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

时间:2019-05-15 03: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

第一篇: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

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

──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体系的安排与处理

徐志平

不少教师反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忽视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让教师无从着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也有的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就是要淡化知识,淡化文体,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整体认识,难以把握好知识传授与语文能力的关系,出现当今语文教学中重人文思想传授,轻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讨论、合作等课堂形式,轻教师系统传授和讲解;重教材的内容引申,轻传统语文的语言和思维训练;重一篇课文的细教细读,轻对教材的宏观综合认识;重阅读分析指导,轻写作指导;重文学性文体的教学和写作,轻其他文体的写作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为是缺乏对教材的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正确、全面理解。不少教师对一篇课文认识比较到位,但缺乏对一个单元、一册书、一个学段教材的整体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我个人认为是一套比较好的教材。它以“话题”“内容”为核心,组成单元。这样编排的目的我以为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突出语文人文精神的传授,便于让学生了解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看法,“横看成岭侧成峰”,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告诉学生,对同样的话题,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手法来表现,便于让学生明白、辨析不同体裁的不同表达特点。至于语文知识,则分散在课文的后面,用比较通俗、简练或干脆用故事性的文字来呈现。如果将六册课本系统整理一下,你会发觉课文把阅读和写作知识、语法知识两大体系编排完整,也便于教师教学,本人曾对此作了整理(见文后所附)。这样编排,也有利于对学生教学,符合“分散、实用、通俗”的原则,使语文知识变得有趣,学生便于接受,一改过去那种将语文知识过于系统化、理论化、专门化从而使师生望而生畏,畏而生厌的现象。

但这样的特点,又极容易让不少教师把握不准,造成某种偏差。他们对编辑的这一意图缺乏理解,或专注于具体的课文而忽略了其他;或局限于教某一学段,缺乏对整个初中教材体系的认识,因此觉得这套教材难以教,或干脆舍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由此出现了不少问题:

不少高中教师反映,现在初中教师不教语法知识,学生升入高中,连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也分不清,而初中教师则分辨说,现在课文淡化语文知识,所以用不到教了。

不少初中教师教学生写作缺乏指导,对写作指导颇感困惑,说现在的教材让教师怎样去教?过去教材按文体编排,可以知道应该教学生写好某一文体,但现在一个单元有诗歌,有散文,有说明文,有议论文,教哪一种好?

不少教师对中学写作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将文学性的写作当作主要教学目的,忽略对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现在大部分学生最在行的是写一些空洞、大而无当、文句漂亮的散文,而不大会写真情实感、反映具体现实生活的普通文章,更不要说实用性的文章了。

不少教师片面理解“淡化文体”,忽略对文体的教学和指导,或仅重视文学性体裁的训练,忽略了其他文体的训练,忽略了对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基本表达手法的训练,再加上这几年中、高考作文命题的文体导向,致使学生失去文体感,或只熟悉某一文体。等等。

据《人民日报》5月17日报道,不久前《中国中学生报》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审专家认为:“大多数参选作文文风雕琢的痕迹较多,空话套话泛滥,缺乏真情实感。”据调查,目前不少中学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缺乏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和体验,所以写作时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只好选择一些空洞的、大而无当的内容,作些无病呻吟的抒情,用漂亮的文句掩盖内容的空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在于对课文缺乏全面、完整的理解。另外,中、高考的写作导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考试的作文题目也大多玄虚空灵,使得部分师生以为这样的写作才是中学生的写作方向。

笔者曾经参加过本地举行的一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研讨活动,先分别由初、高中老师上同一篇课文,然后进行研讨。大家发现,初、高中在教学中差别不大,套路也差不多。研讨中,高中老师责怪初中现在什么语文知识也不教,升入高中后,学生连语法知识也不懂,文言文知识更不懂。初中老师说,教材没有这样的要求,课文后面的练习也少这方面的作业练习,这不能怪教师,而要怪教材。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全面、完整、辨证地学习、理解、掌握好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系统备课,弄清各学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目标和重点,弄清学段与一册教材、一个单元教材、一篇课文之间的关系,弄清一个单元中几篇课文之间的关系,弄清课文与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弄清课文与后面知识性短文之间的关系,等等。在此基础上,才能较为准确把握好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总目标处理好每篇课文、每堂课的具体目标,日积月累,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

其次要对初中学段的三个学年、六册课本作一个统筹计划,确定好不同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好似无序,其实有序,每个人的语文水平提高有着内在的逻辑序列,只是每个人的突破口有所不同罢了。如果语文老师心中无序,初、高中语文教学、各个年级、每篇课文没有个目标序列的话,势必会出现上课或千篇一律,或面面俱到的现象,学生就会对语文课觉得乏味,更主要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科学有序的提高。比如写作,根据教材,对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结合课文制订好训练的规划,每次训练重点解决一个问题,联系课文,讲清要点,然后让学生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又比如语法知识,根据这些知识在文本中的出现,有机地结合课文实例或学生写作中的实例,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就会逐步掌握。

教师还要明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因此不少人轻视语文知识,认为不学语文知识照样能学好语文。就像其他学科一样,语文知识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能力时,学生才算真正提高了他的语文能力。这种转化,就是“悟”,它没有固定的公式,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得很清楚。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去“悟”,也难以给学生总结出明确的“悟”的方法,各个学生有不同的“悟”的突破口和途径。但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尽快地去“悟”,这就是结合文本,结合读和写的具体例子,传授、总结一些必要的知识,让学生在知识的指导下去掌握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附一:教材关于听说读写知识和能力系列安排及教学重点

