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13音乐作业P107
P107.2 复调音乐是以两个、三个或四个在艺术上有同等意义的各自独立的曲调,前后叠置起来,同时协调地进行为基础。在横的关系上,各声部的节奏、力度、强音、高潮、终止、起迄以及旋律线的起伏等,不尽相同而且各自有其独立性;在纵的关系上,各声部又彼此形成良好的和声关系。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的进行以其中某一个声部(多数情况下是高音部)的旋律为主,其他的声部以和声或节奏等手法进行陪衬和伴奏。
复调音乐给人以更华丽的感觉,各个声部相互对比横向发展,给人以更充实更复杂的感觉,作品感觉更具技巧性;而主调音乐从一而终,以一条旋律为主线,虽然简单却有许多不同的变化,虽然重复却给人以听觉的盛宴。
P113.2 莫扎特
安魂曲
庄严肃穆,如同天堂撒播鲜花般的纯净明快曲调,圣洁明媚。
海顿
伦敦交响曲
大多具有热烈洒脱的主题旋律,充满活力的节奏,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和简洁精致的复调性处理。
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与命运斗争的如火如荼的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海顿的作品明朗欢快,旋律明朗容易记忆,广泛采用民间素材;莫扎特早期作品为贵族宫廷乐,大多精致典雅,后期创作交织着抒情和戏剧性的因素;而贝多芬的作品则与他自己个人经历紧紧相关,极具个性,富有英雄性戏剧性和思想性。
P124.2 尼科罗·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托林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杂。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不同门类乐器演奏家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当然可取的,那么音乐就更具多样性,像是在不同的乐器上用些相同的技巧演奏或是用其他乐器演奏某种乐器的音乐,那都是当时的一种突破,是音乐上不同文化的融合。P127.3 在豪华喧闹的舞会上,作曲家遇见了心爱的情人,华丽的舞会,音乐缓缓响起,那是一首流畅动听的圆舞曲,小提琴奏出轻快飘逸的旋律,两架竖琴的精英拨奏,使音乐光彩夺目。突然,年轻的艺术家在人群中看见他热烈追求的女性,正随著乐声翩翩起舞,她像是与舞曲融为一体,而身边的舞伴却不是他,舞会达到了高潮,而作曲家心中一直只有她的倩影,他在舞会上与心上人邂逅,内心纠结着兴奋、痛苦与嫉妒。
P135.3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英雄人物、自然风景、文学作品
P141.3 “强力集团”成员们的创作更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更注重采用民歌素材,喜欢汲取“异族情调”来丰富俄国音乐,鲜明、深刻而有力的旋律形象,更具令人心驰神往的感染力。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不拘泥于俄国题材,敢于尝试任何体裁与形式,创造性地借鉴了酉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进行创作。
P150.4 德彪西
《月光》
这是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著作,充满了朦胧与现实交错的美。
几位舞蹈者的形象在音乐里复活,在月光下尽情歌舞的场面显得诡异而神秘,但是,这首作品中却并没有出现直接描写舞蹈动作的乐句,而是塑造和渲染了一种阴柔的月光下,大地朦胧而柔美的意境。
现代主义音乐与十二音音乐的序列排序
音乐风格的变迁决定了音乐内部各个组成要素的创新。在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组织结构法等各个方面,现代音乐都作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一方面形成了现代音乐本身的主要音响特征,另一方面音乐的表现范围也空前扩大了。作曲家获得了更多、更丰富的创作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技法常常越出了人们的听觉习惯和熟悉的音乐思维的范畴,听众与现代音乐之间常常出现深刻的隔阂。
表现主义与十二音音乐 紧跟在印象派之后产生的,在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上都与印象派截然不同的,作为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是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的音乐与旧有传统完全相反,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把八度中十二个半音给以同等的价值,舍弃传统的主音、属音等观念,因而使无调性占有绝对优势。由于旧有的旋律轨迹被破坏,使得旋律既无均衡,也无反复,因而仅是一连串独特的音的连续。此外,节奏难以捉摸,拍子也被无视。在形式上,由于无视因袭的收束式、反复法与平衡法,故显得非常自由。但它那基于新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形式,却具有独特的、流动的、无限发展的奇妙特色。在对位方面,有离开传统和声的感觉,成为复合的自由的旋律线的进行,即所谓线形的自由对位法。在乐队编制与配器法上,和后期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庞大结构与音响的夸张不同,而是采取精致而纯朴的小编制,常有明显的室内乐性。它的色彩不象印象主义那般幽玄茫漠,而是单纯、明快而强烈。P169.4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埙,古代重要的气吹乐器之一,最早的埙源于古代先民的狩猎工具——石流星(一种球形飞弹),远古多为石制、骨制,后来逐渐改用陶土烧制而成,以模拟禽鸟鸣声,作为诱捕禽鸟的辅助工具。形制有管形、橄榄形、鱼形、圆锥形等多种。顶端均有一个吹孔,埙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的则有若干个音孔,多为陶制品。
P173.3 《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更具古风小调风情,表达情感更加婉转细腻,而《我爱你中国》直接抒发情感,音乐也更大气。
P181.4 曾志忞:《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 柯政和、辛汉
