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

时间:2019-05-15 02: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

第一篇: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

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

热点一:文化语文与语文教育回归

语文课程的取向和性质问题由来已久,从文道之争、思想性与工具性之争,到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至今难以形成共识——它似乎成了一个辩而无解的问题。王世堪在《人文性、工具性及其他》(《课程·教材·教法》,6)一文中,试图以丰富“人文性”内涵的方式来消解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紧张的对立关系,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人文性”的题中应有之义。王尚文、王诗客再次强调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质的规定性,指出语文课就是“以语文为内容、以语文为旨归的实践活动课”。(《语文课是语文实践活动课》,《课程·教材·教法》,4)高林生也认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说什么”,进而理解“怎样说”的过程。(《“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学》,3)祝禧在《“文化语文”与教育回归》(《光明日报》,《文化:一条语文“回家”的路》(《语文教学通讯》,2C)和《文化语文:捕捉神话的哲学气质》(《江苏教育》,5)等文中较为系统的阐述和介绍了“文化语文”的课程取向,她认为,我们要把语文教学当做“文化”的载体来实践:强调大主题阅读和微型主题文化课程;强调以文化为中心,并尝试语言与文学分家实验;强调通过文化阅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坛、文化欣赏等活动来培养文化语文教师。对于“文化语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陈国安在《母乳“文化”:文化语文课堂的民族性追求》(《江苏教育》,5)和《文学审美:文化语文课堂的艺术性追求》(《语文教学通讯》,2C)等文中做出反应并给予高度评价。吴永军在《再论基于文化层面的语文教学》中也表现了一种文化语文的课程取向。他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语文与文化的同源性,把语文教学作为让学生体认民族文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精神的洗礼。语文课堂既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升华人格的空间。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不是孤立的语音、符号系统,而是在其中积淀了这个民族的睿智、文化、精神和感情。教母语,同时也就在教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感情,正如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所指出的那样:“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语文中的“文化”又有别于一般的文化。如果我们从教育文化学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尤其是其重要的载体——教材,实质上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具有定向整理功能,即所选择的文化一般都是社会规范的、稳定的、优秀的文化,镌刻着人类的智慧。语文教材,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教材文本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如果看不到它的文化内涵,不能充分挖掘它的文化意蕴,语文教材的功能和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而且,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的过程也是文化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如教材的编写,都经过了教育者的精心加工、组织,其结构、体系更趋合理与完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一般而言,语文中的“文化”是一种规范的、优秀的文化。(《语文教学通讯》,10C)

近几年我们小语专家班在吴永军教授的指导下,围绕马式先校长的省级课题《基于文化层面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对“文化语文”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定位表现为学生语言的形成、思维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塑造。思维的培养是提升文化素养的内在要求,情感的熏陶是升华文化行为的最好途径,而人格的铸就则是形成文化品质的价值追求。寓文化教育于言语实践,让学生多诵读、多感悟、多意会、多鉴赏,“熟读精思”、“吟诵涵咏”。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则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给学生多点拨、多引导、多实践,促进学生对文化的体验,不断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逐步完善其文化品格。其课堂实施策略,一是挖掘文化元素,体会文化意蕴;二是整合文化资源,营造文化氛围;三是丰厚文化积淀,提升文化素养。例如《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基于文化层面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⑴感悟景美。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黄鹤楼”的壮美及“烟花三月”的柔美,然后把它们放回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细细品读,初步体会李白对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向往。⑵感悟情深。抓住关键的词句细细品味,指导学生不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进一步感知李白对离别的伤感对孟浩然的敬仰,以及他的豪爽和他对扬州的向往对未来的渴望。如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可凸显“孤”字,让学生感受“孤”字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李白内心世界及对大诗人孟浩然饱含着的深情。⑶引导想象,升华情感。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可以更好地体会文化意蕴。如:话别时他们还会说些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由于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大,再加上五年级学生对“知己”的内涵不可能真正理解,对盛唐时扬州的情况也不了解,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对扬州产生向往之情呢?备课时我紧扣“黄鹤楼”“扬州”“孟夫子”“李白”“送别”等关键词去开发文化资源,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适度地把课外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如李白、孟浩然的阅历、诗作以及诗作的语言风格、诗作蕴含的深邃意蕴,都给学生以文学的濡染和文化的浸润,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理解“誉满天下”一词时,我注意到学生对孟浩然诗的积累,让学生把积累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补充了《赠孟浩然》一诗,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孟浩然的人格的高尚。这样,在课堂上就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丰厚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另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收集送别诗制成书签,互赠友人。以这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积累更多的送别诗,既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又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热点二:语言教学与文体教学

1.语言教学。所谓语文教学,一定意义上就是语言教学。这一点,在已过去的十年课改中得到的教训太多,即抛开语言的学习,一味地进行大而空的人文教育。现在,人们对此终于幡然醒悟。李永通过对语言“习得”和“学得”两个概念的区分,指出当前过于淡化知识教学而一味强调“习得”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习得”对应于语言能力,“学得”对应元语言能力。儿童入学后,更应强化元语言能力的训练,因而“学得”比“习得”更重要。(《元语言理论视野下的汉语语文教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韩雪萍审理我国百余年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状况,指出,目前的语言知识内容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把语言规律当成学习语言的规律,缺乏独具特色的汉语语言学知识,与当代语用学研究成果隔膜。(《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语文建设》2010年第7~8期)陈振峰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化及其言语艺术,语文课就是通过阅读相关语言作品来熟悉语言规则,把握言语规律,感知语言的丰美,感悟人文的精髓,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并获得搜集信息的“读、听”语言处理能力和表达情意的“写、说”言语表现能力。(《语文:言语艺术表现语言文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第10期)于龙主张从“基于语言艺术”和“为了语言艺术”的角度,从语言理解(语言输入,包括视、听、读)和语言表达(语言输出,包括说、写)的角度来考虑语文课程、教学和评估的具体设计,科学严谨、扎扎实实地研究、论证。(《“语言艺术”能否拯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3A)王诗客、王尚文认为,要充分重视“语言体验”,把“体验”提高到与“理解”“运用”同样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与语言体验》,《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0期)

