学生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

教学难点:了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猜几个。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2、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3、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4、我是什么?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学了30课你们就知道了。

(板书)读课题。谁能用提问题的语气来读?咱们一起来读。

二、识字。

1、初读课文,明确读文要求。

(1)同学们想一想,读课文时你该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呢?

(2)教师提示:特别要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也不丢字。自己读一读!

2、带音节读生字。

下面啊老师先来检查大家字音读的怎么样。请看大屏幕,你们行吗?[指名读、领读]

3、去音节读生字。这回你们还能读吗?

4、探究识字规律。

同学们看有这么多的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能把他们都记住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识字规律]

5、检查汇报。[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教师伺机引导]

6、巩固识字:

(1)读字。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再来开火车读。

(2)读词。看大屏幕猜词语、读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认读生字词:)

漂 浮 红袍 碰到 雹子 池子 暴躁 灌 机器 庄稼 淹没 灾害 冲 毁

二、细读、品读课文1、2、3段

1、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真好,回忆一下,我到底是什么呢?(生说:水)

2、老师贴小水珠图: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魔术呢?就让我们看看小水珠都变成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用笔划一划小水珠变成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板书::汽 云 雨 雹子 雪

3、小水珠能有这么多变化,真神奇!那它是怎样变得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用笔划一划小水珠是怎样变成汽的句子?(一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画)(1)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2)出示课件(水变成汽)指名读,齐读

4、“汽”又是怎样变成“云”的呢?谁来读读汽变成云的句子?(指名读)

(1)课件出示描写云的句子和图

(2)“云”多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啊,有时候穿着白衣服,有时候穿着黑衣服,有时候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让我们自由的读一读,独处对她的喜爱吧!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5、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

(1)练习说话:我是云,我会变成()()和()(2)同学们,他们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 述 课件出示填空: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有管我叫“雪’.齐 读

(3)如果老师把括号里的字的顺序打乱,你们看行吗?学生回答

指导朗读:雨落得温柔,冰雹打得急促、野蛮。雪花飘得轻逸。(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指名读 男女赛读

这会儿,我们的水就有了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

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出示音乐课件)师范读第三段,问:同学们,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你们想读吗?

齐读第三段

7、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看,雨、雪、雹子回来后又将回到水的模样,水就这样不断的循环变化着。可是要真正认识水,了解水,还要熟悉它的脾气呢。

四、品读第四段

1、自由读课文第4段

2、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交流 指名说。

4、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不同性格”。

5、拓展交流

教师介绍:水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以及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作业设计: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说说,再写下来。

2、搜集更好的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板书设计: 30、我是什么

汽 云 雨 雹 雪篇五:我是什么教案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灾、害、黑、器4个生字。并通过观察与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在老师的提醒下,自觉纠正不当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借助图片、动作演示、等不同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水的神奇。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是,我读完谜面最后一个字,你们才能举手。明白吗? 师:第一个谜面是这样的,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我是什么?(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云)师:第二个谜语:我是银线长又细,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线细不能织布匹。(板书:雨)

师:嗯,她肯定听得很认真,小耳朵特管用。第三个谜语: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是天上来。我请这位小朋友,因为他是听完最后一个字才举手的。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板书:雪)

师:说得真好!第四个谜语: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我是什么?(板书:雹子)

2、师:真好!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大谜语。(板书课题;我是什么)告诉我,课前读过吗?还想读吗?

