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样例5]

时间:2019-05-15 03:5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第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编号:G40(2015)18-01-02

作者:杨群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割裂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滞塞了读写的渗透融合,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到写作知识,适时地渗入写作教学,就会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共同提高的效果。

一、创意阅读,激发兴趣,再造想象,鼓励学生创新写作

以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或就某个问题为契机,激活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写作。比如,(1)孔乙己的悲剧是由谁造成的?(这一问十分灵活,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2)孔乙己被打伤了腿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问仍然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积极参与思考,当学生讨论后,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情节。)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欣然执笔,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写出不少有新意的文章。其中一篇这样设计情节:孔乙己腿被打折后,没钱医治,他呆在家里反思,决定重新做人,凭借自己的一手好字,开始卖字画。等腿医治好后,他开了一家专卖字画的铺子,没过多久,便成了富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再造想象,进行创造性练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扩展阅读,深入生活,引导感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以教材的某一文章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这同类文章可以是题材的同类,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某一写法的同类。如学习了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后,我便向学生推荐前苏联M?达维多夫的小说《考试》,通过考试委员会主任围绕考生的爸爸是不是部长变来变去,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及反映生活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 各种感官,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也写一个生活中的变色龙形象,结果学生写出不少立意深刻、笔法精妙的作文。将扩展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表现生活的能力。

三、借助语文活动,拓宽视野,积累素材,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人教版教材中,“语文活动”是最独具特色的内容。教师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搜集书籍、网络上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就会拓宽课堂教学视野,丰富课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根据“语文活动”内容特点可归纳为“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校外活动”“家庭活动”“科技活动”等多种类型。每学期初,教师根据“语文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结合教学进度自觉组织实施,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干搜和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会做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

语文阅读课上,写作教学的渗透,要教材为蓝本,已阅读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为宗旨,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为一体,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应有机的渗透、融合、互动。以读代写,读写互动。只有以思维训练为目标,将阅读与写作统一融合起来,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文化修养、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创作才华的个性展示和张扬。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课堂阅读,有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绿野高级中学 712200)

第二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即是说,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常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荡阅读之舟,涤写作之愁

作文难写,怕写作文,是较多学生的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困惑和现象。而“肚中无货,无米可炊”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没有东西可写,自然没有兴趣可言;搜肠刮肚,自然写不出精彩文章。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文中的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都熟知的道理;宋代大学士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即是说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叶圣陶先生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些都论述和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本好书,多背诵名家名篇,多积累诗词佳句,多扎扎实实的积累。“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借鉴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华,古为今用。

新课标更是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在读中悟写,读中练写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好契机和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写仿写《秋》,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想和做》也让学生来写《我的想和做》等,学生一般都能够摹写出较好的作文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契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三是通过阅读来积累和历练学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学生作文思想肤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来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操千曲,观千剑”,在读中悟写,巧持阅读的彩练,学生作文时才能上演作文的精彩。

三、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是说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畅流”使“源”更“活”。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形象的说明了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开则“流畅”,“源”塞则“流”竭。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是间接地认识生活,是吸收;写作是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表达。

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和求知欲,不断的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对阅读无不起促进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茅盾),以写促读,反哺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总之,阅读与写作,休憩相关,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更是密不可分,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双剑合壁,就能让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写起来笔底生花。阅读教学思考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整堂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由“独特”引申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诸如“为什么炮弹就是炸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不到育乞西呢?”(《蜡烛》)“韩麦尔是一个不务正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最后一课》)“父亲是因为失业了,怕儿子不赡养他,所以才爱他的儿子”(《背影》)“美国伞兵是一个怕死鬼,因为他的自私害死了法国一对善良无辜的农村夫妇。”(《勇气》)等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一堂课只要有这么一个问题,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算玩完了。

第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片面地将“个性化”作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将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资料来自: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作者:丁元华

内容摘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中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广泛的阅读一些中外的名人名篇,从中受到启发,汲取营养,写的多了,也就自然的融会贯通了,也就会逐渐的有自己的创作了。阅读教学要能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观点;阅读教学要能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使学生学到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习作有所借鉴。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写作又能促进阅读,要引导学生写作时认真构思,布局谋篇,推敲字词;要引导学生考虑写什么,用什么材料,怎么写好; 参考文献:《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走进新课程》。