P185.1 清唱剧是为宗教歌词(包含戏剧、叙事、忏悔祈祷因素)所作的长篇配乐。它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接近于歌剧,表演方式却是音乐会式的,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香雾迷蒙,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花浓。却笑他,红尘碧海多少痴情种,几许恩爱苗,离合悲欢,枉作相思梦。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上世纪30—40年代,在全国各地校园中广泛流行着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的艺术歌曲《山在虚无缥缈间》。《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清唱剧《长恨歌》里的一个乐章,讲的是杨贵妃死后成为蓬莱仙子,杨、李金钗成双、钿盒重合的故事。歌词寥寥数语,却字字沉重,道尽了主人公的凄凉心境。
唐明皇在杨贵妃的温柔乡里沉沦,“从此君王不早朝”,而安禄山起兵气势浩大,“渔阳”一句就是转折了,以前的享乐奢侈转入动荡混乱之中,这里气势磅礴表现了安禄山军的气势。
P186.3 沈心工:有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黄河》、《从军歌》、《爱国》等;有直接鼓吹国民革命、歌颂共和新政的《革命军》、《美哉中华》等,有提倡男女平权,重视科学的《女学歌》、《电报》《纺织》等。他所编乐歌,多数是儿童歌曲。由于他长期担任教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唱歌要求有较深入的观察与了解,因而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所接融到的一些事物,使儿童感到亲切。他也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所作歌词浅而不俗,简明易解。他选用曲调比较注意音乐语言的生动性和儿童特点。如他所编的《体操─兵操》、《赛船》、《竹马》、《铁匠》等乐歌,在学生中广为梳传。
李叔同: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
萧友梅:他的创作,以反映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居多,如《中华好》、《南飞之雁语》、《新雪》、《登高》、《星空》、《杨花》等。有的作品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如《五四爱国纪念歌》、《国民革命歌》、《国难歌》、《从军歌》,悼念黄兴、蔡锷的《哀悼引》,悼念孙中山的《总理奉安哀辞》等等。他在深研西洋乐理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很重视,主张“古今中外的音乐都要学习”,“音乐的骨干是一民族的民族性”。他曾谱写了大型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大提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曲》等,虽不尽完善,却也不难看出音乐家于此所倾注的心力。
黄自: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原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原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愿望。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
P194.3 爱国主义:义勇军进行曲
大气磅礴
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工人斗争生活:苦力歌
悲壮
1934年 百姓苦难生活:卖报之声
凄惨
1934年 儿童生活:毕业歌
清新1934年
5.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他的一生就是立足于他所认为的正确思想上奋斗的,他的音乐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创作的,整因为他对自己思想的坚守,对革命的坚持,才有了他不朽的成就。
P202.1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第二篇:音乐作业
柯达伊教学体系不是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是对前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从教学实例方案中,我们可以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根据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基本观点加以评价。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敲敲,认识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的外形、声音。
2、初步学会碰铃、铃鼓、三角铁的操作方法,并能跟着《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曲合奏。
3、初步学习根据音乐创编节奏。
幼儿园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正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视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柯达伊体系的重要内容。柯达伊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音乐只能依靠他们的音乐体验去达到目的,音乐读写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只有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才能理解音乐。内容:
将歌曲与简单的乐器配合的教学方式。
1.培养对稳定节拍律动的体验、感受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
2.感知节拍与节奏
在幼儿能够独立地伴随着歌谣表演出稳定的节拍律动之后,就能够逐渐地意识到节奏了。教学中引导他们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 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利用和歌谣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可以更清楚地帮助儿童感觉到节奏的区别。因为象声词的相同发音可以比诗词的具体词意更容易地使儿童感觉声音的长短区别。
