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有效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只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课内 课外
正文:课外阅读既能让学生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又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没有课内语文阅读的基础,就根本说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怎样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课堂中积淀有效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如同金钥匙,有了好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不思考等于没有阅读,所以,我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这一习惯,我一般采用这两种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
1.自己阅读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配合课内语文学习,从课文体裁、题材、内容及写作方法等方面考虑,让学生读一些文学名著。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还要指导学生去领略名家的风采、去收集整理五花八门的知识信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读,以问促读,以境促读,以思促读等,使他们的阅读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集体阅读
学会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集体阅读的形式我主要放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方法是,初期,老师领着孩子去试着欣赏中长篇故事性读物。老师读,学生听。老师朗读之前都要提出一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感悟、思维、总结能力,还学会了怎样去阅读较长的文章,怎样理解较长文章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
二、在教学中打通课内外有效阅读的联系。
1.课内促课外
以课本内容为基点向课外延伸的阅读,系统的课本学习,可建立知识结构;广泛的课外阅读可扩展知识的领域。其具体方法是:运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方法,学一篇带动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如:教《买火柴的小女孩》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在教学完古诗后,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教学《一夜的工作》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大自然的文字》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普读物等。这样以一化
十、以十化百的做法,可以打通学生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渠道,使学生走出狭小的教材阅读圈,徜徉于广阔的文学艺术殿堂。2.课外助课内
有句话说“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我首先从兴趣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每天记录读书篇目,积累好词佳句,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对于此项好词佳句找的好的,阅读感悟丰富的孩子我在全班表扬并展评该生的作业。让其他学生效仿学习,培养感悟力。随着阅读内容的丰富,学生每次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读悟基础之上,而是要让每一篇文章都要有所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把学会的生字或想巩固的生字写下来,想积累的句子(可以是优美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写法上有特点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写出喜欢原因,从文章内容带给你的感受、启示写自己的收获。并对阅读的内容也进行了统一要求(1)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2)选择名家名篇的一组文章,以此来感悟名家的写作风格。(3)阅读文章要具有时代特点,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点。这样便于老师的检查,督促。培养让学生会读书善读书的能力。
每一次的阅读交流孩子们都会在不同程度有所收获,或思考深入,或内容充实,为了让每一次的阅读交流评价更有效,让每次的交流成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助力器,我又在表格上补充了“我运用到了哪些课本上学的知识,做题时我注意培养了自己哪些学习的好习惯?”“交流后我的收获是什么?我打算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这样的设计加强学生的阅读反思,形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一位学生写到“阅读这篇文章,我翻阅了一些课外书籍和上网查询了资料,了解到许多课外资料,利用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更好地理解文章,比以前更快更深地了解课文。”“以前我读文章理解句子时,只是集中理解一处地方,只能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现在是通过理解句子中的每一个词来理解句子,使我更深入地读懂文章。”“ 我认为我的阅读习惯较好,阅读时,如有不认识的字我会查字典,并把拼音注上去。读的声音也比以前大,读书较有感情,轻重、快慢、停顿掌握得也比较好,但就是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要表达的含义。我会加强的。”
三、在生活中有效阅读得益于课外。
1.阅读“自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父母要把读书的概念放大,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才是教育的源头。一家人外出旅游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把眼前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日出日落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学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又能让孩子体验书中的意境,重新认识书中所阐述的思想。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燕子要迁徙?这些大自然的疑问,都值得孩子们去研究。
2.阅读“时事”
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如十六年大庆、云南干旱、足球比赛;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因此,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为广阔的课堂,在生活中有效阅读得益于课外。
四、在活动中深化课外阅读
为了更好的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举与爱好,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提高阅读效果。
1.课前5分钟。把说话训练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这项课前热身运动最适合中低年级,孩子们最感兴趣。让他们把看过的书介绍给大家,形式可以多样,如:“最近我看了《十万个为什么》,我想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我阅读了《安徒生童话选》我想讲其中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我看了这本书,最喜欢书中的一个角色,我表演给大家看„„”,“我这里有一本书《神笔马良》里面的内容真精彩„„”。
