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阅读,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摘 要:阅读好比开启知识之门的一枚“金钥匙”。高效地阅读离不开有效的方法。只有让阅读者熟练掌握了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他们才能富有成效地阅读,并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知识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阅读之于智慧就如同体操之于体形。阅读不仅需要浓厚的兴趣,更需要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竭尽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要想方设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在浓厚阅读兴趣的驱使下,在有效阅读方法的引领下,他们的阅读效率自然也会节节攀升。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读思结合,读悟并重
苏轼诗曰:“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读书不思考,难解书中味。人们在阅读时,不仅要反复诵读,还要积极思考。然而,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特征和心智水平的影响,致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思考,即不知道应该去思考些什么?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借此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这一课时,引领学生读思结合透彻地学习了这篇课文。在导入新课之后,笔者提出了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有了方向,同时也学会了读思结合。《匆匆》一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读思结合,欣赏、品味、感悟、思考了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即读思结合、读悟并重。读思结合、读悟并重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读议结合,重读轻讲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大讲特讲,教师的讲要以引导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议论。通过与同学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宽范围、广角度地理解文章内容。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共同交流,提升阅读的实效性。
再以教学《匆匆》一课为例,笔者采取了读议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笔者抛出了一个议论主题:“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学生甲:“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学生乙:“时光就是从我们在做身边琐事的过程中悄悄溜走的。”……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但一定要精讲,即对于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坚?Q不讲,对于重点内容一定要精讲。读议结合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重读轻讲既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促进。随着不断的阅读积累,写作能力自然会提升。反之,随着写作水平的提升,阅读能力自然也会不断提高。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练习写作方法,在写作中感悟阅读技巧,即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促写。
仍然以教学《匆匆》一课为例,笔者就采取了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拓展延伸环节,笔者总结道:“在朱自清的笔下,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请大家模仿朱自清先生的写法,写一写时间是怎么从你身边流逝的吧!”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会想到朱自清笔下“逃去如飞”的时光,会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文字倾泻笔端。
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鉴写作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感悟阅读技巧。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齐头并进地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巧妙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深层次地感悟文章内涵,在感悟中大幅度地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将阅读与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地讨论,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有机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写作技巧,在写作中体会阅读方法。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生为本、立足教材、以读为主,卓有成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他们开启知识之门的一枚“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刘玉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40.[2]陈世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2017(30):258.编辑 鲁翠红
第二篇:开启学习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开启学好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邯 郸 县 第 十 二 中 学
王 文 彦
开启学好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单位:邯郸县第十二中学
姓名:王文彦
邮编:056108 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打开它走出来的是智慧,是勤奋,是成功的信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发生的,并通过学习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数学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参与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而,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
一、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
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知疲倦,甚至废寝忘食,乐于吃苦,以苦为乐;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乐于获得知识、技能和不断探索、发现客观规律的宝贵的心理因素。
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往往对其将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如达尔文由于从小就对花草及动物等有浓厚的兴趣,终于发展成为生物学家。爱因斯坦儿童时代面对父亲给他买的指南针,兴奋得坐立不安,感到站在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面前。许多著名科学家在回忆中、小学生活时,都谈到了他们的启蒙老师如何引起了他们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把他们带到科学的未来世界,从而对一生的事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推动作用。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如果没兴趣就会感到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对任何活动的创造性态度都和兴趣分不开。学生对某一课程有兴趣,他的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甚至突飞猛进,超过老师的预料。所以,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二、以趣激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振兴民族,实现祖国现代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导入引趣,激发求知欲
一节课的成效如何,在于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让学产生强的探秘感,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引入新课题。
