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设计关注的几个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关注的几个问题
——磨课反思之二
仔细学习完前几个专题,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特别是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等。基于这些认识,我们研修组把本次研修问题定为:抓住重点字、词、句,揣摩体会,加强语言训练,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下面结合磨课课例《爬山虎的脚》谈一谈感受。
一、突出重点,删除枝蔓
以往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大都把课文从头到尾通读学完,牵扯内容较多,很多环节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学生浅尝辄止,学得不扎实。本次研修中,我们看到,第一课时完全可以学一学几个重点语段,其他段落可以放在第二课时学习,甚至有些段落教学中不需要涉及。也就是说要突出重点,删除枝蔓,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句、段,引导学生学深学透。
《爬山虎的脚》一课,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第二自然段)和脚(三、四、五自然段),我们设计教学时,第一课时只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并且重点选择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和“触、变、巴、拉、贴”四个动词研读。牵扯内容不多,学生学得深入扎实。
二、加强字词教学,夯实双基
遣词造句、书写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但是我乡的学生现状是词语积累依然较少,写字能力显著下滑(由于没对其他乡镇学生做过调查,只能以我乡学生为例来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学生如果基础不扎实,就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
在本次磨课中,我们研修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重视了识字、写字、抓重点词句教学。教师板书课题时,学生在空中书写,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强调每个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还和学生一起说出生字“虎”的笔顺,并且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了“虎”“茎”“逐”三个生字。出示:
1、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强调“重”“空”字两个读音,分别口头组词。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学生在具体的句子中识记生词,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抓住“反面、枝状、六七根、蜗牛的触角” “触、变、巴、拉、贴”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指导学生理解“痕迹、逐渐”,并用“逐渐”说一句话,重视了词语的运用。这些都是加强了字词教学。
三、重视实践,促进内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吴忠豪教授在本次研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应该看学生参与了哪些语文活动,参与的面如何,有效性如何。”
可见,语文实践有多么重要。语文实践具体指什么呢?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无非就是听、说、读、写、书(书写汉字)的训练。《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围绕语文实践而展开的,比如,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以爬山虎的脚的身份自述等都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了实践机会,把语文知识内化成语文能力。
四、突出工具性,合理把握人文性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似乎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之间忽左忽右的摇摆,大约2002年新课改之前,语文教学过多的技术化分析,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成索然无味的知识大餐;新课改实施后,重视人文教育,却又忽视了语言训练,导致学生语文能力被架空。
这一次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引以为戒,既要落实好“语言训练”这一中心,又要合理把握人文内涵,把人文教育蕴含在语言训练之中,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人文性不宜刻意拔高,比如《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学生了解到叶圣陶先生认真观察、连续观察的好习惯,受到感染就可以了。所以在本课教学,在学生抓重点字词体会到用词准确性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具体?人文落实方面没有再花费更多时间。
五、重视读书,守住底线
我们认为评价一节语文课上得好不好,最基本要看学生是否把书读好,把字写好。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生字词认读不熟练,不理解字词意思,可以说,这节语文课就不成功。让学生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底线。
反思本次《爬山虎的脚》教学,由于过于关注学法、写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读书方面用的时间少,没有用好评读、赛读、美读等方式,对这个问题,我上完课后,感到遗憾,在第三次备课时,为了弥补这点不足,增添了“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想象到了。指名读(评读、指导读)”等要求,加强了读书指导。
本次磨课,我们组全体成员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不仅仅学习实践了磨课这种研修模式,知道了磨课关注点在哪里,而且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方向,将更加重视语言教学和读法、写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能力,磨课取得了预期效果。
第二篇:关注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活动教学建议
第一框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第一框 共设计七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杨妈妈和她的女儿所记的账本,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从杨妈妈的账本上可以看出,1980年以前所记的都是柴米油盐,所花的钱有几分的,l元l角的,2元5角算是大额支出了。到1980年,账本上出现了一笔天文数字:电视机456元2角。
杨妈妈的女儿所记的不是柴米油盐的流水账,而只记家里添置大件、儿子结婚的费用等。在女儿的账本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年初二晚上全家人花1200元吃饭的记录、用2000元请律师的费用等。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杨妈妈所以把柴米油盐都记上,是因为当时这就是家里的大事情,花一分一角一元,都是不小的开支。一家人要吃要喝,没有米,就不能开锅,没有油,就不能炒菜,今天多花一分,明天就差一分。所以,杨妈妈只好精打细算,一笔一笔地把所有的开销都记下来。这说明当时家里收入不多,开销的重点是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看不出其他方面的开销,如旅游等。改革开放不久,买了电视,这是一笔大开支,算得上是天文数字。在当时,这可是件大事,左邻右坊都羡慕得很的。这是一个大的变化。从杨妈妈的女儿的账本上,我们看不到柴米油盐的痕迹了,这反映出以前杨妈妈最关心的吃饭问题已经不在话下了。杨妈妈女儿家里购买大件,春节期间全家人花上千把块钱在外面餐馆用餐的记录,说明生活越来越好,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通过比较,学生就能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好,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
