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 的 传 递》 教 学 教 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
《热的传递》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3、认识不借助其它物体也能传热的辐射传热方式。
4、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5、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准备: 水、凡士林、火柴、蜡烛、铝片、小铁棒、平底烧瓶、茶末、酒精灯、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做过家务吗?老师在做家务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把它录下来了,你能给老师解释解释吗?播放课件:情景导入
生:略
师:你是说热在物体中可以传递,是吗?
师:既然热可以传递,鱼为什么还能安然无恙呢?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是怎样传递的。板书:热的传递
二、探究新知
(1)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师:大家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棒,一会,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研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用什么来加热呢?(酒精灯)除了这些,桌面上还有哪些实验材料,谁来说一说。(火柴、铁架台、凡士林(凡士林遇热后会融化)。)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从金属棒的一端或中间加热,热会怎样传递?
生:
1、从中间加热,热向两边传递;
2、从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热都是从哪开始传递?
生:加热的地方
师:加热的地方温度怎样?
生:温度高
师:没有加热的地方呢?
生:温度低
师:那你们的猜测应该是热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
生: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真的是这样吗?
师: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不是我们说了算,得用实验来验证。
师:现在就设计实验方案,想一想你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来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先观察桌面上都有哪些材料,然后设计实验(教师做适当的介绍)
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汇报:
方案一:首先把金属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再在火柴棒尾部占上凡士林,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一端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为什么要用火柴棒呢?(直接对金棒加热,看不清热是怎样传递的,凡士林遇热会化,通过火柴棒掉下的顺序就可以看出热是怎样传递的)你们是想借助火柴棒,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吗?(是)用一棵行吗?(不行)为什么?(一个看不清热传递的方向)至少几棵?(两个以上)火柴棒怎样掉落才能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离酒精灯近的先掉,远的后掉)你们认为会这样吗?(会)如果不是,说明你们的猜测(不正确)
方案二:先把金属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把火柴棒占在上面,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中间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你们是在金属棒中间加热,那火柴棒应该怎样放?(酒精灯两边都要放,)至少几个?(两个以上)你们认为火柴棒会怎样掉落?(离酒精灯近的蜡环先掉落,远的后掉落)从而可以证明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方案三:先把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点上凡士林,用酒精灯从一端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如果涂上一层蜡,效果是不是更明显?)(那你仔细观察金属片的两面有什么发现?)一面涂蜡的。(观察实验现象时,将哪面向上?)涂蜡的那面(为什么)···(如果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那蜡将会怎样融化?)加热点处的蜡先融化,再向另一端扩散。
师:实验过程中,小组内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手摸加热后的金属材料。在实验前,我们先来学习使用酒精灯的方法(课件播放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大家清楚了吗?下面开始实验。
生:动手实验。教师下到各组指导。(现象、结果)
师:同学们已经都完成了实验。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汇报现象及结果
师:播放演示课件。(能说明热是怎样传递的?)说明了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师:通过模拟实验,大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像这样,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就叫做“传导”。板书(传导)
(2)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师:热在固体中是这样传递的,那在液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播放课件,这是一个正在加热水的实验,请大家猜想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
生:猜测。
师:大家知道水无色透明而且会流动,加热后能不能清楚地看到水的流动方向?
生:不能。
师:怎么办?
生:往杯子里放东西。(你们也想借助材料来观察实验现象,太聪明了,那放什么呢?)(其他同学你们想放什么?)
生:可以随意地说。
师:你们的点子真多,借助材料的确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现象,但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这种材料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它要随着水的流动而运动。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茶末,一会儿,可以把它放入水中,加热时,观察茶叶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推想出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师:为了使实验更安全,加热时一定要用石棉网垫在烧杯底部,这样可以避免杯底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杯底炸裂,下面各组到前面领取实验材料(锯末、石棉网、烧杯),开始实验。
生:实验。
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汇报(发现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点处茶叶开始上升,上升后茶叶向四周扩散,又下降到杯底,说明了在液体中,热是通过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递的。)
师:其他小组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看到不同现象的吗?
师:象这样: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通过冷热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热,这种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师:因为气体也具有流动的性质,所以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师出示气体对流示意图)
(3)认识热辐射
师: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播放课件:热辐射):你看到了什么?
