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摘 要:情景设计、情景引入、情景激趣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能更好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情景设计精巧,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关键词:新奇质疑 趣味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是师生个性特征和一系列特定的课堂环境之间在特定时刻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的情况。课堂教学的成功关键是受情境的影响。情境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情境的设计也必须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教师要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创设诱人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奇情景
初中生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的知识都感到新鲜。教学中必须利用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深化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新奇的教学情境,才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奋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强烈探索知识的动力。例如讲《大气压强》之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今天先给同学们做一个魔术:在球中放入少量的砂粒,把蘸了酒精的棉花点燃放入瓶中,棉花刚好燃烧完就把杯子的瓶口放在手掌上,转动几下,结果杯子被手吸引了,无论怎样摆动手,杯子也不会掉下来。同学们看到此景象个个拍手称奇,真是太神奇了,这时我很自然引入新课,同学们的学习情绪从开始就进入了最佳状态时,我又请班上两个“大力士”上来拿开自制的马德堡半球,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开这两个半球;之后,我用气筒抽掉里面的空气,再让他们拿,他们费了九牛二虎力也没有把它拿开,学生感到惊奇,顿时哗然,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积极性高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质疑情境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最重要的是学会提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工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以教材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的认识需要,在启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推进、步步紧扣的设疑,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促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讲《运动的快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龟兔宽赛跑的课件,一边播放一边提问,刚开始阶段谁跑得快?依据是什么?最后我们认为谁快?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然后思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出速度的概念,这样学生对速度理解非常透彻。
三、有趣情境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最直接、最活跃的巨大的内驱动力。创设物理情趣,富教于乐,以趣激学,是较好保持学生兴奋状态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我们学生听课时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领会的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这就对我们教师要求更高,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对枯燥之味的内容进行精彩的语言加工,新奇的讲授,奇特的方法、形象的比方、通俗的举例,将抽象的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问题中,使物理课富有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情随境迁,境以文异,情以理发。教师要把学生带入愉快和谐、富于情趣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共鸣,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之中,更好地乐于接受新知识,达到了以趣促学的目的。这就是成功的关键。中学生乐于从形象、生动的事例中接受教育,针对教材特点,教师对教学中所举事例中要进行认真筛选和加工,注意穿插趣闻,介绍轶事。如讲“杠杆”时,介绍阿基米德说过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整个地球。”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历史史料,用中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学生。如讲“海市蜃楼”、“阿基米德鉴别‘王冠’”、“曹冲称象”、“马隆巧设磁石阵”、“妙法捞牛”等小故事,这种故事式的情景教学应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富有一定的吸引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渗透了德育,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如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引入《刻舟求剑》的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此时同学们都跟着哼起来了,把他们带入了情境中,对这方面的问题学生们迎刃而解,下课了,还有很多同学读这个故事。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悬念法、趣题法来创设有趣情境,能增强课堂情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设计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学、善学、爱学。
参考文献:
[1]阎金锋、芒毕雷、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b6物理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物理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情境教学”是以研究学生心理着眼,从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着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启发式教学。它的特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活泼的情境作为揭示事物内在本质、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寓深刻的教育于良好的情境之中。教师的工作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意志,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寻求正确结论,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本人以物理教学为例,归纳一些情感环境的设计,请同行指正。
一、设计悬念
悬念是触发兴趣的情境之一,悬念设之于课头,则必然是整堂课的中心,悬念设之于课尾,则一定是下一个中心的预告。但悬念不可设立过多,不然就形成了多中心,必然分散情趣,反而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一般说来,课中不宜设悬念。
悬念设之于课头,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例如,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我引入:1962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国的伊利奥特市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17人丧生。同学们就呈现出“一定要探个究竟”之势,求知的热情油然而生。
