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鹏华建筑材料教学论文
浅议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学
蔡鹏华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摘要]《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性 ,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为了上好《建筑材料》课,只有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大胆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词] 建筑材料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学科,又是其他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习技能,也为今后的工程实习打下理论基础。
然而,《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性 ,看似道理简单,易于看懂,但总使人感觉内容平淡枯燥, 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作为从事《建筑材料》教学的教师,深深感到上好建材课难度较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只有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大胆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以下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的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同时,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根据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筑材料》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与掌握建筑行业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使用、储存等内容;二是基本掌握我国现行建筑材料的各种标准和常见的检测方法,比较熟练地对常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三是强化对专业工作内容的基本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繁杂,以叙述性内容为主,涉及知识面广,一般教材涵盖了多个大类材料品种,但其系统性差,各章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使得其整体性、连贯性均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职业教育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职业学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沿袭大专院校的教学理念,重理论教育,轻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与企业需求脱节。
普遍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课程设置基本上模仿大专院校方式,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目前很多教材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的介绍不即时、不详细。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材料性能的一些基本测试,属于验证性实习。实习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而不是真正地把实习课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不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沿用传统的 “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而建筑材料领域中涉及很多概念,有些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难以描绘。大多数理论知识只有在具备工程实际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被学生更好、更快地加以理解。此外,职业学校招生近年来招生越来越难,所招学生的条件普遍不高,这就导致了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不扎实,且个体差异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就是对学生的考核多按传统的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单一闭卷考试方法,学生轻实习重理论的现象比较严重。实习实训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完善专业实习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
四、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想法
针对职业学校《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教学
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在满足建筑企业岗位工作对本课程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构建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同时满足建筑企业所需的技术能力为主线的新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简单介绍其他一般内容。
特别要做说明的是在突出重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他非重点章节中也有重点内容,譬如在“砌体结构材料”这一非重点章节里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砌块是重要的墙体材料,所以它们的技术性质是重点内容。
确定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教学,不仅能缩短授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提高学生全面而重点地掌握建材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为了克服《建筑材料》内容多而散、系统性差的不足,同时也为了避免讲授时平铺直叙,教师特别要注意加强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各种工程材料应用与工程实际案例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各种材料在工程实际中所处的地位为出发点;以材料在工程实际中不同的功能作用作为结论来开展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总体前后连贯,条理清晰,上下贯通。例如,某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浇注两周后拆模,发现挡墙有多道贯穿型的纵向裂缝,对于这种质量问题进行引导,从所使用的水泥人手,发现熟料中C3A和C3S含量高,导致该水泥的水化热高。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手段单
