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物素描学习要点总结~~~蔡贤东 编写
静物素描学习
一路往东
2010.8.19
为了让广东艺考学生更懂得艺考素描需要表现的要点,小生总结一些个人的素描绘画经验,提供给艺考学生参考学习。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言词组织仓促,难免出现错误,望读者见谅。广东联考素描评分标准:构图20分 造型和比例30分 细节深入与局部刻画 25 分 表现手法和技法25分(表现手法是指风格,技法是指对工具的熟练应用程度)在此给同学们推荐个人总结的静物素描的学习方法给大家参考。学习方法:
1、多看画
2、多临摹
3、多写生
4、多对比
5、多总结。
1、看画:我们需要看很多不同风格的画,欣赏并分析画面中的美感,发现美感的规律,看得越深入,看懂越多,就学到越多。大家可以按照我总结的素描知识点去看一幅画面,随便拿起一张素描作品,对应我的总结,大家可以看懂很多的关于艺考素描应该表现些什么。
2、临摹: 我们的临摹就是需要把看画后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表现出来我们欣赏的效果,我们在临摹的时候,一定要有目的,有欲望去表现某种东西。切忌,盲目的去临摹是很难从范画中学习到东西的,一定要明白我们临摹这幅画要学习什么东西再去动笔临摹。比如,你在赏画的过程中,你很喜欢这幅画面的强光感,那么通过临摹可以感受得更深刻,这时候你就要带着一种表现强光的意识和欲望去临摹,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率的从临摹当中学到东西。
3、写生:在临摹中,我们直接体会到了范画中的一些优点,这需要我们在写生的时候化为己用。在写生时我们需要预想自己要表现什么样的效果,回忆我们看过的、临摹过的画,回想范画是怎么表现的,这时候我们就会在写生的时候尝试去表现。如果回忆不起来,我们可以把范画拿出来半临摹半写生,这样能够快速提高自己对素描效果的感受,这样学习进步会很快。
4、对比:画完画之后,通过老师的点评,对比每幅画的优缺点,我们会看到自己和同学的画的区别,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到同学们的优点,避开同学们犯的缺点。记得:多利用本篇文章的知识点去对比各自的画。
5、总结: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来记录自己画的每画一张画的得失,同时把得失写在画面的背面。哪些问题做的比较好,哪些没做好,总结得失。此外,我们可以写看画读后感,就是拿一张范画,我们按照以下总结的要点去分析范画是怎么表现五大要点的,分析的越详细越好。当你做好以上的学习方法后,我们可以慢慢发现,我们的看画能力明显增强了很多,眼力的提高了,自然就会伴随手的提高,学好艺考素描就指日可待了。
我们需要遵循的五大基本要点
我把艺考素描分割成以下几部分:
一、构图,透视(台面和立面的空间透视,物与物之间的空间透视)松紧(物体的高低、大小、距离的松紧,朝向的松紧)重心(体积重心、色调重心)美感(饱满,曲线美,稳定美)
二、形体:动态(体块动态,外形动态,朝向动态)结构:(内在框架,外形的起伏,轮廓的穿插,物体局部之间的比例大小,单个物体的透视)
三、调子: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四、空间:透视(体块和轮廓的准确性)虚实对比(黑白灰,光感,笔触,体积感)
五、质感量感:黑白灰,笔触,细节深入
五大要点详细分析和解说
一、(1)构图的视角透视
台面和立面的空间透视:指的是静物的台面空间是否稳定,透视是否准确的问题。不少同学画桌面的时候常常忘记考虑这个平面空间,极易出现透视错误,比如桌面给人倾斜感,物体和台面的视角空间不统一,这都是导致整个空间失衡,构图失败重要原因。
物与物之间的空间透视:我们画的静物素描组合的各个物体常常都是同一个台面空间,那么每个物体之间的俯角都存在特定的关系。比如:越往前放的物体会越俯视,大家可以试想一个水平摆放的圆盘子,在同一个台面里,盘子越往前放我们会感觉到它越圆,越往后放就越扁平,这就是一个重要的透视规律。再有的,盘子越往左右两边放也会越扁平,越往中间越圆。当然有另外的情况,如果一个盘子竖直摆放的时候,那么规律就产生了变化,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一个物体的视角所产生的透视关系,这需要同学们多想象去理解。
(2)松紧
物与物的高低:一组静物组合,我们需要使物与物之间产生高低错落的变化,这样才会更有节奏感。比如,我们常常会把酒瓶、水果、衬布组合成一个静物组合,这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高低错落的松紧关系,产生高低的节奏美。大家在此需要记住:变化产生美。
物与物的大小:物与物之间需要有大和小的对比:如果每个物体都一样大,那么就显得呆板了,即使一组静物都是苹果的组合,我们都要找出水果的体积大小区分,同时注意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主观处理物体的大小对比,才会有大小变化的节奏美。
物与物的距离:想要物体之间的摆放产生美感,那么物与物的距离要拉开,设想一组静物都聚合在一块,这将给人拥挤不透气的感觉,如果所有物体都散落很开,那也让人感觉物与物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我们讲究物与物之间要有松紧的变化,有聚合有散落,相近的物体可以进行遮挡。
物与物之间的朝向松紧:朝向也是一种变化,如果物体之间的朝向一样,那么就缺少了变化,会显现得呆板。
(3)重心稳定
体积重心:物体之间的摆放要相对平衡,不要出现上下左右失衡的情况,一般来说,我们需要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把重的大的物体放偏上偏中间的位置,来稳定一幅画面的重心,同时注意好其他物体的摆放不要破坏整个重心的稳定。
色调重心:既是黑白灰重心,是指一幅画面中,上下左右的黑白搭配要平衡,不要出现否个角落色调重心失衡的情况。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一张纸,一半涂成黑色,一半白色,那么我们很明显可以感受到黑色的一半比较重,造成色调重心失衡,同样的我们在静物素描当中,不要把太多的重灰色物体往一边靠,我们需要靠色块左右基本均衡,色块错落有致来稳定色调重心,这样才能把握好一幅画面整体重心。
(4)美感
构图需要作出一定的饱满美,曲线美和稳定美,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物体的摆放要形成节奏。例如,一些比较经典的构图方式:S型构图,C字型构图,三角形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突出主体。