七下:

1.朗读的好处(12页):朗读的意义、方法。2.要读出感情来(58页):朗读的要求。3.朗读要注意重音(165页):朗读的要求。4.学习快读(189页):朗读的方法介绍。

5.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200页):朗读方法介绍。

八上:

1.测一测你的听力(9页):重视听的教学。

2.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习惯(19页):听话的基本要求。3.学习阅读记叙文(28页):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4.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60页):记叙文写作技巧介绍。5.说话要有中心(75页):说(写)的基本要求。

6.学习阅读说明文(100页):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要领。

7.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120页):说明文的内容、语言要求和阅读要领。8.说话要连贯(156页):说(写)话(文)的要求。

9.学习背诵(169页):背诵的意义和要求(积累语言和思想)。10.学习猜读(173页):阅读分析理解方法(从原文中深化理解)。11.学习浏览(192页):阅读方法介绍(快读、泛读)。12.学习扩展阅读(196):阅读方法介绍(广读,大语文格局)。

13.学习缩写(199页):写作训练形式之一(缩写,综合归纳能力的培养)14.改写(204页):写作训练形式之二(改写,换一种思路和写法)。15.学习扩写(208):写作训练形式之三(扩写,培养想象和表达能力)。16.学习续写(212页):写作训练之四(续写,培养合理想象能力)。

八下:

1.说话要简洁(37页):说(写)话(文)的内容表达要求。2.说话要讲究方式(48页):说(写)话(文)的表达技巧要求。3.说话要看对象(111页):说(写)话(文)的对象要求。4.怎样精读(152页):阅读方法介绍(重要内容的精读)。5.学习复述(170页):读写方法介绍(阅读基础上的复述)。

6.对中学生写作的建议(193页):(社会交流、沟通、表达思想的工具)。7.写好自传和小传(54页)

九上

1.写好演讲稿(52页)、调查报告(178页):实用文体写作知识与能力。2.议论文的阅读(之一)(115页):议论文三要素。3.议论文的阅读(之二)(122页):论证方法介绍。4.怎样读诗(253页):诗歌阅读分析方法。5.谈谈小说(259页):小说阅读分析方法。

九下:

1.写好我们的总结(189页):应用文体的写作。2.谈谈散文(239页):散文阅读分析方法和写作。3.谈谈戏剧文学(244页):戏剧文学阅读分析方法。

附二:名著导读:

七上:《爱的教育》(意大利德·亚米契斯著)

冰心诗歌

《伊索寓言》

七下:《童年》(高尔基著)

《鲁滨孙漂流记》

《昆虫记》(法布尔著)

八上:《朝花夕拾》(鲁迅著)

《骆驼祥子》(老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八下:《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凡尔纳著)

《名人传》(罗曼·罗兰著)

九上:《水浒》

《傅雷家书》

培根随笔

九下:《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著)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著)

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

附三:书法与书写:

七上:硬笔楷书

七下:临摹、欣赏颜体书法(书法知识)八上:欣赏王羲之的书法 八下:欣赏草体书法

附四:教材中关于语法知识系列

七下:认识实词: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上:认识虚词: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八下:

1.主谓句和非主谓句(21页):认识句子及分类。2.句子成分(75页):认识句子的组成部分。

3.句子的主干(105页):认识和划分句子的主干和附加成分。4.长单句的分析(147):分析和划分长单句成分。5.对联常识(213页):认识对联特点,了解平仄声。6.认识常见的五种短语类型: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 7.总结归纳句子成分:附录《句子成分简表》 8.认识和使用16种标点符号:附录《标点符号用法》

九上:

1.因果类复句(29页):认识因果复句的特点和类型。

2.非因果类复句(36页):认识并列、递进、选择、转折等非因果类复句。3.怎样分析多重复句(110页):认识和分析多重复句。

4.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203页):结合复句知识学习、了解、使用。5.总结归纳复句知识: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6.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附录《常用修辞辞格简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九下:

1.句子结构要完整(28页):句子的基本要求(结合病句分析、归类)。2.表达要合事理(63页):结合病句实例分析。3.句子成分搭配要得当(145页):结合病句实例分析。4.语序要合理(154页):结合病句实例分析。5.使用句式要单一(158页):结合病句实例分析。

知识教学建议:

1.结合课文实例和学生读写中的实例进行知识性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对空地传授知识。也可将知识通过一定的载体(故事、典故等)呈现,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语文知识。

2.要对以上知识体系既有个总体认识和打算,又有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学时能循序渐进,又能灵活掌握。

3.教学生重在领会和运用,平时注意多收集学生作业、作文中发现的问题,加以联系指导。

(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

第二篇: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梦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梦”

少年智则中国智

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的梦是中国梦

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

中国的梦是我们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然而什么是中国梦?百度百科中指出:中国梦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的解读,都充满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察,也彰显了人民的共同心愿,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有媒体统计,他将近25

分钟的演讲中9次提到“中国梦,40余次提到“人民”,并且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是被掌声打断。为什么“中国梦”会引起所有人强烈的共鸣呢?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的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是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的,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

习近平主席用了“三个必须”来明确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但是中国梦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定义、追求我们的梦想呢?

