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铸就(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3:0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创新铸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创新铸就》。

第一篇:教育创新铸就

教育创新铸就“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展览现场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奋斗历程中,教育无疑承担着实现“中国梦”而奠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建设实现“中国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开辟了素质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创新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当中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

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

依我看来,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宗旨的教育形式,创新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育,他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继承,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造力,发掘人的潜能,它是培养既具有广博的知识,又具有突出的能力,还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才干的新型人才。它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和独立性。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设计,引人入胜。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有其一定的艺术性,上课有节奏感,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引人入胜;上课时尽可能将讲授内容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诱发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召唤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接受知识的熏陶。例如教学寓言《寒号鸟》时,我这样导入新课:“这一课,我给你们讲个民间故事。很久以前,在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用粉笔勾画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的缝隙里传来了小鸟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们就给这种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用粉笔勾画杨树并贴上喜鹊的剪贴画)„„”这一课的导入,我以讲故事这一儿童喜爱的形式,加上简笔画、剪贴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畅所欲言,各显所能。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比如在讲《爸爸,你知道吗?》这节课中,我让学生扮演爸爸和孩子,互相提问。还让小朋友扮成森林里的小动物,给爸爸提问,然后互换角色,再次表演和提问。在这个角色互换过程中孩子们畅所欲言,多角度的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潜移默化中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对小动物关爱之情,是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独创性。

三、积极评价,敢于创新。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敢于创新。

总之,实现“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肩负着培养人才的每个教师,作为那培养祖国栋梁的园丁,我们要用自己的心血浇灌每一棵幼苗,努力让这一棵棵幼苗长成栋梁之才。教师只有以创新的头脑,解放思想去创新,解放双手去开辟创新之路,脚踏实地在工作和学习中汲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才能开创出自己的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第二篇:创新铸就跨越

创新铸就跨越

──衡阳师院专科升本科后快速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 6月19日 C3版)

湘江之滨,雁峰山下,坐落着曾培育过蒋先云、陶铸、黄克诚、江华等一代英才的衡阳师范学院。步入校园,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一栋栋新颖别致的现代教学楼,一台台先进精良的仪器设备,一排排崭新的宿舍楼群,一条条绿荫遮蔽的宽广道路„„令人感受到这座古老的学府变得年轻,生机勃发。

学院党委书记唐君成回顾升格为本科院校四年的变化时,深情地说,这是衡阳师院万余名师生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沿着“建设一所在省内有一定地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师范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得来的。院长古祖雪教授在总结四年的成绩时,认为是学院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铸就了跨越。

思想创新提升办学理念

衡阳师范学院在1999年升格之初,在全院上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本科意识大讨论”。认识到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本质性区别,基本形成了本科教育意识就是建立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基础上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学院先后两次召开教代会,集思广益,确定了总体建设目标,即2001年通过师范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评估,2003年成为合格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首届7个本科专业成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2005年建成3个左右省级重点专业。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力争在2010年建成8个以上硕士点,2015年建成15个左右硕士点和2个以上博士点。把学院办成在省内有一定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师范本科院校,从而廓清了基本的发展思路。

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使原有三校的教育资源尽快整合,真正实现1+1+1>3的整体效果,该院实施了“五个一”凝聚工程,有效地调节与利用了既有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为学院争取较大的发展做好了思想准备。并在2002年开始办学理念上的整合,发挥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在学院改革发展与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学院先后开展校歌、校训的征集、唱校歌悟校训等活动,并适时地开展了干部工作作风、师德与学生修身成才为内容的“三大教育”,使得全院师生员工工作、学习与生活有了一个准则,精神上有了依托与目标。院党委中心组不断学习与接纳新的思想与理论,坚持以与时进俱进的思想理论作指导,以思想的“解结”来处理现实矛盾与实际问题,以思想的创新带动教育教学与体制的创新,以思想的突破带动发展的突破,促使学院向着既定方向昂首迈进。学院先后经历了两次合并,开展了包括人事分配、干部竞聘、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改革,未曾有过一名干部或教职工因此闹情绪,而是拧成一股绳,保证了学院跨越式发展的顺利实现。

体制创新提升办学效益

衡阳师范学院升格以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四项改革,激发出空前的办学活力。一是干部制度改革。学院放开了处级(含处级)以下所有岗位,实行自主报名,公开招聘,能上能下,择优聘用。让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有能力、懂管理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二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三定一聘”制度,出台了新的分配方案与校内津贴办法。新的分配制度强化岗位,淡化身份,体现了奖、惩机制相统一的思路,注重实绩与贡献,收入向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人员倾斜。在津贴上,教师类最高与最低的差距拉大,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学院后勤部门原有的140多名职工成建制地从学院分离出来,组建了以服务收费为主的后勤服务集团。今年下半年,学院将促成后勤集团向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四是推行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学院作为整体参加了医疗保险,从而节约了资金,减轻了学院的负担。

体制创新推动各项改革的深入,加快了学院各方面的发展。校园建筑面积由建院初的12万平方米增加到今天的27万平方米,本科专业由7个发展到了23个,生源覆盖由单个湖南省辐射到了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日制学生由3000人发展到过万人。好的体制也成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与用好人才的依靠,师资队伍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该院536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1人,副教授145人,讲师217人;博士19人,硕士13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8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6.6%,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为38.1%;具有研究生学历(含相当学历)教师比例为40.5%;现已基本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