构图常出现的问题:
1、构图太小,显得小气拘谨,物体难以塑造
2、空间视角不稳定,物体的透视出现问题,物与物之间的视角混乱,一些放得平稳,一些放得漂浮。
3、物体的摆放不均衡,重心不稳,太聚合或者太松散,或重心下跌。
4、构图太简单,没有想法。
二、形体
(1)动态(体块动态,外形动态,朝向动态)
体块动态:每个形体都存在自己的动态,例如一个苹果,它不会是完全对称的形体,只要认真观察,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大的体块肯定不是垂直的,肯定存在体块的转折关系。
外形动态:外形也是相当有曲线的变化的,这些我们都需要从写生中观察出来,这是一个苹果天然的外形美感,我们可以从外形当中寻找到圆中带方,方中带圆的特征。当然,这些外形是由体块决定的。
朝向动态:一个苹果,它不会是纯圆的,它存在比较明显的方块关系,我们可以观察出它的顶面和侧面。顶面常常代表了一个朝向,每个水果之间的朝向都会不同。这都是一种变化的节奏美感。
(2)结构:(内在框架,外形的起伏,轮廓的穿插,物体局部之间的比例大小,单个物体的透视)
内在框架:结构是一个物体的真实框架,简单的理解成为体块起伏,结构决定形体,外形的起伏,轮廓的穿插,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结构,我们要认清楚每个地方的真实的起伏叠压关系,不要被表面的外形形体迷惑。老师常常会说你的物体出现结构错误,那么就很可能是说你的体块起伏不符合真实规律,可能把体块的前后空间叠压关系,体积关系,形状等表现错误,就常统称为结构不对。
单个物体的局部与局部的比例也需要找准,一个苹果,上半截和下半截是不一样大的,苹果的结构是上大下小,而梨子是上小下大。这就是单个物体的局部结构比例特征。
透视也是结构的一部分,单个物体,上下左右都有自己的透视关系,我们画一个物体,要把它想象成一个几何结构,例如苹果,我们也可以看成一个正方体或者一个圆柱体都行,苹果的顶面和底面是不同的,圆柱有越往下的圆越圆,这在苹果的底面同样得表现出来。很多同学没有留意苹果的透视,通常把底面的外轮廓线条画得很平,造成体积减弱,调子难以塑造。
三、调子: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五大调子是素描调子的基本特征,它由光线产生,光产生了形体,产生丰富的调子层次。一幅光影素描,想要完整表现体积感,就必须表现出完整的五大调子,任何一个层次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任何一个层次,物体将不完整,体积感也不会强烈。那么,我们将怎么表达一个调子关系呢,我们需要观察物体,了解一个物体五大层次中每个层次的特点(层次的面积,粗糙程度,明度,和色层的形状),然后进行表达。
一般来说,只要是不透明的物体,都存在亮灰面粗糙,暗面通透的特点。拿一个不透明的梨子来做例子,梨子的表面是相对粗糙的物体,当光线照射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投影和暗面的反光都是很柔和的,所以我们画暗面常常需要结合擦的方法,使暗面柔和透气,才符合暗面的特点。然而,灰面恰恰相反,灰面因为受测光影响,灰面的肌理质感会被真实反应,所以我们画灰面的时候通常要画的粗糙点,多用点排线,少擦拭。刚刚提到反光柔和,而灰面粗糙,那灰面和反光的交接处就是明暗交界线,这个明暗交界线的特点就是一半粗糙,一半通透,我们在塑造的过程当中就擦一半变成通透另一半留成粗糙,这样才能很好的衔接一个粗糙的灰面和一个透气的反光。亮面的粗糙质感也会被光源反应,但是相比于灰面会相对光滑一点,因为是正光照射,肌理没有形成小暗面和投影,所以亮面的粗糙感相对灰面来说应该光滑一点。
那么现在总结一下画一个不透明的水果的要点就是:亮面粗糙加光滑,灰面粗糙,交界线粗糙过度到光滑,反光光滑,投影光滑。做好这些要点后,我们需要做丰富的色层关系,做好体块,才能出现强烈的体积感。注意用块面去过度。同时把握到每个调子层次的颜色区分。例如,一个物体,他们的边缘线的面肯定是有颜色的变化的,明暗交界线也是有轻重的区分的,我们要找出哪里最重,比如是投影重,还是交界线重。单独看交界线,是前面的交界线重,还是后面的交界线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和表达的调子关系。
四、空间(1)透视(体块和轮廓的准确性)(2)虚实对比(黑白灰,光感,笔触,体积感)
(1)透视:
轮廓的准确性:一组静物组合,我们需要表达出正确的大空间透视还有单个物体的透视,这些透视靠外轮廓和体块的结构形来体现,如果外轮廓都已经透视错误了,那么是很难用调子来塑造体积的,因为外形和内形是会互相影响。所以,透视一定要准确,就像结构素描一样,单纯的用透视线就可以产生强烈的体积,靠的就是准确的透视。
体块的准确性:轮廓准确了,那么内型也需要准确,拿结构素描来说,很多同学可以抓好外形的透视,但是内型的透视却往往忽略,体块是一个物体的内在起伏所形成的透视。就像一个被削了皮的苹果,它的表面形成各种各样的多边形,这些多边形也就是小体块面,但是这些形所拼合起来都是形成一个非常凸起的体积形体,初学者体积意识不够强,分块面往往把块面拼合的很扁平,不足以表现一个真实的立体体积。这就是形成了内形块面上的透视错误。
(2)虚实对比
黑白灰:
首先讲究一个物与物之间的固有色黑白灰关系所产生的空间,现实中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种颜色,在一个静物组合中,就更不可能有出现两个物体一样的颜色。大家不妨用炭笔在一张白纸上涂4个面积相等的颜色,一个黑色,两个完全同样的灰色,一个浅灰色。那么我们会发现他们出现了空间上的前后变化,黑颜色距离我们比较前面,而灰色的颜色靠后面一点,浅灰色的颜色距离我们最远,这是一个空间错觉。为什么这些不同深浅的颜色会产生空间呢?那是因为对比越强烈,物体就越往前跳。一张白纸相对一个黑色的来说,肯定对比最强,而浅灰色对比最弱,我们感觉它就往后退了。而两个同样的灰色,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空间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在同样的背景下,如果两个颜色一样重,那么就代表同一个深度空间,在我们静物素描的表达中,如果出现两个物体的颜色太雷同,就会使本来应该靠远的物体变得往前跳,那么就会造成空间混乱。
再有的,我们常常利用黑白的对比拉出空间,比如说,黑称托白,白衬托黑,都是很常见的方式,这些都可以拉开前后关系。一个浅灰色色的苹果放在一个黑色布上面,黑白对比强烈,往前跳,就变得实在,而另一个浅灰色的苹果放在一个灰色的桌面上,黑白对比较弱,就往后退,就变得虚退。在素描作画过程中,我们常常要利用这一点来拉开空间,作出主次关系。
