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民族政策教案

时间:2019-05-15 03:2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民族政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民族政策教案》。

第一篇:八年级民族政策教案

教 学 设 计课题: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个民族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

三、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

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

(1)中华民族: 了解基础知识

(2)少数民族:

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

(3)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 知道我国自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以来就是统一

(5)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及意义: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建立

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 理解中华人民 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做出了贡献 共和国是各族 历了汉唐元明清各朝的巩固和发展 人民共同创立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 的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 知道我国各民 族人民为

(3)抗日战争时期:

(4)解放战争时期:

(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 缔造和发展统 一的多民族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家做出了贡献 通过问题驱动、指导阅读法理 解主要内容

4、阅读与思考:

(1)、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 的?

(4)、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人民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七、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课题:第二课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及关系,知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怎样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梳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及关系→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民族关系上的“三个离不开”→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内涵→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怎样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领会党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团结,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做贡献。

二、教学重点:党的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撰教学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坚持民族平等民 引言:旧中华民族关系状况及原因 导入主题族团结

1、开辟民族平能团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来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 了解我国新型结互助和谐的新型 互助和谐的新时代,建立了新型民族关系。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 了解我国民族

2、我国民族政策的 政策的总原则总原则 理解民族平等

3、民族平等和民族 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 原界的含义及团结是解决民族问 关系,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胡锦涛)。其关系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1)民族平等的含义: 了解民族平等 原则的基

4、民族平等原则的

(2)民族团结的含义:基本出发点和心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 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个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5、为落实民族平等

(1)基本出发点: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本出发点和核民族团结政策,国家 心

(2)民族平等原则的核心: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在政治经济等方面 知道国家为落采取的措施(1)少数民族人民以平等地位和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 实民族平等民 家事务管理(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族团结政策,在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解决本民 政治经济等方 面采取的措施 族内部事务权利的重要举措,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制度)

(3)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促进民族地区发 展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4)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的重要保障)

(5)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教育等社会事业。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 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P26“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 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关系上的“三 认识怎样维护 P27

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继承和个离不开” 民族团结和谐 发扬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 的局面

7、怎样维护民族团 民族团结,多做有利于…,不做…;对伤害民族感情结和谐的局面 的…,要进行…;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要进行…。在学校…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①经济上的发展繁荣

二、努力促进各民族 了解各民族共共同发展繁荣: ②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科技教育,实现少数 同发展繁荣的 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内涵

1、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内涵 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理解怎样加快 民族地区发展

2、加快民族地区发 ①要靠国家扶持。②要靠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③要靠 繁荣展的意义 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④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

3、怎样加快民族地 养少数民族人才。区发展

1、西部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怎样做?

4、保护和发展少数

2、怎样才能实现个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掌握重点问题民族文化

三、阅读与思考:

七、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课题:

第三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对党的民族政策有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教学难点:依法行使自治权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 我国少数民族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 引出主题治 族内部事务的?

1、民族区域自治含义(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了解民族区域自(2)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的地位:解决我国民族问题 的基本政策,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治含义和地位 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首要内容,了解民族区域自

2、民族区域自治的制 治的制度的基本度的基本内容: ①法律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 内容 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以一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域为

(1)建立民族自治地 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方: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级别:三级即自治区、自治州、自 治县。③划分三级行政地位的依据:聚居区人口的多少,区 域面积的大小。④自治区与国家的关系: 各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基 础和条件.(2)设立自治机关: ①民族自治的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②区域自治地方人大主任或副主任应当由区域自治的 本民族公民担任;政府主席、州长、县长由区域自治 的本民族公民担任。民族自治权利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居区建立区域自

(3)自治机关依法行 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自治使自治权: 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自治权有: 了解自治机关依 ①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内部事务。法行使自治权: 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③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④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⑤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⑥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⑦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原因和作用: 理解大量培养少 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自治的关键。民 数民族干部原因 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

二、大量培养少数民族 和作用 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干部 民族区域自治与国家利益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 致的,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个民族管理本民族 理解民族区域自 内部事务权力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民族平等 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完全符合中国国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情和各族人民的愿望,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

