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学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安排
第一章
语言
本章是语言的导论,通过学习了解语言的本质,掌握其定义和功能。
一、课程教学要点
了解什么是语言以及语言的起源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语言的功能 2.语言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课外查阅: 比较不同的语言学家对 “语言” 所下的定义(至少三位), 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加以比较、分析、讨论
2.讨论:人类语言和动物交流之间的区别 3.通过语言实例领悟语言的功能
第二章
语言学
本章是概述,要求掌握语言学的定义和语言学研究的微观框架和宏观框架,初步了解语言学各分支的研究内容,熟悉并了解语言学的重要基本概念。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语言学的界定和分支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语言学的定义
2.语言学的分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3.语言学里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描写与规定、共时与历时、语言和言语、能力与表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 课堂知识扩展: 通过介绍语言科学研究的步骤和原则使学生理解语言作为一门科学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2. 基于语言主要要素即语音、符号形式和语义,概括引出语言学的分支,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借用实例对语言学的分支做形象地介绍。
3. 课下查阅+课堂讨论:现代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区别
4. 重要的基本概念课下导读: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及比较
第三章
语音学
本章探讨语言学的分支——语音学,重点学习语音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声语音学。要求掌握人类语音共有的一些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如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同时也要掌握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及区别。熟悉语音学里的基本术语,达到能熟练地对英语里的发音进行准确地描述,并知道国际音标、严式标音、宽式标音和运用一些常见的严式标音的附加符号。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语音学”的界定和分支以及元音和辅音的描述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语音学的定义及其分支 2.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 3.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区别及描述 4.严式标音、宽式标音和协同发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 利用教学图片对人体的发声部位进行介绍和归类,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发音问题; 2.课后加强对术语的理解和记忆;多进行语音的实例描述;
第四章
音位学
本章主要学习语言的音位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位、音位变体、音位过程、区别性特 征理论、超音段特征。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音位学的基本概念,能应用最小对立体等方法识别音位、音位变体;理解区别性特征对音位学的意义;理解音位过程的原理;理解音节的结构以及重音的音位学意义。
一、课程教学要点
音位学的研究对象及音位过程的描写。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音位学的研究对象
2.音位和音位变体
3.音位过程的描写
4.区别性特征的概念及意义 5.超音段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音位学和语音学的区别与联系。
2.认识最小对立体对音位学的方法论意义。3.运用英汉对比和一些实例来讲授超音段特征
第五章 句法学
本章主要学习自然语言的基本句法知识,包括基本的句法范畴、句法关系、句法结构以及句法分析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句法学的研究范围及基本概念,能正确分析句法关系,能应用直接成分法分析句法结构,了解生成语法和功能语法对句法的分析。
一、课程教学要点
句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句法分析方法。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句法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句法范畴 3.基本句法关系
4.句法结构及直接成分分析
5.生成语法及功能语法的句法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讨论句法学与音位学和形态学的关系。2.在句法分析中应用最小对立体的方法。
3.利用树型图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 4.对乔姆斯基的标准理论和扩展标准理论进行粗略介绍 第六章 语义学
本章主要学习自然语言语义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意义的实质和分类、意义关系、意义的结构以及意义分析的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语义学的研究范围、意义的概念以及基本的词汇、句子意义关系;能应用语义成分分析法理解意义关系和词汇场;能应用述谓分析法分析句子的述谓结构。
一、课程教学要点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及语义分析方法。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2.意义的定义 3.意义关系 4.语义成分分析 5.述谓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多运用语言实例比较语言的几种“意义”。
2.通过对语义研究的几个主要理论(命名论, 意念论, 语境论和行为主义论)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意义”.3.讨论语义学和句法学的关系。
第七章
语用学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不同之点, 语境的分类,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2.言语行为理论
3.会话含义理论
4.关联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运用图解的方式说明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说明语境的构成要素;
2.结合例子说明言语行为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 关联理论, 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在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是否有这样的例子体现这些理论
3.介绍一些相关的中文书籍和比较浅显的语用学专著, 可以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探索, 比如何兆熊所编的《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和 George Yule.Pragamtic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八章
语言与文化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2.宏观社会语言学 3.微观社会语言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对比汉英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 籍此让学生体会一个言语社团的社会规约, 人的性别差异, 人的社会地位等等都会对语言形式产生影响;
第九章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一、课程教学要点
掌握各语言学流派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理解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和语言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掌握错误分析, 中介语, 正确理解语法与教学的关系, 理解Krashen’s 的输入理论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形式主义语言学与功能主义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2.语言学习的相关理论, 如语言正迁移和负迁移, 普遍语法
3.错误分析中的对比分析与非对比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
1.通过对比或图解的形式理解结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功能主义的教学方法以及交际能力对语言教学的深刻影响.2.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英语的过程谈谈英语学习当中的难点, 或所出现的错误, 加深学生对语言学习理论的理解.
