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材料和观点之间搭建“分析”的桥梁
在材料和观点之间搭建“分析”的桥梁
——议论文写作训练
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并没有接下来分析说理,缺少对材料的利用和分析,没有就例说理,即就着这个例子紧接着再讲一点道理,使得这个例子更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这样就显得思想浅薄,使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下面就介绍几种基本的方法。关键是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一,分析法
(一)假言因果法:假设分析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1)实例借鉴:
示例1(事例)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假言说理)“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如果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示例2(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示例3 如学生习作中,为了证明“立志”的重要性,学生引用王羲之练字的例子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古人诗赞云:‘古砚池中起墨波,右军书法妙如何?’”接着,学生分析道:“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正因为他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苦练书法,才会成就一代书法家。
(2)方法点拨: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3)实战演练:用假言分析法论证下列观点(写一段话): ①不同的环境成就不同的人生 ②依附别人,迷失自我。③莫让情感蒙蔽了双眼 ④距离产生错觉
(二)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看下段文章对论据的分析: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作者在列举受因斯坦和华罗庚之例后,运用探因分析法,一层深一层地提示了他们冲破“埋没”的原因:不甘被埋没,坚信能冲破埋没,努力拼搏奋斗。从而使事例很好地论证了论点。
(三)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如训练题2,引用材料后,可作这样的分析:“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
材料分析的方法,当然还有许多。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四)披文示意法(阐释分析法)
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这种分析,就是对引用的理论(名言)作解释阐发,证明论点的确凿。
(1)实例借鉴:
示例5: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
(解释)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示例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子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示例7 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来论证“成才要靠主观努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写一段话。可以这样写“成才要靠主观努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一个人要想成才,首先要靠主观努力,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其次,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是必不可少的外因。只强调主观努力,不承认条件的作用;或者过分强调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作用,都是片面的。”
又如“理想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成为我们从事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要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人是一个丰满的统一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有各种能力的统一体。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才能、意志、品质、思想等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对人的行为都有影响,但其中理想对人的行为控制和调节尤为突出。”
(2)方法点拨:通过对引文的阐发,加深了人们对引文的理解,更有力地印证了论点。运用这种分析方法,一般从阐释含义入手,也可用在叙述事例之后,对事物进行评析。如《吕览•察今》作者在叙述了“刻舟求剑”的事例后,评析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变惑乎?”同学们写作文喜欢引用名言名句。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引一下就完了,有时这样的效果不好,可作适当分析。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
(3)实战演练:
在运用下列名言名句时用披文示意法:
①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五)意义分析法:
也叫例后分析评价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实例借鉴:
示例7:观点:要正视历史
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和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示例8:观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我敢说,正是贝多芬有了顽强的意志,他才有了不屈的奋斗精神,他才有了可能去征服世界音乐高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3)方法点拨:
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要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
(4)实战演练:① 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②只有不留退路,才会更容易赢得出路;③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六)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对立统一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身内在联系,又要分析该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到事物内部的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转换。鲁迅的《拿来主义》,用祖上的大宅子设喻,形象地分析了“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的态度,鲁迅在这里用的就是辩证分析法。
鲁迅先从反面分析对待大宅子的三种错误态度——因为“怕”而“不敢进门”的是“孱头”;由于“怒”而“放一把火”的是“昏蛋”;由于“慕”而“大吸其剩下的鸦片”的是“废物”,继而转到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对“鱼翅”——“吃掉”,对“鸦片”——“送到药房”去,对“烟枪和烟灯”——“除了送一点到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毁掉”,对“姨太太”——请“各自走散为是”。如此分析,既使论据很好地为论点服务,又避免片面性。
再看下例:
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袭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已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
这种“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如果作者没有经过辩证的分析,仅仅靠故事的叙述,是难以让人深刻认识到的。二,同类归纳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归纳法”。且看下例:
(1)实例借鉴:
示例3 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示例4 观点:乐观是成功的保证
