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第四小学 白凤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好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够为一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搭建展示的舞台,而决不应当仅仅成为课堂初始阶段吸引眼球的噱头,在信息技术课中尤其如此。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基础,掌握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信息技术课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开设的。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应当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情境,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
一、情境设计要适合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更快,受软、硬件的制约也比较多,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这并不是说教材可有可无,相反,这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教材中的知识脉络,归纳出所要教学的知识点,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合理地创设情境。
比如,在学习“搜索引擎”这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我发现仅仅教给学生搜索引擎的操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到搜索引擎在上网冲浪时能给他们提供的巨大帮助,才能使他们真正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情境:
首先,演示小动画,通过“电脑小博士”这一虚拟的角色,介绍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在动画中,“电脑小博士”把全体同学都带回了唐代。并通过展示学生的古装卡通头像,引起学生的兴趣。继而,“小博士”故意卖弄学问,背诵了杜甫《石壕吏》的前几句,请大家接出下句。由于这首诗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学生肯定无法完成。这时教师鼓励学生不要被“小博士”难倒,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巧妙地提出了本课的第一个任务,在网上查找杜甫的作品《石壕吏》。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网络知识,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才能在网上查到《石壕吏》这首诗。如果班内有的学生已经会使用“搜索引擎”,或者是在前面的课程中自己尝试使用过“搜索引擎”,教师可以请他们先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足的地方再由教师补充。如果班内的学生从未使用过“搜索引擎”,教师要边讲解,边演示,使学生充分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小博士”带领大家来到了科举考场,自己做起了考官,让大家都来考状元。通过这种形式,提出本课的主要任务:在网上查找大量有关唐诗的资料,并利用上单元学过的“录音机”的知识,把自己找到的唐诗录制成声音文件,或者利用上学期学过的Word程序把自己找到的唐诗做成漂亮的文档。通过查找大量资料,使学生积累一些“搜索”的经验,为下节课学习“搜索方法”奠定基础。最后,组织学生评议作品,由“小博士”为大家分别授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等称号。
这样,通过贯穿始终的情境引导,完成了本节课的新授,练习与评价诸多环节,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设计要适合学生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等等,才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1.围绕学生兴趣设计情境
情境设计不能一厢情愿,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契机,设疑解疑,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比如在《我们的街道》一课的教学中,我舍弃了原有的绘制街道的情境,结合学生比较关心的学校附近桥梁改造工程,创设了“桥梁设计大赛”的情境。首先展示即将拆迁的“老红桥”图片,发布拆迁新闻。因为是学生身边的事,所以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再用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创作的欲望,“我们天津被称为九河下梢,有数不清的桥,在我们学校的附近就有一座颇有名气的桥——大红桥。它记载着岁月的迁移,人事的变换,连我们红桥区也是以它命名的呢。现在,由于交通的飞速发展,它将面临着重建,那么,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桥,才能彰显出我们天津大都市的品味,才能作为我们红桥区的标志性建筑呢?就请我们的同学开动脑筋,为它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然后,展示大量天津名桥的图片,如光华桥、大沽桥、北安桥等等,既丰富了学生见闻,为创作提供了素材,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有了良好的开端,在设计大赛的激励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对各种绘图工具使用方法的学习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情境
情境设计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他们的生活经验。比如:在《太空探险》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虽然对宇宙充满好奇,但由于距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在绘图时颇有难度,影响了学习兴趣。因此,我结合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身边的景物设计了新的教学情境。上课伊始,播放一段冬季美丽雪景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欣赏。“ 同学们,冬天就要到来了,水上公园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即将开幕。今年,为了扩大冰雪节的影响,水上公园将向社会公开征集电脑平面作品,我们作为一名出色的小画家,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呀。”然后,相继推出画树枝和画积雪两大难关请学生解决,实际上就是本课需要学习的两大知识点,“刷子”工具和“喷枪”工具的使用技巧。由于“冰雪节”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而树枝和积雪更是北方孩子冬天里司空见惯的景物,因而在绘画创作中减低了难度,提高了学习热情。
三、情境设计要适合教师自身的特点
有人说,“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么,有一百个教师,对同一节课也应该有各自不同的情境设计。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执教风格,量身订做适合自己的教学情境,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果生搬硬套别人的设计,恐怕会适得其反。
比如性格开朗,表现力强的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选择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思路;而性格稳重,条理清晰的教师则比较适合设疑解疑,合作探讨的思路。如对《独具慧眼》一课的教学中,学习通过ACDSee来管理图片。既可以采用帮助小画家闯关的虚拟情境,能过道道难关,完成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帮助老师整理素材的真实情境,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的目标。二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无高下之分,只要适合教师的特点,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和教师的特点,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而进行设计,切不可为了情境而情境,牵强附会,只会取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在高中阶段做为一门必修课,它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特点,虽然会考但不高考,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要改善这一局面,教学过程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或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的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或引入的情境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的,但无论什么情境都以形象为主体,以德育为准绳,离开形象便没有了情境,离开德育就偏离了方向,情境又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
直接情境:由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是反应在学生头脑中的直感印象。比如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中,开始就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文本作品,或做成加文字描述的视频,或做成动画,直接让学生感知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关于文本的加工与表达,通过加工来表达意图。
间接情境:由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是艺术的形象,如对情境、对气氛的描述。比如在《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一节中的情境设置:师生共同玩好玩的游戏“我会变”,打开“我会变.exe”,只要用鼠标点击彩色圆一次,它的颜色就会变。将问题抛给学生“这是怎么回事?”,然后教师给出源文件,再一步步带着学生领略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教学中教师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一些有美感的情境、让学生向往的情境、以音乐渲染的情境或以角色扮演渲染气氛的情境。