语文一线的老师更为关心如何改进和加强语言训练。聂在富、王妍认为,语言文字训练着眼点主要在语言的积累,在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包含对语言知识的领悟和语言规律的发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抓好三个环节:备课时找准训练点,搞好预设;课堂上不放过训练时机,搞好生成;根据学段目标搞好常规的训练。(《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2010年第4期)韩瑞珍在实践中总结阅读教学中语言拓展训练的五法:学习课文结构——在典型处模仿写;品味语言意蕴——在情景中创意写;领悟故事情境——在简略处扩展写;贴近生活经验——在疑问中另选角度写;扩大学习空间——在故事结尾处续写。(《阅读教学中语言拓展训练五法》,《小学语文》2010年第6期)王元华把语意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强调语意教学要以动态语意为重点,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具体语境中进行语言交际;静态语意学习只能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适时而教,适可而止。(《语意教学的语用原理》,《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年第6期)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要重视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教学。郭根福认为,要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必须正确处理好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辩证关系:教学一篇具体的课文或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即语文所负载语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即语言运用的方法与技巧)。(《试论语言文字训练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小学语文》2010年第4期)郑逸农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语文人”,而培养“语文人”的途径只能通过语言,就是扣住语言尤其是语言形式来展开。“语言既有内容的一面,又有形式的一面,两者相依相存,不可分离。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容,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看看特定的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从教学目标、途径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5期)郭剑卿、杨明认为,语文教学要紧扣言语形式,因为言语内容依存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言语内容的实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语文教学应分这样两步:学习言语形式理解内容,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再回头来学习言语形式。他说:“语文课对言语内容的学习始终不能离开言语形式本身,学习特定的言语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言语内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也是特有的任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9月中旬刊)屠锦红认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路径是实现“语文形式”教学与“语文内容”教学的互转。在她看来,所谓“语文形式”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谓“语文内容”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她说:由言到意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性,而由意到言才是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着力完成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只是“半截子”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在听读教学和说写教学两个维度上的展开,每个维度都蕴涵着“语文形式”(言)教学与“语文内容”(意)教学互转的基本原理,其范式,听读教学是从言到意再回到言,说写教学是从意到言最后回到意。(《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

语文教学由课改之初忽视或淡化言语学习而大搞人文教育,到后来遇挫折而反思后重新重视言语教学,到现在对“言语(语言、语文)内容”和“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区分并强调“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学习,我们以为是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言语教学认识上的一大进步。“言语(语言、语文)形式”不同于“语法规则”:后者是干巴巴的条条框框,前者是语言运用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前者往往从语境中剥离,属陈述性的言语知识,后者总是体现是在具体语境中,属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前者的教学,往往只需要语文教师照本宣科,“言语(语言、语文)形式”的教学则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重在实践和运用。我们这些身处语文一线的老师要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在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中渗透“言语(语言、语文)形式”教学,教给学生语言运用的实用方法与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我曾写过一篇论文《关注言语形式,注重语言训练》,我认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目的之一是学会阅读,即学会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领悟其所表达的方法。对文本内容的感悟,离不开言语形式。文本的言语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概括的表达,也有细节的描写;有情感的直接抒发,也有曲折的表达;有按顺序写来,也有倒叙插叙的峰回路转;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有“人比黄花瘦”的清新婉约„„即使是同一主题,言语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学中,我们应特别关注课文中语言经典处、形式巧妙处、内容精彩处、情感浓厚处、含义深刻处、艺术空白处、反复冗余处 „„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不进行语言教学的语文课,不是真正的语文课;教了语言而不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也不是完整、完美的语文课。”语言训练的主要形式有:

比较。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比较词语和句子的差异,能帮助他们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读一读,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⑴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⑵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通过“拌”与“伴”的比较,能加深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并从中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世界,在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使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置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生动。教学这类词语,我们可引导学生运用置换的方法,意会词义,在换词比较中,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如:教学《荷花 》一文“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师:请大家把刚才换的词带进句子读一读,觉得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模仿。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因为从模仿起步能在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之间架起一条通途。如:《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段话,结构上运用了总分的组句方法,先总后分,层次清晰;在表达方面,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情趣。教学这段话我设计了两道模仿练习:

1、这样的美景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造就的。但大自然这位母亲仅仅创造了大地、森林、太阳和轻风吗?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补写后面的省略号吗?

