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学课程说明及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说明及教学大纲
一、金融学课程说明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有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成为了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一般理论、信用理论、利率理论、银行理论及其一般业务,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认识、货币供求理论及其均衡、通货膨胀的发生与治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金融、会计学、工商管理等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财经学科相关专业的选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和“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
1.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2.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
(四)课程教材名称调整为《金融学》。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货币银行学的先修课,应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史、世界金融史、中国金融史等课程。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努力提高对学习本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满盘皆活”。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金融活动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金融工作,更加重视搞好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学习金融知识,研究金融问题,也是提高我们经济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需要。特别是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尤其是在高科技手段被运用于金融运行管理的情况下,即使原来对金融知识有所了解的同志,也有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金融问题,努力掌握金融规律,提高运用和驾驭金融手段的本领,推进我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2.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际中运用。这里讲的实际既有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也有自己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在这里有两种偏向是需要防止的:一是脱离实际,全盘西化;二是保守僵化,固步自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应研究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学习西方国家金融理论中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原理,解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 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联系的教学方法,把整个教材的内容串联起来,把握教材的总脉络,以及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全书的内容。强调掌握和弄通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4. 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独立思考。远程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许多学生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尤为重要。要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大力提倡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根据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多思考、勤练习,或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教员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有重点、系统地进行指导,督促和辅导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作业。
五、课时分配
本课程内学时72。计4个学分。
六、各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货币与货币制度(1-3章);第二单元:信用与利率(4-6章);第三单元:金融机构(7-9章);第四单元:金融市场(10-12章);第五单元: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13-15章);第六单元:中央银行与货币供求均衡(16-19章);第七单元: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20-22章)。
第二篇:《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金融体系概述
学时:第 1 周,共 3 学时
教学目的: 金融体系是金融运行的基础,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其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学习金融课程之初,分析金融运行之前,首先应该讨论金融体系。从而为第二、三篇分析金融运行奠定必要的金融体系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 了解金融体系的涵义,功能,分析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金融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的制约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理解金融体系是由各构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不同的要素组合构成不同的金融体系,各构成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每一要素功能的有效发挥都以相关要素的协调一致为前提.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一、金融体系
二、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四、金融体系的功能
金融体系的构成
一、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二、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 :交易对象
三、金融机构:交易中介
四、金融市场:交易场所
五、金融制度:交易规则
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演变
一、金融创新的背景
二、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
三、金融创新的作用(双刃剑)
四、金融创新的种类
五、金融国际化趋势
思考题:、金融制度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作用有哪些?、直接融资有哪些 优、缺点?、金融体系 有哪些 基本 功能?、简述“ 约束引致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简述“ 规避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简述“ 交易费用创新假说: ” 的主要观点:、试述金融创新的种类、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章参考文献
1.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张亦春:《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章 金融资产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 的学习,使学生 对 金融资产的种类及其创新 金融资产形态的演进、金融资产的特性 等总体上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各种 金融资产的种类、特性与功能等
教学重点: 货币资产;信用资产;权益资产;衍生工具种类、特性与功能等
教学难点: 衍生工具 的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资产概述
一、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特性
三、金融资产的基本种类及 创新种类
第二节 货币资产
一、货币的三大基本职能
二、货币的种类
三、货币的计量
第三节 信用资产
一、信用与信用资产
二、商业票据
三、银行票据
四、贷款
五、债券
第四节 权益资产
一、股票的基本特性
二、股票的种类
第五节 金融衍生资产
一、金 融期货
二、金融期权
三、金融互换 思考题:、债 券主要有哪些类型?、与其它方式相比,商业票据融资有何特点?、简述股票的种类及各种股票的特征、简述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货币互换的基本类型、法博齐和莫迪利亚尼(1998)认为,金融资产具有哪些特殊性质?、简述金融资产的创新种类、货币逐步演变、形成了哪些种类?
本章参考文献
1.Amram M,Kulatilaka N.Real Options:Managing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an Uncertain World.Boston, 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9 2.叶永刚:《国际金融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曹凤岐、贾春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松奇:《金融学》(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第三章 金融机构
学时: 4 ~ 5 周,共 4 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具体了解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金融机构的特征和金融机构的分类。使学生掌握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内在和外在根源,分析我国金融机构脆弱性的表现,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防范我国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难点: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分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一、缺少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二、存在金融机构带来的收益
三、金融机构的收益及效应
• 金融机构的功能
一、金融机构的特殊功能
二、金融机构功能的变化
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
一、家管理性金融机构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
三、商业性金融机构
四、国际金融机构
复习思考题
• 金融机构体系有哪些模式?