牛顿发明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费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初用苦功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但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后世所称道。也正因有了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获得了成功。示例5 观点:要学会“战胜自已”
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战胜自己。
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向自己的学习目标迈进的时候,往往都有那种“战胜自己”的体会。“战胜”什么呢?比如,要大清早起床读书,就要战胜自己睡懒觉的坏习惯;上课时,就要战胜自己思想不集中的毛病;晚上搞好晚自修,就要战胜自己老爱看电视的念头; 天冷读书,要战胜怕冷,夏天读书,要战胜自己怕热和蚊咬,等等。总之,战胜自己就要善于抑制自己的那些偏离和违背学习目标的思想和行动。
因此“战胜自己”,实质上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毅力,也就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思想,安排自己活动的自制能力。有了这种“战胜自己”的自制力,就能自觉主动地“迫使”自己“放弃”那些不利于充实和积累知识的消极因素,我们才能在学习上有所作为,获得好的成绩。
文章提出论点后,列举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接着就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作者的第一次概括,从个别推及到一般,以避开“不完全归纳”之嫌。第三段开头,再作归纳,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最后(文末)用了条件判断,说明战胜自己和获得成绩的关系。这样通过对论据的分析,就把“战胜自己”的涵义和意义论述地清清楚楚。
(2)方法点拨: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3)实战演练:用同类归纳法论证下列观点(写一段话):
①节俭是美德 ②人才在于发现
③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三,正反对比法:
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1)实例借鉴:
示例9:观点: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pǔ)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 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示例10: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2)方法点拨: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
(3)实战演练:①凡事在于“为”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叙议交融法:叙议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
(1)实例借鉴: 示例11: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呢?要是左光斗不在大雪之夜微服出访巧遇苦读的史可法,他怎会发现史可法是可造之才呢?要是没有伯乐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人们又怎么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
(2)方法点拨: 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
(3)实战演练:
①好学出人才 ②欲成大事者先从小事做起
只靠堆砌材料来诠释话题,揭示论点,决非上策,绝不能成就深刻之作。同学如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发诸真情把道理议深议透,就能使文章更具有真情实感,更显深刻,更富理性之美。[训 练 题]
1、试指出下段文字在论据使用上的毛病,并加以修改,使之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2、请在下面的事例后,作简要分析,使论据与论点粘合起来。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__________________。
3、请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来论证“成才要靠主观努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写一段话。[提示]
有了好的事例、材料,就能写好议论文吗?初学者写出议论文,常常是引出论点之后,列举几个例子,便以为大功告成,却常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引用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是手段,讲道理才是目的。缺少分析议论,即使论据选得不错,也难以达到论证的目的,因为缺少分析议论,论据与论点就不能很好地结合,油和水分离着。
因此,要重视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分析议论得好不好,关键在认识,认识水平低,不可能分析议论得好。但有了认识,不等于就能分析议论,更不等于能分析议论好,这里还有个方法问题。对论据如何分析议论?有哪几种主要方法?课文中的议论文是典范,看看论据前后有哪些语句,是如何分析议论的?然后再看看训练题该如何分析议论,也就不难了。[专题指导]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就是论证的内容和过程。它不仅是维系论点和论据的纽带,能有效地避免初学者写议论文的“观点+例子”(或“引文+观点”)的弊病,而且更是议论文说服力的所在。
训练题1的这段文字,正是犯了“例而不议”的毛病。由于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未融在一起,所以还是没有说服力。现在我 们来看看摘自辛雷《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中一段,看看他是怎样分析议论的: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作者在列举事例后,先用一句紧扣论点(标题)进行归纳:“这都是些曾贫困而后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然后作探因分析,最后作出结论。由于紧扣论点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议论,使论据很好地为论点服务,所以很具说服力。
可见,对论据分析与否,是事关议论文是否具有说服力的很重要的一环。那么怎样作具体分析呢?一般而言,可对论据作“为什么”分析。在分析“为什么”时,可先从正面说,接着再从反面说,只要扣住论点,就算是不错的分析了。也可以对论据的内容作评价、引申、归纳等等。具体而言,初学者宜从掌握下列几种方法入手,掌握分析议论的方法。[强化训练]
1、用阐释法分析徐悲鸿的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使之论证“为人要有高尚的志节”这一论点。(可用先引后议式)
2、指出下节文字在分析论据方面的毛病,并试加以改正。
失败是成功之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试想,假如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困难而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3、如果以下节材料来论证“就应该‘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么划线处应作怎样的分析?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原来是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后来他发现自已颇有文学爱好,充满自信,改作起小说来,竟而佳作迭出,一发而不可收。______________ [辅导分析]
第1题,可从阐释“傲气”和“傲骨”概念的含义入手,分析“傲气”十足的人,首先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已和他人;“傲骨”者,指的是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硬汉,有正义感而屈于邪恶的人。再顺理成章引出“为人当有高尚志节”这一论点。
第2题,此节文字分析论据没有紧扣论点。论点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分析却偏到“毅力”方面去了。最后一句可改为“爱迪生正是总结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才取得成功的”,然后再作些发挥。
第3题,分析的目的是使材料为论点服务,所以应紧扣论点,对材料作些意义分析。如:“从‘这山’奔上了‘那山’,使个人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同时,对社会所作贡献也比他自己驰骋球场更大,这又何乐而不为?如果硬只许他满足‘这山’,否则就扣以个人主义的大帽,那中国岂不是又少了一位颇具才华的作家?”