具有强的优越性 大的生命里的巨大的优越性:

1、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 大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2、适合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团结。

3、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民的优势。

4、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七、教学反思: 课题第四课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风俗习惯及其形成、重要性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的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践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风俗习惯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风俗习惯及其形成、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我国各民族的风俗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在衣食、饮食、婚丧、节庆、生活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

1、风俗习惯及其形成 引出主体习惯

2、风俗习惯的特点 ①什么是风俗习惯 ②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 ③风俗习惯往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具特点 饮食习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养猪、不食猪肉。服饰特色 丧葬习俗 节庆 禁忌

1稳定性2群众性3民族性4敏感性 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 理解风俗习惯

3、我国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结论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1“保持和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2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①从思想上认识她的重要意义不是个人的小事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群众性和民族性处理不好就会伤害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

②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及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 知道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阅读与思考

③必须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和改革风俗习惯的自由。

3落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的意义 有利民族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请列举不同民族习惯的实例。

2、民族风俗习惯有何特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何意义

3、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问题驱动促使学生阅读理解

七、教学反思

课题第一课

二、尊重和白虎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宗教的特征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我国并行流传的五大宗教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上认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言行上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二、教学重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教学难点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宗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1、宗教的特征社会历史现象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实体。

2、宗教活动与迷信的区别宗教活动是在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基加利进行的诸如拜佛、诵经、烧香、礼拜等活动。迷信则是指神汉巫婆、算命先生等利用封建迷信愚弄群众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而迷信活动依法取缔。

3、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有的民族只信仰一种宗教有的民族信仰多种宗教有的民族的全民族信教。民族认识宗教的形成及特征 知道宗教活动与迷信的区别

二、我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问题具有民族性和群众性。

1、五大宗教并行流传佛教2000年历史、道教1700年历史、伊斯兰教1300年历史、天主教、基督教150多年。

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基本内容①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②不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不歧视信教和不信教的公民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④政教分离政策⑤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 引导宗教团体和人士把爱教和爱国结合起来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逐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5、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6、作为中学生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要在言行中认真贯彻宗教政策尊重各民族合法的宗教活动。二要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从小培养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三要坚决抵制利用知道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实质和出发点 知道作为中学生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阅读与思考 宗教分裂祖国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1、宗教活动与迷信的有何区别

2、怎样正确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3、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

4、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5、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6、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7、作为中学生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通过问题驱动加大阅读和理解掌握基础知识达到知意行统一

七、教学反思

课题第五课 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 回族概况及来源 第 12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回族分布特点回族的形成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回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回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回族的产生及其特有的文化和奉祀风俗习惯 增强对回民族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回族的形成回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难点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回族概况

1.回族的分布特点

2.回族的形成 引言在我国有56个民族的百花园中回族是其中鲜艳夺目的一朵。了解回族的历史及其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增强兄弟民族感情增强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像是意义。1人数相对多9816805人居55个少数民族第三位排壮、满之后居住分布广98℅以上的县都有回族居住生活

3大分散、小集中。回族的形成是历史上中亚、西亚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因经济文化交流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汉族、蒙引出主题 了解回族的分布特点 古族、维吾尔族人等通婚、融合入形成的。早在唐代阿拉伯、波斯商人、传教者、学者、旅游家等沿着“香料之路”“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一部分人滞留中国娶妻生子定居下来。到宋代定居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已有相当规模朝廷专门划出区域供他们居住建起清真寺、开辟公共墓地有的办起学习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子弟学校。13世纪初蒙族崛起因蒙古人西征强行政调来数十万中亚、西亚等地穆斯林东迁中国他们被称为“回回人”。随着元朝统一中国战争的完成回回人分布全国各地从政、经商、屯田、从事手工业 了解回族的形成

二、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

1、回族是一个重视科学和艺术的民族 制造其中以西北、中原及云南为主要聚居地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为回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明代因通婚、信仰伊斯兰教等原因大量的汉人、蒙古族、维吾尔族人融入回回人之中加速了回族的形成。民国政府只允许称为“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经过民族识别运动回族正式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定。