生:木板被烤焦了
生:冒烟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像这种由火炉等物体直接照射,使其它物体也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辐射,(板书:辐射)它可以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先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瓶体的2/3;
打开灯帽,将其竖放在灯旁;
被加热的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对流: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辐射:不靠任何物体也能传热
四、拓展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热的传递往往不是单一的方式传递的,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试分析画面中都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
五、作业
第二篇:《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 的 传 递》 教 学 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 《热的传递》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3、认识不借助其它物体也能传热的辐射传热方式。
4、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5、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准备: 水、火柴、蜡烛、长柄铁勺、茶末、酒精灯、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左右冬天就要来临了,在冬天如果下雪了,大家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但是冬天也非常的寒冷,经常将我们的小手冻得通红,爸爸总是用他那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你的手会变热呢?
师:你是说热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是吗?
师:既然热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那么热可以在在物体内部传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板书:热的传递
二、探究新知
(1)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用酒精灯给铁勺的一端加热,热会怎样传递?
生:
1、从中间加热,热向两边传递;
2、从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热都是从哪开始传递?
生:加热的地方
师:加热的地方温度怎样?
生:温度高
师:没有加热的地方呢?
生:温度低
师:那你们的猜测应该是热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
生: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真的是这样吗?
师: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不是我们说了算,得用实验来验证。
师:现在就设计实验方案,想一想你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来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先观察桌面上都有哪些材料,然后设计实验(教师做适当的介绍)
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汇报:
方案一:首先用木夹夹住铁勺,再在铁勺上一次滴上蜡烛油,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一端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方案二:用木夹夹住铁勺,再在铁勺上一次滴上蜡烛油,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中间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实验过程中,小组内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手摸加热后的金属材料。在实验前,我们先来学习使用酒精灯的方法(课件播放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大家清楚了吗?下面开始实验。
生:动手实验。教师下到各组指导。(现象、结果)
师:同学们已经都完成了实验。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汇报现象及结果
师:播放演示课件。(能说明热是怎样传递的?)说明了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师:通过实验,大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像这样,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就叫做“传导”。板书(传导)
(2)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师:热在固体中是这样传递的,那在液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大家猜想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
生:猜测。
师:大家知道水无色透明而且会流动,加热后能不能清楚地看到水的流动方向?
生:不能。
师:怎么办?
生:往杯子里放东西。(你们也想借助材料来观察实验现象,太聪明了,那放什么呢?)(其他同学你们想放什么?)
生:可以随意地说。
师:你们的点子真多,借助材料的确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现象,但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这种材料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它要随着水的流动而运动。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茶末,一会儿,可以把它放入水中,加热时,观察茶叶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推想出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师:为了使实验更安全,加热时一定要用石棉网垫在烧杯底部,这样可以避免杯底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杯底炸裂,下面各组到前面领取实验材料(茶叶末、石棉网、烧杯),开始实验。
生:实验。
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汇报(发现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点处茶叶开始上升,上升后茶叶向四周扩散,又下降到杯底,说明了在液体中,热是通过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递的。)
师:其他小组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看到不同现象的吗?
师:象这样: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通过冷热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热,这种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师:因为气体也具有流动的性质,所以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师出示气体对流示意图)
(3)认识热辐射
师: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师: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我们来看一个图片 翻开课本第20页看第一幅图 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呢?
生:因为有太阳的照射
师:出示图片,这是一堆篝火,在它周围的人会感到······像这种由太阳、篝火等物体直接照射,使其它物体也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辐射,(板书:辐射)它可以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三、巩固、应用
师:在生活中热往往不只是以单一的方式传递,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同学们请看 课本最下面图,谁能说一说这个图片中有哪些热传递现象,属于哪种方式?