从账本记载的内容和方式来看,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家庭消费支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二是支出的数额大小明显发生了变化。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主要是想通过杨家账本所记内容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从中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里在改革开放前后所发生的变化,以加深体会。在探究过程中,请注意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根据要求查找资料,绘制图表,培养学生以图说文、图文结合的能力。请教师引导学生精心收集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数据,并用比较好的方式绘制成图表,相互交流,把活动做实。这种活动看起来只有一句话,但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虽然做起来可能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对于提高学生自己围绕一个主题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成图表和解读图表的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请教师通过评比等方式激励学生动手,把探究活动做好。第三个活动,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感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性,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请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解读好这一背景材料:一是国家投资300亿元:二是在当时我国急需钢材的情况下,“全套引进”高水平的生产线,三是实践充分证明宝钢在钢铁行业领域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从而让学生理解,作为国有经济,宝钢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我国钢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很显然,如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都有自己的“宝钢”,抓好这些“关键少数”,将更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探究过程中,请多多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第四个活动,意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集体经济的作用。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三分之一,占公有制经济的二分之一。集体经济面宽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是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极富活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集体经济有利于吸收社会分散资金、扩大就业、增加公共财富。在探究集体经济的作用时,最好能结合当地比较典型的企业进行分析,而不必拘泥于教材中所提供的“韩村河”这个案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收集第一手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探究。
第五个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了解个体、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很方便地在街上买回水果、蔬菜等商品时,我们能够感觉到个体商贩有利于方便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人们乐于从事这些服务,是因为既能满足他人的需要,又能获得一定的收益;我们看到,在私营企业就业的人越来越多„„从这些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就能对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正确认识个体、私营经济作用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其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结合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私营经济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六个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了解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状况,为学习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铺垫。单位
所属经济成份
一位外商投资的皮鞋厂
私营经济
陈雨自己开的杂货铺
个体经济
李娅就职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国有经济
孙跃就职的镇办饲料加工厂
集体经济
小王自己投资创办的服装厂
私营经济
在探究过程中,请引导学生认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不同作用及其存在的根据,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七个活动,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活动设计一名记者到一个富裕村探访致富原因时,不同的人作了不同的回答这一情景。从这些不同的回答中可以析出,国家的好政策、村民的致富意识和开拓精神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成就了这个富裕村。进行这一探究活动,可以一边让学生自愿进行现场模拟,一边启发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该村致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作出总结。请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一框 共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庭多样化的合法收入,了解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以利于学生学习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等内容。
学生家里的情况各不相同,合法收入的来源多种多样,如工资收入、奖金,做生意赚的钱,投资分红,银行利息等。请在尊重学生家庭隐私的前提下,多多收集材料,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多样化的分配方式与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这类探究活动贵在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在体验过程中提高能力。第二个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分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讲按劳分配,也要讲无私奉献。
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班上几个富翁对财富的不同处理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一位富翁,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财富。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和社会上其他捐献的事例,加深学生的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
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激励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第三个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党和政府对知识、科技特别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尊重,感受科技的力最,分享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荣耀,培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树立“四个尊重”的思想意识。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材料,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可以采取现场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并进行交流。