第二篇:浅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浅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摘 要:目前计算机课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具有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等特点,这决定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特色,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它们的特色采取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下列现象:学生在学习基础部分时比较费劲;在上机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不能解决的问题;好多学生上课能听得懂,但对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题目却一筹莫展,有的学生不知怎样学习计算机课等。针对上面的现象,笔者从学生、老师、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要把好上课这一关,特别是把握好上课中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这一关把握得好,就可以为教学中的其它环节扫除许多障碍。笔者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计算机课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摸索出了一些突破计算机课程的重点及难点的教学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结合实物讲解法
学生不管学什么都应该从基础部分开始,基础部分学不好就很难进入下一步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是基础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很普及,但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只处在对外观的认识水平上,鉴于此,笔者在讲硬件的基本构造及有关部件的功能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部分的重点是:输入设备的定义及常用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定义及常用的输出设备、外存的功能及划分、外设的划分、内存的功能及划分、CPU的功能等,这些硬件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面对这些具体的实物可以很容易接受老师所讲内容,因此笔者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具体的实物进行讲解。笔者在上课前找来两台一样的486主机箱和一套外部设备(键盘、鼠标、音箱、光盘、软盘),把其中一个主机箱内的能拆的部件都拆下来,给两台主机箱里的各部件、箱盖、外部设备一一贴上标签,标签上附有所贴部件的名称、功能。上课的步骤及主要细节如下:
第一步、启动教师和学生用机。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处在一个能感知计算机工作情况的环境里。
第二步、输入设备的定义和常用的输入设备举例。向学生展示具体的输入设备并补充其它的输入设备,让学生体验“输入”的含义。
第三步、输出设备的定义和常用的输出设备举例。向学生展示常用的输出设备并补充其它输出设备,让学生区分“输出”和“输入”的差别。
第四步、外存储器的功能及划分。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外存储器并通过类比等方法讲解它们的功能和划分情况。
第五步、外设的划分。对上面的第二、第三、第四步进行汇总。
第六步、软盘、软驱与光盘、光驱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它们并通过类比等手法说明它们的关系。
第七步、主板(核心部件)及有关部件的介绍。笔者向学生展示主板并指明CPU、内存、其它插件与主板的相接情况。
第八步、CPU及内存的功能。通过一些手法说明它们的作用及划分。
第九步、最基本的硬件系统。根据计算机的作用讲述计算机的最基本的组成,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工作流程图。
第十步.让学生感知各部件。要求学生按组对两台计算机的各部件进行观察,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象上述这种突破所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的讲课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主到次等。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对所学硬件知识印象比较深刻,同时也为后面讲授与硬件有关的知识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讲解与操作相结合市场上推出了好多软件,但是作为课程来学的软件并不是很多,到目前为止普遍作为计算机课程来学的软件有:操作系统中的DOS、WINDOWS,应用软件的OFFICE系列中的WORD、EXCEL、WPS2000、低版本的WPS和CCED等,计算机语言的高级语言中的BASIC、QBASIC、VB、VC++、C等,数据库系列的DBASE、FOXBASE、Visual Foxpro等等,其中有些已被淘汰。
这些软件用各自的特定方式解决某一范围的问题。有的软件是英文的、有的软件是经过汉化的;软件提供给学生的操作形式各具特色,有的比较直接、直观、方便,有的比较间接、抽象、复杂;当学生按照软件所提供的操作方式操作之后,软件向学生所展示的信息也不尽相同,有的信息提示学生继续输入或确认,有的信息表明计算机在做什么,有的信息是出错提示;对于结果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结果显而易见,另一个是看不到明显的结果。
一个软件的运行必须有相应的软件环境。一个非操作系统软件的运行必须有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支持,如WINDOWS版本的FOXPRO就必须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即WINDOWS启动成功之后才可以运行FOXPRO系统的有关程序,如FOXPRO.EXE,在FOXPRO的系统下才可以完成FOXPRO所提供的各种功能,操作系统软件的运行依赖于其本身。
上述各种情况都会使得学生在对不同软件的学习、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
学生在对高级语言的各种规定的掌握、源程序的编写及编译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它们各自的重点和难点在一个能操作的环境下,采用讲解、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看到具体的操作环境、各种操作规定的具体应用、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信息、操作结果的表示方式等,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操作规定、看懂各种变化信息、掌握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时的解决方法等。实践证明采用讲解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规定和功能,同时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编程能力、纠错能力等。
三、利用知识的联系及迁移原理的方法
计算机领域跟其它领域之间以及计算机领域本身有许多内容具有相似点,不仅如此计算机领域里有好多内容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充分利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似性或联系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既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笔者常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求同与求异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计算机中的数制转化部分、数据库及高级语言中的一些运算符及有关表达式与数学中的这些内容有许多相似点,这些相似点大致有下列几种:一是功能相同,表达方式有差异,如数学和计算机中分别用“H”、“*”表示运算符“乘”,二是运算规则的定义和运算过程的方式有相似性,三是运算过程有部分相同。另外,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之间及课程本身的内容之间存在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笔者在教学中碰到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内容具有某种相似点时通常采用求同与求异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两者的结合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导出”的问题,不能有失偏颇。
