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大全

时间:2019-05-15 03:4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大全》。

第一篇: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大全

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 数感是对与我们来说是熟悉又朦胧的一个概念,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和着各种

各样的打交道,从一开始接触数字,我们就已经在寻找数字之间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培养 了我思维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正是形成数感的特征,特别在数学的教学中,对数感的培 养兴起的数学问题,对数感的培养,就现在来讲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理性分析的一个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数感 数感的培养 数感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知识技能领域中,都会有一个关于对自身的知识技能特定的感觉领悟,如“乐感”“美感”“语感”“数感”等词的出现,都是对这种感觉延伸出来的抽象名词。“数感”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几十年来,数感和数感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数学教育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数感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同时,我国《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可见,《标准》对数感的培养的重视。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当问到这样的一个例子10/11与16/17那个数大的时候,很多人会立即想到通分之后比较大小,当然,相当少的一部分人或许会想到,两个分数都相当接近1,这题的解决方法或许会这样解:1-10/11=1/11;1-16/17=1/17;而1/11>1/17,所以很明显10/11<16/17。这个例子说明了数感是以一种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思维的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同时,它也是一种模糊的思维方式,它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数感对我们的数学提高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很明显,对于数感的培养的出现也是数**流引领的使然。数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在数感的第一次提出,是Dantzis提出的,他认为数感是对微小数量变化的一种直觉的感受。发展到如今,关于数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基于不同的研究者对数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在对数感的具体的观点也是各有千秋的。关于数感在数学里面其实没有很标准的界定,在外国以及国内有相当多的关于数感相差或相近的一些观点,主要的观点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数感是关于数字(量)的直觉。(2)数感的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

(3)数感的数字相关的教育目的的的非精确形式。(4)数感是对于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

(5)数感是数概念扩展中产生的一种对数学的敏感与理解。(6)数感是对数的感悟。

(7)数感是关于数及其运算等方面的程序性知识。

(8)数感是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意识,以及运用这种意识灵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综合上述,尽管数感观点不同,但是有两点不变的的是,数感的基础和数感的外在表现。数感的基础是指数感是在数字关系和运算意义运算率等理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数感的外在表现,旨在看是否能很好的解决的数学类的问题。所以,教师们应该抓住这两个放方面,这样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就可以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形成自己的一定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感,提高教学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概念和数感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形式。数学概念是指对数本质的理解,包括输的意义,数的大小,数的组成等。而具有数感的人则具有用运算法和数字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感.同时,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教学质量,了解数感的构成要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数感的组成要素,国内国外也有很多的相同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就不一一作说明了,我国在2001的《标准》中这样描述了数感的组成成分,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选法估算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析。”

2数感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2.1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

数感是是学生对数的理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很多小学生在刚进学校是都会从1数到10,甚至100,但是他们却存在对数位的不理解的问题。数字的抽象的,在真实的情景中呈现数字,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字,这是学生体验数感的开始。

在数字的认识过程中,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加入小纸片,小木棒等等,以1为例,在这教学1的过程中,可以提出,1是多少,什么是1,1代表什么,找一找可以代替1的物品,一系列的问题留给学生们去思考,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可以撞击智慧的火花。我们知道,1可以是一张小纸片,可以是一个人,还可以是一个班级,还可以是2根小木棒减去1根小木棒。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逐渐理解了不同情境与数字应用之间的联系,并开始理解数字的抽象的本质。格雷和托尼在1994年曾提出过“过程概念”这一专业术语,试图用它来解析存在于代表数字概念的符号与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之间的模糊性。他们认为:“用灵活的方式解析象征主义中的模糊性是成功的数学思维的基础。”就像我上面提到的“1”,它既包括它本身,也包括了其它组合方式。我们创设情境所联系的数学模式越多,学生能体验到的数学就越清晰,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字组合是非常重要的。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2.2体验生活,在生活实例中建立数感

建构主义学家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个人的生活体验,(例如:三块糖,我分给妹妹一块我就剩两块糖;搭公车需要两块钱;去外婆家可以有三条路,家里面的门牌是205号)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学习起点,这个生活化的方式接触数字,那么对于建立数感的意义是重大的,这会让他们更有信心的使用这些数字,从而把数学看成理解世界的强大工具。而学习数感要培养学生感悟数和现实背景的关系,建立数感不仅要知道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还有知道数量的计算。怀特布莱德所提倡的教学法“即兴教学法”,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孩子出于个人的目的,通过玩耍和个人和应用数字的方式来发展对数字的理解能力。很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体验生活是建立数感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参加各种能体现数字日常应用的活动,这会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运用,以及为什么这样用,这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数