第二篇: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之间架起桥梁
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之间架起桥梁
作者姓名:邵陶香
单位:隆阳区永昌中心学校
地址: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中心小学
邮编:678000 联系电话:***
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之间架起桥梁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全班学生依据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起分工合作的学习。自倡导构建“生态课堂”以来,教师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放手小组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自主与合作两张皮,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自主与合作是两种完全独立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本文中针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例阐述自己的做法。
一、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要求不到位,学生不知道学什么。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任务的布臵简单粗糙,学生不明确要求,简单完成,致使自主学习没有新的收获,学之前知道多少,学了之后还是知道多少,有的教师不基于学生的实际提出的要求太高,多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不注重反馈,教师不知道学生获得了多少,不能真正以学定教。有的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还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不关注,无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3、只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放手让学生学,以至于学生说什么都行,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表述教师也不做否定,任学生自由发挥,甚至偏离了学习的内容教师也不管不顾,形成易放难收的局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杂乱无章。
3、学习小组的组建不科学,不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的老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方法简单,无论座位怎么变动,小组合作时前排两人向后一转,与后排两名学生一组合,合作小组就构成了。这样的学习小组往往会出现一人唱“独角戏”,其他人成了观众,有的小组交流时,各说各的,只有人说,没有人听,噪音太大,影响了其他组的讨论;也有的小组,学习活动组织不起来,没有人能充当组织者,没有人发表意见,埋头自己做作业的……学习小组组合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有的老师为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热闹场面,使听课人感到课堂学习氛围浓烈,于是课堂上合作性的学习讨论活动频繁开展,讨论的问题不分难易、无论有没有必要,一个问题一讨论,课堂出现假繁荣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浮在表面,对问题的深处、难处还未来得及探究,就草草结束,开始汇报,每个组汇报的大致相同没有新意。还有些合作性学习,学生还没完全进入状态,或者刚刚进入状态,且只有一两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老师就示意停下来赶忙进行小结反馈,让一些尖子生汇报结果,老师只满足于有一个人能说出了老师想要的答案,小组学习就算过关。这样,对于小组其他成员来说,根本没有得到学习的思维训练,许多知识稀里糊涂,不理解。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申报了市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背景下自主学习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学习小组的高效利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架起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之间的桥梁。
1、布臵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不仅在课堂上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善于发掘课堂外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自主学习的任务布臵方面,笔者做了大量尝试,通过编制合理的学案督促学生预习自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把功夫下在课前。在“预学”的设计上,笔者从最开始的长篇“导学案”到后来的“导学卡”再到现在以教材为主的布臵预学,实现了从繁到简的蜕变,例如在设计综合实践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预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教材图片附后)提出这样的预学要求:
1、如教材70页描述的那样,准备两张长方形纸条,做成圈和圈。
2、反复试几次,能熟练地做圈。
3、再准备3张纸条第1张纸条用红色和蓝色描出它的两条长,第2张纸条沿着长的方向分成二等分,一份涂黄色,一份涂绿色,两面都要涂,第3张纸条沿着长的方向分成三等分,一份涂两边的涂成红色和蓝色,中间一份涂黄色,两面都要涂。
4、查找关于莫比乌斯带的相关资料,进行一些自主自主探索。
这些预学要求语言简练,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记下来。
2、组建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利用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巩固自主学习成果 提供有力保障。
在笔者所任的班级里,组建了4人小组,让学习、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把大家组织起来,小组长的角色在低年级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中高年级也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组长负责收交作业,组织小组讨论,安排讨论时候的发言顺序,维持本组的秩序,一名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同时形成互相督促的局面,组长和副组长每人带一个相对薄弱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课堂上也开展一些一对一的学习活动,例如互相检查预学情况,互相订正作业等。在中高年级笔者还做过这样的尝试:小组内一人负责管纪律、一人负责管卫生、一人负责管学习、一人负责管午饭和午休,并由小组内自行分工,让学习小组更具有凝聚力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