(2)分解综合法(也称化整为零)
计算机课程里有好多知识包含了若干小知识点。比如说专业术语的定义、数据库中的命令格式等等,碰到这种情况时,先分析一下它在章节里所处的位置,找出它与前面内容的联系,再根据它的特点进行划分,划分的要求是先要解决主要知识点,然后逐步解决其它知识点,最后再汇总。笔者在讲Foxpro2.5中的物理排序时就是这样处理的。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排序的定义。由日常生活中的排序引出数据库中的物理排序。
第二步、命令格式: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A|/D][/C][,<字段2>[/A|/D][/C]„][ASCENDING|DESCENDING][<范围>][FIELDS <字段表>][FOR <条件>][WHILE <条件>]。引导学生看命令格式,根据已学知识确定命令的主干部分,即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并说明〈文件名〉、〈字段1〉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文件名不能与源库同名等),举例并操作。
例1:
USERSDA
LIST
SORT TO AAAON 编号
USE AAA
LIST
第三步、在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的基础之上添加[/A|/D],解释它们的作用,举例并操作。
例2:
USERSDA
LIST
SORTTOCCCON基本工资/D
USECCC
LIST
第四步、在SORTTO 〈文件名〉 ON< 字段1>的基础之上添加[/C],解释它的作用,举例并操作。
例3:
USERSDA
LIST
SORT TOEEEON英文名字 /C
USEEEE
LIST
第五步、在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A|/D][/C]的基础之上添加[,〈字段2〉[/A|/D][/C]]。
(1)引出问题。
例4:
USERSDA
LIST
SORTTOFFFON工作年月
USEFFF
LIST
显示的结果中存在许多工作年月相同的记录,为了确定具有相同工作年月的记录的排
序,就必须再加一个字段。
(2)举例说明
例5:
USERSDA
LIST
SORTTOGGGON工作年月/A,基本工资/A
USEGGG
LIST
第六步、在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A|/D][/C][,<字段2>[/A|/D][/C]] 的基础之上添加“„”,用类推的方法增加如[,<字段3>[/A|/D][/C]]等,问题的引出和举例跟第五步相似。
第七步、最后添加[ASCENDING|DESCENDING]。
(1)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A][/C][,<字段2>[/A][/C] „]的功能与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 [/C][,<字段2>[/C] „][ASCENDING]的功能相同。
(2)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D][/C][,字段2>[/D][/C] „] 的功能与SORTTO〈文件名〉 ON< 字段1> [/C][,<字段2>[/C] „][DESCENDING] 的功能相同。
例6:
USERSDA
SORTTOIIION工作年月/A,基本工资/A
SORTTOJJJON工作年月,基本工资 ASCENDING
USEIII
LIST
USEJJJ
LIST
第八步、汇总。把所有项都汇集起来,举例并操作。
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举例,并用LIST命令查看结果,让学生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类比的方法
计算机领域里有好多术语或说法跟日常生活中的说法一样,如索引、读、写、排序、编辑、编译、输入、输出等等。碰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往往采用类比和简易计算机工作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
(4)点面结合的方法
在学生开始学习软件时,必须让学生对软件有一个全盘的认识:软件是什么、软件的产生、软件的分类、不同类别的软件的作用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同一系列的软件的共性和特性、用户通过何种软件跟计算机打交道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对软件的知识有一个最基本的知识框架,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四、简易图形法
一般来说,人们比较喜欢形象思维而不喜欢抽象思维。笔者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因想象不出计算机内部的操作过程,所以对一些知识无法理解。例如计算机高级语言中一般都有类似于下列这样的两个连续的语句,这儿不妨用C 语言的描述方法进行描述:X=2;
X=X+3;
上述两个语句中的“X=X+3;”在数学中是无法成立的,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该语句的作用,因此笔者在讲解这样的知识点时,常用简易图表示计算机内存储器变化情况来让学生体会,具体如下:
先假设X在内存中的存储地址是2001H,内存变化如图a,执行X=2后,内存变化如图b,执行X=X+3后, 内存变化如图c。
„ „ „
2001 X2001 2 X2001 5 X
„ „ „
图 a图 b图c
再如:指针是C语言中特有的变量,在讲有关语句时也要借助于简易图来表示内存中的存储情况,如下列一个源程序:
main()
{
int a,*b;
b=&a;
a=2;
*b=4;
printf(“a的值是%d”,a);
}
这个程序里有两个关键的知识点:&和*的作用,在未讲之前学生很容易把程序运行结果写成:a的值是2,对这样的问题只用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采用简易图形辅助讲解可以很快地问题解决。
假设a和b在内存中的存储单元的地址是2001H、1001H,如图a,执行“b=&a;”后,内存变化情况如图b,执行“a=2;”后,内存变化情况如图c,执行“*b=4;”后,内存变化情况如图d。
„ „
2001 a2001 a
„ „
1001 b1001 2001 b
„ „
图a图 b
„ „
2001 2 a2001 4 a
„„
1001 2001 b1001 2001 b
„ „
图 c 图 d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笔者不一一列举。
总之,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方法比较多,讲一个知识点到底采取什么方法,既要看知识点本身还要看教学设备,最好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很轻松地学会并能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知识的传授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了这一环节,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环节之外,还有其它环节。只有抓好了其它环节,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促使他们提高综合素质,所以老师也要抓好其它环节的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三篇:语言学重难点
下面是各个同步练习的参考答案 1.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三个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组词成句的规则,是词的构成、词的变化、词的组合规则的总和。
2.有语音和词汇,没有语法行不行?为什么?