2.指导读报、剪报、贴报。在指导开始读报时,教师向学生介绍适合学生阅读的报纸,如《小学生周报》、《作文园地》等等,然后向学生介绍报纸的标题、报纸的内容,报纸上逐版材料的安排等等,使学生渐渐学会读报。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读报技能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布置学生做如下工作:(1)剪报贴报:按一定的题目选集并剪贴材料,如关于国内外时事,关于学校的学习生活、少先队员的生活等等。还可以按学科进行剪贴分类,如语文类、数学类、社会类、自然类等等。(2)根据剪报,组织小型的剪报报告会。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有效阅读的无穷乐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课内外阅读相互结合,密不可分,课内阅读教学是主体,课外阅读是它的延伸、拓宽和深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双轨并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赋予给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双翅,让他们能够在文字的天空翱翔。
姓名:顾志强 性别:男 年龄:28 学历:本科 教龄:6年
职务:教导处副主任
联系电话:0512-66659004-124 具体地址:苏州高新区白马涧小学
第二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英语自主阅读教学论文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简要分析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几乎处于一种被忽略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限于对课文的“精耕细作”,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也通常只注重教材上的那些文章,很少会主动去找寻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普遍偏少,这样就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不快,阅读技巧掌握得很差。在阅读中,由于学生较多地注重语言形式,过分地注意细节和依赖视觉信息,这样只会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由于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就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学生等待的是老师的标准答案,不会去主动寻找相关信息,这又如何能适应现代社会及中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呢?
根据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去年我教初二英语,于是就对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制定相应学生的要求和目标。我一共发放了150份,回收148份。问卷采用了不记名课堂即时完成的方法,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调查数据显示表明:
(1)在阅读兴趣方面,只有25.2%的学生表示了有较强的兴趣和信心,近4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动机来自于社会的要求,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不强。
(2)有31%的学生认为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25%的学生认为阅读大量感兴趣的文章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这说明学生已经对阅读给予了一定的认可;
(3)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都来自于教师的讲授,只有12%的学生接受过阅读速度方面的训练;说明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还不强。学生的阅读方法单一,而阅读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学生的阅读量少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缺乏阅读兴趣,还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对此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在阅读教学中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四点策略
(一)分层结对,主体参与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叶圣陶先生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因为,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要使学生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不可少。
在课堂教学中,就阅读结果,可以让学生经常进行分组讨论,抓住这三个学习时机:复习引入时,教学遇到难点、重点时和新课结束前。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发言、参与的机会成倍地或十几倍地增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和广处发展。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将课后的常规阅读练习改为小型的竞赛,即可在作业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创设情境,提高成就动机,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来进行操作。为了充分调动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考虑到高水平的学生不必枯守费时,可分为不同层次的赛题,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对阅读的自主性和兴趣倍增。
另外,根据英语学科特点,让学生变换参与形式,多进行各种各样的讨论。如课内自读课文,可采取学生分组设计教学方案,每组找一主持人上台讲课,其他同学补充,教师从旁引导,点拨,这种“兵教兵”形式,不仅使他们学得轻松,教得有趣,还能增强他们主动钻研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在创造与享受成功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此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英语学习自主性差的同学,由于“落后面”较大,再加上积重难返,这时候就有必要运用一些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同自己的“落后面”接触,正视自己的缺陷、弱点,这也将有助于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勤记词汇,勤读书
有句话说得好:“得词汇者得天下”。词构成句,句构成段,段构成篇,因此培养学生如何学会记单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于他们的阅读十分重要。在和学生谈话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对英语单词只是死记硬背,当时记牢了,过后就忘,只知其形,不知其义,更别说去运用,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别提让他们去主动寻找阅读课外材料。根据这些情况,我暗暗对自己说,在教学中不要怕辛苦,要慢慢地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他们愉快主动地学。
如在教学一个新的模块时,生词量很大,很多是没有规律,而且也很拗口。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单词都是陌生的,不会读怎么去记,如果要让他们一下子全部记牢,他们只能记得一塌糊涂,越来越讨厌,一看见英语单词就头疼,这样只会导致恶性循环。单词记不牢,阅读又能怎么教呢?