3、指导每个小组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人人遵守,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使学习小组为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服务。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做了一些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时间由小组长控制,然后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尽量先由相对后进的学生发言,然后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大家一起再来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使得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每一组员都得到了进步,不仅自己思考了这个问题,同时在别人的答案中找出了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可能对于问题又会有新的认识,这样真正让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提问的时候,举手最多的小组可以优先获得发言权。每节课之前小组长检查好本组学生的学习用品是否准备好,早读课的时候让同桌互听背乘法口诀,作业批改以后,让结对的小伙伴交流自己做错的题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互相监督改正进行二次批改。在当堂测评的时候,对于计算类的作业可以每个小组做得最快的同学找老师批改,如果这位同学的全对就给这个小组一个“优”,并由这位同学充当“小老师”负责批改他们小组其他同学的作业。对于开放性的作业,可以采用小组内讨论批改,对于小组内不能确定的答案请教老师。这些规则一旦形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习惯,这样每次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学生也会自觉遵守,例如布臵课堂作业的时候,学生知道最先做好而且做对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在小组内就自然形成了竞争机制,对于每个小组只能选一名同学,如果这名同学做得快但是没有全对,也只能由老师指导他改正后批改本组的作业,这样的小组不得“优”,自然又形成了组间的竞争。
4、利用学习小组,做好预学交流,巩固深化自主学习的成果。独立预学后在小组内做好预学交流,将课外自主与课内自主、课前自主和课中自主有机结合。前面举的例子《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预学要求,上课前小组长做好1-3条的检查,第4条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随机提问,了解情况。上课前利用学习小组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准备好,对于没有准备好的同学,要在课前想办法弥补,确保课堂上人人可以操作,对于第2条,熟练的做莫比乌斯圈,小组内也可以互相说说技巧。
5、利用学习小组,暴露学生困惑,实现以学定教。
走进学习小组,准确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或补充阅读材料奠定理解的基础或通过课堂提示等方式,让学生尽快在自主学习中找到问题及解答思路,既节省了时间又利于解决疑难。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运用好旧知识的正向迁移,指导学生分解学习的难点,找到突破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学习不进位加的经验,通过个人自主预学,一部分学生能理解教材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句话,通过小组交流,笔者发现从学生的质疑中挑选出需要讲解的内容,减少时间的浪费。
6、利用学习小组,克服部分学生学习中的“惰性”,实现人人自主。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或性格孤僻或成绩基础差等导致学习过程中不能融入到团体中去,也有的学生很想参与其中但不善表达、缺乏勇气,故只是作为旁观者,而有的小组是由于个别学生太张扬,以至于别的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有些“霸道”,让小组的成员觉得小组的事情都是他说了算。在一节公开课中,教师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其中的四分之一,学生有沿着长的中线和宽的中线对折的,也有沿着长对折两次的、沿着宽对折两次的,有一个小组中有一名学生先沿着宽对折了一次,然后沿着对折后得到的长方形的对角线对折,这时组长发现了这位学生的和大家的不一样,立刻用命令的口气告诉这位同学:“不对,快点像我这样折,赶紧改过来。”这位同学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最后还是跟着改了过来。组长过于“霸道”导致了小组中唯有组长独尊,有些学生有了想法就不想表达了,时间一长学习的“惰性”就越来越明显。教师需要采取一定手段帮助小组长不仅仅要学会在小组中树立威信,避免小组中学习“惰性”的形成,还要帮助那些存在“惰性”的学生步入集体中参与合作学习,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正确的见解得到组员的认可,使自己不正确的观点得到指正和提炼。从而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在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数学课上,例如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测量小组中每一个同学的一拃有多长,先由自己测量自己的一拃,然后同桌互相测量,以尽可能避免学生测量中的错误,达到互相检查的目的,同桌互相测量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员要能够记住小组内每个组员的一拃有多长,还要能说出组员中谁的一拃最长,谁的一拃最短。如果有学生存在“惰性”不去测量,那么交流的时候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如果他随便跟着别人说,那么同桌互相测量的时候就会露馅儿。