语言没有语法绝对不行,语法虽然是抽象的,不像语音和词汇那样能让人直接感知,但是语法规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语法是词的结构、词的变化、词的组合的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规则,语言的建筑材料就如一盘散沙,无法组成人人明白、个个理解的句子。实际上,如果没有语法,也不可能有词汇系统,因为词汇系统中的词语,都是语素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所以语言是离不开语法的。
同步练习二参考答案
1.什么是组合规则?举例说明。
组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一个一个组合起来时所遵循的规则。组合规则是保证语言的句子结构的有序性的重要条件,语言系统如果没有共同的组合规则,就会乱套。例如“了”、“摔坏”、“杯子”,可以组合成“杯子摔坏了”、“摔坏了杯子”,不能组合成“了摔坏杯子”、“杯子了摔坏”,这里可以组合与不可以组合,就是由语法的组合规则决定的,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2.什么是聚合规则?举例说明。
聚合规则就是在语法结构的同一位置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替换所遵循的原则,也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原则,替换原则。同一位置可以替换的单位具有相同功能,往往可以归为一类。例如“我们看电视”,其中的“电视”可以用“报纸、杂志、电影、戏剧、杂技”等等替换,说明这些词语具有共同的语法特征,属于同一个聚合群。3.组合规则重要还是聚合规则重要?为什么?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都很重要,组合规则规定了词语组合必须遵循的原则,没有组合,词语组合就会乱套。聚合规则是替换规则、归类规则,没有聚合,句子结构的同一位置没有可以替换的同类,那么语法系统的组合规则将多得不计其数,人类就无法学会语言。所以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共同作用的。4.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随着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哪些词语可以同哪些词语组合,怎样组合,组合起来具有什么样的语法关系意义,这些都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大家都要遵循,不是我们说一句话时现去创造一个规则。语法规则是现实的,我们只有遵循,只有利用,不能更改。
5.怎样理解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潜存于每个人的大脑之中,人们交际使用语言时,在遵循组合规则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聚合规则进行替换,创造出适合交际环境需要的句子,比如说“主语+谓语+宾语”这样的组合格式规则,我们在体育馆可以说“我看比赛”,在商店可以说“我买衣服”,在图书馆可以说“我借图书”,等等。这些可以替换的词语不是语言现实规定的,而是个人根据需要临时替换组合出来的,这样的可以替换的单位可以说是潜存在个人脑子中的。
6.下列句子有没有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 a.I buy a books yesterday.这个句子有两个语法错误:第一,违反了英语动词时的形态变化规则,这个句子表示的是过去发生的动作,因此动词不能使用原形,要使用表示过去时的形式;第二,book使用复数,而这个名词前面有一个表示单数的不定冠词,互相在数的语法范畴上产生了矛盾,语法范畴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冠词既然是单数,名词就不能使用复数形式,名词使用了复数形式,前面就不应该使用表示单数的冠词。这个句子可改为:I bought a book.b.经过声势浩大的宣传,我市环卫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随手乱扔垃圾的不良现象大大降低了。
最后一个分句主谓搭配不当,违反了组合规则,“现象”只能减少,不能降低。
这个句子可改为:经过声势浩大的宣传,我市环卫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随手乱扔垃圾的不良现象大大减少了。
同步练习三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句子?举例说明。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例如看见别人说“你最近在忙什么呢?”,传递了表示疑问的信息,就是句子。2.句子在形式上有什么标志?
句子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因为句子都是说话人具有一定目的而说的,要表示不同的语气,或者是陈述,或者是疑问,或者是祈使,或者是感叹,因此每个句子都有语调标志。
3.句子和词、词组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句子和词、词组的作用是不同的,句子是使用单位,表达一定的信息,带有一定的语气、语调,而词和词组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不传递信息,也没有语气和语调。4.能不能从词语数量的多少来判断一个单位是不是句子?为什么?