光感:大家都知道,对比越强烈,物体越往前跳。那么我们可以寻找出几个重要的对比关系,上文说的黑白灰对比是其中一个重要关系,现在所说的光感也是其中之一。光感越强烈,就越耀眼,那么画面就越容易印入我们的眼帘,在素描绘画中,我们常常利用这一点,把前面的物体画得光感强烈,把后面的物体画得光感减弱,这样就拉开了一个光感对比。
那么怎么样才能表现出光感呢?拿两个苹果为例子,我们把一个放在自然光下面,一个放在台灯下面,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五调子的一些区别。比如:高强光下的苹果投影很重,而自然光下的苹果投影浅,再到大的暗面,我们眯上眼睛观察大的整体,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强光的苹果的暗面是比自然光下的苹果的暗面更重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高强光下的苹果反光很强,交界线很重,很显,而且有心电图的那种上下波动感,这些交界线是绕着上下的形体波动的,灰面的面积减少。亮面的面积增多,高光显现。这都是高强光和弱光的区别。一般来说,光感越强烈,五调子拉的越开,光感越弱,五调子越不明显。我们表现素描作业空间关系和主次关系的时候,就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把强光的特点表现出来。
笔触:在上文里已经提到了一个笔触的对比,如果物体只分为两暗两大面的话,那么笔触可以总结为亮灰面粗糙,暗面光滑,亮灰面多点笔触,暗面少笔触多擦柔和。笔触的对比会产生丰富的肌理质感,容易显得跳跃,所以也常用来做虚实空间。比如,我们可以把一个柠檬放在一个重色柔和的布上面,我们通常会把柠檬画得粗糙,而布就擦的通透柔和,形成粗糙和光滑的对比。对于越往后的物体,笔触对比越弱,越单调,那么就会虚得往后退,整个画面就形成强烈的虚实空间。
体积感:体积感越强烈,就越往前跳,体积感越弱,就越往后退。体积怎么样才算强算跳呢?比如,如果一张静物素描,我们感觉画面是个很真实的空间,或者感觉可以伸手进去拿这张画里面的物体,那么空间体积确实做得好。当然要做好强烈的体积感。我们需要做的东西非常多,素描的这些要点都是环环相扣的。做好体积感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自己的体积空间意识,作出准确的透视,分出准确的块面,把握五调子的每个部分的笔触特征和明度变化,那么体积感就容易掌控了。
五、质感量感:黑白灰,笔触,细节深入
黑白灰:一般来说,现实中每个物体都有自己固有的颜色,虽然它们的颜色不是固定的,是根据光源的强烈程度定的,比如,一个水果放在阴暗的角落里,它给人的感觉很黑,而在阳光下,很白,所以,在我们表现画面固有色的时候,固有色也是相对的。我们需要掌控物体的黑白灰,就要有相对意识,根据画面需要定色度,才能控制好一个物体的质感。例如,一个黄色的苹果,在灯光下,那么它在素描的表现当中,它的固有色应该是一个浅灰色,初学者往往容易把一个苹果画的太黑,这都不符合这个光源的苹果的固有色,而像一个弱光源的苹果的固有色。固有色不和光源搭调,质感自然就不对了。我们一定要注意好固有色的问题,把握好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对比,物与物的颜色深浅要排序好,我们才能掌控好一个物体的质感。
笔触,每个物体都有自己固有的肌理,或光滑,或粗糙,或油腻,或透明,或反光。这些都是要求我们运用好笔触,粗糙的物体我们多用侧峰排线和侧峰涂色去做,光滑的物体我们多用涂色后擦虚的方式去做,这些形成了丰富的笔触上的对比。这是物与物之间的笔触对比,注意做好物与物之间的笔触拉开,才能控制好物与物之间的质感差别。
细节深入:黑白灰和笔触只是解决了大的关系而已,想要写实,还需要有细节的深入,把每个小体积画得精彩。在大整体的体积感强烈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做好细节部分的立体,做好细节部分的前后空间关系,有细节特征才会画得更真实。
量感: 量感是一个物体给人的重量感,有些物体很重,有些很轻,我们需要把它们的量感表现出来。比如,铁块,我们肯定需要表现的结实有重量,在投影切线的地方肯定是很黑,物体的边缘一般很锋利,在很多表皮肌理的地方都会多用卡线的方式来做结实感,厚重的物体压在其它物体上对其它物体的影响也要适当表现,比如铁块放在布上,会把布压得扁平,而棉花之类的物体,我们需要画得蓬松,把轻飘飘的感觉画出来,物体的边缘线需要表现得比较模糊。
附加1:素描作画步骤
步骤性:作画的步骤性一定要整体,如果画面不整体,那么整个画面容易出现不协调,可能初学者很不适应,但是如果无法突破一个画面的整体,那么同学们将很难突破这一个瓶颈。在此推荐大家使用最传统的作画方法:
第一步:起稿:从台面里面开始做,使大的空间稳定,然后再把每个物体的位置定好,最后再明确每个物体的基本外形。很多同学容易局部作画,喜欢从局部再到整理,画完一个再画其他物体,当他画完所有物体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出现了构图错误,那么又要整幅擦掉重画,我们要做好良好的习惯,从整体再到局部,从大的再到小的。
第二步:定好光源方向,然后找出所有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形状,用简单的线条切割出来。然后,统一的用一层排线把所有物体的暗面和投影一起排上一层线,使之统一大的光源。在这里强调一下,是所有物体的暗面,一个里面一般来说也算是暗面,都要统一的用一层调子带出来,同学们常常只画了暗面或者只画了投影,那么物体就会浮空,造成不协调。然后我们要逐渐的从明暗交界线和投影开始慢慢加重,把这两个面先完善,找出他们的变化,用粗糙的线条感排出来。注意好交界线和反光的颜色过渡。在这个阶段都是用排线或者涂面去做,保持粗糙感。同时注意,一般来说是投影比暗面更重,我们在这一个步骤就要做出投影和暗面的颜色区分,但是总的暗面和投影还是比较浅的,不要一次性压太重。好做这一步就是在强化大的光感关系。
第三步:用纸巾统一的擦拭所有物体的暗面和投影,使之柔和,符合暗面的笔触特征。注意明暗交界线分两部分来擦,一部分保持笔触的粗糙感,一部分往暗面去的地方连带反光和投影一起擦。要擦的柔和,不要擦得斑斑点点,不要显得脏。这一步做好之后,画面的整体光感和协调感已经很强烈了。
第四步,加重投影和明暗交界线,使之关系强烈体积强烈,然后塑造所有物体的灰面层次,最后塑造亮面层次,再回到投影和反光交界线的地方逐渐的加重,作画就是来来回回的重复做,整体深入的。
第五步:调整整体画面的黑白灰,虚实主次关系。让画面的深入,整体性加强,直到作画完毕。
附加2:
如何使一个物体成为主体?
构图摆放,大小对比,固有色对比,光感,笔触这几大要素。
我们要认清楚什么是主体,可以说,第一个印入你的眼帘的物体就是主体。那么怎么成为主体呢?