生:分析、汇报。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先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瓶体的2/3;
打开灯帽,将其竖放在灯旁;
被加热的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对流: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辐射:不靠任何物体也能传热
四、拓展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热的传递往往不是单一的方式传递的,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试分析画面中都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
五、作业
板书设计 热的传递
在固体中 高温到低温 传导
在液体、气体中 受热上升,遇冷下降 对流
不依靠物体 辐射
第三篇:《热传递》教学设计
《热传递》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2、会做固体热传递实验;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3、会做液体对流实验。
4、知道传导、对流、辐射式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5、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热传递的现象。
6、愿意与伙伴合作探究。
二、重难点:
重点:会做传导、对流实验,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难点:热辐射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实验器材:酒精灯、铜棒、试管夹、火柴、方座支架、液体对流实验器、木屑。
五、研修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冬天,手冷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凉的小手,我们的手就会暖和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是如何传递的。
2、关键问题: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活动1:热传递实验
流程:(1)预测:热在铜棒中是如何传递的(2)实验要求(3)分组实验
(4)讨论、交流、分享: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5)引导小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交“传导”。
3、关键问题:热在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活动2:热对流实验
流程:(1)预测:热在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2)实验要求(3)分组实验
(4)讨论、交流、分享:热在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5)引导小结: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对流”
4、关键问题:什么叫热辐射? 活动3:讨论交流
流程:(1)烈日下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
(2)讲述:太阳的热传到地面上来,不靠空气、水、或其它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辐射”。其实,太阳及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都能产生大量的热,以辐射的方式向周围传递。
5、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分析:观察分析(P20)图中的热的传递方式
第四篇:热传递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一课教学反思
刘成波
《热的传递》这节课,首先我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导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出问题: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是怎样传递的?由此引出本课的重点:研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就本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传导这个实验的设计,结合课堂呈现的效果做如下反思:
一.材料的选择:教材中,传导这个实验是用金属棒粘上火柴进行加热,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离火源越近越先掉落,越远越后掉落。
二.实验的设计:为了体现热在固体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我引导学生先作猜想,并画出示意图,讲解从一端或者中间加热两种方式,引导学生从温度上加以区分,从而得出热在固体中传递的规律:如果从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如果从中间加热,热向两端传递。
三.效果: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实验时,基本上能按操作步骤进行。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也通过了让学生交流、汇报,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学生的语言表达上有点欠缺。
第五篇: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永吉县三家子中心校 张库
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6课。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热传导。本单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课,从关注身边的热源开始,帮助学生建立对热源和热传递的初步感知。第二部分是第2--5课,通过关注热量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探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第三部分是第6--8课,探究引起物体温度变化的热传递现象并通过传热比赛和设计制作保温杯的活动考察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掌握情况。课标中热传导概念的表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2)达到温度相等时为止。这个表述中没有强调不同物体的热传导需要有“物体的直接接触”前提条件。因此在本设计的教学目标中对这点进行了补充。对于“温度相等”这个热传导结果的描述,教材中没有作为学习的内容。我认为教材的安排是合理的,由热传导的概念表述不难看出,从高温向低温部分传导是定性实验,而温度相等则是定量实验。由于能量部分做定量实验的操作难度很大,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水平的限制,能量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采用定性实验。因此,这部分内容留待学生今后学习。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
学生建立热传导关于传导方向的概念。
1、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五课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历了很多给物体加热的活动,对热的传递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积累。此时,很自然地就提出了第6课的研究题目“热是怎样传递的”。关于这一课学生的已有的发展情况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学生前概念情况学生从本单元开始学习热学的基础知识,在前五课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历了很多给物体加热的活动,对热的传递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积累。关于“热传导”的,学生的原有认知是:1)直觉认为热传向四面八方,但不知道热传导的原因是因为存在温度差。2)对于热在线性材料比较清楚,但热在面性材料和不规则材料的传递就不清楚了。3)对这个问题没有想法。可见,学生对“热传导”的原有认知中包含了很多模糊的概念和不够深刻的正确概念。这些前概念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都是非常感性的认识。需要通过教学将这些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的概念。(2)实验方法与技能情况 热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不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使热的传递可视化。这种研究方法对五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在四年级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本单元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两课,均采用借助物体特殊性质使观察内容可视化的方法来帮助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在三年级学习《温度与水的变化》时,学生已经观察到物质由于热量 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物态变化。本课将利用凡士林的物态变化使实验现象可视化。因此在研究方法的迁移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3)学生的情感态度情况热现象非常奇妙,因此学生们对热学问题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基于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落脚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现象从而形成热传导的概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通过搭建脚手架指导学生设计和操作实验、学生脱离脚手架自主设计操作实验,最终通过师生共同梳理实验结果形成“热传导”这一科学概念。