于是在每天上课前,我把今天所要学的生词罗列出来,同时也相应的把这个词的词性和具体的用法讲清楚。还有一些比较难记的,较长的单词,就通过编故事,讲笑话,或是拆分单词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记单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我经常灌输给学生一种理念:不论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也就是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对记单词感兴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式,有时候学生还会找出一些更好的记忆方法,让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了一件乐事。单词记牢了,阅读也就有了基础,就可以开始点拨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技巧。
(三)激疑设疑,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生读书时,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要求,设计思考题帮助学生细读:哪一句是重点句?文中写什么你弄明白了吗?边读边想边画标记。经常做这样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7B National heroes 时,1、Ask: What did he do?(让学生看图讨论,渐渐引导学生看图说句子,以此来导入新课。)
2、Open the books, 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se words.Zhan Tianyou is a(1)______.He was the(2)______of a(3)______ in the mountains with many(4)______ and(5)______.The Chinese(6)______ wanted a Chinese engineer to(7)____ it.They didn’t want(8)______engineers.There’s a(9)________ about him in Badaling.It’s a very(10)________ story.(让学生独立思考,做题中老师可以一边走一边指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并不时地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
3、看完课文后,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Do some exercise:
1.What did Zhan Tianyou do?
2.When did Zhan Tianyou die?
3.Where did the railroad start?
4.Where did it finish?
5.Why didn’t the government want foreign engineers?
6.When did Zhan Tianyou work on it? 7.What did the Chinese do when he died?
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状态,并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每一个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之后,不管对错,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并且注意评价语言的丰富性。学生每一次的开口表达,都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时机,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才有兴趣去学。在一堂课中,老师要善于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发展与提高。其实每一个人在内心都希望被关怀,被鼓励。对于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勤学苦思,质疑问难
有人曾说过:“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么,教师就应该先从自身做起,用关怀的目光,鼓励的言语去肯定,激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教学中要有民主气氛,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才可以共同研究、探讨问题,学生才敢质疑问难,教师每节课都要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和机会。怕老师或同学讥笑往往是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原因。因此,要鼓励勇于质疑问难的学生,教育学生不要讥笑他人,哪怕提出很简单、甚至是可笑的问题也不能讥笑。提出问题总要比不提问题好,是学习动脑的表现。下面我节选了在一次考试中学生的一些错题:
Tom is the son of a farm owner.One New Year’s Day, when he was 15, his father 1_____ him to work on the farm for one year when he was free.Tom was 2_____ with his father’s idea.“That isn’t my job.I have 3_____ schoolwork to do.” Hearing this, his father said, “I promise(许诺)to give you the best present if you 4_____ finish one year’s work.” Tom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5_____.()1.A.asked B.let C.made
()2.A.happy B.unhappy C.excited
()3.A.much too B.so little C.too much
()4.A.shall B.must C.can
()5.A.said B.answered C.agreed
完形填空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阅读分析能力,也是分析性阅读教学的重要体现。如:第一题,有些学生会选择B或C,这是由于对词汇理解较少,句中有to则应选择A,而let或made 后面跟的都是动词原形。第三题,too much 和much too 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候可以叫他们相应的判断方法,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而too修饰形容词,而文中homework是不可数名词,因此选择C。这些题目对于我们教师来讲,也许十分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英语知识和词汇还不够丰富,本身处于学习运用阶段,产生这些问题都十分正常,所以只要有学生提出问题,哪怕再简单,都要鼓励和表扬。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可以选择性地找一些趣味性强的、时事性新的、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这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主动性的提高。
三、效果评价
通过近一学期的操作实践,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们会主动的去预习新课,记新单词,寻找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些改变让我感到欣慰。
在课堂教学中,这几个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师生角色变了,课堂结构变了,学生对英语课感兴趣了;
(2)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显著提高,提问的创新性也明显增强,回答问题能够理直气壮了,偶尔也不乏幽默,课堂气氛活跃了,充耳不闻的人少了;
(3)教师也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教出了感觉,教书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乐在其中。
第三篇: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自从我校开展赛课以来,从教学质量、办学特色、激发课堂活力上逐步形成了符合我校师生的赛课模式。2013,在以赛促研的思路下,积极探索“带着课题赛课”的教研方法,我们语文组的兄弟姐们克服理论不足、时间、条件有限的困难,深入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中去,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课堂展示上、展示方法上、效果评价上一一对比,找出最佳方案。现就本次语文组赛课活动作一简要总结。