队伍,为教学质量上水平、科研水平上台阶作好了人力资源准备。好的体制同时也带来了好的办学效益,学院总收入年年上台阶,由1999年不足5000万发展到今天的过亿元。

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衡阳师范学院早在建院初的“本科意识大讨论”就将质量意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学校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不动摇,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1999年以来,学院十分重视办学硬件建设,2002年四项教学经费的投入已达到504.7万元,占全年学费收入的21.03%,占全年总支出的8.19%。远高出国家标准。跨增长率达60%。学院仅2002年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就达1000万元,保证了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95%以上;四年来共投入1.1亿元改善办学条件与学生的生活条件,加大对图书资料建设和学生实习、实践经费的投入,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不惜一切代价地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措施,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该院还先后出台了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学评估与督导制等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以规范与鼓励。四年来,全院先后有3人因为师德与教学水平问题离开讲台。学院按照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教改措施,设立院级教改课题攻关项目,推动参与或主持省级以上教改研究。近年里,该院共完成21个省级以上、80多个院级教研课题,发表各类教学研究论文146篇,先后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湖南省“九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11项。

该院在建院不足四年的时间里,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去年,学院顺利通过了省重点学科、省重点课程和三个基础实验室的评估;今年四月,该院首届本科毕业的七个专业,又全票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在非英语专业全国四级水平测试中,该院学生通过率历年均列同类学校前茅。2001年99级本科生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7.5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通过率6.05个百分点;2000级本科生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15.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3.7个百分点。计算机水平考试也取得良好成绩。本科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5.68%。据不完全统计,该院首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上复试线的人数超过报考人数的30%。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已有20人被国内重点院校录取。四年来,学生发表作品、论文1000余篇(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76人次。

科技创新提升学术水平

衡阳师范学院自升格之日起,就意识到了科研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该院形成了“再穷不能穷科研”的共识,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推动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

该院从科研管理规范化与形成激励机制入手,先后出台了包含项目申报、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成果奖励、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激励与管理制度,教师每年的各种课题申报量高达200多个。其二,该院除充分发挥现有科技骨干的带动作用外,还开辟了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几年来,学院共引进副教授、硕士以上职称或学历的人才近百人。该院从产研结合、整合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入手,努力培植重点学科。确立了首批5个院级重点学科,从课题申报、资金投入、开展活动等方面给予倾斜。为营造科研氛围,该院每两年举办一次科技节,每年在校庆之际举办一次学术活动节,每周至少举行一次以上的学术活动。仅2000年首届学术活动节就举办了各类学术活动50多场,上万人次参加了活动,外请专家20多人次,其中有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生物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指导布格洛夫斯基一行,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等,收到论文80余篇,评出了优秀成果20多个。该院还为在校学生设立专项基金,让学生自主申请立项,像教授一样做资助性课题研究,2001年至2003年,学院共资助学生80个课题,学生因此出版了第一本自己的学术刊物《石船山》。

机制与资助的促进,目标与氛围的激励,促使该院的科技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省级以上科研成果、科研课题、国家级课题等14项零的突破。四年来,共承担科研课题281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102项。技术开发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及其他科研成果奖励48项。获专利1项,科技成果转让2项,直接经济效益1038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400余篇,出版专著31部,其中被SCI、EI、ISTP收录文章52篇。音乐系一位副教授的歌曲作品《常来常往》上了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科研队伍逐步壮大,初步形成了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均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在湖南省首批66位社科“百人工程”与湖南省首批67位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家的评选中,该院分别有2人位列其中。四年来,共邀请校外专家来院讲学113场,院内专家讲学152场,承办和协办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重点学科的孵化与培育也初见成效,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光学和有机化学在队伍建设、课题立项、成果产出、组合优化等方面,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已具备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与硕士点的基本要求。而与之相生相成的船山研究、南岳研究、人居文化研究等一系列在省内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在湖南省评选的1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础中,该院的人居

文化研究基地就占有一席。

手段创新提升学生素质

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基本原则,注重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了课堂教育与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相配套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图书馆与实验室,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该院学生参加湖南省两届大学生“挑战杯”、“数模竞赛”、“电子技术设计”大赛,均获得优良成绩。

该院每两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有上万人次参加;40多个特色各异的社团更是学生培养自己能力的实践园地,如旨在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协会”,有突出专业特色的“民族乐队”等,让有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创业协会还引导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实践,促使很多同学毕业后走上独立创业之路;独树一帜的社团文化艺术节,更是通过社团自己设计方案争取资助的“项目化运作”来完成,既给了学生自我策划、自我组织、自我展示的机会,又整合了社会有益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益;假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更是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每年均有上万人次深入到边远农村开展扫盲支教、家电维修与文艺演出等活动,有些还被推荐去担任村支书助理,锻炼自己;除体育运动外的各种演讲赛、辩论赛以及模拟就业等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百花齐放的各种班刊、系刊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

这种成系统的以课堂带课外、以活动育能力的培养模式,让本科学生拥有了完全迥异于往日专科生的综合素质。四年来,该院年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三下乡”先进单位;学生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文章近千篇;5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与其他奖,先后有6项学生科研成果为企业购买转化为生产力;有近10篇理论研究文章为省级以上期刊采用,有3位同学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良好的综合素质与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成了毕业生择业、就业与创业的两大武器,毕业生因此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今年该院本科毕业生1361人,目前就业形势看好,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

衡阳师范学院升格的四年是不断改革与创新的四年,也是不断实现跨越的四年。四年的艰苦创业与开拓进取,使得该院实现了专科向本科的实质性提升。高教涌动创新潮,大雁腾飞正当时。坐落在回雁峰下的衡阳师范学院,尤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南国大雁,正舒翼展翅,在未来的时空里,凌空高翔,铸造新的辉煌。

第三篇:创新.铸就品牌 企业简介

专业成就精品架构非凡基业

安徽南方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安徽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安徽互动钢结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10万元,坐落于马鞍山经济开发区雨山工业园内,是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市经济开发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浙江省重点知名企业家投资筹办的一家民营化股份制公司。