首先:物体的摆放要合适,才能成为主体,一般来说,主体不可以太靠边,也不能太放后面,放偏向中间并靠前的地方容易成为主体,当然,我们的物体一般不放在最中间的位置,那样会显得很呆板,可以根据黄金分割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容易稳定和闪亮的点,就是纸面的横向和竖向1/3处相交界的的4个点,就是黄金分割点。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利用黄金分割来摆放主体的。其次,我们的主体一般要画得偏大一点,虽然主体不一定是最大的物体,但是主体不可以太小。比如一个画面有很多水果,我们作为主体的那个水果肯定是需要大一点,当然不一定是最大的,至少是相对较大的。
再次:我们需要利用固有色的对比来衬托出主体,用黑来衬托白,或者白来衬托黑,例如一个白布上放一个黑色罐子,或者在黑色布上放一个浅色的水果,这都容易让它成为主体。第四点就是利用光感,光感越强烈就越跳,我们要做的就是拉开5大调子的关系,使之光感强烈。视觉冲击变强。
第五点就是靠笔触,笔触也会产生很大的对比,在一个柔和的布匹上,如果出现了一个粗糙的物体,那么将很容易把这个粗糙的物体衬托出来。同时,我们要加强单个物体的笔触对比,让前面的笔触对比大点,后面的空间的笔触对比减弱。
第二篇:静物素描学习要点总结~~~蔡贤东 编写
静物素描学习一路往东2010.8.19为了让广东艺考学生更懂得艺考素描需要表现的要点,小生总结一些个人的素描绘画经验,提供给艺考学生参考学习。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言词组织仓促,难免出现错误,望读者见谅。广东联考素描评分标准:构图20分 造型和比例30分 细节深入与局部刻画 25 分 表现手法和技法25分(表现手法是指风格,技法是指对工具的熟练应用程度)
在此给同学们推荐个人总结的静物素描的学习方法给大家参考。
学习方法:
1、多看画
2、多临摹
3、多写生
4、多对比
5、多总结。
1、看画:我们需要看很多不同风格的画,欣赏并分析画面中的美感,发现美感的规律,看得越深入,看懂越多,就学到越多。大家可以按照我总结的素描知识点去看一幅画面,随便拿起一张素描作品,对应我的总结,大家可以看懂很多的关于艺考素描应该表现些什么。
2、临摹: 我们的临摹就是需要把看画后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表现出来我们欣赏的效果,我们在临摹的时候,一定要有目的,有欲望去表现某种东西。切忌,盲目的去临摹是很难从范画中学习到东西的,一定要明白我们临摹这幅画要学习什么东西再去动笔临摹。比如,你在赏画的过程中,你很喜欢这幅画面的强光感,那么通过临摹可以感受得更深刻,这时候你就要带着一种表现强光的意识和欲望去临摹,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率的从临摹当中学到东西。
3、写生:在临摹中,我们直接体会到了范画中的一些优点,这需要我们在写生的时候化为己用。在写生时我们需要预想自己要表现什么样的效果,回忆我们看过的、临摹过的画,回想范画是怎么表现的,这时候我们就会在写生的时候尝试去表现。如果回忆不起来,我们可以把范画拿出来半临摹半写生,这样能够快速提高自己对素描效果的感受,这样学习进步会很快。
4、对比:画完画之后,通过老师的点评,对比每幅画的优缺点,我们会看到自己和同学的画的区别,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到同学们的优点,避开同学们犯的缺点。记得:多利用本篇文章的知识点去对比各自的画。
5、总结: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来记录自己画的每画一张画的得失,同时把得失写在画面的背面。哪些问题做的比较好,哪些没做好,总结得失。此外,我们可以写看画读后感,就是拿一张范画,我们按照以下总结的要点去分析范画是怎么表现五大要点的,分析的越详细越好。当你做好以上的学习方法后,我们可以慢慢发现,我们的看画能力明显增强了很多,眼力的提高了,自然就会伴随手的提高,学好艺考素描就指日可待了。
我们需要遵循的五大基本要点
我把艺考素描分割成以下几部分:
一、构图,透视(台面和立面的空间透视,物与物之间的空间透视)松紧(物体的高低、大小、距离的松紧,朝向的松紧)重心(体积重心、色调重心)美感(饱满,曲线美,稳定美)
二、形体:动态(体块动态,外形动态,朝向动态)结构:(内在框架,外形的起伏,轮廓的穿插,物体局部之间的比例大小,单个物体的透视)
三、调子: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四、空间:透视(体块和轮廓的准确性)虚实对比(黑白灰,光感,笔触,体积感)
五、质感量感:黑白灰,笔触,细节深入
五大要点详细分析和解说
一、(1)构图的视角透视
台面和立面的空间透视:指的是静物的台面空间是否稳定,透视是否准确的问题。不少同学画桌面的时候常常忘记考虑这个平面空间,极易出现透视错误,比如桌面给人倾斜感,物体和台面的视角空间不统一,这都是导致整个空间失衡,构图失败重要原因。
物与物之间的空间透视:我们画的静物素描组合的各个物体常常都是同一个台面空间,那么每个物体之间的俯角都存在特定的关系。比如:越往前放的物体会越俯视,大家可以试想一个水平摆放的圆盘子,在同一个台面里,盘子越往前放我们会感觉到它越圆,越往后放就越扁平,这就是一个重要的透视规律。再有的,盘子越往左右两边放也会越扁平,越往中间越圆。当然有另外的情况,如果一个盘子竖直摆放的时候,那么规律就产生了变化,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一个物体的视角所产生的透视关系,这需要同学们多想象去理解。
(2)松紧
物与物的高低:一组静物组合,我们需要使物与物之间产生高低错落的变化,这样才会更有节奏感。比如,我们常常会把酒瓶、水果、衬布组合成一个静物组合,这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高低错落的松紧关系,产生高低的节奏美。大家在此需要记住:变化产生美。
物与物的大小:物与物之间需要有大和小的对比:如果每个物体都一样大,那么就显得呆板了,即使一组静物都是苹果的组合,我们都要找出水果的体积大小区分,同时注意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主观处理物体的大小对比,才会有大小变化的节奏美。
物与物的距离:想要物体之间的摆放产生美感,那么物与物的距离要拉开,设想一组静物都聚合在一块,这将给人拥挤不透气的感觉,如果所有物体都散落很开,那也让人感觉物与物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我们讲究物与物之间要有松紧的变化,有聚合有散落,相近的物体可以进行遮挡。物与物之间的朝向松紧:朝向也是一种变化,如果物体之间的朝向一样,那么就缺少了变化,会显现得呆板。
(3)重心稳定
体积重心:物体之间的摆放要相对平衡,不要出现上下左右失衡的情况,一般来说,我们需要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把重的大的物体放偏上偏中间的位置,来稳定一幅画面的重心,同时注意好其他物体的摆放不要破坏整个重心的稳定。
