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白小 卫青芳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活动。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依据教材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创设情境。
1.由课本中的“情境图” 创设情境。一年级实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练习有的课配有图画。目的是交代口语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创设了一个虚拟的交际环境,教师可以借鉴这个虚拟的交际环境,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类似真实的交际环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一个模拟空间。例如,在上人教版第一册《续讲故事》课时,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书上的图制作成多媒体动画,让图中的小兔能说话,能和班上的小朋友进行语言交流,由小兔来向大家问好,向大家提问,请求小朋友帮忙,表扬小朋友。这种将小动物拟人化,与小朋友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生动形象,非常适合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2.依据文字提示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增强角色的意识。
二、交际性原则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听者和说者双方要不断地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它本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双向” 和“互动”应成为口语交际课的最根本特征。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双向互动”,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呢?
1.为学生的交际“搭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课切忌上成看图说话或听话、说话课,以免出现单向的静态的自我式的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往往不知如何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有条理的语言交际,教师此时要创造交际的条件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语言交流牵线搭桥。例如第一册《我会拼图》,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动手拼成了各种图形后,便急于介绍,可常常学生的制作过程的介绍常常会过于简单,大多用“我先„„再„„然后„„最后„„” 的句式。其他同学只是听,不知如何交流。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有关拼图的问题,让学生打开思路,寻找合适的话题。如可以让学生或组成小组,或同桌互相说说怎样拼图的,问问同学“你为什么这样拼?”“你还能拼成什么样的图?”“以前拼过图吗?”“是怎么学会的?”“看到这个图,你想起了什么?” 等等。教师的这番启发引导,就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搭起了桥梁,课堂上自然会出现热烈的对话交流的场面。
2.在教学中注意强化思维的训练。口语交际的训练,实际上是思维的训练。即听的人思维要敏捷,说的人思维要流畅。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停留在你说说我说说的层面上,只有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例如,《该怎么做》时,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停留在描述小朋友打碎了花瓶,爸爸回来以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这一层面上。回答基本上是两种意见:一是爸爸回来后,非常生气,打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发了一顿火;二是爸爸回来后,没有发火,而是亲切告诉孩子,以后做事要细心。其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交流,如请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围绕这个同学的发言想一想,这个办法行不行?为什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大家可以各抒己见,鼓励说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
三、激励性原则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必重在结果的评价。口语交际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只有人人都参与实践,才有可能做到人人都得到提高。老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
要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胆小话少的学生,往往缺乏语言交际的自信心,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给学生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续编故事》时,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制作了小兔的动画并配了声音,当平时发言少的学生说了自己的看法时,“小兔”就会笑着竖起拇指说:“你说得真棒!”或者说:“你的进步真快!”“没想到你这么聪明!”“相信你还能说得更好!”学生听了这些话话,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参与表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小奖品如故事图片、知识卡片或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等。有效地使用激励手段,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句赞扬,都会在学生心中鼓起希望的风帆。所有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学生在心中对自己说“我能行”。只有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第二篇:小学语文低年级口语交际谈
小学语文第一册口语交际谈
信阳市浉河区第十三小学严九菊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的交流。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将原来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单是提法的改变,而是把听说能力置于重要的位置,作为交际手段从小进行培养。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第一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明确内容及要求
本册教材安排了5次口语交际,内容有《说说心里话》、《我想和你做朋友》、《接待客人》、《我最喜欢的玩具》、《打电话》,这些内容十分接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如《我想和你做朋友》,内容是要求学生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学会与同龄人交往,学习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的本领。在学习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之间
进行互相交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既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本领,也起到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
口语交际与过去的说话训练有所不同,它不仅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际的习惯,提高交际能力。根据“新课标”对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对照具体内容,本册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如《我想和你做朋友》、《打电话》交际双方应说普通话,并说清楚,说通顺,态度自然大方,注意使用礼貌用语,突出双方互动的特点。《接待客人》应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他们能认真听别人讲,并愿意与人交流。《说说心里话》、《我最喜欢的玩具》应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问、议、评,培养创新精神,做到说话正确、通顺、连贯,表达清楚,声音响亮。此外,本册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培养其观察能力。
二、掌握训练的基本方法
要实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必须探寻与其相适应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
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1、看看想想说说相结合本册安排的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图画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体现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助图画,鼓励学生想象,创作。如《我最喜欢的玩具》一课,可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以此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联系自己,首先说说自己玩儿过什么玩具,然后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要采用多种形式,如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连说,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听说双方互动的机会。然后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说一说,师生共同评价。着重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鼓励他们想说、敢说、爱说、会说。
2、忆忆听听说说相结合“认真听别人讲话”是“新课标”对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之一,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听说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是听和说的互动过程。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自己练习的时间,学生自己会说了,面向大家说话时才能做到自然大方。但学生口语交际的发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掌握语言技巧为中介,通过学生主动积极活动而实现的。教师应重视学生口语