眼下,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战线教职员工正为课改的开展而紧锣密鼓地忙碌着,新课改为我国教育的有序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不难看出,课改之初,各地的课堂教学便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了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基础。课堂教学更注重“特色、弹性、创新、实效”,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改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各地区教师的课改积极性也不容置疑。然而某些农村学校的不切实际、邯郸学步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又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担忧。近日,听了几节语文课,其中有一节作文指导课。课上教师盲目追求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严重脱离文本。教学假大空,事倍功半,课堂效益极低,老师漫无边际的分析延伸,摸不到北。一节课下来,学生无非是做了一些与文本没有关联的,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的语言游戏,学生虽兴趣浓厚却毫无收获!那么,语文阅读课、作文课应怎样教才能不空,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反思的一大新的难题。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前人关于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及其精辟的经验总结。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仍然是师生共同感到困惑的事。学生苦于无话可写,教师苦于提高不快。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缺乏观察积累和生活体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没有形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当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学生的作文不等于创作。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材料;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汲取营养,遮挡让是对的,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去实践。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每天生活的天地无非是学校和家庭。当然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多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但让他们更广泛的接触社会,至少在当前的条件下是不大可能的。老师偶尔带领学生去进行一次参观,去做一次游戏,去参加一次劳动,回来以后不是实际的马上出题写一篇作文,什么《第一次劳动》呀,《愉快的一天》哪云云,难怪学生们一听说要参加校外活动,马上就预感到一定要写一篇作文。像上述哪些文题从小学一直做到初中,再做到高中毕业,可谓是“循环上映”,成了学生永恒的文题。这样的作文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成了轻车熟路,不禁感到乏味,而且水平也难以提高。

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广泛的阅读一些中外的名人名篇,从中

受到启发,汲取营养,开始着笔于“依葫芦画瓢”,久而久之“瓢”画的多了,也就自然的融会贯通了,也就会逐渐的有自己的创作了。况且天下的文章除了文学创作和科学论文以外,哪一篇不是吸收了古今中外名人名篇中的思想、语言、方法和风格呢?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极强的。这与他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他能背诵海涅和歌德的许多诗歌。他能把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佳句段落运用在自己的语言和著作中。毛泽东与其他人谈起话来说古论今妙趣横生,写起文章来引经据典说服力极强。这与他们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目前的学生,凡是作文水平比较高的,无需调查即可断言,都是由于他们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过大量的书刊杂志,从而丰富了知识,吸收了生动的词汇、精美的语言段落、以致于表现方法,使之有机的融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才使自己的文章文字文通字顺、笔下生辉的。

近几年来中高考作文命题方式的不断变换,相应的各类考试作文命题也在不断变化,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等。纵观这些命题方式各有利弊,而给材料作文相比之下,利多而弊少,是比较合适的作文方式。那么给了材料,就需要考生阅读这些材料,从阅读中理解其宗旨含义、目的要求,然后才可以立意谋篇,动笔写作。如果没有起码的阅读能力,所给的材料看不懂或不能完全看懂,那当然就无从理解其宗旨含义、目的要求了,那当然就做不好作文了。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读明白文体的结构、文体词语的含义,从而理解题旨动笔写作。

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培养他们随时留心把读过的文章中的名言警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还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或其他文章中的有关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优美的文字段落分类摘编,作文时,指导学生从中按需索取,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去仔细揣摩文章的写景、刻画人物、开头、结尾等技法,然后让学生仿写等等。这样的一些办法都是有意识的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写作带动阅读,以阅读来充实写作,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总之,阅读和写作,一个是理解,一个是表达,二者有别;但他们的内容都是思想认识、观点和感情,运用的形式都是书面语言,所以二者是应该紧密结合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教学要能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观点;阅读教学要能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使学生学到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习作有所借鉴。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写作又能促进阅读,要引导学生写作时认真构思,布局谋篇,推敲字词;要引导学生考虑写什么,用什么材料,怎么写好;学生写作是检验其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写的能力强,读的水平自然会高。