不能从形式的长短来区分句子和非句子。在交际中,一个单位,无论长短,只要带有一个语调,传递了信息,就都是句子。例如别人问“你吃什么”,回答说“面条”,这里的“面条”就是句子。
同步练习四
1.什么是语素?请举一个英语和汉语的例子加以说明。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例如英语chairman中的man就是语素,汉语“电话”中的“电”、“话”都是语素,它们都是有意义的单位,又是最小的单位。2.从功能看语素可分哪几类?请举汉语或英语的例子说明。语素可以分为词根、词缀和词尾三类。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通过词根体现,例如“工人”中的两个语素都是词根。词缀是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往往表示某种类属的意义,例如“鼓手、歌手、扒手”中的“手”就是词缀。
词尾是附着词的末尾,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它没有构词作用,例如“desks”中的s就是词尾。
3.前缀是不是位于词前面的语素?后缀是不是位于词后面的语素?
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前缀虽然位于词的前端,但是词根也可以位于词的前面,后缀位于词的后面,但有些复合词的词根也是在词的后面。因此,前缀后缀的确认是以词根为界,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是前缀,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是后缀。4.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后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 词缀不同于词尾,从位置上看,词缀可以在词的前面、后面,甚至中间,词尾只能位于词的后面;从功能看,词缀是构词成分,可以构成新词,词尾不是构词成分,没有构词作用。后缀和词尾在位置上似乎相同,但后缀是词的构成成分,是词的结构的一部分,词尾是词的临时性成分,只有词语在组合中才出现词尾,词尾没有构词功能。5.什么是词干、构词语素、变词语素?为什么说词尾是变词语素?
一个词除去词尾,剩下的部分就是词干,包括词根和词缀,有的词只有词根。构词语素是具有构词功能的语素,词根和词缀就是构词语素。
变词语素就是只能改变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就是变词语素。6.指出下列词语中的词根、词缀 a.拖拉机 :三个语素都是词根。
b.网络:两个语素都是词根。
c.老师:老:词缀(前缀),师:词根。
d.绿化:绿:词根,化:词缀(后缀)
e.reader:read是词根,er是词缀,后缀。f.dislike:dis是词缀,前缀,like是词根。
g.classroom:class是词根,room是词根。
同步练习五参考答案
1.什么是单纯词?什么是合成词?举例说明。
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人、看、蜘蛛、lamp”都是单纯词。
合成词就是由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构成的词。例如“人民、光滑、teacher”都是合成词。2.合成词可分哪些类别?请举英语和汉语的例子加以说明。根据构词语素的不同,合成词可以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复合词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例如“新闻、报纸、newspaper”。派生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例如“凳子、老鼠、intake、really”。3.从词汇系统看,汉语的合成词和英语的合成词有什么不同? 汉语的合成词以词根同词根语素组合的复合词占优势,英语的合成词以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占优势。
4.汉语复合词可分哪些类别?区分的依据是什么?
汉语复合词可分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五种。五种组合方式是根据构词语素相互之间的语法关系划分的。5.说明“围脖-围裙”、“血红-脸红”在结构上的区别。“围脖”是支配式,“围裙”是偏正式,偏正式合成词以后一语素意义作为整个词义的中心,支配式没有这种表示词义中心的语素。“血红”是偏正式,“脸红”是陈述式。“血红”的中心意义是红,“血”起修饰限制作用,“脸红'两个语素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没有哪个语素是词义中心。6.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a.阿爸:前附式
b.伤心:支配式
c.私心:偏正式
d.解放:并列式 e.说明:补充式
f.读者:后附式
g.干事:支配式
h.发指:陈述式
同步练习六参考答案
1.什么是语法意义?举例说明?
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例如词)在相互组合时产生的关系意义,例如“three men”,其中的men是man的形态变化,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这个意义是因为同three组合产生。2.单独看一个词,比如词典中的“学习”,有没有语法意义?为什么?
一个独立的词,没有出现在组合环境中,是没有语法意义的,只有词汇意义。3.什么是语法形式?举例说明。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例如英语的复数这一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词尾s来体现的,这里的s就是复数的语法形式。4.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什么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没有语法形式,语法意义没有外部标志,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没有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成为多余。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附着在一定的语法形式上,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
5.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是有哪些?举例说明。
语法形式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构成的,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等手段。例如汉语中词语的组合,词序不同、虚词不同,语法意义就不一样,如“爸爸和妈妈”不同于“爸爸的妈妈”,就是虚词不同。
6.“学习外语”和“外语学习”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语法手段是什么? “学习外语”的语法意义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外语学习”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表现这些不同语法意义的手段是词序,由于词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语法意义。7.“你明天去吗?”这句话中的“吗”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属于什么语法手段? “吗”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法意义,语法手段是虚词。
同步练习七参考答案
1.词的组合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词的组合有五种类型: 主谓结构,如“祖国富强”;述宾结构,如“研究问题”;述补结构,如“打扫干净”;偏正结构,如“美好的生活”;联合结构,如“广播电视”。2.词的组合关系同合成词的组合关系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词由语素组合二成,词组由词组合二成,二者的组合关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都表示相互类似的语法意义。
3.分别指出词的五种组合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并列式:联合关系;偏正式:修饰关系;补充式:补充关系;支配式:支配关系;陈述式:陈述关系。
4.分析“昨天上午我们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歌咏比赛”的层次,指出下列哪些单位是这句话中的词组,哪些不是:
d.e.g三个是这个句子中的词组,其余的不是,它们属于跨语段分析,不符合层次切分的原则。
5.阅读下面的幽默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甲说的话中的“一个漂亮的女人,一个富有的女人,一个会烹饪的女人”是一个同位词组,三个单位表示的是同一个对象,指一个女人具有中三方面的优点。而乙把它理解为联合词组,误解为三个女人。
6.分析下列词组,如果有歧义,要作不同的分析 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
偏
正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________||____|
偏
正 |___||___|
述
宾
b.砍大树的人 |______||__|
偏
正 |_||___| 述
宾 c.砍大树的枝 |_||______|
述
宾
|___||_|
偏
正
同步练习八参考答案
1.什么是形态变化?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例如英语的代词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别,第一人称单数作主语时用I,作宾格时用me,词形发生了变化,就是形态变化。2.汉语有没有形态变化? 汉语属于孤立语,词很少有形态变化,少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程度加强的意义,例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结结巴巴”等。
3.英语动词use加上词缀可以变成useful,生成新词,这是不是形态变化?