根据许多年前曾经盛行的“美国梦”的说法,“美国梦”表达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努力攀登,最终取得成功,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就很生动地诠释了“美国梦”这一概念。而中国梦还有一种类似“美国梦”的解释,一部名为《出路》的纪录片将中国的教育问题摆在了所有中国人面前。影片介绍了一名学生因为高考成绩原因只能进入三本学校,毕业后就业时面对的困难,以及另一名学生高考失利进入了专科学校的学习很生活。影片以一家职业专科学校的招生老师为主线向我们揭示了中国现在着的同一个主题:“为什么贫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她的某些方面可以与发达国家比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贫穷仍然是摆在世界眼前的中国的真实写照。对于广大的劳动人民来说,摆脱贫穷应该是他们的“中国梦”。

习主席指出: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建国60多年的探索中走出来的,是有着5000年的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走出来的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祖先已经创造了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我们才能够继续扩大,并采取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加强对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任度,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开拓进取。“中国梦”要求所有的中国人都团结起来,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为了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梦想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只有实现了共同的梦想,才能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来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的的祖国给我了我们共同享受一次梦想成真的机会,一个与我们的国家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想。

第三篇: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_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doc

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 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进才

在座的有许多校长、处长和评建办负责人都是评估专家,对指标体系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今天,教育部高教司和评估中心安排我作个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想讲这三个问题。一是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简要回顾及评估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二是关于评估指标的理解,现在我们评估使用的方案是2004年8月经修订颁布实施的,之后颁布了[2005]1号文件,在执行2004年评估方案的同时,还要执行教高[2005]1号、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对一些操作上容易把握不准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作些说明。第三是关于评估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对学校开展评建工作提些建议,供各位参考。

一、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简要回顾及评估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简要回顾

我国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进行的是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估工作。还召开了中美教学评估研讨会等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1990年10月,原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4号令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评估揭开了序幕。到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先后主要经历了五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水平评估以及即将开始的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这种评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本科教育历史较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这一评估分6个科类进行,从1994-2001年共评估了179所学校;优秀评估开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长、基础好、工作水平高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这个评估分4个科类进行,自1996年-2000年共评估了16所高校;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于1999年,主要是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由于高教体制改革,大批高校合并,单科性院校减少,因此,这类评估不分科类设一个评估方案,但对师范、财经、医药、外语等不同类高校指标作了调整说明,用这一方案共评了25所院校。2002年,由于高教综合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但对财经政法、师范、医药、外语类院校以及211工程学校指标调整作了补充说明(211工程学校指标调整说明后来未予公布)。在2004年对这个方案又进行了修订,即现行方案。2002年以来,用这一方案已评高校191所。截至2005年底,用以上四种方案评估了412所院校,其中少数高校接受过两次的评估。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关于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估,已制订方案初稿,今年元月对3所学校进行试测,今年试评若干所学校后于2007年全面开展评估。其评估为认证评估,评估等级分合格、不合格,结果处理为通过、暂缓通过。此外,2003年教育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截至2005年底,共评估高职高专院校201所。此外,还在酝酿开展学科、专业评估。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及成立评估中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评估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究竟如何看,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有之,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认为,从多年的实践和广大高校的反映来看,开展教学评估是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的要求,是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也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接受过评估的高校,都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校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认为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但同时大家也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如何加强分类指导,使高校更好地办出个性和特色,在评估的方式方法上如何简化,既方便学校又节约成本,以及在结果处理上如何引导学校更加注重评建过程、淡化评估结果,真正实现以评促建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二)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评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与评估的目的是不可分的,评估的目的亦即评估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央和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了这一指导思想。同时这一思想也集中体现在评估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上。

根据教育评估的定义,就是对既定的目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对教育活动的功效及工作状态进行评定和判断。因此,根据这一定义,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应能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以及教学效果。方案设计的7个一级指标的内容即是如此。

第二,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主要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共性特征,但对各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所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以及在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独具特色的内容也能较好的得到反映。方案设计的7个一级指标,特别是11个重要项目,它反映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适合于各类学校,同时又加了一个特色项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个原则。

第三,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正确地体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对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较重要的要素在评价标准中给予较大的倾斜;同时又要使各项指标成为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检的尺度,激励不断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方案设计的C级标准为基本要求,同时也提出了A级标准的更高要求,就是要发挥指标体系指挥棒的作用。

第四,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力求做到指标的项目内涵明确、简明,重点突出,有较好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现在的指标体系,比过去的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都要简单,同时,也有一些量化指标,还有备注说明,力求体现了简明易操作的原则。

二、关于评估指标的理解

要把本科教学工作做好,就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学习,准确理解指标内涵。下面我就按指标体系顺序对各个指标进行一些解读。

(一)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一个顶层设计,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很重要的,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办学指导思想既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而学校各项工作做得好坏,又都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因此,各级指标都与办学指导思想有关。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仅要看下面的两个二级指标,而且还要看其他指标(如师资、资源配置、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

1.1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主要是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学校依据什么来定位,主要依据有三方面:第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第二是要依据自身的条件;第三是学校发展的潜力。

这里要强调的是定位一定要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不要盲目攀比。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在定位中有一种比较严重攀比的不良倾向,再就是要体现自己的特点,要有个性,不能是放在哪个学校都合适。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这些规划里面所确定的目标应该体现学校的定位,所采取的措施应该都是为了实现这些定位。

1.2办学思路(1)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先导。特别强调现代高等学校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竞争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随之转变,要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在科学的质量观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付之实施。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有时代特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转变。在教育思想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领导层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所以考察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要考察学校领导层的办学理念。考察内容:有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会议记录、领导讲话等;教育改革信息;近三年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及研讨会等有关资料;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职称评定一票(教学质量)否决制材料;教学第一责任人有关材料等。