学应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能够对数字运算进行解析的方法和关系。

2.3活动激智慧, 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同时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一些课堂内外的活动,如做游戏,猜字谜等等。这些活动以不同的结构形式提供了更多的数字以及图形,并且鼓励他们在脑海里进行数字运算。活动可以刺激学生们积极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而探求计算结果和数字之间的关系可能就是一种有效的游戏策略。帕尔在1994年指出:“游戏能刺激人们愿意做一些难度相当大并且不怎么有趣的算术题。游戏能刺激人们发复练习心算技能,然后重新做整件事情,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想在第二次中做的更好。”活动是一种发展数感的途径之一。

2.4以人为本,在估算口算中强化数感

数的估算对于强化数感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修订后的《标准》中,明显加重了估算与概念在教学中的比重。在人们就还没有学习精确计算之前,我们就开始进行模糊估计。我们都清楚的一点就是,估计不是没有目地,没有范围,没有制约的。当精算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来得及发挥的时候,估算便自然而然的进行,这就是数感的在起作用的原因。

类似于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对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同样的,我们可以知道,数感能力可以刺激估算的进行,同样,估算是引起数感强化的原因之一。正因为前者的主动才引起大脑的进化。

口算,比估算要求更加精准,心算的教学曾一度成为荷兰的研究重点,方丹霍佛研究了荷兰是如何开发数学课程以支持心算策略的教学。深圳市数学教研员李主任也曾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话:“口算很重要!口算要贯穿整个一到六年级。”口算要求学生答案脱口而出,口算的速度能反应学生的思维灵敏度,一旦学生扑捉到口算迅速思维的愉悦感,学生将会乐于口算,乐于心算,脑思维迅速激活的一瞬间与数感产生的一瞬间有同工异曲之妙,同时,这也会让学生对学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

2.5综合运用,在解决问题中升华数感

数感不仅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还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的考虑每个方面。特别明显的就是,数学符号(加减乘除等等)的出现造成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数学学习产生的压力。书面运算中所呈现的数学运算符号的出现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体验的开始,同时,这种书面的方式又限制了学生对符号意义的各种体验,学生对符号的理解是很狭隘的,这一部分的学生不能很灵活运用这些符号,在学生与同伴么交流彼此想法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保留个性想法的同时,应该接触到大量的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的对抽象认知能力的控制得到一个升华,毕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是形成数感的前提条件。

有这样的一个题,运用一种算式得到19和12,其实我们都知道方法是有很多种的,但是当你具备有一定的数感能力,你会知道,得到19的最佳方法是20减去1,得到12的最佳方法是10加上2。又例如,班上组织春游,需要同学们共同协作,负责好租车问题,购票问题,路线选择问题,并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方案作出合理的解析。在解决问题中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关系建立起来,不断完善与加深待遇原有的知识理解和认识,并构建对社会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与真实的时间有效的联系起来,强化数感。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对问题的解决会反应学生对数字的真实感觉,同时,需要老师吧数学学习看作是过程和结果相互联系的逻辑结构,而不是传授标准计算程序的的教学,学生们就会知道,解题过程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特征。这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数感。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3.1 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适合每一个人的需要。作为公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数学素养不是用计算能力的大小和解决数学问题来考察的,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 5

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具体说,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在他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而数感的建立则体现在如下方面:

1.在讨论问题时,习惯于强调定义(界定概念),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

2.在观察问题时,习惯于抓住其中的(函数)关系,在微观(局部)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全空间)考虑;

3.在认识问题时,习惯于将已有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如对偶、相关、随机、泛涵、非线性、周期性、混沌等等概念广义化,用于认识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可以看出价格是商品的对偶,效益是公司的泛涵等等。

而这几方面则是用来衡量数学素养的重要的准则,不难看出,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3.2 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解析现实问题

在数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机会来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思维去看待某一问题。

当你去买东西的时候,需要31块钱,假若你手上有一张50块的,有几张1块的,这时候你会给售货员51块,而不是50块。因为你知道这样子可以更好的进行你的交易。在实际生活里,你会知道一层房子高3米,而不是30厘米。当你看一些公共场合的一些编号,你会很好的理解它们是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你知道水是按立方计算的,而不是平方,你还知道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有很多种。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灵敏地连接数学思维,从而进行数学思考,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个则是依赖你数感的建立而建立起来。