3.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在稳定节拍与节奏的练习中逐渐引导儿童感觉到重拍音,感觉到有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这是节拍感性知觉的基础。通过对重拍音的识别,再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特征。
4.发展节奏听觉、节奏记忆:
根据歌谣内容和语言内含的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歌谣设计具有特点的节奏句式,会使歌谣的朗读更加活泼灵巧、自由多变化。这一方面丰富了歌谣的表现力,另外,富有变化的节奏类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过程:
教师由猜谜调动幼儿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简单乐器,加深幼儿的印象记忆,是很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开场方式。然后逐渐加深对每种乐器的听力,接着将幼儿分成三个组,代表每种乐器,再将歌曲编入,由小朋友间的互动及幼儿自己的创编节奏,使幼儿深入的了解每种乐器的声音以及锻炼协调性,整个过程欢乐有富有针对性,锻炼了幼儿的音乐学习.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中非常重视节奏训练,表现在: 1.使用统一的节奏音节读法和标记方法。
2.训练内容、形式、目标丰富、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3.特别重视多声部的训练。4.特别强调循序渐进。
5.节奏训练手法保持一贯性、持续性,与其他内容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
班级人数多、硬件教学设施缺乏是目前幼儿园音乐课普遍存在的困难。而柯达伊教法所倡导的“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教学为中心的,甚至在刚开始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的音乐教学法很适合我们的国情。这么多幼儿的音乐活动里,把简单的打击乐器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做教学辅助工具一定比自由的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第三篇:音乐作业
柯达伊教学体系不是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是对前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从教学实例方案中,我们可以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根据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基本观点加以评价。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敲敲,认识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的外形、声音。
2、初步学会碰铃、铃鼓、三角铁的操作方法,并能跟着《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曲合奏。
3、初步学习根据音乐创编节奏。
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正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视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柯达伊体系的重要内容。柯达伊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音乐只能依靠他们的音乐体验去达到目的,音乐读写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只有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才能理解音乐。
内容:
将歌曲与简单的乐器配合的教学方式。
1. 培养对稳定节拍律动的体验、感受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
2. 感知节拍与节奏
在儿童能够独立地伴随着歌谣表演出稳定的节拍律动之后,就能够逐渐地意识到节奏了。教学中引导他们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 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利用和歌谣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可以更清楚地帮助儿童感觉到节奏的区别。因为象声词的相同发音可以比诗词的具体词意更容易地使儿童感觉声音的长短区别。
3. 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在稳定节拍与节奏的练习中逐渐引导儿童感觉到重拍音,感觉到有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这是节拍感性知觉的基础。通过对重拍音的识别,再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特征。
4. 发展节奏听觉、节奏记忆:
根据歌谣内容和语言内含的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歌谣设计具有特点的节奏句式,会使歌谣的朗读更加活泼灵巧、自由多变化。这一方面丰富了歌谣的表现力,另外,富有变化的节奏类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
过程:
教师由猜谜调动小朋友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简单乐器,加深小朋友的印象记忆,是很能调动小朋友积极性的开场方式。
然后逐渐加深对每种乐器的听力,接着将小朋友分成三个组,代表每种乐器,再将歌曲编入,由小朋友间的互动及小朋友自己的创编节奏,使幼儿深入的了解每种乐器的声音以及锻炼协调性,整个过程欢乐有富有针对性,锻炼了小朋友的音乐学习。
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中非常重视节奏训练,表现在: 1.使用统一的节奏音节读法和标记方法。