若悬念设之于课尾,则应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因而激发起继续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完“磁场”一章后,学生对电产生磁的各种现象、磁对电的作用、磁的本质都有了规律性的认识,师生共同概括、回味这些知识感到收获很大,这样“电生磁”的课题便圆满结束了。如果不失良机,再把本节课与下节课的关系提前给学生暗示,让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也产生迫切的要求,效果就更好了。因此,这时我们可以提出“磁生电”是否可能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曾有不少物理学家探索过,如科拉顿曾设想用磁铁插入螺旋线圈中,看是否有电流产生。他把线圈的引线接得长长的,将电流计放在隔壁的房间里。一切准确就绪,他把磁铁插入线圈中,然后急忙奔向隔壁,却未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法拉第也是探索者之一,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才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个既有难度又有意主我的课题给学生留下了强烈的悬念:“磁怎样生电呢?”“科拉顿为什么失败的?”“法拉第是怎么成功的?”„„尽管教师不布置预习,学生都在心理上急切地希望知道这个究竟,下一节课虽然未上,早已产生了渴望学习的愿望,必然会带着问题去翻阅书本,从而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设计惊诧
惊诧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惊诧是对学生常规思维造成易混、易错、易忘毛病的有力刺激,使之产生“竟有此事“之感,从而引发对问题的再认识,形成深刻难忘的印象。
例1:小物块位于光滑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上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按学生的常规思维,斜面对物体只有一个作用力N,此力垂直于斜面,做功为零。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这时只需对他说:“若是否定你的结论,你能接受吗?”便会引起惊诧,产生探求真谛的愿望。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物块受斜面的支持力N(垂直于斜面向上)和重力G(竖直向下)两个力的作用,由于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同时,斜面也要向右滑动,即从地面上看,物块A的位移不与斜面平行即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不与物块对地位移垂直,因而做功不为零。故选项B是正确答案。
三、设计疑虑
疑虑是触发灵感的情境之一,它没有惊诧那么强烈。它设计在学生出偏差之前,以预防偏差,让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确应付各种可能的困难,并心地明白地去一个一个地克服。设计疑虑是分散难点,防止疏忽的方式,有一举两得之功。我们通常采用的程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都是设计疑虑的极好方式。同时,评讲习题错误也不乏设计疑虑的作用。
例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停着一辆质量为M的车厢,车厢底板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运动,并与车厢壁发生弹性碰撞。不计一切摩擦力,试证明:小球与车厢的碰撞永远不会停止。
学生的解题过程是:每一次碰撞后,球与车的速度均不相等,由于两者存在速度差,因此碰撞不会停止。我将此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编辑
(M+m)v2= 这与不计摩擦、弹性碰撞即无机械能损失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小球与车厢的碰撞永远不会停止。
四、设计幽默
幽默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也有思索回味之感,它是形成愉快心境的情境之一。也就是说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风趣幽默,再配合恰当的手势、温情的眼神,那他就一定能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倘若语言平淡,动作呆板,讲课有气无力,词不达意,言不传情,那么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烦的感觉,其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五、设计竞争
竞争无疑是激发热情的情境之一,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有非一决高低不可之势。物理教学的竞争情境是经常施用的激情方式。如解题速度竞赛,解法求异、求佳竞赛,质疑提问竞赛,论述答辩,抢答竞赛,难题征解等。竞赛不但可以使思维畅通,而且会富于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创新能力均有好处。不过竞争情境不可设置频繁,否则会造成学生的长期极度紧张,厌而无益。
当然,物理教学的情境设计远不止这几种,本文列举这几种设计,在于说明情境设计之必要与重要,本人虽然有如上一些设计的教法,也收到一些效果,但远还没有形成经验,故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118号编辑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种情境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种情境设计
生理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在课堂中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
一、虚拟情境设计
有时,有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若以虚拟法从反面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识。所谓虚拟法,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虚设条件不成立,从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物理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起到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讲“重力”概念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重力,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这个虚拟的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兴趣大增,他们给出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泰山压顶腰不弯,人轻轻一跳就离开了地球……虚拟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印象深刻。
二、实验探究情境设计
学生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的全部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投入。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奇,乐于动手动脑的特点,故课堂教学中可尽可能多的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在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有必要作好课本上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能以说代之,或黑板上做实验。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投身其中。如在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可以用两手“搓一搓”使手发热和用“哈一哈”使手暖和来体会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等效性,不可因为这些实验似乎“早已知道”而不“动动手”。