第四篇:语文教学与朗读的关系

语文教学应注重朗读的效用

【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课堂功效。还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为学生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可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不少语文老师,常常使朗读处于讲解的附庸地位。课文里的好文章很多,可是真正让学生自己朗读的机会却不多,大量时间都被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占去了。通例是:每讲一个段落,就指名读课文;或齐读课文;一读完就开讲或小结。甚至有些老师整节课都在唱独角戏,把学生淹没于滔滔不绝的大浪之中。殊不知,这样做便忽视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导致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死板,课堂因缺乏琅琅的读书声而沉闷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索然,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朗读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 效用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从中可见,自古人开始已经深刻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通过诵读,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正所谓看的多了,读的多了,体会也就多了,感受也就深了

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是语感。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判断,是一种直觉思维而非逻辑思维。任何人不可能根据词语的理性含义和相关语法规则来理解句子,而必须凭借语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现在的中学生,不会读书者大有人在。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报纸杂志,读不出节奏、读不出感情,甚至结结巴巴,读完一篇文章,脑中一片茫然,感悟不出文章的底蕴。造成学生读书能力差的原因何在?这是因为课堂上教师大讲特讲,学生几乎没有朗读时间,语感能力自然极差。由此观之,继承和发扬朗读教学这一优良传统对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朗读不仅可以把字面意思完整地、艺术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意蕴。通过朗读把这些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如在美读《荷塘月色》一课时,学生的头脑中会呈现出一个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下荷塘,通过这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学生们感受着作者淡淡的喜悦交织着的淡淡的忧愁的情绪。朗读激发了他们的想像,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境界。这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较大的收获。”

朗读时,不仅文章的内容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文章的形式也在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趣味。文中句子的长短、骈散、平仄、音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等使文章寓有音乐的美感。这种韵律美在朗读过程中给学生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可见,朗读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借想像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语文美的表现

其一、语文美在语言。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也是人们创造并欣赏美的基础。

在现在的世界之中,语言架构着整个世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社会许多方面不能妥善的运行。众多文学作品都是又语言形成流传下来,都带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气息或一种底韵,这是民族传统和原型,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等积淀而成的,语言带着众多信息又远古走来,古老的传说不仅仅述说着古老的故事,古老民族所留下的或悲或喜的脚印,也在传述着、教育着现代的人们如何学习古老的故事是如何传述下来的,又该如何传向明天。语言的生成与时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这些语言或言语的内部结合与哪个时代,当下的多文学作品都是如此,并具只有因为语言存在可变性和时空性,才让众多欣赏者切实通过语言美感受到了艺术乃至生命的美。

例如,朱自清的《春》,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世界,让我们欣赏到用文笔为我们描绘的春的画卷,感受春的无限风光。

朱自清靠语言来传达春天的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当中“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几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写出了春天小草的可爱与生机。

作家的语言自古就各有千秋。像贾谊的雄辩,李煜的婉约,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奔放,鲁迅的含蓄深刻,朱自清的清丽优美——只要大量积累,站在高处才会“一览众山小”,达到此才真正显其魅力。

同样的,教师在教学语文的时候,从细小处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语言。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就把大自然生命力生机勃勃,活灵活现展示出来。更可看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其

二、语文美在情感,感知情趣。

情是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在课堂,当我们阅读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仅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内心也也会洋溢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

当师生沉静在《观沧海》所展现的气势非凡的大海雄姿面前时,又不能只被作者的雄心壮志和奋发乐观的精神所打动。上下求索的屈原,视死如归的文天祥;嗜财如命的葛朗台,保守固执的别里科夫;凄苦无助的祥林嫂,感天动地的窦娥——研读文中这些感人形象,能有效的充实底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其三、语文美在哲理。

许多作品在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丽画面的同时,还唤起人们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形成美妙意境。比如,都写美丽的春景:杜牧的《江春》借景抒情,把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情怀寄寓在“柳绿花红,楼台烟雨”的春色之中;《惠崇春江晚景》景中寓理,在自然情趣中蕴涵生活哲理。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话语简洁,但雪莱点亮的哲理灯盏,曾让多少生命在坎坷和失意中昂起头颅,挺直了脊梁。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用文字叙事,状物,喻理表情达意的结晶,它融汇了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和启人心智的思考。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感知,去体味,注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立足语文之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外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朗读经典,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最终达到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而育人的目的。