(2)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二是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如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的关系;三是对教学的经济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四是各职能部门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教师、学生服务;五是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六是育人工作已成为学校舆论中心,教师学生的感受等。考察内容: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校级领导、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领导听课纪录汇编;学校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及教学经费所占支出比例;科研支持教学工作的有关材料;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开展校内体制改革的材料(如人事、分配等);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党委会、行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记录;“服务育人”先进个人材料等。

(二)师资队伍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师资队伍应该说也属于教学条件,因为它尤为重要,所以单独作一个一级指标。下面设了两个二级指标。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1)生师比

是用折合在校生数除以教师总数,一个就是必须区分专任教师和师资是两个不同概念,所以两个数字应该不是一样的。计算生师比的时候教师总数是用专任教师数加上50%的外聘教师数。专任教师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高等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必须承担教学任务,不一定是讲课,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也可以。过去统计时要求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有些放宽,只要高校教师资格证,从事了教学工作就可以统计在内,也包括了行政岗位的教师、临床教师、实验教师。

(2)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考察师资队伍结构时,用的是师资。师资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不管这些教师现在属于什么岗位,教学岗位还是科研岗位还是行政岗位,都是统计的基数。也就是学校在编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如工程师、医师、实验师等即使从事了教学工作也不算。结构合理就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考察时,一是看学校整体的师资队伍质量状况,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职称、各院系分布情况;二是要看学科发展的情况,教师的科研状况、新专业新学科师资队伍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师资队伍状况;三是看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师资队伍状况;第四要看学校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主要是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良好,一是要有学科带头人,已经形成了梯队,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二是要队伍稳定,看近三年队伍的变动情况,三是要各种结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考察内容:全校师资的自然状况(量、学科专业、学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以及各院系的分布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新学科、新专业的师资状况;主要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师队伍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师队伍的状况;教师流动情况(补充、调离、退休、进修等)。(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考核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是指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不包括在读的,也不包括研究生班和双学士学位。

2.2主讲教师(1)主讲教师资格

统计主讲教师资格时,基数是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不包括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实习的这些教师。符合主讲教师资格指要么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要么是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二者必居其一。新教师还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经考核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按学年统计,一般各学年主讲课程的教师人数是不同的。

考察内容:主讲教师资格的有关制度、近三学年讲授课程教师名册(注明主讲课程、哪些具有主讲教师资格)、课表等。

(2)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个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不再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如何把握,2005年以前,仍然执行评估方案,2005年及以后,A级标准按照教育部2005年第1号文件执行。注意,在这个指标里,C级标准似乎要高于A级标准。在考察学校是否达到A级标准的时候,首先要考察是否先达到了C级标准,即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个学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是否达到了95%。在计算教授、副教授讲课的时候,是要把学校所有的教授、副教授都要统计在里面。就是说即使你是校长、处长没有上课,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你的职称是教授、副教授,都作为统计的一个基数。有这样几种人可以不统计,即出国、进修、病休这一学年都不在岗的。返聘的教授、副教授可以不统计,但是延聘的教授、副教授要算在里面。这里的上课要求是主讲一门课程,不包括讲座和实践教学。

考察内容:近三学年在编教授、副教授名单(不在岗的注明原因)、近三学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情况、相关制度、激励措施和实施情况等。

(3)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怎么来衡量,一是看学校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不能达到预定培养目标。很多学校提出来,专家评价一个普通高校的教学水平是不是用重点高校的标准来衡量?不是的。主要是按你根据学校定位设计的培养方案能不能达到你制定的培养目标。这里有一个科研促进教学的问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第一,就是科研的设施、经费能不能改善本科教学的条件;第二,科研的成果能不能转化成本科教学的内容;第三,科研课题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是否有部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教学水平是综合评价的结果,主要参考因素:教师教学档案资料中平时课堂教学质量和其他教学评估的结果;专家组现场听课评估结果;实验课、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的试卷质量及分析等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教师教学水平。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这个指标,既讲条件又讲利用。一个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当然不行,但是一个学校条件有了但没有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发挥条件的效率,那也是不行的这个指标,特别是第一个二级指标,教学基本设施,在现方案中贯彻了去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发2号关于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这些都是合格标准,只在C级标准要求了,A级没有,所以考察学校要首先达到C级标准。达到C级标准以后才能考虑这个学校能到A还是能到B。如果C级都达不到,这一观测点就是D。

3.1教学基本设施(1)校舍状况

一个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所谓的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再加上行政的办公用房,要求是学校产权的。教室包括普通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绘图绘画室等。辅助用房是指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准备室、教具陈列室、实验室的仪器库、体育设备室等的建筑面积。行政办公用房是指学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及各院、系、部的教研室和行政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第二个是每百名学生所拥有的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这里专指教学用计算机,行政办公、科研、后勤管理用的都不能算。第三个是每一百名学生所拥有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的座位数。这都是一些硬指标,其他的都是一些关于效果的软性的指标,就看这些条件能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2)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实习基地是指具有稳定的实习场所(有协议)或没有协议但已经连续三年在同一个地方实习。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实习的项目,场地、设施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有一个指标是生均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每年要增长10%。原医学院校评估指标内涵说明中提到的附属医院仪器设备值的8%计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总量,现仅作为学校办学资源量的参考,不再计入。

考察内容: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名称、地址、建立时间、实习专业、可容纳实习人数等内容)、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协议、学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有关材料、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一览表及台卡、加强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材料等。

(3)图书馆状况

C级标准以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来统计;A级指标还要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和管理图书,使用方便,效率高,利用率高。