另外对于缺乏勇气参加小组讨论的学生教师通过个别谈话晓以利害、提前辅导增加信心,对于小组中安排他们进行发言的时候,抓住契机进行表扬,树立他们在小组中的良好形象。对于个性过于张扬致使小组内其他同学听之任之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看小组汇报时的发言面,以及每次汇报时小组内是不是只有指定一人汇报等全面评价一个小组。为了激发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教师还可以采用随机抽同学汇报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就让学生明确,本次的小组汇报,由教师临时随机抽取汇报员,这样就迫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仅主动发言,还认真倾听。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小组之间的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能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
6、利用学习小组,进行场景模拟,体会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促进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以后,有这样一个习题“小明和他的3位好朋友分草莓。每人分到6颗草莓,一共有多少颗草莓?”大部分学生列式“6×3=18”这时候有的学生提醒“还有小明呢?应该是4个人。”教师安排学生4人小组活动,一人充当小明,其余三人充当小明的3个好朋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易错题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
6、利用学习小组,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给学生一个人人有机会展示的舞台。
在一些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举手的很多,甚至人人举手,这时候教师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面向全班进行展示,可以在小组内展示并交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课的末尾学生用自己的贴画设计了各种有规律的图案,教师选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进行展示以后,剩下的同学还想展示,教师就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了什么规律。
总之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没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空洞的没有内涵的,没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是单调的,没有外延的,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索,架起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毛善新.《新课程视域下个性化自主学习策略研究》[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页:四年级教材70页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第三篇:议QQ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作用
一直以来我们都使用着一些传统的家园联系方式和家长进行着沟通交流。这些方式固然有着他们的优势,但在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化高速膨胀的年代,却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缺少新鲜感和交流的激情、传递讯息慢、有些话与家长无法面对面交流、有些联系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等等。现在诸如手机、电脑、网络这些信息化产业的出现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交流提供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式。
就像现在流行的QQ聊天,的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幼儿园就创建了一个老师们的QQ群,不管有什么通知、公告或是有些什么事情,都可以在QQ里一览无遗,既方便又经济。
受此启发,我们两位老师决定在我们班上也创建一个QQ群,宣传、发动我班有电脑的家长共同参与到群里来。本来我们还担心农村家庭有电脑的会比较少,没想到一调查发现我们班一共有42个小朋友家里有电脑的居然也有20个,其余班级也大多有50%的家庭有电脑,更意想不到的是原本拥有QQ号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看来这种方式还是为多数人所接受了。于是我们稍一宣传我们的意图,还有一些原本没有QQ号码的家长也很快去申请了号码,我们将这些QQ号码一一统计之后不久,我班的QQ群正式成立了。
QQ群初创时期,我们思考是否用固定的时间段来和家长们交流,但实际操作后不久就发现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上网时间、有空闲的时间也不一样。于是我们改变了方式,我们随时开放QQ群,只要谁有空在线,谁就可以和我们交流。如此一来,我们班的QQ群活跃了很多,在使用过程中也的的确确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好处。
一、拉近距离,促进沟通。
通过QQ聊天,老师的形象不再变得生硬,一些家长也不再拘泥于隔阂,交流变得轻松和主动。这种现象最能在平时较为沉默的家长身上反映出来。我们发现,在QQ群里表现活跃的大多是那些平日里不爱讲话,只埋头顾着接送孩子的家长,更多的是那些见了我们还要显难为情的家长,他们在QQ群中一改以往的沉默与冷淡,显得十分热情、主动。如我们班小涛的爸爸就是这么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小涛每天都是由他的爸爸接送的,而他的爸爸又是一个非常腼腆的人,不管我们如何主动地和他交流,他就只会点点头或者一言不发。没想到用了QQ后,小涛的爸爸不仅会在QQ上主动和我们进行交流,还能详细询问儿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以及一些育儿方法。没想到虚拟的网络激活了他的交流的主动和热情。
正是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不需要面对面,才使得家长能毫无拘束地和我们交谈,有些时候即使开开玩笑都显得不过份,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
二、温馨提示,提高效率。
创建QQ群不仅能促进沟通,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既方便高效又经济实惠。我们可以借助随时提醒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并且作出一些温馨的提示。比如说三八节到了,我们就会在公告栏里祝所有的妈妈们节日快乐,春节到了,我们就提前祝愿全体家长新春快乐。不仅能让家长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还能借机提醒家长通过节日对孩子进行关爱的教育。有时候我们在搞主题教学活动时,需要家长配合带一些相关的资料或材料,我们也会在公告栏里通知大家。就像今年开展的“手电筒”主题活动,不仅需要带很多不同类型的手电筒及其配件,还需要家长带孩子去进行调查,于是我们就在QQ的公告栏里写上相关的内容,并在QQ上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幼儿、促进发展,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大力支持,使得活动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县自制玩具展中,我校的《北极星乐园》深受观众好评。QQ群的联络真的是快捷、方便,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