•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 金融机构的出现如何减少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
• 论述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 金融机构有那些特殊职能
• 金融机构有那些基本职能
• 简述存款型金融机构
• 简述投资型金融机构 • 简述我国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 论述金融机构脆弱性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第四章 金融市场
学时: 5 ~ 6 周,共 4 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具体了解金融市场的组织,功能,结构和效率。使学生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是降低交易成本,市场发育程度,市场组织,市场结构,交易成本和信息是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组织结构
难点:金融市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内容:
• 金融市场组织和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组织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结构 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 内市场、场外市场和影子市场
• 主 板市场和二板市场
• 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 其他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效率
一、市场效率的含义和分类
二、影响市场效率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
• 简述金融市场的分类
• 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 试述我国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的重要意义
• 简述货币市场的种类
• 简述证券交易的四种方式
• 简述证券交易所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 什么叫二板市场,有何功能
• 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五章 金融制度
学时: 6 ~ 7 周,共 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讨论金融制度的概念功能及其在维护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
对货币制度汇率制度的介绍,让学生们加深对特殊金融制度的了解,明白二者的重要性;通过讨论金融管制与自由化,帮助学生们对金融管制的必要性与适度原则及金融深化方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金融制度的概念功能及其作用、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演变
教学难点: 1、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演变、汇率制度的演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制度及其特征
一、制度与次序
• 次序与经济活动
• 制度的构成
二、金融制度及其功能
• 金融制度的含义
• 现代金融制度的一般结构
• 金融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 货币制度定义
•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 银本位制度
• 复本位制度
• 金本位制度
三、货币制度的稳定条件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与汇率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
二、汇率制度
• 汇率制度的分类
• 汇率制度的演变
• 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的比较 第四节 金融管制与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管制
二、金融自由化
• 金融深化与金融自由化
• 金融自由化内容
• 金融自由化次序
思考题:、金融制度的功能是什么?、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稳定基础是什么?、如何评价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金融监管是金融抑制吗?、如何理解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系统资源配置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安妮克鲁埃格 《汇率决定论》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0 2、麦金农 《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中国香港三联书社 1997 3、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4、陈野华 《西方货币金融学的新发展》西南财大出版社 2001 5、黄达 《货币流通银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姜波克 《国际金融新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 第六章 利率
学时: 8 ~ 9 周,共 4 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讨论与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的利息与利率概念,以及学习西方利率理论的演变,让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概念之上西方利率理论的产生构成及其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 1、利率和利息概念及计算、西方利率理论的演变
教学难点: 1、名义利落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与利率的定义
• 利息
• 利率
二、利率的种类
• 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
•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第二节 利率理论
• 古典利率理论
• 庞巴维克的迂回生产决定说
• 马歇尔的等待与资本收益说
• 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说
• 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 可贷资金理论 • 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构成
• 债券的需求与供给曲线
• 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 供求分析
• 影响均衡利率变化的因素分析
•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 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 均衡利率的变化
• 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
• 弗里徳曼“三效应”学说
四、IS-LM 模型分析的利率理论
思考题:
•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 简述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为什么说 IS-LM 分析的利率理论是一种一般均衡的利率理论?
• 利率变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利率变动影响经济主要渠道有哪些?
•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看法
本章参考文献:
• 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 • 陈野华 《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西南财大出版社 2001 • 戴国强 《货币银行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黄达 《货币银行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第七章 货币时间价值与现金流贴现分析
学时:第 9 ~ 10 周,共 3 学时
教学目的:货币时间价值是微观金融分析和决策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现金流贴现分析微观金融分析和决策的基本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在上一章:利率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和计量: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年金现值与终值的计算。了解现金流贴现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复利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年金现值与终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现金流贴现分析的内含报酬率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复利与终值
在介绍单利和复利两种计息方法的基础上,阐述终值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其运用,阐述一定时间段内多次计息的实际利率并举例说明。
二、贴现与现值
介绍复利贴现方法,阐述现值公式并举例说明。
三、系列现金流的现值与终值
阐述系列现金流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公式。
四、年金的现值与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即时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现值,即时年金现值,永续年金现值。
第二节 现金流贴现分析方法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及实际应用。
二、内含报酬率法
举例说明作图法和试算法。
三、影响现金流贴现分析的因素
通货膨胀,所得税,汇率。
思考题:、如何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如何计算终值和实际利率?、何为贴现?如何计算现值?、如何计算普通年金的终值与现值?、即时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何在?如何计算其现值和终值?、举例说明净现值法在金融投资决策中的运用。、在利用现金流贴现分析法进行金融决策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本章参考文献
1.Joseph Stampfli and Victor Goodman 著,蔡超明译,《金融数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2.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威廉 F 夏普,《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
4.叶中行,林建忠,《数理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决策理论》,科学出版社,2000 年。
第八章 货币需求
学时: 10 ~ 11 周,共 4 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的测量,凯恩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了解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重点: 1、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的测量。、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教学难点:、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一、货币需求的定义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收入状况
(二)信用发达程度
(三)经济体制
(四)市场利率
(五)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测量
一、规模变量
二、机会成本变量
三、其他变量 第三节 货币需求理论流派
一、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影响人们货币持有量的因素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三)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
思考题:、简述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简述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主要内容。、简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比较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不同之处
本章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
2.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经济研究,2004(9)
第九章 货币供给
学时: 11 ~ 12 周,共 4 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的基本原理,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了解货币供给理论及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
教学重点:、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及我国的货币层次内容。、商业银行货币 创造 的 原理。、乔顿货币供给模型,结合模型讨论影响货币供给的各种因素。、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容。、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
教学难点:、商业银行货币 创造 的 原理。、乔顿货币供给模型的推导。、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演变
一、货币供给的定义
二、货币供给的演变
(一)金属货币时期的货币供给
(二)现代信用货币时期的货币供给
三、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
(一)西方国家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二)我国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第二节 货币创造
一、存款创造
(一)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二)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三)对简单存款乘数的修正
二、基础货币
(一)基础货币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方式
三、货币乘数
(一)货币乘数的概念及数学表达
(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第三节 货币供给理论
一、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给模型
二、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
三、乔顿的货币供给模型
四、伯尔格模型
五、布伦纳-梅尔泽的货币供给理论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理论依据
二、深层次探讨——通过乔顿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一)基础货币
(二)货币乘数
思考题:、基础货币的定义是什么?它对货币供给有什么影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试推导乔顿的货币供给模型。、简要分析 乔顿模型中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简要分析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十章 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
学时: 13 周,共 3 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商品和劳务市场的均衡-IS 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的基本含义、斜率特征、IS-LM 模型的经济均衡含义等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货币供求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的含义。、利率变化对社会投资的影响。、IS 曲线、LM 曲线的基本含义及斜率特征。、利率变化对一国进出口规模的影响。
教学难点:、IS-LM 框架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运用。2、决定影响社会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政府财政支出挤出效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求与一般经济均衡-----IS-LM 模型
一、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的均衡-----IS 曲线