交际的主动性,交际过程中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如《说说心里话》一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心里所想,向小组或全班同学说一说在学校里度过的快乐时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保持自由和开放的气氛,尊重和鼓励学生互相提问,使说的同学能表达得更清楚,听的同学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达到听说互动,自由表达,灵活应对,提高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演演练练说说相结合“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兼顾学生今后社会交际的需要,适当选择一点社会生活交际的必要内容,模拟生活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演练,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之中,使学生在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接待客人》一课,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仔细观察四幅图,说说有客人来家里,妈妈不在家,“我”是怎样接待客人的,重点讲清楚我是怎样做的,怎样礼貌待客的,再让学生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要求双方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并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切实提高他们口语交际能力。
4、议议说说评评相结合每堂口语交际课,都要学生多次议论和反复演练或让他们同桌演练、集体演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说、演的机会。在每次说和演之后,还应安排学生对说话者,表演者进行评价,教师要恰当的加以引导与点拨,使学生的口语更加规范,态度更加大方。例如《打电话》一课的教学,可先要求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其他时间打电话给自己的好朋友,请好朋友到自己家做客等方式,用电话与人沟通交流。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会有话可说,鼓励学生人人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自己是怎样打电话,怎样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的。要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每位同学都要说一说,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然后由小组推荐两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演一演怎样打电话,在打电话中怎样使用礼貌用语。全班同学仔细倾听,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样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不但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加强了学习的合作性,而且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第三篇: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长顺县第一小学何兰萍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日常生活交际情境中,在特定的交际目的驱动下,教给学生参与交际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标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训练学生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练习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显得比以往的听说教学更为重要。《新课标》还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 自成体系,在每个“学习园地”后设专项进行专题训练这样可以是学生比较系统、快捷的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低年级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这些图画十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表达的兴趣。还设计了提示或问题。这些都体现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但图画的作用已不同于以往的“看图说话”,他只是口语交际课的一个凭借,一个“引子”。意是在用图画引出学生自己的“口语交际”。学生说的内容要能够从图画引申、展开。在进行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时,要钻研低年级口语交际教材,注意其意图、要求和内容,依照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口语交际特点设计教学思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问一问,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辩一辩,编一编,评一评等等。训练的内容适合口语交际,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渗透交际方式和礼仪,培养交际习惯。如教学口语交际训练课《春天在哪里》时,教学可采取:
1、听一听。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深情旁白:春天在哪里呢?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吧!教师用音乐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提供一种自由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听一听,去发现春天的特征,积累关于春天的知识,感
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看一看。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师: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他像调皮的娃娃,正和我们玩捉迷藏呢!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藏在哪儿吗?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春天的录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春天,寻找春天——百花盛开、细雨蒙蒙、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歌曲里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情境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树、小动物,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为下一步的教学——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等等的教学做好铺垫。
3、说一说、画一画。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学生观看了录像,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春天的景象,加深对春天的认识。首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或自找伙伴组成小组在一起议一议,说一说。看哪一组同学能用更多优美的词语。随后挑选几名说的好的同学全班交流。
学生动手画春景图,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可采用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选择贴画材料,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也可独立作画,画出心中的春天。画好后,要向伙伴展示自己的图画。展示时,要向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如果同学提出某些问题,要详细解答。也可评一评别的同学的画。小学生眼中的春天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看到的是独特的春天,找到了自己眼中的春天,就能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增强其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习得口语交际的技能。快捷地获得口语交际的经验。
4、背一背。师:“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是新年的开始,春姑娘就像一位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过春天,很多大诗人都写出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吗?你能说出那些有关春天的诗句呢?学生背出积累的有关春天词语如: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柳绿花红、百花盛开、万物复苏等等; 背出《春晓》《春居》等古诗进行交流。口语交际课,不能独立于语文教学之外,要有机地把口语交际与学过的课文、积累的词语、古诗文结合起来,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进行了
口语交际的训练,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5、唱一唱。春天是美丽的,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春天吧!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展示丰富多彩的春天。孩子们动情地唱起了《春天在哪里》《小鸟小鸟》、《小燕子》,歌曲内容丰富。春天的诗、春天的歌、春天的景,学生在春天的气氛中进一步感受春天,体验春天。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入情入境的分享春天带来的快乐。
6、演一演。表演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师:美丽的春天在小朋友的图画中,在古诗中,在令人陶醉的音乐声中。谁愿意成为报春的使者,传播春的信息呢?让学生扮演小动物(小鸟、小燕子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可以说说在春天里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也可以表演有关春天的歌舞。演一演,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分享春天带来的快乐。