色调重心:既是黑白灰重心,是指一幅画面中,上下左右的黑白搭配要平衡,不要出现否个角落色调重心失衡的情况。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一张纸,一半涂成黑色,一半白色,那么我们很明显可以感受到黑色的一半比较重,造成色调重心失衡,同样的我们在静物素描当中,不要把太多的重灰色物体往一边靠,我们需要靠色块左右基本均衡,色块错落有致来稳定色调重心,这样才能把握好一幅画面整体重心。
(4)美感
构图需要作出一定的饱满美,曲线美和稳定美,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物体的摆放要形成节奏。例如,一些比较经典的构图方式:S型构图,C字型构图,三角形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突出主体。
构图常出现的问题:
1、构图太小,显得小气拘谨,物体难以塑造
2、空间视角不稳定,物体的透视出现问题,物与物之间的视角混乱,一些放得平稳,一些放得漂浮。
3、物体的摆放不均
二、形体
(1)动态(体块动态,外形动态,朝向动态)
体块动态:每个形体都存在自己的动态,例如一个苹果,它不会是完全对称的形体,只要认真观察,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大的体块肯定不是垂直的,肯定存在体块的转折关系。
外形动态:外形也是相当有曲线的变化的,这些我们都需要从写生中观察出来,这是一个苹果天然的外形美感,我们可以从外形当中寻找到圆中带方,方中带圆的特征。当然,这些外形是由体块决定的。
朝向动态:一个苹果,它不会是纯圆的,它存在比较明显的方块关系,我们可以观察出它的顶面和侧面。顶面常常代表了一个朝向,每个水果之间的朝向都会不同。这都是一种变化的节奏美感。
(2)结构:(内在框架,外形的起伏,轮廓的穿插,物体局部之间的比例大小,单个物体的透视)
内在框架:结构是一个物体的真实框架,简单的理解成为体块起伏,结构决定形体,外形的起伏,轮廓的穿插,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结构,我们要认清楚每个地方的真实的起伏叠压关系,不要被表面的外形形体迷惑。老师常常会说你的物体出现结构错误,那么就很可能是说你的体块起伏不符合真实规律,可能把体块的前后空间叠压关系,体积关系,形状等表现错误,就常统称为结构不对。
单个物体的局部与局部的比例也需要找准,一个苹果,上半截和下半截是不一样大的,苹果的结构是上大下小,而梨子是上小下大。这就是单个物体的局部结构比例特征。
透视也是结构的一部分,单个物体,上下左右都有自己的透视关系,我们画一个物体,要把它想象成一个几何结构,例如苹果,我们也可以看成一个正方体或者一个圆柱体都行,苹果的顶面和底面是不同的,圆柱有越往下的圆越圆,这在苹果的底面同样得表现出来。很多同学没有留意苹果的透视,通常把底面的外轮廓线条画得很平,造成体积减弱,调子难以塑造。
三、调子: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五大调子是素描调子的基本特征,它由光线产生,光产生了形体,产生丰富的调子层次。一幅光影素描,想要完整表现体积感,就必须表现出完整的五大调子,任何一个层次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任何一个层次,物体将不完整,体积感也不会强烈。那么,我们将怎么表达一个调子关系呢,我们需要观察物体,了解一个物体五大层次中每个层次的特点(层次的面积,粗糙程度,明度,和色层的形状),然后进行表达。
一般来说,只要是不透明的物体,都存在亮灰面粗糙,暗面通透的特点。拿一个不透明的梨子来做例子,梨子的表面是相对粗糙的物体,当光线照射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投影和暗面的反光都是很柔和的,所以我们画暗面常常需要结合擦的方法,使暗面柔和透气,才符合暗面的特点。然而,灰面恰恰相反,灰面因为受测光影响,灰面的肌理质感会被真实反应,所以我们画灰面的时候通常要画的粗糙点,多用点排线,少擦拭。刚刚提到反光柔和,而灰面粗糙,那灰面和反光的交接处就是明暗交界线,这个明暗交界线的特点就是一半粗糙,一半通透,我们在塑造的过程当中就擦一半变成通透另一半留成粗糙,这样才能很好的衔接一个粗糙的灰面和一个透气的反光。亮面的粗糙质感也会被光源反应,但是相比于灰面会相对光滑一点,因为是正光照射,肌理没有形成小暗面和投影,所以亮面的粗糙感相对灰面来说应该光滑一点。那么现在总结一下画一个不透明的水果的要点就是:亮面粗糙加光滑,灰面粗糙,交界线粗糙过度到光滑,反光光滑,投影光滑。做好这些要点后,我们需要做丰富的色层关系,做好体块,才能出现强烈的体积感。注意用块面去过度。同时把握到每个调子层次的颜色区分。例如,一个物体,他们的边缘线的面肯定是有颜色的变化的,明暗交界线也是有轻重的区分的,我们要找出哪里最重,比如是投影重,还是交界线重。单独看交界线,是前面的交界线重,还是后面的交界线重。这些都
四、空间(1)透视(体块和轮廓的准确性)(2)虚实对比(黑白灰,光感,笔触,体积感)
(1)透视:
轮廓的准确性:一组静物组合,我们需要表达出正确的大空间透视还有单个物体的透视,这些透视靠外轮廓和体块的结构形来体现,如果外轮廓都已经透视错误了,那么是很难用调子来塑造体积的,因为外形和内形是会互相影响。所以,透视一定要准确,就像结构素描一样,单纯的用透视线就可以产生强烈的体积,靠的就是准确的透视。
体块的准确性:轮廓准确了,那么内型也需要准确,拿结构素描来说,很多同学可以抓好外形的透视,但是内型的透视却往往忽略,体块是一个物体的内在起伏所形成的透视。就像一个被削了皮的苹果,它的表面形成各种各样的多边形,这些多边形也就是小体块面,但是这些形所拼合起来都是形成一个非常凸起的体积形体,初学者体积意识不够强,分块面往往把块面拼合的很扁平,不足以表现一个真实的立体体积。这就是形成了内形块面上的透视错误。
(2)虚实对比
黑白灰:首先讲究一个物与物之间的固有色黑白灰关系所产生的空间,现实中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种颜色,在一个静物组合中,就更不可能有出现两个物体一样的颜色。大家不妨用炭笔在一张白纸上涂4个面积相等的颜色,一个黑色,两个完全同样的灰色,一个浅灰色。那么我们会发现他们出现了空间上的前后变化,黑颜色距离我们比较前面,而灰色的颜色靠后面一点,浅灰色的颜色距离我们最远,这是一个空间错觉。为什么这些不同深浅的颜色会产生空间呢?那是因为对比越强烈,物体就越往前跳。一张白纸相对一个黑色的来说,肯定对比最强,而浅灰色对比最弱,我们感觉它就往后退了。而两个同样的灰色,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空间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在同样的背景下,如果两个颜色一样重,那么就代表同一个深度空间,在我们静物素描的表达中,如果出现两个物体的颜色太雷同,就会使本来应该靠远的物体变得往前跳,那么就会造成空间混乱。