4、技术准备
教师设计、制作、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教师准备适当的课件、视频;教师设计实验记录单。
5、前期教学情况
经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不断经历着给物体加热的活动。他们已经了解到加热可以使物体体积(热胀冷缩)和物体的形态(水的三态变化)发生变化。
6、问题与对策
本课的问题是如何使热的传导过程可视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热传导的科学概念。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在同一物体中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认识在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这一过程称为热传导。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认识到当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时可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导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生对热传导概念形成。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现象从而形成热传导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材料: 课件、火锅视频、炒菜视频。
2、教师演示材料:铁架台1个、三角架1个、铝棒1个、涂一层蜡的圆铁片1个、凡士林1盒、小木棍若干、酒精灯1个、火柴1盒、废液缸1个等。
3、分组材料:铁架台1个、三角架1个、铝棒1个、涂一层蜡的圆铁片1个、凡士林1盒、小木棍若干、酒精灯1个、火柴1盒、废液缸1个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核心情节:吃火锅时金属勺忘记从锅里取出,再次握住勺时烫到手。(学生观看视频)
2、提问:这把勺是怎样变得烫手的?请学生将勺变热的过程画在记录单上。(学生填写记录单)
教学意图:从贴近生活的情景入手,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同时揭示学生关于热传导的前概念情况。画图是希望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视化,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第一次记录)
二、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
1、说明使用金属条的依据出示金属条,向学生说明在科学研究中,为了研究的简便,常常使用简单的或典型材料来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我们先来研究热在金属条这样的条形物体中怎样传递。
2、预测热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学生预测)
3、指导学生设计、操作实验
(1)提问:如何“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呢?(2)提示:在本单元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时学习过,对于肉眼不易观察的现象可以通过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殊性质来帮助观察。(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冰块、蜡、黄油等物质遇热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的特点帮助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遇热会发生明显的
形态变化)
(3)师生讨论细化实验方案:加热点位置、金属棒怎样固定、记录内容、火柴棍掉落的顺序及间隔需等距等等。(学生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4)根据加热点位置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端点组和中间组)(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现象)
4、根据实验汇报,师生共同梳理:在金属条中,热总是从较热的部位逐步传向较冷的部位。(注意:在汇报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注意金属条还将热传向了凡士林,为后续在形成概念作铺垫)(学生汇报描述热的传递过程并梳理结论。)
教学意图:这个学期学生开始尝试自主设计实验,但试教时发现完全放开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使热传导过程可视化从而形成科学概念。为了突破难点,本环节设计为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以往学习中具有相似特点的实验,进行实验方法上的迁移(搭建支架),目的为下一环节学生脱离支架,自主设计实验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和示范。这样的设计非常符合支架式教学原理:搭建支架---撤离支架,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个支架搭建的好,学生下一环节就会进行的顺利,概念的形成就会水到渠成,因此本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第二次记录)
三、研究热在金属片中怎样传递
1、根据金属条的实验发现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怎样传递?(学生推测并画图表示)
2、根据金属条实验的启示,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3、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
4、根据实验汇报,师生共同梳理概念:在金属片中,热总是从较热的部分逐渐传递到较冷的部分。(学生汇报实验发现并梳理结论)
教学意图:有了前一环节的支撑和引导,本环节的实验设计非常流畅,实验也较能顺利的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对发展学生热传导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前测中发现学生对金属片中的热传导的认识比在金属条中模糊概念和错误概念要多。(第三次记录)
四、总结提升,形成概念
1、引导思考:上述实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说明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回答: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2、总结得出热传导的规律:同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到温度低的部分;不同物体(紧密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到温度低的物体,这个科学现象就叫热传导,它是热传递方式的一
种。(板书)(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意图:分析两次实验中的共同特点,形成热传导的概念。当这两个实验的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对其原有认知进行丰富和调整,最终进行科学概念的建构。达到了最近发展区。
五、分析与评价
1、播放“炒菜”的视频,请学生分析炒菜过程中的热传导现象。
(学生分析汇报)2标出冰棍融化的过程。
(学生填写记录单)教学意图:本环节既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又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炒菜过程侦测学生对热传导概念同一物体和不同物体的传递理解的是否透彻。标注冰棍融化过程评价学生在学习了线性和平面的材料后是否能对立体材料进行迁移。(第四次记录)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传导 : 同一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
不同物体: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低的物体(直接接触)
科学记录单:
《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记录单 班级 小组 热在金属勺的传递:
预测: 实验结果: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预测: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预测: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