7、评一评。口语交际的评价不应该只由老师承担,还要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低年级应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每次说话、对话、表演、活动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对说话者、表演者进行评价。童心无忌,学生评学生(也评教师)真实可信,教师再恰当的加以引导与点拨,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规范,态度更加大方,口语交际能力更加熟练。
以上各个环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积极交流,兴趣高,气氛热烈。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有趣的活动中,在互问互答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了训练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目的。
总之,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应当拓宽交际渠道,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口语交际也不例外。交际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具体的实践,只有在丰富的实践中,学生才能形成得体大方的举止、应对自如的能力。把口语交际实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
系,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还应当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加口语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学会与人合作、沟通,逐步形成“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第四篇: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
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
作为语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口语交际”正日益得到重视和体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觉得首先要上好口语交际课。那怎样才能使口语交际课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且乐于、善于表达交流?如何使口语交际课“活”起来?我觉得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讲得真好。我们要上好口语交际课,首先就要顺应儿童的这种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千方百计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以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能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训练中来。
如教学《我会拼图》,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一课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首先,在欢快乐曲的伴奏下,我通过屏幕画面把我制作的拼图一一展示出来,与学生见面:有咧着嘴笑的“熊猫”、有正在吃萝卜的“小白兔”、还有胖墩墩的“小白猪”。同学们一下子就被眼前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住了,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说:“哇,太像了!”“呀,太美了!”你说,在这样的氛围下,哪个学生不想把自己的拼图也展示展示呢?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用纸片拼成了这三种小动物,你们呢,你们用纸片拼成了什么呢?快点拿出来,让我们也饱饱眼福吧!”话音刚落,学生都把自己的小手高高举起,及不可待地要把自己的拼图介绍给大家。再如教学《该怎么办》,我让同学把画面上的内容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个扮演小明,一个戴上“白色的假发”扮演王爷爷。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王爷爷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小明不要。王爷爷就说:“你不收下,就不让你取奶了。”小明摸着自己的脑袋,说:“我该怎么办?”形象的表演,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较好地体会到角色的情感、态度,这样,学生想说,乐说,观察、逻辑、思维、想像和表达都能得到发展。
情境触动了人的情感活动,激活了人的思维运作,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
二、注重示范引导
示范就是“做出某种可供学习的典范。”根据语文工具性特点,工具的掌握不是“教”会的,而是照着样子(示范)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掌握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中,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虽说在学生的生活中口语交际几乎是无处不在,但自然状态下的口语交际往往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说话不规范,不具体,语无伦次等,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示范引导。
1、教师范说,学生仿说。如教学《我会拼图》,在让学生交流“拼图是怎么拼成”前,我先拿着“小白兔”拼图边指边范说:“你们看,我是小白兔,小圆片是我的头和尾巴,半圆片是我的身子,半圆片下再贴上两个小半圆片那就成了我的腿,我的耳朵也是用小半圆片做成的,你们看,我可爱吗?”通过这一范说,学生就明白了介绍“拼图是怎么拼成的”,可以用什么形状的纸片拼成哪一部位的方法来介绍。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时,思路就比较清楚,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2、指导方法,观察仔细。如教学《这样做不好》一课,要让学生说说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时,我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弄清楚画面上讲的是什么时间,那几个小男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一个大姐姐看到了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就有序可循了。
三、实现多元互动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应该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之中,创造一种师生心理相触、民主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的互动有助于
学生主动参与表达交流。
2、生生互动。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如教学《我会拼图》,在我范说了“拼图是怎么拼成”后,我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再选出拼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最后,大家再评一评谁拼得最好,谁说得最好。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交流,各自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此外,群体间互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也能拓展口语交际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交流表达。
四、认真倾听,培养习惯
口语交际说到底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更重视“说”,满足于学生“会说”,而忽视了“听”。学生往往也只顾自己说,而没有认真听。其实“听”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重要一环,只有提高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教学《我会拼图》,为了使学生能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学生交流“拼图是怎么拼成”之前,我对学生提出要求:“当别人在发言时,你们可要认真听,听完后,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这样一来,学生在交流时就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了。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有可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
五、激励评价,让学生敢于表达交流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口语交际,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初练口语,说话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细心呵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一个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敢说、想说、能说,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人的心理深层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但,这并不是说,当学生出现语病或其它问题时,我们装作不闻不问,而是说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用婉
转的语言,启发引导改正。如:当学生哪个词用得不贴切,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的意思我们听明白了,但如果你能把XX词换成XX词,那句子的意思就更清楚了,你说是吗?”……相信这样一次次的鼓励,不但能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勇气和自信心。
第五篇:低年级口语交际论文
创设情境,敢说乐说
-----低年级口语交际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而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新教材已经实施,我校所有教师也都在认真钻研其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训练谈点自己初浅的实践体会。