一、反思教学是发现问题的源泉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堂,同样的45分钟,却在不同的课堂展示实践中收获着迥异的教学成效。通过对上次语文组赛课工作的全面分析与反思,各教研组长都从自身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堂听课感受中,对课堂赛课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记录,并专门组织研讨,鼓励创新、重视实效,取得了一致共识:只有认真研究课题,才能成就真正的高效课堂。基于此,本次赛课从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赛课目标,对过去赛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存在问题:(1)展示流程的确定;(2)展示精彩、有序、高效方法指导。解决方法:(1)明确站姿——语言要求——发言顺序——质疑补充——师生评价。
(2)
1、小组成员都会了才可以展示。
2、组员展示,组长补充。
3、小组展示成员分值不同,号越大分值越大。
4、敢于质疑或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奖分。
5、展示过的内容不重复。
6、教师语言激励要及时。
二、注重细节是提升赛课水平的关键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本次赛课活动中,对于课堂创新和教学亮点的总结与积累,离不开语文组各位教师的辛勤努力,从课堂细节入手,认真对待赛课中出现的问题,将功夫放在赛课的过程中,并对研讨出来的解决方法反复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探讨、总结、再实践、再探讨、再总结、再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语文组全体教师的协同参与下,不仅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语文教师团队,还相继赛出一节节出彩、高效的语文课。其中的亮点让我们惊喜不断。
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亮点:
1、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参赛教师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和谐的统一起来,并且能在教学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自然的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郎彬在讲《愚公移山》时,插入的太行王屋的图片和代表我市新愚公形象的典型代表——吴金印、张荣锁等人的事迹,引导学生领会愚公精神的实质,通过“ 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有效实现了“阅读是文本与学生、教师的对话”; 付会琴老师在讲《清兵卫与葫芦》时,设计的课堂小练笔,“精简人物我来代言”这一环节,拉近了学生和人物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这就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用语言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传情专利。
2、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参赛老师都体现了“三个重视”、“一个主体”。“三个重视”是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三个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过去,一些语文老师有的为了过分去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忽视了语言基础的落实;有的老师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在教学中放任自流。而从这次赛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都是融于文本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曹卉老师对学生移步换景方法的指导、学生批注习惯的养成;李付云老师在讲《愚公移山》
时,对学生朗读要在相似句式的比较朗读中,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读出不同人物对移山的态度,给学生搭了一座桥。“一个主体”是突出了学生主体,许多课学生发言的在20人次以上,满足了不同程度的学生想展示的愿望,让大多数学生体会到展示学习的乐趣。这都得益于容易操作的、具体的、反复实践的、展示流程。
3、赛课教师都在集智备课的基础上增添创新设计环节,彰显出了个人授课风格。曹卉老师在讲《竹林深处人家》时,学生作品制成微课程导入,徐清敏老师单元主题导入,长江主任、献辉、王强、会琴、海霞、茹芳、风琴等教师比较阅读的设计,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4、赛课教师都在“主题阅读”的启发下,纷纷行动,认真研读,相互探讨,从自己的课堂和教学实践开始,本着一点点尝试的原则,从小环节切入,讲课内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听说读写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尝试着构建开放创新,从满活力的“大语文观”阅读教学体系。郝志强老师在讲《最苦与最乐》时,以说促写的环节成了课堂的亮点,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刻度,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点燃了学生展示习作的自信。李茹芳老师在讲《永远的歌声》时,把学生“抓鱼” 事件简化成不同版本的儿歌形式,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动作的体会和文本人物的理解。若能增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接力读等形式,更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学生读的展示会更加精彩。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亮点。本次赛课老师,加大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熟练运用白板放音频、做批注等,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能够抓住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心理,恰当地运用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借助多媒体进行文本的情境创设。如:借音频、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月色的美等。
6、所有参赛的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有层递性,能努力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别是六年级教师海霞、小芳在讲《永远的歌声》时,把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两个板块,作为课堂研讨活动的主线,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长江主任在讲《望大陆》时,多种形式的朗读和细致的指导是整节课堂的主旋律,使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收获思乡和爱国的双重情感。
学生课堂学习展示亮点:
1、在基础知识检测中,大号展示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品读和炼写的环节小号挑起重担。既让待优生跳起来够得着,又保证优等生展示的示范作用。
2、各班对子合作展示居多,学友展,师友评,配合默契,效果良好。
3、学生习作的前置,既节约课堂时间又保证展示的数量和质量。
三、学会总结是提升赛课智慧的法宝
有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宁肯选择“十份耕耘,愿得一份收获”。对于本次赛课活动,我们也从赛课实践中收获了几点不足,主要有: 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不足:
1、课堂容量偏大,造成某些环节不精致。
2、教师文化底蕴欠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的板书、示范朗读和预设问题等方面。学生课堂学习展示不足:
1、学生脱稿展示要加强落实。
2、中等生展示的数量和质量有待研究。
3、板书展示质量有待提高。
4、习作展示方式需要创新。