1在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学知识引进中国弧三角法的传入郭守敬大受其益间接推出流传大360年精确度很高的《授时历》。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运算加倍简便促进中国数学的进步。

2在医药学领域五代时波斯人李口著《海药本草》丰富了传统中医药物学的使用范围。“切口排脓”“宽布带高位绑扎止血”“放血疗法”“拔火罐” 知道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

2、回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回族的风俗习惯

天文地理方面元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建议主持修纂《元大一统志》地球仪的制作郑和创造航海之先河第六次行号队航海归来编绘《郑和航海图》 1明学者李贽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明末清初的王岱舆称为与儒家文明对话的第一人。清代状元诗人马世俊流传作品800多首收入《匡奄诗集》清代诗人沙琛著有《点苍山人诗钞》 1语言文字汉语中保留了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2回族姓氏保留了阿拉伯、波斯人的传统明代实行汉化政策禁止使用本民族姓名习惯汉姓汉名取代传统名姓出现了新的姓氏如赛、纳、喇、哈、海、回、冶、铁、韦、岩、等同时使用经名。3特色服饰男子多戴白帽女子多戴盖头。4清真饮食受教规影响不饮酒不是猪肉、血液、自私的和未按穆斯林方式屠宰的畜禽不吃狗、驴、马、骡等动物的肉不吃一切小噢那个凶禽猛兽、奇形怪状、丑陋的东西。清真食品以“性善”“佳美”“洁净”“安全”为原则。5信仰伊斯兰教

1、简述回族的形成和风俗习惯。

2、简述回族科学文化成就和杰出代表人物。掌握回族的风俗习惯

四、阅读与思考 掌握重点知识

七、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 年 月 日

第二篇: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1、《民族政策常识》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

《民族政策常识》在整个课程中位于中间部分,起到承前启下的作用。它是小学民族知识常识与高中民族理论常识的衔接。相对小学的知识要更为抽象一些,而又比高中所学的要更为现实、具体。

本教材共有八个课目,每个课目介绍一项民族政策。每一课目的内容基本划分为七个部分:

引言:放在本课目的题目之前,通过趣味引入或承前启后,揭示本课的基本内容。引言文字精练,具有启发性。

题目:紧扣本课学习内容的主题要旨。阅读与思考:系统地阐述某个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民族花园:根据每个课目的主要内容,陈述一个典型案例或故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整个课目内容。

探究与体验:结合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相关栏目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该主题的相应内容。

讨论与分享:设置相关活动供学生讨论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基本意识。

实践园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和意识拓展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中。

二、主要内容

介绍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及制定这些民族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教材以民族政策常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民族团结作为教育的主线。

本教材介绍到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教学目标

了解党和国家制定上述八个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正确认识与对待党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循并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分2个学年使用,共计4个学期,合计20—24个学时,平均每个学期5—6个学时。每课目教授3个学时,每个学期完成2个课目。

第一课 民族平等政策(上)

教学内容:

民族平等政策 “阅读与思考”和“探究与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特征;理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提高对我国各民族权利平等的认识能力;学会和少数民族同学平等相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的情感,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同“不同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这一观点;树立民族平等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平等。教学重点:

(1)民族平等政策的主要内容。(2)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性。

(3)自觉维护民族平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理解民族平等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自觉维护民族平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什么是中华民族、其构成和分布特点。

炎黄子孙谓之百姓,蚩尤后裔称之黎民,合称黎明百姓,是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和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所有民族的集合,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任一中国人都属于中华民族。当一个人拥有中国国籍时即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和海外华人的总称。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属于社会的公共政策范畴。民族政策,顾名思义,是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实施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在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政策历来是党和政府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特定的统治集团的民族观和他们的利益要求。

2、民族平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是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先进或者后进都一律平等。因为各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有自己应有的位置。

二是民族之间没有优劣、贵贱之分,只有发展上的先进和后进之别,而这些发展上的差距不是天生的。对于发展落后的民族,只要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提供发展的机遇,他们就一定会获得进步。主张各民族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