三、朗读让语文流光异彩(一)朗读使语言更美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语文课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它肩负着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有些言语的美,非得教师指给学生看不可,否则学生不一定看得出来,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如鲁迅先生的《秋夜》是篇蕴藉深远的散文诗,开端是一句话:“在我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个句子既简单又特殊,朱自清在《论语文教育》中对此专门作了讲解:“两株枣树,爱看也是这些,不爱看也是这些,引起人腻烦的感觉。一种太平凡的境界,用不平凡的句式来显示,是修辞上的技巧。”不仅讲清楚了特殊句子的形式,而且更赏析“作者别有用心处”,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 欣赏,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同时,朗读时声调的抑扬顿挫,可以绘声绘色的表现作品的语言之美。不过它不是用线条、色彩,而是用声调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比如,你读“小雪花飘呀飘呀”,就要读得轻一些,慢一些,让人听了好像看到一片片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若是读“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就要读得重一些,有气势一些。只有这么读,才能让人感到雪下得很大很大,风刮的很猛很猛。

(二)朗读使理解更彻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学生在初学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朗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在朗读时,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词语、文字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学生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朗诵时声情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的缓急和语气的轻重,则会将学生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感素质。

人们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理解记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低,主要是机械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记忆力也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初中生理解力较差,但精力充沛,记忆力强。这一阶段,不能要求学生什么都理解了以后再去记忆,还真的要来点“死记硬背”。苏步青教授曾经说,他小时候背涌《孟子》、《史记》等书,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但硬是背下来了。随着诵读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所背内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那时候由诵读打下的。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诵读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诵读。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

朱熹在这方面论述很精辟。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其义皆若发于我之心。熟读精思,融会贯通,就成了后来读书的正确标准。

(三)朗读使情感更深。

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只靠教师空洞的说教和苍白的讲解是难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后深刻理解文章中字、词的意思及句子所表达的含义,还要使语言文字情绪化,才能使蕴含于课文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

同时朗读也可使学生受到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在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诗词反复朗诵,从中品味诗词的语言美,领略诗词的节奏美,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一些描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该地的风景录像,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以此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四)朗读使能力更强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 “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他又指出:“你不 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就拿写作来说。不让学生诵读而求其佳作连篇,岂不是塞源而望其泉流汩汩!如明代学者张溥,他每读一部书,都要用蝇头小楷工笔抄写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再烧,如是者七,遂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很明显,张溥这“七录”,实际上是把别人的书录在心纸上了,所以他才诗文敏捷。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破”,据我体会,恐怕就有点熟读成诵的味道。读“破”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还会没有神来之笔吗?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熟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可见,这诵读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

现在许多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学生的诵读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了书义,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对生活自然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

总之,注重朗读,让朗读焕发迷人的光彩,一定会使学生有更大地收益,一定会使语文教学迈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张 颂,《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2】张 颂,《朗读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2。

【3】吴康,《语文教学通讯》,《情读,语文教学之灵》2004第4期13页 【4】程惠云,《课程教材教研究》,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出版社,2002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6】《教材教法研究》2000年第12期 【7】《教育论文集》2001年第1期

【8】王松泉,《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浙江省浦江县檀溪中学

黄建红 邮编:322208

手机:***

电子邮箱:hjanhxq@163.com

第五篇:书法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书法教学的作用和策略

(2009-06-15 17:36:19)转载▼

标签:

杂谈

[内容摘要]:

中国的传统书法是一门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今中外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重大,更与中国的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其作用不可估量。进行书法教学的策略更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

[关键词]: 传统书法、艺术、语文教学、关系密切

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着深远和重大的影响。国际上,学习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热潮从古至今,经久不衰。规范、清晰、美观的文字书写早已列为中国人才的特别是教师的第二大基本功。在这里,我谨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艺术教学的作用和策略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浅见,以求得各路圣贤赐教。