一、内容枯燥无趣等问题,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采用材料展示教学,做好对比分析。《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叙述性内容偏多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我们应尽力收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对该材料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再介绍其性能、特点和应用等其他内容。同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共性和特性,便于掌握和理解其技术性能。例如在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直接用样品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述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比较低。采用多媒体教学,借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而且还能通过影像,真实而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真面目”,使学生加深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使材料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并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而加以分析讨论,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追根求源的求知欲,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工程的实际环节引入到课堂内容中来,以实际工程案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石灰的性质时,可列举抹灰墙面出现爆裂点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此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使学生加深对石灰熟化时体积膨胀较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石灰陈伏期的必要性。
第四,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课堂内容生动化。建筑材料品种繁多且课程内容多为叙述式,缺乏系统性,枯燥而平淡,学生学习时很难记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开动脑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以使学生过耳不忘。如在讲解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四种矿物组成时,可将它们分别比喻为性格迥异的四兄弟,当他们共同从事一项工作时,大哥(C3S)工作能力强,速度快,累出了满头大汗,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强度高,凝结硬化快,水化热大);二哥(C2S)性格内向,工作速度慢,不易出汗,但其毅力好,耐力强,后期工作成效大(凝结硬化慢,水化热小,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发展快);三哥(C3A)属于作秀型。表面看来工作最卖力,出汉最多,但其成绩非常小(凝结硬化最快,水化热最大,强度最低);四弟(C4AF)是乖宝宝,故其各项能力均不突出(凝结硬化适中,水化热适中,强度较低)。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讲解,学生听课比较投入,内容比较容易记住。第五,针对教材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较多采用实习教学。实习课是建筑材料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能验证已学材料的性质,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加强课堂实验教学外,还应加强工学结合,让学生深入工程实际中去,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结束语:尽管在培养目标、存在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但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企业需求、材料技术的发展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 我们只有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大胆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Z].2009-01-06.[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二篇:习作教学论文(常远鹏)
写好一篇作文从“说好一句话”做起
内容摘要: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家长抱着“有病乱投医”的心态,找辅导班补习,强迫孩子大量的读作文书,结果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其实,我认为关键是没有打开孩子的心结,没有让他们有“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多说、有话会说”的想法和能力。切实改变语言习惯从说话做起。
关键词: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多说、有话会说
正文:
一、让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想说也即有说话的欲望和动机,这除了家长要多在工作之余陪孩子说说话,多些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之外,关键就是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为学生营造说话的氛围,激发他们说话的动机。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重在创设氛围。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在意境、氛围营造上非常重要,上课之前,让同学们集体演唱一下《陋室铭》、《登幽州台》、《春晓》等经典诗词,欣赏一下《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古典名曲,极力达到“未成曲调先有声”,还没有进入正文就已经让学生感觉到浓浓的古韵之风、典雅之气。孩子很自然的读诗、唱诗、品诗、悟诗。关键在于前面引导,彻底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产生参与品读的心理准备。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抑扬顿挫的读、绘声绘色的演的习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感受作品、体验生活的舞台,该让学生模仿就要鼓励学生去模仿,该让学生表演就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表演,调动他们的兴趣,使其用语言、肢体真实的再现作品内容,有时比枯燥的说教更有效果。让人身临其境,情从景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感觉。语文教学应该首先把他上成美学,应以“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创作美”作为语文教学的主线,尤其是对于知识积淀少、情感体验浅、注意力易分散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也即美学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能不能真正做到“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创作美”,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分享教学成果,最终成为教育的真正受益者。使他们内心有话可说,不说不快。例如:
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二十一课《搭石》一文,在上到行走搭石一节,我就积极的鼓励同学们登台表演走搭石的过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他们真实的感受的课文的内容。观看或参与完表演之后,大家对于‘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动作的协调有序’这几句话的理解非常的透彻,回答也异常的积极。”而目前,我们教师当中还有一部分仍然延续了“以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法,自己在那里乐此不疲的大讲特讲,忽略的学生的能力和感受,结果要不就是学生一言不发,课堂极为沉闷。要不就是课堂极为活跃,引导出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多大关系的问题而作茧自缚,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学生听了也是云里雾里,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小学语文要将孩子们的主体感受放在第一位,听、说、读、写。要让他们听出文中所述之美,说出心中真实之意,读出作者所表之情,写出文中所授之法,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题材,结合教学条件,仔细斟酌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的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要把“美”的体验放在首位,多读、多品、多悟。达到与作品、与作者共鸣。达到所谓‘不知何为我,何者为物’,与物俱化,物即我,我即物之境界”让他们有话想说。进而有话可说。
二、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可说,要求学生对于某一中心话题有说话的内容。有说话的欲望,话从何来。关键靠平时的阅读,阅读教学追求“‘心领神会’而又‘心驰神往’的境界,追求文本‘与我为化,不知人之文,我之文’”。②鼓励阅读,只要思想是积极的,内容健康的都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读什么都可以。要降低阅读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通过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要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要学生当着大家的面比读、赛讲课外积累的内容,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读,在学生中形成比读赛读的氛围,增强其阅读的欲望。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内外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写读后感、写心得、开展作文互评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各种作品中表达方式和积累词汇。如“我在上节课前会指定同学准备下节课课前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也可以是单独表演,形式不一,只要是有关课外阅读内容的都可以,讲完之后,同学们谈感受,老师做总评。学得好的予以相应的鼓励。”一个学期下来不知不觉当中,学生竟然了解或知道许多励志故事、名人传记,《弟子规故事》、《三字经故事》等国学经典故事。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互评当中也变得有话可说。另外,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涉及到的作文原著及相关作者的相关作品、同一主题的相关作品,我也注意阅读引导和推荐。在全班形成读名著,品作品的良好风气,让学生在阅读中变得有话可说。
三、让学生有话多说。
有了一定的说话欲望,又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表达得欲望,提高他们对某一焦点的思辨能力和对别人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现实生活找话题,从身边小事找焦点,从他们多关心的事物找话题。谈谈自己,也谈谈别人。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的机会,让学生广泛的探讨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不必过于拘泥统一的标准,也不预先设置探讨的目的和效果,只要合情合理,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诉求、思想的机会,让课堂成为思想交流的舞台。慢慢的就会让学生形成遇事会分析、会思考、会辩解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于某一问题的理解能力。
四、让学生有话会说。
有话会说也即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如何将这些润泽无比的珍珠串在一起,这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在口头表达方面除了要做好阅读指导教学以外,还要注意在平时改变学生以单独的“字”,独立的“词”为单位的语言习惯。变现在以“唱读”为阅读方式的阅读习惯,要打破这种看似整齐的,人为切断完整的语义语境的阅读方式,还文本以完整的概念。还要在平时做笔记的时候,也要让学生养成成句成句的记笔记的好习惯,改变看一个字记一个字的坏习惯,努力让学生的脑海当中、语言习惯当中以完整的句子出现。在书面表达上,除了要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重点分析体会课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正确使用标点等基础知识以外,还要进行专题类的讲解。我还认为,提高表达能力应放在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上,能否正确、恰当的运用词汇。涉及到词汇本意、比喻义、引申义、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本册课本或本组课文中同类型的词语选出来,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重新组织一段语言,描绘一幅画面。注重关键情节、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知识的指导,最终在班上展示写作内容,参与互评。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景物描写类的词语,如:绿树成荫、鲜果飘香、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狂风大作等,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组织一段语言,描绘一幅画面。这样既能让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词语,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达到深度积累词汇的目的。一石三鸟。通过互评切实的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写作信心。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上课入手,注重细节。降低要求,从说好每一句话做起,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多说、有话会说”,最终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获得写作的自信和能力,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达到善写、乐写的目的。
参考文献:⑴王国维《人间词话》⑵唐彪《读书作文普》
第三篇:蔡鹏演讲搞
尊敬的孙总、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叫蔡鹏,来自黄桥支局,目前在黄桥担任金融班长一职。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公司领导班子以竞聘的方式给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我今天能站在这个舞台参加竞聘演讲!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表达出我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参加工作4年以来,作为一名普通的邮政营业员,我拥护国家政策,热爱邮政事业,一直营业在前台辛勤耕耘,忘我地劳动,踏实的工作。今天,我终于得以登台诉说作为一个邮政基层员工的心声。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了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公司以竞聘的方式检验员工综合能力的时候,我为我自己能成为其中的竞聘者而感到自豪!