三是主张民族平等应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在法律上、政治上。

四是主张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根本区别。五是主张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甚至不惜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现实生活中实际形成的不平等。从而实现真正的平等。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

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自觉维护民族平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整个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党和国家制定了民族平等政策,需要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在认同的基础上去遵守和主动实践。学生在了解民族平等政策之后,应当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贯彻,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学会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的同学、同胞。

3、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1)权利的广泛性(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一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享有权利自由)

2)权利的真实性(首先,真实不真实,是同资本主义国家比较而言的。资本主义国家,表面上赋予公民权利,而且花样繁多,实际上因为它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权利主要为资产阶级所享有,人民的权利常以各种借口被剥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其次,公民权利的实际享有,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既有物质条件的积累过程,又有民主制度的完善过程,还有公民意识的提高过程。以选举为例,如果公民不珍惜自己的权利,视选举为儿戏,那么公民的选举权利也就落实不到实处。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公民的真实权利会更充分地落实。再次,正确认识公民权利被侵害的现象。如果一个国家公民的实际权利被侵害,而得不到保护,侵权行为得不到制裁,那么这种权利就说不上是真实的。如果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后,法律主持公道,制裁侵权行为,那么公民的权利就是真实的。我国属于后者。我们要通过法律常识的学习,增强权利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保障自己所享有的真实权利。

3)权利的彻底性。4)权利的完整性。

5)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宪法的一条重要原则。)

4、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政策是我国一系列民族政策的基础,没有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问题不可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研究与体验

按课本“研究与体验”内容进行师生互动,要求学生都动起来,参与交流。

四、巩固练习:教师提出与课上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由学生来回答。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后,归纳本课重难点。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民族平等政策

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

3、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4、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课时 民族平等政策(下)

教学内容:民族平等政策“民族花园”、“探究体验”、“讨论与分享”。教学目标:

1、阐述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制定和贯彻民族平等政策,达成理性认识;

2、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与少数民族同学平等相处,实践所学内容。

3、激发道德情感,导行的教育。教学过程:

第二课 民族团结政策

教学内容:本课时旨在通过教育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教材内容;

3、通过提问、点拨、讨论等方式,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做维护、促进各民族团结的热心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明白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的重要性,做维护、促进各民族团结的热心人。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育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导入

课前全班齐唱《爱我中华》。

教师导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正像我们刚才歌中所唱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鲜花,只有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一起盛开,中华民族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才会春意盎然,满园花香。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我们资兴市有哪些少数民族。

二、阅读与思考

课堂探究一:有同学说:我们要讲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地区就交给少数民族自己去管理,在他们生活有困难时,由政府拨点款资助一下不就行了?

探究思考:说一说你对同学甲观点的看法。你认为民族团结的含义真的就是由政府拨点款资助一下不就行了吗?

教师点拨分析:民族团结是指我国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互相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它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总原则之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对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和汉族是兄弟民族,只有五十六个民族都发展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园才能算是真正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要在政治上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课堂探究二: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页。探究思考: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教师点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团结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课堂探究三:学生阅读教材第11、12页。

探究思考: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民族之祸”?

学生结合教材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归纳作结:因为各民族团结对多民族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发展,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国家的统一甚至生存也难以保障。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个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三、探究与体验

1、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党和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教师点拨分析: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

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

2、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的贡献?除课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提示:孔繁森的事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查找图书报刊资料、观看《孔繁森》影视录像、请有关人员作孔繁森事迹报告等。孔繁森事迹包括: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四、讨论与分享

1、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教师点拨分析: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苏联时期对车臣民族政策有偏差,导致今天车臣要从俄中分裂出去,不断制造暗杀、绑架事件、甚至发动战争。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2、畅所欲言:

A、你们知道“5·12”地震的发生地汶川主要居住的是哪几个民族吗?举例说明全国各族人民是如何“手拉手,肩并肩”,团结一致,共度难关的?在抗震救灾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通过“5·12”汶川大地震,你如理解“三个离不开”?