ful是词缀,是形容词的标志之一,它是词的结构成分,这里加词缀构成新词,不是形态变化。形态变化只有在词语组合中才发生,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4.请用英语动词be的八种形态写八个句子,说明其语法意义。a.He will be a teacher: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动词用原形。b.I am a teacher:现在时,单数第一人称。c.She is a painter: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d.They are worker:现在时,主语是复数。e.He was a teacher:过去时,主语是单数。f.we were worker:过去时,主语是复数。
g.I have been a teacher:现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行为状态。h.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被动语态,进行时。
同步练习九参考答案
1.什么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语法范畴是由词的语法形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数、时、体、级、态、人称等。2.“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语言中的语法意义有很多,例如主语意义、谓语意义、陈述意义、支配意义等,这些语法意义就不属于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概括的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法形式变化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不是所有组合产生的语法意义都是属于语法范畴。3.什么是单数、复数、主格、宾格?举例说明。单数就是指一个事物,复数指两个以上的事物,往往要发生词形变化表示复数。例如“lamp”是单数,lamps是复数,用s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主格表示名词或代词居于主语地位,宾格表示名词或代词谓语宾语地位,英语中代词主格和宾格有不同的形式,例如he 用于主格,him用于宾格。4.什么是体?什么是时?举例说明。
体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三种。时也是动词所居于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三种。5.什么是级、英语的级的形态变化有哪些情况?举例说明。级是形容词和副词所居于的语法范畴,表示性质会属性在程度上的差异。英语的级可分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三种。以形容词red为例,原级由形容词原形构成,比较级一般是在原级后面加上词尾er,构成reder,最高级是在原形词后面加上词尾est,构成redest。6.语法范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7.指出下列句子划分单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及所属的语法范畴。a.read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范畴。
b.give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范畴;pen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me:表示宾格,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c.bought: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more useful:表示比较级,属于级的语法范畴。d.reading:表示进行体,属于体的语法范畴。
e.made: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benche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同步练习十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句法同义?举例说明。
句法同义就是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例如“我打破了杯子”这个句子,与“杯子我打破了”、“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形成句法同义。2.什么是句法多义?举例说明。
句法多义就是同一个句式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造成歧义。例如“我过去看了”这个句式,可能表示“我走过去看了”,也可能表示“我以前看了”。3.句子变换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句式变换的常用手段是;成分移位、增添成分、省略成分、改变语调等。几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4.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a.我昨天买了一本《英语学习手册》: 《英语学习手册》我昨天买了一本 我把《英语学习手册》买回来了。《英语学习手册》被我买回来了。b.小明不小心打破了热水瓶。小明不小心把热水瓶打破了。热水瓶被小明不小心打破了。
5.下列句子是否具有句法多义?将具有句法多义的句子变成表示不同意义的单义句: a.最关心的是我母亲。我最关心的是我的母亲。最关心这事的是我母亲。b.屋里的箱子没有锁。屋里的箱子没有上锁。屋里的箱子没有锁上。c.妈妈在房顶上晒豆角。妈妈把豆角晒在房顶上。妈妈到房顶上晒豆角。d.船长正在甲板上写字。船长正在把字写在甲板上。船长坐在甲板上写字。e.船长正在甲板上打拳。(没有句法多义)f.船长正在甲板上唱歌。(没有句法多义)
6.下列句子如果有句法多义,请放入一定语境,使其变成不同的单义句。a.那是狼也不怕的狗。
那是狼也不怕的狗,它曾经咬死了好几只恶狼呢。那是狼也不怕的狗,有它没它都一样,狼照样出没。b.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我们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
热爱人民的解放军战士向我们走来了。c.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
中年和青年是社会的骨干力量,所以这次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因为代表的资格要求在25岁以下,所以参加会议的代表中青年居多数。d.奶奶的故事讲不完。
奶奶的故事讲不完,她会讲很多很多的民间故事。
奶奶的故事讲不完,她走南闯北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传奇故事呢。e.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
我们只安排了一天的报名时间,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报名时间从今天起到十八号止,请同学们在十八号前来报名。
语法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解释和举例各2分)
1.词尾 :词尾是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一个词的形式的语素。例如doing中的ing,就是词尾。2.词组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例如“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其中“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祖国”都是词组。3.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电”、“人”、“看”都是单纯词。