第四个活动,意在通过小严创业这一事例的探究,引导学生感悟这样一些道理:我们生活的社会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积极创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小严凭借的有利社会条件有: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性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款。小严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是: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善于利用有利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请结合这一探究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三框 学会合理消费
第三框 共设计六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商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的现状,感受我国经济社会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电视机的品牌相当单一,彩色电视机还很少,以黑白电视机为主,顾客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机的品牌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黑白电视己经很少了,顾客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这种变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引导学生真实地感受这种变化,教材设了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这两个问题并不太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加深感受和体验,得出自己的答案。
可以采取分组调查的方式调查家电产品、学生文具、家具等的式样、价格、销售情况等,然后进行交流,共同感受我国经济的繁荣景象。第二个活动,在于引导学生感受近年来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感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所追求的是温饱型的消费。不愁吃,不愁穿,就相当不错了,很少有人追求享受与发展型的消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追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助旅游、考驾照、健身、自费到国外留学等消费蓬勃发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有利于人们的全面发展。如自助旅游,有利于人们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等。
体现人们享受和发展型消费的热点还有许多,如美容美发、餐饮业、服装业、家居装饰业的不断发展,自费观看大型音乐会和体育比赛等。在探究的过程中,请多多引导学生从这种现象中归纳出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教材中要讲的内容结合起来。
第三个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对零花钱的处理方式,增强其学会理财的意识,提高消费水平。
中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零花钱,也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有的学生可能主要用于吃零食、买衣服等;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听音乐会、买书、旅游等;有的学生可能比较盲目,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引导学生总结一下自己是如何处理零花钱的,看看还有哪些做得不是太合适的地方,还有哪些值得改进之处,如何借鉴其他同学处理零花钱的方式、方法,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提高理财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请既要紧紧结合教材的内容,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处理零花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第四个活动,通过探究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所面临的多方面的选择,提高其理性消费的能力。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时候,诱人的广告、同学的推荐、推销人员使用各种各样的推销手段、跟风等都对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以致在相当多的情形下,一些中学生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不是根据自己是否需要、不问商品的质饿价格,就稀里糊涂地购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告、同学的怂恿等因素所具有的强大的影响力。那么,在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呢?教材通过列举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说出来,然后看看哪一方面的因素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大,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进行理性的反思,减少盲目性,增强理性消费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受广告的影响相当大,有的学生受同学的影响非常深,这些情况都有一定的原因,最好不要作出好与不好的定性判断,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利弊得失,让他们自己感悟、体会,实现自我提高。
第五个活动,意在通过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消费方面尤其需要引导。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经常遇到的情景,结合情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可以把学生经常遇到的情况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把活动做实。有些情境可能比较复杂,可以让学生请教父母、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究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辨别、自我判断、理性消费的能力。
第六个活动,与学生的日常消费关系相当密切。在商场购物的时候,随手买几个塑料袋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但林眉有不同的看法。林眉与郑蕊的这一番对话体现出两人消费观念方面的区别,如果你是郑蕊,会怎样想?会如何看待林眉的话?如果自己是林眉,而对郑蕊的行为,会说些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探讨,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与同学攀比,要求父母购买各种名牌衣服、体育用品、文具;在学校用餐的时候,把剩余的饭菜随手倒掉;在生日或节假日,在饭店摆酒吃喝;等等。为什么中学生会这样做?这样做有何不良影响?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正确对待这些事情? 请结合林眉与郑蕊的对话加以发散,多多引导。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表现形式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依据;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符合实际。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人民群众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步走”发展战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含义、表现形式及作用; 难点:辨别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幕已经拉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2010年全国总共有630万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为引进更多人才来无锡就业,为无锡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组织企事业用人单位组团赴全国各地招聘人才。
思考问题:无锡市组团赴全国各地招聘人才,说明了什么?(无锡市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某名牌大学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李某对以下几家无锡公司比较心仪:
江苏华西集团公司
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兴记有限公司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
思考问题:李某想进外资企业,他可以向哪些企业投递求职简历呢?私营企业呢?