二、货币市场市场均衡-----LM 曲线
三、IS-LM 模型
(一)IS 和 LM 曲线的结合
(二)IS 和 LM 曲线的斜率
(三)IS 和 LM 曲线的移动
四、IS-LM 框架中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一、总需求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的分析
(一)短期均衡
(二)长期均衡
第三节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一、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二、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论
四、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五、新 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思考题: 为什么 IS 曲线向下倾斜 , 而 LM 曲线向上倾斜 ? 2 为什么政府支出会挤出私人支出 ? 3、简述总需求曲线短期内向下倾斜的原因。简述总供给曲线短期内向上倾斜的原因。简述利率的变动如何对一国进出口规模产生影响。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学时: 14 ~ 15 周,共 6 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考核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内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货币政策效应等知识点等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含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目标的选择标准及构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机理、作用评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与区别
教学难点:、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中投资支出渠道的主要内容。2、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中利率对投资的效应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币值稳定
(二)经济增长
(三)充分就业
(四)国际收支平衡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主要标准
(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
(三)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
(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五)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 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再贴现政策
(三)公开市场操作
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消费信用控制
(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三)不动产信用控制
(四)优惠利率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
(二)间接信用控制
五、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
六、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二)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一、投资支出渠道
(一)利率对投资的效应
(二)托宾的 Q 理论
(三)信贷观点
(四)非对称信息效应
二、消费支出渠道
(一)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二)财富效应
(三)流动性效应
三、国际贸易渠道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一、概述
二、货币政策时滞
(一)货币政策传递的内部时滞
(二)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
三、货币流通速度
四、微观主体预期
五、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思考题:
• 试分析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理、政策效果及特点。• 试分析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理、政策效果及特点。
• 试分析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理、政策效果及特点。• 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 •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有哪些?、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8 请比较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9 货币政策效应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共性与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11 简述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利率变动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1.陈学斌,中央银行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2.戴国强,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3.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经济研究,2004(9)4.程建胜,中国真的存在超额货币吗,金融研究,2004(6)
5.万光彩、刘莉,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江汉论坛,(2)2003 6.中国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6)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学时:第 16 ~ 17 周,共 4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通货膨胀或紧缩是在货币政策失当、货币失衡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宏观经济现象。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概念、成因、治理措施,并能与其他有关宏观经济运行的课程联系起来思考问题。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通胀与通缩的定义与分歧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介绍各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给出通货膨胀的完整定义。
二、通货紧缩的定义
在介绍各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给出通货紧缩的特征性定义。
三、通胀与通缩的衡量指标 CPI,WPI,GNPdeflator 第二节 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论,成本推动论,供求混合推动论,结构性通货膨胀论。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对产出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
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收入控制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
第三节 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基本理论 纯货币的通货紧缩理论,金融结构的通货紧缩理论,非货币金融的通货紧缩理论。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有效需求不足,技术进步,本币高估,供给结构不合理。
三、通货紧缩的影响
抑制消费投资,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银行危机。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积极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思考题:、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有哪些?、什么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这方面的解释有何不同?、简述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动型和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发生机理。、你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有益、有害还是中性?、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各种理论对通货紧缩的发生是如何解释的?、现实中引发通货紧缩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本章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年。3.钱小安,《通货紧缩论》,商务印书馆,2000 年。
4.柳永明,《通货紧缩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第十三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学时: 17 ~ 18 周,共 5 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具体了解和掌握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让学生们对金融风险管理在总体上有一个了解,并在次基础上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与以往金融危机相比较的新特点,金融危机扩散的途径以及金融危机防范和治理的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融危机形成及特点
难点:金融危机的防范和治理方法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
一、风险及其种类
• 风险
• 风险的种类
二、金融风险的度量
• 价格风险的度量
• 信用风险的度量
三、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方法选择,实施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回避,预防并控制,留存 • 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一、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
二、金融机构运营中的外部风险
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信用风险
三、我国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极其防范
第三节 金融危机极其防范
一、金融危机的形成
金融危机的定义和分类,金融危机理论概述,二、金 融危机的扩散
• 当代金融危机的基本特点
• 金融危机的扩散
三、金融 危机的防范与治理
• 提高本国金融素质
•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泡沫经济
• 选择适当的金融开放进程
• 防范与隔绝外来冲击
• 加强国际间的安全合作
复习思考题
• 融风险的概念及其种类
• 如何对金融风险进行度量?
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 A 公司的债券评级为 Aa1 级,B 公司的债券评级为 AA+ 级,比较它们的信用等级
• 为什么说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反馈过程?
• 远大公司今年准备投资 10 亿元的 A 股股票,可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其面临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如果市场上有股票指数期货和个股期权,用它们回避风险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 简述货币危机理论,银行危机理论和外债危机理论
• 论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 当代金融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概述金融危机的防范和治理
第三篇:《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开课单位:金融系 授课对象:金融本科 使用教材:陈学彬,《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课时具体分配 内容 课时 内容 课时 第一篇?金融体系 22 第七章?时间价值与现金流贴现分析 6 第一章?金融体系概述 2 第三篇?宏观金融运行 22 第二章?金融资产(包含实验教学?货币市场票据贴现业务?实验操作等练习内容)6 第八章?货币需求 4 第三章?金融机构(包含实践教学?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验操作等练习内容)6 第九章?货币供给 4 第四章?金融市场(包含实践教学?证券投资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等练习内容)6 第十章?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 6 第五章?金融制度 2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包含实践教学?同业拆借业务、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运作等练习内容)4 第二篇?微观金融运行 10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紧缩 4 第六章?利息与理论 4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作为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基本金融理论,理解现实金融现象,为金融专业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便于各门课程的融会贯通。
教学要求:
1、学生要具有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本课程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铺垫。
2、教师要讲清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学生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3、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有理解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
4、本课程分金融体系、微观金融运行、宏观金融运行三个部分展开内容,金融体系是重点,微观金融运行是难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金融体系概述
学时:第1周,共2学时
教学目的:金融体系是金融运行的基础,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其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学习金融课程之初,分析金融运行之前,首先应该讨论金融体系。从而为第二、三篇分析金融运行奠定必要的金融体系理论基础。教学重点:了解金融体系的涵义,功能,分析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金融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的制约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金融体系是由各构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不同的要素组合构成不同的金融体系,各构成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每一要素功能的有效发挥都以相关要素的协调一致为前提.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一、金融体系
二、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直接融资与
间接融资
四、金融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构成一、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二、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交易对象
三、金融机构:交易中介
四、金融市场:交易场所
五、金融制度:交易规则
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演变
一、金融创新的背景
二、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
三、金融创新的作用(双刃剑)
四、金融创新的种类
五、金融国际化趋势
思考题:
1、金融制度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2、直接融资有哪些优、缺点?
3、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功能?