2.训练内容、形式、目标丰富、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3.特别重视多声部的训练。4.特别强调循序渐进。
5.节奏训练手法保持一贯性、持续性,与其他内容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
班级人数多、硬件教学设施缺乏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普遍存在的困难。而柯达伊教法所倡导的“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教学为中心的,甚至在刚开始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的音乐教学法很适合我们的国情。这么多学生的音乐课堂里,把简单的打击乐器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做教学辅助工具一定比自由的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第四篇:音乐作业
浅析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
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背景是在文艺复兴晚期的时候,在法国掀起的一场启蒙运动。该启蒙运动是反对新古典主义的运动,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大批的资产阶级阶级思想家他们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提倡理性和科学,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关不住的女儿》正是产生于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之下.遵循十八世纪著名的舞剧改革家诺维尔倡导的理论而编导的“情节芭蕾”,全剧幽默诙谐、形象鲜明,重视情感,有自己的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内容特点,可称之为启蒙芭蕾时期的代表,同时《关不住的女儿》还开创了芭蕾的叙事性民间舞蹈,为芭蕾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所以它至今还在剧院里上演是最古老的芭蕾剧目之一.多贝瓦创作《关不住的女儿》的最初构想是出自一幅名不见经传的风俗画。据资料记载那是在1789年的一天,舞蹈家在街上散步,忽然一家商店橱窗里的彩色画片引起了他的兴趣。这张制作得并不精美的图画描绘了一个乡下小伙子慌忙地从一间农舍里逃走,他的后面有一个生气地向他扔帽子的农妇,而妇女的旁边还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在伤心地抹者眼泪。这张画清楚明白地说出了这样一段情节:不服母亲管教的女儿偷偷地和自己的意中人幽会,事情败露后她立即遭到母亲的责难。多贝瓦从这幅突出了农村社会生活情趣的画中得到启发,创作灵感油然而生,便很快着手编导了《关不住的女儿》,并与1789年7月1日在波尔多市首演。从一张画中的意境获得了“强烈感受”的多贝瓦是尽力遵照老师的指示来创作舞剧的。他用灵活多变的舞蹈吸引观众。情节则通过哑剧或手势体现;逗人发笑的场面与快乐的欢舞也合乎顺利理的相互交错。这一切使人在看了舞剧后感到心中充满了明媚的阳光,和仿佛是读了一首田园诗般地愉快。
主人公丽莎和长工就是自由的倡导者体现着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礼教的束缚的争脱,他们质朴、热情、追求自由,一次次的避开祖母的视线寻找见面的机会,其中一段围绕一根粉红色的缎带的双人舞恰到好处的运用,缎带象征了他们的感情洁白无暇,追求着幸福和自由.与柔美的舞姿的结合,它将两位恋人的心牢牢的系在一起,似乎就是一句永恒的誓言.阿兰的傻摸样运用了一些“丑化”古典芭蕾舞动作来体现。同时代表着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愚昧的嘲讽.特别是他的一把雨伞,并不是用来着风避雨,而是用来遮挡他那胆小的面孔,生动刻画了封建阶级对神的崇拜的腐朽形象.这个舞剧的音乐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充满丰富的戏剧色彩。配器丰富精致,蕴含着十分强烈的动态对比,鲜活明快,异常动听。闭上眼睛,仿佛一个活生生的舞台就呈现在你的眼前。作品的戏剧结构频谱直叙,清晰明了,又有巧妙的转折。日常生活的场景、劳动场面,欢庆的民间仪式,男女群舞和哑剧性动作的大量运用奠定了合理的基础。但哑剧与舞蹈不是完全脱节、分裂的,哑剧主要作为了一种连接生活情节与舞蹈的媒介,而不是单纯交待故事的手段,同时哑剧比台词更生动地描绘了清洁,司空见惯的动作在舞台上具有了诗意。
《关不住的女儿》中的舞蹈呈现出三种形式——
1、情态化舞蹈。舞蹈倾向自然化形态,如描绘庆祝仪式和田间嬉戏的。
2、情节性舞蹈用于描述某个特殊的情节片断。
3、情感性舞蹈。在这里,双人舞的程式化结构初步形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即ABA的结构,男女双人慢伴舞、变奏的技巧炫示、合舞)《关不住的女儿》突破了古希腊神话占据芭蕾舞坛的局面,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品体现的是由神向人的转变也是封建阶级的偏见、陈腐项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自由、平等的情调转变。作品因拥有“健康、明朗、纯朴的感情思想”,以喜剧轻快的情调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哑剧的描述手段,在融入作品中的诺维尔舞蹈思想,情节化的戏剧结构都对后世的芭蕾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人士来说,这也是一部非常让人喜欢的舞剧,能够把人带到剧情中,让观众身临其境。《关不住的女儿》的音乐和舞蹈已多次变动,它那最初的版本也已逐渐走样,乃至消失了。但是,即使是两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在把这部舞剧当作探究芭蕾发展史的重要作品来欣赏。
第五篇:音乐作业
11级小教2班 学号:1105402041 姓名:雷云
教具多元化,形象生动,气氛活跃
----评《拉·库卡拉查》示范课
本节示范课教材出自人教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科书。《拉库卡拉查》是一首热情奔放的墨西哥民间歌曲。歌曲具有墨西哥舞曲的风格,结构规整、清晰,一主属分解和弦为骨架构成旋律。但此曲又有美洲音乐的特点,结尾的“噢嘞”具有西班牙音乐的特点。杜红老师在设计教案是充分的考虑到歌曲音乐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教学效果令人回味。
