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比-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5 03:5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比-苏教版【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比-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比-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认 识 比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

1、例2以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图片激趣,引发讨论,设置悬念。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3.揭题: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刚才有同学会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2”,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33“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还可以怎样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看书自学,汇报交流:

(1)写法(2)各部分名称(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试一试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xiaoxue.xuekeedu.com

(1)生读例2,师:读了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有着相除关系的量,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交流得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

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3)追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提问: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会用比来表示吗?

3.总结概括比的意义。

(1)观察一下这几组式子,总结相同的特点。

(2)提问:你认为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3)小结:“两个数的比”归根结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除”。

三、自学课本,内化比。1.自学课本p69 2.反馈: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利用表格整理知识。

名称 比 除法 分数 前项 被除数 分子

相互联系 :(比号)÷(除号)—(分数线)

后项 除数 分母

比值 商 分数值

区别 倍数关系 运算 数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你是怎样想的。*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四、多样练习,应用比。*说一说(基本练习)*辩一辩(判断对错)

五、回顾梳理,总结比。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对于“比”,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二篇: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认识比-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认识比 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xiaoxue.xuekeedu.com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较好的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的意义,基本上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数学语言较弱,有时不能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进行分析和表述,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首先要求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在生活中找比;另外还要学生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的能力,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这节课的知识不难理解,学生在求比值时,存在的问题有:

1、结果不是一个数。

2结果得到是循环小数或是近似数。还需熟练。《认识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第一节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

“果汁与牛奶以及速度”例题,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以后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去思考。

二、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关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这个方向,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引导适时、到位,学生就能控制自己,随着学习内容步步深入学习。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对学生的评价的语言也不够丰富。

第三篇: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数的认识复习-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83页《数的认识》“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的第1-4题。

教材学情分析:

“数的认识”属于复习数与代数领域的一个部分,重要复习数的认识。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的讨论和交流,第一层次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并要求结合回忆说说自然数、负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从整体上理清数概念的发展脉络,体会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通过讨论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促使学生在更高层面上理解和把握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⑴通过讨论整数、小数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让学生体会整数和小数在计数方法上的一致性,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基本特征的认识;⑵结合实例说说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突出: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既有与分数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独立性;⑶要求学生在回忆分数基本性质和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小数的性质,进一步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要求把其中的一部分的点用整数或小数表示,另一部分的点用分数表示。通过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更为抽象的层面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的含义,感受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的关系,感受整数、小数与分数是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练习与实践”第2题是常见计量单位的换算,换算的过程需要应用数的组成的知识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练习与实践”第3题呈现的是一张火车票和一个商标标识,要求学生说出横线上的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数在表达数量多少、排列顺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等方面的不同作用,体会数与编码的联系和区别;“练习与实践”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搜集到的数的信息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表达信息方面的价值,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练习与实践”第5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写数,在写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加深对正数和负数、小数和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⑵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

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小学阶段数学复习阶段。今天,先复习数的认识。板书:数的认识。

xiaoxue.xuekeedu.com

⑵明确目标。

教师谈话:复习的方法,我打算准备用先学后交流的形式。“数的认识”第一课在课本的第83页,你们先自学,思考: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数?数与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⑶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思考第83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与实践1-4题。(计划用时5-8分钟)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初步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的问题: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预设学生回答:整数,自然数,小数,正数,负数,分数,真分数,假分数,百分数等。

根据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梳理成三类: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正数,负数。

交流“练习与实践”第1题。

⑵再次梳理。

思考:这些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整数、自然数、负整数;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自然数:象0、1、2、3、4、……就是自然数;负整数:像-

1、-

2、-

3、……就是负整数。

分数,小数,百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正数,负数;

正数:大于0的数都是整数;负数:小于0的数都是负数。

⑶沟通联系。

整数和小数:

教师谈话:在表示数的时候往往整数和小数或组合在一起,想想为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相同,都是10。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练习与实践”第2题中的两小题:3.7元=()元()角,4000千克=()吨。

观察0.7-7,4000-4的变化,体会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同时整理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及其进率。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练习与实践”第2题中的另两小题:0.45时=()分,200秒=()分()秒。

整理时间的单位及其进率。

分数和百分数:

体会分数和百分数和区别和联系: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沟通小数和分数的性质:利用例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小数的性质。

三、搜集信息,深入认数。

xiaoxue.xuekeedu.com

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练习与实践”第3题,板书搜集到的信息:1311次,53H059146,2004年08月23:00,08车012号,299.00元,3日,当日,A5128766,22-24cm,06,75%,21%,4%,225548,0523-3651193。

结合实际情况理解这些数字或数据的意思:表示多少;表示顺序;编码。

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四篇: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大数的认识10-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3.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教学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1.课件出示:

2.师:这是计算器,还记得这些是什么键吗?说一说。

(二)引入

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一)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1.用计算器的方法

