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例5
教学案例5
开放课堂 自主体验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六年制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以为坚硬而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随着时间的流逝,朴素美观的陶罐被人们发现后视为珍宝,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片断一: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朋友,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出示挂图)
师:观察这幅画,图上两位朋友的表情一样吗?猜猜它们在干什么呢?也许大家心中还有许多小问号。好,请大家谈一谈。问题一起来看看发生在它们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展示课件《陶罐和铁罐》。
师:故事弄明白了吗?现在请大家自由地阅读课文,并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笔划下来,作上记号,读一读,然后再在小组中评一评,看看谁读得最好?
(分小组阅读课文)(几分钟后)师:请大家推荐小组中读得最好的同学。
生1:我觉得我们小组中的A同学读得很流利。
生2:我们小组中B同学读的最好,特别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出了它们各自的语气。
生3:C同学读得好,特别是第十自然段把时间变换的感受读出来了。
师:那我们就请他们(A、B、C同学)合作把这篇文章读一遍好吗?
(合作读完这篇课文)
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疑问,成为自己探究的切入点,同学们纷纷举手,大胆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好奇心越强,兴趣越浓,思维越活跃,学习也就变得其乐无穷了。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容忽视,所以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善于倾听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乐于表扬他人,敢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的良好品德,而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片断二:
师:老师这儿有陶罐和铁罐的头饰,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现场表演陶罐和铁罐。
(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师:表演之前,我想问大家在表演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1:先要对课文非常熟悉,记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生2:要注意语气、表情跟动作。
师:真不错,那你们赶紧准备吧。
(小组合作表演,师观察小组活动)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演技呢?
(生争先恐后举手)师选一组上台表演,戴上头饰,表演开始。
(表演过程中掌声、笑声不断)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是评委,请各位评委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陶罐演得不错,一直微笑着面对铁罐,表演得很传神。生2:我觉得铁罐应当是斜着眼睛看陶罐,因为铁罐是带着轻蔑的神气,轻蔑就是看不起它。
师:那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2登台表演,一片欢笑声)
师:表演得真棒!哪个小组再来试试?
(师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全班一片欢笑声)
评: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表演、评价等形式,将每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学生大面积、全方位地动起来。他们提出的“斜眼看,挥起拳头”是对课文内容的最好诠释,学生能够准确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根据演员的表演开展评说,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案例5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一、前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特点。以让学生自动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为中心,结合体育学科突出四个特点。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小学四年级
1、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2、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3、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4、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A、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B、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A、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B、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C、学生唱一编一跳一练一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A、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B、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C、学生唱、唱→创、创→评、评,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A、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B、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三、案例分析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1)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遵循学生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发展过程,进行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仅起到适时的诱导和点拨;在技能的学习时,不再是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老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经过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学生实践以后教师在点拨,这种循环反复过程,注意老师的点拨要有层次性。开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游戏开始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描述:“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吧”。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有独自飞的,有成群飞的„..仿佛进了鸟的天堂。“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了集合的手势,孩子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小朋友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的样子说:“这两只小鸟迷路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大家很快帮助两个迷路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努力创新,从而在课堂上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补救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都有所得,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3)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随着音乐发出不同动物声音节拍,小朋友们一会儿是踏着沉重缓慢的脚步模仿搬运木头的大象,一会儿又成了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会儿又变成了活跃的青蛙,一会儿又变成了一群顽皮的小猴,有学生喝道“老师!我是孙悟空!”紧接着两手撑地翻起“小筋斗”,引得小猴们哈哈大笑„„通过这一小游戏,把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玩中乐,中乐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各种小游戏的形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教学案例: 在本节课的基本部分进行跳绳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着绳子站着不动,有的学生将绳子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有的学生练习前摇双脚跳非常的吃力,有的学生原地跳的非常好,还有的学生举手说自己已经可以进行行进间跳绳。我就号召同学们从自己的基础练起,按基础的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9—11人为一组,共5组,设立小组长,第一组练习行进间跳绳,也就是边跑边跳;第二组练习原地换脚跳或编花跳或两人一组一带一跳;第三组练习前摇双脚跳或前摇单脚跳;第四组由我亲自带领练习原地的摇绳、起跳、停绳