《礼记·学记》曾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面对赛课环节中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在反思自我的之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以实现对赛课实效的进一步提升。给教师的建议:
1、要加强书写和朗读的基本功。此次赛课,我们感觉有些老师的板书能力亟待提高,书写方面要下功夫。板书是一面镜子,语文教师更要书写规范,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字迹应工整,美观,有体;朗读是文本的生命,语文教师更要以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做榜样。
2、增强文化底蕴。要多读书,多写作,多关注生活,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文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3、注重各年级知识衔接。每个年级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阅读的基本能力、对文本情感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年级越高分析与理解难度随之增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各个年级段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启发下,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能力,收获学语文的乐趣。给学生的建议:
1、学生的书写和朗读要借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以保证展示的质量。
2、学生要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把读书变成习惯。
四、结语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借用杨万里对山行的感慨与认知,来细细思忖本次赛课的得与失,发现不足并善加改进,磨砺自我并提升能力。鉴于此,希望语文组全体教师能够从本次赛课活动中都获得成长,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推动我校语文教学取得新的成绩而振奋精神、信心满怀。
语文组的姐们儿,加油!
2013年10月31日
第四篇:《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第五篇:课内课外结合
课内课外结合,教改教研并重
——语文教学总结
本人从教十多年来,不断加强业务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坚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崭新的教育理念,是个思想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态势的创新型教师。十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摸爬滚打,经验教训的不断积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自己的头脑中也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观念,这些观念也为我平时教学工作和本学期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特就此文阐述 如下,希望得到方家的指点。
一,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1、学生学得好远胜于老师教得好。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老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都是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来起作用。因此,在初二年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
2、以课文为语文教学的例子,增加课外阅读量。
“课本只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如是说。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唯课本论,不要把课本当作教材的全部。如果老师只是把“例子”(课本)讲解分析得再明晰透彻,却不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不去从生活中采掘大量鲜活的知识,不去做适量的“习题”,那么学生也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为能力。所以,我在初二教学过程中力求压缩讲授课本的时间,尽量地多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外活动应该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语文学科教好。据我所知,几乎在所有学校里,语文学科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几乎最少。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必须以课外活动为依托,这个矛盾没有设法解决清楚,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3、没有知识的积累,就很难有能力的提高。
初二年级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必须有计划的认真的扎扎实实的做好这项工作。还必须明确语文学科各阶段的目标。语文学科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以前报道过的任小艾带的初三毕业班作高考语文试卷,平均成绩超出北京市总平均分3分多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想办法把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而不敢放松。
二,关于阅读教学
1,压缩课文的授课时间,一般课文用1--2课时来完成。为了压缩课文的授课时间,首先要简化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只要求达到一个目的。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包罗万象,想面面俱到、毫无遗漏的教给学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没有可能。俗话说得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从教学效果来说,必要的舍弃是应该的。理想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从宏观进行,一学期、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放在一起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落实到每一节课,就必须有每一节课的目标和教学重点。其次,能够不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尽量不放在课堂上讲,这也是压缩授课时间的办法。课前预习工作要落到实处,每一节课所布置的预习任务都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便于老师检查的。粗读课文,疏通文义,分段归纳段意等一系列工作,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字词以及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可以在开学初切块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由他们组织整理,上课前三分钟抄在黑板上,底稿上缴,一月整理一次。
2、以前学习过的句式变化、关联词用法、常用修辞手法以及其它语法知识,应该有机的切分到每一节课文当中,有计划的复习加深,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的积累,是很难有能力的迁移的。
3、向课外延伸的问题,我一直束手无策,因为材料匮乏,学生手头连最起码一本统一《读本》也没有,现在,虽然有了多媒体教学网络,这个问题可望解决,但是,学生没有办法天天去上,因此,课外活动如何与正课有机的配合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研究。
三,关于作文教学
我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纳为 以下四点:
1,初二年级要求学生把记叙文的基础打扎实,把各类文体先写得规范些。