2、请你仿照这段话写几句话,注意运用总分的组句方法来描写。通过这样有条理的模仿练习,学生从不同程序上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乃至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这正是学习语言,学习语文的魅力所在。转换。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与文本内容、文中人物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差异。课堂上,学生只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旁观者”的角色进行思维,往往产生认识的障碍或是情感的疏远。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角色的转换,移情体验,从而拉近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内涵。如教学《第八次》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动员”一词,精心设计了“小演讲”练习:假如你就是布鲁斯王子,当时你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这样的训练不仅检测了学生读懂课文的情况,而且内化了课文的语言,实现了文本语言向主体语言的转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整合。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凭借,让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陶冶。教学中,我们应将零散的语言训练项目有机整合成综合性的实践板块,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如学习《大江保卫战》一文后,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读了文中这句话,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同时,这句话对仗,非常

整,如

,对

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明朝顾宪成写的一副对联:

,。这种整体训练体现了“三味”:文体之味、文法之味和文化之味。字、词、句综合运用,从课内到课外,既落实了语言训练,又触及诗歌、对对子等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不经意间进行了一次文化之旅。2.文体教学。因为这次培训有这方面的专题培训,这里就不再累赘。热点三:语文训练与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经历了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种种观念冲突、模式创新和不良反应之后,渐渐趋于理性,回归本色,走向实在。至今,仍然不乏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反思,有关“语文训练”和“有效教学”的探讨也还是热点。

费秀芬指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教师激情过度”的现象,我们应强调教学中“理性的激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激情过度》,《当代教育科学》,14)苏明珠认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曲解对话、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泛化体验、淡化整体、误解实践和削弱基础的弊端。(《小学语文教学不当行为之分析》,《中国教师》,4)廖少杏指出了课堂教学中“重体验感悟轻实践运用”“问题设计缺乏整合与深度”的不足。(《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小学教学参考》,9)曾扬明分析了语文公开课上的几种异常心态,作者认为,公开课上,执教者求新、求异、求胜心切,往往容易使其课堂失去宝贵的“原生态”。(《是什么破坏了公开课的“原生态”》,《小学语文教学》,1)

2009年《小学语文教学》(第2期)和《小学语文》(第6期)杂志都组织了有关“语文训练”的专题讨论。前者的议题“语言文字训练‘过时’了吗”,意在为“语文训练”作合理性辩护;后者的议题“语文训练,训练什么?如何有效进行?”则是对“语文训练”的实践思考。吴琳指出,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力求避免内容繁琐、形式僵化、方法单

一、结果唯一的语文训练。(《小学语文教学》,2)田本娜在《再谈语言训练问题》(《小学语文》,6)中认为语言训练的内容应包括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能力、语言品格和语感等方面的训练。吴忠豪在《正确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小学语文》,6)中指出,我们应从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语文技能,而不是仅从内容理解和感情体会等方面加以审视,才能更明确的区分不同学段的训练目标。作为教育教学一贯的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持续不断的关注。于漪指出,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热闹,而是要衡量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等等。于漪强调,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要明确“教什么与怎么教”,要避免“偷工减料与违背规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小学语文》,6)常学勤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须贴近学情,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有效教学的要义:贴近学情 动态生成》,《课程·教材·教法》,5)张化万指出,过多的教学目标,过满的教学内容,过度的人文意义挖掘,几乎成了影响教学过程质量的“毒瘤”。(《语文教学的高质量从何而来》,《人民教育》,12)李英杰在对北京市6123名五年级小学生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积累与阅读能力相对较弱,习作内容比较空泛,教学方法上过多地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等等。这种基于实证调研的质量分析相对于一般的主观判断,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许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北京市2008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报告》,《教育科学研究》,9)此外,还有不少论者就教学目标达成、教师课堂讲述、作业设计、教学评价,以及识字教学、词语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的有效性展开了许多有益的探讨。

郑逸农认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应是:在教学目标上,应围绕培养“语文人”来进行;在教学途径上,应扣住语言尤其是语言形式来展开;在教学策略上,应少教多学,少练多读。(《从教学目标、途径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5期)唐海波认为,从生命视角看,语文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建构起健康人格,净化了心灵情感,提升了生命质量;它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生命视野下语文有效教学过程的维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8期)

王荣生强调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备课的功夫,要花在学生学习起点的辨认上,要花在学生学习重点,也就是一切课最终形成的学生学习经验的确定上,要花在2~3个环节的把握上,要设计2~3个能够使学生充分展开学习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何功兴认为,实施有效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目标难明”的问题,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研究课标,把握语文的性质、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研究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形成涵盖全套教材的教学目标系列;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现有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效语文教学从明确目标开始》,《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尤立增认为,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涉教师自身的人文积淀、教学能力等操作层面的思想束缚,又与教材、学情、预设、达成策略等因素有关。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实质是知能的转化率太低,为此,应注意解决定列问题:教师要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学预设要了解学情,尊重学情,课堂教学要注意策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4A)余映潮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大致可以列出如下五条标准:看是不是在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看是不是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看是不是给学生安排了足够的实践活动的时间;看是不是比较充分地利用了课文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看是不是很重视着眼于全班同学所进行的集体训练。“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我所认为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特级教师余映潮访谈》,《语文建设》2010年第12期)李小玲提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环节:前提、过程和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具体含义是:语文教师在理念上要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从而得到深层次的情感与认知体验,在知识和文化素养上获得发展与进步;最后,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加强所学的内容。(《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诸向阳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两个标志:一是教学目标制定恰当,二是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次序的断想》,《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C)