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了,各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开动脑筋,积极创编,利用绳做游戏。有的三个人一组跳大绳,有的同学指导其他的学生跳绳,还有学生利用绳子几个同学前后一排像小火车似的跑。看到学生们这么高兴的进行练习,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进行夸奖与鼓励:“你真行!”“跳的真好!”“真不错!”“是不是还可以这样?”“在试试看,好吗?”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他们活动得愉快、轻松、自信积极。下课铃打响了,他们仍兴致勃勃,对我说再给他们几分钟时间。
评析:
此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针对学生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自己的基础练起,按基础的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第一组练习行进间跳绳,也就是边跑边跳;第二组练习原地换脚跳或编花跳或两人一组一带一跳;第三组练习前摇双脚跳或前摇单脚跳;第四组由我亲自带领练习原地的摇绳、起跳、停绳。
分小组的群体活动,是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小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要进行各种交流,还要互相配合进行各种活动,这实际上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缩影。两人一组一带一跳、三个人一组跳大绳练习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使每个学体验到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让学生亲自体验活动的感受,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
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中队学生的主体言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例如“你真行!”“跳的真好!”“真不错!”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
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的分组练习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平等、信任、双向情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了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索者和设计者。能使师生共享教学乐趣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本课选自六年级体育教材《原地投掷和障碍跑》。课的开始)开始部分* :在一曲激情豪迈、节奏感强的军歌《当兵的人》伴奏声中,进行队列、游戏、徒手操三项内容的准备活动。学生在乐曲声中感受着军人的豪情和朝气逢勃的精神风貌,从而以斗志昂扬的情绪状态进入军训操练———投掷“手雷”练习和障碍跑教学中。军训过程)基本部分* :分成人数相等的男、女生各两个“班”进行攻城)原地投掷手雷* 和送“弹药”上前线)障碍跑* 两个内容的操练。要求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发挥军人特有的勇敢、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果断、严肃认真的作风,同时在操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最佳的角度把手雷攻入对方城区,以最快的速度送“弹药”上前线。课的尾声)结束部分* :在欢快、喜悦的《打靶归来》歌声中圆满结束军训任务)教学内容。案例评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较为枯燥的田径投掷项目。教者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把它创设成一个以军营军训为线索的教学情境,围绕“激趣—展趣—持趣”组织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配以适宜的军歌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尽快地进入“角色”,在尽情的“玩”中入趣、入情、入境,逐渐从“玩”的心态向有意主动的学习过渡,使这堂课达到“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
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会学,融“快乐体育”于教学中。同时在创设军营情境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体现了“育体就是育人”的教育思想。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体育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技能,更要让学生身心愉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去获得知识、增进健康。情境教学法便是这一主旨的体现之一。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第三篇:案例教学
一 中国“芯”
他是抱着一腔热血归国创业的学子,却凭着学以致用的平凡心态,仅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便书写了一个中国奇迹。邓中翰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占据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这种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第一枚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被三星﹑飞利浦﹑创新科技﹑富士通﹑罗技﹑联想﹑波导﹑TCL﹑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让世界第一次认识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芯片的厉害!
2011年夏,邓中翰走进索尼会客室,接待他的是索尼的一位主管。邓中翰此次去日本的目的是推销新研发的芯片星光一号。
邓中翰向索尼的那位主管刚说完自己是从北京来的,想卖图像处理等方面的芯片,这位主管就说:“我们索尼有几千项这样专利,是这项技术的鼻祖。如果你想学的话,可以看看我们的展览和产品,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听你推销产品,我们还有其他会议。”本来约好了一个小时的见面,结果只持续了5分钟。邓中翰感到委屈,但是,出门时,他说:“I will be back!”
回国后,邓中翰将这段经历讲给全公司的人,说:“我们一定要打进索尼!”作为新兴领域,多媒体芯片并没有
突出的领导者。在经历了起初的一系列困难后,性能优异﹑集成度高﹑能耗低﹑传输速度快的星光一号终于被三星﹑飞利浦等国际品牌采用,成为第一块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然而,最让邓中翰扬眉吐气的是,2005年夏天,索尼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运行的正是中星微的星光五号。
现在,罗技﹑索尼等都已是中星微摄像头芯片的大客户,斯普瑞特(电信公司)等已是中星微移动新片的客户,中星微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芯片市场上以60%的市场份额绝对领先。(出自《思想力》——张京成,李兴伟主编)
二 思考讨论
1.“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个口号鼓舞了无数青年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邓中翰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你能在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2.从这些人身上,你能发现那些值得你学习?