(4)校园网建设状况

主要是考察学校校园网建设的水平、硬件的情况以及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在校园网建设中,要加快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校园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网建设的条件,建设的条件先进不先进;第二是考察校园网的运行,校园网的运行好不好;第三是看校园网能不能促进本科教学,现有很多学校校园网硬件不错,但在本科教学中没有或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比方是高速公路修得很好,但没有车很快跑起来。

考察内容:校园网基本数据、校园网信息化程度分析、校园网服务本科教学材料(网上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网络教学、辅导答疑)、校园网流量统计、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学校主页及各单位主页建设情况等。

(5)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该项指标考核的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室内体育场馆情况,包括体育馆、游泳馆、体操室、器械室、训练室等;二是运动场地情况,包括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器械区、综合投掷区、障碍物区、健身区。生均面积为≥3平方米;三是有符合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如冰场及设施、乒乓球及设施、艺术体操场地及设施等;四是各种配套设施情况。

注意:建筑面积是指已经使用的建筑面积,在建项目不算,按去年评估中心的意见,对西部地区特殊政策,在建面积只要资金到位可以看作是已经使用面积处理。教育部高教司2005年7号文件和2005年评估通知里面有一句话,就是生均行政教学用房面积和生均图书,专家要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进行考察,其含义就是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学校要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另一方面专家组会考虑到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具体的来讲图书不仅要考察生均图书册数,还要考察每年的生均进书量,看学校所拥有的电子图书的数量及使用的情况,能不能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从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足,但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利用率,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基本满足教学工作,这样也可作为合格。

3.2教学经费

(1)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统计生均教学经费的时候,教学经费和学生数要用同一时间段的,另外算生均教学经费的时候,经费用的是年底的数,即12月31日的数,计算时,使用的学生数是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学生数也要用年底的数,即12月31日的数字。今年评估的学校,要考察2003、2004、2005三年的决算数据,2006年的预算数据提供作参考。2003、2004执行方案的标准,即C级标准是20~23%,A级是25%,2005年以后执行1号和7号文件的标准,即C级标准是25%,A级是30%。教学经费的统计比较复杂,各个学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本专科业务费,必须是直接用于本专科生教学运行的费用,教育部在报基本状态数据时有个说明。要说明的是水电费、工资及福利性开支、学生助奖学金、学生工作经费、教师进修费等都不能计入本专科业务费。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教学经费投入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教学经费投入不达标,学校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高等学校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2)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计算时用的学生数是普通本、专科生在校生学生数。该项应考虑三个增长情况:一是近三年每年四项经费总值增长情况;二是生均近三年四项经费每项分别增长情况;三是近三年生均四项经费增长率的增长情况。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专业

(1)专业结构与布局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要合理,如何做才可以称之为合理?从三个符合来考察,一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二是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要符合教育规律,另外也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学校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的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新办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学校要根据本地和本校的办学基础,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最终形成与重点学科和专业相匹配的,在地区或行业有影响的重点专业或优势专业。要重点考察新办专业,考察其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和教育部的要求,专业设置的论证和依据是否明确和充分,是否有相应的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教学条件(如实验室、设备、实习见习、教学资料、师资队伍等)如何,教学质量能不能有保证,学生满意不满意等几个方面。(2)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质量和培养规格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在校几年中课内课外学习的重要保证。考察一个学校的培养方案,主要是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还有培养方案本身的内容及执行的情况。指导思想和原则具备三个体现,一是要体现学校的定位,特别是培养目标的定位;第二是要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要先进;三是要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主流。

考察内容: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情况;培养方案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创新、创造、创业教育情况;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

4.2课程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着重体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是要考察学校改革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实现的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目标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要进行优质课程建设、系列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的有特色的本校优质课程。

考察内容: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中关于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原则,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情况;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整合情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设计情况;学校的特色课程、优质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情况;学校的课程建设规划及经费投入情况;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各级各类成果,课程质量标准及评估情况等。

(2)教材建设与选用

教材建设要完善教材的评审、评价、选用机制,要严把教材质量关,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要采取措施支持和出版有特色的教材。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能力进行教材建设,要做好教材的选用,特别要强调教材的评审、评价、选用机制,要使用高质量的教材。

考察内容:教材选用和征订的制度、办法;近三年选用教材情况,各类教材选用的比例,特别是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的选用比例;自编教材的规划、措施及选用、获奖情况;教材建设的规划、政策、措施、效果,有关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制度。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是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有利于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课堂讲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讨式、合作式教学方法,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要求,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必修课里面利用多媒体授课课时不低于30%,其他院校不低于15%;重点建设高校是指“211工程”建设的高校;2005年以前按照方案执行,2005年及以后要按照2005年1号文件执行。

考察内容:学校关于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政策、措施、成效;学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比例;学校教师开发研制和应用课件情况;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情况。

(4)双语教学

在2004年修订方案时,对双语教学要求比原来的降低了一些,只是对四个专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这几个专业有量的要求,其他专业不作特别要求,希望学校注重规划,采取措施,积极支持进行双语教学。当前主要是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的数量。

考察内容:学校为推进双语教学而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学校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门数及占相关专业课程总门数的比例。

4.3实践教学(1)实习与实训

实践教学里增加了实习和实训。主要是考察学校实习时间有没有保证,采取什么有效地措施保障实习和实训的时间,是否收到好的效果。这里强调要保证实习的时间,要保证实习的效果,要科学的制订实习与实训方案,科学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要创造条件让大学生较早的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考察内容:实习、实训时间是否有保证;实习经费是否有保证;实习效果情况,主要是指完成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要求的情况;提供必要的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记录和评语、实习总结等相关材料。

(2)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上述内容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