过度:在我国的经济大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那么,以上这些企业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精讲拓展:学习新课】 活动一:自报家门
在我国的经济大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六兄弟,请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
老大:我代表着这个家最先进的生产力,对这个家的发展、安全、团结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有经济)
老二:我与老大是亲兄弟,但我的生产资料只归一部分人所有。(集体经济)老三:我的成分比较复杂,既有国有、集体成分,也有私人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老四:我与老五最亲,也最相像,因为我们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但我的规模较大,最少也得雇佣8-10人,近几年发展较快。(私营经济)
老五:我规模最小,自己做老板自己打工,与老六是亲兄弟。(个体经济)
老六:呜呜„„书上没提到我!我是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形式 创办的企业。(外资经济)
思考问题:你能猜出这六兄弟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活动二:马甲变变变
刚才大家正确地叫出了六兄弟的名字,这六兄弟有点不服气,说:“看我换上马甲,你还认得出我吗?”大家说能认得出来吗?
生:小样,别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一)马甲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于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思考问题:
①猜猜我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国有经济的含义)②你知道我穿的马甲是什么牌子的吗?(“国有”牌)你知道这个牌子的马甲还有多少种款式吗?
(二)马甲二:江苏华西集团公司
江阴华西村人创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壮大,于1994年组建了江苏华西集团公司,现有职工2.5万人,所生产的扁钢、线材、西服、化纤整等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
今天的华西村,创造了“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美丽,“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幸福,“五业”(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兴旺的发展奇迹。
自2001年6月开始,华西还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并入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组建了一个面积超35平方公里,人口超3.5万人的大华西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壮大,今天的华西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思考问题:
①猜猜我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集体经济的含义)②你知道我穿的马甲是什么牌子的吗?(“集体”牌或“乡镇”牌)③我在这个家庭中的作用怎样?(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三)马甲三: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无锡市内燃机厂,1995年与德国BOSCH公司,日本ZEXEL公司合资成立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更名为“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考问题:
①猜猜我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混合所有制经济)②你知道我穿的马甲是什么牌子的吗?(“混合”牌)
(四)马甲四:王兴记有限公司
1913年由无锡县人王庭安先生创建,妻子周氏和徒弟朱菊宝协助共同料理店务。1948年王庭安先生年事已高,王兴记由王庭安的二儿子王祖华、二儿媳丁淑华承继。1997年在“王兴记总店”基础上成立了“王兴记有限公司”,拥有职工数百人。“王兴记”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华老字号”,“蟹粉小笼”等小吃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思考问题:
①猜猜我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先个体经济后私营经济)②你知道我穿的“马甲”是什么牌子的吗?(“私有”牌)
③我在这个家庭中的作用怎样?(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五)马甲五: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由澳大利亚籍留学归国人员施正荣博士于2001年投资创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是全球四大太阳电池生产基地之一。思考问题:
①猜猜我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形式创办的企业。)
②你知道我穿的马甲是什么牌子的吗?(“进口”牌或“外资”牌)活动三:寻亲
在我国的经济大舞台上,有同父异母的六兄弟,他们的父亲是谁,母亲又分别是谁呢?(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父
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母
亲: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六兄弟: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活动四:家有烦恼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一)烦恼一:老大的心事
作为老大的国有经济近来有点闷闷不乐,它怎么了呢?请看: 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比重变化情况如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年
78% 21.8% 0.2% 1996年
28.8% 40.4% 30.8% 1999年
26% 36% 38% 思考问题:
(1)你知道我闷闷不乐的原因吗?