二、情境教学法的步骤 1.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借助适当的途径,创设情境,再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比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或视频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这些方法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2.情境展开
引领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深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领会其中的感悟,从而正确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境深化
教师通过语言表述、总结归纳等形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教师达成共识,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三、情境教学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创设情境,首先就是为了解决兴趣的问题,通过有趣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仅仅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感官上的愉悦是不够的,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有质量的学习持续开展下去;但激发起学习动机仍然不是最终目的,情境设计还应该很容易迁移到教学内容之上,指向教学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功能,就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走进情境,从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情境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应该说,趣味性是情境设计成功与否的前提,很难想像一个无趣的情境怎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计情境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学生特征分析,包括分析学生的基础、思维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诸多方面,而设计的情境要有层次性和挑战性,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学科性。关注学科性,是情境设计之本,这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来设计情境。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交接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备感触学生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真实性。情境要紧紧围绕生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情境对他们来说才是感兴趣的,不厌烦的。
4.针对性。情境的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容易适移,但一定不要游离教学主题;情境设计要针对学习本身,即情境设计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创设情境要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不要为“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这样会失去情境教学的意义。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情境设计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设计,不要硬套,要根据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去考虑。5.开放性。情境设计要能够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用各类方法解决问题,且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答案不唯一。
四、情境教学法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厚实的文化知识底蕴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各类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丰富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驾驭教学情境的发展走向、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学空间范围大,学生的兴奋度高,因些准确地预见和判断教学走向,对于控制整个课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准确幽默的语言艺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公平、公正、富有激励的评价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创意性,它要求教师要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运用思维进行探索。善于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办法,通过自己的认识——创造实践——再认识——再创造实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教学特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用好情境教学中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对于高中学生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生活的发展,要符合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模拟真实生活世界的情境创设
信息技术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新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这一点,使教学内容真正和学生的生活贴近,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在上《自己的艺术字》时,一开始便叙述我校每年的外语节活动中,认识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文地理知识,今天我们就要为“世界遗产”的图片添上个性化的艺术字。同学们一听,便来了劲,此时,我提出了此次活动的注意事项:比如图片哪里来?艺术字怎么做?要求同学们到网上去寻找三张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图片,并学习“艺术字制作”的导学案,完成创作,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听完要求后,立即投入到设计艺术字的探究中,上网查图片并忙碌开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来源于生活世界,又要回归于生活世界,这是一个螺旋发展上升的过程。
二、深入探究和积极操作的情境创设
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深入探究、积极操作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己通过书本、导学材料或上机操作就能学会领悟,教师不妨只做稍许的引导,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共同探究操作方法,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调总结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PPT的插入“动作按钮超链接” 内容时,我没有讲? 操作方法,而先让学生根据导学材料进行尝试、探究和操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怎样对动作按钮的大小和颜色进行统一修改呢?我及时鼓励,学生在一起相互探究着。不一会儿,有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学生双击了动作按钮,出现了属性窗口,修改其中的填充颜色和尺寸大小就可以了。“祝贺你!你成功了!”那灿烂的笑容像春天盛开的花朵。有几个学生听到了,立刻围过来:“怎么操作的?”“噢!是这样啊!”“快回去试试!”学生们高兴地操作着、讨论着。
三、合理竞争和互助合作的情境创设
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认知的主人――参赛选手。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每个学生都想成为比赛的优胜者的这种心理,把学生被动地认识的对象和任务变成主动接受,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对于学生来说,键盘指法是一个“山高险阻”的内容,姿势不对、指法不规范、输入速度太慢等。?常看见学生的“一指神功”,学生觉得练习指法枯燥无味,不想下功夫练习。我就设计了一个网上打字竞赛系统,以积分的方式进行比赛。系统不仅可以人与人之间评比,还可以班与班之间评比,积分还可以用来换取各种小礼物和玩打字游戏的机会。有些学生劲头十足,名次一直保持领先。班内的小组长还主动去查看组员的练习情况,并进行指导。通过比赛,打字的姿势端正了,学习的劲头来了。同学间互相合作,领悟指法学习的奥妙之处。结合教学内容,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电脑绘画比赛以及电脑小报、电子杂志制作比赛等。使学生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证明了合理竞争与合作互助是很好的学习策略。