五、作业与练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在实际行动中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第三篇:民族政策常识教案第六课

第五课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2、能力目标:结合课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对民族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及关心国家大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牢记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并为各民族地区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重点:

1、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3、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党和国家不但确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政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讲授新课:

1、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的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生答后师归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科、教、文、卫等事业还相对落后,与东部差距较大。因此,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先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

2、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引导过渡: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呢? 指导学生看课本,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回答。(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助,要消除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差距,一时难以办到,同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民族经济自身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

主要采取人才支持、援建项目、合资经营、联合生产、联合开发、补偿贸易等方法。(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要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早到因地制宜,区别情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实行多种经营,发展本地的民族经济。(4)同时,国家通过财政、税收、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3、民族花园

阅读课后《西藏50年的经济发展》了解西藏经济发展的过称及成果,从中总结西藏发展的经验。

4、探究与体验 找一找

请你查阅资料,说说我国民族地区有哪些资源优势? 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请你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你居住地区的优势资源是什么?地方政府是如何开发利用的?

5、本课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题 第一题 板书设计:

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

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4、国家通过财政、税收、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讲授新课

1、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生答后师归纳总结:

(1)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

(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4)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过渡: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2、讨论:

为什说“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突出和集中地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了,但与沿海地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继续处理好民族问题的最根本任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在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3、探究与体验

阅读课后秉志院士与雪域高原的将军医生李素芝的事迹,同学们有和感受? 作业布置:

查阅有关本课内容的资料,整理后班内交流。板书设计:

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内地的援助和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民族地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以下问题:

1、发展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2、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3、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4、发展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生回答后师加以讲解。

二、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阅读课后“西部大开发”小材料后讨论

1、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生讨论回答后师归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为什么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科教”先行?

生讨论回答后师归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学生分组讨论:阅读课后“兴边富民行动”小材料后讨论

1、“兴边富农行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兴边富农行动”任务艰巨,如何搞好“兴边富民行动”,对此你们有什么建议?

作业布置:

通过查阅资料完成课后“议一议”。板书设计:

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1、发展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2、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3、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4、发展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课后反思:

第四篇:民族政策主题班会教案

杉阳镇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主 题:班 级:教 师:时 间:地 点:主 题 班 会 教 案

“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

九年级78班

朱祥宽 2016年3月7日

本班教室

“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主题班会教案

授课班级: 九年级78班 授课教师: 朱祥宽

授课时间: 2016年3月7日

一、教学目标:

了解和学习8个方面的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要求:

学习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三、课 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1、民族平等政策;

2、民族团结政策;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4、社会改革政策;

5、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8、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部分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民族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

第五篇: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方面讲话精神

一、福州市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情况

根据2006年专项调查统计,福州市共有82个少数民族村,2个少数民族乡,619个村民小组,共有少数民族户数9992户,少数民族人口38869人。在82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中,畲族村76个,回族村5个,满族村1个。少数民族主要遍布全市7个县(市、区),数散杂居型,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其中聚居最为密集的分布在连江小沧乡、罗源县霍口乡及晋安区日溪乡等地。以畲族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多地处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

二、孙春兰在全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一)要着力推动我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使民族地区尽快赶上全省发展平均水平,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着力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加强社会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加大教育投入,真情关心少数民族贫困户生活,保护和发展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三)要着力维护我省民族关系团结和谐,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和民族工作成就,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和群众基础。她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解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新问题,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不断取得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更大成绩,为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省民族宗教厅王聚仁厅长在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暨挂钩帮扶民族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落实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局,民族工作突出抓推动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工作突出抓依法管理促进宗教和谐,按照“三个紧紧抓住”、“四个牢牢把握”、“两个着力加强”的要求,扎实做好新的民族宗教工作。