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公司5家,成员企业10多家,以钢结构、电力铁塔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同时进军机械加工与制造、房地产开发、服饰生产等产业;公司占地450亩,总投资4.2亿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年钢结构产量4.5万吨以上,电力铁塔年产量4万吨以上,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利税达1892万元。

公司现有员工700多人,其中,研发工程师10人,设计工程师20人,助理工程师15人,中高层管理人员50人,安全员及营销人员若干名,公司还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

公司在钢结构的生产工艺、设备装备、检测手段、计量能力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拥有国内先进的数控角钢联合生产线、双机联动数控物料折弯机、数控液压冲孔机、门型自动埋弧焊机、液压摆式剪板机并具有NC盘锯、CNC三维钻及数控自动切割系统等先进生产设备;另外,公司还拥有微机通道元素分析仪、数显液压万能试验机、数字探伤仪、碳硫分析仪等一批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公司坚持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着手,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生产工艺的改进,确保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自成立伊始,公司始终秉承“专业成就精品,架构非凡基业”的企业精神,深深扎根于马鞍山这片热土,以务实的态度、超越的眼光,奋发图强,不断前进。塑造品质一流的南方品牌,铸就不断发展的优强企业是南方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它引领着南方公司稳定和谐地不断向前发展。

二、主营业务

安徽南方集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预制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和施工,具有先进的钢结构、墙屋面生产系统,以及相关配件的研发、制造优势。2006年,公司被中国第四冶金建筑公司确定为合作单位;2007年,公司通过国家建设部审核,拥有钢结构制作贰级资质并获颁证书,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始终坚持 “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人才谋发展”的治企方针,努力打造钢结构领域内优良的南方品牌形象,结合卓越的营销服务网络,及时给客户提供完整而全面的 “一体化工程服务系统”。

集团电力铁塔公司专业从事生产、销售电力铁塔、输电线路钢管塔、电信通讯铁塔、金属结构构件铁塔、热镀锌加工、钢管杆制造、废旧物资回收(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和限制经营的除外)。

三、企业荣誉

南方集团秉承“专业成就精品,架构非凡基业”的企业精神,着力打造守合同重信誉的企业形象。多年来,在全体南方人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领导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公司的经营业绩蒸蒸日上。如今,我们的客户遍布大江南北,我们的服务更是誉满神州大地,屡获殊荣。

截止目前,公司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十多次,地市级奖项数十次:2008年,荣获马鞍山市最具成长型企业、安徽省最具投资成长型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9年,荣获马鞍山市最具影响力企业、第六届《全国诚信单位光荣榜》、全省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安徽市场质量信得过企业;2010年,被评为“马鞍山企业30强”、公司商标“马鞍山南方”被评为“马鞍山市知名商标”等。

四、企业文化

●发展战略目标:

以踏实的态度塑造国内一流品牌,以世界的眼光规划南方的未来,把南方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南方精神:专业成就精品,架构非凡基业

●南方价值观:协作共享,永续经营

●企业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人才谋发展

●核心文化:诚信,奋进,超越,和谐

五、展望未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展望未来,公司将紧紧抓住“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以新思维、新构架、新形象,积极响应政府加快建设中国工业、创造规模经济的号召,继续严抓质量管理,重合同守信誉,以丰富的钢构生产和施工经验,为广大客户搭建事业成功之阶梯,为中国经济、马鞍山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南方愿与您携手共进!

企业负责人介绍

安徽南方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卓祥御同志

人常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有远见、有魄力的领路人。安徽南方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卓祥御同志就是这样的舵手、领路人。多年来,卓祥御同志将自己满腹的才干与一腔赤诚奉献给了马鞍山这片热土,在投资办企业、招商引资、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扶贫济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马鞍山市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卓祥御同志来自浙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温州人。他早年从事陶瓷产品的生产经营,从商30年来,历任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二轻机械厂厂长、温州东大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随着马鞍山市招商引资和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他看到了马鞍山有丰富的煤电资源以及快速发展的钢结构产品市场的美好前景,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和对投资环境的认真分析,他产生了在马鞍山投资办企业的想法。2006年4月,他与合作伙伴一起注册成立了“马鞍山南方钢结构有限公司”。筹备期间,卓祥御同志殚精竭虑,为企业前期筹备和协调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在卓祥御同志等公司领导团队的带领下,南方公司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并于2009年5月,成立了为安徽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企业领导人的一言一行、敬业精神,影响着整个员工队伍的士气和工作效率。作为一名外来投资者,在企业初建时,卓祥御同志不辞辛苦,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项目选址、场地调研到可行性分析、审批立项,都是他与合作伙伴亲力亲为。为了赶进度、抓质量,他更是头顶烈日常驻施工现场,平息纠纷,化解矛盾,解决了土地、道路、运输、周边环境等等很多棘手问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从筹建到投产仅用了8个月时间,当年开工便安置下岗职工480人再就业。企业的建成,为政府分了忧,替下岗职工解了难,速度如此之快,令市委市政府及外来投资者大为叹服。在马鞍山有了成功办企业的经验后,卓祥御同志越发觉得马鞍山是个可大有作为的天地。为了进一步推动马鞍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卓祥御同志多年来四处奔走,为促进当地的招商引资尽心尽力。他把马鞍山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将其投资环境、可利用资源以及招商引资政策向在温州的商户、朋友进行广泛宣传。2007年至2009年间,他先后积极推动“马鞍山市(温州企业家)投资恳谈会”、“马鞍山市·浙江座谈会暨签约仪式”、“2007中国国际马鞍山项目推介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在他的行动感召下,来淮投资的客商纷至沓来。于此同时,他不断加大在马鞍山的投资力度,努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作为一名外来投资者,这么全身心地热爱马鞍山,发展马鞍山,其敬业精神得到了市政府及经济开发区领导的一致肯定。