二、预习探究 合作交流

1、师:你们真是一群爱读书的孩子!请大家打开课本,老师听一听,谁读得最好听。自己读,老师一个一个来听。(学生读,教师巡回倾听。)这个大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2、读后交流,教师板书:水

3、交流识字

(1)、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语,指名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没

(2)分组识字

a、去掉拼音指名读第一组:红袍、雹子。谁能够读? 师:你虽然不举手,但读得很好。特别是“袍”送气,“雹”不送气。一起读。师:真好!看看,“袍”和“雹”像一对兄弟,但有不一样的地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师:其实像这——类的字,我们已经学过。比如提手旁的是什么字? 师:足字旁的是什么字? 师:老师给大家编了两句顺口溜,我们来记一记(出示: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

师:真好,看你能不能给“袍”和“雹”也编句顺口溜。试试看?(有衣穿红袍。有雨是冰雹。)

师:真好!如果我们这样记,就会很快记住。(出示顺口溜: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有衣穿红袍,有雨是冰雹。)一起读顺口溜。b、师:请看第二组词语:飘浮、暴躁、灾害(指名读)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指名读、齐读

交流识字之后 c、师:下面我们再看第三组词语。(出示词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谁来读? 师:很好,老师最喜欢大家有这样的自信。虽然看上去生字很多,很可怕,其实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就像这位同学一样。来,自信的小朋友一起读——(生读)师:有一个字,老师要给个小小的提醒。“庄稼’’的“稼”单个读第四声,在词语“庄稼”中读轻声。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词语之间连得要紧一些。(生读)如果请你只读前两个词语,你会发现什么?(第—行都是做好事,第二行都是做坏事)师:我们——起先读水宝宝做的好事——

师:我们再读读水宝宝淘气的时候做的坏事——

师:这些词浯都藏在哪一段课文里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找‘一找,读一读。开始。(学生自己读段落)师:请这位同学读。

生: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师: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生读)

三、品读课文

1、品读一、二自然段 a第一段

师:真好;刚才我们学会了课文中那么多生字新词。水宝宝会变什么呢?答案藏在第一、第二:自然段里。请你轻声地读,手上还要拿起笔,圈一圈,水宝宝变成了什么?(学生白读圈画第—、二自然段)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汽),师:谁能够看着黑板,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师:这位小朋友用“先??最后??”句式。

师:用一个“还:有”,一口气说完了水宝宝的变化。师:水宝宝有时变成——

生:水宝宝有时变成汽,有时变成云,有时变成雨,有时变成雹子,有时变成雪。师:说得真好!作者写水宝宝的变化,写得非常有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老师觉得很有趣(出示: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猜猜老师觉得那地方有趣?

(交流:极小极小)

师:请小朋友看屏幕,这些极小极小的点儿也有一个名字,叫——(出示)云滴。这个云滴,就是云中的小水滴,但是它很小很小,我们用显微镜看都看不到,所以书上:说“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师:“极小极小”读得特别小。还有谁想读?(生读)师:我们一起来试试?读到“极小极小的点儿”的时候,要控制住自己的声音(生读)师:这段中还有写得跟平常不一样的地方吗?(出示整段活)交流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师:谁穿衣服? 师:云和我们人—一样,会穿衣服,而且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其实,这里的白衣服是什么? 师:黑衣服叫——

师:早晨和傍晚的红袍呢?(朝霞、晚霞。)师:这些都是云的颜色,作者却说——

(生读: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师:谁能一个人读,读得有趣?(生读后齐读)师:其实,他们都是——(生:云。)是的,地上的水变成了天上的云,流动的水变成了飘动的云,无色的水变成了多彩的云,水真是一个魔术师!水这么会变,要感谢谁?(太阳)师:对,读书的时候,不能把太阳给忘记。一起读整个自然段。(生读)师:云在天上飘飘悠悠,会遇到谁呢? b 第二段

师:云娃娃碰到这些冷风会怎么样?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开始!(生读)师:他们是怎么回到地上的?请你再读,找出三个非常重要的字,圈一圈。师:雨是落下来的,雹子是打下来的,雪花是飘下来的,应该怎么读?请大家边读边做动作。(生读)师:大家可能都没看到过“雹子”,(屏幕出示图片)这就是雹子,有大有小,打在身上很疼的。如果下冰雹,小朋友要赶快躲起来。下面我们捧起课本,再读这个自然段。(生读)师:水呀,真是一位魔术师(指板书)汽、云、雨、雹子、雪。他会变成? 师:其实,他还会变。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水变成什 么吗? 师:同学们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再给大家猜几个谜语,请看(屏幕出示,生