4、简述“约束引致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
5、简述“规避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
6、简述“交易费用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
7、试述金融创新的种类
8、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章参考文献
1.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张亦春:《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二章 金融资产
学时:2~3周,共6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金融资产的种类及其创新金融资产形态的演进、金融资产的特性等总体上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各种金融资产的种类、特性与功能等
教学重点:货币资产;信用资产;权益资产;衍生工具种类、特性与功能等
教学难点:衍生工具的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资产概述
一、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特性
三、金融资产的基本种类及创新种类
第二节 货币资产
一、货币的三大基本职能
二、货币的种类
三、货币的计量
第三节 信用资产
一、信用与信用资产
二、商业票据
三、银行票据
四、贷款
五、债券
第四节 权益资产
一、股票的基本特性
二、股票的种类
第五节 金融衍生资产
一、金融期货
二、金融期权
三、金融互换
思考题:
1、债券主要有哪些类型?
2、与其它方式相比,商业票据融资有何特点?
3、简述股票的种类及各种股票的特征
4、简述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货币互换的基本类型
5、法博齐和莫迪利亚尼(1998)认为,金融资产具有哪些特殊性质?
6、简述金融资产的创新种类
7、货币逐步演变、形成了哪些种类?
本章参考文献
1.Amram M,Kulatilaka N.Real Options:Managing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an Uncertain World.Boston,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9
2.叶永刚:《国际金融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曹凤岐、贾春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松奇:《金融学》(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第三章 金融机构 学时:4~5周,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具体了解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金融机构的特征和金融机构的分类。使学生掌握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内在和外在根源,分析我国金融机构脆弱性的表现,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防范我国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难点: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分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一、缺少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二、存在金融机构带来的收益
三、金融机构的收益及效应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功能
一、金融机构的特殊功能
二、金融机构功能的变化
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
一、家管理性金融机构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
三、商业性金融机构
四、国际金融机构
复习思考题 1 金融机构体系有哪些模式? 2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3 金融机构的出现如何减少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 4 论述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5 金融机构有那些特殊职能 6 金融机构有那些基本职能 7 简述存款型金融机构 8 简述投资型金融机构 9 简述我国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10 论述金融机构脆弱性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第四章 金融市场 学时:5~6周,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具体了解金融市场的组织,功能,结构和效率。使学生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是降低交易成本,市场发育程度,市场组织,市场结构,交易成本和信息是影响金融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组织结构
难点:金融市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组织和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组织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结构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二、内市场、场外市场和影子市场
三、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
四、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五、其他金融市场 第二节 金融市场效率
一、市场效率的含义和分类
二、影响市场效率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金融市场的分类
2、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3、试述我国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的重要意义
4、简述货币市场的种类
5、简述证券交易的四种方式
6、简述证券交易所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7、什么叫二板市场,有何功能
8、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五章 金融制度 学时:7周,共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讨论金融制度的概念功能及其在维护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货币制度汇率制度的介绍,让学生们加深对特殊金融制度的了解,明白二者的重要性;通过讨论金融管制与自由化,帮助学生们对金融管制的必要性与适度原则及金融深化方向的了解。教学重点:
1、金融制度的概念功能及其作用
2、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演变 教学难点:
1、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演变
2、汇率制度的演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制度及其特征
一、制度与次序
(一)次序与经济活动
(二)制度的构成
二、金融制度及其功能
(一)金融制度的含义
(二)现代金融制度的一般结构
(三)金融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一)货币制度定义
(二)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度
(二)复本位制度
(三)金本位制度
三、货币制度的稳定条件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与汇率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
二、汇率制度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
(二)汇率制度的演变
(三)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的比较 第四节 金融管制与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管制
二、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深化与金融自由化
(二)金融自由化内容
(三)金融自由化次序 思考题:
1、金融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稳定基础是什么?
3、如何评价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
4、金融监管是金融抑制吗?
5、如何理解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系统资源配置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
1、安妮克鲁埃格 《汇率决定论》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0
2、麦金农 《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中国香港三联书社 1997
3、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4、陈野华 《西方货币金融学的新发展》西南财大出版社 2001
5、黄达 《货币流通银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姜波克 《国际金融新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第六章 利率及利率 学时: 8~9周,共 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讨论与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的利息与利率概念,以及学习西方利率理论的演变,让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概念之上西方利率理论的产生构成及其演变过程。教学重点:
1、利率和利息概念及计算
2、西方利率理论 的演变 教学难点:
1、名义利落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2、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与利率的定义
(一)利息
(二)利率
二、利率的种类
(一)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
(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第二节 利率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一)庞巴维克的迂回生产决定说
(二)马歇尔的等待与资本收益说
(三)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说
(四)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二、可贷资金理论
(一)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构成
(二)债券的需求与供给曲线
(三)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四)供求分析
(五)影响均衡利率变化的因素分析
三、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一)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三)均衡利率的变化
(四)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
(五)弗里徳曼“三效应”学说
四、IS-LM模型分析的利率理论 思考题:
1、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为什么说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是一种一般均衡的利率理论?
5、利率变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利率变动影响经济主要渠道有哪些?
6、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看法 本章参考文献:
1、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
2、陈野华 《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西南财大出版社 2001
3、戴国强 《货币银行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黄达 《货币银行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第七章 货币时间价值与现金流贴现分析
学时:第9~10周,共6学时
教学目的:货币时间价值是微观金融分析和决策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现金流贴现分析微观金融分析和决策的基本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在上一章:利率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和计量: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年金现值与终值的计算。了解现金流贴现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复利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年金现值与终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现金流贴现分析的内含报酬率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复利与终值
在介绍单利和复利两种计息方法的基础上,阐述终值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其运用,阐述一定时间段内多次计息的实际利率并举例说明。
二、贴现与现值
介绍复利贴现方法,阐述现值公式并举例说明。
三、系列现金流的现值
与终值
阐述系列现金流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公式。
四、年金的现值与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即时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现值,即时年金现值,永续年金现值。
第二节 现金流贴现分析方法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及实际应用。
二、内含报酬率法
举例说明作图法和试算法。
三、影响现金流贴现分析的因素
通货膨胀,所得税,汇率。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
2、如何计算终值和实际利率?