3.3 数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数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这是一个可以培养人的理性和逻辑性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联,领略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感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对数学的发现,对数学美的追求,用美学的眼光欣赏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数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

提高,以及数感在生活实际的应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情境,经常设置有助于发展数感的课堂,多一些对于数感的有意识的引导与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腾发祥.数感及其教育价值 《教程、教材、教法 》2004(12)第24卷12期

[2]马云鹏,史炳星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数学教学学报》200211(2):46——49 [3]朱丽娅.安吉莱瑞 徐文彬(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32——33 122——123 7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数感,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从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数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实现情境 数感

数感是人对数值的实际内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直接感受,它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对空间结构有一种灵敏和强烈的直觉,并能迅速地作出判断和反应。数感其实并不神秘,它是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素养。《标准》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培养数感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生每一天都接触到数,问题在于真正去感受数的意义不多。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数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地理解数的内涵。要让小学生形成数感的意识,关键在于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学习情境中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数的意义,感受数的存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真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进而加深对数的认识,从中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教学《认识更大的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这一节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1.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

(1)师:你们看一看、说一说我们班级上课的学生有多少人?(48人)再估计一下,整个年段7个班,大约会有多少人?(300多人)

师:你知道全校有多少名同学吗?(看录像)这是全校参加县体操录像比赛的场面,大约是3400人。(板书:48 300 3400)

(2)师:想象一下,这3400人只站了操场的少半部分,如果操场上都站满了人,可以站多少人?学校的操场是10000平方米,如果每人站1平方米,正好可以站10000人。

2.感受更大的数。

师:今年的国庆大阅兵大家都还记得吧,场面可壮观了,有7000名少先队员,放飞了70000只气球,700000只和平鸽,那谁知道那一天,天安门广场上有多少人呢?(20万)想象一下,20万人大约是20个操场都站满了,感受一下,是不是人数越来越多?

3.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数量很大,可以说大数无处不在,你认为哪些事物的数量会超过一万?(如:城市人口、车辆、街道两旁的树。)这样的教学设计,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二、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数字符号是现代社会人们表示、交流和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运用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交流。如会说出父母的电话号码,家里的门牌号,自己的班级号、学号,自己穿的鞋码是多大的,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等等,这些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

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数感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对此,教学时应关键把握两个方面。

首先,让学生能为问题的解决,探寻多样化的算法。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这样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理解算法的多样化。

师:大家看图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图略):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汇报(同时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

方法一:数数法。1,2,3,4,…,12,13,一共13盒。

方法二: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盒。

方法三: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方法四:10盒加4盒等于14盒,箱里9盒比10盒少1盒,从14盒里去掉1盒,所以有13盒。

师:如果要算有多少盒饮料,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4)

师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然后学生自己尝试。

这样的环节设计,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其次,让学生学会探索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要让学生学会探索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重要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主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总之,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周小山,雷开泉,严先元.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2]马云鹏,孔企平.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刘秋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辽宁教育杂志社,2014.4.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首先教师要注重平时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因数学来源于生活,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感十分重要。例如:让学生感受1厘米,1分米、1米、10米、50米、200米、400米等距离;到超市购物、称称、掂掂各种蔬菜、糖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0千克、1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个苹果、1只鸡、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发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的兴趣,其次、培养课堂中的数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5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500毫升;有的说1.5升;有的说1500毫升;有的说12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说明同样表示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还要在发展比较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语文书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全校有多少名学生?学校阶梯教室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在估算时大多数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方法多样,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尽的,小学生有较强的数感,会对小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数学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

【内容摘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通过体验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并能表示生活中的数,以建立数感。通过学生之间的表达与交流进一步形成数感;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发展;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发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把现实中的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强化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感

培养

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碰到过几次这样的学生作业:“门高2厘米”、“妈妈的体重是50克”、“小红每分钟走1米”、“小明的爸爸今年18岁”·····如此荒诞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冷静地反思这一问题,其实原因还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 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例如: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数感