读)

2、品读第三段

师:水不光在天上会变,在地上也会变,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水的几种不同形态的变化(生欣赏图片)

师:如果把水看作人的话,这四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是水在干什么呢?(出示句子,生读第四段)

3、指导书写引导观察 师:水娃娃真有趣,不但在生活中会变,在大自然中会变,而且在汉字中也水生:在“黑”字里,水变成了“四点底”。生:在“池”字中,水变成了“三点水”。生:在“冲”字中,水变成了“两点水”。

师:是啊,水宝宝真顽皮,在有的字里变成两点水,在有的字里变成三点水,当他压在底下时,又变成了四点底。下面,我们一起观察要写好“黑、浮”字应该注意什么?(生交流)

教师范写;生在课本上描红练写一个“黑、浮”;师投影学生写字,并引导评价;学生再练写,同桌互评。

第五篇: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科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意了以下几点要求: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像“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由于涵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述,会用上浮、下沉、受水的浮力这些词语或短语描述物体在水中的状态。表达了具体观察的教学结果。

课堂教学目标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导教、导学与导测的。含糊笼统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这些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一,不利于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分析的主要依据,模糊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失去明确的参照标准,容易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就给教师分析教学任务(目标确定后的教学思考)和指导与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带来很大的困难——从学生的起点能力到达这些学习结果之间究竟需要多少距离,应该经过哪几个阶段,其间的具体目标(使能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支持性条件等,这些都是很难确定的。一旦不能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失之于随意性和盲目性,就没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第二,不利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模糊的教学目标,使师生双方在选择和使用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时受到很大的制约。目标不明确,怎样达到目标,就更难以确定。第三,不利于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测量和评价的标准,模糊的教学目标意味着测量和评价的标准也是含糊不清的,这就给测量和评价工作带来困难。如何准确判断学生有没有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和学生对这些问题心中无数,只能凭经验对学习结果进行估计,根本谈不上精确的测量。可是估计出来的结果与真实的学习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更谈不上效度和信度。测量的结果不准确,评价就不能恰如其分,缺乏恰当的评价,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可克服的负面影响。

总之,陈述含糊的科学教学目标制约和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是造成科学教学主观性和随意性的主要原因。要使科学教学走上科学的轨道,我们必须首先努力克服语科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含糊性。要克服这种含糊性,所做的工作比较多;要能:

一、设计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分类分层的表述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国外这方面最具影响的理论有两个:一个是以布鲁姆为代表的几位学者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个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类,每类又分若干层。认知类六层、情感类五层,技能类七层。加涅将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同样也在分类的基础上分了一些层次。此外,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等都主张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层表述。这些理论有着各自的特点与缺点,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论和我们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分为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两类,将技能目标渗透在两类目标之中,再把每一类目标分成若干层。如《浮力》的目标就可以这样制定:

(1)知道水有浮力,知道在水中上浮、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2)会用上浮、下沉、受水的浮力这些词语或短语描述物体在水中的状态。(3)能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必要指导带着问题设计对比实验,并能较准确、较规范的进行对比实验。

(4)能带着问题较准确、干脆的对照实验记录表进行汇报交流,并能将实验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得出必要的结论。

(5)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这样分层的目标比原来的目标具体和清晰。因为分类分层表述科学教学目标能清楚地梳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它是克服目标含糊性的一项重要方法。

二、设计行为目标

马杰(R.F.Mager)于1962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此书的出版被视为“陈述教学目标中发起的一场革命”。在这本著作中马杰提出了行为目标,指的是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行为表述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三个因素:一是行为因素,说明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二是条件因素,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要求目标陈述提供什么样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三是标准因素,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指明学生达到什么条件才叫合格。按照行为目标的三项条件,《荷塘月色》目标2中的“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可改成这样的陈述:“学生在朗诵与默诵课文的基础上(行为产生的条件),能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出作者抒发的主要感情(行为),其中应有‘幻想超脱现实’‘沉醉美好之中’‘无法超脱现实’(合格行为的标准)。”