3、何为贴现?如何计算现值?
4、如何计算普通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5、即时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何在?如何计算其现值和终值?
6、举例说明净现值法在金融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7、在利用现金流贴现分析法进行金融决策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本章参考文献
1.Joseph Stampfli and Victor Goodman著,蔡超明译,《金融数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威廉F夏普,《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叶中行,林建忠,《数理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决策理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八章 货币需求
学时:10~11周,共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的测量,凯恩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了解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重点:
1、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2、货币需求的测量。
3、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教学难点:
1、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一、货币需求的定义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收入状况
(二)信用发达程度
(三)经济体制
(四)市场利率
(五)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测量
一、规模变量
二、机会成本变量
三、其他变量
第三节 货币需求理论流派
一、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
数量论
(一)影响人们货币持有量的因素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三)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
思考题:
1、简述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2、简述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主要内容。
3、简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4、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
5、比较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不同之处
本章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经济研究,2004(9)
4.程建胜,中国真的存在超额货币吗,金融研究,2004(6)
5.万光彩、刘莉,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江汉论坛,2003(2)
6.中国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6)
第九章 货币供给
学时:11~12周,共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的基本原理,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了解货币供给理论及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
教学重点:
1、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及我国的货币层次内容。
2、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原理。
3、乔顿货币供给模型,结合模型讨论影响货币供给的各种因素。
4、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容。
5、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
教学难点:
1、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原理。
2、乔顿货币供给模型的推导。
3、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演变
一、货币供给的定义
二、货币供给的演变
(一)金属货币时期的货币供给
(二)现代信用货币时期的货币供给
三、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
(一)西方国家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二)我国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第二节 货币创造
一、存款创造
(一)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二)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三)对简单存款乘数的修正
二、基础货币
(一)基础货币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方式
三、货币乘数
(一)货币乘数的概念及数学表达
(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第三节 货币供给理论
一、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给模型
二、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
三、乔顿的货币供给模型
四、伯尔
格模型
五、布伦纳-梅尔泽的货币供给理论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理论依据
二、深层次探讨--通过乔顿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一)基础货币
(二)货币乘数
思考题:
1、基础货币的定义是什么?它对货币供给有什么影响?
2、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试推导乔顿的货币供给模型。
4、简要分析乔顿模型中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5、简要分析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6、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崔建军,货币供给的性质:内生抑或外生,经济学家,2005(3)
4.胡建渊、陈方正,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财贸经济,2005(7)
5.杜子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管理世界,2005(1)
6.王晓青、李云山,货币供给机制、经济结构问题与金融总量调控,金融研究,2004(9)
第十章 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
学时:13-14周,共6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商品和劳务市场的均衡-IS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的基本含义、斜率特征、IS-LM模型的经济均衡含义等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1、货币供求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的含义。
2、利率变化对社会投资的影响。
3、IS曲线、LM曲线的基本含义及斜率特征。
4、利率变化对一国进出口规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IS-LM框架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运用。
2、决定影响社会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
3、政府财政支出挤出效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求与一般经济均衡-----IS-LM模型
一、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二、货币市场市场均衡-----LM曲线
三、IS-LM模型
(一)IS和LM曲线的结合(二)IS和LM曲线的斜率
(三)IS和LM曲线的移动
四、IS-LM框架中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一、总需求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的分析
(一)短期均衡
(二)长期均衡
第三节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一、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二、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论
四、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思考题:
为什么 IS 曲线向下倾斜,而LM曲线向上倾斜? 为什么政府支出会挤出私人支出?
3、简述总需求曲线短期内向下倾斜的原因。
简述总供给曲线短期内向上倾斜的原因。
简述利率的变动如何对一国进出口规模产生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黄达,货币银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盛松成,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
5.万光彩、刘莉,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江汉论坛,2003(2)
6.中国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6)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学时:15~16周,共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考核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内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货币政策效应等知识点等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含义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目标的选择标准及构成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机理、作用评价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与区别
教学难点:
1、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中投资支出渠道的主要内容。
2、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中利率对投资的效应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币值稳定
(二)经济增长
(三)充分就业
(四)国际收支平衡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主要标准
(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
(三)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
(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五)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再贴现政策
(三)公开市场操作
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消费信用控制
(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三)不动产信用控制
(四)优惠利率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
(二)间接信用控制
五、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六、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政策
工具的配合(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二)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一、投资支出渠道
(一)利率对投资的效应
(二)托宾的Q理论
(三)信贷观点
(四)非对称信息效应
二、消费支出渠道
(一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二)财富效应
(三)流动性效应
三、国际贸易渠道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一、概述
二、货币政策时滞
(一 货币政策传递的内部时滞
(二)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
三、货币流通速度
四、微观主体预期
五、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思考题:
1、试分析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理、政策效果及特点。
2、试分析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理、政策效果及特点。
3、试分析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理、政策效果及特点。
4、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5、如何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
6、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7、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请比较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货币政策效应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共性与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利率变动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1.陈学斌,中央银行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戴国强,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经济研究,2004(9)
4.程建胜,中国真的存在超额货币吗,金融研究,2004(6)
5.万光彩、刘莉,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江汉论坛,2003(2)
6.中国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6)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学时:第17~18周,共4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通货膨胀或紧缩是在货币政策失当、货币失衡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宏观经济现象。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概念、成因、治理措施,并能与其他有关宏观经济运行的课程联系起来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通胀与通缩的定义与分歧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介绍各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给出通货膨胀的完整定义。
二、通货紧缩的定义
在介绍各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给出通货紧缩的特征性定义。
三、通胀与通缩的衡量指标
CPI,WPI,GNPdeflator 第二节 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论,成本推动论,供求混合推动论,结构性通货膨胀论。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对产出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
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收入控制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
第三节 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一、通货紧缩的基本理论
纯货币的通货紧缩理论,金融结构的通货紧缩理论,非货币金融的通货紧缩理论。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有效需求不足,技术进步,本币高估,供给结构不合理。
三、通货紧缩的影响
抑制消费投资,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银行危机。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积极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思考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紧缩?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3、什么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这方面的解释有何不同?