3.在新时期下,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地方努力?
三 案例分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不同。吉鸿昌以慷慨赴死表明自己的爱国决心,陈嘉庚以倾囊兴办教育的方式体现自己的爱国情感,焦裕禄以一心为民的实践行
动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邓稼先以默默献身国防建设来实现自己的报国志愿。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则应该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促进国家科技进步。邓中翰留学回国,克服困难,用它的知识和才能开辟出了一条广阔大道。为国家技术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以国家的强大为己任,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展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 教学建议
1.案例通过邓中翰技术创新成功的故事鼓励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勇于创新,为国家富强作贡献。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多介绍关于我国目前自主知识产权较为落后的现状。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其意义和价值。
2.当然,像邓中翰一样的成功技术研发者还有很多。教师和同学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尽量罗举!
3.此案例可用于第二章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四篇:教学案例写作知识
教师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也随着师资培训的日益凸显,教学案例这种培训教师的新方式正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各地撰写、运用案例之风悄然兴起,正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在新课程改革之时共同的“新宠”。由于已有的教师教育传统中缺少案例教学方面的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的理论中也鲜有这方面的论述,所以教育界对案例虽抱有高涨的热情,但大体还属于探索阶段。尤其是目前在新课改实验中,广大实验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时,遇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课程操作的方法,往往感到茫然和困惑,实验一年了进行经验总结时,要求教师撰写富有特色的案例,而教师提出有关案例的问题,如:什么是案例?案例的特征有哪些?怎样撰写案例?针对教师对案例不甚了解的情况,我们去探索、分析、思考,在甄别中萌生,在评论中完善,使案例真正走进教师教育教学的殿堂。
一、何为案例
1、案例的含义
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况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
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2、案例的特征
总的来说应具备这样的特征:
A、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B、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C、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的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D、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臵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E、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F、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二、为何要学习案例?
第一,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在开展各种教育教研活动时,有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教研课题,特别是令人兴奋的亮点,独特的风格,精彩的教学片断等,需要描绘下来,以提供给其他教师的信息,这样我们就需要一起研究案例这种新生事物。
第二,案例因为是对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其中一般都包含有学校教师或学校管理者面对的一项决策、一个挑战、一次机会、一个疑难问题或论题。因而它会帮助学习者逐渐步入决策者的状态,经过分析、研究,解决众多不同情境的问题,增进自己的教学或管理能力。
第三,案例也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可考察学习者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并形成一定的理论视野。
第四,案例学习常以讨论的形式出现,这样案例也就成了增强个人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相互合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第五,案例教学非常适宜于处理那些新异的和复杂的情景,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情景极其相似,因而也会促使学习者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如何写案例?
目前,关于教育管理方面的案例已见端倪,而教育教学其他方面的案例尚付阙如,这倒不是我们缺少可作为案例的材料,而是许多教师都不太明了如何才能把典型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写出一批高质量的案例,已成为当今案例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一)为什么要写案例?
首先,新课改实验已经走过一年时间了,如何将对新课程设计的理解与对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有效结合?需要广大实验教师去探索新课程,如:合肥市教育局
在新一轮课改中征集新课改中的案例,评选优秀案例,以供大家借鉴。更好地为师资培训做好服务准备工作,也是对实验过程中的研究问题的成果展示。其次,每一位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把事例转变为案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具体来说写作案例对你有以下益处:
其一、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其二、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其三、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其四、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案例写作的一般步骤
对于我国教育界而言,案例教学是一个舶来品,我们要采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参照国外有关案例的基础上,写出富有我们自身特色的案例。