2、活化趣化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课往往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趣味性和可探索性。我根据学生特点活化,趣化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在活动中创造,我努力优化练习设计,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有收获,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愉快的体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质疑问难激发兴趣,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学习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要求,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个最佳状态。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专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并要让学生进行操作动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再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2、体验愉悦稳定兴趣,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便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应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数学活动课和数学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数学学科以系统知识为主,重在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成果,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让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地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随着努力日增月加。
第三篇:努力——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努力——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不是每条小溪都能融入大海,不流动就会成为死水;不是每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生长就会成为空壳;不是每个生命都能焕发光彩,不努力就会成为废人。只有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题记
有人说,努力是茁壮成长的幼苗,终有一日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人说,努力是含苞待放的蓓蕾,终有一日会开出娇艳欲滴的花朵;有人说,努力是活泼奔放的溪流,终有一日会汇成浩瀚无边的海洋。我却说,努力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拥有它,成功的彼岸就不会遥远。
台湾女作家杏林子12岁患上类风湿炎,之后一直各病魔纠缠不休,一生中的许多时光都与轮骑为伴,可她却热爱生命,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20多部文集,1980年还当选“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创办了伊甸残障基金,致力为残疾朋友服务。杏林子热爱生命,顽强生活,并做出了惊人的成绩,而作为健康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半途而废,放弃堕落呢?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霍金,21岁患卢伽雷氏症,被终身禁锢在轮骑上,1985年又因一次手术失去说话功能。尽管生活自理都极其困难,但他身残志坚,取得了惊世骇俗的伟大成就,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超新星。虽然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骑上,而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在广袤的时空里,解开了宇宙之迷。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
天才等于1%的天赋加上99%的努力。天赋固然重要,但努力却更加不可或缺。只有持之以恒,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们才能打开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门,踏上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重庆市南川中学校初2014级1班初一:冷雨欣
第四篇:打造开启数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打造开启数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随着数学的社会化,仅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明显显露出不足——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中生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陷入“题海战术”的泥潭,饱受其苦:题做了不少,但数学能力却培养不起来,数学成绩上不去。究其原因,与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君不见,一节节数学课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学生认真仔细地被动接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精心研读,导致学生对教材阅读的弱化。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阅读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动力。
一、数学阅读的作用
1、理解教材,利用教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高中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不少中学生认为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数学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正文是从来不看的,即使老师布置了阅读数学书的作业,也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及创新见解。
通过数学阅读,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教材中的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及文字,进一步加深对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编写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
2、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能且只能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因此,以良好数学阅读能力为主导的数学自学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数学阅读过程中培养。
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不时地遇到问题,也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进一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也就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科学的皇后,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于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4、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有了一些体会。与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丰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部分知识中,都需要同学们在教材阅读中认真体会和把握。
二、数学阅读的三种形式
1、初读,整体感知教材
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往往只揭示基本的推理和步骤。初读教材,要循“序”而读。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顺序追根溯源,探索每一步骤推理的依据,依着数学知识的结构,将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整体高度加强认识。
2、精读,把握教材精髓
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多为提示性文字和结论性文字,语言简炼、准确。要想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就要在逐字逐句阅读的基础上精读,要斟词酌句、注重要点、把握精髓,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3、研读,突破教材难点
研读教材,要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参阅其它书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随时针对疑难研究探讨。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发现教材中的难点,突破数学学习上的“死角”。
三、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1、设置疑问“导”读
教师在导读过程中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产生并强化求知欲望,发展思维能力的良好方法。因为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在学生认识上引起矛盾,反过来又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究,这就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内在动机,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2、布置作业“逼”读
每天课前五分钟,结合新知的学习,布置适量的阅读作业,进行专门化阅读训练,辅以阅读检测,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压力,“逼迫”其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由被动到主动,不断帮
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3、开展竞赛“激”读
学校定期开展数学阅读竞赛活动,通过定时定量阅读,然后进行或口述,或笔答,或抢答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另外还可以开展数学趣味故事会,数学小报编办等比赛活动。通过竞赛,充分激发、调动同学们数学阅读的积极性。