4、简述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动型和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发生机理。
5、你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有益、有害还是中性?
6、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7、各种理论对通货紧缩的发生是如何解释的?
8、现实中引发通货紧缩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9、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本章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3.钱小安,《通货紧缩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
4.柳永明,《通货紧缩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本课程参考文献:
1、.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2、曹凤岐、贾春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学彬,《宏观金融博弈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4、陈学斌,中央银行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6、程建胜,中国真的存在超额货币吗,金融研究,2004(6)
7、崔建军,货币供给的性质:内生抑或外生,经济学家,2005(3)
8、戴国强,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9、代鹏 《金融市场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0、杜子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管理世界,2005(1)
11、胡建渊、陈方正,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财贸经济,2005(7)
12、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黄达,《金融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姜波克 《国际金融新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15、刘锡良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16、柳永明,《通货紧缩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吕福来等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18、钱小安,《通货紧缩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
19、盛松成,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
20、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21、万光彩、刘莉,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江汉论坛,2003(2)
22、王松奇:《金融学》(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3、王晓青、李云山,货币供给机制、经济结构问题与金融总量调控,金融研究,2004.9
24、叶永刚:《国际金融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5、叶中行,林建忠,《数理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决策理论》,科学出版社,2000。
26、.张亦春:《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27、阿斯瓦斯达摩达兰 《应用公司理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8、安东尼 桑德森 《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9、安妮克鲁埃格 《汇率决定论》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0
30、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
31、麦金农 《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中国香港三联书社 1997
32、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3、威廉F夏普,《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4、Amram M,Kulatilaka N.Real Options:Managing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an Uncertain World.Boston,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9
35、Joseph Stampfli and Victor Goodman著,蔡超明译,《金融数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36、阿斯瓦斯达摩达兰 《应用公司理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7、安东尼 桑德森 《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38、代鹏 《金融市场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9、刘锡良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西南财经
大学出版社 1999
40、吕福来等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 ?? ? ? ?? 1
第四篇:《金融学》课程教学说明
《金融学》课程教学说明
一、课程性质
《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校本科层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金融学专业的课内学时72个,计4个学分。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国际金融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银行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教学组织
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5个单元,共20章,各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范畴(1-5章);第二单元: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6-11章);第三单元:现代货币供求机制12-14章);第四单元:宏观均衡(15-18章);第五单元:金融监管(19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①导读与释疑为主:提要基本内容、识记基本概念、讲解基本原理、讲解重点难点; ②讨论为辅:组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为辅。③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学习与考核要求
1、学习和阅读
读书为主,通过读书、思考、讨论、作业加强自主性学习,倡导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讨论思辨,归纳整理。
(1)指定阅读书目:黄达:《金融学》(精编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参考阅读书目: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兹维﹒博迪:《金融学》;饶余庆:《现代货币银行学》;国内各种版本的《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教材中选一。
(3)报刊阅读:跟踪阅读《经济研究》;《财贸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各大学的学报(人文社科版);《金融时报》;《参考消息》等。
外文期刊:The Banker,Business Week,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考核方式:
(1)笔试分:占50%左右。其中基础性教学内容(全部教学内容的60%)的笔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其余为自主性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自主命题。(2)讨论分:占25%,小组、班级讨论发言者、课堂讨论提出或回答问题者均给分。(3)作业分:占15%,发言提纲、作业、课程论文等。抄袭者一次扣减30分。
(4)学风分:占10%。迟到1次扣5分;旷课者一次扣10分,旷课二次以上取消考试资格。
《金融学》学习复习要点
导 论
复习思考题:
1、金融学研究哪些范畴?在这些范畴中你有哪些疑问?
2、金融学的基本框架是什么?你能区分出其中哪些属于微观金融运作或宏观金融运作的范畴吗?
3、你打算如何来学习金融学?
第一讲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一般等价物;币材;铸币;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现钞;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单位;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单位;主币与辅币;有限法偿;无限法偿;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人民币制度;铸币平价;黄金输出(入)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
二、复习思考题
1、你知道几种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应该怎样把握货币起源的各种学说?
2、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3、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把握货币形式的发展?你接触过哪几种货币形式?
4、货币有哪些职能?各有何特点与作用?
5、怎样认识货币的本质特性?
6、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经历过怎样的历程?
7、现行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8、我国人民币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有哪些?
9、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哪些内容?你能简要地叙述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吗?
10、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和问题是什么?
第二讲 信用;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信用;实物借贷;货币借贷;高利贷;信用经济;信用媒介;借贷资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用流通工具:商业信用;赊销;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信用膨胀;国际信用
二、复习思考题
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信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高利贷信用?
3、如何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4、如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试从社会各部门的角度分析信用关系。
5、如何认识并正确利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6、现代有哪几种基本的信用形式?试列举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与作用?
7、为什么说股份公司的存在是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
8、你对我国目前的信用关系作何评价?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发展多种信用形式?
第三讲 金融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金融;金融体系;金融学科;
二、复习思考题
1、中文的“金融”与英文“finance”在词义上有何异同?
2、现代的金融范畴主要包括什么?
3、金融学科的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讲 利息与利率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利息;利率;收益的资本化;单利与复利;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现值;终值。
二、复习思考题
1、怎样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利息反映什么样的经济关系?
2、为什么说利息范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3、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及其作用是什么?你能列举出哪几种价格服从收益资本化规律?
4、按不同的标准,利率主要划分为哪些种类?
5、怎样理解各种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与西方学者理论的异同点何在?
6、如何理解利率的期限结构?
7、怎样理解利率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问题?
8、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第五讲 外汇与汇率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国际支付;外汇;自由外汇;记帐外汇;外汇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现汇交易;期汇交易;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外汇风险;换汇成本;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外汇?外汇有哪些种类?
2、汇率有哪些种类?目前世界上有几种汇率制度?
3、汇率有几种标价方法?我国采用何种汇率标价法?
4、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一般因素有哪些?
5、西方有哪几种代表性的汇率理论?
6、汇率主要有哪些作用?你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作何估价?