三、架设桥梁,家园互动。
QQ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教学,有效地为学校与家长之间创设更好的沟通桥梁,促进家园互动,推动学校发展。自从我们幼儿园开始无纸化办公以来,一些诸如教案、计划、活动方案等都保存在电脑上,有时候有些家长想要获知本周的教学活动或者想看看我们的计划安排,我们就可以利用QQ传送文件给他们,让他们也了解学校的动态及教学情况,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网上下载一些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用QQ传送给家长们看,方便指导家长对孩子开展良好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协调,而且使用QQ进行交流比起传统的家长会等方式显得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更便于家长接受。
使用QQ交流,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校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家园互动之外,还为我们减少了一笔不小的手机费用,省时省力、高效便捷。
也许,很多老师已习惯于传统地开展家长工作,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何不妨运用新科技、新方法来为我们的家长工作打开一片新的广阔天地,为家园联系的方式增加一座新的沟通桥梁呢?
第四篇:贷贷通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搭建桥梁
贷贷通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搭建桥梁——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贷贷通率先引入国际先进的信用理念,结合中国社会信用状况,推出P2C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与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多家金融、法务、评估、保险等专业机构合作,为贷贷通平台的借款端、投资端提供多项金融服务。借款端贷贷通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债权项目,对其进行信用评估、项目评估及信贷方案的制定。投资端贷贷通为投资者提供回款管理、监督企业项目经营、管理评估风险,确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受到保障。贷贷通为有融资需求的借款企业与有富余理财资金的投资者搭建一个相互联结的桥梁,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便捷、高收益的投资理财选择。通过贷贷通搭建的P2C平台,使两端客户之间的信贷交易行为变得更加安全、高效、专业、规范,实现显著的社会绩效。
贷贷通是致力于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低门槛高收益、有保障的优质理财投资项目,通过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企业信息和最详尽、专业的分析披露帮助投资者完成直接投资优质企业的理财计划。所有投资项目均经实力担保公司实地调研审核并提供全额本息责任担保,投资者可以安全放心的进行投资。同时贷贷通为中小企业开通借款渠道,通过平台提交借款申请—担保公司线下评估审核—平台风控终审的方式快速高效的解决融资难题.为了让更多的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果实,为了让更多前景广阔的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我们将一直努力!让极具潜质的企业发展之路不再受制于融资瓶颈,轻松获得成长动力; 让所有投资者的理财计划不再被信息缺失所束缚,安全实现财富增值。我们全力以赴,只为打造一个安全,透明,高收益 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第五篇: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
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
内容摘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互动机制是关键,教师和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尤为重要。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关键词:教育纲要;家园合作;构建平台;家园沟通;家园互动。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很多,可是农村的家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成为隔代亲。平时只管给孩子吃饱穿暖,很少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更谈不上教育孩子了。所以开发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搞好家园沟通,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已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另一重点。如何激发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兴趣,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互动机制是关键。在建立和谐的互动机制过程中,教师加强和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加强家园合作,共同担负起启蒙教育重任,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由此我们也总结出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优劣。
一、把握第一印象,为家园合作打下基础。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第一次见面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那么在以后的交往,接触中就比较顺利,融洽。家园沟通也一样,如果能给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就会为以后的家园沟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沟通平台,为做好家长工作打下基础。