我今年30岁,大学本学历,毕业于XX学校,2012年进局工作,一直在黄桥支局做普通柜员,今年提拔为金融班兼综柜。在工作期间,我本着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通过多学、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技能,以稔熟的操作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支局领导、同事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我所在的黄桥支局是全省第一批转型网点,通过转型,我们每天晨会制定目标,夕会总结一天业绩,让我每天都对目标与现实存在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2015年我个人完成啤酒,白酒销售额达8万元,月满中秋完成1.8万元,函件贺卡销售额3.5万元,集邮销售额2万元,保险900多万元,理财180万元,车险12个,销售金额达4万元,短信每月达70多户,新增卡客户达1000多户,渠道类产品每月达80户。2015年跨赛开始,我积极主动地出去走访,我走访的是何韩村的拆迁,注重与拆迁户沟通和联系,随时跟踪拆迁户的进展,多和拆迁户宣传我们存款的政策,礼品丰厚。一旦拆迁款到帐,立马从农商行转到我行,有的已经到帐,有的在犹豫,有的在等到期转帐,到12月份,己经拉到200多万的存款。但是后期走访不会放松,我继续走访街道,村庄,小微企业,广场舞等,以优质服务来赢得客户的喜爱,让客户把存在他行的的存款拿到我网点来存,让客户逐渐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
今天我参与竟聘后备支局长,主要是因为我具有以下三点优势:
1、我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我本科毕业。。自已加学了什么;工作后又参加了各种考证学习,目前考到了银行从业资格证、基金、证券等证书。
2、我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从事金融工作的经历,养成了我办事认真仔细、沉着冷静、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敬业、精业,守法、守纪!而我在前台的工作经历,也为我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3、我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坚持做到识大体顾大局,能够坚持原则而又不失灵活,处理问题思路清晰。
当然,在总结自我优势的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缺乏管理经验,对管理工作的高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能把这种不足转化为优势。
如果这次能竞聘成功,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学习,相互交流。在不断提高自己管理能力的同时,积极想办法提高班组全体职工的业务水平和营销能力,全力做好各项工作。该自己做的事,坚持事必躬亲,率先垂范,决不拖泥带水,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并努力做到最好。
2、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流的团队。制定铁的纪律,以纪律管理好每个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要力争做到全体人员齐心协力、目标一致。首先从自我做起,带头遵守纪律,工作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以德感人、以情暖人、以诚待人、诚信做人!主
3、结合转型新思路大力发展邮政金融业务
一是我会千方百计抓好存量客户。通过强化数据分析和支撑,明确客户分层维护方式,制定规范营销话术等措施,追踪存量客户转存率,确保转保率和留存率达标。
二是有效开展走千访万活动。走访过程中以重点客户走访率、重点信息知晓率以及重点数据完整率为指标加强走访的过程管控,最终以储蓄到期客户转存率、保险满期客户转保率以及疑似流失客户下降率作为衡量走访结果的标准。走访数据来源支撑内外结合,对外与合作单位获取数据,对内以往年客户的存量走访及金融产品到期数据为来源,通过邮政金融客管系统为信息支撑,使走访有的放矢。
三是结合“一点一策”认真开展“策反风暴”,网点最大增量就是他行客户的资产,或者是本行客户在他行的资产。要利用各项政策保存量、拓增量,特别要围绕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城乡商贸户、单位年终代发项目等重点市场,积极运用保险理财产品和理财POS机,积极做好他行资金策反工作,走出去,请进来,拉动余额快速增长。
四是过程管控是障,再好的政策没人执行,也是一场空。跨赛期交我会严格按照转型要求,对支局目标进行分解,分户到人,管控到每天,每周,每月,对发展落后的员工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其进步,确保目标达成。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不管这次竞聘成功与否,我都会微笑面对。我更会一如既往、一丝不苟、一心一意地做好每项工作。我会坚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学习,继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为邮政企业的发展壮大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第四篇:蔡兰华《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发展和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父母和祖辈的感情。
2.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3.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家庭大事年表”,让学生知道应该关注家庭的记忆。让学生在过去的故事中,追溯家庭的历史。在设计家庭吉祥物中,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老师演唱《让爱住我家》,谈谈:你们觉得老师的家怎么样?
二、家庭的记忆
1.“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了。你的家在哪儿?
2.从出生到现在,在你的家庭的记忆中,家里有哪些快乐的事情?
3. 这么多年来,家里令人高兴的大事很多。问:你能接着填出家里的一件大事,简单记录当时的情景吗?
4.刚才有不少同学都提到了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你们知道父亲,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样做的?
5.(出示照片,知道这是谁的父母?)问: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是哪天?
如果没有父母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就不会有可爱的你了。
6.家中不是每天都有喜事的,有些日子也充满悲伤,比如:长辈去世的日子。每到这个日子,我们要忌拜这些过世的长辈。开心的、悲伤的,这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都是家中特殊的日子。7.看,这小小的两张表,都是我们对“家庭的记忆”。有温馨的、甜蜜的、有激动的、兴奋的、也有忧愁的、悲伤的,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要细细品味的,永远珍藏的。
三、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1.从1839年法国学者达盖尔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用相机来记录家庭的历史。让我们来看一组照片吧。
问:在这些照片中,从色彩、建筑、人们的服装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过渡:是呀,现在的生活好多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但是也不 能忘记过去的时光。有一位老奶奶,她有许多的相册,她说,这些是她的宝 贝„„(直接出示课件)
2.美文欣赏《奶奶的顶针》。
3.长辈的无价之宝还有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位老奶奶的话。4.问:老奶奶的传家宝是什么?这一件件衣服一条条被单里,包含了什么?