多年来,卓祥御同志为推动公司健康、快速的发展,尽心尽力,忘我工作,不断超越。一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建成后,管理是根本。卓祥御同志用其先进的理念、严格的方法管理企业,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专注、专业和专精的态度来经营钢结构产品。对于管理理念,他坚持既要相信员工的创造力,又要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依靠团队的力量实现管理目标。他经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凡事要用心大胆去做,我不求过程,只求有好的结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凡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工作氛围即团结又融洽,既严肃又和谐。二是坚持以身作则。工作中他做到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同志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在集团一班人中形成了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三是坚持勤政廉洁,严于律己。作为企业负责人,他能够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股东会议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坚持发展企业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在卓祥御同志的带领下,集团公司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善尽社会责任,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公益活动。平时工作中,他特别注重了解职工的愿望、疾苦,并尽职责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一位企业家的关爱之心。几年来,卓祥御同志狠抓企业基础工作的落实,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对职工无比关心、对事业无限热爱的敬业精神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卓祥御同志始终充满着自信和满腔热情。如今,安徽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在卓祥御同志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形象,积极响应政府加快建设中国工业、创造规

模经济的号召,群策群力,奋勇拼搏,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争取为马鞍山经济、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规范创新,彰显特色,铸就成功

规范创新,彰显特色,铸就成功

一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局“评估体系”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以德育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文体科技为两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在实现着“德智双全、身心两健、文理兼通、学创俱能”的育人目标。现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新发展。

一、抓教师队伍建设,重新教师培养。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支撑和发展学校的关键,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最终达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帮助教师走向成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目标。

发展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多学习,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胜任型、骨干型和名师型,三个不同的培养层次,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等系列活动,开展“一堂好课,一组好课、一生好课”系列竞赛活动,组织市、县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组织青年骨干教师上研讨课,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教师上课,组长、“专家”型教师评课。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社会价值。

主要工作如下:

1、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崇高师德,提倡“反思”性自我教育。将“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作为师德准绳,从“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校、团队精神、锐意改革、提高效益、追求一流”七个方面落实师德规范。

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学校激励教师勤做教育教学反思,构建“实践+反思”的成长模式。

(2)、组织各教研组对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汇总,让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倡导教师要“学习、研究与反思”。教师每一学期做到“三个一”:读一本教育专著,完成一篇教育论文,结成一本“反思”集。

4、抓好青蓝培养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在具体实施中坚持“1358”不放松。

一年适应(了解学校、了解学生、熟悉教材、认识自己、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三年胜任(夯实基础,力求小成,拓宽视野,尝试研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五年像样(师德高尚、-1-

功底扎实、勇于探索、效果显著,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八年榜样(师德高尚,成绩领先,带头示范,形成特色,成为校级学科带头人,县市级骨干教师)。

现在,已有多名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二、以科学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

1、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德育管理思想。

在原有思想内容基础上,又突出了: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增强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2、规范德育内容,形成自身特色。

明确目标:培养学生在“做人”的三个层次上合格,即:

(1)、合格的二中人(自己能约束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有修养的人);

(2)、优秀的二中人(不仅能约束自己,还能纠正别人的不文明行为);

(3)、杰出的二中人(不仅自己的习惯文明,还要为维护校园和社会文明而努力,做到校内校外,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

做到三育并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坚持了:“四育四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理想教育层次化,道德教育持久化,养成教育规范化,心理教育课程化。

3、严格选拔、培养,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重视任课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

(1)、继续充实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

(2)、每月召开班主任例会,总结前段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不断积累经验。

(3)、每月一次班会,主题不同,实效突出。

(4)、注重了班级文化的培育,发挥了精神引领作用。

(5)、注重了任课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细化了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坚持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十字准则;鼓励班级干部的轮任制;很好地利用班团会、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刊窗、学习园地等教育“平台”,恰当地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如:新年辞旧迎新、3.5学习雷锋、清明祭扫烈士墓、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六.二六远离毒品、七.一爱党、八.一革命传统教育、教师节尊师、国庆爱国、一二.九青年运动。引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5、本学期,倾全校的管理力量,抓了大课间质量的提高,达到了两操“快、静、齐”的标准;队列也达到“一个不错、转弯有直角”的水平。每天的大课间尽显全校学生向上的“精气神儿”,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守法意识。

7、抓实了两个学校的建设:“中学生团校”,“家长学校”。

三、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务实高效。

我们在深入分析、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我校学情,按照局领导提出的“放慢速度、降低难度、养成习惯、发展兴趣、体验成功”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了“四多两少一转变”:即教师课前花功夫要多,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要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要多,指导学生怎样学习的方法要多;课堂上教师讲课要少而精,课后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

平时注意抓好教学的基础环节,提高管理水平。

1、抓实了备课。

(1)集体备课做好“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教师。每个月初由备课组长拟定详细可行的月计划。教学领导全程参加各备课组活动。先由备课人发言,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然后大家讨论,由备课组长总结,形成文字备课;备课中坚持了“四备”: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考查。通过集体备课,优化了备课方案,构建了学习交流平台,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个人备课做好“三个研究”和“三备好”。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备好教法、备好学法指导、备好每个教学环节。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正在摒弃课堂教学中的“四重四轻”:

(1)重知识传授,轻习惯、能力的培养;

(2)重任务布置,轻检查落实;

(3)重课堂讲解,轻课堂训练;