一、书写好中国汉字是《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对“文字”这一重要的语言载体切不可忽视。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文字,这就是书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甲骨文到篆、隶、楷、行、草,书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一部书法史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中华民族性格的沉雄博大、方正深髓、粗犷刚正、潇洒自如,都能从书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历代的教育家,对书法教育都极为重视,把书法水平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文化功底深浅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古代的“六艺”中,书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近代的学术大师、思想家,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鲁迅等人无一不是文笔超群,书艺精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也说过:“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把汉字写好,要清晰、美观。”那么书法教学具体说来对语文教学,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哪些重要作用呢?这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二、书法教学对语文教学及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 一个人如果养成了练习书法的习惯,将终身受益。这种益处不仅表现在一笔好字能让人产生强烈的精神愉悦,更重要的是在于能促进一个人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对性格的巨大影响。

首先,坚持不懈的书法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毅力、恒心、意志、韧性。通过向学生讲述历史上书法家成长的动人故事,可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象练书法一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其次,鉴赏历代名家手迹、墨宝,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从古代的历史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大量文物中,保存完好的碑贴、铭文不计其数。这些都是学习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奇诗美文,结合飘洒俊逸或典雅庄重的书法作品,足以使人在五彩缤纷的文学艺术的宝库中流连往返。

再次,是在进行各种书法的练习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体验。如练习楷书使人持重、端庄;练习草书使人热情奔放;练习隶书使人敦厚沉稳……凡有所练,都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以及对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对一个人今后的事业成功与否将产生深远影响。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书法的练习和欣赏,对学好语文有直接帮助。实践证明:经常练习写字,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用娴熟的书法抄一句名言、一副对联、一首唐诗、一篇古文,这不正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吗?远的古代的不说,仅就现当代而言,许多文化大师他们同时也是书法高手。他们每个人都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书艺超群,二者相得益彰,令人敬佩不已。

总而言之,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懂得一些有关书法的知识,能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汉字,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而且影响学生对其他各科功课的学习。但是,当前,小学书法教学的基础和现状又如何呢?这是我接下来要谈的另一个问题。

三、当前我国书法教学的基础和现状

语文教学主要应从基础知识抓起,而基础知识无非字、词、句。书法的载体是文字,因此书法教学首先应从写字抓起。我从事语文教学近七年,我清楚的看到现在的小学生文字基础太差。有的学生写的字,间架结构及笔划和笔顺根本上不符合规范,也就更谈不上美感了。学生的汉字书写基础差,严重地制约了各个阶段的语文学习。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与每个学生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高低以及是否勤奋刻苦有关。然而,根本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初级阶段语文教师没有狠抓写字教育。时下,有些地区,尤其是乡镇农村小学,往往打着抓“素质教育”的旗号,片面强调给学生“减负”,于是小学生写字作业都没有了,考试也被取消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汉字书写基本功的训练,以致于学生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没有打好牢固的汉字书写基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写字,写错字别字如同家常便饭。他们的汉字写得字迹歪斜、潦草难看,笔划不清,书写姿势也不正确。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的笔画和笔顺都全然不知,这岂不令人深思吗?我认为书法教育应从小学抓起,否则,过了这一年龄阶段,以后想补都来不及了也就更谈不上对汉字书法的学习和提高了。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还没有完全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为了应付上级的统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求期末统考取得好成绩,对于他们来说,主要是让学生多做练习和试题,至于书法,则普遍地不被领导和老师重视了。语文教师尚且如此,其他学科的教师就更不用说了。椐调查我们这个地方乃至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没有开设书法课,也从未开展与书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甚至还有些老师,认为未来电脑会代替笔,写字教育丝毫无价值,无前途可言。因此,他们不仅不提倡书法教育,甚至鄙视书法教育。因此学生不会写汉字,不懂祖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从教多年,深感宏扬祖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开展书法教学,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语文教师不应墨守成规,跟着统考的指挥棒转,做应试教育的机器。应该开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应该积极主动自觉地行动起来,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为重视书法教育,奔走相告,呼吁上级教育部门要将书法教育列入学校日常的教学课程中,融入语文教学的体系之中。那么,如何搞好传统的书法教学呢?这又是我将要谈谈的最后一个问题。

