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共5篇)

时间:2019-05-15 03:5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

第一篇: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

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

一、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音乐教学

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启蒙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认识水平较低,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遗忘等问题,从侧面上印证了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性与困难性。在漫长的学琴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艰深的钢琴演奏技巧,还应充分了解构成音乐的最主要的基本元素,理解音乐思维所应用的音乐语汇、语言和语法,包括音阶、旋律、和声、复调和曲式等知识。除此之外还涉及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提高的不只是钢琴技巧水平,在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音乐思维能力上都有所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又反作用于学生的钢琴演奏水

二、钢琴教育启蒙阶段培养音乐能力的目的和内容要素

随着现代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钢琴教学体系的建立,钢琴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产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全新的音乐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如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蒙台梭利音乐教育体系和铃木教学法,等等。他们本着用音乐教育来培养人、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更强调以音乐为本体对孩子们进行乐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钢琴教育启蒙阶段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教育,将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课题列为重中之重,并对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和演奏技能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训练。也就是说,在钢琴教育启蒙阶段,教师就应该思考怎样使学生利用这些技术要素来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在音乐心理学范畴中,音乐能力主要包含五项内容,分别是音乐情感、体验能力、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的运动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想象能力。

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又称音乐感受力,即乐感。这种能力是相对于自然情感体验能力而提出的。所谓自然情感体验能力,即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内化的能力,而主观内化这一过程的产物,即是人类的感情,包括喜、怒、哀、惧等。在音乐范畴内,自然界客观事物被指代为音乐事物,音乐情感体验能力的基本特征就是对表现某种音乐内容的体验,这种体验正是情绪体验,这一点与自然情感体验能力的产物不谋而合。达尔克罗兹认为,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可见,培养儿童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其自身的音乐修养,更是增加对生命的感悟,达尔克罗兹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学生音乐情感能力的客观必要性。举一个实例:学生学习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时,教师应该通过反复弹奏,对比这两个和弦的色彩,询问学生听到两个和弦后的不同感受。由于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大多处于前运算时期,因此对于抽象感受的表达可以由具体的事物替代,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大三和弦像晴天,小三和弦像阴天,通过直观的天气变化来增强孩子对两个和弦色彩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学习钢琴音乐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钢琴学习的核心内容。

三、钢琴教育启蒙阶段培养音乐能力的原则与方法

由于钢琴学习的复杂性,决定了钢琴教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任何层次的钢琴教学都要不可避免地面对钢琴启蒙教学任务。如何使钢琴启蒙教育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是钢琴启蒙教学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启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著名瑞士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识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至七岁左右);具体运算阶段(七岁左右至十一二岁);形成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后)。从中不难发现,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拥有符号和模仿能力以及直觉思维的能力。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模仿成年人做一些事情,对于一件事情的表面现象能够作出一定反应,从一种特殊的情况推到另一种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的事情,逻辑思维还没有出现。因此启蒙阶段的钢琴教学应主要以模仿、联想的手段进行。

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模仿、联想的教学手段又要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在游戏中让儿童体会到钢琴音乐之美。精神分析学派学者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提供儿童发泄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和途径,使心理得到补充。因此钢琴教师在教授启蒙阶段的琴童时,应以学生为前提,以钢琴音乐为媒介,情感体验为目的,辅以鼓励等手段,进行具有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的钢琴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启蒙阶段儿童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及培养音乐能力的内在要求,笔者将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教学划分为三项内容:音乐欣赏、韵律活动、歌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三项内容往往同时进行,不分先后。音乐欣赏音乐的学习从聆听开始,聆听可以培养儿童的乐感和听觉能力。

第二篇:儿童钢琴教育探究范文

儿童钢琴教育探究

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所淘汰,家长总是利用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特长的学习。因钢琴的特殊性,很多家长就迫使自己的孩子进行钢琴的学习,在西洋乐器中,钢琴具有“乐器之王”的称号。钢琴具有特殊的气质,高雅、大方、古典。也正是因为这些气质,钢琴得到了家长的青睐,导致掀起了一场钢琴热。