学生在实验中大都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故事情境设计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都含有有关的物理知识,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时,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在进行“速度”教学时,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进行“浮力”教学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的故事;在进行“重力”教学时,讲苹果落地的故事,讲比萨斜塔不倒之谜;在进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时,讲苹果变成炮弹的故事;在进行“惯性”教学时,讲太空行走为什么不掉下来的故事;在进行“磁场”教学时,讲指南针的故事;在进行“电流的磁场”教学时,讲科学家奥斯特的故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处于典型的物理情境中,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从而为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四、问题情境设计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持久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如在进行“浮力”教学时,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如在复习“物态变化”时,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吃冰棒解热?②北方冬天菜窖里为什么通常放几桶水?③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浇在燃烧的物体上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④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茶叶能否立即打开包装?⑤如何辨别规格、型号相同的两只新旧白炽灯泡?这些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完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之后,我设计了有程序的课堂提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②做功花时间少的机械,功率一定大?③功率大的机械,一定省力?④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⑤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⑥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等等。由于教师连续不断的启发,促使学生探索性思维连续不断,从而主动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五、艺术情境设计
奇异的动画设计,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水银有毒,课堂上不能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全过程,通过音、形、声、像等多元信息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魅力。
诚然,老师不可能每节课都做课件,精美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也可以既简单又省时地创设情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光的反射”时,出示雄伟的高山在水中的倒影的图片,学生在赏心悦目之时,分析和解决了“为什么水中出现的是高山的倒影?”这个问题。
在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课前可以在教室里播放悠扬的音乐,耳濡目染,获取感性认识。课中可列举播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才艺展示:吹口琴、笛子,拉二胡、手风琴等,通过创设这些艺术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艺术熏陶的同时,掌握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六、幽默情境设计
物理学一向以严谨、抽象、刻板著称,但也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够恰当地设计一些幽默笑话情境,会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让学习变得轻松,还极其巧妙地掌握了知识。
如在“压强的单位”教学时,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物理学家天堂躲猫猫的笑话:一次,天堂的所有科学家一起玩躲猫猫。很不幸,论到爱因斯坦找人。所有科学家都躲了起来,但除了牛顿。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的面前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见。爱因斯坦数完数,就看见了牛顿,马上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却死不承认。结果其他科学家都出来了并帮牛顿证明牛顿没出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牛顿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站在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间,也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在欢声笑语中,同学们掌握了压强的单位。把这样的笑话搬到课堂上,可以增加幽默的效果,给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弥补物理老师往往严肃有余、幽默不足的缺点。
七、竞争情境设计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乐不知疲。若利用这一心理,在教学情境中设计一些竞争情境,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在自己所教班之间创设竞争情境。比如讲一道习题,一班学生想出了两种解法,看我们二班同学能想出几种解题方法?为了比别人多一种解题方法,二班学生们会立刻投入到积极地思索和讨论中;也可在一个班中创设竞争情境,可以在男女生之间开展,也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展。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的从平面镜的结构、材料、成像大小、远近上自我观察,然后让一个同学说出一个自己的观察结论,后边同学仔细倾听,不能重复,看“锣鼓”停时“花”落谁家。如此情境设计,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都得以调动起来。多创设学生人人能参与表现自我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激情,从而达到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师生主体的发展,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物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物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在新课程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物理情景,为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开端,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以下的作用。
一、能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记忆是思维的起点,“不记则思不起“。根据思维理论,记忆内容的多少,记忆时间的长短与记忆方法和材料是有关的。实验表明:把内容与情景相结合能加强记忆的表象储存;对物理情景的认识是对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有利于把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条理化、模型化、形象化。比如关于“势能”的教学,如果我们讲清了重力势能要领的建立过程,重力势能大小的计算,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等,就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重力势能变化的情景,那么学生在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就不必死记诸如“重物向高处移动,重势能增大,重物向下移动,重力势能减小”等结论。在学到分子势能、电势能时,通过与重力势能的类比,从而建立相应的物理情景。起到了以一档三的作用。事半功倍。
二、能促进物理知识的顺利迁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从皮亚杰的理论看,迁移就是大脑中已有的结构图式的储存住处的复合,并在新刺激物输入住处的作用下,参与同化与顺应。建立物理情景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化的过程。当新刺激物输入住处后就会产生一种格式的反映,而忽视物理情景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等,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如空中楼阁,就不能顺利迁移。