一、课堂导入新颖、自然
课堂导入以西班牙语版本的音乐《拉库卡拉查》引入,学生随老师的舞蹈走进音乐舞起来,自然又不失时机的问歌曲的情绪,当学生对歌曲有了体验,很快的回答出歌曲的情绪。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此设计为歌曲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舞蹈,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拉近,教师的亲和力得到很好的体现。课堂上也营造了一种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再者,让学生听《拉库卡拉查》也是本堂课的导入部分,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感受到本堂新课的内容。
二、教学有效,内容丰富,教具准备充分
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一是拉库卡拉查的相同的歌词不同的节奏,一字对一音,歌词“拉库卡拉查”多次反复,弱位起唱,学生很难进行模唱。为此,杜红老师出示节奏,让学生最节奏念读“拉库卡拉 查”,然学生找出读法哪些地方存在不一样,找出重音落在哪个字,指导学生咬字清晰,突出强弱关系。在读的过程中,杜红老师注意朗读的速度由慢至快,同时,强调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朗读歌词,为演唱时做积极的准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解决了歌曲咬字、吐字之后,要解决歌曲第二个问题,节奏问题。“拉库卡拉查”是后半拍起唱,学生很难掌握。解决这个歌曲难点,老师采用了师生接口唱,前半乐句“急忙一起加入舞蹈”老师唱,后半乐句“拉库卡拉查”学生接唱。接唱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唱边划拍,重点强调“拉“在强拍上,声音可稍稍强些。然后不断变化方式练习,师生接口唱,生生接口唱,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了难点。
此次示范课杜红老师使用的教具也是一个很大的闪光点,教师通过不同的乐器带领学生重复唱这首歌曲。因为使用不同的乐器,从而没有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是对不同的乐器都充满着不同的好奇心。所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这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这是对教师本身的各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三、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在整首歌的教学中,教师始终保持着亲切、温柔的教态,有着极强的亲和力,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沟通,杜红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学情,问题的设计巧妙,如在歌曲情绪的提问时:“为什么歌曲会给你带来高兴呢?”从而引导学生挖掘歌曲的内在关系与分析音乐的要素。在歌曲的最后“哦嘞”的学习是,由于曲谱不一样,教师巧妙 的设计用手势的上举与下落分析曲谱的设计意图,然学生很快的掌握了音准。简便又有效,令人叫绝。在体验墨西哥舞曲时,教师根据两个乐段不同风格设了了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体验音乐。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这首歌中有个很难的音准,就是“#1”。杜红老师通过乐器使学生及时找准这个音准的位置,再是自己发音,让学生不停的模仿。最后让学生自己找音准。并把会唱具体化为“有感情地唱”,这是达到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二个目标就属于拓展目标---“在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的同时,乐于了解并体验美洲和拉丁美洲民族特性和音乐风格,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从而利于激发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的兴趣。”
整堂课下来花样繁多,庞杂散乱,但没有看出教师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重难点不突出,本堂课的难点是变化音的教学,但教师在此处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这节课中,教师一直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小学音乐新课标标准。这反映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并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充分体现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等理念。且教师善于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肯定评价,使学生乐意回答问题,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杜红老师评价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客观、公正、有亲和力,诱导性和鼓动性。并每次夸奖学生后给予激励的眼神和真切的笑容。让学生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这样更加大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纵观整堂课,优点繁多,且具有很多的闪光点。当然也还有一 些不足之处,教师对学生放得不是很开,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同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掌握好。但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师教态自然,亲和力强,且教具准备充分多样,是一节很好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