在写作案例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案例应该反映的是一个真实事件,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如:内容具体评点、形式丰富多样、文字生动形象,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但也有部分教师不了解案例的有关格式、不明晰案例的关键所在、不熟悉案例教学,没有掌握案例的撰写具体的要素,实际上,案例也是刚刚接触到的新生事物,需要相互间的探讨,注重在探讨与研究中将案例梳理得更规范、更能反映出要探索的疑难问题。1.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
教师群体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程序:
A、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
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能会涉及到下列问题:案例描述了什么样的问题?涵盖哪些内容?你对这些案例有何认识?在你的教育教学经历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B、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形式上的分析。
在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些案例读起来怎么样?你理解了他要表达的内容吗?从撰写者的角度看,内容表达得清晰吗?案例中描写的细节细致吗?案例中包括了哪些组成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C、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
任何案例都是围绕一定问题展开的,每个教师讲出自己曾遇到的一个问题。这其中,对哪些两难问题予以特别关注,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的提出,是案例形式的第一步。
D、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
比如: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曾开展过一项意在开发师资培训的案例的“师范教育专业知识的伊利斯计划”,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分为10个类别:(1)社会和职业地位;(2)学生的学习动机;(3)家长和学校的关系;(4)管理者和管理;(5)非教学职责;(6)时间调控;(7)学生的纪律;(8)标准化测验或其他形式的测验;(9)适应少数学生的学习需要;(10)用于开发教学材料、教学计划的经费及教师工资,他们围绕这几个类别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案例。这个例子给我们以启示,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免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合,问题之间也缺少一定的逻辑顺序。因而,进行归类、汇总,问题就眉目清晰了。E、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
在写作时,一要考虑界定的问题是否清晰;二要考虑表达方式是否得当,还应注意围绕自己提出的论题有逻辑性撰写案例。
F、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的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2.案例撰写的规范:
我区教师报送上来新课改案例,在撰写时不够规范了,甚至存在误解。案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自身的一些独到的风格和规范要求。
A、使用过去时间。用过去时写的案例,在教学上使用更长一些时间,使得案例作者及教学者都能较为灵活地处理案例中反映的事实与问题,否则要标明写作案例的具体日期;
B、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一是为了行文活泼,二是为了便于读者明确把握有关事实;
C、事实反映要充分。得到的全部有关事实都应该包括进去;
D、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如果是以学校或教师等真实姓名(名称)编写的案例,应该在案例标题的脚注中说明材料的出处;
E、核对有关数据。案例中列举出的所有数据都应该经过仔细核对,保证准确;
G、附表和附录。表格、图表,其他格式化的制表或地图都可以作案例中的附表。如:屯溪路小学某教师一篇案例:“护蛋”行动——体验作文教学案例,整篇案例属于叙述性案例,在正文的附录就有学生通过对保护一周鸡蛋行动中的心得体会,以日记形式呈现出来。3.案例的格式
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录式,另一种是条列式。
实录式: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讨论的问题。这种形式的案例一般放在案例教学稍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它缺乏足够的背景介绍,问题的陈述也是隐含在事实材料之中的,因而理解和掌握都有着一定的难度。
条列式: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评论等部分排列起来。
还有一种案例格式,虽然没有将背景、问题、解决方法明明白白地以标题的形式反映出来,但大体是涉及到这些方面的,这样的案例是以两部分内容的形式出现的,一部分是教师的自述,另一部分是他人的评论
(三)案例研究报告的格式
1、背景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或研究场景的客观描述。
2、指定问题。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注重过程的完整、细节的描述,适当运用图像、数据,具有可读性,语言简洁、生动,注重现场观察、深入访谈、教师对话、教师组织活动的实况资料。
3、分析与诠释。分析问题的成因,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经验教训做理性诠释。
4、开放式讨论。作为“当局者”对具体情景的分析,做出选择的方案,自己的实施计划,以及引发的思考。
四、案例写法类型探讨
从我区推荐上来的150多篇案例中,经分析、归纳教师在案例类型上存在不同程度模糊不清现象,有待推敲和商榷。笔者经分析粗略地作一下归纳,新课改案例大致概括为:
A、专家访谈:课程改革专家和实验教师在讨论有关课程实施过程的一些问题相互交谈。
B、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撰写相应学科的教学设计,贯彻课标的要求,记载课堂教学的思路、教学理念。
C、特色案例:教师抓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截选教学片断,再进行赏析,以生动的笔触,描述课堂上的新气象。
D、教学评析:对精彩教学片断和典型问题进行评点与剖析,以引人思考。E、教学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优点及不足进行总结、思考、帮助改进教学方法。
F、专题论坛:专家、教研员、教师一起座谈、讨论课题,课堂教学评点、专题研究,用叙述性的文字来表述出来。
五、案例教学的研究反思
案例是先行者为后来者树立起来的坐标和书写的启示录,是理念与实践。如盐溶于水的鲜活文本。案例教学研究很有价值的:
1、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中介,作为语文教研工作者要深入实践探索;
2、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
3、不仅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也是新的教学理论、技术、方法的生长点;
4、关注学校、师生、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学的交互;
5、可以激发教师对实践问题做出的多样化的理论解决,可以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6、创设了教师与研究者合作研究的平台。
第五篇:音乐教学案例
竖着唱?横着唱?