(2)我对家庭所作的贡献有所下降,这会不会影响到我在家庭中的地位呢?(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二)烦恼二:老
四、老
五、老六的忧虑 咱哥三对家庭的贡献渐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这会不会引起三位哥哥的嫉恨呢?(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三)烦恼三:老妈间的较量(公有制经济VS非公有制经济)
咱兄弟间的问题解决了,可咱老妈为了谁 “大”谁 “小”的问题又争起来了。你说谁“大”谁“小”?请大家说说看。
观点: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
家庭公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或如何理解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状况?)【反馈达成:学以致用】
除夕夜,老李一家五口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聊着开心事。
李大爷说:我们发电厂近几年效益非常好,是咱们市的国有龙头单位,今年公司的产值突破了30亿元大关,年终每人都发了一个大红包,我今天高兴,来咱们喝一杯。
李大妈说:不光你高兴,这两年我们单位的儿童服装加工由于厂领导重视开发新产品,新样式,销路好得不得了,虽然遭遇了来势汹猛的金融危机,但我们这个大集体企业的出口订单一点都没减少。明年我们厂的品牌将在中央台的少儿频道播出广告了。
儿子李庆:妈、爸,你们两个都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等明年退休 后出去旅游吧,费用我出。你们可千万不要考虑钱的问题,你们知道今年我的饭店赚了多少钱吗?40多万。今年我的饭店扩大经营规模,有员工30人。现在,连过年生意都好得不得了,明年我打算过年也照常营业,到时候就不能和您们一起吃团圆饭了。
儿媳妇王芳笑着说:我的“时尚小屋”也不错。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来弄头发的年轻人可真不少。最近我们店里又学了几种新发型,加上年前高峰,都没事时照顾孩子了,多亏了您二老帮忙照顾李智,来我们一家三口敬您们一杯。
孙子李智站起来拍着手说:哈哈,你们今年的收益都这么好,我的年终奖金(压岁钱)是不是也少不了啊。我早就和妈妈商量过,想用压岁钱买一个英语学习机,看来这个愿望可以实现了。思考问题:老李一家人所从事的职业分别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这体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 本节课到此结束!
第三篇:关注词语教学设计
《读词想象表达法》案例
一、理论阐释:
读词想象表达法就是——用心读一个个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头脑中要展现出相关的意境:可以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可以是你喜欢的,敬爱的,佩服的一个人的形象;也可以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件可笑的,有趣的,难忘的也或者伤心的事件……然后用上这个词或几个词写几句、一段或者一篇文字来表达你的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词想象表达法既能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深化学生对词语运用的敏感程度,又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为高质量,高要求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学习已经成为衡量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语言的学习关键在于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是很方便,也没有特定的学习环境。所以想象就给语言学习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如果能始终如一引导学生读了一个词,就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情景说明:
(一)教学内容。
该案例主要由学生所学的几个词语,以已成功的句例为指导,引领学生再读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展开想象和联想,先创设情境,然后据境表达,说几句、一段话来表现这一情境,并用上这个词或这几个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能理解词语所表现的意思。
2、读着词语,头脑中能展现与之相知的意境,培养想象、联想能力。
3、根据所想象或联想的意境,用上词语写几句、一段或一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增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用上词语写一段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的文字。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了解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送给大家一份珍贵的礼物。听到“礼物”这个词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呢?
生:我想到了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一只小猪储蓄罐。生:我想到了在我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的一台游戏机。生:我想到了元旦,我收到了同学送给我的元旦贺卡和祝福短信。„„ „„
师:是呀,当“礼物”这个词语从我们嘴里吐出,大家肯定会想到很多我们得到的或想得到的礼物。那今天我要送给大家的礼物是——一种学习方法——板书生齐读。
师:同学们,当一个个优美生动的词语从你嘴里跳出,你是否感觉到它们如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给你带来多少快乐和惊喜。读着一个个词语,你的眼前是否出现过一处美丽的风景;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个你喜欢的、敬爱的、佩服的人的形象;是否想起了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件可笑的、有趣的、难忘的、也或者伤心的事件„„
那什么是读词想象表达法呢?——出示学习方法(课件展示)生读
(二)根据句例,实践学习方法。
师:确实,一个词语的情感含量是多么浓厚。读着一个个的词语,他会引起你多少的情感渲泄:有喜,有悲,有苦,有乐。只要我们用心来感受这些小精灵,它就会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请大家看这些词语。(1)出示词语:德高望重
年过花甲
津津乐道(生读后)师:这些词语是形容什么的? 生:这些词语是形容人物的。师:各是形容人物的什么? 生:德高望重形容人物的品德。生:年过花甲形容人物的年龄大。生:津津乐道形容人们的语言。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师:什么样的老人? 生: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2)欣赏例文:
师:是啊,读了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位德高望重、年过花甲的老人。那他在干什么呢?下面先请同学们欣赏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读了这些词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他们又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出示课件,生自由读后指一生读:(在我们村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们大家都管他叫徐爷爷。他是一位退休工人,已年过花甲。可能是闲来无事,也可能想锻炼锻炼身体吧,每天清晨,他都手拿大扫帚清扫村里的大街。由此,他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而正因此,他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变得高大挺拔了。)
师:读了这些文字,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用词恰当,联想丰富。
生:我想说,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过花甲的爷爷在打扫卫生的情景,很感人。生:我想说,这段话语言生动,用词恰当,我也要向他们学习。(3)学习运用:
师:是啊,做个有心人,在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后,就要想想:我想到了什么?怎样用上这个词把想到的说出来?