再有的,我们常常利用黑白的对比拉出空间,比如说,黑称托白,白衬托黑,都是很常见的方式,这些都可以拉开前后关系。一个浅灰色色的苹果放在一个黑色布上面,黑白对比强烈,往前跳,就变得实在,而另一个浅灰色的苹果放在一个灰色的桌面上,黑白对比较弱,就往后退,就变得虚退。在素描作画过程中,我们常常要利用这一点来拉开空间,作出主次关系。
光感:大家都知道,对比越强烈,物体越往前跳。那么我们可以寻找出几个重要的对比关系,上文说的黑白灰对比是其中一个重要关系,现在所说的光感也是其中之一。光感越强烈,就越耀眼,那么画面就越容易印入我们的眼帘,在素描绘画中,我们常常利用这一点,把前面的物体画得光感强烈,把后面的物体画得光感减弱,这样就拉开了一个光感对比。
那么怎么样才能表现出光感呢?拿两个苹果为例子,我们把一个放在自然光下面,一个放在台灯下面,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五调子的一些区别。比如:高强光下的苹果投影很重,而自然光下的苹果投影浅,再到大的暗面,我们眯上眼睛观察大的整体,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强光的苹果的暗面是比自然光下的苹果的暗面更重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高强光下的苹果反光很强,交界线很重,很显,而且有心电图的那种上下波动感,这些交界线是绕着上下的形体波动的,灰面的面积减少。亮面的面积增多,高光显现。这都是高强光和弱光的区别。一般来说,光感越强烈,五调子拉的越开,光感越弱,五调子越不明显。我们表现素描作业空间关系和主次关系的时候,就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把强光的特点表现出来。
笔触:在上文里已经提到了一个笔触的对比,如果物体只分为两暗两大面的话,那么笔触可以总结为亮灰面粗糙,暗面光滑,亮灰面多点笔触,暗面少笔触多擦柔和。笔触的对比会产生丰富的肌理质感,容易显得跳跃,所以也常用来做虚实空间。比如,我们可以把一个柠檬放在一个重色柔和的布上面,我们通常会把柠檬画得粗糙,而布就擦的通透柔和,形成粗糙和光滑的对比。对于越往后的物体,笔触对比越弱,越单调,那么就会虚得往后退,整个画面就形成强烈的虚实空间。
体积感:体积感越强烈,就越往前跳,体积感越弱,就越往后退。体积怎么样才算强算跳呢?比如,如果一张静物素描,我们感觉画面是个很真实的空间,或者感觉可以伸手进去拿这张画里面的物体,那么空间体积确实做得好。当然要做好强烈的体积感。我们需要做的东西非常多,素描的这些要点都是环环相扣的。做好体积感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自己的体积空间意识,作出准确的透视,分出准确的块面,把握五调子的每个部分的笔触特征和明度变化,那么体积感就容易掌控了。
五、质感量感:黑白灰,笔触,细节深入
黑白灰:一般来说,现实中每个物体都有自己固有的颜色,虽然它们的颜色不是固定的,是根据光源的强烈程度定的,比如,一个水果放在阴暗的角落里,它给人的感觉很黑,而在阳光下,很白,所以,在我们表现画面固有色的时候,固有色也是相对的。我们需要掌控物体的黑白灰,就要有相对意识,根据画面需要定色度,才能控制好一个物体的质感。例如,一个黄色的苹果,在灯光下,那么它在素描的表现当中,它的固有色应该是一个浅灰色,初学者往往容易把一个苹果画的太黑,这都不符合这个光源的苹果的固有色,而像一个弱光源的苹果的固有色。固有色不和光源搭调,质感自然就不对了。我们一定要注意好固有色的问题,把握好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对比,物与物的颜色深浅要排序好,我们才能掌控好一个物体的质感。
笔触,每个物体都有自己固有的肌理,或光滑,或粗糙,或油腻,或透明,或反光。这些都是要求我们运用好笔触,粗糙的物体我们多用侧峰排线和侧峰涂色去做,光滑的物体我们多用涂色后擦虚的方式去做,这些形成了丰富的笔触上的对比。这是物与物之间的笔触对比,注意做好物与物之间的笔触拉开,才能控制好物与物之间的质感差别。
细节深入:黑白灰和笔触只是解决了大的关系而已,想要写实,还需要有细节的深入,把每个小体积画得精彩。在大整体的体积感强烈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做好细节部分的立体,做好细节部分的前后空间关系,有细节特征才会画得更真实。
量感: 量感是一个物体给人的重量感,有些物体很重,有些很轻,我们需要把它们的量感表现出来。比如,铁块,我们肯定需要表现的结实有重量,在投影切线的地方肯定是很黑,物体的边缘一般很锋利,在很多表皮肌理的地方都会多用卡线的方式来做结实感,厚重的物体压在其它物体上对其它物体的影响也要适当表现,比如铁块放在布上,会把布压得扁平,而棉花之类的物体,我们需要画得蓬松,把轻飘飘的感觉画出来,物体的边缘线需要表现得比较模糊。
附加1:素描作画步骤
步骤性:作画的步骤性一定要整体,如果画面不整体,那么整个画面容易出现不协调,可能初学者很不适应,但是如果无法突破一个画面的整体,那么同学们将很难突破这一个瓶颈。在此推荐大家使用最传统的作画方法:
第一步:起稿:从台面里面开始做,使大的空间稳定,然后再把每个物体的位置定好,最后再明确每个物体的基本外形。很多同学容易局部作画,喜欢从局部再到整理,画完一个再画其他物体,当他画完所有物体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出现了构图错误,那么又要整幅擦掉重画,我们要做好良好的习惯,从整体再到局部,从大的再到小的。
第二步:定好光源方向,然后找出所有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形状,用简单的线条切割出来。然后,统一的用一层排线把所有物体的暗面和投影一起排上一层线,使之统一大的光源。在这里强调一下,是所有物体的暗面,一个里面一般来说也算是暗面,都要统一的用一层调子带出来,同学们常常只画了暗面或者只画了投影,那么物体就会浮空,造成不协调。然后我们要逐渐的从明暗交界线和投影开始慢慢加重,把这两个面先完善,找出他们的变化,用粗糙的线条感排出来。注意好交界线和反光的颜色过渡。在这个阶段都是用排线或者涂面去做,保持粗糙感。同时注意,一般来说是投影比暗面更重,我们在这一个步骤就要做出投影和暗面的颜色区分,但是总的暗面和投影还是比较浅的,不要一次性压太重。好做这一步就是在强化大的光感关系。
第三步:用纸巾统一的擦拭所有物体的暗面和投影,使之柔和,符合暗面的笔触特征。注意明暗交界线分两部分来擦,一部分保持笔触的粗糙感,一部分往暗面去的地方连带反光和投影一起擦。要擦的柔和,不要擦得斑斑点点,不要显得脏。这一步做好之后,画面的整体光感和协调感已经很强烈了。
第四步,加重投影和明暗交界线,使之关系强烈体积强烈,然后塑造所有物体的灰面层次,最后塑造亮面层次,再回到投影和反光交界线的地方逐渐的加重,作画就是来来回回的重复做,整体深入的。
第五步:调整整体画面的黑白灰,虚实主次关系。让画面的深入,整体性加强,直到作画完毕。
附加2:
如何使一个物体成为主体?
构图摆放,大小对比,固有色对比,光感,笔触这几大要素。
我们要认清楚什么是主体,可以说,第一个印入你的眼帘的物体就是主体。那么怎么成为主体呢?