去年,我县为推进有效教学,提出了三性,即基础性,双主性,实效性,紧扣三性,各校都强行切入有效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学先后推行了“四抓四精”有效教学模式,即:抓课后习题,精心预习;抓关键词句,精巧复习;抓重点段落,精读感悟;抓学习反思,精练拓展。“455”有效教学模式,即:立足“四本”、建构“五模”、达成“五效”的教学模式。立足“四本”: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本;以有效为本。建构“五模”:复习回顾——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要点进行简要复习回顾,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预习反馈——预习要求具体,预习检查反馈时间不少于5分钟。精讲探究——教师讲解、点拨、引领适时、适度、适当,重视核心问题设计,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主过程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探究式学习过程。练习展评——紧贴目标,精选习题,切实落实双基训练,时间不少于10分钟。反思拓展——课终5分钟,学生要有对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自我小结和反思,同时要进行适度拓展。达成“五效”:复习回顾,关注积效;预习反馈,注重成效;精讲探究,力求高效;练习展评,确保实效;反思拓展,放眼长效。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推进,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有效性讨论已进行多年,至今仍为大家津津乐道。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的低效性或者无效性现象长期存在,不能解决。今年暑假,有幸参加扬州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聆听了扬州市师资处处长、省特级教师、原梅岭中学校长王力耕关于有效教学的报告,他提出了三个“三结合”: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以听为主、以练为主、师生互动三者结合。他强调了课堂三个“5分钟”:上课开始5分钟内要讲解重要内容;重要内容讲解的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下课前5分钟内对课堂进行小结。他说,教师“示弱”是一种教育智慧,讲得多≠听得懂,听得懂≠自己会,会模仿≠能力强。人们曾寄希望新世纪语文课改,结果发现问题更严重而难以收拾。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体现在教学环节,而且关涉课程与教材层面,甚至与教育体制有关。热点四:生本教育和儿童语文

“生本教育”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自1999年起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就在致力于生本教育的研究和推广。不过,生本教育的“语文化”还尚嫌不足。本年度,沈大安的“走向生本”,周一贯的“还学于生”,张康桥的“儿童语文”,以及“儿童立场”“面向儿童”“以学定教”等理念,共同构筑起“语文教学生本化”的话语系统。

针对当下教师过于强势、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沈大安指出,我们应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即教师之“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他看来,语文教学生本化意味着:(1)转换角色,从学生的立场读好文本;(2)关注价值,为学生发展选好教学内容;(3)真实教学,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4)顺势而导,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语文教学走向生本》,《小学语文》,10)周一贯将生本教育理念表述为“还学于生”,这样的课堂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化教为学、因学设教、顺学而导、还学于生、以学评教。(《为了不需要教,应当怎样教》,《小学教学参考》,8)在一场有关鲁迅及其作品教学的讨论文章中,钱理群先生提出“回到儿童”的教学立场,即应在鲁迅与孩子之间寻找生命的共通点,且从儿童出发,按照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学鲁迅作品。(《回到鲁迅,回到儿童,回到语文》,《小学语文》,10)张康桥在《走在“儿童语文”的路上》里将其“儿童语文”教学观归结为“目中有人”“眼睛看着学生”和“拣儿童多处行”。(《江苏教育》,9)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朱桂金认为,“儿童立场”表现在对学生的激励、点拨和引导上,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我要说”“我想读”和“我要写”的参与意愿。(《小学教学参考》,8)吴勇提出了“儿童作文”“童化作文”的教学理念,认为这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出发的“原点”。而在儿童作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一种平衡“教”与“不教”的智慧。(《儿童写作:习作教学出发的“原点”》,《中国教师》,7;《写作状态:观照儿童写作的微观化视角》,《小学语文教学》,1;《儿童写作:“教”还是“不教”》,《语文教学通讯》,9C)这里的“儿童语文”“儿童立场”“儿童作文”与生本教育理念异曲同工。围绕“个性化阅读”的讨论,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生本教育”的关注。曹永真认为,文本解读个性化本是阅读教学中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不过,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作秀”对学生的误导,应试“功利”对学生的戕害,它的目标、过程和结果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真”,本应是一种真实的多向对话的课堂阅读行为,变成了学生封存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的教学“表演”。(《从“失真”到“归真”的理想践行》,《课程·教材·教法》,2)林周毅在《两个误区的对策》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小学语文教学》,10)这种失真的个性化阅读,其实是一种虚假、表面、浮浅的“生本教学”。我们应牢记特级教师薛法根说的这样三句话:无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智慧;无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会的可能;无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

热点五:教学内容与文本解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仍然是个问题——即使面对同一文本,在不同教师那里,“教什么”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冯发柱、艾国清指出,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或二度开发,但这种处理、创生和开发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课文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们该怎样来认识和处理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5)此外,曹兴宝的《文本解读岂能止步于“道德”》(《人民教育》,11),曹永国的《中心思想:福兮?祸兮?》(教育科学研究,4),以及郭初阳等三位浙江老师指责小学语文教材用道德“绑架”小学生(申屠文婕《浙江三教师联手向语文教材发难》,每日商报),分别从教材本身的“说教化”和文本解读的“道德化”两个角度对“教学内容”提出了质疑,虽然他们主要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问题,但“确定性”实际上是更深层的原因。