下面请大家也用上这几个词说一段话吧。——生自练后交流
生:我的爷爷年过花甲,他当年当过兵,每次和我谈论起他当兵的事,都是津津乐道。他因为当过兵,身子骨很硬朗,没事的时候,就帮着左邻右舍干这干那,因此很受村里人的爱戴。他在我们村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生:在我们村里,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她很热心。哪家有困难她都第一个伸手帮助。有一次,我摔伤了胳膊,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没人照顾我。这位老奶奶就主动承担起照顾我的重任。所以,每次有人到我家串门,妈妈都津津乐道,说起老奶奶的好,说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4)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马上就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请看这些词语——出示课件,生读:风和日丽、清波漾漾、风平浪静、鲜花盛开
师:这些词语是形容什么的? 生:形容环境。
师:对,这是形容景象的、景物的。快用心读读这些词语,看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用上这些词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情吧。——生自练后交流
生: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妈妈领我到公园玩。来到公园,只见公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阴,人来人往,一派优美热闹的景象。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映入眼帘,河面上风平浪静,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面闪烁光芒的明镜。风儿吹来,清波漾漾,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好不快活。
生:一天,风和日丽,我独自来到小河边。河边鲜花盛开,绿树成阴,几个人正在悠闲地垂钓。我望向河面,风平浪静,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了我的影子。这时候,一阵风吹来,河面上清波漾漾,使我想起来学过的一幅对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 „„
(三)总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词语的精妙说不完,道不尽,赶快打开你心田的大门,用心容纳一个个词语,它们会带给你很多精彩,会创造多少优美的文字。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那你的学习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四、教学反思:
本学习方法,在不同的年级我讲授了四次,感觉最理想的还是在自己的班级上的。因为学生以前已受过本学习方法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规范传授这一方法时,学生的思维敏捷,用词恰当,说出了一段段语言流畅,内容较为充实生动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强。上述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训练的年(班)级,即使年段再高,学生的表达水平也不高。用词牵强附会,表达杂乱,语言不够条理,形象。我觉得,这一方法的掌握,一定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用一个词说话,然后再尽量用上几个词或多个词。只要持之以恒,始终坚持此方法的运用,学生的积累和表达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十多年来,每教一个班级,我就传授这一方法,让学生练习。开始学生只是用一个词说一句话,渐渐地,就能用两个词、三个词、多个词写一段话或一篇文字,写作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五、相关资料: 听课教师评价意见:
听了明乃严老师的这节学习方法指导课,收获较大。
第四篇:关注你我他教学设计
第二课 关注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三、教学难点 :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四、教具准备 :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学具准备 : 绘画工具等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
第一课时 课 题:关注你、我、他 课 型: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1.说说“他”的特征
2.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4.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 出示艺术作品
*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丽萨》
*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 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
* 出示艺术作品
*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探索
*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 学生讨论、猜想。
*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1.脸型
*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2.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A、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六、引导评价
*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第二课时 课题:关注你我他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
1、看“图”写“话”
*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 Q像》。
*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 各小组任选其一,写 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 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
2、看“话”画“图”
*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3分钟左右)
肖像描写: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
3、表现方法
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
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出示漫画作品。
*学生自己体验、讨论。
*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
5、特征的把握 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
*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
* 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 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