7、外汇风险主要有哪几种? 第六讲 金融市场概述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金融工具;金融资产;有价证券;贴现;承兑;公募;私募;证券交易所;初级市场;二级市场;场内交易;竞价成交;交割;过户;场外交易;金融衍生工具;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投资基金;外汇市场;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欧洲货币市场
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市场?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2、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功能?你认为我国发展金融市场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什么?
3、金融工具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货币市场由哪几部分构成?为什么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居于重要地位?
5、资本市场上主要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资本市场的风险性较大?
6、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如何理解其“双刃作用”?
7、投资基金主要有哪几种?
8、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有何功能?
9、何谓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有何特点?
10、你了解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吗?你认为金融市场的主要贡献与问题是什么?
11、你怎样看待当前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问题?
第七讲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有价证券行市;证券面值;证券市值;股票价格指数;证券收益率;市场效率;证券价值评估;市盈率;道德风险;资产组合;资产定价;无套利均衡
二、复习思考题
1、有价证券的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2、怎样看待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
3、什么是市场效率和有效市场?
4、证券价值评估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5、金融市场有哪些风险?为什么资产组合能够分散风险?
6、资产定价模型主要经济什么问题?
7、期权定价模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8、何谓无套利均衡分析?
第八讲 金融中介概述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金融中介;金融机构;货币经营业;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退休基金;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四行二局一库”;“大一统”金融体系;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
二、复习思考题
1、银行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如何理解银行作为特殊企业的特殊性?
3、当代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是什么?
4、怎样理解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你对当前世界上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有哪些了解?
5、前有哪些国际性金融机构?它们的主要宗旨和业务有何异同?
6、旧中国金融机构体系有何特点?
7、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过程?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是什么?
8、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9、现代各国主要有哪两种金融体系?试比较各自的优劣?影响金融体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0、金融中介体系与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趋势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渗透?为什么?
第九讲 存款货币银行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货币兑换业;银钱业;全能型与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负债业务;资产业务;抵押贷款;贷款证券化;中间业务;信托;租赁;银行卡;表外业务;“三性”原则;“6C”原则;金融创新;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二、复习思考题
1、现代银行业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你对当前世界上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何了解?
2、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与职能作用?
3、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些类型和组织形式?
4、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几种?
5、当代主要有哪些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有何影响?
6、商业银行为什么要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作为经营方针?
7、如何看待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
8、存款保险制度有何功能与问题?
9、你认为应该如何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
第十讲 中央银行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单一型中央银行;复合型中央银行;跨国型中央银行;准中央银行;发行基金;现金投放与回笼;再贴现;最后贷款者;资金清算;票据交换所;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通货—存款比;准备—存款比;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巴塞尔协议》
二、复习思考题
1、中央银行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
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你能比较中央银行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异同点吗?
3、各国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有何异同?
4、你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应该有何地位与作用?
5、中央银行主要有哪些业务?如何分析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6、试简单描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清算制度?
7、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在货币供给机制中处于何种地位与作用?
第十一讲 货币需求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资产选择;流动偏好;流动性陷阱; 恒久收入;人力财富;非人力财富;机会成本;货币必要量公式;“1:8”公式;资金需求。
二、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
2、如何评价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3、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金币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必要量有何差别?
4、改革开放后为什么“1:8”公式失灵了?你认为目前我国货币需求受哪些因素影响?
5、货币需求有几种分析角度?在具体分析时应如何相结合?
1、资金需求和货币需求有何异同?
第十二讲 货币供给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货币供给层次;通货;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准货币;名义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货币;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准备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发行收入;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规模管理;内生变量;外生变量;超额货币;失踪货币。
二、复习思考题
1、各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有何异同?我国目前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有哪几种?
2、货币供给的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有何区别?
3、商业银行是怎样创造存款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制约?
4、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怎样影响货币供给的?
5、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6、试分析我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7、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有何政策意义?
8、何谓超额货币与失踪货币?
第十三讲 货币均衡与社会的总供求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货币均衡;均衡利率;“软预算约束”;货币产出效应;货币紧缩效应;“三平”理论;信贷差额;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自主性交易;调节性交易;顺差;逆差;“两缺口理论”;外债警戒线;外债偿债率;外汇储备;通货膨胀;需求拉上说;成本推动说;合理预 期;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财富占有比例;货币工资率;单一规则;指数化政策;通货紧缩。
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均衡?不同经济体制下衡量货币均衡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何关系?
3、如何理解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和紧缩效应?
4、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实现货币均衡?
5、试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实现货币均衡?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如何实现货币均衡?
6、国际收支的概念是什么?主要项目及其关系是什么?
7、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措施有哪些?
8、国际储备的构成与作用是什么?如何管理外汇储备?
9、外汇与汇率对社会总供求有何影响?
10、你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应如何保持内外均衡?
11、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和度量?
12、怎样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如何考察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13、如何理解和把握通货膨胀的各种治理方案?为什么许多国家治理通货膨胀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14、你怎样看待我国经济生活中发生过的数次通货膨胀?你认为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15、信用货币制度下为什么会出现通货紧缩?
16、通货紧缩有何社会经济效应?
你对无通货膨胀经济和无通货紧缩经济有何看法?
第十四讲 货币政策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货币政策;充分就业;菲力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目标制;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备付金;再贷款;信贷规模;传导机制;时滞效应;内部时滞;外部时滞;中介指标;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政策组合;米德冲突;克鲁格曼三角形;溢出效应;信息交换;国际间政策协调。
二、复习思考题
1、货币政策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各国货币政策为什么有多重目标?这些目标间有何关系?
3、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核心要点是什么?
4、哪些变量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我国现行选用了哪些指标?
5、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我国目前采用了哪些政策工具?
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西方学者的分歧何在?
7、为什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需要协调配合?一般有哪几种组合方式?
8、你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如何协调配合?
9、你对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有何看法?近期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0、汇率政策与汇率制度有何关系?你对我国的汇率政策作何评价?
11、国际政策协调有何理论依据?目前国际政策协调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第十五讲 金融监管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金融监管;集中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资本充足性;巴塞尔协议;市场约束;监管套利;金融业自律;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二、复习思考题:
1. 你是怎样理解金融监管的含义与特征的? 2. 为什么现代金融运作中必须实施金融监管? 3. 论述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4. 如何分析金融监管的成本与效果? 5. 金融监管体制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6.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如何经济国际金融监管的问题? 7. 为什么各国都十分重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8. 《新巴塞尔协议》与过去相比有何异同?为什么?