不难看出行为目标在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说是克服教学目标陈述模糊的一剂良方。

表现性目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与可操作性;不过,它没有对学生在活动中应该达到的要求作出规定。教师也不必完全依赖这种方式陈述目标,否则也容易把教学活动引导到随意和模糊的境地。所以,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克服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模糊性,还应该综合上述几种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在设计和表述教学目标时——

五、注意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分类分层表述。

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是一篇篇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立的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包含着多种层次和多个要素,其间的关系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络: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素养、思想感情的态度素养、方法技巧的策略素养;从层次方面来看,各类素养并不处在一个平面之中,而是有高低之分,共同构成了有诸多层级的“宝塔”。例如阅读能力就有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读能力层级。有些意蕴丰厚的语句,不同能力的人阅读会出现不同层级的理解结果,教学目标只有将课文中的不同因素以及某些因素的不同层级反映出来,才能给人以泾渭分明、脉络清晰之感;如果不加分析,或者仅仅分类而不分层,必然是眉目不清,一团乱麻。

第一,科学教学目标的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模糊的语言必然使陈述的内容模糊不清,使用“认识、领会、把握”等抽象笼统的动词,是导致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含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避免使用这类动词。而“说出、指出、写出、找出、解释、复述、读准、默写、背诵、划分、使用”等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强,便于观察和测量,应该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多加使用。至于“辨别、区别、分析、比较、概括”等词虽反映内心活动但亦有相对应的外显行为的动词,可以使用一些。陈述教学目标的语句固然要简洁精练,但是必要的限制性词语不可随便省略。例如,对行为方式、活动条件、学习程度与数量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所需要的词语是不可少的。

第二、科学教学目标必须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在智育和情感方面的变化。但我国大量公开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仍然习惯于陈述教师应该做什么。“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变化。如“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愤怒的感情”之类。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描述,是要求教师做什么,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操作,不利于教学结果的检测与评价。现在,广大一线教师在教案上也喜欢把这类教学要求写成“教学目标”,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分析与教学行为的运作。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必须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而不应该陈述教师的行为。

第三、科学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基本目标,是广大学生学习的底线,具有较强的可完成性。一般说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对学生学习的期望水平是所有学生无需特殊帮助都能达到的,是合格标准,并非优秀标准,它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全体学生。科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为原则,以保证所有学生平等地获得当代社会生活必需的科学素养,要求不能高,难度不宜大。

五、如何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是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是明确的呢?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呢?

第一,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实现教学目标明确化的方法:

(1)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三个要素。根据马杰的行为目标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目标陈述上的含糊性,使之变得更加明确、可操作。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

这一方法既克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同时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和不可操作性的弊端,因此,受到普遍的认可和采纳。

《水的浮力》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凭他们的直接感官传递的信息,下沉的物

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怎样突破这难点,是本课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住教学时,总是怕学生乱动了半天毫无收获,所以在实验时,反复强调,分别把所用材料示范后才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虽然教学过程循循有序,然而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的兴趣没有被调动,思维被束缚,课堂气氛沉闷,原因是管得太死,限制了学生的自主

活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吸取以前的教训,我改变了教学思路,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首先,我对两个经常会看到的现象设置了疑问:树叶落到河里,为什么总飘浮在河面上?几个小朋友玩耍皮球,不小心把皮球掉进了树洞里,聪明的小朋友把树洞灌满水,皮球就漂浮上来,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并不让学生马上回答,给学生留下悬而未解的问题。学源于思,起于疑,为突出本课的重点起到了作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玩中探究,获得新知。

玩是孩子的天性。看着实验桌上的水槽浮着这么多东西,学生早己按捺不住了,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说:“浮着什么?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试一种新的玩法。先用手按住塑料泡沫。慢慢向下压,压到水底慢慢松手,反复几次,体会手的感觉。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玩了起来,尽情地用这四种浮着的物体实验。实验后,孩子很自然地回答出来:把这些东西按到水底再轻轻松手时,感觉到水里有什么东西向上顶手……并通过演示平衡尺变化的实验,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水的浮力的存在,事实让孩子们信服,“水的浮力”确实存在,而且其方向是向上的。在尽情地“玩”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