(1)课件出示: 386+179= 825-138= 26×39= 312÷8=(2)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xiaoxue.xuekeedu.com

(3)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4)课件出示:

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2.试一试

(1)课件出示:825-138= 26×39= 312÷8= 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2)订正答案。(3)学生质疑

①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有问题吗?(如:按错了怎么办?)②师:对呀,万一按错一键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方法一: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方法二: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设计意图: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这节课之间就用过。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并采用学生间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解决用计算器计算时会遇到的按错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二)用“M+”“MR”进行四则计算 1.尝试计算

(1)课件出示:2034-1368÷9

师:你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了吗?那试试这道题。(2)师:这道题等于多少?(1882、74)

师:哪个结果是对的?怎么做的。(先算1368÷9=152,再用2034-152=1882)(3)师:实际上是这样的(课件出示:2034-1368÷9=2034-152=1882)。这道两步计算的题目,用一般的计算器计算,就必须先记住这个除法的结果,有没有好办法?

2.用“M+”“MR”和“MC”键

xiaoxue.xuekeedu.com

(1)师:一般的计算器上都有“M+”和“MR”这两个键,有的计算器上“MR”和“MC”合用一个键“MRC”。有了“M+”和“MR”这两个键我们就不用记住中间的结果了。怎么用呢?

(2)师:先按“1368÷9=”,屏幕上会显示出计算结果1882,然后按下“M+”,计算器就会把“1882”这个结果存储下来,然后输入“2034-”,再按“MR”或“MRC”,就把刚才存在计算器中的结果提取出来了,最后按“=”,就能显示出最终结果。

(3)师:自己试一下。(学生用这种方法尝试)(4)练习:672÷(139-115)37×12+46×9 师:计算新题前,先按“MC”清除存储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是用计算器计算也要注意运算顺序。通过介绍“M+”和“MR”的用法,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计算。】

(三)计算比赛,合理使用计算器

1.课件出示:128+284 45×77 28÷4 2345514-0

师:大家会用计算器了吗?我们进行比赛,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件)2.订正结果。

3.师:有的同学还在按计算器呢,你就算完了,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后两道题不用按计算器,口算就可以了)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不是我们学习用计算器,所有的题就都用计算器,而是要用到改用的时候。

【设计意图:采用计算比赛的形式,并在题目中设计了两道口算就能得出结果的题目,使学生感悟什么时候用计算器计算,学会合理使用计算器。】

三、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一)尝试计算

1.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师:算算这道题等于几?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计算器没有显示出完整的结果

3.师:结果是多少?(1.***e+16,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出的会不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屏幕显示不下了)

4.师:计算器帮我了我们了,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怎么办?

(二)化繁为简,探寻规律 1.化繁为简

xiaoxue.xuekeedu.com

(1)师:这道题中,两个因数位数太多了,数太大,怎么办?(把数变小)(2)师:真好,我们可以把数变小,算一算,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可以从几开始? 2.探寻规律(1)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师:可以从1×1开始,自己算一算

(2)订正答案。1×1用计算器吗?(课件出示答案)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3)师:回头看一看,发现什么规律?(从1开始,因数有几位就写到几,再倒过来写到1)

(4)师:这道题等于几?(***21)3.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计算器算不出结果,为什么?(数太大了,位数太多)我们怎么解决的?(把数变小了,找规律)

师:数太大,我们先把它变小,变容易了,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难题。4.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9999×1=9999 9999×2= 9999×5= 9999×3= 9999×7= 9999×4= 9999×9=

xiaoxue.xuekeedu.com

【设计意图:当计算的数目很大时,计算器也显示不出结果,此时,可以把大数转化成较小的数,找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并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巩固练习1.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28页第3题 3.做一做第2题 4.教材第28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五篇: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认识角》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71页的“认识角”。可能一个未上小学的孩子也能告诉你生活中哪儿有角,还会去指给你看。这充分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对角的认识,然而他们的认识是直观的,也是模糊的,他们用手指角时指的仅仅是角的顶点。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角。认识并抽象角的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角。

一、教材体系分析:

这节课是在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的避开角的感念,又要揭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他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分两段安排,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我将第一段“初步认识角”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过程与方法:

1、在操作中感知角有大小。

2、会探索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平等和谐、阶级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难点。

为此,需作这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中有角的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剪刀等);钉子板、橡皮筋;小棒;边长不同的活动角;手工纸。

二、教法、学法选择

为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法时,我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学生操作,变静态的课本教材为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角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一)结合生活情境,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让学生先直观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回到生活找角,切实地把认识角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二)结合操作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再创造。我想,教学中,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亲历性”。关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认识角时,让学生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围一围、转一转、比一比,这不是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吗?

xiaoxue.xuekeedu.com

(三)结合合作交流,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做角时怎样用各种方法做出各种各样的角?比较各个角的大小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的创造性,让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三、教学程序设计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机器人图(机器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许多图形组成,鼻子“∠”)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指出这个机器人的鼻子在哪儿吗?