五、引导评价
*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 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 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第五篇:关注真实的教学问题
关注真实的教学问题,追求朴实灵动的本色课堂
临浦镇一小 陈百峰
作为教导主任,我们经常把自己的视角锁定在课堂,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必然。不知道是谁说过这样的话:“有本事的教导主任抓课堂,没有本事的教导主任抓名堂。”我觉得这句话讲得挺有水平。因为教导主任只有关注教学中真实的问题,和广大教师一道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才真正有可能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教育影响的最大化。
今天我想借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这一教研实例简单阐述我们“关注真实的教学问题,追求朴实灵动的本色课堂”这一教研思想,希望得到各位专家与同仁的批评与指正。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同感:目前多数教师在理论上能够理解新课程,也初步建构了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逐渐也在转换。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注重通过大量精美的课件呈现,滴水不漏的教学设计把课堂组织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但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透过表面不难发现,一些课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教师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舍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担心“放开就会收不拢”。
那是在一次教研共同体课堂展示活动中,我校一位青年教师选择教《垂直与平行》一课。《垂直与平行》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数学主题,我发现许多教师挺喜欢上这个内容,因为这一学习内容能比较直 观地从现实中抽象出垂直和平行这两个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相对容易组织。但在该教师的教材分析中我发现了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关注直观的呈现和概念字面解读,而忽视了学生知识形成的体验过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毕竟儿童的空间观念还是很不完善,他们只能从二维空间认识图形,觉得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就是平行线。
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课标将原来的“几何”这一模块拓宽为“空间与图形”,这不仅是字面上的改变,更深刻的变化在于——新课标中,已将传统的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为主旋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拓展,课标把“空间观念”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探究,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活创新思维,实现轻松学习?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决定以此为研究主题,组织中段数学教研组老师集体备课,分析教材。通过研讨,我们发现“垂直与平行”这一学习主题具有直观、易记但难懂的特点,而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在我们广大农村小学却是个陌生事物。这无疑给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设下了障碍。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我 们形成了一个教学设想——“折纸”。通过借“折纸”这一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在折纸画线、观察比较、分类阐述三个层面的梯度性学习中,自主发现垂直与平行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经历“感知——比较——理解——发现”这一认知过程。
经过讨论完善,我们形成了“折三张白纸”化解平行与垂直概念建构中“同一平面”与“永不相交”这两项难点的教学思路:
第一次折纸,研究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拿出第一张白纸,让同学们将白纸任意折出两条折痕,并用尺将它画下来,接着展示各种情况,最后,通过观察分类,将它们分为两类:相交的和不相交的。
第二次折纸,探究平行线的特性:让学生拿出第二张白纸,要求折出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通过讨论,在明确了同一平面内这一认识基础上,揭示了互相平行的概念。
第三次折纸,探究垂线的特征:让同学们拿出第三张白纸,要求在这张白纸上折出两条相交成直角的直线。通过交流,形成了垂直的概念。
„„
本堂课的教学在结对学校的共同体活动中获得了好评。我们整理出来的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还发表于浙江《教学月刊》。
在课后反思中,我们总结出《平行与垂直》一课的亮点有二: 其一、三次的“折纸”活动,不仅凝练了教学环节,更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第一次“折纸”活动,教师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动手操作,把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最大可能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之后,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和谐融合,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主动的探求。
其二、本课的教学设计也实现了让数学用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了学生这一目的。《平行与垂直》是一堂牵涉较多数学概念和术语的新授课,本课的教学并没有动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整个知识探究过程就围绕着三张白纸展开。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的探究活动反倒洋溢着一种活力盎然的课堂气息!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有的教师习惯于运用大量的感知材料,力图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型。但在组织教学时,很多活动仅停留在直观操作上。教师在揭示了一些几何概念的基本特征后便直接进行大量的辨析练习,缺乏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这对学生建立几何概念是不够的。
我们认为课改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教导主任,作为学校教学业务主管,我们应当引导教师尽量规避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只重视表面而忽视效益的 “豪华版”公开课,努力寻求朴实有效的本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