4.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单位在相互组合时产生的关系意义。例如“give me a thing”,其中me位于give后,做宾格,产生了格的语法意义,形式相应发生变化。
5.语法范畴是通过词形变化所产生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英语“I wrote a letter”,动词write改变了形式,产生了过去时的语法意义,就属于时的语法范畴。
语法自测题参考答案
二、填空(20分,每空2分)1.聚合规则 2.词根 3.派生词 4.主谓 5.修饰关系 6.语法手段 7.词类 8.体 9.异根
10.附加词尾
三、判断正误,说明理由(20分,每小题2分)
1.不对。单纯词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词缀不能单独构词。
2.不对。词干是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包括词根个词缀,不包括词尾。3.不对。派生词是指以词根和词缀结合构成的词。4.正确。汉语中词缀不多,合成词以复合词为主。5.不对。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6.不对。“发指”是陈述式合成词,“发亮”是支配式合成词。7.正确。“生活美好”的语法意义是陈述关系,“美好生活”的语法意义是修饰关系。8.不对。语法范畴指通过词形变化所显示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不包括其它语法意义。9.正确。比如一个词语的变化形式是进行体,就不会是完成体。
10.不对。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
四、综合分析题(20分)
1.指出下列合成词的结构方式(4分,每词1分)a.中肯 :支配式
b.老板:前附式 c.月光:偏正式
d.月亮;陈述式
2.分析下面多义词组的结构层次(6分,每种分析各3分)非常热爱 人民的周总理
非常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偏
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 偏
正
偏
正
偏
正
|__||___|
述
宾
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4分,每小题2分)
a.knows: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的语法范畴; my:表示所有格的语法意义,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b.books:语法意义是复数,语法范畴是数;her:语法意义是宾格,语法范畴是格。4.按照要求变换句式(6分,每小题2分)a.The house is being built by many worker.b.我们要尽快改良品种,不然的话,产量就难以提高 我们要改良的品种,不然的话,产量就难以提高。c.那件衣服被我买回来了。我把那件衣服买回来了。我买回来了那件衣服。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语法范畴有三个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互相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2.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都是词的形态变化的形式。附加词尾就是在词的末尾加上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尾,例如在名词后附加s表示复数。内部屈折就是通过词的内部音素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语法意义。异根就是用不同的词根表示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
3.级是英语形容词和副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英语的级分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原级用词的原形,比较级是附加词尾er,最高级是附加词尾est。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表示级的意义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如用“较、比较”表示相当于比较级的意义,用“最”表示最高级意义。4.“精彩故事”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精彩”修饰“故事”。“故事精彩”表示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意义,“精彩”表示陈述,说明“故事”的属性,“故事”是被陈述的对象。二者的语法意义的差别主要是通过词序语法手段表示的。
第四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是重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
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根据图7-162(1)、(2)、(3),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
线定理的内容.2.然后提出问题.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这三者之间是否有联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电脑或投影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相交弦定理出发,用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定理.(1)如图7-163,⊙O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这便是我们学过的相交弦定理.对于这个定理有两个特例:
一是如果圆内的两条弦交于圆心O,则有PA=PB=PC=PD=圆的半径R,此时AB,CD是直径,相交弦定理当然成立.(如图7-164)
二是当P点逐渐远离圆心O,运动到圆上时,点P和B,D重合,这时PB=PD=O,仍然有PA·PB=PC·PD=O,相交弦定理仍然成立.(图7-165)(2)点P继续运动,运动到圆外时,两弦的延长线交于圆外一点P,成为两条割线,则有PA·PB=PC·PD,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割线定理的推论(割线定理).(图7-166)
(3)在图7-166中,如果将割线PDC按箭头所示方向绕P点旋转,使C,D两点在圆上逐渐靠近,以至合为一点C,割线PCD变成切线PC.这时有PA·PB=PC·PD=PC2,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割线定理.(图7-167)(4)如果割线PAB也绕P点向外旋转的话,也会成为一条切线PA.这时应有PA2=PB2,可
得PA=PB,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线长定理.(图7-168)
至此,通过点的运动及线的运动变化,我们发现,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和
切线长定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3.启发学生理解定理的实质.经过一定点P作圆的弦或割线或切线,如图7-169.观察图7-169,可以得出:(设⊙O半径为R)在图(1)中,PA·PB=PC·PD=PE·PF =(R-OP)(R+OP)=R2-OP2;
在图(2)中,PA·PB=PT=OP-OT =OP-R