首先:物体的摆放要合适,才能成为主体,一般来说,主体不可以太靠边,也不能太放后面,放偏向中间并靠前的地方容易成为主体,当然,我们的物体一般不放在最中间的位置,那样会显得很呆板,可以根据黄金分割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容易稳定和闪亮的点,就是纸面的横向和竖向1/3处相交界的的4个点,就是黄金分割点。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利用黄金分割来摆放主体的。其次,我们的主体一般要画得偏大一点,虽然主体不一定是最大的物体,但是主体不可以太小。比如一个画面有很多水果,我们作为主体的那个水果肯定是需要大一点,当然不一定是最大的,至少是相对较大的。
再次:我们需要利用固有色的对比来衬托出主体,用黑来衬托白,或者白来衬托黑,例如一个白布上放一个黑色罐子,或者在黑色布上放一个浅色的水果,这都容易让它成为主体。
第四点就是利用光感,光感越强烈就越跳,我们要做的就是拉开5大调子的关系,使之光感强烈。视觉冲击变强。
第五点就是靠笔触,笔触也会产生很大的对比,在一个柔和的布匹上,如果出现了一个粗糙的物体,那么将很容易把这个粗糙的物体衬托出来。同时,我们要加强单个物体的笔触对比,让前面的笔触对比大点,后面的空间的笔触对比减弱。
第三篇:素描静物理论总结
【摘要】对于素描理论知识了解的深浅,是关乎素描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理论是基础,没有基础的保障再超人的天赋也无济于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训练一个人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素描静物的技法和步骤。
素描三步曲:
关于画素描的步骤,因人而异。有人分六七步,有人分二三步,还有的人没有步骤,随心所欲。基于对素描的理解不同,步骤自然就不一样。可见,步骤只是过程,最终呈现的画面效果才是关键。然而,对于一个初学素描的人来说,步骤却至关重要,不然就无从下手。在不断地总结中,我把自己画素描的过程分为三步,也可以用盖房子的比喻来理解。第一步:构图与打形,好比地基与骨架,地基决定上层建筑,骨架决定房子形状;第二步:铺大色调,好比垒砖块,形转色变;第三步:深入刻画与调整,好比内外装饰,让画面更加有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
第一步:构图与打形
口诀:整体先行、眼观六路、长线切形、准确肯定、宁方勿圆。需要解决的问题:方位、线造型。
铅笔的使用:一般用3—4B的铅笔,软硬适中。
需要注意的问题:比例、透视、结构。常出现的问题,局部打形,死扣边线。
构图原则:普遍情况下为天薄地厚、左右均衡,一般把画面的中心和重心的中点作为画心。
附:打形三步走方法:
第一步:整体的形状,即物体最高、低、左、右的连线。
第二步:单个物体的雏形,即高、低、左、右的连线,确定其位置和大小。
第三步:单个物体具体的形状,包括结构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以及衬布的形状。
观察与比较是把形打准的真理。如何避免人的直觉、错觉和感觉,请一定要作辅助线。一,水平线定高低;二,垂直线定宽窄;三,关联线定相互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铺大色调
口诀:整体着手、大刀阔斧、胆大心细、亮暗分开、色调拉开。
需要解决的问题:素描关系、色调。
铅笔的使用:从软到硬。
需注意的问题:虚实、空间、对比、结构、整体感。
常出现的问题:灰、花、脏、浮、板。
总结:这一步主观性强,解决的是“体”的问题。很多人画完第一步之后就喜欢个个击破,这样很容易使得画面失去整体感,即花了时间和精力,效果还不好。这一步同时也是提高速度的黄金阶段,先可以大胆的放开的画,但是要控制在你能掌握的范围之内,不然就无法收场。体积的塑造离不开光影,很多人画灰的原因是因为现场的光线很复杂,所以要学会主观处理。画好这一步,停一下,放远处看一看。
第三步:深入刻画与调整
口诀:整体观察、局部入手、精雕细琢、丰富传神、视觉强烈。
需要解决的问题:生动、传神、视觉效果。
铅笔的使用:2B及以下
需注意的问题:空间、虚实、光感、质感、边缘线的处理、画心的刻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常出现的问题:画面四分五裂没有整体感、节奏感。
这一步主客观结合,解决“神”的问题。艺术的个性,生命在这一步体现。画画最终要做到画什么像什么,还原物体本质,赋予物体生命。所以这一步强调的是美感和艺术效果。需要细心认真,多看少画,紧抓视觉中心,画面的效果就出来了。画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绘画的理论其实真的不难,但大多数刚接触它的人把它当成是一门理论学学科,错误的理解了绘画的本质。画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的方法临摹自然的艺术,需要精心而至,已感受对象的内在特征和外貌。
第四篇:素描静物的要点及表现
素描静物的要点及表现
我们现在先来回顾一下几何形体的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几个要点 构图的一般规律 透视关系
形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黑白灰的处理
素描学习中的三个基本要求:空间、体积、质感。
现在我们来讲一下素描静物,素描静物的范围很广,我们的日常的生活用品、蔬果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描摹对象,在几何形体的学习中我们就讲到,怎么样运用从哪里学来的知识表现更为复杂的物体形象这点的重要性,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展开的。绘画的学习联系性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的扩展能力的强弱决定你在新的学习中的进步快慢,希望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构图
构图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静物中要注意的就是,注意所画客观对象的形式上的节奏感,注意物体与物体的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定要准确,主体物避免放到正中间。
透视关系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静物的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比较多的就是,物体与桌面透视之间的关系,物体站不到桌面上,这个是出现的最多也是最主要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画静物组合的摆放位置都是在视平线一下的,处于俯视的状态,在构图中我们桌面所留空间一般大于立面的空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把物体的摆放在这个空间的合适的位置,空间位置定好以后,就是我们现在要重点强调的透视关系了。
一个桌面两个物体,假设a、b所对应的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注意a、b两个角的角度,在几何形体的学习中我们讲到的圆形的透视,在这里根据物体的远近产生的角度上的变化,在视平线统一的情况下,物体的空间位置决定着物体的透视大小。在这里我们根据a、b两角的角度说明这个问题。a 角的角度大于b角,他们所代表的圆,根据透视的关系,a圆要大于b圆,a的弧度要大于b 的弧度。在处理这些透视关系的同时注意桌面与物体之间的联系。把物体画在桌面上。
下面我们结合这张画来看一下在绘画过程中的基本运用,首先说明一下,这张画是从网上下载的,画的问题很多,但是用在我们这个问题上比较适合,感觉自己比他画的好的也不要跟我叫这个劲了,就当示意图看。
在画上我用红色的线标注了一下,主要看这几个点就好。
1、形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问题贯穿着整合素描学习中,从一开始的是个几何形体,到人物头像、半身都在一步一步的解决不同物体的形体特征。
静物的种类很多,但是他们的基本的塑造规律是有章可循的,这里我们可以用到前面在几何形体中所学到的只是,把复杂的型体分解成简单的几何形体来理解和归纳。在这里,还是希望大家问吧,这样你们也比较容易接受,我也比较容易讲。
2、黑白灰关系的处理
在静物的黑白灰关系的关系处理中与几何形体不同的是静物素描中加入了固有色的成分。在画的过程中先找到画面中最重的部分,然后依次类推直到最亮部分,这个个过程是在脑海中完成的,开始画时整体快速的铺出大的固有色,和大的明暗关系,下面有一张示意图,希望大家好好看。并且理解和掌握
1是最亮的,以此类推 我们来做一个示范。
在示范前大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初学者,在头脑中还没有建立基本的绘画评判标准时,一定要遵循作画步骤,这样可以让你们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状态,不至于到最后乱来,切记!