(4)重对优等生的教育,轻对学困生引导。

3、切实做好听评课,做到了听课必评。教学领导带领本年级本学科教师听评。评课坚持首先讲课教师自评,其他听课教师点评,备课组长讲评,教学领导总结。主要看以下几点:①、教案;②、同年同学科进度;③、课标要求,重难点问题是否突出和解决了;④、看学生反馈效果;⑤、看教师基本功。

4、做好质量检测与分析工作。

分两步进行,一是平时的月度检测,严把出题质量,降低试卷难度,提高学生自信心。二是采取竞赛的形式,适当提高难度。检测结束后,做好分析工作,质量分析也分两步进行。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全面透彻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每一学科成绩。二是以学科组为单位,逐人逐科分析。

我们正在遵循“以学定教、释疑解惑、当堂达标”的优化课堂效益模式,时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与效率。

我们加强了对教科研的领导,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研究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四、精心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是学校的灵气所在。我们紧紧围绕着“协调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体现出二中的文化底蕴,反映了二中人的精神与追求。校园环境的总体设计做到了绿化、净化、美化、香化(丰富多彩、主题鲜明楼廊文化,图书角,刊窗,古诗文诵读)。以典雅环境陶冶美,以文明举止塑造美,以勤奋刻苦创造美;让墙壁,黑板共说话,使学生在健康、和谐、愉悦、进取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多个社团定期活动,凌芽文学社已刊出六期学生的作品;英语兴趣艺术活动小组已学唱多首英文歌曲,能表演多个英语小品短剧;书法组、美术组、舞蹈组、篮球队技艺精进,充实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和儒雅品位。

我们在教育局创建“1123”工程指引下,明确树立了以队伍成长为抓手,以养成教育为先导,以有效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突破,激励内部管理机制,激发了教职工的职业豪情,走着自身内涵发展之路,我们将在激烈的教育竞争大潮中永立潮头。

凌海二中校长王学德

2010年12月1日

第五篇:以自主创新铸就中国航天梦

以自主创新铸就中国航天梦

——访总装备部原副部长张建启中将

张建启,男,1946年生,山东曹县人,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嫦娥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等职。曾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代大型计算机的设计建造,参与并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亚洲一号”、“风云一号”、“澳星”等多次航天发射任务,先后组织指挥了包括罗布泊核试验、战略武器试验、常规兵器试验、航天发射试验及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选拔。先后参加组织指挥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等。199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21世纪,航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安全的新的制高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原始创新不足等问题。当前,如何以航天创新带动军民相关产业发展,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张建启中将。

载人航天引领国家和民族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载人航天工程一直是全国人民热切关注并引以为自豪的事情。我国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发展航天事业?

张建启:从“神一”到“神十”飞船任务的圆满成功,提高了民族凝聚力。载人航天能有今天的成绩,要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航天人的共同努力。“神七”之前百姓没什么疑问,但“神七”之后,大家开始关心国家为什么花这么多钱搞载人航天事业。第一,载人航天是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中国人很聪明,但自主创新不足,需要选准一个优先领域作为推动全面创新的领头羊。中国古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说明中国自古就有探索宇宙的愿望,也是一直最能激发人们探索的领域。事实上载人航天也确实引领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

第二,通过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培养科技人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刚立项的时候,由于受“文革”的冲击,科学家队伍出现了断层,因此中央定下了要培养年轻科学家的任务。后来,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科学家。2006年,我国整个载人航天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6岁,现在更加年轻化。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所以培养科学家的效益胜过了其他任何效益。我希望通过宣传,让大家知道我国载人航天究竟是在做什么,让全国人民更支持载人航天,也让外界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谣言不攻自破!

《中国社会科学报》:目前仅美、俄、中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我国在这一领域完全是自主创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对经济、国防和科技带来了哪些影响?

张建启:这些年来,电子、装备制造业的工艺、器件、材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都是载人航天发展引领创新的结果。同美俄相比,航天领域的有些工作,例如交会对接、对接机构都是差不多的。载人航天的创新是指理念上的创新,像俄罗斯是两舱结构飞船,上天后返回舱返回地面,留轨舱就没用了,但中国的留轨舱在做其他用途。另外,舱外服看起来外表都一样,但我们里面的设备和美俄的就不同,性能比他们的好,体积也比他们的小。

载人航天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它所带动的经济效益很高,粗略估计,载人航天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9—1∶12。载人航天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我国第一台相控阵雷达都是载人航天带动发展起来的。航天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家安全的新制高点。以前打仗占山头,现在打仗靠太空。“谁控制了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所有战略武器导航都依靠航天制导技术来提高武器系统的精准度。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高铁其实和航天没什么差别,列车的控制系统和火箭的基本原理实质上是一样的,所以高铁的制导系统必须采用载人航天的可靠性设计理念。飞船一度故障正常工作,二度故障还可以保障安全,但为什么一打雷高铁就停运了?所以必须采取系统设计,从源头上确保安全可靠性得到保障。此外,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改善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信、导航、气象、普查(地质普查、矿产普查)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也因此得到迅猛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载人航天可以与“两弹一星”类比吗?

张建启:1992年载人航天立项时面临巨大困难,尤其是经济压力,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工程第一年的启动经费用的是总理的机动费。当时国家就定了三项任务,载人航天要引领创新、要带动经济发展、要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中央定这三大任务是很有前瞻性的,载人航天的发展也的确带动了整个国家的产业升级。对载人航天,江泽民主席曾经评价说:“如果说‘两弹一星’确定了20世纪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那么‘载人航天’则确定了21世纪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不少老一代科学家都是从海外回来的,回来一个钱学森能顶几个师,一下子把我国的导弹搞上去了,回来的核科学家也把我国的原子弹搞上去了。现在的年轻科学家和老一代科学家相比,他们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科研能力如何?