语文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是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对此问题,往年也有答案。2010年,王荣生更为明确地声称,语文课程内容大体是三个方面:“定篇”“语文知识”和“经历”。(《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屠锦红眼中的语文课程内容则包含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情感三方面。(《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李海林说,语文教学内容研究迫切需要解决四个问题: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供给渠道和来源做出初步的摸索,形成相关的知识地图;语文课程标准要增设“课程内容”章节;对语文教材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基于课程内容的考试内容设计。(《“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进展、问题及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0期)屠锦红认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路径是“语文形式”(语言文字符号)教学与“语文内容”(语言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教学的互转。(《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胡斌、董小玉指出:科学构建语文教学内容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语文教学内容应具有丰富性、系统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重构语文教学内容;基于学生个体知识与经验建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20世纪下半叶语文教学内容演进轨迹和特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经过多年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人们已经取得了一个共识:即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因而,如何确定具体而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王荣生认为,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有问题的情况下,只能是一篇课文一个课题地去具体研讨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北京李卫东从备课切入,指出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步:直面文本,对教材进行“语文学”解读,看哪些教学知识、教学内容是有价值的,是有语文含量的;倾听学生,了解学情;对上述两方面得出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量,预设合宜的教学内容。(《以〈故乡〉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2B)朱克涛提出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四个着眼点: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练习、学生学情。

第二篇:关注当下 关注食品安全

关注当下 关注食品安全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衣食住行正在发生悄然改变,但这其中却有着不和谐的声音。从今年3月份的双汇瘦肉精,到8月份的沃尔玛假绿色猪肉,食品安全事故让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企业忙着道歉,有的企业则依然忙着遮掩。紧接着,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层出不穷。“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面对这些,我们不禁会问我们的食品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健康食品到底在那呢?

关键词:食品安全制度问题解决方法

(一)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呢? 1政企不分,师出有名。

质监局特殊的组织结构让其创收理直气壮,师出有名。质监局不是一个单纯的行政执法机关,组织结构比较特殊,里面镶嵌着一个特殊附件:检验检测事业机构,包括计量所,质检所,是事业编制,这些技术机构有检验检测费用支出,也有检验收入,就像企业一样有投入有产出,所以是按照类似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费实行自收自支,靠提供检验服务创收解决经费。所以技术机构创收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质监局能搞创收就是因为拥有事业机构这个能创收的特殊附件。垂直管理后,创收纳入了财政预算,以省政府财政预算收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各地方质监局,这个预算收入任务既包括事业机构收费收入也包括行政罚款收入。有了省政府预算任务的尚方宝剑,质监局奉旨创收师出有名当然理直气壮。

质检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行政事业机构划分的机构改革,要把事业机构独立出去,这样是为了保证检验的客观公正和行政执法的独立性,但是不知为什么那次改革不很彻底,现在在日常工作中,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人员业务往往重新结合在一起,最近有的地方质监局甚至把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的业务和人员打乱重组,就像大锅菜一样一锅浑。这种倒退和复辟给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消极影响。政企不分,混乱的事业机构管理体制是质监局创收和养鱼执法的体制基础。必须进行事业机构改革,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垂直管理推波助澜。

垂直管理对质监局的创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事情的转折点,地方政府管理质监局时,对创收是抑制的,因为要维护发展环境,当然反对乱收乱罚,但是垂直管理后,省市局没有这种顾虑,所以能鼓励创收。垂管后,全省的市县两级质监局的经费都要省财政负担,这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这是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省财政没有能力给县级局提供经费保障,而是让各地质监局通过收费罚款创收,来作为开支。并且还制定创收任务。而且是以省财政预算收入任务的形式下达。现在的垂直管理制度,是省以下垂直管理,每个省的监管部门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质检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实践证明,没有多大意义,权利的公正并不在于权利在地方还是在上级,而在于是否对权利有监督和约束。现实情况中,地方政府出面找县级质监局谈话要求保护某个违法企业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因为县级质监局要靠创收生存,需要违法企业。质监局更愿意保护违法企业。垂直管理制度没有解决地方保护问题,却催生了一个ts利益集团,幕后大佬鼓励创收,造成了养鱼执法问题。

3分片包干,天然屏障。

说到养鱼执法,不得不先说说养鱼,渔民养鱼,需要一个封闭的池塘或者一

个网箱。有谁见过在大海和长江这样的开放环境养鱼的?就算鱼儿不跑,也会被鲨鱼等食肉鱼类吃光。能够放水养鱼,原因就是监管体制给监管者提供了一个养鱼环境-----封闭的网箱。质量监管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地方质监局负责本行政区内的企业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县级质监局负责本县企业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这样等于给质监局划分了势力范围,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只有当地县级质监局一个监管者监管食品生产者,不会有其他监管者来给县级质监局竞争,企业也只面临当地县级质监局一个监管者,这种一对一的监管直接后果是,如果企业把县级质监局买通,就可以违法生产。当地质监局不管,就不会再有别人来管。所以分片包干制度等于给县级质监局提供了一个养鱼的网箱,同时也给违法企业提供了一道防护网。违法企业只要摆平这个网箱的主人县级质监局,就能在这个网箱生存。同时由于垂直管理,层层转包,市局就是中型的网箱,省局就是大型网箱,三层网箱套在一起,给违法企业提供了三层防护网,给养鱼事业上了三道保险。垂直管理分片包干形成了三重网箱,给监管者提供了养鱼的条件,给违法者提供了防护网。而幕后大佬通过转包而坐收渔利20%。