开学初,我在班级走廊的醒目位置上张贴了许多小朋友游戏的照片和写给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张贴幼儿活动图片是为了吸引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给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则是向家长提供的参考建议,让家长一看就能清楚明了自己的宝宝刚入园应做哪些事情,适时为家长提供帮助。在第一次接待新生家长时,我微笑着向他们问好,与家长交流他们关心的问题,认真记录家长提出的困惑,并适时给予解答,让家长感受到孩子老师的重视和责任心,同时我也展现自我,让家长知道我已经带过几届小班,小班新生有什么特点,家长有什么担心,应该如何处理等,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背景和优势,把孩子放心地交到你的手里,从而为今后的良好沟通打下基础。真正做到家园携手,解决入园焦虑。
(二)彼此沟通理解,缩短心与心的距离。
当家长们把刚入园的孩子第一次交到我手里的一刹那,伴着孩子们的哭声,他们的心有些酸有些痛,甚至有些家长也会泪水涟涟,当他们一步三回头离开的时候,他们的心还会留在孩子的身上,她们会惦记:孩子还会哭多久,在家都是喂饭的,午饭是否会吃饱?在家睡觉都要拍着,搂着,还要摸着妈妈的眼睛睡,那么多孩子老师会照顾到我家宝宝吗?······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每一位家长。他们不是不相信老师,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正是因为爱,他们才让孩子到幼儿园接受教育,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期盼宝宝们健康成长。我告诉家长们,我也 1
是母亲,也是家长,我懂得这份爱的重量······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没有表白自己是如何精心照顾每一个幼儿,因为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见到老师就会甜甜的打招呼,亲热地依偎在老师的身边。浓浓的爱心和彼此的理解已获得了家长们的信任,缩短了教师和家长的心理距离。
二、巧用交往小窍门,顺利沟通更快乐。
有人说过家长和教师好比是一辆车子上的两只轮子,只有同方向行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家长不理解幼儿园、教师的一些做法,甚至采取偏激行为的事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交流,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以及具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讲究一点交流艺术,寻求一些小窍门。
(一)退一步海阔天高。
一般情况下,家长是不会无缘无故与幼儿园、教师作对的,因此矛盾来了,我们应该先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以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去分析原因,寻找答案。
案例一:李亮是我班一名较调皮的男孩,是二胎,一家人宠得不得了,入园后经常攻击别的小朋友,稍不留神,就抓小伙伴的小脸、小手。其他的家长经常告状,且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他一起玩,要求换位置。我请家长来交换意见,请她帮助教育,时常帮助孩子剪指甲。可家长的态度极不友好,说我没有调查清楚,她家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抓人的,尽管别的孩子有伤痕在手上,这位家长也不肯配合我的工作,说他家孩子没上学时没有剪指甲也没有抓人。没有办法,我只好利用空闲时间为孩子剪指甲,活动时不让他离开我身边,给他讲小动物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故事。时时提醒李亮:大家都是好朋友,不能欺负别人,这样小伙伴才会喜欢你,跟你一起玩。慢慢地,李亮不抓人了,有时还会帮助别的小朋友,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指甲长长了他也会主动地请家长、请老师帮忙剪短,其他的家长再也不提换位置的事了,李亮的妈妈也主动来园与我交流,说孩子回家变了,总讲幼儿园的事情,说自己有好多好朋友,也不再跟姐姐抢东西了,并诚恳地说自己以前态度不好,请我不要跟她计较,说以后一定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以真挚的爱和宽容的心退一步,改变了家长的态度,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也进一步使家园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二)进一步增进了解。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主动学习。”然而,许多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不认同教师的教育观念,常常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老师究竟都教孩子一些什么呀,我孩子说老师每天都带着他们玩游戏,孩子们可高兴了。我们送孩子到幼儿园就是想让他学点知识的,要不我自己在家陪他玩就可以了。”“不知道老师怎么想的,我家孩子画画涂的颜色一点也没有别的孩子的鲜艳,老师还说他有想象力,这样下去,我的孩子将来会不会适应不了社会的竞争啊?”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多次召开家长会,也查看了多方面的资料,终于转变了一些家长的观念。
案例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二人三足”。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开始讲解活动规则:家长必须和孩子一起玩,看哪个家庭玩得开心,等大家玩熟了,我们进行比赛。家长们认为这个游戏很简单,纷纷带着孩子绑好带子开始游戏,活动中一些家庭玩得很好,协调得也不错,但是也有一些家庭急于求成,拉着孩子就走,全不顾孩子有没有走好,更加谈不上协调了。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适得其反,家长一人忙得满头大汗,惹得孩子也不高兴。这时教师赶紧出面,让家长惊讶的是,教师一出场,孩子们争着和教师玩游戏,并且配合得非常默契。之后教师又组织所有的家庭进行游戏,家长们有了先前的经验,也看到了老师是如何照顾孩子的,所以在再一次的活动中效果都很棒。
这样的活动给了家长亲身感受教师工作的机会,他们发自内心地说:“我们一直以为当幼儿
教师很轻松,今天才发现带孩子活动不容易。老师真有一套,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让孩子明白要求,我们不得不佩服啊!”更多的家长则发现幼儿园里看似简单的活动组织起来并不轻松,教师要处理活动中各种突发情况,凭的是对幼儿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三、家园合作,真诚沟通。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1996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明确了:“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家长和教师应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