三、能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教育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突出“物”和“理”的作用,以“物”讲“理”,以“物”思“理”,通过“讲理”和“思理”使物质的时空“本质”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从模糊到清晰,从分散到系统,从混沌到有序,从而使学生对“物”的理解更科学、具体、形象,改变那种“见题不见物”,“解题不讲理”的情况,把学物理就是为了把物理“考好”或“解出物理题”的认识转变到“理解物理情景”上来,从而改变那种死记定律,乱套公式,不问是否适用的现象。对物理情景的建立,教学中要反复示范引导,让学生从自学的应用逐渐过渡到自觉的加以应用,这也无形地进行着学习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改变那种把注意力指向物理知识的结论,没有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效措施。
四、是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手段。物理情景是抽象的“抽”与具体的“物”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死板的;它是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景。它结合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既富于启发性,也富于哲理性,既能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正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同步卫星为什么要放在赤道上空一定的高度?伽利略是如何用理想实验证明力学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牛顿是如何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等等,都包含有一些新奇的现象和有趣的故事,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它们当中又含有一些严密的推理演绎过程,让学生觉得很奇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使教学过程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在生动活泼,充满新奇感的气氛中得到主动的发展。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情景的设置,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前提,注重物理情景的设置,在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必不可少。应该好好琢磨。
第五篇: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
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思维是健康人大脑所具有的基本技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思维活动和其它活动一样,总是由个人的某些需要引起的。如果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由需要所引起的思维活动,这种需要称为认识需要。认识需要来源于学习过程中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新问题。此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的愤、悱状态,也就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成为我们广大教师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思维情境:
1.通过“存疑”来创设思维情境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国古代的许多教育家都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一系列的“设疑——问疑——解疑”的活动过程。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就会引起认识的需要。在每一节新课学习之前,先安排一个自学过程或预习过程,同时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在阅读教材过程中产生疑问。
2.通过实验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编排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真理,然后再来探讨它们的理论依据,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大气压强》这一节教学中,安排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空瓶吞蛋实验、小试管在大试管中逆水上升实验等,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及现象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物理史和物理故事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发展的历史是物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一部物理方法和物理智慧的历史。介绍物理史上的伟大发现、发明和思维进程,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钻研创新精神;介绍物理史上的物理故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教学因素。如:曹冲称象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安培把马车当黑板的故事、牛顿的“苹果落地”故事等。
4.通过生活或生产实例来创设思维情景
生活与生产实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因素,如果能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或生产实例要求学生去解决,就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设计楼梯过道开关、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火箭、测定家用电冰箱每天消耗的功率、自制指南针、自制电铃等。
5.通过激发物理的美感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美学因素极其丰富,物理学天地不愧为大自然赐给的与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美的世界。苍穹彩虹、海市蜃楼,多美的物理现象;汇丰大楼的日光照、光的色散表现出物理学的和谐美;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理论,充分显现物理理论的深刻简洁美„„物理美不仅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讨、研究新问题的要求。
6.通过揭露矛盾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学也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就能较好地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需要。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晶体与非晶体的互相转化等体现了哲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7.通过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许多问题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由已知通向未知或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的,我们在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去寻求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情境的创设。如浮力知识是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自然延伸、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的深化、分子运动论是热现象知识的微观解释等。
8.通过揭露学生原由认识上的片面性来创设思维情境
物理中的有些概念和规律,学生已有感性认识,但还没有认识它们的本质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习这类概念和规律时,可通过揭露学生原由认识上的片面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当然,创设思维情境没有一定的模式,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创设。只要我们不断地深入钻研教材,多方面地深入了解学生,多开动脑筋,定会创设出能引起学生认识需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思维情境来。
分享到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