四、具有多种艺术美感的情境创设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情境的创设要富于美感,让学生因美感而引发的冲动、注意、情感、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美也无时不在。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我在教学《制作电子贺卡》时,先给学生展示用PPT制作的精美电子贺卡。第一张是圣诞贺卡:在卡通人物、圣诞灯光的喜庆场景中,响起“铃儿响叮铛”的旋律,可爱的圣诞老人骑着雪橇飞翔在星空中,动画显示“圣诞快乐”的祝福。“真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被漂亮的图片、活泼的动画及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从内心产生了自己制作贺卡的需求。随后,又展示了新年贺卡、教师节贺卡、母亲节贺卡等,这样就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迫不及待地想抓起鼠标马上动手制作贺卡。我立即导入课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手制作贺卡。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还把制作好的贺卡,通过E-mail的方式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五、故事情节及“角色”的情境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才会觉醒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争取让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的工作有时就像导演,把故事情节引入课堂,让学生虚拟扮演成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这样,学生学得有趣,也学得深入。如我在教学scratch《走迷宫》时,创设了一个勇抓老鼠的故事情节。老鼠逃到了迷宫中,黑猫警长追入迷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情节都要求学生用程序编写出来。学生沉浸在黑猫警长抓老鼠的角色情境中,编写着scratch程序的快乐,兴趣高涨地玩耍着自己编写的迷宫游戏。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既可以是用语言描述的,也可以是实物演示;既可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直观形式来表现,也可用现代化工具进行场景、故事模拟。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能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学习活动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探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协作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合理统一。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江苏】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创造的一个基于现实体验的微观教学环境。通过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结合现实、理解知识、融会贯通,并能主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并结合到生活实践当中,使其源于学习理论,用于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情景创设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营造学习氛围,形成实际问题与学科知识的自然衔接,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面临各种情境时,能够联想到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更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储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一个良好的、具体的、直观的、可以欣赏的“情景,营造一种环境、一种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策略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创设情境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必须将学习目标任务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问题意识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或探究欲望,从而帮助学生生成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创造性和明显的时代发展特性。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所拥有的这些特点,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若能多方面的为学生营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可引导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下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下面,我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情境设置生活化。
创设教学情境,不是作秀,情境的创设应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服务的。所以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要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情境。只有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当提出问题,学生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或许解决过,或许是一个难题,对学生来说是听教师讲解是比较,是学习,所以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于对教师要在创设情境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是为了情景设计而设计,使其脱离生活实际,飘渺在上,够不着,摸不到,从而使创设的情境流于形式。
那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合实际的,过于超前,要么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凭空想像的,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如举例说明水管放水问题,放满用多少小时,放空用多少小时,一边放一边排,到放满用多长时间,实际上谁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呢?显然不合实际情况。教师动不动就拿‘我’以前是怎样怎学习的,你们现在又是怎样怎样,也不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2、,围绕教学目标的展开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标就是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感的环境、氛围,使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中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能用到多媒体教学,但一定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仅仅是助手段,不是主要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渲染与铺垫。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更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渲染下更有利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的提高。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Word中插入图片”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点素材,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自己喜欢的图片,不拘泥于形式,可以任意发挥,然后再插入Word中,这样即练习了网上搜索,也学习插入图片的技巧,以达到学习基本功能的目的。学生可两人商量设计,想办法,在情境的设计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功能,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媒体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形式,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和认知方式,比较容易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教学提供多元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情境的教学功能,创设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
4、把握好创设情境的‘度’
如果设计的情境情节复杂、冗长,出现过多的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前面说的天花乱坠,结查却草草收场,就显得头重脚轻,本末倒置。这样的情境创设只能是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冲淡教学的主题,降低教学效果,并且还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致使学生学习更加疲劳,又间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要统筹安排,长短适宜,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保证学生“听得进,理得顺”。
5、要创设具有时代特征和气息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能顺利、自然的投入的知识的学习中。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比如近来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或是各种媒体热播中的热点问题,挖掘可以展示给学生并能引人入胜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境。对学生身边的事或是大家都比较熟的事,也可能成为创设情境的素材,而且这样的素材真实,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学习起来有一种自然的亲和感,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比如我在讲《插入图片》,首先搜索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些事件,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搜索有关内容,完成作品,这样学生积极性高,用到了新知识,又巩固的旧知识,一举两得。
6、创设具有识知灵活性的情境。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前的“洋思教学法”、“杜郞口教学法”等一批的教育教学模式,前辈们说的好‘学教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教学方法要灵活机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也是这样,情境的创设是由教师提出来,同时也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也提出来。情境创设后,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等,让学生在课堂学学习中真正动起来。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挥。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作为辅助手段,使问题更直观、更形象,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以境生情”,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中的情感。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所以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信息技术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