一、儿童“钢琴热”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物质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之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各城市出现的关于钢琴的培训中心越来越多,学习钢琴的人数也逐渐的增多,在学习钢琴的人群中,学习主体主要为儿童。

(二)精神生活的需求

在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追求中,琴棋书画是追求的主要目标。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的丰富。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成为世界钢琴生产大国,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为了将艺术素养进行培养,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进行特长的培养,而钢琴就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特长。

(三)培养生活技能的要求

根据科学研究显示,钢琴的学习不仅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还能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记忆力,钢琴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说具有很多的积极作用。

二、儿童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钢琴的学习中,要想将钢琴作为一个独特的特长,不仅仅要有好的启蒙老师,还要求孩子有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天赋,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将这些条件全全具备的概率非常的小,很多在钢琴的学习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的盲目行为,孩子没有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儿童都是在家长的逼迫之下进行钢琴的学习,孩子本身没有学习钢琴的兴趣,也不具备学习钢琴的天赋。但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孩子在百般痛苦中进行钢琴的学习,最后带来两败俱伤的后果。

(二)钢琴师资的问题

在现在的“钢琴热”现象中,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也就导致了钢琴老师短缺的问题。随着“钢琴热”现象的出现,钢琴考级的要求和规则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对钢琴老师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老师的素质对儿童的学习有非常的影响力,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之下,很多教育机构进行钢琴老师的培训,很多老师在经过培训之后还是存在的一些缺陷,这也就导致了钢琴老师教学水平不合格。

(三)基础差,功利心强,学习半途而废

在素质教育的的需求之下,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对孩子的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特长教学只是为孩子的未来前途打基础,为孩子的竞争能力加筹码。

三、儿童钢琴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家长的鼓励

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应该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端正钢琴学习意图,功利心不要太强

端正家长的思想,孩子学习钢琴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素养和能力,并不是必须要让孩子获得什么荣誉什么奖项。家长应尽可能的不让孩子参加过多的比赛,增加孩子的负担。

(三)脚踏实地,不以为的追求考级

在现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家长的虚荣心逐渐的增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目得就是为了考级,在家长虚荣心的促使之下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考试。让孩子创造力、思维能力都予以抹杀,造成人才的浪费。钢琴的学习应该脚踏实地,慢慢的学习,享受钢琴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齐霞.浅谈儿童钢琴教育[J].音乐时空,2012,(6):128,119.[2]由当前“钢琴热”现象谈儿童钢琴教育[J].华章,2009,(21):106,110.[3]王晓佳.儿童钢琴学习兴趣调查与研究――以温州儿童钢琴教育现状为例

第三篇: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

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

郑晓丹

(枣庄学院音乐系 山东枣庄 277100)

【摘要】本文在概括儿童钢琴启蒙教材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五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优缺点,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习对象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教材或是几种教材搭配在一起使用。

【关键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比较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使用现状

钢琴已逐渐成为儿童学龄前教育的首选乐器,当下学钢琴的小孩越来越多,开始学习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就对钢琴的启蒙教育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儿童启蒙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基础巩固。在钢琴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教材选择将给兴趣的诱发提供良好的客观基础。笔者曾对我们当地琴童做了详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们当地儿童启蒙所用的钢琴教材主要是以拜耳、哈农、汤普森为主。这些教材经历了许久的时间检验,对于提高儿童钢琴弹奏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但是对于提高儿童钢琴学习兴趣,丰富儿童音乐感受能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而且,这些教材的内容选择、编排形式,与儿童喜欢的乐谱类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教师只凭自己教学习惯,而没有专门研究儿童心理特征,来选用适合他们的启蒙教材。很可能教材就成为扼杀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另一凶手。

二、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分析

作为钢琴老师到底应该如何为选择小朋友的启蒙教材呢?在选择钢琴启蒙教材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面对的学习对象多为幼龄儿童,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此阶段儿童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的差异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下面我们常见几种启蒙教材做一下具体的分析,以帮助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做出选择。