(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力促少数民族乡村经济跨越发展

我省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民族乡村经济加快发展是我们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贯彻省委孙书记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三个着力”的要求,积极争取扶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协调争取省直有关部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工程等方面向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群众倾斜优惠。认真做好我省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民委《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衔接。要专题研究相对集中连片的贫困民族地区扶持发展政策,积极与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内司委及时沟通衔接,做好《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工作。二是大力扶持民族乡村惠农项目建设,做好扶持项目筛选论证和跟踪检查工作,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好全省少数民族补助款,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将请各设区市和有关单位的同志座谈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进一步管好用好的办法。配合省直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少数民族自然村道路硬化、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工作,做好2011年造福工程中少数民族群众搬迁户安排和增补资金落实工作。三是做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族村灾后重建和开发旅游资源,做好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积极筹措资金,按规划分组织实施。各民族乡要按照洪捷序副省长的要求,每个乡都争取建好一个特色村寨。四是加强分类指导民族乡村发展,扶持发展民族乡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建立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的示范区;帮助民族乡村各类经济实体参加省市举办的“农博会”、“林博会”、“茶博会”、“渔业周”等产销对接会、供需见面会,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支持各地举办“品牌创新奖”、“少数民族致富模范”、“少数民族制茶能手”等评比竞赛活动。五是召开全省扶持高山族发展经验交流会,抓好高山族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做好高山族专项经费分配、入户抽查、监督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扶持工作。

(二)紧紧抓住优先改善民生,力促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我们要围绕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支持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惠民利民的民生项目。一是努力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全面贯彻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召开第五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暨民族文化建设研讨会,继续扶持民族乡村文化站、室和支持宁德中华畲族宫建设,完善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支持各地举办畲族“三月三”文化节,开展全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认真贯彻全国民族古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畲族卷》牵头省份的有关工作,有效保护、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扎实抓好民族教育工作,进一步办好4所大学民族预科班,继续做好民族中小学寄宿制改扩建工作,落实好我省民族中学及普通中学民族班少数民族中学生助学金制度,支持各地开展少数民族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三是继续帮助民族乡卫生院增添医疗设备,民族村卫生所改善医疗条件,帮助民族地区保护和开发畲族医药;推动各地落实“应保尽保”,将少数民族群众全员纳入新农合、城镇医保、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人民享受应有的基本生活保障;继续支持民族乡村抓好防灾抗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牢牢把握共同发展,推动挂钩帮扶民族乡工作有新作为

挂钩帮扶民族乡是推动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洪副省长就挂钩帮扶工作已在讲话中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民宗部门和民族乡,一是精心筹划帮扶项目。各地民宗局和民族乡要着力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认真做好帮扶项目调查摸底工作,突出本地特色,与挂钩帮扶单位一道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认真搞好项目论证、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切实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增加经济收入,改善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强帮扶工作沟通联系。各地民宗局和民族乡要与挂钩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要经常向挂钩单位汇报工作,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工作指导。省民协委办公室要发挥协调、服务、督促、检查、指导的作用,推动各挂钩单位加大挂钩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各设区市开展挂钩帮扶民族村活动,把挂钩帮扶工作这一好机制延伸到村。三是抓好帮扶项目落实。各民族乡要建立由领导牵头的项目负责制,加强对帮扶项目及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切实使帮扶资金及时足额用到帮扶项目上。

下载八年级民族政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民族政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政策

    以下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资料摘抄自四川人民出版社《民族问题概论》 一、 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政策(222~223) 主要体现: 1、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和科教事业的政策和法规 1)1950年11......

    民族政策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

    我国的民族政策公开课教案

    《我国的民族政策》公开课教案 三林中学傅国帮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要求学生懂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

    民族政策5篇

    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

    民族政策提纲

    1. 什么是民族?P2 2. 什么是少数民族?P3 3. 什么是中华民族?P3 4.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P4 5. 世居的少数民族?P5 6.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反映了什么?P6 7. 为什么说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教案 【课题】《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教材版本】中华书局版 【课型】 常规课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

    学习民族政策心得体会

    学习民族政策心得体会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认真参加学习了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张春贤书记、努尔•白克力主席在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民族政策常识复习题

    一、选择: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3、除汉族外,我国还有回族和满族也使用汉语。 4、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