张建启:载人航天工程从立项开始到现在,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专家,他们的工作相当不错,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工程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大家搜集的也都是零碎的资料,但是我们就是靠着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基础开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现在也确实缺少像钱学森这样的领头人,如何培养世界级的知名专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搞受制于人的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和美俄等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航天在思想观念上有何不同?中国航天会走与他国合作发展的道路吗?

张建启: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认为,我国航天与他国合作,不但可以花更少的钱,还会少走弯路。这个想法太想当然了!一是,美国会不会与我国合作?美国最基本的战略有一条是:不允许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到威胁到美国的程度。哪个国家威胁到他,他必定会采取各种措施,打垮对手甚至是潜在的对手,如对苏联实施的星球大战计划;还有日本,尽管是美国的盟友,当日本经济发展到威胁到美国的时候,美国就通过一系列手段打垮其经济。当欧元威胁到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时,美国就打压、制裁欧洲。实际上,2008年金融危机最惨的是欧洲。所以从国家战略上,我们必须独立自主搞我国的载人航天。此外,由于我们的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和美国也不同,所以他是不可能与我国合作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威胁美国的航天霸主地位了,所以美国千方百计地对我国进行制裁。美国的卫星,也包括欧洲的卫星,上面只要有美国的一个元器件,都不允许在中国发射;美国议会也有个决定,不允许美国政府花一分钱来接待中国航天界的人员。

二是从产业上来讲,当你没有技术的时候谁也不会和你合作,当你拥有了,他就想把你的产业整垮,那时候他们才会跟你合作。我国航天、导弹武器都是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这个也是美欧制裁的结果。所以说,在产业政策上,中国人需要头脑清晰,要始终牢记自力更生,以己为主,外援为辅。如何保护我们自己、发展我们自己,这不光牵扯整个产业的发展,也牵扯到国家的总体安全。另外,即便是合作,有时候我们也得不到想要的。我去欧空局考察时,他们就说他们很后悔,中国真行,把载人航天自主发展起来了,而欧洲投入了20亿欧元,和美国合作开发国际空间站,但是到最后什么也没搞成,国际空间站里美国的核心舱,欧洲人根本进不去。这种合作有什么意义?再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原来我们全部靠进口,日本经常卡我们,普通的碳纤维原料卖给我们2000块钱一公斤,现在我们研制出来了,成本还不到200块钱一公斤,所以说我们不走自己的路是不行的。我希望通过媒体提醒国人始终要保持清醒认识,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不是不合作,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我们的发展,而不是受制于别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外卡我们的,我国就研制出来了;不压制的反倒没有成功,这似乎成了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张建启:第一,因为急功近利。对中国人来说,如果我今天可以买进来,绝对不会去研制。第二,现在社会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搞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搞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有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一个成果,一个基础的研究成果可能需要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努力。而我们现在缺的就是精神。再加上缺少宏观上的政策引导,才出现了这种情况。

中国航天面临三大战略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

张建启:从指导思想上看,我国现在缺乏危机意识,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要出大问题的。虽然我国载人航天这些年基本上一直是成功的,但成功的背后始终隐藏着问题和矛盾。我国航天现在面临三大战略转变:第一是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战略转变。核心器件、核心材料、核心动力的短板都制约着我国航天的发展。自主创新不足导致我们过度依赖元器件的进口。在这方面,俄罗斯做得较好。

第二是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我国现在卫星很多,天上一百多颗,在世界上排第二。但效益怎么样?利用得怎么样?如我国和巴西合作的资源卫星,巴西出三成钱,我国出七成,但在使用效率上,我们远没有达到巴西的水平。目前,我国利用率最高的就是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但还有很多其他卫星的功能没有完全开发和利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提高效益。以前我们以试验为主,但现在应该以应用为主,应用就必须讲效率、讲效益。不讲效率、不讲效益,这个产业就不可能长远、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是体制机制要从封闭垄断型向竞争开放型转变。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要不要让民营资本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体制问题,恰恰需要改革。关于载人航天和应用卫星等的开发利用,我一直主张可以引入民营资本的就引入,可以交给民营企业开发的就交给民营企业。比如像宇航员的食品、生活保障物资生产等就可以完全交由相关的民营企业生产开发,既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又可以加速推进相关科技的发展。加上我国的科研基本上是国家体制,基建、技改都是国家投资,这就导致有关单位和个人没有效益观,缺乏创新动力。但民营资本进入就不同了,民营资本必须考虑效益,逼得你往良性机制上发展。再一个体制上的问题是军民融合。军民融合首先要有体制保障,如果体制上的问题不解决,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在一次讨论军工企业体制改革的会议上,我讲了一个观点,首先要看到我国是共产党执政,军队是党执政的支撑,我国核心的军工企业则是党执政的保障,这些核心的军工企业必须要始终在党和军队的控制之下,这条底线是不能突破的。除了这些核心的军工企业之外,其他军工企业该怎么改革?我的观点是“抓两头放中间”,即设计、研发需求由国家控制,最后的总装、测试、定型、订购由国家控制,中间过程的元器件、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研发、制造放开竞争,谁的技战术指标好、性价比高我就选谁,走完全市场竞争的路子,有抓有放、统筹结合。

关于垄断和竞争,要辩证地看二者的关系。迄今中国航天事业的体制,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但也存在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不足、自主创新与效率需要提升的问题。未来,需要推进航天体制改革,更好地利用竞争机制,促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能否谈谈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规划发展?