4荣辱与共瞒天过海

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监管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在违法行为潜伏的情况下,监管者和生产者相互勾结,瞒天过海,形成利益共同体。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食品安全问题一个重要特征是隐蔽性。一方面,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生产和消费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一道无形的时空屏障,消费者看不见食品的生产过程,这给违法者提供了条件,食品安全问题起源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区别于杀人放火投毒等突发性事件,危害后果不会马上暴露出来,有毒食品对人体是缓慢的伤害,于天长日久中杀人于无形。因此具有隐蔽性,食品违法行为和危害是潜伏的。虽然食品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但是,作为监管者,对生产者各个环节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巡查,还是比较容易掌握企业的违法情况。但是,目前的分片包干监管体制,让监管者独家掌握企业的违法情况,一些监管者把这些信息作为私有信息隐瞒下来,并以此作为和企业的交换条件,这进一步加剧违法行为的隐蔽性。所以监管者把巡查中获得的企业违法情况信息公布成为公共信息,并以此作为对生产者的处罚依据,这是食品监管的前提条件。

(二)如何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呢,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又在哪? 第一步脱胎换骨,各走各路。

要让质监局从创收任务中解脱出来,专心监管,就必须进行事业机构改革,让质监局事业机构独立出去。质检部门的行政机构和事业机构要彻底的划清界限,人财物隶属关系分开。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单位,各走各的路。大锅菜状态应该马上结束,不能再继续纠缠不清了。事业机构要成为独立的检测机构,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同时质监局行政机构成为独立的执法机构,没有了自收自支事业机构的陪衬,质监局就失去了创收的理由,再搞创收就师出无名。同时摆脱了事业机构的拖累,财务负担就会减轻,行政事业分开后,质监局人员减少一半,经费负担就会减轻,质监局就能轻装上阵。另外,从保证检验的公正性上考虑,事业机构也应该独立出去,现在,质监局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组合在一起,如果质监局为了创收故意让其事业机构把企业产品检验结果定为不合格,然后再去处罚企业,这种情况怎么防止?所以必须让事业机构独立出去,成为一个第三方机构,这样才能在检验中保持中立,既不偏袒企业也不偏袒监管者。

对于独立出去的事业机构,还要进行二次整合拆分,质监局的事业机构在县级业务能力日渐萎缩,因为检验能力不足,几乎没有检验业务,所以检验收入很少,但是检验技术人员编制却不少,这些事业机构人员工资经费很大程度加剧了县级质监局经费的负担。但是,省市级的检验技术机构人员少,检验能力强,业务收入大,所以要把县级质监局的事业机构和市级的事业机构整合,然后把事业技术机构拆分为两个并列机构,实现企业化,实行全国垂直管理,在竞争中保证公正与信誉。

第二步 取消垂管,一刀两断。

垂直管理后,一个省的市县质监局经费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无法全部让省财政负担,所以就实行预算收入任务考核制度,让各地质监局创收解决经费,垂直管理制度助长了创收,应该取消。重新让地方政府管理质监局,一方面会约束质监局创收,因为地方政府要维护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会反对乱收乱罚。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化整为零,每个县的财政负担当地的质监局经费,这样解决质监局经费保障就不是难题。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取消垂直管理制度,让基层监管人员摆脱既得利益者-----省级质监局局长这些幕后大佬的控制和盘剥,监管才能从创收敛财中解脱出来。《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当地的食品监管,应当管理领导质监局。第三步拆箱破网,一拥而上。

对问题企业要拆箱破网,一拥而上。人人喊打,人人能打,关键要人人能打。当地质监局独家监管,其他人员不得靠前的局面要改变。要破解分片包干制度造成的监管封闭,打破养鱼者的三重网箱,打破地域界限。引入竞争机制,让监管者处在一个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这个制度是:异地互查制度。具体的规则是,借鉴交通违法的扣分制度,和体育比赛的联赛制度。开展监管竞赛。每个县级质监局除了对本县企业日常监管,负监管责任,还要去邻县企业检查,发现企业违法行为后,根据违法具体情况对照扣分规则扣违法企业所在地质监局的分,同时给发现其他县企业违法情况的质监局相应加分,年终根据得分多少来划分经费。得分多说明监管的好,就要多得经费。竞赛需要设置一个裁判。市级质监局作为裁判,负责互查竞赛的安排调度,并负责信息管理和发布。对于企业违法情况,属于严重违法的,要在质量网站公布,对于一般违法情况,如果半年内重犯,同样要在网站公布。需要制定一个扣分规则,某地质监局曾经针对食品企业巡查印刷了一个黄皮的小册子,里面详细规定了企业违法行为相应扣分,可以参考作为现成的扣分标准。互查竞争监管制度的前提是取消垂直管理,因为在垂直管理条件下相邻县局都是一个系统的,是在市局统一领导下的大家庭,互查会像自查自纠一样流于形式,目前是三层网箱,互查竞赛监管制度就算能破解县级小网箱,但是还有市级中网箱,省级大网箱,不取消垂管,到最后还是网箱养鱼,只不过是小网箱换成了中网箱,鱼还是在网箱里面,所以要,彻底拆掉三层网箱。垂直管理条件下互查制度不符合省市质监局利益。要取消垂直管理。

总之,民以食为天,在当今社会,健康的食品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的食品经不起这么折腾,国家,社会,个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都必须认真对待,还我们一片健康的天空。

第三篇:青年教师关注热点

1、青年教师培养问题。

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短,教学、科研等工作经验不够丰富,但是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新生力量、是高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成长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所以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比如教学方面,多组织青年教师听取优秀教师的课程,实施优秀教师导师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交流;科研方面,对青年教师在申报课题、基金上给与支持;还有给青年教师多提供培训、进修以及学历提升的机会。

2、青年教师科研问题。

首先,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学校能够给新近教师更多的机会去积淀;其次,希望学校能够给青年教师定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并对科研项目申报进行指导。第三,希望学校能够加大科研基金的投入。