4、课外延伸“悦”读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为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们读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在阅读的同时,鼓励同学们把看到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名题、数学笑话、数学谜语、数学童话等进行摘抄,并与更多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课外延伸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四、数学阅读的要求
1、相互比较
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2、注重联系
数学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我们在阅读教材时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求我们在课下认真阅读教材,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勒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知识及知识的联系。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做到:①注意思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②注意例题与习题间的联系;③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3、读须有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
通过阅读教材,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里向教师及时请教。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掌握了数学阅读能力,就一般学生而言,对于训练数学思维和使之明白教科书中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而对于数学尖子来说,无疑是打造了一把开启高中数学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第五篇:语言积累——开启语感之门的金钥匙(精选)
语言积累——开启语感之门的金钥匙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西大吴小学杨若愚 邮编:221132电话:*** 内容摘要: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以诵读为主,博览为辅,多说勤写为巩固提升,借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在积累中内化语言,在运用中活化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亦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何为语感?语感是语言感知力、语言领悟力、语言感应力、语言悬揣力、语言触发力的合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应用和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是在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感悟,通过读、写、听、说等具体的语文实践自然呈现的。所以,语感的培养不能架空文本和语言,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而应该依托于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内化,借此培养他们的语感,否则语感的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三条策略:
一、以诵读为主,在记忆中积累语言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当年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可见,诵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古代的私塾教育,便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那就是以诵读为主。那么我们现代的语文教育应如何加强诵读呢?
1、立足教材,诵读佳作妙句
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编的,其中不乏范文佳作,精妙词句。如: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但愿人长久》;苏教版第九册《黄山奇松》、《莫高窟》等篇章,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特点,以读为本,放手让学生读书,使学生熟读成诵,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体会文字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自然而然地丰富语言积累,有效培养语感。
2、教材拓展,归类诵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拓展,归类诵读,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如:我在教学《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古诗时,先把这两首诗进行比对,寻找共同点——都描写了儿童的表现,进而拓展,描写儿童表现的诗歌还有哪些?最后补充《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诗。这样学生诵读的内容再不局限于教材,反而依托于教材,增加了语言积累的范围。
二、博览为辅,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
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现如今许多小学生却
经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少”究其根本是因为读的少,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然而,语言的积累单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缺乏量的堆积,《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扩大阅读量,其实就是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当然在博览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书目的选择
好的书籍方能是人们的良师益友,然而小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出版物如雨后春笋,其间难免鱼龙混杂,书目选择的重担就落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肩上。因此,教师在推荐书目时要慎之又慎,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比如:低年级段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的趣的读物,像《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中年级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像《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高年级段指导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像青少年版“四大名著”等。
2、写读书笔记
书读得多,并不意味着语言积累的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勤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要式——摘录好词好句;评注式——针对摘录写看法和评价;心得式——即写读后感。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对于语言的积累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读再多的书,都会成为过眼云烟,激不起半点涟漪。
三、多说勤写,在实践中积累语言
积累的语言文字只有经常使用,才不至于“生锈”,从而提高积累的长久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活学活用中,内化语言材料,提高积累的有效性。
1、多说,在表达中积累语言
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我在教学中采取的形式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把自己积累的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积累的精妙语句等等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博采众长,集大家之力为语言的积累添砖加瓦。
2、勤写,在练笔中积累语言
书读得再多,背得再熟,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只有把这些语言打乱重组,让它们常沟通,勤交流,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才会焕发青春的活力。写作就是赋予语言材料灵魂的魔术师,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让学生勤写,不断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他人的新鲜语汇,在积累中内化语言,在运用中活化语言,达到“召之即来,呼之即出”的境地,提高积累的有效性。
以诵读为主,博览为辅,多说勤写加以巩固提升,三管齐下,逐
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定能改变学生词不达意、词汇贫乏等“语言痛苦”现象,解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无米之炊”的难题,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对文字的语言美,意境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资料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朱唤民
投稿栏目: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