(一)朋友般地以诚相待
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是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的基础。家长是教师的支持者、合作者、监督者,也是朋友,老师只有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才能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而赢得家长信任和理解的基础是“爱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惑和问题时,我总是以谦逊的态度给予热情的帮助和积极的指导,给家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如:有个孩子在幼儿园会自己吃饭,可是回家喂他也不好好吃,家长说真没办法,我知道以后请家长少准备零食给他吃,并请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吃。然后又跟孩子说“你在幼儿园真是个乖宝宝,会自己吃饭,今天回家也自己吃,吃饱了打个电话告诉老师好吗?”小朋友高兴的答应了,家长将信将疑的把孩子带回家,结果孩子真的自己吃了饭并给我打了电话。第二天家长高兴的来园说:“你真有一套,孩子就听你们的话。你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像孩子的妈妈,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很放心。”
(二)合作者般地默契配合每位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每位教师的教育策略也并不相同,于是就需要相互之间增进了解,进行磨合,就如合作者一般,形成最佳的默契,才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
(1)召开家长会时请家长谈谈老师平时的工作,帮助教师、幼儿园改进工作方法,提出宝贵意见。
(2)请家长多次参加亲子活动,让家长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尽享亲情之乐,从而进一步促进家园和谐。
(3)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则将各种活动向家长开放,让家长知道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内容和保育内容。当然在每次教育活动开放之前,教师首先向家长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活动计划,家长需要配合的方面等,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指导家长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观察幼儿。组织家长谈谈对活动的看法,使其了解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情况,并从中学到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体验到教师工作的辛苦,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并默契的配合。
例如:在2008年我们幼儿园要验收省优质园,我们所有的教师除了要布置环境,整理资料,准备公开课,还要准备许多自制的教玩具,忙得不可开交之时我突然想到:何不请家长帮忙呢?于是在一次周末我就布置了一次“亲子小制作”活动,跟家长说明要用一些废旧材料,随便做什么都可以,请家长和小朋友合作。家长们非常配合,周一带来了许多惟妙惟肖的精美作品:有用萝卜制作的小老鼠,用牙膏盒制作的“龙”,用吸管制作的风车,用饮料瓶制作的“坦克”用纸箱制作的山洞,推车等,这些作品让孩子们打开了眼界,也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家长的默契配合让我更加领悟出沟通的价值,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2.加强互动,挖掘资源
家庭教育是一片沃土,家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丰富其知识经验。
第一平时我们经常通过《家长园地》栏目向家长讲明教育目标,活动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法,恳请家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更有针对性地配合,参与。
第二是通过《幼儿成长记录》向家长反映幼儿近期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成长小故事,家长也能及时的对幼儿在家的表现进行反馈,这样的沟通让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性。
第三是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例如请当医生的家长讲如何讲卫生,大班的幼儿牙齿为什么会掉,长出的新牙齿应如何保护等;请当消防员的家长讲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保护自己,怎样预防意外等等;请卖菜的家长介绍如何买菜,卖菜,每种菜的营养有何不同·;请小学教师来园讲大班小朋友升入一年级要做的准备·····通过他们的参与教育,让他们把最科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总之,幼儿园教育活动一定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优势互补,提高教育整体素质水平,幼儿教育更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今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营造全社会关心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其中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更为重要,他们就像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教师只有真诚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才能双赢。
[参考文献].秦君《家庭教育中的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文教资料,2005.2
2.李生兰《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教育〔R〕 2001.3
3.谢红英 《怎样鼓励家长参与合作互动》幼儿教育〔R〕 2003.9
4.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范玉娟《家园携手,直面入园焦虑》幼儿教学研究2009.5
6.胡娟《多维的家园沟通途径》幼儿教育2009.5
7.缪晓华《让家园之窗成为家园互动的平台》 早期教育2008.1
8.樊人利《把握好留给家长的第一印象》 学前教育2009.5
9.周联《培养教师的沟通智慧》幼儿教育2008.5
10.储开凤《处理家长偏激行为的策略》早期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