3、设置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费

青年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而且现在正处于结婚生子、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希望学校能够设置培养经费,能够报销论文发表的部分费用以及参加各种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培训的培训费。

第四篇:马克思与当下热点报告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习报告

学习目的:

一方面应用课本中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内容来认识理解当代中国两会主要内容,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为深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进一步提升自己思想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重新思考当代中国发展现状,联系自己做出人生规划的调整与改进。

学习内容:

一 全面介绍了解马克思本人人生经历及其主要著作。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著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罢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年)《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资本论》(1865年、1885年、1897年)等。

二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经历千难万险,中华儿女走上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

谈两会,筑中国梦。在改革过程中,该改的就要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该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的就要紧密联系群众,力求行之有效。尤其对于一些谁都看得见的现象,比如一个单位,领导岗位老乡一窝;一个领导,退出岗位力量不减;一支队伍,群众路线教育成为教育群众路线等一系列反应强烈的问题,都要与军队组织形态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机制体制优化,坚决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凝聚广大官兵的士气,锻造雄壮威武之师,有力保障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早日实现。

经济腾飞,人们迎来了2014年,全面改革元年,一起聚焦两会。

2014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全面深化改革“起跑”。

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

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

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

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

热点九: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

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三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教授谈中国梦。

部分内容如下:从世界发展的历史看,有梦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因为没有理想驱动的现实是盲目的,没有现实支撑的理想是虚无的。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梦想就是科学的理想。正是建立在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适时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是适合历史发展必然逻辑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高度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高度结合。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出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时代强音。实现中国梦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传承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走向的深刻揭示。

﹙一﹚、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反腐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石

2013年江苏法院最忙,共受理案件1238381件,其次是广东1094800件,浙江以108万件排在第三位。审结案件最多的省份是浙江,达1076000件,随后依次是江苏1063965件和广东1003900件。高法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在19个亮出自己反腐成绩单的省份中,成绩最好的是山东,有2725件,其次是河南,有1951件,排在第三的是广东1506件。去年,各级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在16个公布了各自立案侦查案件数的省份中,河南以2852件排在第一,其次是四川1797件,第三是河北1791件。从侦查人数上看,24个公布了战果的省份中,河南再次拔得头筹,4157人居榜首,其次是广东3073人,河北2881人。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方面,高法和高检还分别公布了查处违纪违法干警、检察人员人数,分别是381人和210人。

﹙二﹚认知当代教育、实现教育大业

教育的产业化,使许多低素质的人滥竽充数成了大学生,从而整体上降低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搅乱了整个人才市场。而且在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许多优秀大学生因无钱、社会关系较差无法就业,而学习差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由于社会关系好却顺利就了业,这样就造成了人才的不公平竞争,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埋下了障碍,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矛盾。把神圣的教育事业当作产业来发展,虽然经济上会有暂时的收获,但它必将付出无法挽回的惨重代价。

知识社会的出现,对大学的冲击很大,尤其对基础性的学科,冲击更大,我们人文里边有哲学,历史,这是受的冲击非常大的,从当年的骄子,现在沦落到没人想学的专业。很多专业靠调剂来补充生源,基础学科面临问题很大。为什么会面临问题?这就可以看出来,因为现在社会的需求,它这个需求跟它的经费是一块走的,我有这个需求,我就给他钱,我对你这个没需求,我就不给你钱。所以这样的话,传统的学科现在就慢慢开始萎缩,这我觉得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吧,但是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它只是没有很现实的、直接的用处,但是它还有它的用处,所以我想,这些知识也面临着转型,就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哲学也好,历史也好,这是19世纪以来形成的学科,但是这种学术的本身,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在整个知识转型的背景之下,这些老的学科,这些基础性的学科,本身也面临一个转

型问题。这个转型不是意味着把它的自身否定掉,而是在新的背景,新的大学的体制中间,找到它新的生长点,我想这个还是很有前景。

在中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政府对高校的政治控制和管理导致了高校的行政化、高校领导的官僚化、高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政治化。中国的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首先是政治人物和官僚,而不是教育家,主要表现是高校的高级管理人员与官僚体系接轨。这就表明高校首先是个政治官僚单位,而非教育科研单位,这也决定了高校领导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履行行政职务所赋予的政治任务。第二个负面的结果是作为行政官僚和政治人物,高校领导的任务就是“不出事情”——“维稳”。从这个角度看,高校领导的任务和其他政府官员的任务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根本不可能提上高校领导的工作议程。第三个负面的效果是人为制造的纠纷不断。政治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教育部门要控制高校,书记、校长要控制院系,院系要控制学生。除了正式的控制机制之外,还要利用人际间的斗争,党政间纠纷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搞关系”要比努力做学问、用功读书更重要。

中国的 工业化仍然处于早期,相应地应当参考发达国家的早期,尤其是德国和日本,还有“四小

龙”在经济起飞时期的高教模式。但是中国有关部门制 定高教政策时参考的却是发达国家现在的模式。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没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反而演变成一个人才浪费的过程。我观察到大学生和农民工工资拉平的现象,这肯定是 个不好的现象。不是说农民工不如大学生,而是中国大学教育的悲哀。