2,“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我不赞同我们学校硬性规定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应该怎样、不该怎样的那一套一统化措施。如果不依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一味强调作文的精批细改,把语文教师围困在作文堆里忙个不停,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作文批改应实行学期积分制。每一次作文明确一个训练点,完成训练任务即得满分5分,每学期要求完成40分的指标,分数不足可以用作文数量来祢补。作文指标没有完成的,从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中一次扣除。用这种办法逼着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多写作文。我已经试行一学期,效果不错。
3,要求学生坚持“课前三分钟讲演”的讲演稿撰写,以作为作文课的补充。
4,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的有利条件,开展诗歌朗诵课、默写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这些说读方面的活动,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四,关于课外语文活动
针对课余时间里,语文学科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下用于语文的时间几乎最少这一现状,就要充分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因此,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势在必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课余活动以外,我设想在初三年级开展以下活动。
1、每天一首唐诗鉴赏;
2、每节三个成语介绍,并要求同学根据这些成语连串成一段话;、每周一节阅读课,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小评论;
4、定期举行作文竞赛,择优汇编成优秀作文选集;
语文教学不改革就不能提高效率,不能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认识。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一线语文教师做了许多的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管你在课堂上采取什么先进的教法,单凭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那是肯定不行的。而应该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是延伸。更准确的说,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除了课堂学习必不可少,在很大程度上更得益于课外多看、多读、多写。学生把在课堂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运用到课外去开拓新的未知领域,他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巩固和发展。那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究竟如何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看法。
1.教学内容要力争新鲜化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不可能在45分钟内将课本所有东西一应俱全地教给学生。我认为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重在指导,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将精讲的内容赋予新鲜化,打破传统思路——即从作家介绍到背景讲解,再从结构划分到内容分析,这样只会事倍功半。
1.1可作课内外比较。如讲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联系《我军横渡长江情景》一文,比较分析其内容、报道重点、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了解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及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历史规律。
1.2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习契诃夫《变色龙》,就可以适当介绍他的经典名著《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万卡》等,领会小说作为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样式,是怎样塑造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
1.3课内外组合进行专题教学。如学习鲁讯的作品,可将鲁讯先生的作品分文体分阶段介绍给学生,并结合课本教材所选篇目作专题研究,从而使学生对他的重要作品及人生经历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和理解,为以后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零散的传授,无疑是事半功倍。
2.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主动的去掌握。学生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是低效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接受,乐于掌握。
2.1适当举行比赛。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字词知识,可举行小组间默写比赛,词语接力;为了让学生有表情朗读,可举行速度、朗读对抗赛、接力赛,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
2.2结合课文内容组织课外表演。如学《威尼斯商人》可分角色表演节选的这幕喜剧,学《皇帝的新装》可进行课外改编和表演课本剧,这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可以加深对文章写法、主旨的理解,真可谓一举多得。
2.3适当举行教师学生角色换位,让学生做实习老师。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必须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掌握课本知识以及与文章有关的课外知识,其结果,学生既拓宽了视野,又提高了说写能力和应变能力。
3.课外活动尽量丰富化每门学科的学习都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语文水平较高的同学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他们的优异成绩,除了来自课堂上认真学习外,更多的来自课外的日积月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如听广播、看电视、读报刊、读小说等,都可以提高语文水平。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3.1写日记。日记是一部无形的录像机。学生尽管生活的圈子小,但将每天感触最深的事情记下来,并适当加以评论,既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独立观察、思考问题、勤于动笔的习惯。
3.2做摘抄剪贴。归类摘抄剪贴,可以丰富知识,开启智慧,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至少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素材。
3.3读报。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班会及其他课余时间,有计划的组织读报,老师自读或学生代读。读每天的新闻、报上刊登的优秀文章以及自己摘抄剪贴的文章。
3.4开展诵读活动。语文教师每周可以利用一节课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是对语文阅读内容的有益补充。学生在诵读活动中,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东西。此外,组织文学社团、文学兴趣小组,开展语文知识讲座及活动,既能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语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之途定然是迂回曲折的,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就必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并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