2在图(3)中,PA·PB=PC·PD=PT =OP-R.教师指出,由于PA·PB均等于|OP-R|,为一常数,叫做点P关于⊙O的幂,所以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割线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二、例题分析(采用师生共同探索、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例1 如图7-170,两个以O为圆心的同心圆,AB切大圆于B,AC切小圆于C,交大圆于D,E,AB=12,AO=15,AD=8,求两圆的半径.分析:结合图形和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容易求出大圆的半径OB.求OC也可考虑用上述方法,但AC未知,此时则可根据切割线定理先求出AE,再利用垂径定理便可求出AC,于是问题得解.(由学生讨论、分析,得出解决)
例2 如图7-171,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A,B是大圆上任意两点,过A,B作小圆的割线AXY和BPQ.求证:AX·AY=BP·BQ 分析:在平面几何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往往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但本题
22不直接含有这样的图形,我们应考虑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出这样的图形,以此为出
发点,师生共同探索,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添法.方法1 在图7-172中,过点A,B分别作小圆的切线AC,BD,C,D为切点.这时就出现了切割线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C2=AX·AY,BD2=BP·BQ.再连结CO,AO,DO,BO,易证Rt△AOC≌△Rt△BOD,得出AC=BD 所以AX·AY=BP·BQ.方法2 在图7-173中,作直线XP交大圆于E,F,分别延长AY,BQ,交大圆于C,D.这样就出现了相交弦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X·XC=EX·XF,BP·PD=FP·PE.易证AX=CY,BP=DQ,EX=FP.所以AX·XC=AX·AY,BP·PD=BP·BQ,EX·XF=FP·PE.所以AX·AY=BP·BQ.方法3 如图7-174,由于点O是圆内的特殊点,考虑过O点的特殊割线,作直线AO交小圆于E,F,作直线BO交小圆于C,D,则出现了割线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X·AY=AE·AF,BP·BQ=BC·BD.易证AE=BC,AF=BD,所以AE·AF=BC·BD.从而AX·AY=BP·BQ.通过对以上方法的分析,将“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这一节的几个定理紧密结合起来,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最后可启发学生联想基本图形,思考还有哪些辅助线的作法来证明此
题?
三、强化练习
练习1 已知P为⊙O外一点,OP与⊙O交于点A,割线PBC与⊙O交于点B,C,且PB=BC.如果OA=7,PA=2,求PC的长.练习2 如图7-175,⊙O和⊙O′都经过点A和B,PQ切⊙O于P,交⊙O′于Q,M,交AB的延长线于N.求证:PN2=NM·NQ.四、小结
用投影重新打出圆幂定理的基本图形(如图7-176),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相应的定理.教师指出:以上定理形式虽然不同,但实质相同,它们是相互统一的.五、布置作业
课本p.133习题7.4A组13、14题.思考题:课本p.130.想一想,p.134B组6题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份教案为1课时.课本没有给出“圆幂定理”这一名称,而是以“和圆有关的比例线
段”的形式出现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程度而定.圆幂定理十分重要,它是进行几何论证、计算和作图常用定理,但是应用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应时刻注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题和练习题可根据学生实际选用.
第五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能够正确转述他人话语,会报告自己和他人的成绩单。
B、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意义、功能和用法。
C、进一步熟练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
2、教学难点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立足语言实践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动词短语,核心词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2、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用英语正确转述他人话语。
3、语言技能目标
1)能捕捉特定的信息,抓住关键词。
2)具备较熟练的运用英语转述他人话语的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获取更多语言信息的能力并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
4、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用英语思维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英语。
5、情感态度目标
A、客观、合理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B、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有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为话题,共设计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一、Section A
该部分有4个模块:
1.第一模块围绕soap opera这一话题展开思维(1a)、听力(1b)、口语(1c)训练;
2.第二模块围绕a surprise party进行听力(2a-2b)、口语(2c)训练;
3.第三模块就 “Young Lives” 这一话题展开训练,训练形式为阅读填空(3a)和新闻稿写作(3b);
4.第四模块仍就上一话题以Role play的形式进行讨论,展开口语训练(4)。
二、Section B
该部分有4个模块:
1.第一模块就hard-working展开思维训练;
2.第二模块就两个孩子的对话对report card进行听力(2a-2b)、口语(2c)训练;
3.第三模块继续围绕上一话题展开阅读(3a)和写作(3b-3c)训练;
4.第四模块仍就report card这一话题以口语训练形式为主展开小组活动(4)。
三、Self Check
该部分有2个模块:
第一模块对所学词汇进行填空训练(1);
第二模块就一篇短文展开阅读和写作训练(2)。
四、Reading
该部分共设置了5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以问题讨论的方式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Section 1);
第二项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填空完成全文(Section 2);
第三项任务要求学生将词汇和释义进行匹配(Section 3);
第四项任务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回答问题(Section 4)
第五项任务通过选择、讨论等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口语训练.(Section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