张建启:首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主要是以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为主,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适度”指的是目的有限度,达到目的就行。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主要是进行科学研究,突破技术瓶颈,掌握关键技术,加之这两项活动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要适度发展。其次,中国始终要高举和平利用太空的旗帜,不和任何国家搞太空军备竞赛。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永远别忘了我们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基础、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等距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绝对不能和其他国家搞军备竞赛,否则必然会落入其他国家的军备竞赛陷阱,重蹈苏联的覆辙。

要永远记住: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未来航天事业发展主要以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为主。卫星应用通常包括卫星导航、气象观测等,这与近来大众颇为关注的全球变暖密切相关,西方国家一直认为是人类活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的发展所造成的,您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张建启:我不赞同他们的观点。当前,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人类活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而人类有气象记录的历史100多年,怎么能通过仅仅100年的数据就认为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欧美发展了200多年全球没有变暖,而中国刚发展30多年,欧美就说全球变暖了,中国要负很大的责任,这个论断的根据在哪儿?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怎么解释全球变暖现象呢?

张建启:全球变暖应该从空间物理学的角度去考虑。一是太阳的任何活动、任何变化对地球环境、气候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人类的活动。二是太阳活动有它自己的周期,一个周期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是几万年,所以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我提一个观点:空间科学、气象学、地震学三者是紧密联系、不能分开的,后两者总体上来说受空间变化影响。空间环境变化的长期积累会引发地震及火山爆发等,而这些活动会影响气候。所以要系统研究这些现象,这是研究空间科学很重要的方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也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不系统研究是不可行的。

中国航天面临重大战略转型

——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将军访谈

张建启,多年从事航天事业,获授中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为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已经退休的张将军并没有赋闲在家,仍然担任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对将军进行了专访。张将军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存在的现实问题和面临的重大战略转型……

中国航天六十年成就巨大

说起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张将军的话里充满了自豪。经过近6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航天走到今天十分不易。他说,中国航天从自力更生起步,经历了摸索、探索的初步发展阶段,发展到了送人上天、深空探测、走向世界„„可以说,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是十分巨大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中国的航天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的;归功于全国人民的支持,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光靠航天人自己也走不到今天;归功于全体航天人的共同奋勇拼搏。国家对航天事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航天引领了国家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民生,带动了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对国家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是国家安全的制高点。此外,中国航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也是世界公认的。中国航天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航天人的平均年龄低,且越来越年轻。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航天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而俄罗斯航天人的平均年龄为60岁。中国航天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部门利益将阻碍中国航天的发展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中国航天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但未来应该怎么走?这是航天人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张将军说,航天也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我们还一味地沉浸在原来的成绩中,今后可能要出大问题。目前,有些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第一,部门利益的倾向问题有所抬头。搞航天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假如要是把部门利益放在首位,是要出大问题的。改革最大的障碍就是利益问题,包括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等。第二,人心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搞科研,很多年轻人刚工作两年就惦记是否能当个处长或副处长,甚至还有人跑官要官。第三,我们的创新能力落后、基础薄弱,必须要始终坚持航天精神,即坚持自力更生,勇于探索与攀登。例如,现在我们在元器件设计方面实力还不强,但是有的单位却寄希望于高价采购。航天的未来永远是买不来的!如果不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一旦国外制裁我们,中国将没有自己的航天!第四,我们还面临着体制机制的危机。美国的“龙”飞船上天了,它的制造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一家3000多人的民企,获得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6亿美元的订单。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什么能够成功,这与美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无关系。张将军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成功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中国航天是否让民营企业进入?这是我们在当前改革大背景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将军认为,航天是国家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国家的战略利益。航天人,特别是高层领导,如果没有国家意识,中国航天就有被毁掉的危险。航天高层领导一定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思考中国航天之路应该如何走,强调部门利益将阻碍国家的大发展。目前,中国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如果我们的航天规划合理了,节省的不止是十亿、二十亿元的经费,这将能解决许多人的吃饭、受教育问题。

中国航天面临三个重大战略转型

张将军认为,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改革,同样处于变革中的中国航天面临着三个重大战略转型:第一个是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转型。

中国是航天大国,但还不是航天强国。首先,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例如,有的航天任务只是简单的重复,并没有多少创新,不要搞轰动效应,忽视了任务的创新;还有的任务因为担心失败,没有对技术和产品进行充分的考核。这是我们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进行真正的创新。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总结分析之前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其次,中国航天的基础还很薄弱,一些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和动力问题还有待解决。张将军2006年通过调研得出了两个85%的数据:当时,在中国航天使用的元器件数量方面,国产元器件占总量的85%,进口元器件占15%;但是在花费的经费方面,进口元器件却占85%,而国产元器件只占15%。两者正好相反。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的确实是因为我们落后,但更多的是由于我们没有大胆地进行创新和设计。在管理体制上,国产元器件出了问题,归零标准很严格,而进口元器件出了问题,则只需说明这是进口的就不用归零了。这里还涉及一些部门的利益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链,这条链上的各相关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使用国产元器件。必须要斩断利益链,国产元器件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要立足使用国产已有元器件,提高设计水平和能力,从综合集成方面提高水平。我们必须不断地从观念、技术、利益等方面进行创新,破除阻碍我们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型的障碍。