1、《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

约翰•汤姆森编著的《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是钢琴启蒙阶段的优秀的钢琴教材之一,也是我们目前最常用的教材之一,它充分的展示了图文并茂、有趣易学、循序渐进、分级分类、整体教育的特色。它采用中央c入门法学习五线谱,每册都有各自的书写练习和复习曲目,第一至三册针对初级程度,后两册程度有所提高,强调一点一点的设置教学内容,就有较强的连续性、渐进性。书中选用了多种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乐曲,大大增强了学习者的兴趣,并且含有大量的插图,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对提高儿童的演奏技能,培养乐感,提升音乐的理解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年龄相对较小的初学者这套教材是十分有必要的。

2、《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由费迪南德•拜厄编著,其内容分为四部分:(1)音乐入门知识。(2)相关的触键准备练习。(3)技巧渐进的双手练习(从第12到109首)。(4)附录,主要由基本练习和24条大小调音节构成。全书重视技术的训练,结构内容和进度安排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是也有严重的缺陷:(1)教材开始一直是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直到第54首才出现。且受的位置在开始时固定在五个音上,手在键盘上活动也受到一定的束缚。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的间隔太长。(2)教材中几乎无专门断奏训练,教材的后半部分难度加深有些过快。(3)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复调性的练习涉及少。教材内容更偏重于技巧性的训练,对培养学生抒情性、歌唱性的弹奏有所忽略。

3、《小宇宙》

由巴托克编著的《小宇宙》是二十世纪音乐母语教材,是一套体系性的练习曲集,被公认为不朽的现代钢琴启蒙教材。题材极其广泛,最大限度涉及初学阶段所有问题,是一部极为科学系统的启蒙教材。主要体现在 :(1)结构内容和进度安排上,首先这本教材不像《拜厄》开始局限在C-G音,第一册就已发展到两个八度,较早出现黑键。其次,在读谱方面,教材开始使用大谱表,高低音谱表同时出现,较早引入临时记号和调号。在

技巧安排上,先从单音连奏开始,断奏和双音、和弦分别在二、三册才出现,而音阶的弹奏在第四册才出现。在节奏训练上,不仅有常用拍子,还安排一些复合拍子,某些进度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系统性。(2)教材选曲的音乐性、趣味性:整套教材的创作都非常注重音乐性。内容丰富多样,复调训练贯穿始终,大量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风格密切。趣味性更多的是在音乐本身,体现在乐曲中各种复调手法的运用融合。虽然这套教材非常好,但由于其采用现代音乐语汇,由此产生的独特音乐效果,与我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传统音乐相差甚远,所以在我国尚未普及,不过笔者认为这套教材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多接触一下,哪怕是有选择的弹一部分也是很有必要的。

4、《我和我的钢琴》

《我和我的钢琴》共五册,由沃特曼编著。教材进度不快,难度不深,音乐内容却很全面。包括《四手联弹》两册、《钢琴课入门》两册和《为琴童而作的乐曲》一册。(1)《钢琴课入门》以认识乐谱为重点。课程编写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形式。乐理的讲授配有专门联系巩固,基本触键练习中提供最详细弹奏方法,触键的动作过程用文字详细叙述,使启蒙者得到最具体的指导和提示。有趣味性很强的乐理小测验,还有内容丰富的综合测验。(2)《为琴童而作的乐曲》是前者延续,通过弹奏乐曲来复习前者的音乐知识,享受学琴的快乐。(3)《四手联弹》与前者难易程度相同,可以互相搭配使用。以四手联弹的形式使学生提高相互协作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琴的热情和兴趣。

5、《钢琴课》

《钢琴课》由沃特曼与海屋德编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点是在技术上打基础。系统地学习音阶、琶音。技术训练的目的明确,方法科学,同时还还带有很强的趣味性。(2)教材中的乐曲都带有标题,形象鲜明,符合儿童阶段性特点。(3)教材中对教师、对家长,对学生都有各自具体指示,非常清楚明白地告诉每个人应该怎样去做。(4)掌握儿童心理,以鼓励为主,每堂课打分。本书在钢琴教学方法方面也有许多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对解决我们国内的钢琴普及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够全面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帮助。

这两套教材不像前三种教材那样常用,但对于启蒙者来说,却是相当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它们搭配小汤姆森使用,也可结合拜厄,作为其前半部分的补充练习。