四、开展书法教学的几点策略

搞好书法教学意义如此重大,因此,我认为,要搞好书法教学,首先,各级教育的职能部门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祖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教学,并把她真正纳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课程中去。

其次每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有一定的书法修养。我们的语文教师虽不能做到象古人一样琴棋书画样样都精通,但万万不可不通传统的书法艺术,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总是应该的。颜筋柳骨,千秋楷法;魏碑汉隶,风神秀绝。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到情浓之时,兴致勃发,或魏碑、或唐楷,在黑板上偶书数字、格言、对联、诗词名句……其创设的课堂教学境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情趣,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效果。反之,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字写得很丑,板书杂乱无章,学生也就不愿意看,也就影响到教学效果。

再次,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从低层次的角度来说,书法就是写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说某某人的字好,而不是说某某人的书法好。书法教育应该从小学起就要重视,书法教学还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提高。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笔划、书写的注意事项、执笔方法、汉字书写笔顺以及书写正确姿势等。在书写作业和作文时,以及在考试答卷的过程中,要做到字迹清楚,笔划不多不少,格式正确,标点鲜明。字迹要力求美观,做到横平竖直,疏密匀称,比例适当,偏旁部首,变幻参错、重心平衡。书面力求书面整洁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鼓励表扬;对于写得差的或态度不端正的,要予以耐心教育,适当引导,必要时施加一点压力,让他们养成严谨良好正确的书写习惯。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代的碑、贴以及近、现代名家的作品让学生临摹学习。对于有此专长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学会剪辑报刊,收藏书法作品。

第四,开展一些书法教学学习活动。教师要自己带头示范,搞一些创作,使学生佩服。可以布置一些练贴、描红、临摹的作业,教师亲自批改,并加以指点。还可以组织学生认真抄写书本上的古诗古文,在班级进行交流、评比。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同时还可以结合这项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组织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另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老师与学生在一起交流思想,畅谈感受,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加深了师生情感,从而有利于教学的管理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五,聘请当地书法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请他们到学校、班级进行书法讲座,对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一是聘请了我市书法协会的教授们对我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书法培训;

二、经常举办中小学教师、学生书法竞赛;

三、在全市举行了“中国传统书法与语文教学策略”的专题教学研究;

四、各级各类学校每班每日增设了20分钟的写字课。这些举措对推动我县的传统书法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书法艺术展览或组织学生到名胜古去参观、旅游。还可以举办传统书法兴趣培训班。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能使他们感悟到祖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看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欲,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六 :营造一个有利于书法学习的校园文化环境。语文教师要配合学校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在教室、过道、走廊、宣传栏、门柱、会议室、风景点等地悬挂一些书法作品,写一些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格言、警句或者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的诗词、文章。我校为了激发师生学习传统的热情和兴趣也是这样做的,请看所附我校师生书法作品的照片。可是目前,许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不尽如人意,只是流如形式。这样对传统书法的教学与促进没有多大作用。

第七,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针对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好传统的书法教学,把书法教学活动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应该指出近年来,传统的书法教学已经引起了上级的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在各类考试中将卷面成绩纳入了总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好字、写好字。这实为一件值得庆幸的大喜事!

我坚信:只要举国上下总动员,整个中华民族一条心,祖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这枝奇芭将更充满生机,永吐芬芳。她将对于我国语文的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写作教学

    抓住时机,诱发文思 ---作文教学心得 黄金扬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花费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相较而言,学生的听说基础厚实于读写基础,听说能力发展先于......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与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但二者不是分裂开来的,它们唇齿相依,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

    浅谈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将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

    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的关系 侯峰 关键词:语文,教学模式,教学个性,关系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 :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内容摘要]音乐与文学之间是息息相通、交相辉映的。音乐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对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生的热情、领悟作品主题、帮助......

    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研究Word 文档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高桥初中 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王成香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即是说,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

    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教学论文范文合集

    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和写作一样属于书面能力。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读和写的关系相当密......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课题组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规划立项课题“写作教学理......