-《大树妈妈》音乐教学叙事
莱西市日庄镇院里小学
李绍萍
背景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一课 表演歌曲《大树妈妈》。
曾经有一首歌叫《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没想到当了近十年专职音乐教师的我,不经意间,却被教材撞了一下腰,且获益非浅。
那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教学内容是学唱并表演《大树妈妈》。尽管这套新教材我已于一年前用过,但为了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临上课前,我还是很认真的看了一遍备课方案,并欣赏了一遍歌曲录音,这一听可把我听傻了。去年教学时,由于没有音响资料,我很自然的按照课本中编印的先唱完第二页的2句歌词,再唱第三页上的2句,而这次磁带上听到的却是照第二页上一句再第三页上一句这样横的顺序演唱的(教材编印的方法是第二页上2句,第三页上2句,并把每页上的2句分别用弧线圈起来指向一组图案)当时我第一反映就是糟了!我误人子弟了。但是,当我听完录音后却觉得它的演唱还不如我的处理,又听了一遍,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从教近十年来,从未对教材歌曲的创作产生过怀疑的我,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首歌曲。我反问自己,当初我看到这首歌曲时,我为什么会选择竖着唱呢?答案很快就有了,那是教材编排强烈的视觉效果的影响、诱导和习惯势力的驱使。那么我这样竖着唱有没有道理呢?我又视唱了一遍歌曲,发现歌词横着唱和竖着唱都可以,语意都通;从旋律进行来分析,这两种演唱它的旋律进行也都是可以的„„
案例描述:
这正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好时机!此刻,我已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我来到音乐教室作准备,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又开始了愉快的四十分钟。当我完成基础训练,导入《大树妈妈》一歌时,我故意让孩子们先集体朗读歌词,我想看看孩子们的第一反映,果然不出所料,他们非常“顺理成章”地按竖的编印顺序朗读,于是,在学生基本能唱歌曲的时候,我请学生欣赏歌曲录音。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段实录:
师:“小朋友,下面我们听听磁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演唱这首歌曲的,好吗?” 生:“好。” 师放录音,生欣赏
听了一半,就有小朋友开始窃窃私语,并有几只小手大胆的举了起来,更有大胆的开始嚷嚷:“他们唱的跟我们不一样。”
师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等欣赏结束,师问:“你觉得谁的演唱更好听,为什么?” 王成同学:“是我们的好听,他们这样唱转换太快,不好。”
王欣同学:“我们演唱的比较通顺,先‘托’再‘摇’,所以小鸟就睡着了。” 王福临同学:“我们演唱时很押韵,字对称,先‘多’再‘少’。”
陈诺同学:“先‘对着唱’,然后风雨来了,再把‘雨伞’撑开,从前到后有一种规律的再唱。” 师:“有没有反对的同学呢?”
王小园同学:“课本是大人编出来给我们小孩学习的,他们不会错。” 王福临同学:“万一它是假冒的,我们也要学习吗?” 很多同学:“不会假冒的,假冒的不会登在书本上。” 师:“那么你们觉得他们的演唱有没有一点道理?”
邴依依同学:“歌词是按我们演唱的好听,旋律是按他们演唱的好听,他们的演唱有高低变化很明显,好听。” „„
师:“好,那就在老师的伴奏下,按你们喜欢的顺序演唱吧!”
点评案例:
尽管这一片段的教学,前后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我知道,这次事件,对于我以及我的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都将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转折点:
一、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的教材观
面对新课程,我们只有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个教例使我真正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教材的奴隶变成教材的主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我明确自己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促进者、发展着、创造者,也将改变我的孩子们对教材、教师的盲目崇拜和迷信。
二、从教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新的课程意识
通过这次事件,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课堂教学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这一深刻含义。让我充分利用了“新课程为教师留下的发挥无限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空间”,从教案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解放手脚,变按“程序”上课为“随机调控”,真正实行开放式教学。这一节课,使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在实践中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出充分的空间,树立新的学生观
“你觉得谁的唱法更好听?”我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感受、讨论,进行非指导性学习,就是为了尊重学生欣赏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多样的演唱趣味。这种探究性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使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活动的特点和音乐课程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