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会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地重复练习没有意义的题目,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一定用固定的方法计算。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确定结果。用什么方式更合适,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与问题实际、背景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建立有利用发展学生数感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有这样一道数学题:21人过河,每条船最多可乘5人,至少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才合理?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计算21÷5=4„„1,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学生就体会到商4和余下的1是什么意思,4表示4条船,1表示如果4条船上都坐满5人,还剩1个人也需要1条船,因此必须用5条船才可以。而对这个实际问题来讲,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还可以3条船上各乘5个人,另外两条船上各乘3人;或一条船上乘5人,4条船上各乘4人等。通过计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也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丰富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同一教学情境中,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有的学生则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人的数学气质,前者学生总是自发的倾向于通过直接的教学情境去认知数学知识,进而成为教学气质中的精髓——数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共同进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可多安排些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对培养低年级的数感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达与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7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1.7升;有的说1700毫升;有的又说1又7/10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副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联系起来,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对形成数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实际测量中,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出了花坛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学生先测量出一块砖的长度,在数长和宽各包含多少块砖,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得到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学生先测出1米长的绳子,在1米1米的量;还有的学生使用走步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体会别人是怎样想得、怎样做的,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的量,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

四、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对于这样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对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失误,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设计具体目标,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增强数感。

第五篇: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摘要

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它反映学生对“数”感知和领悟的敏锐度、精确度,数感水平是学生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关键词: 数感,数学素养,数学意识,表达能力,科学训练 正文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内涵及功能作了表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反映学生对“数”感知和领悟的敏锐度、精确度,数感水平是学生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如何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数学意识,启蒙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寸步难行,而“数感”恰好是通过生活学习慢慢积累而来的,恰当引入生活情景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质量大约是1千克和1克的物体来称一称、掂一掂:4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1个2分钱的硬币大约是1克、一块橡皮擦重约6克……把这些计量单位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课后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市场进行“今天我买菜活动”,让学生估一估、称一称各种瓜果、蔬菜的重量等来体验数感。学生通过推断估算结论,积累数学经验,无形中提高数学素养。

二、搭建交流平台,培养表达能力,形成数感

在数学课堂学习和交流中用最多的是文字语言来叙述。越善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经验就越多。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来增强数感,知道身份证号码、学号、电话号码……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学生从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信息也是形成数感的一种方法,例如百分之百中奖,这道题我有90%的把握,吃了这个蛋糕的八分之一……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充分体现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综合素养。

三、重视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增强数感。

良好的口算是正确计算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多做多练,学生就能熟能生巧。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同时,优化思维。例如在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四、培养估算意识,提升数感

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估算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有助于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而不是死记数学。例如,在数学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让学生画画,利用身体或物体比划比划,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厘米、1分米、1米、50米、100米的距离,到商场去摸摸、掂掂,感受500克、1千克的分量……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获得数感印象中不知不觉提高数学素养。又如在“一百万有多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下面哪一种动物的体重是小蜜蜂的一百万倍,老鼠、麻雀、大象,这些都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做出判断,就需要我们估一估,再动手算一算。通过这样的活动,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这样的估算,是学生在笔算中取的相应的感觉,体会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数感十分有利,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并强化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重视科学训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优化数感

数学基础知识在职能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奠基和主导作用,没有知识,就无法形成数感;反之,数感越健全,知识也就越扎实,而且

知识更易活化。因此,课堂教学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扩充和加深练习内容。因为,数感源于科学训练,必要的科学性的练习是学生行程数感的重要途径。

总之,培养数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提供有助于学生数感培养的情境,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下载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一、 我国现行数学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各有哪些? 分析我国的数学课程、教材和教学可以发现,我国数学教育既有很大的优势,又有明显的不足。在我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_数对_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课的思路脉络还不是很清晰,主要原因没有分清楚主线。本节课有几个教学的重点问题。 1.小强在什么位置?请你用已有的知识、准确而简练的语言进......

    浅谈对农村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农村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 【摘要】所谓数感就是认识客观事物与数时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是人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本文主要是根据《标准》要求,结......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认识与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认识与实践 湖州市吴兴实验中学(313000) 马建新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学习内容之一,要求初中生“经历运用数 学符号和......

    例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_7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例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盐城市第二小学 袁文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数感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数感培养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庞维科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数学教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

    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从数感说起

    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从数感说起 何谓数感?心理学家德哈恩(Dehaene)指出,数感就是个体快速理解、估计以及操纵数字大小的能力。在幼儿园里,我们问小朋友:“4和7,哪一个更大?”儿童甲能......

    小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摘要: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