通过具体分析,能清楚看出我们常用启蒙教材的优缺点。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教材或是几种教材搭配在一起使用。以最大限度解决好学生们在初学阶段遇到的问题,积极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良好的演奏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费迪南德•拜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约翰•汤姆森.汤姆森基础教程[M].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3】巴托克.小宇宙[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4】沃特曼.我和我的钢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5】沃特曼

海屋德.钢琴课[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作者简介】

郑晓丹,枣庄学院教师。

第四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漳州市龙师附小 施婧 发表时间:2011-10-11 9:37:54 访问次数:1287

新课程十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灌输为主,过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情境等条件,指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探究方式,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探究、懂得探究的能力。

一、民主对话,平等交流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大胆地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具体地讲,教师与学生要真正建立起爱生尊师、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能给予学生具有安全感的、愉快的、和谐的感受。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才会被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问题。我不急于展示答案,而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议将瓶子推倒,水流出来就可以喝到了。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样太浪费水了,课文中有一句“瓶子里的水不多。”又有同学提出用吸管,对于这种童话式的想像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用“荒唐”两个字来否定,因为这样的思维方式与学生的年龄是一致的。很快有学生提出看法,认为现场没有吸管,或者乌鸦不会用吸管。这样,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论证问题,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必要条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导语情境、问题情境、争论情境等,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有效探究和意义建构,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

1、创设导语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情感。导课是整个教学的前奏、序曲,要在学生心里形成良好的心里定势,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上课时,教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性纷纷被调动起来了,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学习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生活中的缩影,通过导语设置,还原生活,让课堂显示出活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探究。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欲望。教学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活动、表演、游戏、剪纸、现场辩论、听故事复述、看投影片、看录像带等情境。但必须做到所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力求生动有趣,能引导他们的情感。力求提高他们辨别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审美能力。如果情境复杂可以分步演示,分步讲述。

3、创设争论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我提问:“你认为乌龟和鲤鱼谁说得对?”。课堂很快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我没有简单评判对错,而是让学生就该问题展开讨论,鼓励相互质疑、相互辩驳,在辩论过程中找出各自的问题所在,最后老师才明确“乌龟和鲤鱼讲的都是片面的”。

三、尊重个性,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独特理解,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鼓励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文化中的精髓,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里的“因材”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教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潜心挖掘探究资源,精心设计探究性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篇课文有多种读法,也很有可能出现多种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如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看图,展示学生的不同的观察能力;可以通过品词析句,展示不同的理解能力;可以凭借想像,展示思维的个性;可以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展示设计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个性。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的理想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二是因“学生”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法选择要因人而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又要考虑整体能力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都不一样,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见解,进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学习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所需要的帮助不同。新课程尤其强调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如在教《小松鼠找花生》(一年级上册)之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情况作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因材施教。任教的班级学生情况各异,对于一部分有着丰富的耕作生活体验的农村的学生来讲,他们亲眼见过花生长在根部,甚至种过花生,对他们讲授花生长在哪里显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对于城市的老师和学生而言,像小松鼠一样以为花生长在枝干上,他们有着小松鼠同样的困惑,教师的详细讲解也未必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因为他们缺乏农村的生活体验。我曾经尝试让农村学生来当小老师,由小老师来讲解提出“花生长在哪里”的问题给大家共同探究,最后由小老师讲解花生的种植知识和过程,这样既增强了农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通过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之后,有针对个别探究欲望特别强的学生提出的“怎样种花生,能不能自己种”的问题,小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在学校实践小花圃里种上花生,慢慢观察花生的成长变化,直到植物的根部长出花生。这样,既使学生对《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有着特别深刻的印象,有获得了真实的种植花生的知识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要用惟一的标准来禁锢学生思维,而是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要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敢于探究,学会探究,完善探究。