考查内容: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学时、学分等分配情况;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更新和改革情况;学生参加科研和科技活动情况;实践教学的效果,包括实验开出率等。

(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注意,这里是按学年统计的。只要一门实验课程有1个实验项目是综合性、设计性的,就算这门课程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该说,这个指标要求还是比较低的。

(4)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要开放,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验室开放考察的内容包括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还应该包括学校的科研、专业、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号文件要求所有实验室都要对学生开放。

(五)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的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专指本专科教学管理人员,不包括成人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

(1)结构与素质

在姓名、年龄、学历、学位、学缘、职称、任职时间等方面构成一个合理的结构。但是在教学管理队伍分析时要考虑到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其教学管理秩序也是不稳定的,所以在考察教学管理队伍时要考察任职时间。要考察教学管理队伍个人的德、智、才和从事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业务水平,既要有与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理论和知识水平,又要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要将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

(2)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一方面要考察教学管理工作,考察这个队伍是不是严格执行教学的规章制度文件,严格的教学管理;同时还要看这支队伍有没有服务意识,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第三还要看其研究的项目和研究成果。要看你的科研状况怎么样,特别是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研究状况怎么样,实施改革状况怎么样。

考察内容: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形成的调研或咨询报告;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研究立项情况;教学管理人员撰写和发表的教研论文或专著情况;教学管理人员取得的成果和获奖情况。

5.2质量控制

(1)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教学管理文件的完善,学校文件要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2)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学校要制定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没法评价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等)。质量标准是指为达到目标、水平和要求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标准应具有目的性、规范性、可操作性。质量标准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也都应有相应的质量标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有相应的工作规范。考核时除要求提供系列质量标准文件外,还要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

(3)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含实践教学)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的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包括六个环节,一是目标要确定,二是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要建立,三是信息与收集(包括统计、检测),四是评估(建立学校评估机制),五是信息的反馈(收集的信息要反馈),六是调控,几个环节构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里特别强调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规章制度,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选题原则、指导教师的资格等,要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质量标准、评分标准、答辩成绩等。

考察内容:教学检查与评估的材料、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听课记录、每年有关教学通报及处分决定等。

(六)学风 6.1教师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的教风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考察的重点是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是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措施保证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是否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是否严格的履行教师的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考察内容:学校倡导优良教风的措施,制定的教师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和表现;是学校整治学术腐败、处理教师违规违纪情况等。

6.2学习风气

(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比较大的影响。学习风气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一个是看学校的氛围。校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优良学风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第二就是学生的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管理,要形成学生的管理系统,形成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三个就是教育的载体,因为优良的学风都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来形成的;第四就是学生的群体表现,就是学生的形象表现。

(2)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园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气氛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二是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三是教育载体。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促进作用。

四是形象表现。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堂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3)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学校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是指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各种科技活动的人数,人数多也是指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要系统的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才算,只是听学术讲座的不算。

(七)教学效果

这里有六个二级指标,三个是重要指标。今年变化就比较大,教高评中心[2006] 1号文件规定,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原则上只抽查在校学生近一年的试卷、实验实习报告和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教案的抽查,也以本校任课教师的当年教案为主。这就是在评估的方式上有些变化。

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1)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这里讲的基本理论是指学生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掌握程度,基本技能是指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如何来考核一个学校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特别是对学生学习主要课程的考试试题水平及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不光看试卷的成绩,还要看试卷的质量,评分的标准和要求及是否执行严格,考试的管理;第二是要看学校之间横向可比较的考试和竞赛、比赛的成绩,全国的统考、地区的统考、全国的竞赛、地区的竞赛等;第三是专家组考察的结果,通过查阅毕业论文、试卷、各种材料,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测试等等来调查。专家组通过综合判断得出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结果。

(2)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除了考察学校在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中的工作,通过调查和考核来考察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状况以及这方面的奖励和成果。

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学校师资的水平,也反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非常重要。考核一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主要看两点,一是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二是看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是不是适当,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除了考察毕业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之外,还要考查学生的能力,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要坚决杜绝抄袭现象。关于毕业设计(论文)是不是必须强调“一人一题”的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一人一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避免相互抄袭的有效前提。当然,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题目的总体设计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其余部分应做到分工明确,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相应部分工作。

7.3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

在第三个二级指标思想政治道德修养里面加了一个心理素质,因为在考察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中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现在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比较多,高校里出的很多问题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素质不健康有关系。心理素质主要考察学校有没有相应的机构,如心理咨询机构,在心理素质上,学校做了些什么工作,有没有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及时的医治,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如何。

7.4体育

体育主要考察两方面,一方面是合格率,2002年颁布的健康标准的合格率,2003年开始执行,以前执行的是合格标准的合格率。今年参加评估的学校,应该看健康标准的合格率;另一方面还要考察学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的情况。考察内容:近三年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的统计表(要提供系统数据查询);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制度;学校历年运动会的有关材料;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及获奖情况、参加各类运动会及获奖情况;学生早晨锻炼情况及有关材料等。

7.5社会声誉(1)生源 一个是看在录取平均分与当地的录取分数线之间的差距,二是看第一志愿录取率,三要看报到率。

(2)社会评价

主要是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反应以及媒体、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状况等等。

7.6就业

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看就业率,近三届学生的年底就业率,第二就是看学校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就业,取得的效果。计算就业率分母应该是当年获得毕业证的学生人数。