自学: 几个重要金融理论问题
一、识记以下基本概念:
金融发展;金融压抑;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论;金融脆弱性;金融危机;货币中性
二、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为什么?
3、什么是经济货币化?决定一国货币化程度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4、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高货币化程度有何意义与作用?
5、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对这两种理论有何评价?
6、你对金融自由化有何看法?
7、货币中性或非中性主要说明什么问题?你认为我国货币是中性的吗?
第五篇:《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2.课程任务: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通过对货币形式发展的学习,充分认识并掌握货币如何通过其职能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2)了解信用的职能与作用,掌握信用的各种形式,了解利息的一般分类和决定利率的一般因素,通过学习利率调节经济的机制,能解释并掌握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利率政策的客观性和杠杆性;
3)掌握国际收支的含义及失衡的原因、影响和调节;外汇、汇率的定义及标价法;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
4)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压抑产生的原因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掌握金融中介的含义、性质和功能;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
6)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关知识;
7)了解金融市场的特征、分类和机构,掌握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金融工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效能,能够根据金融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解释与分析影响金融市场变动的因素,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8)了解金融风险的含义和风险转移策略以及金融监管的相关知识;
9)了解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含义和种类,掌握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理解货币均衡的基本含义,理解货币供给均衡的实现及其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
10)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主要业务,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目标,分析货币政策的特点与效应,理解并掌握货币政策的运用及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11)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类型及特点,掌握通货膨胀的产生与分配效应以及治理对策,能够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的根源。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题与课时分配表
序号 课题内容 讲课 实践习题 小计货币 11 2利率 11 2汇率 11 2金融与经济 11 2金融中介原理 11 2商业银行 12 3非银行金融机构 11金融市场概述 11 2风险管理概述 11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12 3金融监管 11货币供给与需求 11 2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1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1 2合计 1413 27
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为:基础理论-金融风险转移―金融宏观调控。
本大纲分两部分,第1-8章按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顺序,依次学习有关金融学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原理、运行机制。第9-17章介绍证券价值评估、金融风险、货币供求均衡、通胀、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货币信用与经济运行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金融学》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信用理论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又要有选择的吸收借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理论成果和实际操作经验。
第一章货币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通过对货币形式发展的学习,充分认识并掌握货币如何通过其职能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流通与货币计量
重 点:信用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作用
第二章利率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信用的职能与作用,掌握信用的各种形式,能根据信用的基本原理解释与分析经济生活中的信用机制,了解利息的一般分类和决定利率高低的一般因素,通过学习利率调节经济的机制,能解释并掌握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利率政策的客观性和杠杆性。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利息与利率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重 点:利率的分类、利率的结构
第三章 汇率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国际收支的含义及失衡的原因、影响和调节;外汇、汇率的定义及标价法;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储备的含义及构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成因及影响。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收支
第二节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
第三节 国际储备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重 点: 国际收支的含义 汇率的定义 汇率标价法
第四章 金融与经济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金融的基本概念;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压抑产生的原因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自由化及金融约束的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的含义与范畴
第二节金融与经济互动
第三节金融与经济增长
重 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压抑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第五章 金融中介原理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金融中介的含义、性质和功能;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金融中介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中介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金融中介的性质与功能
第三节 金融中介的历史演进
重 点: 金融中介的功能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
第六章 商业银行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与组织形式,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资本金特点,处理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及经营与管理的创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重 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
第七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证券经营机构的含义、类型及主要业务;保险经营机构的含义、类型及主要业务;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含义、特征及主要业务及其他非银行机构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券经营机构
第二节保险经营机构
第三节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四节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重 点: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含义及业务
第八章 金融市场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金融市场的特征、分类和机构, 了解金融市场的特征、分类和机构,掌握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金融工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效能,能够根据金融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解释与分析影响金融市场变动的因素,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基础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
重 点: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货币市场及各子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及各子市场的运作与发展
第十二章 风险管理概述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风险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风险的分类及含义;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技术;风险管理的成本。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险及其分类
第二节风险管理概述
第三节风险管理技术
重点:风险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金融风险转移策略的分类;套期保值策略的原理;风险转嫁策略的原理及利用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风险转移策略与远期类合约
第二节保险、期权类合约与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第三节组合投资与金融风险转移策略
重 点:套期保值策略的原理利用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金融压抑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析并掌握金融改革的必要性。理解我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及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监管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第三节 金融监管内容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重 点:金融压抑 金融发展
第十五章 货币供需与均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含义和种类,掌握关于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观点、理论;掌握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理解货币均衡的基本含义,掌握货币失衡的理论模型;了解货币供求的基本原理,理解货币供给均衡的实现及其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货币均衡
重 点:货币需求原理、影响货币需求因素、影响货币供给因素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主要业务。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目标,分析货币政策的特点与效应,理解并掌握货币政策的运用及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
第五节 货币政策效应
重 点: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业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政策效应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类型及特点,掌握通货膨胀的产生与分配效应以及治理对策,能够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的根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型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及治理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含义及成因
第五节 通货紧缩的效应及治理
重 点: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效应
五、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图
六、教学大纲说明
(一)学习方法
1.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了解理论知识;
2.通过课后的习题联系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由于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对大一学生难度过高,所以略提一下,不详细讲述。
(二)考核方式
1.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2.强调上课过程中,综合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期终考核情况评分。其中平时的课堂表现和期终考核分别占20%,80%。
(三)使用本教学大纲的注意事项
1.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授课时量和具体的课时分配进行适当调整,但由于教学任务的安排,建议不宜进行过多的调整。
2.应特别注意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为主,教师侧重个别辅导,集中讲解。
(四)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1.《金融学》黄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版2000.12
2.《国际金融》钱荣堃主编南开大学版2002.4
3.《国际金融新编》 姜波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 2001.5
4.《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 2001.4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金融、证券、投资类)
2.金融研究;
3.金融理论与实践;
4.国际金融;
5.国际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