第一步,起型。起型是对整个画面进行观察,画一个大体框架先把构图确定出来,再在这个框架里面找到每个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及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桌面的空间留的稍微大一点。注意物体的透视关系,确定物体能站到桌面上。在起型时心里心里就应该有基本的空间意识,通过起型时用线的轻重来确定基本的空间关系。
确定物体的明暗交界线,物体之所以称为体,是因为他在空间中占有位置,使我们能摸得着的,根据光源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明暗交界线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应该在物体边缘线的前方,所以在起型时就应该注意明暗交界线于边缘线之间的对比。然后把投影的型一块画出来,注意观察投影的虚实,离物体近的地方要实一点,远虚一点。
第二步,铺大关系,确定大的黑白灰关系,在这里整体的观察是至关重要的,确定画面里最重的色块,然后次重直到最亮的颜色。在这一步确定物体本身固有色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光影的变化,把物体的基本的体积跟空间做出来。用稍微软一点的笔,不要一下画死画黑,就算是画面中最重的颜色也要一遍遍来,切勿急躁。
第三步,深入刻画,深入刻画并不是立刻进入局部,而是整体的逐渐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先整体来几遍,等大的关系明确起来以后在局部的刻画。局部刻画时最好先从离自己最近的物体或衬布开始,从前往后的来,这样能让你时刻保持对画面清醒的认识,始终要有一个方向。在深入刻画时要时刻把握整体,时常推出局部观看整体的关系。
在这组静物中,瓷器、透明玻璃瓶、水果、衬布等他们的质感的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质感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放光强弱、亮部与暗部的对比、高光的强弱上,表达上一定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注意画面的物体的虚实关系,我们知道在处理空间时虚实实非常重要的。注意单个物体边缘线的虚实及所有物体的前后的虚实。在处理的前后虚实的时候,我们要在前面物体的上下更长的时候,刻画的更加细致一点,他们的刻画程度要与画面协调。
深入到这个地步以后,我们退回整体,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整个画面显的有点花,而且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处理的不够明确,层次不强。白色罐子的刻画显的有点弱。
深入刻画到这一阶段就基本结束了,现在画面中的物体的质感、黑白灰关系、空间等都表达的比较完善了。还有一些小的细节上的刻画不是特别的到位,比如黑色罐子右边边缘线的处理有点太含糊了,前面的衬布处理的先对灰色衬布来说有点弱,跳不出来。这就需要下一步的整体调整。
第四步,整体调整,在这个阶段要对整体有一个把握,我们在观察整体时要注意观察以下几点:空间、黑白灰、体积。用这三点来评判和调整你的画面,对某些影响这几点的局部来进行小面积的调整或修改。
第五篇:浅析静物素描写生的要点
浅析静物素描写生的要点
很多人都在学习素描,但是有些人虽然很努力的在学习,但是怎么画也画不好,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素描的要点,只要你掌握了素描的要点,你会发现你的素描会有很大的提升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素描的要点。静物素描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
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在物质世界中,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立体感是指物体自身三维空间的体感表现,因此立体感又称“体积感”,在静物写生中,物体的立体感主要通过以下因素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暗示出来的,即物体不
同方向体面的透视缩形,不同方向体面的明暗色调层次和在光线照射下物体的投影.空间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形体空间,即物体自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二是色彩空间,即物体所处环境与画者之间的距离,包括由于大气层空气中的微粒和尘埃对光线照射的影响,而产生近实远虚,近浓远淡的色彩强弱变化。
形体空间是物体存在的本质表现,是空间感表现的决定因素。物体之间或物体自身的透视关系错了,将直接影响到造型的准确性和空间存在的真实性。但以准确的形体空间为基础,通过明暗色彩透视即色彩空间的表现,则可以进一步加强物体之间的物体自身的空间感,带来与环境空间和我们的心理感觉相谐调的韵味和情调,增强素描造型的真实感,生动感和艺
术感染力
每一种色相都具有相应的明度,即是以几个色相的高纯度色作比较所呈现的明度差异,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其他各色相即为不同明度的灰色。如果将不同的色相分别混入不同分量的白色或黑色或将其置于不同强弱的光线下,它们的明度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变化。
素描是“单色”绘画,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物象的色彩感只能依赖于不同物象色彩的明度差异来表现,即是说在静物写生中,准确判断在一定的光源,空间条件下,物象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异,是不同物象色彩感表现的惟一依据 物体固有色明度及其差异,是素
描色彩感表现的依据。
素描是借助于丰富的明暗层次去塑造形体的。在光线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明暗变化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素描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如实表现客观物象光与色的绝对强度,它所需要的是
正确表现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即明度关系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基本格局,其具体的明度关系,除了取决于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光线条件外,同物体的固有色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地讲,运用“五调子”的规律表现物体的色彩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物体“五调子”的明暗变化,一般来讲不应超出它固有色彩的范围,即是说应该在色彩明度的范围内扩展其变化不能画得过明或过暗,对色彩感的表现要服从于形体的塑造和表现,对于暗部客观存在的亮色或亮部客观存在的暗色,应按照“五调子”的规律予以调整。
量,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量感。在造型艺术中,量感与质感的表现是密切联系的。物体的量感和某些质感本应是触觉感知,但当物体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后,唤起了我们的感知经验或某种心理联想,而产生了视觉上的质感和量感。
陶制品的质地一般较为粗糙,宜用稍软的铅笔以粗松的线条铺色调,中间色调变化丰富应着力刻画。深色陶制品暗部及光较弱,应注意处理暗部色调的虚实关系。布纹的明暗层次不宜一次画到位。呢料与布料相比较显得厚而重,质地较粗,反射光弱,其纹理转折特别给人以厚重感。深色呢料明暗的反差弱。表现呢料质感一般多用软铅笔,线条粗松,依靠线
条的多次重复组织色调,并注意控制明度范围。
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位置与形状不准,会破坏物象的造型;明度把握不当,会影响其光洁度和质感表现的真实性。在深入刻画过程中,线条要紧密,不宜
“松”、不宜“跳”,以得质感表现.带花瓶的静物、陶瓷的质感表现。
玻璃器皿是光洁度度很高的物体。它能透光性,也有不全透光的质地,高光在不透光部分显很特别明亮,其透光部分受环境色影响呈现微妙的变化。因其透明性,高光周围的色调往往比背光部分的明度稍低。玻璃的透光力与反射力是成反比的,即透光力愈强,反射的明
暗愈不明显,反之则愈明显,明确这一规律对把握玻璃的质感很有帮助。
光洁度高的金属物体,对光具有高反射性质,其无论对光源或环境的散光,都能予以较充分的反射,因而无论是高部或暗部都可能出现高光,其形状、位置和亮度也各不相同,但仍以对光源的反光最强。从整体上讲,它仍有着明暗变化的一般规律,色阶层次往往较为清晰。在静物写生的造型训练中,要依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课题要求和课时安排,加强多种表
现方法的学习和探索,提高对素描造型语言的驾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线是最富表现力的造型因素。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造型,着重于物象形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的研究和表现,并通过形体自身的结构,透视缩形状态去表现形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是一幅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静物写生。习作中着重从整体上把握不同物象的形体特征,形体结构以及比例和透视关系;除由远及近的玻璃瓶;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的虚实、轻重、粗细的变化,表达了物象形体的体感特征和空间状态。“ S ”形的画面
结构和衬布布纹上下,前后疏密有度的穿插关系,暗示出富有流动感后画面空间。
线与明暗调是素描造型的主要因素。线与明暗色调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一是注重运用;二是注重明暗色调的归纳概括,在明暗色调的归纳概括上,要善于依据物象黑白灰的大关系,依据物象形体结构的转折系统。依据用线的轻重和虚实去进行归纳概括。
是一幅以线和明暗色调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静物写生运用几何化归纳的原理,对物象形体进行“简化”和“强化”的处理,简化形体的细节,强化形体的结构。在形体的塑造上,排队对物象明暗色调的如实描绘、依据不同物象固有色的明度关系和物象形体结构与体面转折的大关系,对明暗色调进行归纳概括,使明暗色调服从并强化形体结构和体积表现。而在具体运用中,往往依据不同的课题要求,注重素描造型语言的学习和探索。
依据物象固有色的明度关系,理性地把握黑、白、灰色调和形体的平面性布局,形体塑造结实而富有力度,由衬布构成的菱形构图样式和“ S ”形曲线的静物配置,以及左松右紧,疏密对比的衬布处理,赋予画面以流动的韵律感,是现在形式语言的美感特征。注重形体的光彩和画面空间的表现,刻画生动而虚实有度的白色衬布,单纯而微有反光深色桌面,有意识“净”化处理的灰色背景,构成和谐而富有节奏感的画面空间。变化微妙而统一的深色衬布,并非是画面的主体,但对于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与整体感表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虚化的背景空间如微妙的投影,将观者带入琴声悠悠的遐想之中。
文章出处:长春画室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