四、学会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探究。通过优化小组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学会交流。如在《小伙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精神,把合作、互助的精神表现出来,我精心安排,把《小伙伴》编成一个话剧剧本,请几个学生分别扮演“维加”、“玛莎”、“安娜”、“安东”,一位同学当报幕员,讲述春游发生的一个故事。小伙伴在吃午饭的时候发现“玛莎”不小心在路上把面包和矿泉水丢了,没东西吃了你说怎么办呢?几个小伙伴演员上场,有批评讽刺、有责备同情,但都不能真正帮助“玛莎”。最后,“安东”二话没说,把自己的黄油面包掰成两半,把大的放在了“玛莎”手中。“玛莎”热泪盈眶,非常感动,话剧呈现出高潮,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堂课的设计在表演前需要小演员门的排练合作,表演的时候又是突出合作互助的主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互助合作。通过学生的互助合作,使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讨论的意识更加强烈,使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导语、新课程十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灌输为主,过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情境等条件,指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探究方式,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探究、懂得探究的能力。

一、民主对话,平等交流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大胆地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具体地讲,教师与学生要真正建立起爱生尊师、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能给予学生具有安全感的、愉快的、和谐的感受。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才会被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问题。我不急于展示答案,而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议将瓶子推倒,水流出来就可以喝到了。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样太浪费水了,课文中有一句“瓶子里的水不多。”又有同学提出用吸管,对于这种童话式的想像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用“荒唐”两个字来否定,因为这样的思维方式与学生的年龄是一致的。很快有学生提出看法,认为现场没有吸管,或者乌鸦不会用吸管。这样,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来探究这个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论证问题,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必要条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导语情境、问题情境、争论情境等,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有效探究和意义建构,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

1、创设导语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情感。导课是整个教学的前奏、序曲,要在学生心里形成良好的心里定势,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上课时,教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性纷纷被调动起来了,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学习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生活中的缩影,通过导语设置,还原生活,让课堂显示出活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探究。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欲望。教学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活动、表演、游戏、剪纸、现场辩论、听故事复述、看投影片、看录像带等情境。但必须做到所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力求生动有趣,能引导他们的情感。力求提高他们辨别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审美能力。如果情境复杂可以分步演示,分步讲述。

3、创设争论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我提问:“你认为乌龟和鲤鱼谁说得对?”。课堂很快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我没有简单评判对错,而是让学生就该问题展开讨论,鼓励相互质疑、相互辩驳,在辩论过程中找出各自的问题所在,最后老师才明确“乌龟和鲤鱼讲的都是片面的”。

三、尊重个性,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独特理解,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鼓励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文化中的精髓,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里的“因材”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教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潜心挖掘探究资源,精心设计探究性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篇课文有多种读法,也很有可能出现多种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如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看图,展示学生的不同的观察能力;可以通过品词析句,展示不同的理解能力;可以凭借想像,展示思维的个性;可以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展示设计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个性。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的理想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二是因“学生”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法选择要因人而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又要考虑整体能力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都不一样,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见解,进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学习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所需要的帮助不同。新课程尤其强调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如在教《小松鼠找花生》(一年级上册)之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情况作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因材施教。任教的班级学生情况各异,对于一部分有着丰富的耕作生活体验的农村的学生来讲,他们亲眼见过花生长在根部,甚至种过花生,对他们讲授花生长在哪里显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对于城市的老师和学生而言,像小松鼠一样以为花生长在枝干上,他们有着小松鼠同样的困惑,教师的详细讲解也未必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因为他们缺乏农村的生活体验。我曾经尝试让农村学生来当小老师,由小老师来讲解提出“花生长在哪里”的问题给大家共同探究,最后由小老师讲解花生的种植知识和过程,这样既增强了农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通过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之后,有针对个别探究欲望特别强的学生提出的“怎样种花生,能不能自己种”的问题,小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在学校实践小花圃里种上花生,慢慢观察花生的成长变化,直到植物的根部长出花生。这样,既使学生对《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有着特别深刻的印象,有获得了真实的种植花生的知识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要用惟一的标准来禁锢学生思维,而是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要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敢于探究,学会探究,完善探究。