(八)特色项目

要求要评优秀必须有鲜明的特色项目;评良好的,要有特色项目。学校在总结办学特色的过程中,由于对特色的认识不一,对办学特色的内涵把握不一,因而概括出来的办学特色,有的比较准确,有的就不是特色。特色项目的标志:一是有区别于同类的特征;二是有明显高于同类的优势;三是有突出的实践效果;四是有应用、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要注意:第一点是,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的东西,是通过发动广大的教职员工总结出来,是需要挖掘、需要总结的,有些学校就是组织几个人写出来后发动全校都来背,其实广大师生并不认可;第二点,特色跟办学的成绩应该是有区别的,办学的成绩不一定能成为学校的特色,某些方面的工作做得好是成绩,但别人也做得好就不是特色了。第三,这里讲的特色是学校办学和教学工作的特色,主要不是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因为单科性学校一般都有某种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合并成综合性学校相反不明显了。第四,不要将定位等共性作为特色,如办学特色概括为:“立足地方,面向全国,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学校的共性要求。第五,特色项目不能总结太多,有的列出4、5条,5、6条,由专家来选,其实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哪一条才是本校的特色。

三、评估工作中应该处理好几个关系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本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被评学校来说如何搞好以评促建,同样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关系需要正确处理。不少学校多年的经验表明,要高质量、高效益做好评估工作,就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指标与一般指标的关系

前面谈到第一个指标“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它包括学校的办学思路、教育理念、学校定位以及教育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等,它是评估体系中的重要一级指标,它与评估的其它指标不能等量齐观、一视同仁,而必须是高屋建瓴,高度重视。因此,在教育思想观念的A级标准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在C级标准中也要求“注重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其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先导。当然不是说其它指标不重要,其它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核心指标,是也是构成指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指标体系中看起来硬件指标很多,实际上软件指标更多,对办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硬件崇实,软件崇严”。也就是对于硬件要抓落实,对于软件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软件的建设,更不要有这种思想,认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专家容易考察的,而忽视软件建设。实际上办好一所学校,确定好办学指导思想,有效地进行教学基本制度的建设与改革,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树立良好的学风,学校才能办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软件建设的难度要比硬件建设更大。例如一个实验室,只要资金到位,买了设备,经过一段时间调试,就可以建起来。但是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等短时间内是不容易搞好的。再比如,学风,有些学校平时工作抓得不好,在专家进校前突击一下,前三天看起来很好,第四天、第五天专家再回头到教室、自习室一看,都变了样。所以希望学校在评建的过程中能够把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正确处理好重视评估过程与重视评估结果的关系

教学工作评估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评了优秀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自然是一件好事,这几年评估获优秀的学校比例比较高,以至于一些学校开始比较,兄弟院校去年评了优秀,我今年也一定要评优秀,否则领导脸上无光,不好向师生交待。正因为过分在乎结论,从而忽视了以评估促建设、而重在建设,有的以至于犯低级错误,弄虚作假,将只够合格和良好的数据人为拔高,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试卷等丢失,找学生重做,甚至出钱请教师做。作假之风的后果、不良影响是极为严重的。教育部一再强调,弄虚作假是要一票否决的,甚至还要追究责任。有人提议今后学校评估数据、自评报告都要上网公布,接受教师、学生、社会的监督。实际上结论是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一个学校平时在教学管理上严格规范,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平时抓得很紧,而且抓出成效,其评估的结论一定是好的。评估不是目的,不能图优秀的虚名,评估的原则就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所以要更加重视建设和改革的过程。

(四)正确处理好领导重视与发动群众的关系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一项涉及学校全局性的工作,只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但是,光领导重视也是不够的。因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学校全方位的评估。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学风校风一直到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质量等,这种评估涉及到学校的每一个部门,也涉及到每一个人。专家组进校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因此,必须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对于学院和机关部门来说,让更多学校的体会是学院、部门要“两轮驱动”,迎评工作学院是基础,部门是关键,必须两轮驱动才能形成合力,创造一种全校上下集中精力抓评估,一心一意谋发展,认认真真促整改的良好局面。

(五)正确处理好相对集中评估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 评估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它的价值在于促进改革、加强建设、加快发展,评估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学生。在这种五年一轮回、每校轮一次的评估,看来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对于周期长短,要不要设“免检产品”,的有则更要缩短检查周期,还可以探讨。但是,怎样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采取对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长效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的确是极为重要的。现在有不少学校教学评估后纷纷建立了评估督导中心等常设机构,对教学质量常抓不懈,这就是很好的做法。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教学工作评估也要坚持与时俱进,方案要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要不断改进,现在教育部又成立了评估分类指导研究课题组,分几个摊专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关注,结合本校的评建工作,提出进一步修订评估方案和改进评估方式方法的建议,共同为进一步搞好下一轮的评估工作而努力。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这些意见供各位领导参考。谢谢大家!

第四篇: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做好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做好新时代精

准扶贫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大会报告,报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经济、政治、社会、国防外交等等各项事业发展经验,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新的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忘初心,承继老一辈遗志,带领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激发了人民的创造力,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社会主义在中国迸发出强大生命力。在新时代,我们党将继续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多少仁人志士不懈追求,更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咬定青山不放松地为之而奋斗。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饱受外强欺凌的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图强的夙愿。新中国的成立,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共产党人,开启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了生机活力,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深化改革开放,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克服改革路上各种艰难困苦,攻城拔寨,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绩,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底气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时代要有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意义十分重大。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级党员干部都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国人民。

新时代要有新的精神风貌。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不会消失,仍然会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把党这支队伍建设好、建设强,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爱戴、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勇于自我革命、朝气蓬勃、精神昂扬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把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落实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集中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具体实践中。