三、自主设计,探究新知。

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对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这样的办法突破的:

教师拿着钩码、铅片、球形橡皮泥一一呈给学生。问:“既然水是有浮力的,那么把这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怎样?为什么?”同学们大胆猜测,有的说钩码会沉,橡皮泥会浮,有的说这些东西都会沉,说法不一。“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学生把这些材料轻轻放入水中,钩码、橡皮泥立刻沉入水中,铅片先浮在水中,用手一碰,也渐渐沉入水中,然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钩码、橡皮泥不受水的浮力,有的认为它们在水中都受到了浮力,争论的气氛十分浓厚。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现在大家只是猜想,事实究竟怎样呢?你们说说怎么办?怎样设计?用什么材料?同学们开始讨论,提出设计方案,当他们有不懂之处时就参阅课本,看到测力计、钩码时,通过讨论很快想出办法:用测力计去称,先称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再称出钩码在水中的重量,这两个重量一比较,重量减轻了,说明钩码受到水的浮力。通过实验,学生亲自证明了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就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首先观察现象,产生疑问,而后进行预测,再让孩子讨论设计实验,检验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通过探索性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巩固浮力的知识,让学生各抒己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说浮力的广泛应用。

四、析疑解难,启发思索。

这时小学生已具备了水的浮力知识,让他们回到一上课提到的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同时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科学知识,只有仔细观察,处处问个为什么,才能更丰富自

己,充实自己。

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科学探究的终止,只有在已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疑问,我们才能学得更深入,更能体现“学无止境”。因此,最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们可会问了,有的问:“既然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有的问:“铁块沉入水底,但我看到的铁船却浮在水面上?”教师及时点拨,“为什么这样呢,自己动脑思考,怎样才能证明?”他们会带着疑问主动地寻求答案。

教学反思《《水的浮力》的教学反思》一文由斐斐课件园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

请注明出处!

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摘要: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本文以一则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为例,指出其设计的不足之处,同时给出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陈述方法,最后修正了该教学目标样例。

关键词:科学课 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可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它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功能。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它一般描述的是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的要完成的具体标准,而教学目的描述的是一门课程要达到的标准,因此,两者的指导对象、实施主体、概括程度都是不相同的,因而它们描述的内容和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混淆两者的区别,制订的课堂教学目标非常随意、笼统,不能达到检测教学效果,指导教学策略的目的。

一、从一则课堂教学目标说起

“①让学生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②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③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这是人教版科学四下教材《动物的卵》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由于没有很好的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缺少认知心理学知识,导致教学目标的制订出现诸多问题。

“让学生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此段教学目标的描述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错误,用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二是教师陈述的是行为过程,而不是行为结果。它看起来更像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的描述太笼统,更像是“教学目的”而不是课堂教学目标。“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此段教学目标,教师没有把教学目标进行分类陈述,把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混在了一起,而且运用“认识、感受”等心理活动的词语,不便于观察和检测教学结果,语言表述含糊不清。

科学课程标准比较明确地告诉我们,科学课的教学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去培养学生,要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从该教学目标来看,教师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和实质,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三个维度去设计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

1、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把握科学课程晶核 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部分明确了科学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其中,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是以内容为单位的可控目标,在教学中是可实施、可检查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伴随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性的长期目标,它的可控性比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要差。科学课的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同时既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设计时需要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2、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在把握好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后,就要去分析教材和钻研教材了。因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在立足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认真分析。通过研讨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做到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某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教学内容,找出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构思教学流程,为制定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3、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目标 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原来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同一年龄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思维习惯,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制定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年龄特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设目标。在兼顾全班学生的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目标。