四、学会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探究。通过优化小组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学会交流。如在《小伙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精神,把合作、互助的精神表现出来,我精心安排,把《小伙伴》编成一个话剧剧本,请几个学生分别扮演“维加”、“玛莎”、“安娜”、“安东”,一位同学当报幕员,讲述春游发生的一个故事。小伙伴在吃午饭的时候发现“玛莎”不小心在路上把面包和矿泉水丢了,没东西吃了你说怎么办呢?几个小伙伴演员上场,有批评讽刺、有责备同情,但都不能真正帮助“玛莎”。最后,“安东”二话没说,把自己的黄油面包掰成两半,把大的放在了“玛莎”手中。“玛莎”热泪盈眶,非常感动,话剧呈现出高潮,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堂课的设计在表演前需要小演员门的排练合作,表演的时候又是突出合作互助的主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互助合作。通过学生的互助合作,使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讨论的意识更加强烈,使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导语、问题、争辩三种情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问题、争辩三种情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上一条:打开阅读的一扇窗

下一条:加深阅读理解 享受阅读乐趣

首页|人事科|党委会|计财科|监察室|德育科|高教科|中教科|初教科|职成科|教育工会|招生办|自考办|督导室|仪器电教|普教室|民办教育|廉政建设|职教中心

主办:漳州市教育局

CopyRights © 2010 漳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03321号

地址:漳州胜利西路118号

电话:0596-2028923 网站维护电话:0596-2959839 网管邮箱:webmaster@fjzzjy.gov.cn 技术支持:浙大网络

第五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小王培好

《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育人功能。而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知识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本人认为,首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教学意识。而要真正实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培育好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本文主要通过在小学科学实验中不同的案例,阐述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为主体”的目标,并从“激发兴趣”、“主动学习、大胆探索”、“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等方面如何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了几十年,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跳不出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怪圈。课堂是由教师支配的,教师让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讨论……等等条条框框都是教师预先定好、划好的,学生只能在框子里打转,任何人也不敢和不能跳出去,跳出去了也要赶紧拉回来,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活动的时间很少。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规定的条目和知识灌输等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能力、态度、兴趣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变革长期来旧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实验目标后,教师应注重突出实验主体的自主性,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自主探究发现事物规律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时空。

例如:在学习《磁铁的磁性》一课时,为了弄明白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我安排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个人研究等不同形式中积极参与设计方案。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磁铁的各部分来吸大头钉、回形针、铁屑等;有的说吸小铁球,看它滚向哪个部分;还有的说用磁铁靠近悬挂的小铁钉,看铁钉靠近哪个部分等等。设计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局限于设计的本身,更会考虑到实验的材料选择、变量控制、步骤先后等。此时,学生想探索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在教学《磁铁的性质》一课时,我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磁铁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本节课注重一个“导”字,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自然规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愉悦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溶解现象》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带了一些糖果。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课上可以含在嘴里,唆着、嚼着„„这样的课堂,学生们经历着准备时的好奇、课堂上的诧异与轻松、课后的反复回味,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方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我不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油、盐、面粉、粉笔末或一些自带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兴趣高昂,人人参与。

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态度应谨慎,不要轻易否定,要给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课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实用性的实验,延续探究;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交流科学小论文和科技小发明,鼓励他们向竞赛活动投稿,递交作品。只有在老师多种方法激励下,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这种热情,让实验探究成为一种习惯。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实践证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彻底改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条做法。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不倒翁》这一课时,本课要求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从而形成了“上重下轻的物体比较稳”这一概念。教学前,我把教材稍作调整,先学习制作一个

不倒翁,然后再一起玩,一起研究不倒翁。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可以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扼杀个性就是扼杀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出色人才的可能。因此,我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一节课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科学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发现快、有较多解决办法的同学,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动手能力较差,反应也较慢的同学,我则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点引导。这样一来,使大家都把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施展了各自的创造才能。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的合作,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验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全小学电话:***邮编:441526电子邮箱:497837117

下载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共5篇)

    在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摘 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除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实验开展阶段性报告八门城镇中圈中心小学 2013年10月 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实验开......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教育论文范文合集

    课堂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中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课堂应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在40分钟里充满生气与活力,相互用智慧启迪智......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直冲校区 吕艺燕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还要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特别是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5篇)

    教学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东升小学 谢锡怀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

    培养儿童英语演讲能力要选美式教育机构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要选美式教育机构 演讲是最能直接展现自己能力的方式,不仅优秀的演讲能给孩子带来自信,演讲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在美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