一、抓课堂主阵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是: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其实质主要强调的一点是课堂训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
(一)利用教材空间,及时交流补白
我在使用人教版教材时,就感觉到本教材其训练内容之丰,训练形式之活,训练方法之趣,训练手段之新,是以往的教材所不及的。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其训练效果是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1.实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第二册语文课本中有“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的要求,教师把一只真正的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2.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课时,将各种奇石制作成课件,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美景逼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准确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当导游,并配上高山流水似的乐曲,把学生带到了美的境界中。
3.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三册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了》,在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戴头饰表演提着水桶的小熊、扛着竹竿的小猴、长鼻子大象救助小鸭子。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敢讲会讲,通过师与生、生与师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丰富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
二、立足课堂,加强口语交际实践锻炼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训练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
(一)捕捉生活现象,提供说话机会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和他们吹泡泡、捏橡皮泥;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话转述给家长,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等等。除了知识、技能训练外,还要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的品质、思维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
(二)抓住活动机会,进行口语训练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机会也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春游活动,教师可让学生面对景物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班队活动中,组织适宜低年级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如围绕“该不该看动画片”、“对后进生的帮助”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学当小医生、学招待客人等社会模拟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只要教师能做有心人,那么,处处都能指点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给他们创设丰富的情境,让他们大胆的表达,敢说乐说,每个孩子都会在说话的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的。
加强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积累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也有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这个指标如何落实?我认为:我们一方面要设法和家长配合,做好家庭(课外)阅读的组织工作,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实实在在的课内阅读,使之逐渐
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一、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积累。
家校联手,保证有阅读的材料和时间。首先利用家长会的形式,讲明增加阅读的主旨、内容和条件,并将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家长,鼓励家长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在家长们认同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书籍,建立家庭小书橱,督促孩子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检查读书情况。怎样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具有活力的主观状态。没有持久的兴趣和热情,生命里便会暗淡了许多灵动的火苗。对于课外的阅读,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里。如:笔者巧借书本资源,引导兴趣。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草船借箭》后,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简单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激励学生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果真有一段时间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笔者不仅在班上表扬他们,还采取交流评价的方法。充分利用晨会课,甚至语文课的三五分钟时间,“一人一条新闻或者一人一段演讲或者一人一个小故事”等,让同学们展示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或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2、运用指导策略,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①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选择读物。读物的选择应该是:“趣”、“广”、“适”。“趣”即有趣。有趣的读物当然喜欢看。“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适”即合适。时下,书市的书,鱼目混珠,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指导选择那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如高年级的学生着重引导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当然,很多学生还喜欢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也应当提倡。
②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读”“思”“记”。其中“读”方法也有三: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就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在中高年级应该在所侧重。因为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交流。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静心的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思”即思考。读后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3、家校配合,实行检查政策。
家长在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出智力投资后,再次付出时间,付出精力,督促孩子阅读的时间,检查阅读数量和结果。对孩子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检查、评价、鼓励;同时,老师在有任务的情况下,同样要统计,检查,评比,共同督促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加强课内阅读,提高阅读积累。
阅读量的落实,不仅加强课外阅读,更重要是抓紧课内阅读的组织。因此,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结构,把一些理解性的读压到最低,扩充一些材料,加大积累性的阅读。
1、直扑重点,赢得课内阅读的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内阅读便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课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不绕弯路,提高效率。一篇文章中包含有重要材料和非重要材料,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就是能从大量材料的比较中选出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并把它加以集中,挑出文章之筋骨,吸取其语言之精华,以此形成敏锐的语感,而并非简单的一古脑儿的对字、词、句的面面俱到的“肢解”。小学阶段的课文有些毕竟简单,有时只要读上一二遍就能把握个大概,这样,阅读能力的形成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
2、见“缝”插“针”,巧设课内阅读的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课内阅读的时间,重点就是读什么,怎么读了。因此,我们就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补充扩展阅读。补充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像,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如:学了《燕子》,读到“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段话,笔者便补充了几段描写动物外形的片断。学生读完后,便发现了写法上的特点:抓住最能体现该动物特点的部位依次描写。教学了《桂林山水》,及时补充了《东方之珠》《秀丽的武夷山》等文章阅读。读完之后,我问:“读了这些文章,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总—分—总”的结构特点,还说到了有关修辞的运用。这样,学生凭借大量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了文章的“命脉”,应该说,这比起单纯地分析或孤立地自悟不知要好多少倍。
总之,加强课内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