4、进行教学目标分类,增强目标可行性 在以往的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分成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类教学目标,每种目标都用一些抽象、笼统的话语表达。而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分类表述。在这些分类目标中,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被广泛借鉴。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由知识的掌握、理解及智力发展等目标组成,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情感领域由兴趣、态度、价值观与正确的判断力等目标组成,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组织、性格化等5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由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等目标组成,分为领悟、接触、模仿、操作、自动化、创造等6个层次。

5、结合教学设计,陈述具体行为目标 完成教学目标分类后,教师可以设计比较笼统综合性目标,以此指导教学策略与教学流程的设计,然后再根据教学流程来陈述具体行为目标。这些具体的行为目标应该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评的,能够解释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符合“明确、具体、全面、适当”八字方针。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

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做到“明确、具体、全面、适当”,关键要抓住陈述的中心——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目前国内大多采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内部与外显行为结合目标陈述法和表现性目标陈述法。本文简介一下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陈述法是布卢姆、马杰推动形成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它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表述的目标,是教师比较常用的目标陈述法。因为行为目标陈述法认为,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叙写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内容(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标准(Degree),故它又称为四要素法,简称ABCD形式。例如“学生(主体)能够运用温度表(条件)测量(行为)一杯水的温度,准确率达100%(标准)”。通过可以简写为“能够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行为主体,即学生。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如“(学生)能够说出鸡蛋孵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教师)让学生说出鸡蛋孵化的过程”。撰写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通常省略。

2、行为内容,由行为动词和结果构成,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例如“会说出鸡蛋的构造”。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检测的术语。在教学设计时,目标领域使用的行为动词例举如下:(1)知识

了解水平——说出、辨认、列举、描述、列出、举例、选择、识别、指认等。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区别、推断、对比、归纳等。

应用水平——设计、得出、撰写、分析、解决、检验、拟定、评价、综合等。

(2)技能

模仿水平——模仿、尝试等

独立操作水平——运用、使用、示范、测量、查阅等

(3)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水平——参与、体验、交流、分享等

反映(认同)水平——关注、认同、拒绝等

领悟(内化)水平——形成、具有、确立、树立、热爱、养成等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表现行为,如“使用放大镜后”,“经过观察讨论”等等。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行为条件的表述,实质上指明了何种情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

4、行为标准,即合格标准,也称表现程度。指的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衡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如“准确率100%”,“能够说出蜗牛的三个外形特点”等。

根据上述要求,《动物的卵》一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试作以下陈述,仅供参考。

1、经过观察鸡蛋、青蛙卵等动物的卵,能够说出动物卵的基本构造;通过讨论、比较动植物的繁殖方法能够归纳出动植物繁殖的相同点;

2、经过对鸡蛋的观察、孵化,能够推测鸡蛋的孵化过程,并能够主动查阅资料验证推测;

3、经过观察动物卵,观看卵的孵化录像,在生活中关注动物的繁殖现象,初步形成喜爱小动物,关注生命现象的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其实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优势使自己所陈述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可操作性,可观测性,而且要使之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以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下载什么叫教学目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叫教学目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

    教学目标的写法

    教学目标的写法 例如:《到白雪公主家作客》的教学目标应为: • • 1.知识目标:懂得作客应文明进门、礼貌问候,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很高兴 见到你)” •2.能力目标:作客时能文明进......

    教学目标的特点

    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 布卢姆认为, 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 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科 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否有成效。 )......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 王林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本文在说明语言上的特点; 2. 学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说......

    《我叫足球》教学设计

    《我叫足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同时认识2个偏旁部首。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

    《小狗学叫》教学反思

    《小狗学叫》教学反思 《小狗学叫》教学反思1 本文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不同形象暗示了......

    叫正稿教学设计A

    《叫三声夸克》导学案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2. 温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明确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过......

    我叫“神舟号”教学反思

    今年是第一年教低年级,经验不足,我叫“神舟号”教学反思。年级组集体备课轮到我了,我赶紧向有经验的前辈去请假,经验过她的指导,我决定上《我叫“神舟号”》第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