第二个是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现在我国在天上已经有上百颗卫星,但是使用情况却不尽人意,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包括缺乏统筹安排。中央强调军民融合,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军民分离。实际上在航天应用领域,军民是分不开的。例如,同样是对地观测和气象卫星数据,民用部门使用就是民用,军事部门使用就是军用。而我们有不少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争着立项,这对国家和公众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不仅会浪费很多资源,而且还将阻碍航天技术的进步,从长远来说,大家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国外同行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巴西对资源卫星的使用很广泛,包括渔民出海都在使用,而我们国家的使用率却不高。这里面有利益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进行改革。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推广应用方面,也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理顺体制机制问题。第一,军方应只负责北斗卫星的管控,包括组网和管理,美国的GPS系统就是这样;第二,应实行政府主导,因为要牵扯到很多行业政策如财税政策等,只有交给政府才能大力推广;第三,应放开市场运作。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摒弃部门利益,统筹合理安排,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第三个是从封闭的垄断型向开放的市场型转变。中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是不可能搞私有化的,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但是,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的性质并不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执行,需要解决的是监管和控股问题,航天必须要让民营企业进来。航天和军工企业要把前后两端管控好,即前端的总体和设计,后端的总装、测试、试验的质量保障和交货。中间过程的元器件和部件要放开,要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是要跟国外竞争,而不是跟国内竞争。目前,航天内部存在重复投资、内部竞争等问题,浪费了很多资源。只要把两端控制好了,就能牢牢掌控中国航天。把中间放活了,谁的产品好就用谁的,这样我们的效益也就提高了,这跟第二个转型——提高效率和效益是相互联系的。我们现在是都在追求小而全、大而全,这样是永远搞不好的。

这三个转型如果搞不好,必将制约中国航天的发展,也将制约军工行业的发展。国家对航天很重视,让我们成为国家创新的火车头,希望航天在国家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也能走在前列。

中国航天需要开展国际合作

张将军还谈到了国际合作问题。他说,我们国家搞航天有一个大的战略,那就是以卫星应用和应用卫星为主,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我们不跟任何人搞太空竞赛,和平利用空间是我们的战略原则。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国际合作。只有走国际合作的道路,大家才认为你是透明、开放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但是有一条必须要记住,那就是你没有好东西别人是不会跟你合作的。将来我们的空间站建成以后肯定要开展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包括深空探测、载人登月也可能走国际合作的道路。

但是,开展国际合作还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能过分依赖国外的技术和产品。美国进行出口管制改革,放松了对盟国的管制,对中国航天不仅没有放松,反而加严了。这样一来,把我们引进国外特别是美国航天元器件的路子彻底卡死了,但同时也迫使我们加强自主创新,放弃依赖进口的幻想。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我们的能力不行,而是观念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单位对国产元器件信心不足,对于国产项目的进度、技术指标等方面存有疑虑,而盲目相信国外产品;另一方面,国产产品出了问题需要归零追责,而国外产品即便出问题也不会有任何责任。航天是国家安全的制高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力更生这几个字。

中国航天基金会是军民融合的平台

作为中国航天基金会的理事长,张将军还介绍了基金会的工作思路和设想。他说,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宗旨是服务航天、造福人民。首先,基金会的一项工作重点是鼓励青少年探索与创新,包括设立面向年轻人的航天基金奖项,加大对青少年的培训力度,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夏令营,在大学里设立奖学金等,因为民族的未来必须要进行创新。其次,我们希望把中国航天基金会作为一个平台,搞好军民融合。航天有很多新技术、新产品,而地方上也有很多新东西,我们一直在努力为这种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并且这两年的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我们跟大连和天津市政府以及东盟论坛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此外,我们还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在去年的国际宇航大会上,我们跟美国航天基金会取得了联系,今年将开展一些交流活动。我们也在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文化是一个单位做强的根基,我们要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航天文化及一些企业的优秀文化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基金会参与的两刊一报,其中包括《中国航天》杂志,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从文化上进行军民融合。下一步我们考虑基金会也应该有大航天的概念,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大家都吸纳进来,使大家都支持航天。总的来说,基金会在大家的支持下目前运行得不错。

(张建启,中将,出生于1946年3月25日,山东省菏泽曹县人。先后参与组织指挥了“亚洲一号”、“风云一号”、“澳星”、“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以及罗布泊核试验、战略武器试验、常规兵器试验、风洞改造等上百次任务。他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长期以来,他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下载教育创新铸就(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创新铸就(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服务铸就双赢(信用社创新服务事迹)

    创新服务铸就双赢(信用社创新服务事迹) 创新服务 铸就双赢 英山农村信用联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县”建设中心,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已任,以社农连心为基础,精心打造创新......

    创新服务铸就双赢(信用社创新服务事迹)

    英山农村信用联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县”建设中心,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已任,以社农连心为基础,精心打造创新服务,构筑六项培植工程,累计把1.8亿元农村信用贷款及时投放到......

    创新铸就辉煌解说词(肥城市实验中学)

    创新铸就辉煌——专题片解说词(男)在巍峨的泰山脚下,秀丽的肥桃之乡,座落着一所被誉为肥城市初等教育龙头的学校,她就是肥城市实验中学。(女)肥城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82年,现有54个......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铸就学生精神支柱

    我校中学生业余党校自成立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先后办了三期培训班,培训申请入党的优秀学生150多人,并发展3名学生党员,开创了我校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在学生中培养和发......

    《用爱铸就教育梦中国梦》

    用爱铸就教育梦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曲洋小学的老师——谢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铸就教育梦中国梦》。 梦,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当它从我......

    创新驱动发展 匠心铸就梦想(5篇范文)

    创新推动发展 匠心铸就梦想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借此机会,首先感谢各级领导们的支持厚爱,非常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上进的机会。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大家分享我们......

    爱心铸就铸就教育的春天(大全5篇)

    感谢信 慈恩基金会: 你们好,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一个多媒体教室,12间教师办公房,21台电脑,1500本读书,13名专任教师,144名学生。其中6间砖混教室,6间教教师宿舍,2间电教室及18台电脑是......

    提高教育执行力铸就事业新辉煌

    提高教育执行力铸就事业新辉煌-----棠村镇徐庄小学范芳芳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不是一个个机器零件,而是鲜活的生命,是有头脑、有思想、有灵活的个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