学生指,多媒体闪烁。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它叫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直奔主题,板书课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操作探究,感悟知识 1.认识角。(1)找角

师: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体上有角吗?找找看!学生自己找。

师:谁来说说,指给大家看一看。再指学生说说。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到生活中找找角。这还不好办?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估计他们找的角仅仅是生活中的角,他们会指着角的顶点告诉大家——这是角。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发现时应该反复暗示规范的指角的方法,孕伏“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一几何概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将会纠正只指角的顶点的错误做法。)

(2)抽象角

师:在我们每天使用的学具里也有许多角。(师演示剪刀)

师:张开的剪刀上有角,在哪儿?谁来指指?(出示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也有角,谁来指出角?

(多媒体演示:从剪刀、三角板、钟面上抽象出角)师指:上面的图形都是角。

(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角,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利用多媒体的演示,从生活物体上去掉非本质的东西,抓住角的本质,抽象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这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出角后再回到生活中找角,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角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三角尺,用尖轻轻地碰一碰手掌心,感觉一下角是怎样的?

xiaoxue.xuekeedu.com

(这里教师要示范戳一戳三角板)

指名学生回答:尖尖的。

师:很好,我们摸角的这个部位时,感觉到这里有一个尖尖的顶部,你们想知道它的名称吗?

讲:这叫做角的顶点。

(师板书顶点:.,领学生说“顶点”)师:再摸这里(边),有什么感觉?学生:平平的、直直的。问:这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边”。(师板书,领说)

竖起指头跟老师一起比画:从顶点出发开始指,强化指角的方法。师指课件上顶点,问:这是角的(顶点)? 指边问:这是角的(边)?这也是角的(边)? 指第二个角问:谁能找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指:这是顶点,这是边,这也是边。再指第三个角。

问:看三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师: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多媒体齐闪烁三个角的顶点,再齐闪烁三个角的边)(在这个环节时,我觉得“顶点”、“边”的概念绝不能由老师简单灌输。让学生摸一摸,感觉感觉。顶点处尖尖的,边要平平的、直直的,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感知、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每个角都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知识的探索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充满魅力的过程。)

(4)判断

①(多媒体出示第1题)

小兔乐乐画了好多的图形,要请小朋友看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看1号图形,问:它是角吗?

师: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学生答,媒体显示。看2号图形,它是角吗?你为什么说它不是角? „„

师:对了,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这两条边一定要是直直的。②师: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出示第2题:乐乐很想知道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谁来告诉它?打开1号信封,拿出作业纸做一做,做完后指给同组的小朋友看一看。

交流:这个图形有几个角?上来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和边。(在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请小朋友在小组中指给其他的小朋友看看,说给他们听听。这里,我的目的是营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既巩固对角的图形的认识,又培养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学习品质。)

2、做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做角?

每人从盒子里选一些材料,小组合作做角,看哪一组方法多,速度快。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谁愿意把你做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xiaoxue.xuekeedu.com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向大家介绍介绍是怎么做的?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你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办法做出了许多的角。(拿出一个学生做的活动角)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做的角,挺有意思的,这个角还能活动吗?

学生玩玩:想让这个角大些,怎么办?再大些呢?想使它小些,再小些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扇子也是这样的。慢慢地拉开纸扇,(师演示)这个角就?合拢剪刀(师演示),角就?(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做角的目的一是巩固对角的认识(两条边、一个顶点);二是引导学生在做角的同时形成对角的大小的思考。这样,在小组活动中,个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找出有规律的现象。让学生在玩玩的过程中,感知角有大有小,它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剪刀慢慢合拢,扇子缓缓拉开,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请同学们也用你的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来汇报?(先选一组差异大的)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再选一组差异小的)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老师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 生:把它们合在一起。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看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2)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中时针和分针争论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们觉得呢?

指名学生口答。(媒体放大显示)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你想怎样比较?动动脑筋,打开2号信封里的钟面作业纸,在小组里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研究的结果?跟大家说说你们这组是怎样比较的。学生演示,教师用媒体演示。

问: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 再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比较方法? „„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啊!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下课后再和老师交流,好吗?(媒体出示第5题)

下面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

xiaoxue.xuekeedu.com

打开3号信封,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为学生准备活动角,转出自己喜欢的角。这样,他们转出的角有大有小,“和小组中小朋友比比,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比的?”这样的提问设计不但引导学生思维方向,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四个钟面上两针形成的角时,估计学生能有下面的回答:大小差异明显的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出大小;差异不明显的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甚至会有学生想到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那就太精彩了。在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思维扩散,延伸课堂

课后我将请小朋友们送我些有角的折纸作品,我会真诚的感谢他们的“礼物”。将角的初步认识向课外延伸„„

下载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比-苏教版【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比-苏教版【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