点击数:105 次 录入时间:2012/7/2 17:50:00 编辑:zhuofuyu [宣传赚点]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谓学习,就是学生对原有知识建构的合理解释,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建构自己的态度、情感,而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一)从生活中提取情境素材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认识化学元素”时,可用《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图表来设置教学情境。
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
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
(二)从化学实验中提取情境素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时,先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
化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后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老师先不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引导学生“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
在学习“分子”时,可用一根玻棒蘸一下浓盐酸,用另一根玻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中把两根玻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在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
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取三去试管分装少许石蕊试液,用一支作比较,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向第三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将第二支、第三支试管内所得溶液再加热,注意观察颜色变化。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可通过创设一组情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氧气的性质。
情境一: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和氧气钢瓶。
情境二:身背氧气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宇航员或登山运动员的照片。
情境三: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
情境四:鱼塘或鱼缸正在用增氧的图片或录像。
情境五:木炭、硫、铁丝、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
(三)从社会实际中提取情境素材。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材。
在学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2008北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
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用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
在学习“化学物质与健康”时,利用化学史,向学生介绍毒品的发展史,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告诫学生要远离毒品,也可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教育吸烟有害健康,也可从近几年出现的酒精中毒,工业用盐中毒,变质食物中毒,以及“二恶英”等事件中提取情况素材。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
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
总之“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
(四)从历史中找取情境素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
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
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可以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教学情境。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
设置情境时,不但要精心选择素材,还要讲究情景的设置方式。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地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实验是设置情景的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重现、强化、突出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突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情境设计,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谓学习,就是学生对原有知识建构的合理解释,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建构自己的态度、情感,而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生理、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在课堂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就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
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链接。
化学教学情境设计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以理入境:从生活中提取情境素材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认识化学元素”时,可用《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图表来设置教学情境。
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
二、以趣入境:从化学实验中提取情境素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渴望和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化学兴趣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
三、以疑入境:从实际操作中提取情境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激疑启思,活泼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的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它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探究的愿望。
例如,《硝酸》一节中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从电离的角度分析,硝酸可完全电离,电离后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它是一种强酸,有酸的通性。由此判断,硝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然后做实验,在浓硝酸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确实变成红色。但只要稍加热,红色马上褪去。当第二步现象产生时,学生马上意识到硝酸不同于一般的酸,并且疑问:“硝酸为什么能使石蕊褪色?硝酸与一般的酸有何不同?”这些问题可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愿望。
四、以情入境:从历史中找取情境素材
以情感人,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时,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
触景生情: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感中产生的。
讨论生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接受教师对他的感染,也可在同学之间互相感染。良好的群体风气,课堂教学的愉快、求知、勤思、民主的氛围,会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对认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讨论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形式,积极和谐的讨论氛围,会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计好课堂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的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活泼的教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置情境时,不但要精心选择素材,还要讲究情境的设置方式。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充分地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实验是设置情境的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重现、强化、突出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另外,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显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清三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