四、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与启示

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它作为对全球人口、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问题研究的前瞻性成果,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乔根•兰德斯教授是《增长的极限》的作者之一,是国际著名的未来学家与全球问题研究者,2012年兰德斯出版了新作《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事实上,《2052》的研究对象是全球今后四十年的发展走向,兰德斯对中国的论述是研究全球整体发展趋势的一部分。兰德斯的基本观点是,在21世纪下半叶,全球人口数量会减少,经济衰退,但是人均消费会增长,个体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国家而言。兰德斯认为下一个四十年全球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等问题与贫困问题,另一方面是能源问题与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直接与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相关联)。在这个大环境下,兰德斯对中国也进行了关注。概括来说,在世界未来四十年的发展中,兰德斯对中国抱有非常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他并不否

认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腐败、社会不平等以及环境破坏发面的严重问题)。他甚至赞成全球权力中心将由美国转移至中国的观点,认为中国将代替美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社会、政治、军事的“超级大国”。

乔根·兰德斯指出了中国当前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比如贫富分化、腐败问题、环境危机等等,最后一个但绝非不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人民应该有足够的耐心,配合政府解决问题。如果因为受到刺激或者鼓动使得对政府的不满升级,各种不可控因素大量增长,以致引发社会动荡,中国的发展就无法按照乐观的预期前行。这对政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高效强力解决问题的同时,考虑到普通百姓的心理承受力,在进行必要的权衡与调控的同时,又保持社会的稳定,所以应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是兰德斯相信中国在下个四十年仍然会独树一帜,其理由如下:

1、中国政府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应迷信西方民主体制。这个因素是兰德斯对中国发展保持乐观态度的核心因素。兰德斯认为,悲观论者无法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虽然当前中国的问题——污染、不平等、腐败——不好解决,但是只要中国政府想解决就一定能解决,而且会比其他历史上遇到相同情况的发达国家解决地更快更好。

2、中国发展问题已有前车之鉴,别国的经验教训都可以直接拿过来用,这是中国的后发优势。

3、兰德斯对全球趋势的研究与对中国的乐观前瞻是基于大量的数据与模型分析的。除此之外,兰德斯认为中国有足够的资源优势与文化优势以保障她能够达到较好的预期。

学习成果: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本与实际的结合,自身与他人观点的对比,我们很好的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以及中国该怎样面对与解决现实发展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对于自己,重新思考当代中国发展现状,联系自己做出人生规划的调整与改进。

对于当代大学生启示:

一、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二、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愿意要到人才缺乏的地方去。

组长:

水利水电学院白明建学号 :20*** 成员:

水利水电学院 王亚天学号:20***水利水电学院廖模池学号 :20*** 水利水电学院

沙广学号 :20***

第五篇:大学生热点关注问题

大学生热点关注问题 前途考研就业公务员考试大学热点最后一页前途: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是近十年来渐趋尖锐的社会矛盾,现在有的学生烧其毕业证泄愤了,这是可悲的现象,社会应当对学生的行为有正确的看法,而大学生也应当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大局深入了解,摆脱迷惑和彷徨。返回当代大学生考研的原因: 1.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2.逃避就业。校园里舒适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哪里忍受得了找工作的纷乱复杂,悲悲喜喜。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返回大学生就业状况: 700 我国大学生占国民 600 总数的比例大大低 500 于发达国家平均水 400 毕业人数平,但近几年来大 300(万人)学生就业形势却很 200 严峻,具体状况如 100 图所示.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公务员考试: 做公务员,可以解决户口。现阶段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户口是非常重要的。经济适用房、孩子上学、医疗保险等等都与户口挂钩,而做公务员,是肯定能解决户口的。做公务员,收入可观。公务员的收入一般包括工资和奖金,现阶段在我国可以说是中等偏上了,而即将实行的“三五八”工资方案,将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收入。做公务员,福利好,有保障。保险、公积金和各种补贴为主的福利相对于其他行业、职业来说,是比较高的。公务员享有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这是事业编制人员或者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做公务员,工作稳定,压力小。现阶段我国的很多行业,很多职业都存在不稳定,有风险的特点。比如外企,私企以及自主创业等等,都面临着工作不稳定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失业。而公务员的工作节奏不快,工作压力小,更不用担心下岗待业,可以说是最稳定的职业之一。

下载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热点关注历史回顾

    【热点关注】近日,团中央将建立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专员队伍。项目专员是指带领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展 “关爱行动”的基层团干部或骨干志愿者。该队伍旨在让......

    思想品德关注社会热点

    中考各科最后攻坚战:思想品德关注社会热点 中国教育在线 2012-02-22 16:31【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思想品德关注社会热点中考在即,越来越多的九年级毕业班学生开始关注政治......

    申论两会关注热点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次盛会,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2010年两会不仅吸引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更寄托了百姓众多期望......

    语文教学的四点关注

    语文阅读教学的四点关注倍儿爽 王鸣 内容摘要: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与每一个人的成长终身相伴,语文教学是一段充满诗意的生命的旅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应该张开飞翔的翅膀快乐地......

    两会关注的民生热点

    两会关注的民生热点 大家好,全国两代会,有很多热点问题,实际上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作为我们普通居民来讲,可能关注更多的是民生问题,像每一年的两会,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的涉......

    关注热点感悟高考2

    滚动模拟(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5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

    1、 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 (1)国内外大事: 中美关系。美国是当今公认的世界第一,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其他很多方面都是当仁不让的,它的一个微小动作都会引起“蝴蝶效应”,所以关注......

    五大热点关注市民生活

    翻开长达36页的政府工作报告,哪些内容让人热议不已?哪些项目与市民生活最息息相关?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记者采访了自治区人大代表、列席会议的自治区政协委员,以及部分市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