今年三月,根据省委要求,作为省档案局扶贫工作队队员,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张家口沽源县窑沟台村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扶贫工作同全国各项工作一样,步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历届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工作,尤其十八大以来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也标志着中国的扶贫事业步入最后攻坚拔寨的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扶工作,多年来倡导的扶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实践规律性的创新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遵循。在习近平扶贫思想指导下,我国已经取得了减贫史上的亮眼成绩,特别是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精准扶贫方略,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脱贫攻坚作了新部署新要求,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攻克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关键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要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有新思想、新举措。对此,做好新时代扶贫工作要提高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必须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从帮助贫困人的劳动增收入手,聚焦政策机会、个体能力和努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励个人内生动力,建立解决问题的良好机制,确保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产生新问题,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政策措施的合理性,提高稀缺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减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提升群众脱贫工作的满意度。

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确保到2020年,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共同步入小康社会,扶贫过程中扶贫档案作为扶贫工作的真实反映是不可多得宝贵历史材料,不仅能够反映我党一切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是百万扶贫干部与贫困百姓共同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历史见证。省档案局作为全省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确保扶贫档案的真实、齐全、完整、有效,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应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加大监督力度。而?F实工作中,扶贫档案的真实性确很难得以保证。贫困户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和扶贫工作实施的真实性,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政治任务,都不同程度的玩数字脱贫游戏,扶贫档案真实性都不能保证,随意编造档案资料的情况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扶贫工作成效,而且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职尽责,加强扶贫档案的检查和监管,以档案人的责任意识,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大力量!

第五篇:4.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自信”(方玉梅、刘洁).

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三个自信”的提出 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背景之一:

十八大召开正值重要历史节点,对于旗帜和道路问题,要有一个明确判断与宣示。背景之二:

十八大召开时期,正处于国内外高度关注讨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问题的敏感时期。

背景之三: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即将接班主政的大会,也正值世界各主要大国政权轮替换届时期。

3.党的十八大

道路问题关乎命脉,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能否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清醒应对国内外各种声音与思潮,公正评价历史发展进程,客观面对

现实问题,正确把握发展机遇,科学确定未来发展道路与行动纲领,是十八大必然要回应和宣示的重大问题。

4.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宣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奇迹的发生以及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道路”是实践形态、“理论体系”是理论形态、“制度”是制度形态; “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坚定“三个自信”的依据

(一)坚定“三个自信”的历史依据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取得的成果,为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历次党代会报告主题及目标 1982-2012

(二)“三个自信”的现实依据 十年辉煌 •全球第2大经济体

•第3个载人进入太空的国家 •教育支出占GDP4% •城镇化率超50% •养老金覆盖面60%以上 •

“十一五”单位GDP 能耗降19.1%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919元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 •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21.7% •医保覆盖13亿城乡居民

•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惠及全国2821万学生 •

“十一五”建成铁路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 •“十一五”城镇新就业5771万人人均收入增长9.7%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在人类历史上,只有7个国家(地区)曾持续以7%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发展超过30年。中国是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且年均增长率有30多年超过9%。据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这种高增长还将持续30年。

国家和地区

2009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世界 579375 4.48 5.08 5.18 3.02-0.60 中国 49090 11.31

12.68 14.16 9.63 9.11 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从经济总量看,1990年中国GDP 在世界GDP 排第10位;2008年超过德国,排世界第3位;2010年超过日本,排世界第2位。

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单位:亿美元)名次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1年 2012 1 美国 98247 美国 144866 美国 145824 美国 150944 美国 150944 2 日本 47661 日本 46638 中国 58786 中国 73011 中国 74841 3 德国 18752 德国 27301 日本 54978 日本 58685 日本 58729 4 英国 14409 英国 22275 德国 33096 德国 35786 德国 35786 5 法国 13133 中国 20548 法国 25600 法国

27781 法国 27781 •2000年中国GDP 总数10801亿,世界第6位

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 ; ; ;

(三)坚定“三个自信”的理论依据 •面对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西方经济学家比较普遍的回答是中国推行了市场化取 向的改革;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而是由 资本主义带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我们将其归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大抽象成果。那么,三大 理论成果背后的原因和奥妙何在?

1、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坚定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涵盖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 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

3、坚定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 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 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项具体制度: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 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坚定“三个自信”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四大辩证关系

1、坚定“三个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

2、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

3、社会主义的一般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4、坚定“三个自信”与坚持对外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条不同道路及其结果

下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

    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 “整体”是相对于“个体”来讲的,它具有总结性、概括性和统领性的作用。而语文中的整体把握教材,则要求要把握教学阶段的总目标......

    体育教材解读与把握学习心得(最终版)

    体育教材解读与把握学习心得 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让我觉得体育与健康课的定义更加准确、清晰;课程的特性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原大纲里的双基又提了出......

    数据结构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实践

    数据结构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实践--张铭 许卓群 杨冬青 唐世渭 一、数据结构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已经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各种工程和科学计算中的数值计算问......

    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要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册教材有意识地突出了这个主题。 1.突出了思想道德素质......

    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

    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贯穿于其各个组成部分、渗透于毛泽东思想之全部科学著作中的立场、观......

    从教材编写意图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从教材编写意图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东杨小学刘艳红 课改以来,教材内容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特别是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深钻细研,尽管如此,然而教......

    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结合

    第一课 改善民生、幸福中国 1、你的身边还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试列举2~3例,并选择其中一例,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①上学难(教育公平)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房价高涨问题......

    一、把握课标和教材很重要5篇

    一、把握课标和教材很重要 所谓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二是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也是两大方面:老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