5.总结过渡:“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长辈对家庭的付出,对家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动,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你们想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让我们齐声对长辈说“谢谢”。我们要像长辈一样爱我们的“家”。6.刚才我们回忆了家中的大事,家里特殊的日子,了解了家里的传家宝。这些都是我们对“家庭的记忆”。就像一首小诗中写的一样„„
四、做家庭吉祥物
1.你们想给自己的家设计一个吉祥物吗? 2.吉祥物就是„„(出示书上的解释)3.你们都知道哪些吉祥物?(课件展示图片)
4.这里有两位同学,他们是怎样为家设计吉祥物的呢?(课件出示)5. 能象征家庭特点的东西很多,除了属相,还可以是什么呢? 6.好,在纸上动手画一画吧。(画好了贴在黑板上)7.创作展示。(这是谁设计的,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8.总结全课:我们在家里健康的成长,家庭留给我们无尽的宝贵的记忆。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让我们用歌声表达吧。(歌曲中结束)
第五篇:焰华小班化教学论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小班之花遍地开 ——浅议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一中 陈焰华
内容摘要: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 小班化教学 教学模式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忽如一夜春风来,小班之花遍地开。近两年来,随着农村中学学生数的减少,各地小班化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小班化教学模式也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也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摸索了两年。那么,如何利用小班化教学优势,使每个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呢?以下是我在这两年实践中总结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小班化教学提出的历史背景
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名学生。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教学要面向各个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
目前大部分学校仍是班级授课制,批量式地培养人才满足了社会一定需求,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更需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人设材。
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两个转变:一是从单纯传授知识向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发展转变,二是从班级授课制向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变。
小班化教学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之一,目前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渐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人们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新课改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不能有效地面向学生全体,不利于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就应运而生。
二、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重大意义
1、保证人人参与学习
参与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
2、利于学生密切合作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合作教学,不仅能快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有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操作、小组调查、小组游戏、小组竞赛、组内互教、组内互考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间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合作能力。
3、轻松实现多重互动
课堂互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帮助,让学生有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改善教学人际关系,开发课堂交往潜能,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多向交流互动的教学局面。
4、科学合理评价学生
新课改倡导以评价促发展,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诸如即时评价、多次评价、分层评价、激励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评价目标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所确定的数学课程总目标(即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四个方面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展开,形成多维、全面的评价目标体系。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向导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三、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
1、营造和谐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班化教学关键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操作、探究、归纳与说明。鼓励学生大胆“说”,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做”,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思”,把数学课堂真正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乐堂。
如在学习七年级物体三视图这一课时,课前安排两人一组准备棱长相等的正方体5~6个。课堂上让每组学生任意摆放本组的小正方体,其他同学根据该组摆放情况从三个角度来观察并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极高,每名学生都有展示机会,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忙着摆放,有的忙着画图,有的忙着给出评价„„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如引入二次根式一课时,我向生提问:一个正方形纸片,如果它的边长为4,它的面积为多少?若把四个顶点折向中心,得到一个新正方形,它的面积为多少?它的边长又是多少?这样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处在一种情境中,感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去解决它,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习欲望,同时还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思维。
3、打破传统模式,突现以生为本
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果欠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
小班化教学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生比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我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时,尝试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培养。
4、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机会。小班人数少,老师能更全面了解每个学生,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如教学中,将程度相近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再如作业批改方面,小班化教学可实行面对面批改,个别指导,更直接、更及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感情也更融洽,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5、适应学生发展,不断追求创新 “教学贵在创新。”小班化数学教学尤其如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内容要新。小班化教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新”,应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②.教学形式要新。小班由于学生数少,每生对教学资源所占份额大大增加,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人与物质世界接触、碰撞、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创造生动的教学外部环境。③.教学方法要新。个别化教学是小班教学最显著标志。小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让每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教师要采用合适教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总之,数学小班化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唯有孜孜不倦地求索,奋斗不息地实践,坚持不懈地创新,才能春风化雨,才能将小班化数学教学谱写成一首动人的诗,描绘成一幅优美的画。让孩子们在诗情画意中张扬着自由个性,呼吸着新鲜空气,拥抱着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汤文卿.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学数学教育
[2] 李劲松,新课程 新观念 新体验 新尝试[J],福建中学教育,2006.3,19-21 [3]钱佩玲.如何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通报
[4] 李孔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J],教学与管理,200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